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洞庭湖造纸企业退出芦苇处置情况汇报
2018年底前全面关停环洞庭湖制浆企业,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公司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并将坚定不移抓好落实。下面,我就环洞庭湖造纸企业全面退出后,对全县芦苇处置情况汇报如下。
一、苇业公司发展历程及芦苇处置的背景。
(一)湖洲芦苇发展光辉历程。湖南洞庭苇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1964年成立的岳阳县湖洲管理局改制转型而来国有大型涉农企业,1988年加挂“湖洲开发总公司”的牌子。过来依靠芦苇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前我公司被誉为“绿色银行”、“县第二财政”,民俗更是称“要致富,找县委不如找芦苇,下广州不如下湖洲”……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1999年,撤销湖洲管理局,并入开发总公司。2000年破产改制,成立湖南洞庭苇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干部职工和家属6450人,在册干部职工2132人。公司管理湖洲芦苇面积24.88万亩,芦苇正常年度产量约16万吨。
破产改制后,公司上下干部职工精诚团结,一度迎来了苇业发展的春天,自2000年破产改制至2012年,十二年间,年平上交1000万元,累计上交1.2亿元。近年来,由于受用苇造纸企业萎缩和挖砂损毁苇洲影响,导致芦苇收购价格大幅下滑,有芦面积日益减少。但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困难,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将湖洲芦苇通过招标或议标形式实行对外承包。维持了公司日常运转,维护了干部职工队伍稳定。
(二)芦苇处置的背景。为加快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根据《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湘政办发[2017]83号)精神,今年3月15日省人民政府出台《洞庭湖区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实施方案》(湘政办函[2018]36号),明确规定2018年底关停环洞庭湖制浆生产线,2019年底环洞庭湖造纸企业全面退出。根据省政府决议,我市随即以洞庭湖区造纸企业引导退出作为加强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突破口,制定《岳阳市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5月29日,岳阳市召开洞庭湖区造纸企业引导退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今明两年将依法取缔非法企业和生产线,坚决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9月30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询问,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明确表示洞庭湖区94家造纸企业产能实现全面退出,造纸企业退出已成定势,芦苇产业转型时不我待。
二、环洞庭湖造纸企业退出芦苇生存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
多年来,我县湖洲儿女以芦为生,沉淀了湖洲情节,倾注了苇民心血。此时此刻,将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链予以斩断,如果处置不当,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突出矛盾和社会问题。当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维稳压力相当巨大。芦苇失收,企业职工收入锐减。苇业公司是县属国有企业,现有干部职工及家属6450人,其中在册干部职工2132人。近几年来,虽然芦苇市场疲软,公司经营困难,但是公司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基本维持了运转,保证了稳定。目前,2018年的芦苇收入为零,公司自成立以来,赖以生存的收入将不复存在,干部职工生活无以为继,社会稳定无法保证。经营者失业,部分家庭陷入困境。苇业公司目前承包管理人员350人。这些人常年生活在湖区,一直以苇为业,没有一技之长,通过经营芦苇,勉强维持生计。这也是部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芦苇退出市场,他们将会重新失业,部分家庭面临困境,滑入贫困户行列。入股者亏本,社会稳定难控。苇业公司所有芦苇经营权都实行合同转让,参与股东约800人,共有近30份芦苇承包合同,合同时间为5-20年不等。大部分合同经营时间长,前期投入大,达800-1200元/亩,进行了诸如开沟沥水、翻耕植苇、品种改良、道路与码头建设等有效发展芦苇生产的基本建设,投入的目的是通过经营芦苇获利。一旦芦苇退出造纸市场,股东渴求收回股金的愿望将会落空,涉苇群体思想难通,从而造成社会难稳定。苇业公司虽然不断加大信访维稳力度,但苇民、股东、职工已蠢蠢欲动,串联集聚随时准备上访。一旦纸厂关停,芦苇将无利可言,合同无法履行。部分投资人将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并由此引起合同纠纷等系列问题。
(二)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一是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芦苇正由青转黄,9月全面进入收割准备阶段,10月进入收割旺季。秋冬时节芦苇已完全成熟,而长时间的干燥天气使得芦苇极易燃烧。凡火过之处,除了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和水体污染,芦苇荡里的候鸟与野生动物生存也将受到严峻挑战。二是麋鹿生存面临严峻挑战。洞庭湖庞大的水域滩涂和茂盛的芦苇荡,为麋鹿等大量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提供了天然的隐蔽场所,非常适合麋鹿等生活繁衍。一旦其生境被破坏,麋鹿等动物也就无处藏生。
(三)生态环境遗患诸多。芦苇一年一枯荣,利用芦苇造纸,适当收割,实际上有利于芦苇生长和生态保护。一旦芦苇退出造纸市场,失去其经济价值,芦苇势必面临无人砍伐的局面,后果将会非常严重。①芦苇残体对来年芦苇的发芽产生不利影响。新发的苇芽见不到阳光就会影响生长。②很容易引起火灾,并且消耗养分,影响来年新的生长。③大量的芦苇残体倒伏在水中腐烂,直接污染水质,造成水质富营养化。④在高水时残体芦苇会产生大量的漂浮物,影响船只航行和行洪。芦苇失去保护与收割,其生长面积逐渐减少,其产量不足正常管理的三分之一,芦苇产量的锐减就会造成洞庭湖湿地生态效益大大降低,同时净化水质功能也会大大减弱。湿地生态一旦失去平衡,即使投入再高,也难以复原,带来各种更深层次的连锁反应。河北省白洋淀芦苇因无人收割,从12万余亩缩减到7.6万亩,成为雄安新区管委会成立以来的头号生态难题。今年来,《湖北日报》发表《长江大保护:留住美丽的芦苇荡》《湖北芦苇湿地大面积消亡:良好初衷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充分论证了芦苇无人收割造成的生态灾难问题。久而久之,芦苇一旦消耗殆尽,生态将面临难以估量的损失,洞庭湖将退出湿地名录,这是全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事。
(四)芦苇合同解除压力巨大。一是合同解除补偿压力大。我公司目前所有有效芦苇承包(开发)合同共26份,其中芦苇开发合同20份,芦苇经营合同4份。共涉及业主16人,合同时间为5-20年不等。每年用在开沟沥水、翻耕植苇、除藤除杂等方面的管护经费巨大。如解除合同资金补偿压力大。二是芦苇处置压力大。依法解除芦苇合同后,管理24.88万亩芦苇面积,有效保护湿地洲滩,我们责无旁贷。如杜绝火灾、保护麋鹿、防止水环境污染等工作,我公司必须聘请数名专业管理人员对苇山进行常规化管护,由此也会造成一定管理上的压力。
三、环洞庭湖造纸企业退出,芦苇处理情况建议意见。
(一)实行生态补偿。合同退出后,应给予芦苇惠民政策支持。受岳阳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管理24.88万亩芦苇面积。在造纸企业退出后,建议政府对已退苇还湿的湖洲面积实行生态常态化补偿。即参照外省模式,按100元/亩的价格予以补偿。年需生态补偿资金2488万元。
(二)有效利用芦苇。一是生物质发电。为找寻芦苇退出造纸市场后的出路,我们组织生产线负责同志前往山东潍坊水发集团考察学习生物质发电项目,该集团将芦苇主要作为生物质燃料参与垃圾焚烧发电,实现芦苇利用的资源化、无害化,但提升芦苇经济效益非常有限。二是生物制醇。9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期间,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同意在湖南建立生物制能源的酒精厂,为洞庭湖的芦苇寻找出路。我们在这方面还要多集思广益,多学习、多参考借鉴,争取走出一条适合我们东洞庭湖芦苇产业转型的好路子来。
(三)严格芦苇管理。当前芦苇已转青发黄,成熟在即,我们务必要随时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成立专门工作班子予以应对。芦苇解除合同后,苇业公司成立专门班子实行管护,依托24个站点,安排48人,年管护及相关费用需要安排200万元。
(四)安排解除合同经费。我公司管理24.88万亩芦苇面积,设计合同共26份。因合同承包年限长短不一,前期芦苇开发投入巨大,我们认为合同解除费用不得低于250元/亩,预计需合同解除资金为6000万元。另外,2018年度芦苇前期管护费用按100元/亩(开沟沥水、护青保苗、飞机治虫、除藤除杂等环节)投入计算,需管护费用2400万元。以上两项共计需费用为84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的按照制定的方案,往前推进,核心的问题还是把出路走出来,特别是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道路,把洞庭湖纸厂的问题妥善处理好,为洞庭湖水质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8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