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报告
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关心指导下,县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乡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切实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制定规划、狠抓措施、聚力整改、扶贫党建“双推进”等方面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县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2019年县文化和旅游局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与挂钩县处级领导、乡政府领导干部及我局驻村工作队形成强大合力,上下联动,真抓实干,压实工作职责,认真对照贫困退出各项考核指标,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出实招、下苦功、求实效,举全村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脱贫攻坚组织领导、从严落实工作责任制
以问题为导向,已整改为推手,突出制度建设,全面查漏补缺,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相关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标本兼治,为整改成果的长效化提供制度保障。
(1)强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支撑体系。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我局与邦角村调动和凝聚各方力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处级领导为组长,县挂钩单位、乡挂钩领导、村支书、第一书记为副组长,帮扶干部及村组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挂钩领导每月走访制度,深入一线指导、协调脱贫攻坚工作,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同责共担,建立层级责任保障。明确了权责分工,县处级领导杨廷荣(县政协副主席)作为包村第一责任人,我局局长彭权武局长(调整为杨新江局长)、乡挂钩领导作为直接负责人,邦角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及各挂包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与挂钩单位签订了《帮扶责任书》,与挂包村干部签订了《帮扶承诺书》,明确脱贫任务、时限及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规划引领,做好精准脱贫的总体设计。我局紧扣“脱贫、摘帽、增收”三大目标,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针,以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为目标,与挂钩单位研究制定了《邦角村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陇川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方案》等,进一步明确了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及工作步骤,为邦角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计划支撑。
(二)深化学习,提升政治站位
一是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持之以恒,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学习内容;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讨,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增强学习效果,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提高政治定力和政治摆位。二是提升认识水平。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严峻性,利用民主生活会、干部职工大会加强脱贫攻坚政策的研究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全面压实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责任,确保包村帮户全覆盖。进一步加大了扶贫政策宣讲力度,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严格干部作风,激发帮扶潜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三是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局班子成员深入扶贫工作一线遍访贫困户,走基层、解困难,谋发展。引领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积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
(三)系统谋划,全力统筹推进
针对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我们认真组织研讨,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系统谋划,有序推进,确保完成全村所有贫困户如期脱贫摘帽的任务。一是理清思路抓推进。局班子成员带头开展结对帮扶脱贫“回头看”,深入结对帮扶挂钩点全面摸清底子,找准问题症结,进一步安排部署脱贫帮扶的思路和措施。二是突出重点抓推进。定期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专题研讨会,确保统筹推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帮扶投入力度,完善和细化帮扶措施。2019年邦角村预脱户2户4人,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认真分析研判,制定脱贫计划,加快民房建设进度,确保直过民族如期脱贫。
(四)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实施情况
1.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清零,加强人居环境提升。
2016年至今已建房142户(建档立卡户拆除重建66户、修缮加固17户,非建档立卡户拆除重建51户、修缮加固8户),目前所有建档立卡建房户均已建成入住。其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6户,分别为集中安置13户、分散安置13户、同步搬迁20户。
2018年邦角村根据《关于做好民房建设大会战的紧急通知》(陇办通【2018】35号)文件精神,邦角村实施21户危房改造,并按照民房建设任务时间进度表逐户销号清零,扎实进行民房整改达标,目前修缮加固均已完工入住。2019年邦角村危房存量反馈共有6户,其中1户为吸毒人员强戒中不符合政策,1户住建鉴定为安全住房,3户已完工,1户正在施工,我们将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确保年底全部完工入住,实现全村危房存量销号清零。
2.大力实施扶贫项目。
抓产业发展,拔“穷根”。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是假脱贫,我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三委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造血式脱贫攻坚的工作来抓,抓好养殖业,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走上强农致富路。
一是积极引导群众巩固传统产业,目前邦角村种植甘蔗132户1770亩,其中宿根甘蔗1520亩,2019年新发展甘蔗250亩,预计2019年产量达8万余吨,年产值达356万元;二是动员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以新兴产业的优势实现增收脱贫,目前邦角村种植蚕桑1212亩,2019年第一季度新种植蚕桑62亩,修建蚕棚2179.4平方米,预计2019年蚕桑产业收入同比增长35%,产值达87万元;三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增强了村党支部带富帮扶能力,继续加大对村集体经济的投入力度,选优特色产业,着重示范带动,扩大桑蚕共育示范基地,实行党支部带动承包经营制,盘活村集体经济,达到增效创收的目标。
3.完善村级项目库建设。
根据陇川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推进全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陇贫开发【2019】9号)文件精神,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按照“有目标、有措施、有资金、有责任、可落实”的原则,积极开展挂钩调查研究,深入剖析致贫根源,认真梳理薄弱环节,进行查缺补漏,根据农户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村委审议、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级施工图、报请上级审定。目前,根据农户实际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施工图建设,将教育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种植业巩固提升、养殖业、村集体经济等项目进行完善,进一步补充《帮角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按时间节点完成了2019年脱贫攻坚项目库动态调整工作。
(五)、行业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1、党委、政府主导抓。一是建立大旅游发展模式。在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上,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重要经济产业来定位和谋划,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的发展大旅游共识和模式。
2、抓好旅游项目规划、申报工作。协助芒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完成了《云南省陇川县双坡山天宫目瑙文化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景罕傣文化传承中心规划》《京旺温泉度假村规划设计方案》《吕落民族特色村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县级评审。编制规划了《陇川县灵山寺修建性详细规划》、《陇川县红光村生态农业庄园建性详细规划》。
3、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结合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现已经立项开发的项目一是龙安温泉二期建设项目;二是京旺温泉度假村项目;三是龙安土砖文化驿站;四是龙安水世界;五是平山雨林公园;六是户撒乡佛祖花园、国际旅游度假庄园项目。在户撒阿昌族乡域,依托整族帮扶整乡推进项目,建设完善环乡道路基础设施;保护和修缮文物、古建筑;开展民房改造,打造集民族民俗、民风、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特色餐饮,继续挖掘开发制银器工艺技术、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性工艺品、户撒刀锻制工艺等。
4、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旅游标识牌及旅游厕所项目。一是争取中央、省、州级旅游厕所资金90万元,新建了陇把青松寺、京旺温泉章凤弄彦、城子巴达旅游厕所建设;二是完善建设好户撒旅游休息小站;三是完成规划1个(平山雨林)汽车旅游营地;四是完成了3个通信基站建设。(五)做好“一部手机游云南”三批工作任务。按照州“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陇川县“一部手机游云南”第一、二、三批工作任务完成了“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建设中的景区景点、游客休息站、汽车旅游营地、旅游厕所准确位置、外观图片等数据采集;资源数据采集及上线、产品数据采集及上线、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上线、旅游企业诚信评价、投诉管理体系建设和通讯基站建设等工作。
5、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推介。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优化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旅游提质增效,努力加强县域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开发旅游线路、大力推介宣传促销陇川旅游、推进乡村旅游项目,陇川县陇把镇龙安村已经列入云南省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同时也列入云南省5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中的景区带动型旅游扶贫村名录;户撒乡潘乐村列入民族文化型旅游扶贫村;户撒乡户早村列入产业融合型旅游扶贫村。
6、整合旅游资源,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发展星级农家乐和特色业态,促进和实现贫困群众参与旅游扶贫的力度,让旅游助力脱贫攻坚。一是中缅边境首条自驾车环线游——陇川营地(龙安二期)工程项目带动从事农村旅游服务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户)21户;二是积极发展星级农家乐和特色业态,促进和实现贫困群众参与旅游扶贫的力度,让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开展乡村旅游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接待游客总人数0.51万人次,总收入15.3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旅游企业就业人数4人。
(六)、认真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帮扶活动。
2019年第一季度陇川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以春节为契机,认真抓实抓好“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遍访建档立卡户”工作。在春节来临之际,组织全体帮扶干部集中开展春节慰问活动,组织开展了送图书、春联下乡等活动,景颇文化工作团和邦角村村民共同进行文艺联谊活动。2019年“春节”慰问活动共发放慰问金10550元,物资9216元,慰问老党员6900元,让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党与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充分调动了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并坚定了他们克服困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念。
(七)、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按照县、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专题学习研究,精准安排部署,与挂钩村成立了邦角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在全村通过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展板15件、粘贴海报等形式进行多样化宣传;同时,驻村工作队坚持每周进村入户宣传讲解“扫黑除恶”及“反走私”相关政策,努力实现群众知晓全覆盖。认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八个一”活动,一是利用党员大会组织集中学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政策、基础知识、目标任务,提高党员政治意识,将扫黑除恶融入党员生活中;二是组织签订《德宏州农村党员自觉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承诺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三是邀请乡派出所所长线岩白同志进行了“扫黑除恶”主题宣讲活动,倡导呼吁广大党员干部切勿参与黑恶势力、一经发现黑恶势力要积极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四是结合“三讲三评”工作,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宣传,确实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八)、加强村容村貌、家庭内务治理,提高人居环境。
加快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好美丽宜居乡村,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针对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我们制定了《陇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民自治构建长效机制,将村容村貌卫生整治和人居环境卫生提升责任到人,由村组干部包村、帮扶干部包户的机制组织群众定期集中扫除,现每15天开展1次全面的环境卫生大扫除,还动员群众将各家的鸡进行圈养,在4个村小组各建了2个垃圾池,同时我局在挂钩村设立了2个公益岗位为村内卫生保洁员,负责日常对村内卫生环境的维护,大力改善了村内环境卫生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中央、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我局协同邦角村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与组织要求、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单一,覆盖面小。由于山区生产条件恶劣因素,贫困户传统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部分群众对蚕桑新型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二是山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元化,脱贫任务重。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力量继续多关心、多支持、多投入、多帮扶,不断提高完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滞后。在少数民族集聚地区,部分村民依然存在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好吃懒做、赌博斗酒等陈规陋习。四是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在发展产业,致富渠道方面思路不广和办法不多,帮扶干部自身资源有限,帮扶成效不太明显。五是乡村旅游扶贫缺乏吸引力。乡村旅游示范村资金投入不足,规划不到位,配套服务设施跟不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整治力度不够,村容村貌变化不大,民族特色没有显现;村庄环境管理措施不到位,村民自治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差,“等、靠、要”思想严重,村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乡村产业培育不足,产业化水平较低,旅游特色文化乡村内涵品味不足;文化底蕴挖掘不足,吸引力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力度,组织学习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思路,谋求新出路,培育一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新型产业发展,实现增收目标。
二是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和管理力度,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自我脱贫的积极性。组织开展好“自强、诚信、感恩”和“三讲三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变农民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
三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县文化和旅游局职能优势,以邦角山官衙门为宣传窗口,打造山官文化品牌,推动实施乡村旅游产业,不断提高当地群众收入。
四是加大文化科技、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自身素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主动性,加快致富步伐,巩固脱贫成果。
五是整体联动,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紧紧围绕“四治”(治乱、治脏、治污、治堵)、“七改”(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四清”(清垃圾、清废物、清土堆、清柴堆)、“建两园”(菜园、果园)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六是改善民生,持续抓好社会事业建设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好“两基”成果,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扎实有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工作。切实落实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好济困助残和老龄工作,注重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