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汇报材料 >

(2多篇)2023年河长制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发布时间:2023-12-09 09:11:2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语](2多篇)2023年河长制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多篇)2023年河长制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023年河长制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23篇)

目 录

双鸭山市全力推行河长制携手共建幸福河 1

写在濮阳连续三年荣获省级河长制工作考核优秀等级之际 3

河长制的邵阳答卷 6

刘家营乡强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8

城步苗族自治县河长制工作纪实 9

杭州道街道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 12

武山县践行河长制纪实 14

梨树县以河长制擘画水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 16

成都青白江区高质量推动河长制工作 19

丰镇市践行绿水青山理念筑牢河湖生态屏障 21

富源县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 23

解锁天津市“碧水长流”的生态密码 26

崆峒区推进“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29

宁远县“河长制”绘就清流碧波画卷 31

祁县严格落实“河长制”筑牢防汛“安全堤”… 32

韶山灌区下好河长制“五步棋”绘好灌区山水画廊 33

集安市落实河长制工作纪实 36

寻甸“四个坚持”推进“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38

沅陵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守护好绿水青山 42

奉节县做深做实河长制工作 46

南通市优化“河长制”呵护“河长治” 48

泸溪县推行河长制工作纪实 50

长春市宽城区河长制“治”出水清岸绿景美新画卷 52

双鸭山市全力推行河长制携手共建幸福河

双鸭山市河湖长制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市河湖长制工作围绕河湖长制“六大任务”,强动力、增活力、提效力,以“六劲”为总领,按照“全市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三航行动再出发”的要求,以勇于“自我革命”再较真的精神,推进工作再落实,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高位推动,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

依托河湖长制工作平台,采取通报、督办、约谈等方式推进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我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体系,712名河湖长履职尽责,发挥河湖管理保护“头雁”作用,履职上岗,累计巡河26180次,巡查发现并解决河湖问题457个。全市河湖水域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二、部门联动,强化联防联治协作机制

全面提升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协同联动配合能力,市河湖长办、公安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联合出台河湖管理保护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多部门协同发力,跨区域联合共治,全市清理河湖“四乱”问题738个,整治碍洪突出问题27个,溯源整治入河排污口457个,查处涉水案件112个,清理非法围堤193.07 公里,清理违建12.53万平方米,解决历史遗留水利顽疾。持续推进“四长一员” 暨“河长+民间河长+警长+检察长+保洁员”护河模式,加大对安邦河、挠力河等重点河流水环境整治力度,全面建立河湖长效保洁制度,建立队伍86个,保洁长度累计2232.2公里,全面打通河流保护“最后一公里”,打造河湖治理保护的新格局。

三、多措并举,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

我市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按照省总河湖长

第1至第6号令工作要求,多措并举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开展“亮剑护河”、河湖“清四乱”、“取用水专项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等10余项行动,目前,全市列入国家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的6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66.7%;地下水用水量从10.33亿立方米降至9.10亿立方米;落实各项资金治理侵蚀沟188条;修订完善7条市级河流“一河一策”,靶向问诊河湖问题;全面建立库长制,设立水库库长38人;完成34572个小微水体疑似图斑核查工作,建立2548个小微水体河湖长制管护体系实现河湖长名录全覆盖,并提前完成42个

小微水体年度治理任务;以饶河县为试点构建“多长合一”生态管护体系。河湖管理综合保护效能不断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美丽多彩双鸭山筑牢河湖生态屏障。

四、全民参与,形成全面治水管水新局面

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净滩行动等活动,广泛开展河湖长制、节约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宣传活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的“五进”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市上下掀起爱水、节水、护水的热潮,共吸引562名“记者”河长、“银发”河长、“河小清”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参与到河湖保护中,其中安邦河民间河长张志全荣获全国“最美河湖卫士”称号。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新风尚。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双鸭山市河湖长制办公室将持之以恒担负起河湖管理保护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系统推进、主动作为、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河湖长制优势,积极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不断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

写在濮阳连续三年荣获省级河长制工作考核优秀等级之际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河长制为牵引实现“河长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作为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的生态城市,自2017年起,我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不断让河长制在龙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日,省河长制办公室印发通报,我市再度荣获省级河长制工作考核优秀等级。至此,我市已连续三年荣获省级河长制工作考核优秀等级。这不仅是对我市实行河长制各项措施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我市继续纵深推进河长制工作的激励和鞭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布局河长制落地生根

2017年7月,我市出台《濮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2020年10月,印发《关于建立濮阳市河湖管护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责任;2023年6月,对市级河长及负责河流进行调整,所有党政领导全部担任市级河长,责任分工更加科学精准在一项项政策文件出台、推进的过程中,全市河长制工作实现了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为让河长制在全市范围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科学布局、精准施策,常态化组织河长定期巡河,倾注了前所未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市第一总河长、总河长联合签发1号、2号总河长令,进一步强化河长巡河履职担当,规范履职方式,明确巡河频次,保证巡河质量。市第一总河长、总河长率先垂范带头巡河,发现问题现场研究解决。各级河长奔赴各自负责的河流,用脚步丈量河段,用责任守护碧水。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年均巡河25万余次, 营造了常态化巡河氛围。

二、强化高位推动,治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河湖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河长制重点难点工作。今年以来,市第一总河长、市委书记万正峰,市总河长、市长朱良才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赴现场调研督导河长制工作,强调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加大巡河督导和执法检查力度,统筹抓好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支撑。

2018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河湖“清四乱”、黄河“清四乱”歼灭战等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空中监测、地面监控、河长巡河以及上级交办、舆情反映、群众举报等方式进行全面排查认定和清理整治,集中解决严重阻水、污染河道、影响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建立河流“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机制。

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座座违建被拆除,一道道非法围堤被扒掉,一片片阻碍行洪的高秆作物被清理,全市共清理河流“四乱”问题411余处,其中黄河滩区26座砖瓦窑厂全部清除,困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重大顽疾得到彻底整治,河湖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全市8个国(省)控水质断面稳定达标。

三、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管护质效不断增强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加强巡河、督导、联动、考核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探索建立河长制“三单两函一令一报告”(“三单”指河长巡河履职提醒单、问题交办单及催办单,“两函”指交办函和催办函,“一令”指河长令,“一报告”指问题整改报告)工作法,实现交办问题、跟踪督导,反馈意见、闭环管理,确保问题整改落实。

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监察监督有机衔接,年办理案件70余起,严厉打击了涉河违法行为。推行“河长+网格长”等工作机制,全市共设立网格长64名、网格员128名,实行市包县、县包乡工作机制,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河湖管理保护监管网格。

建立“河长+护河员”“河长+民间河长”机制,聘用护河员、民间河长3500 余名。护河员、民间河长每天坚持到河道巡查几圈,捡拾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开展河流日常管理维护,进一步提升了河湖管理水平。

推进建立跨地区河湖长制工作联动机制,与安阳市、鹤壁市签订河湖长制工作协助机制协议,与山东省聊城市签订边界河湖管理保护联系合作协议,以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作用,推动各方不断提升河湖管护水平。

四、统筹整治城乡河湖,幸福指数节节升高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四级河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从建机立制到重拳治乱,河长制的管护范围由主要河流向农村河湖、小微水体延伸,实现了全水域覆盖、大小河湖同步治理,全市河湖管理工作也已进入到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的新阶段。

借助河长制平台,我市将坑塘管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对每个坑塘都设立坑塘长,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坑塘长”的坑塘管护模式。通过水系连通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等工程项目共同推进坑塘治理工程,2021年以来共整合资金1.28亿元,建设美丽坑塘124处,实现了整治一个坑塘、完善一批基础设施、打造一个美丽乡村的目标。目前,全市248名坑塘长已全部上岗履职,开展日常巡查管护和宣传,让每个坑塘都有了“管家”。

2022年,我市发布第6号总河长令,按照“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科学水管理”的标准,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每年建设一批市级幸福河,统筹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努力建设造福濮阳人民的幸福河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个河段开展幸福河湖建设。

未到岸边,已闻鸟语;行至湖畔,更见鱼游。如今,碧水清波潋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已经成了龙都大地随处可见的风景,广大群众对水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回首过往,河流“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重大胜利,河湖水域岸线管理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全市河道逐步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我市河长制工作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扎实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顺势而为、迎难而上,持续将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山水相间、蓝绿相融的现代化城市愿景也必将成真。

河长制的邵阳答卷

春暖花开时节,漫步平溪江沿岸,一眼望去,水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见底,河底水草摇曳,岸边青草依依如今,打卡我市的河流、水库,这派景象已随处可见。

治理污水、腾退岸线、恢复生态。近年来,我市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坚持把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持创新推进河长制,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生态邵阳。

一、完善保护机制

我市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双总河湖长制”,辖区内所有河流(水库) 河(库)长全覆盖,做到每条(座)河(库)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护。完善“河长+部门”“一河一警长”“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创新“民间河长+官方河长”双河长制,推行“河湖长制”代表委员专项监督工作机制,建成市、县、乡三级“河湖长制”代表委员专项监督体系,建立联合专项监督、典型案例发布等五项监督工作制度,全方位监督各级河长和职能部门履职情况。

二、创新监管方式

“手机巡河,帮了大忙。打开‘河掌云’手机软件,签到定位,巡河足迹可被实时记录。发现问题拍一拍上传,小事不出门,大事有人管。”2022年以来,我市结合市情水情,认真总结历年河湖长制工作经验做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工作创新,建立“智能化河长制工作”模式。利用大数据、云平台、高清视频、无人机、360度监控摄像头等科技手段,实施“全市河流电子眼监测全覆盖两年行动”,着力打造市、县两级“智慧水利平台”,实现各县(市)城区河道和农村主要河流河段监控全覆盖。“网格化”管理将城区河道划分为27个网格,由民间志愿者认领“滩主”,负责日常维护管理,实现我市城区河道、滩涂的网格化管护。

三、倡导全民参与

“家门口的河变清变美了,大家都喜欢来河边散步、跳广场舞。”通过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创建成果的多维宣传,不断展示我市河湖治理先进典型成果,让市民享受河湖治理成果的同时,树立河湖治理的好坏与市民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关系的观念和爱水、护水、惜水的主动参与管理意识。2022年,我市持续开

展河湖长制“四进”活动,实施有奖举报制度,营造“全民共治”浓厚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组织“河小青”“滩主”“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等志愿者1.2万人,常态化开展“清河净滩”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共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强大合力。

截至目前,全市河长累计巡河17.5万人次,解决各类问题21万个;累计签订县域联动共治协议326份,开展全流域巡查12次,解决跨区域问题160多个; 整治河道“四乱”1089处,拆除违建房屋2236平方米,妨碍行洪的45个问题全部按时整改销号。

2022年,我市河湖长制工作多次获水利部和省政府表扬,在水利部第四届“守护幸福河湖”评选中,新宁县河长办的“炙热无声”获三等奖,邵阳县河长办的“山水嵌明珠魅力天子湖”获优秀奖,全市5条(座)河(库)获评省“美丽河湖”。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埋头苦干、精抓细干,不断提升河湖治理能力,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美丽湖南作出邵阳贡献。

刘家营乡强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今年以来,卢龙县刘家营乡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效有力”转变,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紧盯水面清洁、河岸整洁、群众满意的目标,精准压实责任,综合统筹施策。

一、下好领导重视“先手棋”

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专题安排河长制工作,带头巡河督查,协调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行动,联合整治辖区青龙河及支线东港沟河,形成水污染防治的高压态势,有效推动了水环境治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河长APP信息平台,乡村两级河长每日按时完成常态化巡河任务,形成“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问题回访”工作闭环。

二、用好专项整治“公开讲话”

全乡积极开展入海河流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危害河湖风险点位、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等行动。在旅游旺季期间,要求村级河长坚持每日巡河,全乡对巡河情况进行通报,针对11位村级河长开展“秀美河畔”星级评定工作,创新制定《线上群众满意度调查表》,评出五星级1个、四星级4个、三星级3个、二星级2个、一星级1个,对全乡11个河段开展星级管理,切实做好入海河流生态环境提升,消除涉河隐患问题。

三、搭建制度创新“连心桥”

刘家营乡加强河长制监督体系建设,压实河长职责,强化每条河流监管力度,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河长制工作落实之中,将河长制与村组网格有机结合,引入网格员力量,宣传河道保护知识,挖掘河长制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将河长制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强化河湖管理,让群众成为河长制的政策宣传者、问题反馈者、整改监督者。

城步苗族自治县河长制工作纪实

野鸭戏水,白鹭纷飞,碧波荡漾。每天清晨,位于巫水河畔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白蓼洲村村民肖大伯都要沿河漫步,在锻炼身体中欣赏巫水河的亮丽风景。

近年来,城步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河长制落地见效, 狠抓问题整改,部门联动治水,境内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景象,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全县水域水质排全市第一、全省第二。2021年、2022年,该县连续两年获评“市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巫水白云湖段、巫水桃林段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河湖”。

一、强化责任落实,健全治理体系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守护好一江碧水,就是守护好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城步苗族自治县委书记余勋伟在全县总河长会议上说道。

落实河长会议制度。今年以来,该县组织召开全县总河长会议、图斑复核“整治河道四乱问题”联席会议等2次,按时按质完成水利部推送问题图斑781 个、省水利厅推送问题图斑30个。

乡镇召开总河长会议12次、河长制工作推进会议3次、村级河长业务培训会议24次,增强了乡、村两级河长、河长办专干履职能力。

一是严格交办督办。该县加大“河长制”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重点工作的督查落实力度,采取定期、不定期督查暗访形式,发现问题现场交办,对交办问题实行“一单四制”整改销号制度,确保整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今年以来,该县交办督办河库问题38个,整改销号38个。

二是配好“两长两员”。该县设置乡村河库保洁员480名,将乡村河道保洁纳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范围。县财政安排河长制工作经费260余万元,将河道保洁员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县内所有河流实现常态化保洁。

强化河长履职担当。该县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推出“河长+ 河长办+责任单位+下一级河长”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县级河长”的头雁效应,带头巡河治河管河,统筹研究河道水系综合整治措施,推动河长制落到实处,织密织牢河长制责任网。今年以来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3052次,发现并解决“河道四乱”问题38个,查处非法电鱼4起。

三是完善“一河三制”。该县实行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河长+警长+检察长”组织体制,设置县级河长18名、县级河道检察长4名、乡级河

长85名、村级河长188名、县级河道警长7人、乡级河道警长12人、村级河道(段) 警长169人,联合巡河68次,联合执法6次,牵头组织解决“河道四乱”问题6个。实行“一河一牌”公示制、“一河一档(策)”信息制。在境内河流、水库设置公示牌229块,为13条县级以上河流编制“一河一策”。建立健全以水质改善、水域岸线管理、河库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河长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县直单位绩效考评体系。

二、加强宣传整治,凝聚工作合力

9月20日,城步蒋坊乡柳林村10余名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利用铁夹、撮箕、垃圾袋等工具,对梅溪柳林河柳林村河段的白色垃圾、生活废弃物、杂草等进行清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河道及两岸环境焕然一新。河道清理后,志愿者们来到河道沿岸居民家中进行宣传,号召群众自觉参与河道环境保护,共建河畅水清的美丽家园。

一是立体宣传推动。近年来,该县开展河长制专题宣传活动162次,制作河长制工作宣传栏60余处,开展河长制院落座谈会280余次,在全县形成河长制宣传“无死角、全覆盖”模式,营造“人人护河、人人爱河”的浓厚氛围。依托白云湖湿地公园的天然优势,投资20万元创建“河长制主题宣传活动中心”, 以河库湿地天然风景点为宣传场所,以湿地保护志愿者定期开展宣传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河长制宣传栏、悬挂横幅、海报、派发宣传单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及外来游客普及湿地相关知识,宣传湿地保护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河库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打造“美丽河湖集中宣传圈”。投入资金60万元,打造界背水桃林段、巫水干流、清溪、梅溪、资水西岩镇古马桥段、贝子河等一批“美丽河湖亮点集中宣传圈”。每处设置河长制宣传栏6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和河长制工作相关制度等知识,促使河长制“入脑入心”。

二是民间护河联动。该县沿河169个村(社区)成立民间护河组织200余个、民间护河志愿者2000余人,成立联合巡逻队,将河道保护、禁渔等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严禁河道乱堆乱倒垃圾弃渣、乱排污水、乱建设施、乱采乱挖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禁止一切捕鱼行为,确保辖区河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三是强化专项整治。该县深入开展非法捕捞联合执法、重要水源地整治、整治非法采砂、“1000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清河净滩”专项行动、河库“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36次,着力解决河库存在

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群众对河库治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强化重点工作,构筑管护屏障

该县加大饮用水源地点生态环境的整治。近年来,完成13个“1000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整治”。

一是扎实推进污水防治工程建设。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丹口、五团、白毛坪、西岩、茅坪等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城南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533万元对茅坪镇棕树园、腊屋溪、西岩镇金紫江等6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全面完成18座小Ⅱ型水库划界工作。投入资金1.5亿元,共退出兰蓉乡双江、白毛坪镇源江、瑶人坪、站水冲、侯家寨5座小水电站。

二是全速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投资200余万元打造“一乡一亮点”样板河36 条、“一县一示范”示范河3条。高标准建设小微湿地。完成白毛坪镇小微湿地试点建设,进行经济景观型小微湿地及生态沟渠绿化场地的人工平整,同时对河床进行整理。

三是扎实推进河库划界工作。完成县域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23条河流的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方案编制及界桩埋设任务。

“河长制”促“河长治”。该县将坚决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责任, 进一步巩固河长制工作成果,让“幸福河湖”成为“幸福城步”的标配,让城步江更清、岸更绿、城乡更美,努力讲好一个个守水爱水护水的感人故事。

杭州道街道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

随着气温回升,杭州道街道绿岛公园踏青游园的市民络绎不绝。“公园里有树有水,特别好,在这儿待一会儿,整个人都舒畅了。”居民林大爷说。

自2016年起推行“河长制”以来,杭州道街道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相关工作,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全领域、全方位开展自查自纠,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设管理、治理、保护“三位一体”协调有序、监督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机制。一年来,辖区河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在区河湖长制年度考核中排名前列。

一、严格落实,巡河护河不停歇

目前,已有绿岛公园景观湖、有龙园景观水体、鸿正绿色家园景观水体、丽水园景观水体、米兰世纪花园景观水体、天河城景观水体、贻成东园景观水体7处水系纳入杭州道街道河(湖)长制管理。这些水体水系关系居民生活的主要环境,对其加强打造和治理,可以为辖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闲环境。

长期以来,杭州道街道建立街道总湖长和社区湖长组织体系,街道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工作,街道河长制办公室统一负责河

(湖)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现河长制组织体系。街道坚持对照细则,对加强开展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整治、河湖管理保护、河湖长制宣传、“清四乱”专项行动等情况进行考核,并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河湖“四乱”整改落实情况、督办的河湖问题整改情况。

街道严格落实河湖长对辖区河湖巡查制度,每周不少于一次,社区河湖长对本社区的河湖坚持日巡,建立巡河台账。街道建立健全“清四乱”问题常态化规范化台账。2022年以来,组织对辖区内河湖坑塘进行巡查1500余人次,印制《杭州道街道河长巡查日志》760余册。与此同时,街道还开展各类河湖长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河湖长对河湖的管护治理水平。

二、加强宣传,全民参与河湖水治理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当天,杭州道街道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发放宣传材料,

讲解水源环境保护知识,不断提高辖区居民对河湖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除‘世界水日’、‘中国水周’、‘4• 22’世界地球日、‘6• 5’环境日等重要节点外,关于水源环境保护的日常教育宣传也在持续不断开展,希望能够

唤起大家的水源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绿岛公园是杭州道街道的户外公园之一,其水域面积也是区域内最大的,

之前有居民在此垂钓。去年12月,街道工作人员在绿岛公园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材料等形式开展文明宣传,执法人员还在现场对垂钓人员进行劝阻。

在强化宣传的同时,杭州道街道还加强落实社会监督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通过河(湖)长公示牌向社会公开公示,介绍景观湖概况、管护目标、职责、监督电话、12345信访举报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支持和鼓励公众参与舆论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景观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机制。

三、生态优先,以河长制助推水生态建设

今年,杭州道街道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治理理念,加强日常管理,严禁以任何形式围垦景观湖、违法占用景观湖水域,保护水系周边环境。加强景观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明确景观湖功能定位和管护目标。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对景观湖周边及入湖河流周边的企业污染综合防治,严厉打击入湖排污和垃圾倾倒等违法行为。结合景观湖“一河(湖)一策”工作,全面控制污染物入湖排放,严格控制景观湖水量,提升水体水环境质量,保障水安全。

此外,街道还将持续加大景观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断深化落实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强化落实河湖治理保护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落实属地负责、分级管理和全民参与的长效保护机制,狠抓河道常态化保洁、常规化巡查、长效化管理,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共同守护好身边的“美丽水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武山县践行河长制纪实

渭水清清杨柳绿,一片笙歌梦里归。近年来,武山县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努力探索新时代河湖保护治理的新模式、新范本,着力解决河湖突出问题,切实将优质河湖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提升河湖生态、经济、社会和安全效益,加快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水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提升武山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河湖管治岸美水清

初冬时节,寒风乍起。一大早,在潺潺河流声的陪伴下,武山县四门镇党委书记汪鹏升开始了他的巡河工作。

“四门镇近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各项产业节节攀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为了使特色产业发展更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高,四门镇聚焦水清岸绿,打造幸福河湖,全面落实镇村河长职责,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河道堤岸设施、加强设施运行维护、加强河道治理、加大河道‘四乱’等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力度和巡查处理力度,确保河道治理取得实效,进一步巩固全镇河畅、水清、岸美的治理效果。”汪鹏升告诉记者。

武山县杨河镇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斌说:“今年以来,小庄村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对村庄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同时,坚持每天巡河,加强巡河护河,定期清理河道垃圾,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

武山县坚持把推进河湖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专项行动推进到位、落实到位。县级总河长亲自调度,带头履行巡河护河职责,全县三级河湖长巡河巡湖22017次,巡河率达到131.94%。

二、全力守护一方碧水

武山县辖区内2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沟道共89条,共设置县、乡、村三级河湖长346名,确定县、乡、村、业主湖长5名,落实河湖警长25名,落实县级检察长2名。

走进武山县四门镇下湾村,天空湛蓝,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洁白的云朵下,整洁的道路串起田园与农房,一幅美丽多彩的乡村画卷铺展开来。

“这两年,大南河治理得越来越好。每次汛期来临,都能看到挖掘机清理河道,为我们灌溉架豆提供支持。自从去年观光水稻田建成,很多人前来打卡,现在的大南河已经成为景观河。作为一名依水而居的群众,我有责任尽力保护我们的大南河,村里许多志愿者也都加入到巡河中来。”下湾村村民汪旭云说。

“我们常态化开展河长巡河工作,严格管控河道采砂、挖石现象,南河流域铺设U型水渠,加强大南河的管护治理。”四门镇上湾村的党支部书记说,优质的大南河为上湾村的豆角产业增产增效,群众的收入明显提高。

记者了解到,按照“不摸清不放过、不查处不放过、不整治不放过、不建立长效机制不放过”的四个“不放过”原则,武山县共出动执法人员120多人次, 对渭河、榜沙河、大南河和鲁班沟等9条河沟道开展5轮次全覆盖巡查,对渭河城区段、大南河洛门段等重点河段暗访督查60余次,累计巡河2420公里,清理河道内尾菜及建筑垃圾14.5吨。

三、秀美澄澈成闪亮名片

如今的小庄村,一出门便能欣赏到“碧水荡漾、村景交融”的风景。

“小庄村现在就像是一个小公园,变化最大的是河道,河堤整齐、河道干净,小鱼越来越多,鸭鹅在里面游泳,每天吃完饭散步,感到幸福而惬意。”该村村民杨白顺喜滋滋地说。

据杨河镇党委书记朱云峰介绍,围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主要任务,杨河镇集中整治河道、修筑破损河堤、加强步道建设、绿化美化河岸,全面打响“碧水保卫战”攻坚行动,推进美丽生态河湖建设,让杨河的生态“颜值”和环境“气质”持续提升。河湖的秀美澄澈不但成了当地闪亮的名片,更成为村民心旷神怡的生活场景。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近年来,武山县充分运用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渠道,认真做好河湖保护宣传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形成了保护河湖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风尚。

同时,全县持续加强河湖监管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70万元,建成县级河湖视频监控平台,共安装河湖监控视频24个、监控河长42公里。共享公安、生态环境、水旱灾害等系统视频监控点位20个,规模以上河流重点河段及敏感区域、重要点位的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

梨树县以河长制擘画水生态文明建设新蓝图

从承载乡愁的家乡河湖,到林间地头的无名溪流,梨树县各级河湖长上岗履职、全力治水,让源源碧水在鎏金的黑土地间迤逦穿行。依法治水、创新治水、智慧治水、科技治水、协同治水,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河湖重焕生机,推动全县水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一、守护碧水映初心

“我们境内有很多大小河流,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4条、排水干渠5条,总长度888.79公里,总流域面积3520.05平方公里。自从有了河长制,现在大小河流实现了有人管、合力管、管得住、管得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梨树县水利局局长赵宏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河长制工作也从“有名有实”正在向“有为有力”转变。

2022年,梨树县4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其中招苏台河上三台断面为二类水体。好的成绩要有长效的机制, 梨树县持续推行“双总河长”“三级河长”组织领导架构和“1+N”河长办工作机制,根据变动人员和分工调整情况,及时调整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并强化河长巡河。据统计,2022年县乡村三级河长累计巡河14899次,其中县级河长巡河231 次,乡级河长巡河1676次,村级河长巡河12992次,整治问题202处。同时,大力开展河流“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2022年清理河道岸线生活垃圾4195处1.178万立方米,建筑垃圾3处127立方米,畜禽粪便186处520立方米, 清除岸边厕所2处,清理妨碍河道行洪问题3处,河湖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河湖水生态系统不断向好。

为保障河长制落到实处,梨树县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成立了由县河长办、县纪委、县政府督查室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2个督导检查组,针对河长制落实开展了7次大规模暗访检查,累计发现问题640个,已全部整改完毕,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综合整治润梨城

“我们作为村级河长,就需要对河道负责,这是职责所在,每周我都会定期对河道沿线进行巡查,保护生态环境是利在千秋的事!”孟家岭镇孟家岭村村级河长尤宏武说。

近年来,梨树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一

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动河长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通过设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对全县河流分级、分段全部实行河长制,建立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全县设立县级河长25人,联系微信32311699,乡级河长79人,村级河长241人,全面实行“掌上巡河”模式。制定了《梨树县招苏台河综合治理规划》《梨树县招苏台河保护与利用规划》,县内每条河流全部建立“一河一图”“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形成了自下而上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

狠抓项目建设,打造污水治理体系。按照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到2030年梨树县城区建设污水管网102公里,雨水管网100公里。“十三五”期间,梨树县加大管网建设及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新建污水管网66.25公里,雨水管网93.35 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21.29公里。2022年新建污水管网5.18公里,雨水管网8.78公里,合流管网改造6.63公里。目前,梨树县污水管网总长度127.29公里, 完成规划的125%;雨水管网总长度120.03公里,完成规划的120%;大大地提高了污水收集率,对改善辽河流域招苏台河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县内建设完成了7个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721个粪污收集点建设,保证了县域畜禽粪污能够及时处理。2022年全县粪污总产量350万吨,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全县规模养殖场254家,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抓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利用中央和省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打造美丽乡村千村示范村32个,在郭家店、梨树镇、康平街

道共计4村改造农村厕所1000座。

同时,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梨树模式”的推广力度,推广区域的免耕播种机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共计安装2642台,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285万亩。积极推广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2022年,化肥使用量23.62万吨, 较2021年减少化肥用量为691.5吨,增幅为-0.3%;各种农药使用量为1393吨, 比2021年的1412.5吨下降了19.5吨,下降了1.4%。有效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三、水韵梨城入画来

碧水清波,水鸟欢唱、鱼翔浅底,如今的梨树河湖竞秀焕发了无限生机, 一幅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卷扑面而来 这是梨树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

——梨树县招苏台河支流城区段可持续发展工程绿水长廊项目。共投资1.8 亿元,其中,招苏台河支流城区段可持续发展工程修建生态护岸16717米,修建

生态步道工程17301米,拦河闸5座;河道两侧栽植黄菠萝、杜鹃、芍药等乔木、灌木约6万平方米。

——梨树南河公园,占地面积为30.14万平方米,其中水体面积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3万平方米。建成后的梨树南河公园是集城区防洪、尾水净化、改善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有效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和南河流域水质环境。春可漫步,看候鸟翔集、繁花似锦;夏可纳凉,赏湖光荡漾、绿树成荫;秋可静思,观枫红如火、硕果满枝;冬可嬉戏,享满湖瑞雪、冰上运动。

如今,生活在梨树县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切身感受到河水变清了、河道变美了,处处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发展画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梨树县将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秉承绿色发展理念, 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工作,全力打造最美水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魅丽梨树”擦亮秀水泱泱的生态底色,有效激活治水管水的“一池春水”。

成都青白江区高质量推动河长制工作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积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全面推动河湖治理管理和保护从大江大河向小微水体延伸,以河长护河“起笔”、系统治理“着墨”、创新赋能“落纸”,致力绘就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美丽幸福河湖。

一、“迅速起笔”,勾勒幸福河湖的骨架线条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青白江区构建“两级党政、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区级总河长,13名区级河长挂帅又出征,深入河道一线,逐个锁定破坏水生态的“老大难”问题,积极协调解决160余个突出水环境问题。全区156名镇、村级河长作为河道直接责任人,主动作为,包河包段,开展河道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置,实现了“条条河道有人巡,段段河道有人护”。

截至目前,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3万余次,发现上报解决问题6500余个,巡河率及问题整改率均为100%。同时积极探索“多方治河”模式,整合水务、生态环境、住建、公安等职能部门力量,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河湖“四乱”、污水乱排乱放等现象督查,定格问题点位,建立整治台账,并联合公益环保组织,构建“民间河长+媒体+群众+志愿者”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河长挂帅、水务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

二、“精心着墨”,描摹幸福河湖的工笔纹理

青白江区紧紧围绕河长制六大任务,坚持“先治污、后提升、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原则,统筹推进全区城乡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区域内水环境质量。

青白江区常态化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消黑除劣、“清四乱”等专项行动,近3年累计完成60余公里河渠清淤,建成区外5段黑臭水体治理及20余处河湖“四乱”问题整治。着力治痛点,近3年累计整治问题入河排污口100余个,完成8个老场镇雨污分流改造、16个已建成微型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目前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51%,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8.3%。青白江区还启动实施了城厢镇沿沱村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桤木河、石板河山洪沟治理工程,完成了羊叉河等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打造了11个水美乡村建设项目。

目前,青白江区纳入市级考核的国控及市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优良水体率由2016年的33.3%提升至现在的100%。

三、“创新落纸”,渲染幸福河湖的山水意境

青白江区创新构建河长制“N+”工作模式,不断推动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高质量建设人水和谐、惠及民生的幸福河湖。

青白江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河长制工作中的带动作用,以党员带动广大群众和企业开展基层自治,成功打造十八湾村“党建+河长制”工作模式,并全面推广雅安市解放村的基层河湖管护模式,有力有效管控城镇、农村各类污染源。用好“微力量”,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12名网格员及巡逻队员担任“微河长”,全面协助村级河长做好责任河段的日常巡查和问题反馈,组建“川化大妈”“护河瞭望哨”等护河志愿队,进一步延伸了河湖管护“触角”。

青白江区还努力打造智慧河湖“新高地”,在长流河试点整合河道前端感知设备和数据资源,动态监管河道垃圾、污水直排等问题,利用无人机、声呐探测仪等方式协同治理水环境问题,不断提升智慧水务监管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内水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推动水生态价值转化为城市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

丰镇市践行绿水青山理念筑牢河湖生态屏障

人水和谐润民生。近年来,丰镇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将河长制工作纳入“五大任务”重要内容,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河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为工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河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两年跃升乌兰察布市前列。

一、抓基础,促提升,健全河长制责任体系

“河湖长制”就是“责任制”。一直以来,丰镇市始终坚持高位推动,不断织密织牢河湖长制责任网,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全市总河湖长和副总河湖长,完善河长制工作考核激励奖惩机制,加大河长制工作考核权重,强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为实现对全市河湖管理保护全覆盖,丰镇市坚持自然河流水系与行政区域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市、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河长制体系,设立市级河长5名,乡镇级河长87名,村级河长70名,山洪沟“三个责任人”182名;设置河长公示牌71块,明确了河长履行保护、管理、治理“三位一体”职责。同时,丰镇市河长办积极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各级河长履职能力培训力度,举办了全市河长制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培训会,邀请自治区水利厅3位专家对全市162名河长进行全员培训,并以智慧水利大数据应用建设为契机,借助自治区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市河长办深入乡村(社区)河道现场,对基层河长手把手传授巡河业务技能,使各级河长实现利用“河长通”手机APP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巡查和管护河湖。

二、重实践,求创新,切实加强河湖管护

河湖管护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优美生态环境的一项工作内容。对此, 丰镇市注重河湖科学化管理保护,在完成御河(饮马河)等21条中小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全市“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配合自治区水利厅完成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开展了水网规划、河湖健康评价以及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为做好河湖管护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技术支撑。

同时,针对城区河道环境治理体制不顺畅问题,经过实地调研,丰镇市委、市政府将城区河道环境治理由原来的办事处负责,现在统一纳入城市环卫管理体系,实现了常态化保洁。结合实际,丰镇市还针对全市21条中小河流和90条

山洪沟,率先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基层河长、防汛和河道采砂管理三位一体责任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基层河长职责任务,消除了监管盲区,实现了河长、防汛和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无缝衔接。此外,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丰镇市在沿河村庄、险工险段、过水路面设置山洪防御警示牌、防汛公告牌308块,结合577县道升级改造,在大庄科河新建中型桥梁2座、小型桥梁5座、涵洞26道,切实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出实招,解难题,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为大力推动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工作,丰镇市将乡镇河长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各乡镇、办事处积极开展河湖管护“春季”“秋季”和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完成河湖遥感图斑复核164个,复核通过率达100%,列入整改的12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销号。特别是在市总河湖长、副总河湖长和市级河长的强力推动下,完成饮马河、黑河城区段河道清淤,解决历史遗留的厂房、坑塘养殖侵占河道等难题,共清理河道10.5公里,清理淤泥35000立方米,清理垃圾300多吨,拆除厂房及临建房600多平方米,填埋非法鱼塘4个,不仅消除了防汛安全隐患,而且极大地保护了河道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四、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多年来河道治理欠账问题,丰镇市加大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争取和系统治理力度。2021年,利用财政衔接资金实施了五间夭等5个自然村防洪护岸工程,2022年完成了投资1500多万元的大庄科河防洪工程,2023年争取实施了投资2500万元的三义泉镇大河沿河防洪工程,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全市重要河道的系统治理。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生态治理力度,2021年以来,共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37.2万亩,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综合治理,不仅有效提高了重点河段防洪减灾能力,而且促进河湖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绘就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有力地助推乡村振兴。

全面落实河长制,建设幸福美丽丰镇一直在路上。下一步,丰镇市将继续抓实河长制工作,坚持不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好河湖生态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用“健康河湖”成色提升群众幸福满意度。

富源县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

近年来,富源县坚持党建引领,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落实河长制,在治河一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治河力量,形成全域治理、全民参与的保护治理工作格局,全县河湖库渠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绘就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治理新画卷。

一、党建引领全民参与

富源县设立市级河长2名、县级河长26名、镇级河长144名、村级河长408名, 全县44条主要河流、156座水库(塘坝)实现河长全覆盖,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同时,广泛动员420名干部、1880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富源县始终坚持以抓党建、强项目、促发展为出发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努力建立贴近水利系统党建实际、致力于水利事业发展的工作新模式。”富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彭云介绍,富源县水利系统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主题活动,并充分利用“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及主题党日,将河长巡河与党员志愿服务相结合,多形式开展清河护河行动,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将党员参与河湖保护情况纳入积分管理办法,常态化组织开展巡河巡湖活动,推动党员在河湖管理保护中当先锋、作表率,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爱河护河,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垂范、广泛参与的工作合力。

同时,整合资源优势,推动“基层党建+河湖长制”示范点建设,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促进河湖流域范围基层党建水平与河湖保护综合治理成效双提升,建成“基层党建+河湖长制”示范点位12个,创建省级美丽河湖6个、市级美丽河湖12个、县级美丽河湖16个,形成示范引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提高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彭云介绍,富源还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锤炼党员干部的经验交流,推动党旗飘扬在项目一线、党员冲锋在项目一线、服务下沉在项目一线,精确排定施工路线图,划定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项目建设中全程参与、比学赶超、争当示范。

二、河湖齐治碧水长清

富源建立县镇两级督察、县镇村三级河长、县镇村组四级治理的河(湖) 长制工作体系,印发《富源县“党建+河湖长制”工作方案》,压紧压实党员领

导干部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巡河、带头清河作用,定期组织对河长巡河、河道治理、清淤疏浚、“清四乱”等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坚定不移推进河道湖泊空间及其水域、岸线管控。

“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注重保持河道原生态,做到景观建设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集中力量解决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水利工程向水景观、水环境、水生态、水旅游等综合治理的转变。”富源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坤军介绍,富源县按照“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要求,修编完善水库、坝塘的各类度汛预案,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完成全县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升级改造,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得到全方位强化。

“全力加强治理水土流失力度,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土保持更加高效。”张坤军介绍,截至目前,富源县10个乡镇完成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并通过省级复核验收。污水处理厂效能、污水管道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县城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5.6%,全县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三、惠民工程效益显现

全县水利总投资超过20亿元,完成洞上、岔河、牛耳箐、迤启、小老厂、桂花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新增蓄水能力3502万立方米,大跌水、阿汪水库建设加快推进。近年来,富源县投入真金白银,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擦亮幸福底色。

全县先后治理病险水库52座、河道34公里,高效保护农田8万余亩。完成洞上水库至县城调水工程,扩建、新建隧洞2.6公里,铺设管道13公里,县城区10 万人供水能力更加优化。完成工业园区升官坪片区抗旱应急连通工程和石坝与李吉冲供水工程建设,日供水3万立方米,工业园区发展工业供水保障问题有效解决。完成北城新区供水工程、中安大沟修复工程、重点采煤沉陷区(胜境片区)供水工程建设,县城及周边地区的供水保障水平极大提升。补木、摩帮、汤家屯、红岩脚、沙厂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做实做细做好工程建设、建后管护、巩固提升‘三篇文章’,实施巩固提升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38件,农村自来水通村率为93%,全县农村60万人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张坤军介绍,富源县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目前已完成投资5600万元。到2024年底,可实现全县集中供水率提升至95%,可进一步优化解决18.9万人的供水问题,全力构建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五同”供水格局。下一步,富源县将持之以恒加快构建安全高效水利

综合体系,加速推进全域化美丽河湖建设,全力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以美丽河湖托起群众幸福,以幸福河湖扮靓滇东门户。

解锁天津市“碧水长流”的生态密码

从穿城而过的“玉带”海河,到孕育漕运文化的大运河;从宛如明珠嵌入城市的大小湖泊,到“九河下梢”纵横密布的万千水道,全市各级河湖长守水有责、治水尽责。涓涓碧水长流,城市与水和谐共生。

今年,天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迈入第7年。推进实施“十项行动”,筑牢生态屏障,河湖长制“提质升级”进入新阶段。

目前,全市共有市、区、乡镇(街)、村四级河湖长5745名,所有水域全面“挂长”。从“总指挥”到“最前哨”,层层压实责任,治理效能日益提升,“河长制”走向“河长治”,真正实现有名、有实、有能、有效。

一、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米”

京杭大运河西青段,天津人称“南运河”。夏日的南运河碧波泱泱、垂柳摇曳。依河而建的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元宝岛公园游人如织,园内2.7万平方米水域,水源来自地表水质标准为V类水体的南运河。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背后,南运河也曾经历水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沿岸工厂废水、生活污水混排引起河水黑臭,私搭乱建问题突出,河道风貌毁损。

截污治污、清淤护砌、腾退岸线、生态修复 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契机,一系列强有力举措让南运河重焕生机,“绿色指数”不断攀升。

河湖“清四乱”“健康大运河”等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积弊;“一河一策” 治理小微水体230余处,彻底消除南运河支系黑臭水体;健全完善13项制度,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政府购买服务,配备41名河道专职保洁员,通过“巡查+保洁”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米”。

“督办+问责促履职,南运河48名河湖长,累计巡河34000余次,推动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400余个。引入‘河湖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依托河湖长履职、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西青区水务局副局长赵洪平说。

今年上半年,各级河湖长巡河、巡湖49万余人次,推动解决各类水环境问题1.6万余个。“一河(湖)一策”方案覆盖全部50条(段、座)市级河湖。1 月至6月,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Ⅲ类以上)比例为62.9%,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Ⅳ、Ⅴ类水体分别占比31.4%、5.7%。于桥水库水质保持Ⅲ类标准。永定河春季全线通水,与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交汇。

二、治本清源,促河湖长治久清

念好“治水经”,联系微信32311699,方能绘好“生态图”。河湖长治久清,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找准“病灶”,精准施策,才是找到对症“良药”。

眼下正值汛期,全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暨汛期河道污染溯源排查整治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和平区,区河长办带领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对9.98平方公里范围内入河污染源进行溯源排查,建立各类污染源台账清单。在红桥区,已排查出的74处问题点位正在制定改造方案,涉及北运河的丁字沽三号路、新红路、新红路松楠楼3处混接错接点位已开始前期改造。

“根据河湖长制考核、督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重点排查临界点上游设施串流混接、源头排水户、地表径流污染重点区域等,涉及居民区、政企事业单位、商超以及各类沿街商户,相当于对全区雨水管网大摸底,兜清各类污染源底数。”和平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刘永飞说。汛期河道污染是大城市的“通病”。管道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一场降雨,河道“打回原形”,返黑返臭、水质恶化、生态破坏,群众反映强烈。

今年,我市对影响北运河、津河等多条河道水质断面的47个排水分区内各类污染源及排水管网合流、混接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

此次排查整治涉及水务、环保、城管、住建等多个部门,通过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各区河湖长办抓总、排水部门主导、各部门配合、街镇参与、第三方支撑,合力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三、建设新时代“幸福河湖”

2023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要求,全面建设新时代“幸福河湖”。海河、东丽湖、南运河、潮白新河、圆梦湖等作为首批试点,将分类打造“幸福河湖”样板。到2025年,各区建成不少于1条(段、座)“幸福河湖”;到2027年,建成区重点河湖、重要水库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市河湖总体建成“河安湖晏、岸绿景美、鱼翔莺语、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

聚焦“一河一长”,全年38项具体任务纳入各级河湖长责任清单;聚焦“一河一策”,年内完成主要河流湖库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分类实施、精准整治;聚焦“一河一档”,启动105条河流健康评价,建立全市河湖健康档案库,推动实现涉河湖问题预警、发现、处置闭环管理。

“榜样河长、示范河湖”三年行动以来,累计选树榜样河湖长426名,建设

各类示范河湖990条(段、座)。2022年,群众对天津水环境满意度为90.2%, 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生态优先,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碧水长流,让美丽与幸福在天津“汇聚”。

崆峒区推进“河长制” 实现“河长治”

近年来,一场规模浩大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启动,一场从中央到村社担任“长”的河湖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一场力度空前的水生态恢复和保护战役全面打响

用双眼见证蜕变。

每天,平凉保洁一中队保洁员刘菊香都将保洁车停在泾河—崆峒区段的聚仙桥边,开始垃圾清理工作,她见证了泾河的“华丽蜕变”。

于她而言,这是一段不短的清扫区域。但是,现在的河道垃圾较少也让她感觉轻松不少。“以前游客的环保意识跟不上,桥上乱停车、乱扔垃圾的现象比较多,现在有河长巡河,白色垃圾少了很多,河水越来越清了!”她说道,“附近有定点垃圾桶,方便了我们打扫。”

实践证明,“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库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值得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一、用脚步丈量河流

沿泾河向东,冬去春来或春夏之交,半山坡上络绎不绝的食客们为附近的黄帝问道圣地崆峒山带来了人间烟火。

山坡下是与福银高速上下交错的后峡河—崆峒镇段。一大早,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村级河长朱学的身影就出现在了河道旁。他打开手机软件,一边巡河,一边在“巡河日志”上做记录。

朱学带领着工作人员们边走边看,检查着河面及河道两旁,及时清理发现的垃圾,确保整个河段的环境不断改善。

自2018年上任以来,这位崆峒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已经一脚深一脚浅地把后峡河9公里河道走了无数遍。“山下的河道,就像是我家的责任田,每天按时去巡查,东西段各三天,农闲时一天巡查两次,看着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河畔一天比一天干净,我心里也觉得敞亮。”他说。

据了解,崆峒镇境内有泾河、后峡河等两河八沟,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 该镇22名镇村级河长累计开展巡河414多人次,清运各类垃圾300余吨,全力推进河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有效保障了河畅、水清、岸绿。

二、用实干交出答卷

近日,崆峒区2023年总河长会议暨河长述职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推进全域创建美丽幸福河湖为目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多措并举、

综合施策,确保河湖管护治理见到新成效、呈现新变化”。

崆峒用实干交出答卷。河道养护站站长张默介绍道:“河长制工作开展6年以来,全区264名区、乡、村河长‘挂牌认领’153条区乡级河流和支沟,以常态化、全覆盖的方式开展巡河,河湖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近年来,崆峒区每年开展巡河1.7万人次,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河长+警长”的河湖长制网格化管理模式,配备河道警长13名,村级巡河员(网格员)305名、社会监督员40名。“智慧河长”信息平台的建成,河湖长制微信公众号的开通,让全河域视频监控以及线上快速发现、线下快速处置的监督举报可操作性成为了现实。

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清理河道河岸垃圾、取缔河道原有采砂企业、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实现了泾河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实施颉河、桂井等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老百姓的“水缸”得到了安全保障;建设乡镇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17个乡镇镇区污水设施实现了全覆盖;清退围垦种植,修复河道湿地。

泾河流域生物氧化塘工程完成建成投运,年消减排河化学需氧量401.5吨, 氨氮70.26吨、总磷4吨,排入泾河水质获得全面提升。完成2023年实施80项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河水治理的基础进一步得到了夯实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河长治河。“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在管理保护上系统施治,在基础建设上固强补弱,在安全度汛上持续发力,在责任落实上协同到位,全力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切实把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努力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在六月的一次巡河中,市长、市级总河长白振海深入崆峒区开展巡河检查时如是说。

宁远县“河长制”绘就清流碧波画卷

“我在这河边上住了20多年了,经常可以看到河里有人打捞垃圾,水很清澈,住得非常舒心!”正沿着九嶷河畔散步的宁远九嶷山凤凰村村民张坤丽感慨道。

近年来,宁远县九疑山瑶族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盯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主要任务,积极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发动全民齐抓共护同治,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力打造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画卷。

一、坚持用脚丈量,深入一线治河

配强河长队伍,确定2名乡级河长、15名村级河长为主,志愿服务者、河道保洁员和网格员等为辅的“河长制”网格体系,推动河长制工作“有名”“有实”。积极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治河职责,把防溺水工作与排污问题、碍洪问题、取用水管理、清河护河“四类问题”整治结合起来,全面纳入河长巡河体系中。2022年以来乡村级河长共开展巡河1400余次,立查立改河面垃圾、河岸乱堆放等问题138个。

二、坚持标本兼治,全程跟踪整治

坚持源头治理,严厉打击和依法制止、取缔饮用水源养殖、河道非法采砂等行为,持续推进“清四乱”和“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等行动,从源头上加强河道水质治理。组建乡级综合执法大队,全面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力度,依法坚决打击辖区各河段的非法采砂、捕鱼、占河建房等行为。今年以来,共组织河道清理20次;开展河道综合执法14次,制止非法采砂6起、占用河道建房2处、非法捕鱼6起,关停水源地养殖场7家;完成改厕1746户,建设公共厕所3 座,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厂3座。

三、坚持上下联动,凝聚多方力量

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由乡总河长牵头,定期召集乡级河长以及相关办公室人员,研究、处置相关治水问题,搭建协调沟通、联动共治的工作平台。推动河长制进企业、进校园、进村居,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开展入户宣传,用好用活村村响、“微信群”,引导群众护河爱水,形成河湖管理保护合力。今年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

祁县严格落实“河长制” 筑牢防汛“安全堤”

入汛以来,祁县将河湖长制工作与防汛工作相结合,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工程治理、制度落实、信息建设,抓实抓细各项防汛工作,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安全堤”。

一、强化政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

该县坚决扛起河流管护主体责任,县乡村三级河长认真履职,学习领会河长制有关指示精神,专题研究和部署安排河长制重点工作,凝聚河长作为河流管护“第一责任人”的共识,按要求进行河道巡查,高效处置各类问题,有力保障了河流健康和安全。

二、强化工程治理,改善河流生态

积极推进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祁县段)生态治理工程,助力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并将祁县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展现祁县风采。以保障生态基流为抓手,规范汾河沿岸取水手续,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保证汾河基流达标。认真落实省委“一泓清水入黄河”要求,实施昌源河、乌马河生态治理项目,保证沿河两岸“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顺利实现。

强化制度落实,提升管护水平。印发《祁县河道堤防安全包保责任制实施方案》,实施范围覆盖全县7河2渠,确定包保责任制落实单位和包保责任人全部签订《河道堤防安全包保责任书》,明确堤防安全保护责任,为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了保障。

三、强化信息建设,构建智慧河长

该县着眼于智慧水利建设,坚持“互联网+”科技赋能,大力推进智慧河长建设,围绕大数据和智能化两个关键词,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河长制的管护理念由线下制度管理转为线上开放管理,消除河长治理盲区,打破传统管护壁垒,助力河长智能决策,确保河长制能够实现“河长治”。通过建立“内部整合、外部共享”机制,将“智慧水利”融入“智慧河长”系统,共享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城乡建设等部门涉河数据,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慧感知体系,实现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助力河流水清岸绿建设。

韶山灌区下好河长制“五步棋” 绘好灌区山水画廊

韶山灌区是以农田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城镇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引水灌溉工程,自1965年建成后就开始福泽三湘。半个多世纪后,韶山灌区通过推行河长制管理,让一渠清水水波荡漾,灌区工程巍然壮观,渠道阡陌纵横,呈现“百里渠道百里林,树绿堤固水长清”的美景。

一、下好“先手棋”,建立灌区干渠河长体系

“河长制”工作要求实现全市水系治理全覆盖,将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渠道、山塘纳入河长制治理管理范围,全面推行河长制,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湘潭生态水系。

市河长办根据灌区实际,按照属地原则,将韶山灌区引水枢纽和渠道纳入各受益县(市)区分级管理范围,建立韶山灌区洋潭引水枢纽及干渠流经地段县级、乡(镇)级、村级河长和干渠地段河长的组织体系。将韶山灌区洋潭引水枢纽和五大干渠涉及需要当地政府配合解决的管理内容列入各受益县(市)区河长制管理范畴,支渠纳入各受益(市)区河长制工作管理范围,并在韶山灌区干渠上设置公示牌。

二、下好“配合棋”,确保灌区工作整体联动

按照河湖长制管理属地原则,积极推进河湖“四乱”整治工作,韶山灌区根据灌区实际制定“五乱”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从摸清底子、协调处理、依法打击,层层推进整治工作。

搭建跨行业执法机制。在韶山灌区右干渠,地处湘潭县云湖桥镇云湖村泉塘桥附近的养殖场污水外排,直接污染灌区水质。了解情况后,韶灌局迅速向湘潭县生态环境分局执法大队进行通报,在执法大队的全力支持下,此事得到有效处理。

搭建跨行政区域执法机制。自河长制推行以来,韶灌局加强灌区立法,成功颁布《湘潭市韶山灌区工程管护条例》,并抓好贯彻落实,灌区“五乱”集中整治行动成效凸显。如在左干渠船坞处成功拆除违建围墙和杂屋;在宁乡地段成功拆除一块高12米、宽30米的钢架巨幅违建广告牌;在“英雄关”隧洞顶部成功安装护栏,确保输水隧洞安全运行。

韶山灌区通过一系列务实的举措,成功根除了一批长期困扰着灌区工程的安全隐患,严厉打击了一批在灌区保护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形成了跨行业、跨行政区域联合执法的有效机制。

三、下好“引导棋”,提升公众爱渠护渠意识

灌区持续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河湖长制宣传力度,通过微信群、标语、横幅等对沿渠群众开展宣传。

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宣传车沿渠宣传5次, 张贴宣传标语800多条,发放宣传单2000多份,相关工作在多种媒体开展宣传, 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参与河长制工作,让灌区上下共同行动起来,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下好“共治棋”,促进灌区治理常态化

灌区各管理部门对红线范围内所属的渠道加强“三沟一池”清理、主次渠堤路面刈草砍柴、内坡垃圾杂物清理,及时对渠道的水面、桥墩、涵闸口等漂浮物进行打捞清理,加强打捞渠道丝草,及时处理各类影响渠道水质的问题。

同时,采取季度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干渠管理处开展常年维修工作检查和考核,主要对“三沟一池”是否清理干净、主次渠堤路面是否通行畅通、人行桥墩挂留物是否打捞、水面有无漂浮物,以及渠道沿线有无乱扔垃圾及病死家禽、乱排污水等现象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并要求认真整改。另外,对受益县(市)区影响灌区水质、水环境、水安全的行为,及时上报市河长办,责成认真整改落实。

通过共治,韶山灌区渠道水质长期保持在二类及以上,为湘潭市工矿企业、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水源,形成了湘莲、养殖等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

五、下好“关键棋”,打造美丽河湖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

2021年,韶山灌区成功进入全国“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范围。为进一步推进样板河湖建设,韶山灌区结合项目建设和灌区独特的水文化、水生态、自然风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渠道进行了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打造了高效节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绿色生态型的现代化灌区。

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建设,重点打造了洋潭引水枢纽、“三湘分流”、“韶山银河”渡槽渠段、“英雄关”隧洞、黄龙渠段等多个美丽河湖渠段。对渠道边坡进行衬砌,保护边坡免受冲刷,使输水效率更高;在渠道两岸栽种银杏、樱花、山茶树,形成了乔、灌、木、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减少了水土流失;在渠堤临水面部分设置亲水平台、游步道、室外显示屏,安

装了仿木纹混凝土栏杆,提供了安全保障。

改造后的韶山灌区工程宏伟、景色秀丽,极大地满足了沿渠群众和游客观光休闲和健身需求。河长制在韶山灌区的推行,使灌区形成水更清、渠更畅、景更美、效更好、民更富的良好格局。

集安市落实河长制工作纪实

碧水清流、飞鸟掠影岸绿景美,胜似桃园在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的进程中, 集安市统筹推进河流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幅“水清鱼欢、人近自然”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加强统筹协调,夯实工作基础

江河是大地的“血脉”,不仅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又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保护河流生态资源,集安市结合贯彻落实河长制,建立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干群同心协力,共护碧水清流。

一是建章立制。制定实施了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市级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及共享制度等7项制度,对各级河长、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进行细化量化。

二是协力治理。树立“上下游一心、左右岸同治、区域间联治”的责任意识,落实流域河长制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重点难点问题,统筹实施“清河行动”协作机制,目前已实施4次“清河行动”,共清理水面漂浮物1万余吨, 使辖区河流和界河共治区域得到良好的管护。

三是齐护共管。组织开展了“党员志愿者践行河长制活动”“青春心向党, 践行河长制护绿公益活动”“学史力行全力加强河道管护、守护美好家园”等系列活动。成立了9支、180人的水环境保护志愿者小分队,开展志愿服务300余次。

二、建立协作机制,畅通共治渠道

为了提高流域一体化保护治理质效,集安市与河流水域上下游市县紧密协作,建立流域水、空气污染信息通报联建制度,携手做好河流保护治理工作。

一是破解难点重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议解决加强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跨界河流断面水域水质监测等问题,并相互借鉴先进经验和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实行“五”“四”管护。根据市域实际,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共治、属地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管护”的五级河道管理保护机制,推进市、乡、村、组四级联动,保证联防联治无死角、全覆盖。采取得力措施,推动各乡镇河道管理无缝隙,确保河流管护分工有序、标准统一、力度均衡、步调一致。

三、形成攻坚合力,推进全民治水

“集安最美,因为有你。”集安市运用这一价值理念,引领城乡居民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主动参与河流保护工作,让群众成为治河的主力军。

一是实施长效治水。建立“河道警长“机制,由市公安局领导、队所负责人和辖区民警担任县、乡、村级“河道警长”,及时排除涉水纠纷和阻碍施工隐患,严厉打击偷排漏排工业污水等涉水犯罪行为。建立“两办联动”督查机制,全面加强河长制工作情况的督查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河长制全面督查4次,专项督查1次,“一月一抽查”5次,督导暗访两次。

二是打造生态景观。积极适应集安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树立“可游可赏” 生态休闲的河道治理理念,依托当地独特自然生态基础,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打造太极湾、羊鱼石漂流和明珠岛等亲水嬉水景区景点,扮美当地生态环境,提升全域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寻甸“四个坚持”推进“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地处昆明东北部的寻甸是昆明北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昆明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滇池生态补水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寻甸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进河湖保护治理,以“四个坚持”扎实推进“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实现“河长制”守护下的美丽蜕变。

一、各级河(湖)长种好河湖保护“责任田”

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机制是工作高效推进的保障。当下,寻甸已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河(湖)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河

(湖)长体系,设立325名三级河(湖)长,实现河(湖)长覆盖全县80条河流

(沟渠)、105座水库。先后印发《寻甸县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寻甸县河(湖)长履职规范》等27份涉及河湖管理的文件及配套制度,县级总河长履行守河护河“第一责任人”职责,当好河湖管理保护“领队”;成立牛栏江水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工作专班,推动解决牛栏江水环境突出问题;各级河(湖) 长“挂帅出征”,把责任立在心里,把担子压在身上,种好河湖保护“责任田”。

围绕“河长见行动、治理保护见成效”目标,寻甸把河(湖)长制工作与全县中心工作同推进、同督查、同考核,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年终结账”,通过巡河调研、暗访督查、签发河长令、召开河长会议等方式,协调解决河湖突出问题。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2万余次,协调解决涉及污水排放、垃圾堆放、河道淤泥、河堤损毁等影响水环境、水安全的突出问题。

二、“河(湖)长+”激发全域治水活力

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压,寻甸以“河(湖)长+”激发全域治水活力,实现“一河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联治”转变。

全县依托“三级河长四级治理”体系深化“党建+河(湖)长制”工作,结合主题党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广泛开展河湖保护治理,将党建引领的红色力量转化为推动河道治理的“绿色引擎”,打通河湖生态保护“最后一米”。目前,全县2371个基层党组织、2.3万余名党员常态化参与巡河护河,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河(湖)长制工作深度融合、提质增效。

全县抓“河(湖)长+部门”协作,建立政府、部门、地方三级联动体系, 落实联席会商、信息共享、联合巡查等工作机制,强化公安、环保、农业、水

政等部门联合执法。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开展联合执法25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采砂、非法取水、非法排污等违法行为,违法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全县抓细河(湖)长+网格管理,构建由三级河(湖)长、保洁员、27个县级成员单位组成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立体化河湖管理网格体系。同时,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联动机制,推动河湖环境保护与公益诉讼有效衔接,实现执法、司法联动推进。全县各重点河流设置河湖警长88名,树立河湖警长公示牌25块,办理非法捕捞刑事案件14件; 立案17件水环境公益诉讼,发出检察建议10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7件。与相邻县区建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开展联合巡查及流域存在问题会商办,从理不清“谁来管”到相互协作“一起管”,有效提升跨界河流管护能力。

全县抓活“河(湖)长+智慧监管”,设立县级河长公示牌33块、乡镇级河长公示牌55块,公示河(湖)长信息、责任河段、河湖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带动全民治水。在牛栏江、小江、普渡河流域重点河流、水库建立24小时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设置监测断面(点)27个,每月开展一次人工监测,及时通报预警水质情况。

全县已建立“1+1+1+4+N”河湖治理模式,对全县20条重要河流和清水海、凤龙湾等5座重要水库编制“一河(湖)一策”、建立“一河(湖)一档”、绘制“一河(湖)一图”,细化对标对表问题、任务、措施、责任“四项清单”,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精准治理。

三、“水上文章岸上做”优化水域生态功能

寻甸紧扣河(湖)长制“六大任务”,瞄准城镇和农村“两大战场”,坚持“水上文章岸上做”,补短板、强监管,着力抓好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治理,不断优化流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

全县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0万亩,推进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建设10万亩,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全县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化肥利用率提至40%以上。同时,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47个、限养区44个,划定总面积600余平方公里。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全县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从65%提升到95.85%。抓实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组织对牛栏江、小

江等重点流域入河排污口全面排查,摸清基本情况,强化全县22个主要排污口常态化监管,严控工业点源污染,并启动羊街产城融合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

特别是2020年以来,寻甸针对监管薄弱环节,聚焦常态长效监管,建立问题通报制,加大岸线管控、河湖“四乱”整治等督促监管力度。目前,完成小江、洗马河、牛栏江(寻甸段)及清水海水库、凤龙湾水库、三月三水库等28 条河流、92座水库的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开展巡查检查349次,清除违法弃土弃渣超过7.8万立方米,整治违法取水案件7件,办理取水许可证95个。通过专项整治、执法行动、部门联动等“组合拳”的有力出击,有效解决一大批河湖保护中存在的顽疾,全县河湖水环境稳中向好。今年1月至5月,全县27个监测断面(点)国考断面、省考断面及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7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四、聚焦生态修复,解决河湖突出问题

河(湖)长只有既“下河”治水,又“上岸”治绿,河道、河水、河岸治理一把抓,才能消灭“垃圾河”“黑臭河”,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河湖突出问题。

近年来,寻甸聚焦生态修复,在改善河湖面貌上配足“牵引力”,实施牛栏江(寻甸段)治理工程、果马河河道治理、尹武河流域侵蚀沟治理等河道整治项目,及县城北门河、西门河等5条河道截污治理工程及四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聂鼠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牛栏江老河生态修复项目、云龙小河重点小流域治理、清水海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一期)等一批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项目;实施寻甸县水质净化厂改扩建工程,新建污水处理池1座,新增日处理规模1.2万立方米,启动羊街、金所、塘子集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同时抓保水保绿,2018年至2022年全县生态修复共完成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0.63万亩、封山育林2.42万亩、森林抚育4.88万亩,完成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4.47万亩,义务植树550万株,创建省级美丽河湖5条(个)。

五、“开门治水”绘就生态画卷

“治水”的“大船”要想行稳致远,监管不能只靠政府“掌舵”,还需要众人齐“划桨”。自河(湖)长制工作启动后,寻甸“开门治水”,推动河(湖)长制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五进”系列宣传活动;工青妇群团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先锋队、“河小青”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河湖保

护治理;“守护牛栏江、助力河长制”“护河爱水、清洁家园”“保护母亲河, 争做河小青”等一系列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大批企业河长、校园河长、巾帼河长、市民河长等“民间河长”不断涌现,身着“志愿红”“河湖蓝”的志愿者沿河围湖“拉网式”清理,携手守护“生态绿”。

据统计,仅今年1月至5月,全县已组织推进“河长清河”专项行动4次,38 名县级河长带领县、乡、村干部和群众5600余人开展集中清河整治行动,清理垃圾、淤泥300余吨,清理岸线350公里。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志愿者参加清河行动服务时长超过20万小时。

眼下,城在江边矗,江从城中流,沿河乡镇村庄小桥流水,青山环抱,“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寻甸大地徐徐展开。

沅陵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守护好绿水青山

千里沅江通黔贵,联系微信32311699,酉水画廊连巴蜀。湖南省沅陵县,上扼川黔,下蔽湖湘,既有两百公里沅江迂回蜿蜒穿越全境,又有数百条溪河纵横密布其间,汇成“三千里水路”。

一江碧水逶迤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如今,在全县千余名河长的守护下, 这样的美景在沅陵的江边溪畔随处可见,也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日子逐渐回归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守护家乡河,落实河长制,使全县境内河流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沅陵县委书记、县总河长刘向阳介绍,沅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沅陵的县乡村三级河长共开展巡河14万余次,推动解决涉河问题2117个,那一泓泓回归的清流,正在唤醒人们记忆深处的那一缕缕乡愁。

一、“河长+”激发治河护水新动力

走进沅陵县河长制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沅陵县县级河长体系图》。该图标示了总河长、副总河长、沅陵县县级河长、沅陵县乡级河长体系图等信息。

目前,该县建立了完整的河长体系。全县有县级河长18人、乡级河长197人、村级河长645人。按照水利部印发的《河湖长履职规范(试行)》的相关要求, 推进河长按频次要求开展巡河。沅陵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副总河长易中华在酉水河(沅陵段)巡河时要求各级河长要压紧压实河长责任,充分履职尽责,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实落细。

夏末初秋,沅陵县官庄镇“河长办”联合宁乡铺村党支部开展“爱河、护河党员在行动”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重点巡查了宁乡铺村大桥组河道卫生,用自带的环保袋和夹钳对河段沿路及河岸、河内的垃圾进行清理。

沅陵辖区内大小溪河911条、水库110座,水情是沅陵最大的县情。该县紧紧围绕河长制工作目标,创新机制、科学谋划、全面部署,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县河长制工作,创新做到“四治”——河长引治、部门联治、流域同治、全民共治。

沅陵创新推进河长制联合执法,实现部门联治。制定了《沅陵县河长制联合执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水利、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常规联合执法队伍。明确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综合执法责任体系,各级河长负责指导、协调相应河流的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牵头开展相应河流的联合执法行动。截至目前,该县组建了40余人的县级河长制常规联合执法队伍,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0次,制止和查处涉河违法违规问题300多个。

沅陵县大写“河长+”文章,创新推出“官方河长+民间河长+女性河长”“双河长”体系。目前,全县设有民间河长282人;全县2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 分别设置了乡级河长办,设有乡镇河长办工作人员47人,河道保洁员792人。

同时,深化“河长+部门”“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协作机制。进一步统筹涉河部门执法力量,全面强化区域与区域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完善涉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形成涉水违法行为“违法必究、犯法必惩”的强大震慑。

沅水夷望溪流域和木旺溪流域系常德市桃源县、怀化市沅陵县共管河道。桃源、沅陵两地开展联合执法,共护一江碧水,实现流域同治。

沅陵开展了“清河净滩”专项行动。沅陵县水利局局长田学武介绍,自2022 年以来,共组织河道保洁员、民间河长、河小青、志愿者等开展“清河净滩”行动123次,参与人员达4110人,清理河面及河岸垃圾1110吨。

二、“智慧河长”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8月27日,沅陵县河长办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对沅水流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无人机巡河在我们这里已成为常态,主要应用于人和船只难以抵达的区域。”工作人员说。

对于山区河道部分交通不便的图斑问题,沅陵县河长办巧用无人机现场取证。截至目前,已完成水利部推送图斑核查1412个,完成省级图斑核查205个, 其中,利用无人机现场取证112个。

沅陵县河长制办公室主任谢友源说,近年来,该县创新河流巡护方式,重视智慧管河。加速水质自动监测和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建设,并通过监测考核促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尤其是加大无人机、视频监控、河长巡河APP的应用,对河流实施动态监控。逐步实现涉河部门信息系统资源及数据整合共享,提升“云管河、云治河”的能力。

走进沅陵县农业农村局的渔政监控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是渔政综合管理平台,也叫智慧渔政平台。在智慧渔政平台,正显示41个监控点的实时画面。

“通过智慧渔政平台,我们足不出户,用手机就能查看从五强溪到凤滩、

从沅水到酉水的实时情况。”沅陵县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中队中队长全衡介绍, 智慧渔政系统于2021年11月建成,系统发现可疑船只,会自动抓拍并报警,能有效防止非法捕捞,实现“云管河”的目标。

截至目前,通过智慧渔政系统,沅陵县破获了38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发现相关问题线索上千条。

今年自“智慧河长”软件推行以来,沅陵县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在全县各级河长推广使用“智慧河长”巡河软件。并于4月20日组织乡镇河长办工作人员, 开展了“智慧河长”软件使用的专题培训。

三、全民共治,昔日捕鱼人今朝护河人

近年来,沅陵县通过设立民间河长、招募“河小青”青年志愿者河长等形式,集聚全民合力,守护好一江碧水。沅陵通过“四治”——河长引治、部门联治、流域同治、全民共治,实现了“四美”——美在山上、美在河岸、美在水里、美在家园。

沅陵县二酉苗族乡棋坪九校教师张显兵,是一名民间河长,也是河长制的宣传者、河长制的践行者。

在酉水支流河畔,张显兵正组织学生志愿者开展清河净滩活动,拾捡河道垃圾,维护河道卫生。他还课将堂搬至酉水支流河畔,给学生们分享守水护河的故事,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日前,由沅陵县二酉苗族乡和沅陵县电视台牵头,联合县河小青行动中心、二酉乡棋坪村等单位开展的“争当河小青保护母亲河”巡河净滩志愿服务活动在棋坪村举行。

经过两个小时的集体劳动,志愿者们共清理垃圾10余袋约90公斤,清理河段约5公里,有效美化了酉溪河棋坪流域的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争当“河小青”环保志愿者,广泛传播绿色生态理念。

据悉,如今,沅陵已招募“河小青”青年志愿者河长230名,成为巡河净滩的一支重要力量。昔日捕鱼人,今朝护河人。“以前为了生活,一家四口人以船为家。现在下河是为了护航沅水。”

近日,沅陵县退捕渔民唐显海驾驶着执法船巡护沅水。

退捕之前,唐显海一家四口以船为家。退捕后,政府为他一家解决了廉租房,唐显海也受聘于农业渔政执法大队,收入稳定,现在日子过得安稳有序。

“如今,库区水又清了,鱼也越来越多。”护渔员唐显海感慨道,巡河时,

经常能看到大鱼跃出水面。

沅陵镇渔家巷社区56岁的上岸渔民唐世松,如今也成了一名护渔员。在渔家巷社区,像他这样的护渔员还有15人。

奉节县做深做实河长制工作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印在人民币10元纸币背面的夔门,位于长江重庆奉节段最短却最险峻的瞿塘峡,奉节人民为此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奉节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行河长制,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连续六年“一江五河”国考和市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筑牢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一、守河有责

奉节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其中长江干流41.5公里。

如何守护河流?奉节县强化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书记、县长任总河长, 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总河长,分管水利、环保的副县长任副总河长,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别担任县级河长,人大、政协的主要领导和联系水利环保的领导担任县级河长,共明确县级河长23人、乡镇级河长166人、村级河长432人,实现县域212条河流、54座水库河长全覆盖。

当领导职务有变化时,严格按照《重庆市河长工作交接制度(试行)》规定,做好交接,做到“河流不断巡、河长不断档”。

二、治河有方

巡河是河长的重要职责,河长定期要到自己负责的河流去巡查,一查水体清澈、二查排口规范、三查河道水畅通、四查堤岸公示牌、五查最严禁捕令、六查违规违法点。梅溪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流域内非法码头曾经有4家,“脏、乱、臭”成了梅溪河的代名词。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梅溪河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实施,全面加强河库治理及环境保护,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全面提升梅溪河流域农村人居环境。拆除金盆货运码头、寂静港违章建筑1.8万平方米,拆除采砂场2家、违规建筑物及设备4处,整治岸线500平方米。如今的梅溪河,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

县河长办负责人介绍,奉节县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一河一策”河流管理保护问题、措施及责任清单,结合每条县级河流现状,科学制定县级河流年度任务清单259个,细化分解河流管护目标,明确各项任务措施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完成时间及保障措施,确保管护目标如期实现。

三、护河有力

河流出现了问题,是水利部门管,还是其他部门管?上游河流、跨界河流出现问题,如何治理?奉节县河长办通过实行部门合治,解决了“九龙治水”这个老大难问题。

奉节县设置县级河流牵头单位、河长制责任单位,发挥流域治理牵头作用和行业监管作用。深化“河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促进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与检察监督有效衔接。持续深化与巫溪、云阳、巫山毗邻区县合作,签订联防联控联治协议,联合开展环境监测和综合执法,变“单兵作战”为“联盟协作”。

奉节县还开展人大代表“双百助推活动”、政协委员“百名委员巡百河行动”,“民间河长”“河小青”“巾帼河长”志愿者巡河护河活动等,营造人人参与治河护河的良好氛围。

四、查河有效

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如何督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

奉节县出台2023年河长制工作要点,围绕河长制六大任务制定履职清单, 明确各级河长“干什么”“怎么干”。对各级河长巡河查河治河情况开展不定时督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督促整改。

奉节县还将河长履职情况纳入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在网上公示县乡两级总河长履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评议,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年度经济综合考核,对考核“优秀”等次的乡镇,按照排名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的河长制工作经费,对排名靠后的乡镇予以约谈。每季度通报各级河长巡河、查河、治河情况,对未完成巡河任务、问题整改进度滞后的镇村级河长,提交上级河长进行约谈。

南通市优化“河长制” 呵护“河长治”

河道环境质量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近期,发生于海门港新区模范村的“化公为私”建私家车停车场事件,引发各方关注。那么,类似占用河道河坡乱象的成因何在?其他一些乡镇有哪些对症下药措施?政府职能部门有怎样的明确要求?9月18日,记者就此展开走访。

一、河道违建亟须治理

“大家都在建停车场,我为什么不能建?况且,这条河的河坡因为时间长了不少河段开始出现坍塌现象,我们建停车场既加固了河坡、增加了原本较窄的邻河村路,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有哪里不妥呢?”海门港新区模范村的一位村民“理直气壮”地向记者解释。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村级河道的两侧陆续在建和建成有近20处停车场, 同时,还有不少村民在河边搭建养鸭养鹅的窝棚。

该河道的河长、模范村党总支书记张卫星表示,占用河道河坡搞违章建筑, 肯定要被治理,村里正在配合水利等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引导和规范。

“依法治理是必须的,也是肯定的;如果属于违法行为,那么在执法上肯定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和余地,该怎样整治就怎样整治。”18日,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我市实施的‘河长制’及其赋予的职能,就是通过这一形式强调必须依法治河、护河。”

二、河长牵头调解有力

两个月前,市民黄先生向政风行风热线反映:如皋市江安镇合作村的立新河河面遍布河蚌养殖网,绵延将近一公里,导致河面不畅通、水质污染。两个月后,整改状况怎样?

18日下午,站在立新河畔,合作村工作人员黄小虎指着河面波光粼粼、河下水草隐隐的宽阔河道对记者说,“东西走向的立新河水宽约30米,水深5到6 米,通往邻近的丁堰镇;流经我们村的这一段面积约有60亩,长度为1.1公里。四年前一位浙江老板和当地村民私订协议租用水面搞河蚌养殖,村党总支通过多次交涉,终于将其劝退。”

“流经合作村的有立新河、仲岱河、红旗河三条二级河道,还有一些三级河道。”站在仲岱河的桥上,村党总支书记周学良手指眼前两岸绿树红花、鸥鸟翻飞的画面告诉记者,“过去,这条河两侧河坡共建有十四五处停车场和棚

户,最夸张的是一幢两层楼的楼房。”

要纠正数量不小的违章,虽无行政执法权,但村党总支还是坚决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周学良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跑,不厌其烦地做涉事村民思想工作。其中,对利用河坡建两层小楼的户主,村党总支出面组织十多场动员和调解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宣之以法,最终通过村里帮拆和户主自拆,彻底拔除了这个侵占河坡的最大钉子户;邻河违法的停车场,也全部被清理一空。周学良说,作为村级河长,官不大但职责不小;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再难的事也不难。

三、河道治理常抓不懈

我市河网密布、互联互通,共有16条市管区域骨干河道、270条县管河道、6425条镇管河道、7560条村管河道,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沟塘。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河长制工作会议精神,共设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4名,县级总河长、副总河长38名,另有市级河长14名,县级河长173名,实现全市范围内所有一、二级河道河长全覆盖,南通先后两次被省政府评为“河长制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

虽然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道生态建设、实施“五位一体” 综合管护等措施,各级河道面貌有明显改观,但界河由于因事关不同行政区划,责任区域难划清,跨界信息难掌握,执法行动难统一,导致工作难度较大,一直是河道整治工作的痛点和难点。

此外,要管理好、呵护好各级河道,绝不是简单的对各类违章行为“一查了之”、对各类违章建筑“一拆了之”。周学良介绍,他们在拆除违章建筑、清理乱养殖后,强化整个河道沿线的绿化,一方面要求邻河居民自觉做了“门前三包”,一方面通过招投标实施“以鱼养河”综合利用造福全体村民,同时在发挥河长制作用的基础上,采取“积分制”调动村民护河积极性,效果不错。

与此同时,我市还采取措施,让河长接受社会公众评议。其中,如东县评选“最美、最差”河道和“最美、最差”河长,最差河道河长在全县大会进行述职表态发言。海安市将镇、村两级河长照片在河长公示牌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河长制更好地落实为“河长治”。

泸溪县推行河长制工作纪实

一群白鹭自鹰嘴岩飞出,沿十里画壁悠然而舞,与一泓碧波、一湾新城构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卷。

初秋时节,站在泸溪铁山河大桥上,沅水静水深流,慢行道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泸溪,沅、武、辰、酉四大水系纵横四方,生态立县始终是县委、县政府坚持的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泸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河长制”,保护水生态,挖掘水文化,盘活水资源,发展水经济,用实际行动开创新时代护水治水兴水新局面。

一、更高站位,责任落实从有名有实到有效有为

“开始巡河的时候村里人认为我巡不出名堂,后来通过‘河长+院坝会’把河长制纳入了‘村规民约’,巡河护河队伍越来越壮大,现在村里利用这好水养菌子,这水不光是养育之水更是富民强村之水啊”这是泸溪县小章乡大水坪村陈金燕6年来的巡河感受。

自2017年启动河长制以来,泸溪县各级河长累计开展巡河3.59万余人次, 着力解决破坏水环境水生态突出问题,交办并全面整改销号问题227个。通过推进河长制,大水坪村溪水从水散水浑,变成水量充足水质优良,该村依托溪水灌溉,建起了百亩木耳、香菇种植基地,带动周边村民累计增收60多万元。

泸溪水资源丰富,120余条溪河交汇跌宕,140余座小Ⅱ型以上水库点缀其中。泸溪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治水兴县的重大责任,优化三级联动,压实各方责任,设立了县级双总河长,由县级党政“一把手”担任总河长,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255名。

三级河长带头进行巡河护河,强化源头保护,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县域河流、水库、山塘、溪流等水资源的数据收集整理,坚持“一河一策、一库一策”,做好水网规划,打造集生态水系网、水利工程网、智能信息网于一体的协调均衡“水网”,厚植生态屏障。

二、更实举措,治理标准从落实见效到创新提质

“通过无人机培训,我们都掌握了无人机操作技术,我县乡镇河库数量多, 流域面积大,无人机巡河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该县浦市镇河长办工作人员文韬介绍。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泸溪县推进科技创新,开展智慧巡河,

创新“无人机+人工”巡河新模式,在沅水、武水县域岸线安装监控摄像站点64 个,实现电子巡河护河、监管执法全覆盖。与村集体合作,开创河道保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积极推广“水里有船清、河岸有人扫、空中有机巡”的立体式管理。率先开创“河长+党建”“河长+警长+检察长”“河长+院坝会”模式, 以党建为引领,组织河长、人大代表、基层党员干部、警长、检察长、保洁公司职工、群众参与河长制,全面打通河长体系“神经末梢”。

泸溪县还定期与邻县开展沅江共管水域联合执法行动,通过泸辰联席会议制度、检察联席联合诉讼机制实现沅江河道跨地区、州内河道跨县共管常治。通过齐抓共管,泸溪县域内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以上优良状态,武水、浦溪相继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

“水系完整、水量保障、水质良好、河流畅通、生物多样、岸线优美。” 相关专家如此评价泸溪水域。

三、更优转化,生态发展从提升颜值到做大价值

“周末带上家人朋友来滨江大草原感受碧水蓝天、绿草如茵、花鸟虫鸣, 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来自吉首的游客张女士说起滨江大草原很是开心。

滨江大草原背靠村庄,濒临沅江,是泸溪县亲水旅游项目之一。近年来, 泸溪县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因地制宜开展河道岸线治理、清河净滩等行动,打造出的文旅新文旅IP,“五一”期间火热出圈,吸引省内外5万多名游客前来烧烤露营。

该县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联动开发“水、岸、滩”,一体推进“堤、路、景”治理,让水与城市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相互支撑,打造一批水文化风景区、水文化景观长廊、水文化主题公园等城市水景观群。实施夜浔泸溪、天然浴场、水上运动中心、水上娱乐世界、5D光影秀、滨江大草原等亲水旅游项目,建设一批水碧于天、清波映景的“水美湘村”。并通过举办旅发会、电音节、水上马拉松等活动实现以水兴旅。

今年1月至8月,该县共接待游客282.21万人次,泸溪的生态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长春市宽城区河长制“治”出水清岸绿景美新画卷

走在长春市宽城区伊通河畔,灿烂的阳光洒在河面,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绿荫袅袅,满眼绿意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如今,在宽城区这种“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迷人景象随处可见,从脏乱差到水韵美,离不开河长制的施行。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宽城区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省市各级河湖长制工作要求,以建设美丽河湖为目标,坚持水岸同治,着力完善制度机制,全面加强河湖监管,大力整治河湖乱象,创造了一幅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

一、建体系,齐心守护生态美丽河湖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之初,宽城区就建成了完备的河长制体系,共有60名河长,34名河道警长,35名巡河员,52名保洁员参与河湖环境巡查管护,截至10 月初,各级河长累计巡河3000余次。随着河长制工作纵深发展,又有50余人的河小青志愿者和10名民间河湖长加入巡河队伍当中来,成为巡河“探照灯”。

同时,宽城区充分发挥“河长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先后处置了伊通河(团山段)私家管道向河道内排放不明水源、开源沟农安界内污水排放、串湖污水井污水溢流、小南沟上游暗涵污水溢流、千山沟团山排涝站淤积污水、伊通河北郊污水处理厂调蓄池前池污水黑臭、兰家河污水管线塌陷等问题。

二、多措施,有序推进河流综合治理

宽城区按照“查、测、溯、治、管”的原则,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 补充和更换排污口标识牌36个;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全区82个吐口实施“一口一档”管理,有效制止了私设排污口及乱排乱放等行为的发生。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对域内河流、水库等险工险段进行汛前安全检查,对全区工业企业开展节水培训,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宽城区启动了兰家河城市防洪工程三标段绿水长廊项目续建工作; 按照“水岸同治”的要求,对域内河流、水库等险工险段进行汛前安全检查,投资155万元对红旗水库大坝进行维修加固,着力优化全区河湖水系生态格局。

三、强管控,持续提升河道管理效果

今年,宽城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污水处理设施、涉水企业开展检查、监测,发现问题立即责成整改,对检查出的河道垃圾、污水吐口、水质检测等问题,立即对相关责任单位下达督办、交办单,

并列出清单、明确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闭环管理,截至目前,下发通知单13 份、督办单21份、函告17次。

同时,宽城区制定下发了《宽城区水体管护长效机制》《宽城区2023年春季清河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组织人力对辖区内各河流周边积存的各类垃圾、废弃物、堆积物、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拉网式”清理。截至目前,共出动车辆261台次、人员1421人次,清理各类生活垃圾82吨、建筑垃圾61吨,清理柴草垛41处,打捞水面漂浮物168处,清除简易废弃汽船4艘,团山街道拆除伊通河段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影响行洪安全的建筑物1处。

四、重宣教,提高河长制队伍业务能力

为营造良好的爱河护河氛围,宽城区以“水暖气象新共护母亲河”为主题, 开展河长制宣传月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播放《吉林省河湖长制宣传片》,制作河长制宣传展板8块、宣传条幅100条,发放河湖倡议书320本、宣传单1000余张, 完成30块河长制公示牌的更新更换,较好地提升了河长制工作的社会公众参与度。

同时,组织河长制“六进”活动,开展民间河长、青年志愿者巡河护河行动,用实际行动引导和倡导群众提高治水、护水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保护河湖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区河长办与区委党校联合组织开展2023年河湖长制专题培训,各级河长及河长办工作人员共60余人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级河长业务素质,拓展知识面,全面增强履职能力。

接下来,宽城区将继续紧跟省、市生态治水理念的重要步伐,全力以赴推动河长制工作。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谱写岸绿景美、洪涝无虞的宽城生态新篇章。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多篇)2023年河长制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2多篇)2023年河长制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范文,共有4032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2多篇)2023年河长制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下载
(2多篇)2023年河长制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