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独具匠心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语文课堂需要优秀博学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上好一节好的语文课?这恐怕是所有辛勤耕耘在语文教坛的老师们的困惑。近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些优秀老师的公开课,悟得一节好语文课应该是这样的。
一、驾驭教材的高超能力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材才真正地发挥“凭借”作用。教师只有拥有驾驭教材的本领,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在教学语文课的过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气势恢宏。教师用这种恢宏的气势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好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有的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书法家,应该是一个播音员,应该是一个作家。当然这话说得有些太严重,但是我想其实这就是让所有的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执教的几位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普通话发音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动作姿势助说话,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有的甚至巧用修辞,典故、古诗名句。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篇,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三笔字工整规范,对教材熟悉,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得心应手。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不会教出好学生来,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三、主动参与的全体学生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教案并非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精心设计,学生都还未参与进来,怎能完全确定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是什么样?如果课前就能预设整个教学过程,写好详细的教案,那学生就成了教师手下控制的机器了。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四、激情飞扬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他们比儿童要大点,但我仍想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情到深处课自优。
许云艺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时首先通过三次读题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入情;接着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做到以情感动学生,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入情”“动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这时,许老师就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使激起的情感深化,从而实现了移情。
听一节好课是一种享受,听好几节好课是一种震撼!我决心以这几位老师为榜样,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二篇: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反思
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
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不到一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是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回顾我听过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自己短短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在整体批阅了学生的第一篇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识到:小学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只有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用到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品味、描写中,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此,我不断鼓励我的学生坚持观察周围的一切,要养成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好习惯,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演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丰富资源。
第三篇: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
要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课前备好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选择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组织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运用好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活动起来,让他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第四篇: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有人说:走过了春,便难忘春的嫩绿;走过了夏,便难忘夏的火红。教过语文的人,方知教语文的酸甜苦辣;才去思考怎样才能教好语文。几年的语文教学给我的感悟是: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是充满激情的。叶澜教授曾说过:“语文教学和情感是水*融的关系:关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也就是触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必定像艺术家那般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灵。要教好语文,不仅需要理性的思想和思维,同时更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感性的人,充满情感的人,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篇篇的文章都是有血有肉的,太冷静就不能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学生也就很难产生共鸣。如教《小音乐家扬科》,板着面孔讲恐怕就不能把真正的情感表达出来,讲扬科第一次摸提琴的过程时,即使眼睛里没有充满泪花,但也不能面无表情。所以说,在课堂上,我们只有让自己先感动,而后创造出美好的情景,才能够使学生动情地学起来。
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是充满智慧的。他不仅能够合理充分对课堂作好各种预设,更善于随机应变地把握好课堂的生成。因为语文教师不单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请继续 关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文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只有具备了厚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质,具备了深远的文化意识、文化视野和文化阐述能力等文化底蕴,才可以在教学中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才能胜任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才能使文化的教学成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次评课时所说:“课堂的精彩来自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来自老师的精彩,老师的精彩来于他的智慧。”
再次,语文教师应该是真诚的。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学科,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重要学科。科学是求真的,人文是求善的。因此,我们信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另外,课堂教学不同于舞台表演,看重的是一个过程。看教师怎样激励学生的兴趣,怎样把握课堂的生成,怎样智慧的引导学生。还课堂以真实,允许不完整。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探索,充满了尝试,也充满了失败的过程,我们老师不必和自己过不去,崇尚自然才是人性化的追求。语文教师只有满怀真诚,才能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才能给予他们生命的激励,才能唤醒他们灵魂深处最真、最善、最美的那一部分。
教育就是一种影响,让我们以我们的激情、智慧和真诚唤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快乐,体验生命的幸福和美丽。
第五篇: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针对面前小学教育当中教师在语文教育中提出的问题看法,如何才能上好一节真正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这是目前一直困扰教育一线的大问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不是很难。
这首先需要我们真正去理解语文的内涵。其实语文就是语言文学,语言就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交流途径。但是这只是简单的口头交流,做为教师这种交流是不够的,在当代社会,教师承担着一个最大的社会责任,那就是要用语言表达达到心灵沟通的能力,才能把知识准确的传输给每一个学生。但小学教育的对象,在年龄上都相对较小,这样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正确的把握他们内心的教师去教他们,针对他们上课好动,爱说的天性,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要正确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爱玩爱动的活泼心理,把文化知识传授给他们。
具体地说,小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想了解。第一天上课,很听话,就是不到十分钟就坐不住了。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和格式化造成的。市场经济需要我们教育事业也要变一变了。我们要长自身的不足来完善他。按照孩子们的天性想办法去适应他们。所以你的语言能力、方式、色彩就显的尤为重要,在好的语言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表达出文学了色彩,才能让他更有味道,更加深刻。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把最完善,最多的知识和最多的技能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牢记在心。
还有一点,就是合理的运用语言,调解课堂气氛,怎样调解 1
课堂气氛呢?这就需要我们一上课就运用故事的形势把孩子的思维带入到故事里,让他们认为这个故事就在身边,他们就在故事里。这样就最大限度的给他们想象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且我相信这样的语文课,在他们的脑海里印象会很深。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很难在一个模式或固定化的工作中坚持长期工作,也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对自己的工作去思考和创新。为什么呢?因为长期的一个固定模式,会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心态思想上变的麻木起来,这样长期下去,就会消沉,更谈不上创新。一个好的氛围会让人心情愉快,让人奋进,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思维也最终就像沙漠中的一滴水,让你产生希望,他的力量无限大。
我在教育中,也通过多年的积累,也充分认识这一点,我试着去做,结果很有作用。有一次我上课从一开始就针对孩子们厌学的思想做了充分的准备,专门为他们准备了一节激励思想的加油课,从一个小故事把他们带入课堂,再从小故事中找他们克服心理自卑的要点,激励鼓舞他们,虽然我这一节课很简单,但是真正教会他们在自信中生活和学习,通过这一节课,孩子们突然变得懂事了,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向我提问题了,对于这样的变化,我深感欣慰,因为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我对能教好他们也很有了信心。
那么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观念,教好每一位学生,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反思,继续进取,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探究型、思考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