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农民工培训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1 07:24:0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农民工培训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农民工培训报告多篇

【第1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考察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流入城镇务工,不但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有效地增加了收入,而且推动了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农民工在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局限性,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收入待遇差的简单工作,很难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的长期稳定就业。因此,加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始于XX年。自XX年以来,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先后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计划,其中劳动部门主要针对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工开展培训,扶贫部门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劳动力,称为“雨露计划”,教育部门培训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称为“人人技能工程”。目前,我区的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工作,主要由农业、教育、扶贫、人劳四部门组织实施,其中雨露工程每年完成1000人,人人技能工程每年完成1200人,人劳部门每年完成4500人。主要特点是:

1、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早在XX年,区委区政府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农民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XX年8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商政劳社发〔XX〕176号)和《关于贯彻执行〈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财办社〔XX〕55号)两个政策性文件,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XX年省委赵乐际书记来商视察时关于“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讲话和全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电视电话会的召开,把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缓解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启动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使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农民工培训工作还被列为区政协XX年重点提案。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区级各相关部门都把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精心安排部署,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任务完成。

2、齐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根据省、市统一要求和部署,人劳、教育、农业、扶贫部门以农民工培训“四大工程”为重点,落实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青年、妇联、建设、残联等部门也按照各自安排,针对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建筑工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财政部门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各乡镇办事处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宣传,搞好求职登记、就业核查等配合服务工作。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在我区已基本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培训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我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涉及到农业、矿山、建筑、加工、电子、机械、服务、旅游等多个行业,设置了办公自动化、电脑维修、电子装配、电焊车工、针车缝纫、养殖种植、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汽车驾驶、市场营销、导游服务、刮痧理疗、手绣等十多个专业,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劳动保障法规、安全、卫生常识等多个方面,并且突出了技能操作训练。培训方式有订单培训、定点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上门培训等,学制从半月到二年不等,适应了不同对象的不同培训需求。

4、培训机构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我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两级均有培训机构的审批权力,目前区内共有十八家培训机构从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其中区人劳局管理的有六家。公立培训机构以市技工学校为龙头,民营培训机构以新潮学院为龙头。区级公立培训机构以教育部门管理的两个职业学校为主体;民营机构由人劳局管理,从XX年的两家发展到目前的六家。这些培训机构共同承担着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

5、培训工作体制机制比较健全。经过近几年多努力,我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已基本成了政府宣传引导,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相关部门督促检查,农民工自愿选择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人劳部门组织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过XX、XX年的探索和XX年的完善,先后下发了《关于农民工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商政人劳发〔XX〕69号)和《农民工培训班管理规范化要求》(商政人劳发〔XX〕30号)两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工作考核、质量管理、资金审批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多头管理标准混乱。农民工培训工作目前尽管已形成了全社会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格局,但也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理无序的弊端。农业、扶贫、教育、人劳四个主要部门各自都有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质量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资金渠道,不同的补贴标准和不同的运作程序。雨露计划实施机构由省扶贫部门认定,而人人技能工程和人劳部门的培训实施机构则按管理权限分别由市、区两级认定。这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做法,不利于培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难以堵塞重复培训的漏洞,造成培训资金的浪费。

2、培训对象难以组织。必备的文化素质和充足的培训时间是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基本条件。而我区是劳务大区,尽管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免费的,但培训时间要求至少一个月以上。对于参训人员来说参加培训意味着少挣钱,况且一个月时间能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还是一个未知数。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和发家致富的愿望,绝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把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打工挣钱上,不愿意挤出时间参加技能培训。留在家乡的劳动力多为文化低、年龄大、身体差的妇女或老人,这些人自身条件差,又有家庭拖累,没有能力、没有时间也没有积极性来参加一月以上的技能培训。于是各个培训机构都把目光盯在了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身上,使得培训生源十分紧张。各培训机构之间互相竞争,关系紧张,培训成本提高。缺乏合格的生源,已成为影响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要因素。

3、培训机构条件较差。尽管市、区两级共有二十多家培训机构,但由于市上也有培训任务,与我区开展培训合作的潜力十分有限。所以,承担我区农民工培训工作任务的主要是区人劳局管理的六家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培训机构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场地、校舍都是租来的,普遍缺乏合格稳定的师资队伍,培训所需教师多为临时聘请,场地小,设施设备缺乏,管理方式落后,办学条件差,资金投入能力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实力改善办学条件,也没有能力搞好培训。而劳动部门由于培训任务大,无奈之下只能将培训任务交给他们,从而为培训质量管理埋下了隐患。

4、培训组织方式不合理。以人劳部门开展的培训为例,按照有关规定,正常的组织方式应是:乡镇劳保所宣传政策,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到乡镇劳保所履行求职登记手续,取得求职登记证明,凭登记证明自愿选择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要履行就业安置义务,并凭培训对象的身份证复印件、求职登记证明、免费培训证明(须由培训对象签字认可),就业安置合同或灵活就业证明到劳动部门申报补贴。由于缺乏合适的培训对象及培训机构自身原因,按此方式运作很难完成任务。无奈之下,培训机构为了挣钱生存,只能到农村去利用空置校舍开展一些简单的技能培训。在组织过程中,培训机构往往付给村、组干部一定组织费用,依靠村、组干部半动员半强迫的方式把群众组织到一起。这种方式,一方面群众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参训人员也极难管理,培训时间根本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5、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农民工培训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培训,促使农民工学习到实实在在的技能,通过技能的提高来增加务工收入。从这几年培训工作的实践看,培训质量很难令人满意,培训与就业的关联度比较低,培训机构直接安置的比例更低。其原因:一是培训时间不足。以人劳部门培训为例,按照规定,农民工技能培训时间只要达到240个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时间),且培训合格,就可获得补贴,多培训补贴不增加。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专业技能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是很难学会的,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实践中,培训机构特别是民办培训机构是以挣钱为根本目的,它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培训机构往往都热衷于办一个月的短训班,而不愿意办长训班。二是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滞后。劳动部门设立的劳动技能鉴定机构是检验培训质量的权威机构,全市只有一家。区上虽然设立了鉴定工作站,但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由于机构设立晚,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设施,鉴定工作量大,许多项专业技能鉴定工作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去开展。培训质量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结业考试。劳动部门的质量监管仅仅局限于对培训人数、时间的检查和教学计划的落实,而无法也没有能力对培训质量做出权威性的判定。尽管我们不断从制度上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但仍难以保证培训达到应有的质量。

三、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来支撑。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实质上就是培育适应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大军。同时,农民工技能素质真正提高了,才能有效增加收入,实现稳定就业,反过来推动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把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总体工作规划,不断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政策体系,实现专业学制、培训教材、教学要求、监督管理、质量评估五统一。在培训资金管理上,应该加大补贴额度,细化补贴标准,简化补贴程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应。同时要严控短训班,鼓励长训班,严控乡下班,鼓励校内班,把好培训对象审查关,对培训过程实行全方位监督,真正把农民工技能培训这一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2、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一要改变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标准不一的现状。建议成立专门培训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责任追究,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可以有效克服重复培训,浪费培训资金的弊端。二要加大投入,搞好培训基地建设。要学习、借鉴渭南等地先进经验,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创建工作为契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全区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能力规模,搞好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场地设施建设,创造一流的培训环境,形成以职业中学为主体,以民办机构为补充的培训体系。三要大力整顿民办培训机构。要适当提高农民技能培训机构准入门槛,淘汰一批条件较差的机构。对那些条件较好有发展前景的培训机构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其尽快上台阶、上水平,为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奠定基础。四要尽可能动员市上管理的实力雄厚、信用良好的培训机构参与我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开展培训。一要突出抓好新生劳动力这个重点。对于初中毕业生不升高中及高中毕业于不升大学的农村新生劳动力,强制实行六个月以上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并突出实践操作训练,确保每名培训对象都能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持劳动部门统一颁布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出务工。二要抓住实用技术这个重点。要围绕农村产业化发展和一村一品建设要求,对不经常外出务工的农民,积极开展果树科管、畜禽养殖、中药材生产加工、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这类培训应针对农民特点,结合农村实际,在培训时间上应突破市上相关规定,以3-5天为宜,并强化实践操作训练。在培训补贴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核定。三要抓住在岗培训这个重点。鼓励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合作,对全体职工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实现持证上岗,从而促进各类企业和用工单位提高员工素质,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民营培训机构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目标,与政府部门开展务工农民技能培训的目的与培训机构的目标存在天然的分歧。在目前以民营培训机构为主体的情况下,如果在质量管理上放任自流,必然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质量监督,一要对办班条件严格审核,看培训机构是否具有必备的专业教师、理论教材、实习训练场地及设施。二是对培训对象严格把关,参训人员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50岁以下。三要对培训过程加强监督,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督促培训机构严格实施教学计划。四要认真搞好结业考试考核工作,应逐步建立完善各个专业的试题库,成立相对独立的专业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农民工技能培训班的结业考试、阅卷工作,并实行批班权、管理权和考试权三权分离,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提高质量。

5、加大硬件投入,强化技能鉴定。能否通过劳动技能鉴定,是检验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志。按照有关规定,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班结业学员只有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得到规定的补贴。由于市、区两级劳动技能鉴定机构设立时间不长,均存在人员少,条件差,缺乏相应的鉴定设备和手段的问题,能够鉴定的专业只有26种,绝大部分专业的技能鉴定根本无法开展,给培训质量管理带来了难题。因此,应该把劳动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组建专业化的相对独立的鉴定机构,充实专业人员,购置专业设备,改善鉴定条件,提高鉴定水平,不

断扩大技能鉴定覆盖面,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6、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培训方式。一要着力营造人人学技能的社会风尚。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劳动能手表彰评选、大幅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等方式,提高务工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自觉性,从而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改变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状。二要改进培训补贴方式,变补贴培训机构为补贴参训农民工。对自觉参加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农民,由政府直接予以补贴,并要加大补贴数量,这样可以改变培训机构“吃政策饭”的现状,把培训机构直接推向市场,迫使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吸引务工农民参训,实现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良性发展,同时也可以减少职能部门的工作量,提高培训质量。三要认真落实企业对员工开展教育培训的法定责任,认真执行国家关于职业资格准入的法律规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四要把技能培训与创造劳务品牌结合起来,出台优惠政策,加强资金扶持,鼓励各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专长,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培训品牌的创造推动劳务品牌的形成。五要大力组织订单培训。切实加强与用工单位联系,做到培训一批,输出一批,就业一批,把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第2篇】强化农民工培训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总也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工会的学校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笔者针对目前农民工培训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着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一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而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没有足够的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一些企业也不愿培训。

二、问题及原因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具体到单独的个体和实际的培训工作中时,却不然。据调查,不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下达指标,农民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农民工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其次,从农民工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能干、够用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工种。

第三,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

2.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使其很难摆脱心理上的自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使其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又由于其在城镇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因而其对城市也怀有一定戒备和恐惧。

3.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多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仍需支付车票、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

4.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农民工自身先天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目前还没有谋取固定工作,甚至连劳动合同都没签过。这种短暂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只能选择得过且过方式。很难激活其潜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热情。

5.一些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要,按规定每个农民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而根据农民工择业的需求,常常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农民工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6.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资。一些企业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拒绝对其实施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虽打工数年,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并无长进。所以,一遇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便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于是出现了一边是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一边是用人单位发愁招不到人的民工荒难题。

三、对策及建议

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工会应有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在尽快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工会在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级工会不但要充分重视,而且要转变过去工会搞职业培训的观念和模式。农民工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真正实现让农民工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协调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在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政策。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1)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开课时间上可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自学。

(2)办学对象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

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当前培训的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家装、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3)办学方法要多元化。一是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企业参与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当逐步建立起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4)办学内容要实用化。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农民工的培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探索实践,搞好结合,调动积极,实现双赢。

(1)培训和考证结合。根据一些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教学,累计学时,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并允许培训学校通过考核将农民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学校可以将这类学分折算成接受本校学习的学历学分,凡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只要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阶段的考试)即可颁发证书。同时,为激励农民工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工会或联合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只有这样,培训才有吸引力,培训后的农民工在就业中才具有竞争力,才能体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局面。

(2)免费和收费相结合。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投入是有限的,只能是针对每个农民工的一次性免费培训,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技能,生活基本稳定还有技能升级需求的农民工,培训就可收取一定费用。另外,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对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先免费招聘和培训,合格上岗后由企业支付培训费,或从农民工的每月收入中(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逐步扣除。

(3)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就业信息服务还应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把培训、劳务输出、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会在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使农民工培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教育结合。农民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要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发挥工会职业和学历教育的优势。工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照顾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总之,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这种系统性表现之一就是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培训本身,更需全社会对农民工的真正关注,需要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更真实的了解。许多农民工表达的想法和要求已超出了培训内容,更多的是对平等的要求和对公正的渴望,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改变对他们的歧视。与培训农民工的城市文明素质(如公共场合礼仪等)相比,提高城市居民的平等意识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系统性表现之二就是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农民工培训。

【第3篇】某市农民工培训问题调研报告

全球性经济危机造成了我国出现了大量返乡农民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受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大,培训的覆盖面也逐年增广。据悉,仅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一项,中央财政截至底就已累计安排补助资金40多亿元,同时带动地方投入培训资金30多亿元。我市也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计划组织培训农民工40万人,为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各5万人。对就读中职学校的返乡农民工,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学费和生活补贴,对初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农民工,技能鉴定费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费财政补贴标准由50%提高到80%。然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很多地方主管部门对这样大的培训指标非常头痛,原因是很多农民工对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并不买账。深入探讨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办法措施,无疑有助于解决农民工“厌学”的问题,更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

一、现象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各级部门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从农民工的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的渴求和迫切的愿望,但具体到单独的个体和实际的培训工作中时,却不像当初所想象的那样,免费培训农民工就会排着队来。现实并不是这样,据调查了解,许多地方的农民工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是很高,不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干部动员来的,有的甚至只培训几天就不来了,还有的需要给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发误工补贴。而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农民工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二、主要原因

(一)农民工自身缺乏长远性思考,思想观念需要跟新

首先,农民工受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思想束缚,较少考虑今后长远的发展。其次,不少农民工对未来缺乏规划,对以后外出打工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即便想学一点东西,也不知道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虽然参加培训的农民工不支付培训费用,但他们还得出车费、伙食费、住宿费,再想一下这段时间如果不培训而去参加工作还得挣点钱,就近期利益,算下来还是不划算。农民工自身思想上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打算,导致农民工主观上缺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二)现有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设施分布不合理,覆盖面狭窄,不方便农民工参加培训

无论是公办培训机构,还是民办培训机构,只要是具有培训资质、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区,镇、村一级基本是空白,而绝大部分农民工都是集中在镇、村,农民工如果要参加培训就必须要到城区,这就增加农民工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而且还耽误农活。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民工转移就业。

(三)培训课程设置与农民工就业实际需求不相吻合,不能让受训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由于培训资金短缺、培训条件不完善、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确等多方面原因,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与农民的需求有差距,既与实践相脱节,更不能让受

训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前大多数培训都集中在计算机、电焊工、厨师、美容美发等专业,培训项目和培训时间都根据培训经费来制定,短期培训很难让生手熟练深入掌握一门技术,中长期培训又无疑增大培训费用,致使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普遍感觉培训内容用不上,或是深入程度不够。

(四)农民工培训工作政出多门,难掌握较全面的信息

返乡农民工培训倍受政府的关注,各部门也都相继推出与之相关的各种培训项目,如劳动保障、农业、移民、建设、扶贫、共青团等部门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开展了针对农民工的学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工转移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和衔接,没有充分整合资源优势,不能形成合力。结果使培训不能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有效的结合,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造成重复培训,为培训而培训,为完成任务而培训,为应付检查而培训,使培训与就业严重脱节。

(五)培训经费短缺、落实难度大,严重影响培训质量

按规定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费来源有三种途径:即农民工自己掏一点;企业出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现实中农民工没有承担费用的能力,而企业又没有承担费用的意愿,所以农民工培训主要由政府在卖单,有些地方为了增强农民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培训任务,还给参训人员补贴交通、食宿等费用,真正用在培训学习上所剩无几,培训内容严重“缩水”。

三、进一步强化培训,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整合资源

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成立一个以地区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就业再就业培训领导小组,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理顺关系,明确由人力社保部门牵头,负责整个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统一规划、协调、组织和管理,其他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尽所能、各尽其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扯皮的现象,建立一个组织、法规政策、投入、师资、资源“五到位”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将农民技能培训真正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秩序、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的机制中。要利用在乡镇、村设立社保工作机构,加强乡镇、村一级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多方参与、整体推进,重点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局面,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二)加强信息引导,完善信息服务

缺乏城镇用工信息,培训机构不知道该开展哪些项目培训,农民工不知道参加什么工种培训。培训后不能就业,是目前农民工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培训与就业脱节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及时,有效的用工信息。所以,就业机构应建立用工信息库,实现市、县、镇、村级联网,加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信息、工资价位分析、预测和发布,将市内外用工需求及时向农民工发布,使农民工方便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并根据自身条件和意愿,有选择地参加培训项目。另外就业部门还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根据农民工的需求,科学设置培训项目,丰富培训内容,采取长训、短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走农业技术培训和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并举的路子。

(三)规范与拓宽农民工培训市场

一是规范培训市场秩序,对现有的培训机构依法进行监管,在依法整顿改造的基础上提高其质量和水准;二是拓宽培训市场,打破培训市场由政府垄断的格

局,以专业化的培训机构为培训承办主体,进行企业化运作,这样才能够为农民工培训开辟更大的空间;三是灵活设置培训场地,积极构建县级、乡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并以此为主体,将培训场地延伸和辐射到村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安排培训项目,使广大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职业技能培训,既能节省时间、节省交通、食宿等费用,又不耽误农活,既方便农民工参加培训学习,又提高参训的积极性。

(四)完善培训资金投入机制

建立并完善农民工培训投资分摊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首先,政府对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开发人力资源负有重要职责,因此,政府应预留足够的培训专款,并保证专款能及时、有效的用于农民工培训。其次,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增强能使所在企业直接受益,因此,培训应以企业的需求为主体,同时,也应该根据企业的招工情况收取一定的培训费。再次,农民工参加培训可以提高其自身的人力资本,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培训、鉴定、招工联动机制,引导农民工积极投资参加培训,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小额低息贷款帮助农民工在就业前接受职业培训。

(五)加强农民工培训督导

主管部门应建立农民工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定期对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各类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课时安排,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鉴定合格率、就业率、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统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构建评价制度为契机,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督导检查。防止培训时间,内容和人员不落实、培训走场,培训与就业不对路,甚至借培训之名,套取政府培训补贴经费,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问题发生.

【第4篇】强化农民工培训问题调研报告

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总也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工会的学校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笔者针对目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着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一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而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没有足够的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一些企业也不愿培训。

二、问题及原因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具体到单独的个体和实际的培训工作中时,却不然。据调查,不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下达指标,农民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农民工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其次,从农民工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能干”、“够用”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工种。

第三,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

2.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使其很难摆脱心理上的自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使其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又由于其在城镇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因而其对城市也怀有一定戒备和恐惧。

3.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多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仍需支付车票、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

4.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农民工自身先天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目前还没有谋取固定工作,甚至连劳动合同都没签过。这种短暂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只能选择得过且过方式。很难激活其潜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热情。

5.一些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要,按规定每个农民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而根据农民工择业的需求,常常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农民工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6.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资。一些企业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拒绝对其实施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虽打工数年,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并无长进。所以,一遇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便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于是出现了一边是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一边是用人单位发愁招不到人的“民工荒”难题。

三、对策及建议

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工会应有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在尽快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工会在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级工会不但要充分重视,而且要转变过去工会搞职业培训的观念和模式。农民工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真正实现“让农民工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协调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在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政策。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1)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开课时间上可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自学。

(2)办学对象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当前培训的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家装、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3)办学方法要多元化。一是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企业参与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当逐步建立起“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4)办学内容要实用化。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农民工的培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探索实践,搞好结合,调动积极,实现双赢。

(1)培训和考证结合。根据一些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教学,累计学时,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并允许培训学校通过考核将农民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学校可以将这类学分折算成接受本校学习的学历学分,凡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只要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阶段的考试)即可颁发证书。同时,为激励农民工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工会或联合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只有这样,培训才有吸引力,培训后的农民工在就业中才具有竞争力,才能体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局面。

(2)免费和收费相结合。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投入是有限的,只能是针对每个农民工的一次性免费培训,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技能,生活基本稳定还有技能升级需求的农民工,培训就可收取一定费用。另外,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对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先免费招聘和培训,合格上岗后由企业支付培训费,或从农民工的每月收入中(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逐步扣除。

(3)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就业信息服务还应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把培训、劳务输出、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会在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使农民工培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教育结合。农民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要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发挥工会职业和学历教育的优势。工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照顾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总之,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这种系统性表现之一就是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培训本身,更需全社会对农民工的真正关注,需要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更真实的了解。许多农民工表达的想法和要求已超出了培训内容,更多的是对平等的要求和对公正的渴望,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改变对他们的歧视。与培训农民工的城市文明素质(如公共场合礼仪等)相比,提高城市居民的平等意识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系统性表现之二就是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农民工培训。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农民工培训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农民工培训报告多篇范文,共有1684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农民工培训报告多篇下载
农民工培训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