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自治区工作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最新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是在我区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最具标志性历史性意义的成果,是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2500多万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在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在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奋力开创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很不寻常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攻坚克难、扎实工作,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9万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00亿元。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进展,“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扎实推进,粮食产量和牲畜存栏连创新高,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呼包鄂等西部盟市发展水平提升,东部盟市发展步伐加快,全区发展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区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区域协作全面加强,同俄蒙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民生保障切实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幅,今年将分别超过33000元和11000元。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任务基本完成,城乡就业持续扩大,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安居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社会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民主法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新局面,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法治内蒙古建设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新进展。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显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长足发展。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内蒙古建设不断深化,社会矛盾化解成效显著,安全生产水平全国领先,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全面加强,双拥共建和国防动员工作深入开展,管边控边稳边能力显著提高,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进一步巩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减少”。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圆满完成,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效显著。
——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建立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管党治党责任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重要成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28条配套规定有效落实,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加大、成效显著,巡视巡察监督作用增强,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五年来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历届自治区党委接续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苦干实干、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和各有关方面热情关心、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党委,向所有为内蒙古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就是: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内蒙古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确保全区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必须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守望相助,不断巩固发展团结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这些经验是宝贵财富,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稳定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基础设施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力量薄弱。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不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任务紧迫而艰巨。生态环境仍很脆弱,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艰巨繁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键时期的形势与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内蒙古发展战略定位、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关键时期。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区考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内蒙古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内蒙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守望相助的重要要求、“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奋斗目标,为我区发展确立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是引领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我们要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坚定自觉地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扎实有效地推动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面向未来,内蒙古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当前,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得到广泛响应,为我们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难得契机。尽管我国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尽管我区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繁重,但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国家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深入落实,我区面临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后发优势凸显,发展潜力巨大。尤为可贵的是,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蕴藏着改革创新的无限活力,这是我们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依法治区,从严推进管党治党,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全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要牢牢把握以下原则要求:
——守住三条底线。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基本要求。守住发展底线,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底线。守住生态底线,就是要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守住民生底线,就是要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工作,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加快转型升级。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主攻方向。要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着力推动体制机制转型、产业结构转型、资本结构转型,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促进“五化”协同。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充分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和绿色化的引领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我区现代化建设。
——深化改革开放。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治本之策。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襟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通过大改革、大开放,激发全社会的创造热情,拓展各领域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坚持依法治区。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重要保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推进法治内蒙古建设,更好地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维护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法治轨道。
——从严管党治党。这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从党员领导干部做起抓起,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自治区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西部前列。
——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融入全国、走向世界,形成充满活力的全方位开放新局面。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新型城镇体系,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协商民主扎实发展,各族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依法治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文明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取得突破,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平安内蒙古建设不断深入,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覆盖城乡、趋于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国前列,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经过未来五年的不懈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祖国北疆这道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一定会更加亮丽!
三、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重要抓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实际,努力扩大需求总量,着力改善供给结构,促进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多方争取国家投资,充分激活民间投资,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高投资的有效性,有力支撑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加大消费供给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力度,深度释放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和农村牧区消费潜力,努力扩大个性化、中高端消费需求。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增加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和紧缺急需设备、先进技术、原材料进口,促进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坚决有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因地制宜消化房地产库存,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财政领域潜在风险,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聚焦短板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二)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进程。我区农牧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要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坚守耕地红线,推进土地草牧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积极调整种养结构,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扩大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建设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带和大宗农畜产品主产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促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提升乳肉绒等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农牧业、节水农牧业、效益农牧业,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推进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
(三)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区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集中体现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一起做、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同步抓,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我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增强竞争力。更加注重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下大气力推进园区、开发区转型升级,打造更多百亿企业与千亿园区,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更加注重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支柱产业,下大气力抓好金融、物流、文化、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尽快把服务业这块“短板”补起来。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内蒙古自然风光辽阔壮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要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推介,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把我区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瞄准国内外科技前沿,加强重点产业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现代农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和生态环保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掌握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抢占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与国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加快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双创”示范基地。深化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草原英才”工程,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培养人才,广泛聚集人才,用活用好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提供有力支撑。
(五)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要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依托盟市、旗县所在地和中心镇,全面提升城镇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产业集聚。推进城市执法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化城乡户籍制度等相关改革,加快农村牧区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旗强县。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巩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成果,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管护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深入实施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互补、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我国西部重要增长极和一流城镇群。积极争取在呼和浩特建设国家级新区。深入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以特色优势产业和中小城镇群建设为抓手,推进东部盟市跨越发展。认真实施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乌大张合作区建设,促进乌海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大力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让各地区各民族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加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础设施滞后是我区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要科学编制规划,打好攻坚会战,加快构建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大网络体系。建成呼和浩特至北京、赤峰和通辽至京沈高速铁路,加快推进包银、包西、巴银、锡张、齐海满等快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推进高等级公路和农村牧区公路、旅游公路、口岸公路、边防公路建设,推进呼和浩特新机场等重点机场迁改扩建和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建设,努力实现所有旗县通高速公路、重点城市通高铁、合理半径有机场,通过时空变革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和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引绰济辽”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实施河套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统筹解决好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推进区内骨干电网升级改造,推进蒙西—华中“北煤南运”通道建设,推进油气管道建设,为国家发展大局多作贡献。抓住我区列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造我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基地。
(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放手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我区电力资源和电价成本优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财税管理水平。健全现代金融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深化农村牧区、国有林区垦区改革,增强农村牧区发展活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八)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开放发展是内蒙古实现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完善同俄蒙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扩大对东北亚的开放,打造东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枢纽;密切同港澳台及东南亚的交流合作,拓展向南开放的新空间;加强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贸往来,构筑向西开放的国际经贸大通道。提升中蒙博览会的层次和水平。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在互利共赢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全方位深化区域经济协作,加强同周边省区的务实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辽吉黑等地区发展,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先进产业转移,抓好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共建。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合作先导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让沿边地区成为充满活力、更具魅力的发展热土。
我们坚信,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一个更加繁荣富裕的内蒙古一定会崛起在祖国北疆!
四、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加强民主法治,维护民族团结,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重要目标和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扎实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广泛汇聚团结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扩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健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的制度机制,加强旗县、苏木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和建设,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加强联系人民群众工作,更好地发挥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切实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各族群众为促进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建功立业。
(二)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要全面落实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扎实做好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台侨等方方面面的作用,不断扩大团结面、凝聚正能量。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各民族大团结是内蒙古的光荣传统,是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扎根各族人民心中,使“模范自治区”的荣誉永放光彩。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扶持力度,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组织开展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展示成就、总结经验、凝聚共识,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推进全面依法治区进程。紧扣法治内蒙古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加快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制度,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在全社会形成厉行法治的浓厚氛围。
众志成城,无往不胜。我们一定要把人心聚起来,把干劲鼓起来,汇聚起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磅礴力量。
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承载历史,文明昭示未来。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守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不懈地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实施“三带三创”工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地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把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国民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发展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教育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二)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管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阵地意识、国门意识和主导意识,管好阵地、管好导向、管好队伍,始终高扬主旋律、激扬正能量。把握意识形态多元多样多变特点,推进主流媒体传播方式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搞好正面宣传,打好舆论斗争主动仗,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下联动、内外互动,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增强对外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丰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重点文艺工程,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提高地区文化创造力,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繁荣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组织更多由群众唱主角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实施文化名家工程、重点文艺人才和乡土文化人才培养计划,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人才支撑。
(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实施精准性普查、抢救性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工程,构建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谋划建设一批文化工程项目,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把我区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我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创新发展草原文化,为中华文化增添瑰丽色彩。
六、着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
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让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祖国北疆安宁永驻。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头号民生工程,是沉甸甸的责任。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体制机制,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三到村三到户”要求,深化京蒙扶贫协作,加大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力度,因户因人施策,提高脱贫成效。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尽快步入自主发展轨道。严格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和贫困退出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兑现脱贫“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二)大力促进就业增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支持创业园区、创新工厂、创客空间等孵化平台建设,努力使人人都有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机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力促进农牧民收入较快增长,增加经营性收入和政策性收入,扩大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和转移接续政策,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机制,稳步提高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使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都得到保障。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棚户区改造,将进城落户农牧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帮助住房困难家庭逐步实现安居梦。通过健全完善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为托底、社会福利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把我区民生保障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牢。
(四)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富民强区的百年大计。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扩大教育开放,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格局。加大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力度,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完善12年免费教育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保持民族教育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我区建设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机遇,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引领我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五)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抓好重大疾病防控,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健康环境,全方位全周期做好健康保障工作。优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医疗卫生三级网络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重点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制度改革。加强蒙中医药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实施蒙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促进民族医药振兴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巩固发展足球改革成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红十字事业、慈善事业和老龄事业。
(六)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既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要奋斗目标,一刻都不能放松。要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管控力度,优化完善服务管理平台,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社会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深入实施质量立区战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维稳处突力量和手段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牢牢掌握对敌斗争主动权。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有八千多里边防线,加强军民团结和军地联防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把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化双拥共建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千方百计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众志成城固北疆的强大合力。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我区生态环境保护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严守生态红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相结合,组织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搞好重点区域植树造林,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行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推进荒漠化治理,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湖泊湿地保护,提高草原、沙区植被盖度,不断巩固扩大生态保护建设成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为各族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二)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融合互动。加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力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发展定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加快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约束指标,促进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大力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林沙草产业。
(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文化培育。保护生态环境,制度是保障,文化是支撑。要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以强化考核奖惩、严肃责任追究、明晰资产产权、严格用途管制为重点,健全完善法规规章、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和经济政策,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保护建设工作全面步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坚持试点先行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成果。大力培育发展生态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崇尚自然的优秀基因,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崇尚生态文明、共促绿色发展的社会风尚。
我们一定要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使内蒙古的草原林海、沙漠雪原、湖泊湿地成为聚宝盆,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八、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做好内蒙古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使命,坚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做到在党爱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我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发挥党委(党组)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持之以恒加强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完善党内教育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努力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对党忠诚、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坚持集体领导制度,认真执行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坚持党内民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
(三)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真正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选优配强“一把手”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强化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加大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力度,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执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和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切实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四)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实施“北疆先锋”工程,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城镇社区、机关、国企、高校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和改进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工作,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关心和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过硬。
(五)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方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四风”整治,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各级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立决立行作风,着力整治不负责任、为官不为现象,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同志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同志负责,在全区上下营造起万众一心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六)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必须拧紧责任螺丝、深化标本兼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突出抓好对“一把手”和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大制度执行督察力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把握政治定位,加强政治巡视,实现巡视工作全覆盖、巡察工作全链接、监督工作无死角。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守好纪律底线。严格落实问责条例,促使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着力解决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身边的腐败,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七)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管党治党责任是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严格执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全面加强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大力支持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以及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组织动员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不懈努力。
我们一定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同志们!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不断开创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局面,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以优异成绩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第2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你是不是要找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120亿元,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80亿元,增长10%左右;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42.7亿元、增长5.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6亿元、同口径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7000元和9900元,增长8%和9%。
,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值得宁夏历史铭记的盛事。7月18日-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区视察,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银川会议”;在听取我区汇报时,提出“三个着力”的明确要求和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殷切期望;在西吉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馆参观时,教导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在宁东视察时,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12月28日,全球单套投资规模和装置最大的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成功出油,展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集成和能源自主保障的强大能力,中南海又传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励。2月1日—2日,李克强总理来宁视察并慰问群众,要求我们在改革创新、培育新动能、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方面走在前列。总理特别关心的泾源至华亭、西吉至会宁、彭阳至镇远3条省际公路(其中2条高速公路)已经开工,马高庄等7座水库和盐环定扬黄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紧建设,长期制约中南部发展的水和路问题将得到很大缓解。一年中还有25位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来宁视察,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怀,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我们共同成就了一系列事关我区长远发展的大事。总投资237亿元的宁夏向浙江送电工程建成投运,贯通了西北至华东的输电大动脉。我区最大民生工程——投资40亿元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线通水,113万山区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固原至西吉、李家庄至泾河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区成为西部第2个实现县县(区)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宁夏大学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实验室通过论证,跻身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投入使用,开启了“空中丝路”的宁夏新时代。还有,经过我们不懈努力,银西高铁、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全线开工,中卫至兰州高铁即将开工,包头至银川高铁年内开工,全区人民期盼多年的“高铁梦”正在变为现实。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创新发展、转型追赶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经济运行进一步向好。面对困难形势,出台了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和“工业10条”“财政支农26条”“双创19条”等政策措施,力促经济企稳回升、逐月向好。开展园区低成本化改造和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施“营改增”,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减免税费90亿元,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7.9%。天元锰业30万吨电解金属锰、宝利60万吨低碳烷烃、紫光10万吨蛋氨酸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20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并网发电,原州区至王洼铁路、干武铁路增建二线和兵沟、滨河、永宁黄河大桥等建成通车。新发地方政府债券366.6亿元,开工或建成ppp示范项目49个、投资规模1417.3亿元,民间投资增长14.5%,增幅居全国前列。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农业方面,新建高标准农田51.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35万亩,粮食总产达370.6万吨,实现“十三连丰”;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2家、永久性蔬菜基地10万亩,特色优势农业产值占比达86.5%,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71%和62%。工业方面,制定《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吴忠市成为全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力成电气数字化工厂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共享装备跻身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和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轻工业增长14.6%,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开展企业对标促升级活动,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5家;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694万吨,规上工业企业产品库存下降4.8%,六大高耗能工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方面,成为全国第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三年行动计划,游客增长14.4%,旅游收入增长28%;全国性保险机构总部首家落户我区,引进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35家,完成宁夏银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21家,融资规模达1625亿元、增长54%;中卫云基地、银川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三大运营商直通北京、西安的4×100g骨干网络建成使用;电商网上交易额突破130亿元;加快培育养老、健康、休闲等新业态,城乡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8.8亿元、增长7.5%。科技创新方面,出台科技创新若干意见,修订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预计达0.95%;启动“十三五”首批9个重大科技项目,新培育科技型企业141家,新组建科技创新平台34个,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325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获批全国第2个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启动自治区和五市、3个试点县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城镇体系、村庄布局等配套规划,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56.2%。加快银川地下综合管廊、固原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棚户区住房6.35万套、危窑危房3.18万户,建成美丽小城镇29个、美丽村庄138个,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上交流经验。
通过货币化安置,消化商品房库存150多万平方米,去库存周期较上年减少2.3个月。启动“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积极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实施污染治理项目386个,对1005万千瓦火电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取缔非法采矿点135家,淘汰燃煤锅炉511台、黄标车老旧车3.6万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75.3%,比上年增加6天。综合整治黄河支流、入黄排水沟、城市黑臭水体,黄河宁夏段ш类良好水质以上断面达100%。完成营造林121万亩,治理荒漠化54.6万亩,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自治区确定的68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制定并公布市县“两个清单”,取消调整行政职权事项56项,精简行政审批16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27项,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改革“银川模式”向全区推广。建成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平台建成运行。加快“五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3.18万户、个体工商户6.4万户。实现区本级和市县预决算信息全部公开,财政资金透明度全国第一。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改组组建国有投资运营集团5家。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等试点,农垦、供销社和国有林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户籍制度、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顺利实施,市、县(区)、乡(镇)公车改革全部完成,不动产登记制度全面推开。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动首选宁夏,助力我区走向世界。举办中阿博览会走进埃及、国际和平日纪念、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重大活动,获批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区,中国—阿曼(杜古姆)、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列入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开行“中阿号”国际班列和西部货运品牌列车,新增国际国内航线13条,航空旅客吞吐量655万人次,出入境人数增长71.9%。进出口总额2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00亿元。
——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在经济下行、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70%以上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30件民生实事按时完成。投入财政资金52.88亿元,实施“13项脱贫行动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定点扶贫机制,设立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制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保”政策,新建移民住房1.1万套,搬迁移民1.5万人,脱贫销号249个村,减贫19.3万人,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农民收入2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7%。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2%。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高龄津贴标准比上年分别提高720元、750元和6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均调增176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比上年增加40元,农村低保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新改建养老服务机构173个,增加床位1.15万张,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开展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试点,新改建幼儿园70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77.9%;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653所,营养改善计划惠及26万学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居西部前列;建成9个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组建10个职教集团;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4%;宁夏医科大学进入省部共建行列,临床医学学科进入世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百分之一行列。跻身国家第2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成为国家医改亮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所)70个、社区(村)医疗机构330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新改建乡镇文化站、乡村示范文化室、文化大院218个,创作了《回民干娘》等一批文艺精品,公共体育场馆和中小学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成功举办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等体育赛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社会科学、统计调查、参事文史等事业又有新发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快社区服务站建设,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启动“七五”普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率和信访积案办结率分别达96.7%和100%。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整治,建成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加强地震气象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成立新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开展一系列大检查、大整治,妥善处置“1·05”公交纵火案和“9·27”林利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进一步推进国防动员、双拥优抚、人民防空事业发展。驻宁部队、武警官兵在维稳处突、抗洪救灾、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第十九督查组来宁实地督查,对我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通报和表扬了扶贫开发、银川智慧城市建设、宁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大工作典型。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工作部署,实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答复人大代表建议236件、政协委员提案533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15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29件。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在城市管理、劳动监察等领域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外事、侨务工作稳步发展。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制度,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开展项目资金管理、红顶中介等专项整治。加大行政监察和整治“四风”力度,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27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245人。
各位代表,回顾,困难比预料的多,成绩比预想的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区人大、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协力、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中央部委、兄弟省区市、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运行分化明显,地区、行业情况差别较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还要精准发力;二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产业转型仍需时日,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新旧动能还在转换当中;三是扩大有效投资压力较大,项目梯次推进亟需充实优化,实现可持续增长还要下更大功夫;四是各级财政增收压力很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五是安全环保隐患不容忽视,特别是“1·05”公交纵火案、“9·27”林利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损失巨大,教训深刻;六是干部的工作作风还要持续改进,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下大力气解决。
二、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将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自治区也要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好今年工作意义特别重大。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长周期调整阶段,复苏进程曲折缓慢,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我国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新动能加速成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为我们创新发展、转型追赶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区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也是国家确定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承担着多项国家试点示范任务,特别是近年来,我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转型升级初见成效,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干部群众干劲十足,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纵观全局,我区仍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希望和困难并存,希望大于困难。只要全区上下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就一定能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同口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和8.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以上,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在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在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在绿色发展上用实招,在开放发展上抢机遇,在共享发展上见成效,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穿始终,对我区而言,稳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稳经济就是稳就业、稳民生,稳经济也是稳政治、稳社会,要遵照治国理政这一重要原则,运用做好经济工作这一重要方法,牢牢把握稳的大局,全力保持进的势头,以稳保进,以进助稳,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始终,既要用好市场“无形之手”,也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优化传统动能,培育新的动能,扩大有效供给,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提高社会保障的可及性、普惠性和有效性,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此,要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推进工业在调整转型中优化提升,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1120亿元,增长8%左右。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围绕现代煤化工、现代纺织、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特别要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转化,着力打造煤制油、煤基烯烃、煤电产业集群,推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融合高效发展。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每年安排至少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坚持环保安全标准,政府引导,市场倒逼,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245万吨以上,帮助重点困难企业脱困发展。出台降低实体企业成本30条意见,通过扩大电力直接交易、推进供电改革等,降低用电成本;设立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增加工业担保基金等,降低融资成本;抓好普通公路降费、缩短运输时间等,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固定资产折旧、减免困难企业税费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下大力整合优化工业园区,完善园区综合考评和服务体系,加大园区低成本化、循环化改造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支持每个市、县(区)重点建好1个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园区,工业园区生产总值增幅要达到15%以上。推进两化融合,引导企业创新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百年企业,培育传世品牌。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治理盐碱地2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36万亩,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优化种植结构,粮食总产稳定在360万吨以上,蔬菜面积保持在200万亩,稳步扩大枸杞和酿酒葡萄种植。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70万头、1820万只,奶牛存栏60万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300个,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等形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农机农艺融合,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72.5%、59%和63%。聚焦 “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特色农产品,扶持和引导企业推行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提升贺兰山东麓百万亩酿酒葡萄基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推动服务业扩规提档。紧盯消费结构升级,制定鼓励全域旅游、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发展等政策,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和“旅游+”计划,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开发精品线路,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沙坡头、沙湖、六盘山等景区景点档次,唱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和15%以上。加快建设奇虎360、中国移动等大数据中心,依托银川智慧产业园、中卫中关村科技园等载体,促进软件动漫、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信息产业与政府服务、社会治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产值达到150亿元。吸引银行、证券、保险、咨询等金融和中介机构来宁发展,加快推动地方银行改革和民营银行、法人证券机构的筹建,支持股权、债券直接融资,争取1-2家企业主板上市,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持因地施策、一城一策,加快商品房去库存,创新住房公积金和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培育住房租赁市场,规范住房市场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保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抓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电商、冷链运输体系建设,建成自治区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各类商业网点布局,进一步做活城乡消费市场。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全面提高创新供给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引进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宁设立研发机构,新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0个。在煤炭清洁利用、智能制造、新材料、特色农业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科技成果200项左右。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启动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左右。突出创新人才供给,完善评价、激励和服务体系,培养引进领军型、紧缺型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支持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适度兼职兼薪,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更好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关键性作用,带动投资增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抓好80个重点建设项目,做好项目推进“四个一批”工作。一是达产达效一批,确保已经建成的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宁浙输电及配套工程、如意高档衬衫和高档西装等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二是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抓好正在建设的银西高铁、京藏高速宁夏段改扩建、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宝丰能源循环化改造二期、吴忠自动化产业园、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工程等项目进度,早建成、早投用、早发挥作用;三是开工建设一批,力促中卫至兰州、包头至银川高铁和中部干旱带西线供水、240万条轮胎、8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尽快开工;四是谋划储备一批,扎实做好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二期、与沙比克合作煤制烯烃、太中银铁路和宝中铁路中卫至固原段扩能改造以及有关重大水利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为早日建设创造条件。同时,要把自治区60周年大庆项目作为展示成就、凝聚力量、鼓舞信心的重要载体,用好中央预算内补助投资10亿元,自治区安排20亿元,加上市县的自主配套等,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教育卫生、产业建设等领域实施一批惠民生、补短板的项目,支持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资建成一批上档次、上台阶的工程,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喜迎自治区60周年大庆。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出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定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全面推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实现一网受理、一网告知、一网办理。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探索建立自治区专项建设基金,推进基础设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到56%。动态管理区市县三级项目库,继续开展项目审批、资金拨付、项目开工、入库统计“四项清零”行动,完善重点项目督查考核机制,不断增强投资的后劲。
大力招商引资。今天的项目总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要抓住全国工商联常委会在宁召开等机遇,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实行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已下达招商任务的落实。制定专门政策,引进大型企业集团来宁设立综合型总部、区域总部和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带动总部经济发展。密切与发达地区企业和商协会等的联系,支持行业领军企业来宁收购兼并、联合投资,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继续实行各地各部门外出招商和到国家部委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督查通报考核奖励制度,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00亿元。
(三)狠抓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围绕“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力争提前脱贫”目标,带着强烈的感情和责任真扶贫,确保年内19.3万人脱贫、300个贫困村销号、4个县摘帽。
聚焦精准扶真贫。建成精准扶贫云应用系统,对建档立卡户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贫困户认定标准,深入摸底排查,把应该进的全部纳进来,把不该进的全部退出去,确保贫困对象识别精准。运用科技、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互联网等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群众的长远生计问题。加强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创业服务,扶贫项目和资金向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倾斜,既“输血”更“造血”。健全社保兜底政策,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扶贫保”与救助政策相衔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保”全覆盖,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发展产业真扶贫。发挥扶贫产业担保基金的撬动作用,新增扶贫贷款40亿元以上,对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个体工商业。实施350个村整村推进,配套基本公共服务,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光伏扶贫等产业。继续抓好搬迁移民、劳务移民和县内安置等工作,建成移民住房1.05万套,搬迁安置4万人,力争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推进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行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出台闽宁协作规划,做细做实结对帮扶项目,实现先富帮后富、携手奔小康的目标。
靠实责任真脱贫。认真做好脱贫退出、返贫纳入认定工作,严格执行贫困县脱贫摘帽和贫困人口脱贫考核办法,逐级分解任务、逐层压实责任,加强督查巡查、抽查暗访和第三方评估。落实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奖惩、召回制度,切实提高群众对驻村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完善管理使用办法,建立三级报备制度,推行信息公开,全面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严肃处理数字脱贫、弄虚作假以及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确保脱贫措施落地见效、脱贫摘帽真实可靠。
(四)狠抓规划管控,统筹城乡建设。坚决执行空间规划,优化城乡、产业和生态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山川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发展体系。高标准完成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任务,形成规划编制、审批、执行、管理、监督等制度成果,向中央交出合格答卷。统筹沿黄城市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建设,推动沿黄市县(区)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组团发展。加快银川—石嘴山—吴忠—宁东“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增强首府城市综合竞争力。支持固原宁南区域中心城市、中卫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引领大县城和重点镇发展。用足用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改造老旧小区500万平方米、棚户区住房5.34万套。落实“人地钱”三挂钩机制,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工作,加快农民变市民的步伐,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运用法治化、信息化、社会化手段,科学管理城市。改革市政管理体制,研究制定城市管理事权清单和责任清单,构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城市管理共享数据库,搭建覆盖全区的智慧城市平台。实施人车路综合治理,加强交通组织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路网、停车设施、充电站(桩)建设,整治违章停靠,倡导文明出行,让城市形象更靓丽、更现代,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好20个美丽小城镇、100个美丽村庄,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特色小镇,带动农民就近就业。抓好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环境卫生管护运行机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改厕3万户,8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完善乡村公用设施、公共服务,实施农村“新四通”工程,加快消除农村d级危房,实施阳光沐浴工程20万户,促进乡风文明,让农民过上宜居宜业的好生活。
(五)狠抓保护治理,优化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宁夏。
抓好问题整改。以铁的决心和举措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把优美环境保护好。一是实施热电联产、煤改气、煤改电计划,加快城市燃煤锅炉拆除和污染治理,推进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大各类园区环境治理,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减量排放;抓好建筑工地、渣土运输、采矿区域的扬尘治理,推广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等综合降尘措施,全面淘汰黄标车老旧车,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二是推行“河长制”,加强黄河支流、入黄排水沟、重点湖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取缔企业直排口,严厉打击污染黄河行为,坚决保护好“母亲河”;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快城镇、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三是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保持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生态区,实施绿网提升工程,重点加强主干道路、农田林网、排水沟生物护坡治理等,展示塞上江南风光。建设中部荒漠草原防沙治沙区,根据不同地形地貌,采取不同方式,通过禁牧封育、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草原改良、植被自然修复等综合措施,遏制水土流失,防止草原风化沙化。建设南部黄土丘陵水土保持区,加快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梯田化改造15°以下坡耕地30万亩,治理建设小流域420平方公里。建设“三山”(贺兰山、六盘山、罗山)森林生态功能区,划定永久性饮用水源地、森林、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实施400毫米降雨线造林项目,加强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等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建设。支持市县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办好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大力开展工程造林和群众性的植树活动,全区完成营造林100万亩,努力建设祖国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各级领导牵头包抓环境突出问题机制,推行政府、企业“双督办、双问责”,严肃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普及、全民节水文明“四大节水行动”,健全排污权交易、第三方污染治理制度,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开展环境保护大排查,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良好环境。
(六)狠抓改革深化,激发发展活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出一批更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两个清单”,持续精简行政审批等事项。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推开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制定投资核准事项清单,推行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模式,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职业资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清单,为创业者清障、为实干者开路。推进“多证合一”“证照联办”“证照分离”,加快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完善诚信体系,激励守信,惩戒失信,构建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预决算公开和绩效管理考核,探索建立财政投入基金化、政府投资资本化制度,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保障重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巩固“营改增”成果,改革国地税征管体制,优化税收结构。清理规范政府性收费,降低非税收入比重。加快水、电、气等价格改革,健全阶梯价格机制。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依法依规处置闲置土地、收回违规用地。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试点。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深化农垦、供销社、农科院等改革。稳妥推进自然资源所有权确权登记,扩大湿地产权确权试点范围。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推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实施分类分层监管,规范薪酬考核,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区属国有投资、运营集团公司要聚焦主业,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在保增长、上项目、促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坚定不移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保证民营企业在项目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招投标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七)狠抓内陆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推进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务实办好中阿博览会。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聚焦商品服务贸易、技术旅游合作等,完善“会议+展览+项目签约”模式,明确博览会任务和成果清单,确保签约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双提升”。依托博览会这一品牌,进一步加快会展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专业性、行业性、全国性、国际性展会来宁展览、展示、展销,带动当地经济繁荣。
切实推动互联互通。深化与天津港、青岛港等港口和霍尔果斯等口岸合作,常态化运行“中阿号”国际班列,开通银川至德黑兰国际货运班列,打造便捷陆路通道。加快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宁夏枢纽工程,完善跨境电商配套设施,畅通快速网上通道。用好航权开放重点城市政策,新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条,联合有关省区争取中转旅客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逐步把银川河东机场打造成区域性枢纽机场。
扎实开展合作交流。推动中国-阿曼(杜古姆)、中国-沙特(吉赞)、中国-毛里塔尼亚等境外产业园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发挥银川综合保税区的作用,带动我区优势产品、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完善央地联动、部区会商、项目共建等机制,深化与央企和大型投融资机构战略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合作,落实与福建、浙江、天津等签订的框架协议,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健全与陕甘蒙青等周边省区协作机制,构筑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八)狠抓民生实事,构建和谐社会。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办好民生实事为抓手,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继续实施民生计划。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安排资金75.1亿元,在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危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通行条件、妇女儿童健康、基层文体设施、关爱农村留守人员、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残疾人帮扶等方面,办好25项38件民生实事。
着力增加居民收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和军队退役官兵的就业安置,购买公益性岗位7000个,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开展订单式培训6万人。要进一步做好财政惠民政策确保转移性收入、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扶持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深化改革激活财产性收入等四项工作,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新改建农村幼儿园220所,实现1500人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提高4个百分点。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新改扩建校舍和运动场地89万平方米,所有县(市、区)教育均衡发展通过自治区级验收。进一步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西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加强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第15届中国戏剧节等文化活动,创作一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基层延伸,新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06个,实现全区贫困村文化中心全覆盖。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史档案、社科参事等工作,加快外事侨务、统计气象和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发展。
提升全民医疗和健康水平。切实抓好综合医改试点,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构建公立医院新型运行机制,完善分级诊疗就医体系,加强市级三甲医院、县乡医院以及妇产科、儿科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全科医生培养和对口支援,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0所、农村卫生室262所,实现乡镇远程会诊服务全覆盖,实现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行药品“两票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群众就医成本。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提供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为农村宫颈癌或乳腺癌患病妇女每人发放救助金1万元,为3万名新生儿免费筛查48种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加强重大疾病防控,综合防治出生缺陷,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筹备全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办好银川和吴忠国际马拉松等体育赛事。
强化基本保障功能。完善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建筑业工伤保险等政策。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建立重特大疾病健康补充医保机制。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区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困难高龄失能老人护理和服务补贴办法。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健全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切实把困难群体的基本民生问题兜住兜好。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社区协商制度,培育发展社区组织。健全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合理解决信访群众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处置预案,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强化重点地区、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落实“七五”普法任务,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打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开展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化双拥共建,促进军民军地融合发展。
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我们要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各宗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继续推进“四进”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发扬实干、团结、创新、高效、清廉的作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决策科学,建设责任政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持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公开听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社会风险评估和集体研究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要不断深化对区情、市情、县情的把握,做到各项工作情况明、底子清、数据准,确保政府决策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决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公平公正。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规范政府公文管理,提高政府规章质量和效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实行“两随机、一公开”监管,确保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职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推动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大有作为。
一心为民,建设服务政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精简办事程序,拓宽服务渠道,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和企业。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网上办事、网上服务、网上监管,形成网上与大厅、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制定政务服务管理办法,发布政府服务事项目录,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实施、公益事业建设等信息公开,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突出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打造一支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勤勉服务的公务员队伍。
务实创新,建设效能政府。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巩固发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破除自满自足,倡导开拓创新;破除畏难等靠,倡导担当作为;破除坐而论道,倡导务实苦干,全神贯注谋发展,扑下身子抓工作。要大力弘扬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作风,凡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政策文件和工作安排,必须即收即办、迅速落实。要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完善效能考核评价体系,用好正向激励机制,落实容错纠错制度,加大督查问责和奖励力度,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落实力和公信力。
严明纪律,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若干规定,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带头压缩一般性支出。完善监察、司法、审计联动机制,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资产监管,扎紧制度笼子,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各级政府和广大公职人员,要尊重企业家,理解企业家,与他们坦诚交往、真诚服务,帮助支持他们办好企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和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好新的长征路,加快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3篇】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4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乌云其木格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1998年1月就职,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跨世纪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本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有效需求不足和罕见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732亿元,比1997年增长59.2%,年均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201亿元,增加89.7亿元,年均增长12.5%;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75亿元,年均递增17.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720亿元和1645亿元,分别增长103.6%和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1亿元,年均增长10.3%,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29.3:38.8:31.9,调整为21.5:42.1:36.4。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年均增长3.3%,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公斤左右,肉类、禽蛋类和奶类总产量分别比1997年增长22.3%、30%和148.3%。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71亿元,年均增长11.3%。主要工业品产量稳步增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快速发展,七个全国驰名商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改组改造得到优化提升。五年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35亿元,以包钢、包铝、内蒙古一机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稀土、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大批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77.2万人次,年均增长17.5%,旅游收入228.7亿元,年均增长36.5%。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区已有590户国有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8%。一批大公司、大集团迅速崛起,有14户企业进入国家520强,20户企业股票上市,融资16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登记在册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80.2万户和3.4万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65.7万人和43.7万人。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场“双权一制”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农牧民平均减负45%。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区直行政机关人员精简了47%,盟市以下精简了21.6%,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3.5%。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不断深化。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有新的发展。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累计达700多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局良好,已有260多家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9.7亿美元,年均增长21.4%。 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253亿元。全社会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04.1亿元,重点实施了生态建设七大工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1326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6780万亩。水利建设争取国家投资43.4亿元,加固江河堤防2986公里,实施了尼尔基、绰勒等10项大中型水利项目和红山、三盛公等26座病险水库、枢纽加固工程,建设了河套等14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20万亩,解决了282万人、82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公路建设累计投资304.8亿元,先后建成了呼包、包东高速公路和20多条重点公路,完成了11条旗县通油路等工程,开工建设了110国道呼市至北京高速公路和贯穿东西的大通道,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7.2万公里,比1997年增加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铁路重点建设了包兰复线包头至石嘴山段、准格尔至东胜铁路一期工程、锡林浩特至桑根达赉铁路。民航扩建了呼市白塔机场和锡林浩特机场,开工建设了乌海机场。电信五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76万户。电力累计投资260亿元,新增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全区城市电网改造投资2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投资7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0亿元,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得到改善。包头、呼市、通辽等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包头市还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 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五年来,全区共取得自治区级科研成果196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0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建立企业技术中心50户,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孵化基地3处。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区先后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高校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项目,完成了内蒙古大学“211”一期工程。全区“两基”达标旗县达到74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69.9%,比1997年提高42.1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比1997年增长2倍。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9.2%和84.9%,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地方病和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保持全国中上游水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环境质量有了一定改观。土地管理、民政优抚、劳动人事、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气象、地震、人防、地矿、统计、档案、文物保护、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等取得了新成绩。 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44元增加到6034元,年均增长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780元增加到2088元,年均增长3.2%。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有所增加,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7%和63.8%,有64万城镇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积极开展抗灾救济工作,有效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区上下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成效显著,公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以廷·巴特尔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五年共制定政府规章39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41件,接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20次,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58次。勤政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实现了制度化。普法教育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flg”邪教组织,“严打”,专项斗争取得新成效,隐蔽战线的斗争得到加强,治理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经济运行呈现出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投资消费双重拉动、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2.1%,是五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60%,亏损下降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10个点。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80亿元,增长67%;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有146项开工建设,56项建成投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投资30亿元,在西部省市区中居首位,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67万亩,宜林荒山植树608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2800万亩。公路建设投资100亿元,是自治区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新增黑色公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电力装机容量73万千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资达45亿元,增长28.6%,城镇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引进国内资金22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3.7亿美元,增长20%。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区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33.2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发展较快、建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兄弟省市区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海内外关心和支持本届政府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招商引资的环境不够宽松,利用外资水平低;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一些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有些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 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对自治区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发展,特别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必须打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善于把中央的宏观决策与内蒙古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不断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区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是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都需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取向的各项改革,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汲取教训,深刻反思,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五,必须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民生、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六,必须倍加珍视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2003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使我区加快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潜在优势必将转化为现实优势;我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走上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路子。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奋发努力,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逐步缩小差距,尽快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实现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区上下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揽全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要坚持执政为民,把关注民生、兴区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把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积极调整农畜产品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特色品种,加快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畜产品,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农区半农区养殖业,突出发展奶牛饲养和牛羊育肥,把内蒙古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二是要加大科教兴农兴牧力度。继续抓好新优品种、节水灌溉技术和科学种养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搞好农牧民技术培训,转变落后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三是要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发展农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抓好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合理开发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特别是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草原水利建设的力度。四是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区域布局,继续抓好一批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龙头加工企业。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营销组织和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 农村牧区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二)走具有我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准确把握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新兴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稀土、生物制药、蒙药、新材料、信息等产业,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技改投入。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稳定技术工人队伍。二是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以现有20户重点大企业集团为基础,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着力培育优势中小企业群体,努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化协作水平。三是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储备、论证、立项实施和达产达效工作,精心选择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形成产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项目。加快以能源为主的基础产业开发,抓好托电一、二期、达电三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正蓝电厂、岱海电厂、海电三期项目,做好通辽电厂三期、伊敏电厂二期等重点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加快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建设和苏里格气田开发,完成长庆至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和相关城市配气工程建设,加快天然气化工大项目前期工作。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尽快编制各类服务业专题发展规划,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快培育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努力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要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和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 依托我区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搞好旅游规划,切实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行业管理,加快开发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精品项目,尽快形成品牌、特色和规模,努力提升旅游产业水平,使之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优化大中小城镇的产业和布局结构,依托产业集聚,搞活城镇经济,扩大城镇规模。进一步深化土地、户籍、投融资等制度改革,促进各种产业要素向城镇集中。继续抓好城市道路、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镇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统筹规划,综合配套,特别是要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大中城市的'扩容提质,加快呼和浩特和包头市的建设步伐,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这两年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994万亩,退牧还草5000万亩。要把生态建设与推进产业化进程、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统筹兼顾。要在继续抓好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抓住国家启动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机遇,加大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因地制宜,解决农牧民的生计问题,达到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国道110线我区境内高速公路、东西大通道和县际公路等工程建设。铁路要力争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做好集宁至张家口铁路的前期工作。民航要建设完成乌海机场,开工建设满洲里机场,做好阿尔山和鄂尔多斯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河套灌区节水改造、人畜饮水工程等在建项目,力争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高度重视地质矿产勘探,认真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监理制。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需求。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要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限制,在市场准入、筹融资、土地征用、人才招聘等方面,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投资者参与改造国有企业,投资开发基础设施、能源、矿产资源等重大项目。逐步取消一些产业的国有垄断,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局面。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和对外合作业务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国家合资合作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援外优惠贷款和外贸发展基金等方面充分享受优惠政策。鼓励公民合法致富,依法保护私人财产。 (六)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和草牧场承包关系,不断完善土地、草牧场合理流转制度。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牧民负担。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行“一厅式”、“一站式”服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充分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我区的对外影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开放领域。按照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支持区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我区优势企业。逐步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引进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方面有信誉的境外企业,促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区大中型企业跨国、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资源开发、生产经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切实抓好满洲里口岸“大通关”试点建设,努力把满洲里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通关便利的国际经贸大通道。 积极营造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力量抓好投资环境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斗争,加强诚信教育,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七)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职能。抓好财源建设,大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依法打击各种偷税、逃税、抗税、骗税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对税收优惠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严禁地方和部门擅自出台减免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特别是国债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坚持依法理财,加强支出管理。大力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的审计,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效率。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促进财政支出的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和种类,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除法律和政策规定需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其他各项支出实行零增长。重点保工资、保运转,特别是要增加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等方面的支出,依照法定比例提高教育、科技、农牧业和公共需求等支出。今年国家将出台增资政策,自治区要继续采取增加薪酬的措施,各地要提前做好预算安排。努力做好节支工作,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和考察费,严禁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全面推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坚决惩治财会工作中的弄虚做假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 围绕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积极支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和考核体系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准备金,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大金融对农牧业、中小企业和城镇再就业的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引进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创造条件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加快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八)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要积极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援助的方针。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协调和引导, 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有效解决扩大就业问题。要引导人们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稳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高度重视“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标准。今年中央财政要继续增加对“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再就业的投入,自治区各级财政也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切实做好民政优抚工作,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优抚对象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特困群众的实际困难。三是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五通”步伐。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扎实推进“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和“移民扶贫工程”。 (九)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研院所转轨,推动科研机构进入市场。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制科技实体和各类科技服务组织的发展。调整优化科技资源,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关键技术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努力实现技术跨越。鼓励和支持“产学研”联合,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体系。做好科技推广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要进一步搞好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京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做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作,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环境,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区内人才、吸引区外人才。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要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搞好二期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和扶贫助学工程,加快“普九”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解决贫困地区学生失学、辍学问题。高等教育要加强重点院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切实解决牧区“两主一公”学校存在的突出困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要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按照教育创新的要求,力争在教师、校长的资格认定及人事制度改革上,在加强学校管理上,在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上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区,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特别要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推进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牧区卫生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牧民缺医少药问题。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依法保护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加快呼市、包头、乌海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气象、地震、人防、社会科学、无线电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重视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维护祖国统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搞好国防教育,支持军队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各级政府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体察社情民意。珍惜民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强化监察、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坚决惩治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为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5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1月14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作政府工作报告。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欢迎阅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总体平稳,主要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1.9万亿元,增长7.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6.3亿元,增长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5%的较低水平。稳中有进,主要是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煤炭、火电、化工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平均增速,服务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专利申请量增长25%,新登记市场主体36.7万户,增长8.3%。稳中提质,主要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3.4%,提高46.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高于经济增速。完成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要求。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区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坚定了我们奋力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通过控制新增产能、减量化生产等措施,退出330万吨煤炭、291万吨钢铁产能。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实施激活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商品房可售面积下降13.9%。优化信贷结构,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发行政府置换债券,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政府债务成本均有所下降。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电价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打出“组合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80亿元。实施补短板9大类45项重点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薄弱领域得到加强。
(二)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5.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1%。白城至乌兰浩特快速铁路今年将全线通车。呼张客专内蒙古段全线铺轨,通辽、赤峰至京沈客专连接线开工建设,京新高速公路内蒙古段主线贯通,经棚至锡林浩特高速公路建成,2200多个行政嘎查村通了硬化路。乌兰察布机场正式通航,实现了盟市支线机场全覆盖。锡盟至山东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主体工程完工,中天合创14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建成投产,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等12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推进,呼和浩特地铁、包头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项目加快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伊泰200万吨煤制油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包头至银川、巴彦浩特至银川、锡林浩特至张家口快速铁路项目列入国家铁路“十三五”规划。创新投融资方式,设立9支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投资基金,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66个,吸引社会投资802亿元。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出台财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停产、半停产企业由年初的814户减少到360户。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东部盟市加快发展、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启动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建设筹备工作,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主要农作物、牲畜良种率达到96%以上,有机食品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超额完成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粮食生产克服严重旱灾影响,总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550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6亿头只。大力发展云计算、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启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稀土新材料产值增长27.9%,光伏发电量增长46.5%,轿车产量增长12.6%。煤电一体化比重达到90%,提高5个百分点。煤电铝一体化比重达到70%,提高10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3%,冬季旅游、沙漠旅游上升势头明显。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万亿元,增长17%;贷款余额1.9万亿元,增长12%,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5%,提高6.3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交易额成倍增长。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在稀土永磁电机、高铝煤炭资源利用、蒙药制剂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设立了稀土综合利用、特种车辆制造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新增众创空间试点70家,一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
(四)以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在经济、社会和生态领域出台84项改革方案,开展了66项改革试点。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区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全面推进,81%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与俄蒙通关便利化等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公布了政府权力、责任等“八张清单”,自治区本级下放行政权力196项,企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事项大幅缩减,非涉密项目实现在线审批,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17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国企国资改革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等一批试点稳步推进。全面推行“营改增”,累计减税降费200亿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居住证制度,8.6万农牧民进城落户。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开展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土地草原确权工作顺利推进。改革玉米收储制度,下达玉米生产者补贴86亿元。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完成企业划转和剥离办社会职能。投资价格、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制定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蒙俄经济走廊实施方案,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突破。全区口岸货运量7800万吨,增长18%。鄂尔多斯航空口岸通过国家验收,阿拉善盟乌力吉公路口岸获得批复。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过货量超过8万标箱。与北京市、广东省新一轮合作全面启动,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首届蒙商大会、内蒙古·香港重点合作项目推介会等重大活动。引进国内资金3600多亿元,增长8.8%。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1511万亩,种草338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60万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了禁牧和草畜平衡补贴标准。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提高5.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别降低6.5%和4.5%。呼伦湖、乌梁素海等湖泊水质好转,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区的1800多件环境信访事项全部办结,依法严肃处理了相关责任主体。划定了基本草原和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扩大水权、排污权市场化交易规模。制定生态保护补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全社会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
(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加民生领域投入,各级财政民生支出29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8%。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全社会投入扶贫资金400多亿元,预计21万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2个区贫旗县摘帽。“十个全覆盖”任务基本完成,农村牧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启动“创业内蒙古”行动计划,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257万人。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保财政补助、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普遍提高。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23.3万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完成32.5万户,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加强平安内蒙古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公共安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生产安全事故下降8.8%。
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前一年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34个旗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职业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步伐加快,《民族教育条例》颁布施行。稳步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自治区本级重点卫生项目和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两孩政策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元上都遗址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红山文化遗址、辽上京遗址和阴山岩刻申遗工作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2%。出台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成功举办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取得明显成效,足球人口、场地、教练员和裁判员数量均大幅增加。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方针政策,保持了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人民防空、地震气象、档案史志、参事文史、外事侨务等工作得到加强,红十字、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努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169件,办复率100%。建立了政府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稳增长压力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有所下降;产业转型任务艰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保障支撑能力不强;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全方位开放格局尚未形成;财政收入质量不高、收支矛盾突出,一些旗县财政比较困难;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民收入增长放缓,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一些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安全生产还存在不少隐患。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赤峰“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训极其深刻。政府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部门依法行政能力不强、行政效率不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
二、工作安排
今年是自治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底线,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大力促进“五化”协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度扩大总需求,强化创新驱动、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这些预期目标,统筹考虑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考虑了与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的衔接,也考虑了各方面的支撑条件,是立足需要和可能、经过综合权衡后确定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四个高于”的目标,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深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必须做好应对困难的充分准备。也要看到,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为我们创造了难得发展机遇;内蒙古有良好的发展优势、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二次全会确定了清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催人奋进的发展目标和有力的发展举措,必将凝聚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推动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坚决退出不合规、不达标产能。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坚决防止已经化解的产能死灰复燃。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完成55万吨钢铁、120万吨煤炭产能的退出任务,并做好其他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坚持分类指导,因城因地施策,对库存较多的地区,从严控制土地供应。把去库存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完善农牧民进城购房支持政策。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22万户,货币化安置比例不低于60%。积极解决商业地产库存问题。支持群众改善性住房需求,抑制投机性购房,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扎实做好去杠杆工作。以降低企业负债为重点,支持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盘活存量资产,加大股权融资力度,优化企业债务结构,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
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施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人工、物流、用地、用能、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企业通过强化管理和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统筹谋划补短板。坚持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深入实施补短板重点工程,努力在基础设施、脱贫攻坚、产业转型、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取得突破。
(二)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坚决守住发展底线。
实施精准有效投资。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以上。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完成工业投资7000亿元。加快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利、市政、能源、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0亿元。铁路建设规模4100公里,其中高铁800公里。公路建设规模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公里、一级公路3000公里,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开工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建成4个旗县通用机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改造城市老旧地下管网。加快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继续推进列入国家计划的重大水利项目、重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和“宽带内蒙古”,用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产业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力争新增贷款2200亿元。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探索资源资本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有效途径。
扩大消费需求。稳定传统消费,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为重点,扩大新兴服务消费。大力推进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和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以提高产品质量创造消费新需求。加快发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挖掘农村牧区消费潜力。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营造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优化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根据消费升级趋势,调整农牧业结构,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扩大青贮和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推广家庭牧场和规模化养殖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内蒙古特色品牌。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深化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开展土地草原确权工作,推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促进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和扶持农牧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农村牧区土地征收制度,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做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深化农垦、供销社改革。推行“河长制”,开展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
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引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牧业等新业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探索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惠牧补贴政策,提高农牧民政策性收入。
(四)推动工业迈向中高端。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部署,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并举,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煤炭、电力、化工、冶金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构建一体化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加快建设电力外送煤电基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延伸钢铁、有色金属产业链,提高资源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焕发传统装备制造业活力。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完善支持政策,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标准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进稀土产业升级,培育国家重要的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支持呼包鄂申报“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设蒙中药生产加工基地,做强蒙中医药产业。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高端装备、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呼包鄂自主创新示范区。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研人员研发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把更多资源投向人才,做到才尽其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分享经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任务,打造经济增长新的引擎。
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旅游发展模式。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旅游业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旅游品位和内涵。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和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智慧旅游体系,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实施专业化、精准化营销,让内蒙古旅游享誉国内外。
培育新型金融主体,引进区外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地方金融,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农村牧区高利贷等问题。加快保险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保险业保障服务能力。做好防控金融风险工作,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处置不良贷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完善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物流体系,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扩大服务供给;发展会展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和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产业,建设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科技咨询、教育培训、法律服务、家政服务等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六)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优化布局,形成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塑造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商业等服务设施,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城市病”。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完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拓展。健全投入和管护机制,巩固“十个全覆盖”建设成果。以危房改造和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为重点,建设美丽乡村。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做好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申报、规划等工作,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生态环保和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呼包鄂协同发展,建设中心城区1小时快速铁路圈、2小时公路圈,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建设互补、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取得实质性进展。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蒙东地区大工业用电价格,支持东部盟市加快发展。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设乌大张合作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严格执行清单制度,各类清单及时向社会公开,以清单管理推动简政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快工商注册多证合一,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公共资源配置长效机制。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消除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依法加强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家安心创业。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扩大多边交易和大用户直供规模。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对常年安排、用途固化的支出进行清理规范。完善重点支出保障机制,扩大政府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能力。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办好第二届中蒙博览会。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产业园区。提升与京津冀、东三省、沿海发达地区以及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水平,抓好跨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共建。全面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环保等领域的开放交流合作。
(八)建设绿色内蒙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和区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1400万亩、种草3000万亩。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完善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积极争取设立国家草原、森林、沙漠、湿地、火山公园。保护水生态环境,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治理。实施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承办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
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完成1000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强工业园区、农牧业面源污染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和开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度重视环境公益诉讼。深入实施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现自治区对盟市督察全覆盖。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立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联动机制,加快排污权交易市场化改革。发挥环保基金引导作用,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生态环保产业。继续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坚守民生底线,增加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打好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通过扶持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等措施,确保20万贫困人口脱贫、14个区贫旗县、3个国贫旗县摘帽。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发展条件。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免费为贫困人口进行健康体检。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自治区本级设立扶贫产业基金,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坚决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
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精准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逐步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干事创业、实现梦想的机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体系。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继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有效衔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统筹城乡低保,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残疾人、老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红十字等慈善公益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稳定增加教育投入,向基层、农村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继续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解决农村牧区中小学“大通铺”和教师周转宿舍问题,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努力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高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学水平。
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做好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工作。以实现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全面实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做好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推进自治区重点卫生项目和旗县蒙中医院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实现旗县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继续做好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
加强平安内蒙古建设。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强化“隐患就是事故”意识,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法治体系、风险防控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排查社会矛盾,有效化解信访积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加强双拥共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十)全面繁荣文化艺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凝聚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深入实施全民阅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支持民族音乐、舞蹈、曲艺、美术和戏曲等文艺事业发展,繁荣文学创作,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重点公益文化项目,建设契丹辽博物馆、内蒙古群众艺术馆,支持民间博物馆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推进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做好重点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实施长城、古建筑、岩画等文物保护工程。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对自治区革命史、民族团结进步史的研究、宣传,发挥好鄂尔多斯城川镇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作用,建设大青山抗日历史展馆、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承办好第二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草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
(十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时刻清醒认识“我是谁”,准确把握政府的权力界限、职责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不失职、不越权。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视发挥智库作用,深入开展政府协商。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建设公开、诚信、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各级政府要言必信、行必果,新官也要理旧账。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扬“马上就办”的精神、钉钉子的精神和“蒙古马精神”,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行政效率。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各级政府和政府公务员要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建设学习型政府、创新型政府。
(十二)努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各民族大团结是内蒙古的光荣传统,是自治区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基石。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认真实施《民族教育条例》,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振兴民族医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蒙古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办好第九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落实差别化支持政策,集中力量加快牧业旗、边境旗市、“三少民族”自治旗、民族乡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古各族儿女不忘初心、团结奋斗,谱写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篇章;70年来,内蒙古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一定要全面总结70年来民族团结进步的宝贵经验,组织开展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展示内蒙古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和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心协力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各位代表,“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谱写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新篇章!
【第6篇】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20xx年至今五年届满。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中央第四、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七、第八次党代会和九届人大的部署,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着力推动跨越式发展,强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进展顺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拉萨“3·14”事件、各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我们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在攻克重重困难中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我们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400、500、600、7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gdp突破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50亿元,年均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突破30、50、80亿元,税收达到153.5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比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56元,比增长62.2%,年均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从16.1∶28.8∶55.1调整为11.4∶35.2∶53.4。
——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协同发力。我们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出台保增长的针对性措施,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安排资金260亿元,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完善税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物价涨幅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支持3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全区市场主体超过12万户。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我们不断破解瓶颈制约,夯实产业基础,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运行、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142个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工、矿业、旅游、藏药、商贸等九大集团相继组建。主要产业园区完成税收26.5亿元,比增长28倍。
——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我们始终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每年承诺为全区各族人民办好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补充卫生人员2845人,基层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基本配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西藏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全就业。40%的拉萨市居民用上了暖气、结束了西藏没有集中供暖的历史。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农牧民安居工程和“八到农家”工程深入实施,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强化维稳工作、构建维护稳定长效机制。依法果断处置“3·14”事件,迅速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制定实施强基惠民干部驻村、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等十个方面维稳措施,努力做到没有缝隙、没有盲区、没有空白点,全区社会大局进入持续和谐稳定的新阶段。
五年来,重点抓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农惠农富农,农牧区面貌显著改善。累计投入“三农”资金475.8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2.4倍。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落实粮食、良种等补贴资金14.29亿元,粮食总产保持在92万吨以上,牲畜出栏率保持在30%以上。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88.7%的农牧户住上了安居房,解决了17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67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分别提高到99.7%和94.2%,农牧区移动互联网覆盖率达到65%,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3.38%和94.51%,41.27万农牧户实现“户户通”、1787座寺庙实现“寺寺通”,乡镇通邮率达到90.18%,完成25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939家。培训农牧民66万人次。按2300元的新标准,扶贫对象减少24.8万人。投放涉农贷款205.73亿元,涉农保险实现全覆盖。
二、扩大投资消费,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1.87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1.3倍,其中完成国家投资1727亿元。“188项目”全部完成。“226项目”落实投资650亿元。五年新增油路4341公里,县通油路率达到84.9%。拉日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川藏铁路拉林段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区内支线航空网络基本建成。全区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16.26万千瓦。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60多万亩。城乡消费水平分别比增长34.3%和40.6%。家电家具下乡销售额累计达到9.12亿元,落实补助1.87亿元;升级改造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 17个县级农贸市场。汽车、住房、旅游、餐饮、休闲等消费日趋旺盛。
三、强化政策引导,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7个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培育地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和谐矿区建设积极推进,地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区工业完成增加值57亿元,比翻了近一番;接待国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建筑、新型建材、藏医药、高原特色食品、信息、能源、民族手工业等产业快速发展。
四、突出共建共享,各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年,义务教育年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500元。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覆盖47个县(市、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建设了290个标准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一村一卫生室”的目标,卫生应急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对城乡居民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对1032名先心病儿童实行免费救治。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的254.6/10万、27.10‰下降到的176.12/10万和24.84‰。
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十一五”文物维修保护工程竣工。8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培育扶持51支民间艺术团,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达455家。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百幅唐卡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大型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舞台剧在北京成功首演。新闻出版产品和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进。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实现了西藏高校应届毕业生全就业、往届毕业生基本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动态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3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基本养老、医疗和工伤、生育、失业、新农保、城居保制度实现全覆盖,并率先在全国实现自治区级统筹。为全部城乡居民、在编僧尼和援藏干部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和农牧民医疗费用年度最高报销额分别达到22万元、14万元、13万元。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2704元。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400元、每年1600元。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向39.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400元。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困难群众教育、住房、司法等救助制度。保障房建设管理和使用不断加强,建成保障房5.99万套。建设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111个。
统计服务科学决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事业和审计、质监、气象、人防、老龄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双拥共建共保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鱼水关系更加巩固。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局势更加安定和谐。按照党中央“强基固本、争取人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强化各项维稳措施,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为有力抓手, 派工作队驻村;以干部驻寺常态化为主要内容,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以便民服务、维稳处突为首要职能,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以强化拉萨、昌都、那曲、日喀则、“两边一线”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管控为有效途径,实现维稳措施全覆盖;以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信息情报工作和应急机制建设为关键举措,提高预知预防能力;以加强学校管理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工作重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为重要载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为重要手段,筑牢维护稳定的思想基础;以维护稳定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建立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粉碎敌对势力和十四世**集团一切分裂渗透破坏图谋,确保了党的十八大、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每年“三节”、“两会”、三月敏感期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段的安定祥和,确保了全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综合作用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培训、就业、居住、子女就学等问题逐步解决。城市社区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基层政权和基层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加强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六、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加大,藏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加强,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加快。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每年9月集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举办庆祝“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的好氛围。
七、重视做好宗教工作,促进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正常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把广大僧尼作为公民和朋友,在全区1787座寺庙实施“六建”,实现了寺庙管委会(专职特派员)全覆盖和干部驻寺常态化。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推进寺庙“九有”、“一覆盖”,使广大僧尼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深化“一个创建”,强化“一个教育”,实施“一个工程”,充分调动了广大僧尼爱国守法的积极性。改进和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把依法管理、社会管理和民主管理落到实处。
八、坚持保护建设并重,生态环境持续良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全国率先启动并全面推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扩大,水生态补偿试点启动。生态补偿年均达35亿元,200万农牧民受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取得阶段性成果,治理沙化、水土流失面积13万多公顷。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顺利启动。植树造林390万亩,封山育林767万亩。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实施6个国家级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新建8个自治区级湿地保护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不断加强。资源开发环境监管和环境监测能力显著增强。污染防治和辐射环境管理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顺利实现。
九、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顺利,农村水电、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曲水农村改革试验区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试点全面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自治区监管的国企改制目标全面实现,全区国有企业上缴税金比增长87.44%。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清理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61个,行政收费全面取消。西藏航空、西藏银行成功组建,西藏信托恢复开办业务。财政改革成效明显,税费改革稳步推进,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保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国开行、农发行、工行、邮储银行在藏设立分行,末各项贷款余额比末增长2倍。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双湖县批准成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医药、文化、水利等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0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30.4%。招商引资389.21亿元。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从业人员达56.1万人,上缴税收份额超过90%。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树立了党的西藏工作新的里程碑。会议确定的政策措施得到认真落实,五年来中央累计向我区投入3338亿元。援藏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五年落实援藏资金125.49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1.77倍。
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大,颁布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7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70个专项规划颁布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79件、政协委员提案1507件,办复率达到100%。源头治理腐败工作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过去五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庆祝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重大活动,全区各族人民在隆重喜庆的氛围中,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面对北京奥运这一百年盛事,我们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精心组织,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圣城之旅安全圆满。面对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灾难,全区各族人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行动之快、捐款数额之大、参与面之广,为我区历史罕见。面对“9·18”亚东地震,我们迅速组织抢险救灾,最短时间内抢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最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灾区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刚刚过去的,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抓住难得机遇,加强综合调控,狠抓投资消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建设文化强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01亿元,比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58亿元,增长5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增长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5.1%、11.5%;居民消费价格增长3.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所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得益于历届自治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和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向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党员、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外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西藏改革发展稳定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都专门研究西藏问题,及时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明方向、指路子、绘蓝图,开创了“一个转折点、三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在每一个关键阶段,自治区党委都作出专门部署,促跨越、保稳定、惠民生、护生态,推动西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做好西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西藏就是要始终坚持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把符合中央要求、立足西藏实际、顺应人民期待作为衡量所有工作的标准,努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相结合,是我们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始终是我们事业的强大后盾,各族干部群众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始终是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本立足点,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弘扬。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推动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坚持强基固本、争取人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以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收入增加为重点,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民族团结作为西藏繁荣发展的坚强基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致力于创造西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必须把保持生态环境良好作为我们的重要职责。坚持保护与开发互促共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努力构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从长远看,我区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持续,需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拉大,需要我们千方百计拓展增收渠道;社会就业观念亟需转变,就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扶持培育;各级政府的思想观念、行政方式、工作作风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稳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这些困难和挑战,大多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同时,由于十四世**集团在国际敌对势力支持下一刻也没有停止渗透破坏活动,我区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十四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我们同十四世**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任务十分艰巨。
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继续追赶全国发展步伐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工作部署上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为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不懈努力。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党中央明确的“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抓好社会持续和谐稳定,推动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建设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扩大投资消费需求、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巩固发展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用好援藏项目资金,不断扩大各类投资规模。突出重大项目投资拉动作用,努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综合能源、现代通讯、水利保障体系,力争到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000公里以上,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区内航空网络健全完善,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以上。充分发挥流通促进消费的功能,以培育农村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建立健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着力发展服务型消费,巩固和提升旅游、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城市消费水平,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突出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建设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加快推进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和西藏优势矿产资源格尔木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力争到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接待国内外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转移和转化,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同步发展。加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支持边境地区、贫困地区、昌都等相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以拉萨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发展小城镇,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到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着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继续推进水、电、路、气、讯、邮、广播电视、优美环境等进村入户,不断改善农牧区面貌。着力保持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力争到低收入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的比例降至10%以下。着力增强农牧民主体意识、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牢固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观念,引导农牧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科学发展机制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坚持尊重市场规律,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放心放开放宽放胆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增多做强金融主体,提升完善地方金融机构功能,加强基层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建设。加快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选择后备企业资源,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
着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区域性合作与交流,加快融入内地经济大循环,逐步提升我区在全国经济发展布局与产业分工中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加大边贸市场、出口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着重提高自产产品出口能力。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增强外事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做好侨务工作,扩大境外藏胞爱国统一战线。
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资源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倾斜,力争到,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0%、小学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高中入学率达到80%以上;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做好人才工作。着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和功能,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健康体检制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确保西藏高校应届毕业生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45万人次以上。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尽快做到能转移、可接续、好衔接,到各险种参保率达到95%以上;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继续做好优抚工作。
四、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宗教服务“五下乡”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力争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逐步成为全区新的特色支柱产业。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加快实施“西新工程”,推进党报党刊“村村通”、“寺寺通”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寺寺通”,确保党中央的声音形象在全区12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听得到看得到,敌对势力和十四世**集团的声音形象听不到看不到,确保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绝对安全。加强涉藏外宣工作,在国内外树立客观真实、欣欣向荣、团结和谐新西藏的良好形象。
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推进西藏长治久安
坚持“强基固本、争取人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继续完善落实好十个方面的维稳措施,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强基惠民干部驻村工作,筑牢城乡稳定的社会根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确保寺庙和谐稳定;进一步强化延伸城镇网格化管理,实现全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进一步严格宗教事务管理,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进一步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管控,确保没有缝隙、没有盲区、没有空白点;进一步强化新兴媒体管理,确保信息网络安全;进一步强化信息情报工作和应急机制建设,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果断处置;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面和谐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维稳机制,形成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的群防群治维稳格局;进一步强化维稳责任,确保中央的部署和自治区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力争小事也不出,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全面稳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
六、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
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法规体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继续推进寺庙管理创新,构建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发挥好佛教协会和西藏佛学院的作用,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七、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强区。加大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力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重点区域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扎实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度,力争到森林覆盖率达到13%以上。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监测服务预警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八、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与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为民宗旨。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各族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约法十章”,着力解决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严格依法办事,强化执法监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切实把政府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廉洁行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坚持实干兴藏。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干实事,说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坚决杜绝浮在上面、空喊口号、坐而论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政府。
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着力推进军警民融合式发展,支持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边防、消防、公安、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工作重点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落实“十二五”规划项目,做好中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年度落实国家投资38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加快交通运输建设。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国省干线、通县油路、经济干线、边防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新增公路通车里程5000公里以上,行政村通路率达到98%;铁路方面,加快拉日铁路沿线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拉日铁路建成通车、拉林铁路开工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昌都段前期工作;航空方面,重点实施贡嘎机场、林芝机场改扩建和邦达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力争那曲机场开工建设,拉萨机场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大力发展区内支线航空网络,增加国内航线航班,力争旅客吞吐量达到2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8万吨以上。加快综合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川藏铁路配套供电工程;加快推进多布、藏木、果多等水电站建设,推进阿里并网光伏电站、那曲风能电站建设;加快推进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工程,加快完善电网骨干网架和城镇配电网,大力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农网升级改造,推进主电网向农牧区延伸,基本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安全饮水、区域防洪、节水灌溉、水源保护、水利骨干工程和特殊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加快推进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澎波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4.5万亩。加快现代通讯建设。推进移动网广覆盖和宽带通信工程,完善党政专网通信基础设施,建立区地县三级应急通信体系,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97.5%的乡镇通光缆、实现乡镇邮政网点全覆盖。
二、扎实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思路,着力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大区,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提升农牧业。抓好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农畜产品基地、“一江三河”流域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尼洋河流域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粮食增产行动计划,确保粮食产量达到95万吨以上、力争达到10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保证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畜牧业大发展,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力争肉、奶产量分别达到31.2万吨和35万吨,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扶持24家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力争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6.5%。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推进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格尔木藏青工业园、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壮大企业规模,集中力量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大企业集团;着力打造优势矿产业、能源产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食品业、民族手工业等优势产业,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力争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做大做强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大宣传力度,改善交通条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拉长产业链条,打响“世界屋脊、神奇西藏”特色品牌,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60万人次、增长20%以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拉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推出大型实景演出《文成公主》,实施好“百幅唐卡”创作工程;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牧区商业网点建设,落实好家电家具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增多做强金融主体,用好用活西藏金融保险机构特殊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缩小银行存贷差,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稳妥地发展房地产业,完善支持规范房地产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贷款、购房、落户、入学、就业等配套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对接落实好中央支持我区的12项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启动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青稞产业、藏药产业、金牦牛等八大重大科技专项,推进拉萨、日喀则农牧业国家级科技园区、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三、扎实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搞好营改增、资源税改革试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内地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与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加快融入大西南经济圈;加强与南亚各国的交流合作,加强边境口岸建设,积极推进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抓好那曲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不断扩大引进外资规模,力争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以上。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在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优化软环境,坚持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度下放审批权限,大力简化审批程序,今年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的审批事项原则上要减少50%,最大限度地下放权力、打造政策环境梯度差,吸引国内外客商来藏投资兴业。
四、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工作。办好惠及全区各族人民的“十件实事”。加快实施安居工程。筹措资金8.75亿元,解决剩余52035户农牧民安居房建设,确保46.03万户农牧民全部住进安全适用的房屋;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4.3万套建设任务;推进拉萨市城市供暖工程,确保实现拉萨市居民供暖全覆盖。着力改善农牧区条件。加快“八到农家”工程,解决所有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所有行政村通达问题,乡镇油路通畅率达到60%,建成农村沼气1.5万户,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8.4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4%、95.5%,电话普及率达到96.8%,行政村通邮率达到91.6%,完成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西藏高校应届毕业生全就业、往届毕业生基本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培训农牧民12万人次以上,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45.5万人以上。努力稳控物价。完善价格应急协调机制,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5%以上;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监管、发放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提高农民工、城乡居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参保率,各险种参保率达到93%以上;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左右;加强儿童福利院建设,确保全区分散供养的4588名孤儿得到有效救助。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城乡薄弱学校、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农牧区幼儿园建设、配强相应的师资力量;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巩固提高学生入学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7%,高中毛入学率达到75%;完善15年教育“三包”政策,年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700元;稳步推行内地西藏班各项改革,鼓励高校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力争开工建设自治区疾控中心、儿童医院、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实现县县有标准化医院、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街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好27个农村急救体系建设;继续为城乡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全面完成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探索适合我区的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推进文化惠民。力争地市博物馆、群艺馆和图书馆全面开工建设,加快推进5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3个民间艺术团排练场建设,完成58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点建设;开展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做好芒康盐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抓好全区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扶贫开发。全面实施到户帮扶,使8万户、38万人得到项目全覆盖,力争12.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加强对广大僧尼的关爱,进一步落实利寺惠僧政策,巩固完善各项保险措施,开展好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在寺庙领袖像、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今年实现所有寺庙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改善寺庙公共服务和僧尼修行条件。
五、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维稳措施,突出抓好第二批干部驻村工作,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提升城镇网格化管理水平,加强手机、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管理,加强信息情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深入揭批十四世**集团的“三性”分裂本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实现“三不出”(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力争小事也不出),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妥善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扎实推进城镇化。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布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构建以拉萨市为中心,以地区所在地为支点,以县城、边境城镇、特色文化旅游城镇为网络的城镇体系,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探索解决户籍、土地、财税、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涉及农牧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问题,力争城镇化率达到25%以上。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资金、项目、人才向县域流动,集中打造一批基础条件好、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县城和经济强县。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成《生态西藏建设规划纲要》编制;积极争取调整珠峰、羌塘、雅江中游河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争取湖泊、湿地、大江大河生态效益补偿;努力扩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开展矿产、水电等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完成贡嘎机场-拉萨-林芝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大重点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和重要区域的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大力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组织实施好第三次经济普查。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7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10月29日下午,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次代表大会正在进行代表团小组会议,来自全疆各地、各族各界党员代表围绕陈全国同志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
代表们认为,工作报告中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来新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提出今后五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令人振奋、倍受鼓舞。
在克拉玛依市代表团,来自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红旗民主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热依汗 艾山江认真地翻阅着工作报告,并将报告中提及的民族团结的内容重点勾画出来。
“工作报告中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实际工作中,民族团结工作也一直是我们社区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通过社区搭建平台,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开展结对子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听完报告后,我觉得,民族团结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只要民族团结工作做好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就有了保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会将工作报告的精神传达给辖区的每一位群众,并按照报告中的要求开展工作。”热依汗 艾山江说。
乌鲁木齐市代表团的党代表王震从事了22年的飞行员工作,第一次当党代表,王震分外激动。王震说:“报告意义深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针对性强,我回去之后会认真学习领会报告的主旨,并落实到工作中来,尤其是我要把实际行动落实到最近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让民族团结的声音充满在你我的心中。”
“这五年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群众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听了报告之后,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紧紧围绕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全州党员及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州长巴德玛拉说。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代表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州长库尔玛什·斯尔江说,五年来,伊犁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信今后五年,伊犁州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惠民新举措也会不断推出,我们也将深入贯彻落实好报告中的内容,相信新疆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构建反恐维稳长效机制。
一、持续开展严打专项斗争。要保持严打整治高压威慑态势不动摇,为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新疆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赢得时间和主动。
二、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要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三、加强创新对清真寺和宗教活动的教育管理服务。因地制宜、因寺施策,做好清真寺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构建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促进宗教和睦和谐。
四、推进城镇网格化管理。筑起维护稳定的天罗地网和铜墙铁壁,确保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五、加强重点区域防控。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要素,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努力做到无缝隙、无盲区、无空白点。
六、加强边境地区管控。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行军民警民兵民边民联防联勤,提高边境口岸的硬件设施和装备水平,深化同周边国家边境管控合作,构建起坚固的钢铁长城。
七、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加强党对互联网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忠诚可靠、反应迅捷、有效管用的强大网军,确保网络安全。
八、完善社会面防控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措施;加强基层一线维稳力量建设;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筑起反恐维稳的坚强防线。
九、健全反恐维稳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军警兵民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维稳分包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反恐维稳责任机制,确保各项反恐维稳措施落到实处。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一产上水平。坚持二产抓重点。坚持三产大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定不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构建现代水利保障体系。积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积极构建现代通信体系。
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和依法保护。坚持有序高效开发资源。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着力推进大众创新。
六、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大力保障改善民生。
一、坚持就业惠民,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220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300万人次以上,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5%以上。
二、坚持教育惠民,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落实南疆地区14年免费教育,切实提高入学率;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确保到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实现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着力加强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三、坚持医疗惠民,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到全区各族群众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四、坚持社保惠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到各险种参保率达到95%以上。力争到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孤儿实现集中收养,筑牢社会保障安。
五、坚持扶贫惠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确保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脱贫。
六、坚持安居惠民,积极推进安居乐业。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141.28万户农牧民住房建设;力争“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99.22万套,基本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七、坚持暖心惠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到农村公路超过13万公里、基本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网络宽带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面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
八、坚持兴边惠民,有力促进稳边固边。进一步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推动边境地区发展,改善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边民补贴标准,确保他们安心生产生活、安心守边固边。
九、坚持安全惠民,提高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救助机制,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全程追溯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第8篇】自治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不平凡、不容易、不简单,充满挑战,非同寻常。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视察,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并在时隔四年后再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充分体现了新疆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深入开展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坚决推进“去极端化”,牢牢把握着反恐维稳的主动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主要经济增长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呈现出后发赶超的良好势头;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用好“五把钥匙”(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大规模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深得民心,自治区各项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上了新征程。
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发挥协调关系、凝聚人心、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根据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我们通过作出政治决议、制定学习计划、开展专题辅导、编发参阅资料等形式,组织引导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举措、新要求,深刻认识新疆工作的战略地位、形势任务和对策措施,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巩固各族各界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始终坚持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保持政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作思路方面,坚持中央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党委的部署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紧扣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安排政协工作、开展政协工作。履行职能方面,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主旋律,把握政协性质定位,发挥政协优势特点,体现政协职能作用,选好切入点,注重实效性,用政协工作方式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工作要求方面,坚持“做负责任的政协人”,要求全疆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政协干部向党委的要求看齐,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和机遇意识。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指示要求,在新疆工作大局中发挥好政协作用。“凝心、献计、出力”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对政协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我们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遵循。在组织各族各界政协委员开展履职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座谈、宣讲、走访、蹲点等形式,积极宣传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释疑解惑,理顺情绪,把党委的决策变为各族各界的共同意志,努力做好“凝心”工作。我们发挥综合智库作用,通过调研、视察、协商等方式,深入研究,专题讨论,尽心提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努力做好“献计”工作。我们发挥各界代表作用,树立“我能行”的主体意识,号召政协委员在本职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各界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政协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积极释放正能量,努力做好“出力”工作。
(二)自觉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面对新疆“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在反恐维稳的特殊时期,自治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战略部署,自觉理清工作思路,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立足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履行职责,建言献策。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进行专门协商,在各级政协组织和党派团体大联动、大调研的基础上,紧扣反恐维稳、民族团结、宗教事务管理、意识形态工作、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等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广泛协商讨论,会议形成的关于建立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社会结构、影响宗教和谐因素分析、影响民族团结深层次因素分析、影响法治新疆建设深层次问题等9份常委会议建议案,得到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活动,教育引导。举办纪念阿合买提江·哈斯木等五位烈士牺牲65周年座谈会,缅怀烈士们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贡献,学习烈士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追求。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以“争做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促进者”为主题,召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畅谈维护民族团结的珍贵,批驳破坏民族团结的毒害,建言加强民族团结的措施。
在事关稳定的重要时刻,发出声音,亮明态度。昆明“3·01”、乌鲁木齐“5·22”、莎车“7·28”等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发生后,及时组织住疆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通报情况,座谈讨论,发出倡议,撰写文章,接受采访,强烈谴责“三股势力”的罪恶行径,深入揭批暴恐分子*、反文明、反社会的反动本质,深刻剖析极端思想的严重危害,在反恐维稳的人民战争中,响亮地发出政协的声音,鲜明地表达政协的态度。一年来,全区各级政协共召开782场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声讨会、宣讲会,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为维护稳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三)积极助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关键和总钥匙。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我们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围绕“深化改革创新、聚力长治久安”系列活动,精准选题,务求实效,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建言自治区全面深化改革。召开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专题议政,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建议。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程参加会议,通报改革情况,听取委员发言,参加分组讨论。会议形成的关于推进我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等7份常委会议建议案,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积极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充分利用高层平台渠道,介绍自治区的思路和规划,提出推动落实的意见建议。积极配合全国政协有关专委会来疆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认真做好汇报情况、参与讨论、提出建议等工作。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新疆委员在全体会议上发言,并通过提案、小组讨论等形式,阐述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观点和建议,积极助推新疆核心区建设。
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就发挥财政金融杠杆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定居兴牧步伐,推进霍尔果斯和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建言献策。围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就新闻出版改革、广播影视业发展、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围绕推进依法治疆,就促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提出具体建议。一年来,自治区政协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交调研、视察报告43份;自治区各地政协向同级党委、政府提交调研、视察报告772份。根据自治区党委的安排,牵头提出“关于加强海外新疆籍少数民族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工作”的具体方案,完成“油砂矿勘探开发”的调研工作,提交“推进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调研报告,完成了自治区党委交办的任务。
(四)着力搭建协商平台
建立协商工作年度计划制度。根据中央精神、全国政协要求和自治区党委安排,我们在初首次制定了协商工作年度计划。自治区党委批准《自治区政协协商工作计划》后,我们认真组织实施,全部完成计划,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和落实年度协商计划的暂行办法》,对协商活动的议题确定、活动组织、成果采纳、反馈机制等事项进行了明确规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的建立,使政协的协商活动真正纳入了自治区工作的总体部署,政协的协商活动也更严肃、更规范、更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创建月度协商座谈会。每月召开一次协商座谈会,是我们拓展协商载体、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水平的一个创新举措。全年共召开11次月度协商座谈会,先后就建立天山一号冰川自然保护区、新疆物流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去宗教极端化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农田残膜治理、沿边开放和建设沿边经济带、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深入协商讨论,凝聚改革共识,提出对策建议。自治区党政领导多次对协商报告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采纳,月度协商座谈会这种履职形式成为政协工作的一个亮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以界别为基础、专题为内容、对口为纽带、座谈为主要形式,就失庭社会保障、名村名镇建设等开展专题协商;就加快奎屯和尼勒克生态环境功能区建设、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牧民草场权益保护等开展对口协商;就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开展界别协商;就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康复护理医院建设等开展提案办理协商;就制定《法治新疆建设纲要》、修改《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等开展立法协商,协商民主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改进协商活动的组织工作。加强各类协商会议召开前的研究,建立课题工作机制,明确牵头责任人员,增加调研准备时间,在调查研究的质量、提出问题的深度、切中要害的程度上狠下功夫,认真负责地提出对策建议。改进常委会议分组办法,改变过去按界别分组讨论的传统模式,设置若干议题小组,参会人员根据个人专业特长自愿报名准备,围绕不同议题深入交流讨论,协商水平明显提高。不断完善协商座谈会的程序,通过主旨发言、预约发言、自由发言、回应交流等形式,畅所欲言,交流交锋交融,会议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五)切实提高履职能力
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召开专委会和界别活动小组负责人座谈会,切实增强主动作为、创新推动的意识。明确界别活动召集人,增加界别活动数量,发挥界别活动小组在履职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委员联络、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视察、调研评价体系,探索提高委员履职能力的方式方法。
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开展提案选题引导,创新提案办理机制,突出立案协商和交办协商,做好提案办理反馈和通报工作。通过严格立案标准,规范提案审查程序,增加团体提案数量,不断提高提案质量。去年的947件提案全部办理,答复率100%。由政府、政协领导督办的5件重点提案,都产生了良好效果。
加强和改进文史资料工作。召开全区文史工作座谈会,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百年实录、抗战史料、西部大开发、志在新疆、边境文史、地域文史、知青图录的征编出版工作,推动文史资料数字化建设,落实政协文史馆机构设置,发挥好“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自治区政协编报《新疆政协委员建言》96期,编辑《政协要情》92期,有关落实农机燃油补贴、发展农业合作社、有序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建设医疗一卡通、加强民办养老机构、建立便民联系卡等反映社情民意的建议,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批示,委员们反映的一些问题得到重视解决。自治区各地政协向同级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815条,952条得到批示采纳。
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综合运用传统渠道和新媒体,通过加强策划、专题安排、系列报道、重点采访、主动供稿等途径,积极介绍新疆的巨大变化,深度报道履行职能的丰富成果,充分展示政协委员的时代风采,使政协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新疆工作大局,更加贴近履行职能的具体工作,更加贴近政协委员的作用贡献。
(六)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
我们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整改措施“回头看”,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着力解决政协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全体会议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常务委员会自身建设若干规定》等65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和自治区政协制定的十二条办法,规范调研视察考察,避免选题重叠和时间地点过于集中;规范各类会议,精减各类发文,印发的各类文件简报较上年明显减少;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压减一般性支出,完成超标准办公用房清理,“三公经费”开支大幅下降,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取得阶段性成效。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政协领导联系委员制度,开展政协主席同政协委员邀约谈心活动,召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座谈会,注重听取基层政协的意见建议,认真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停止没有实质内容的内地学习考察,增加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时间。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定点扶贫工作扎实有效。高度重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部分政协领导承担自治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访惠聚”活动督导任务,部分政协委员参加住村工作,三分之一的政协机关干部在巴楚县住村开展工作。政协领导带头蹲点调研,政协委员深入调查了解,对开展好“访惠聚”活动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建议。通过督导推动、蹲点指导、具体参与、宣传引导等形式,把政协工作与“访惠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政协联系基层、贴近群众、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更加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党的纪律没有特殊,不能例外。在新疆,政治坚强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求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时刻注重政治规矩,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绝不做“两面人”、“老好人”,决不说“两面话”、“风凉话”,更不能阳奉阴违甚至发表同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精神相悖的言论,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自治区党委的权威,努力做到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各位委员、同志们:过去一年自治区政协取得的成绩,是在全国政协的关心指导、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全体委员和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帮助下取得的。在此,我代表自治区政协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一年来的履职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政协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纪律,也是政协工作不偏差、不走样,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不仅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也是更好完成党交给政协任务的需要。我们要继续坚持重大工作主动请示、重要事项及时报告、重大活动邀请参加等制度,始终坚持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使政协工作有效融入自治区全局工作之中。必须搭建好协商平台。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的协商机构,需要具有层次完备、形式多样的协商平台,才能为各族各界有序政治参与创造条件,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一年来,我们创新协商形式,畅通协商渠道,增加协商密度,都是为了搭建协商平台。特别是张春贤书记去年1月17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在听取政协委员大会发言后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五把钥匙”的工作理念,将政协大会作为阐述重要观点的场所,充分体现了对协商平台的重视,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建好协商平台、用好协商平台的信心。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民主是政协的主题,也是政协的追求。只有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的精神,找到各族各界意愿的公约数,社会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础。在组织开展协商活动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议题选择、调研准备、会议程序、成果体现,包括会场安排等环节,都十分重视弘扬民主,尊重包容,求同存异,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必须大力促进团结。政协工作,团结至上。只有团结更多的人,党的事业才有深厚的基础。只有团结更大的力量,党的意志才能成为人民的共同意愿。只有凝聚更多的智慧,党的决策部署才能落到实处。政治协商维护团结,民主监督检验团结,参政议政促进团结,政协的主要工作都与团结相关。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团结人、引导人、争取人、感动人,广交朋友,多交诤友,把团结主题贯穿到履行职能的各个环节,始终是政协工作的着力之处。做好团结工作,就是政协最光荣的贡献。必须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既有本职工作,又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一身两职,责任重大。要按照党中央、全国政协和自治区党委对政协委员提出的要求,勇挑历史重担,无愧光荣使命,自觉增强责任意识,不断锤炼担当精神,讲真话、进诤言,出实招、谋良策。要顺应时代潮流,弘扬新疆精神,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积极践行履职为民的理念,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回顾一年来的履职实践,我们也深感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有的调研和论证还不够深入,调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开展协商民主的形式、内容和程序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协商成果的转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为薄弱,需要提高认识、稳步推进;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载体不足,界别的优势和作用需要更好发挥;对政协委员的联络、服务、管理工作还不够科学完备,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加强
【第9篇】新疆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构建反恐维稳长效机制。
一、持续开展严打专项斗争。要保持严打整治高压威慑态势不动摇,为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新疆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赢得时间和主动。
二、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要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三、加强创新对清真寺和宗教活动的教育管理服务。因地制宜、因寺施策,做好清真寺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构建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促进宗教和睦和谐。
四、推进城镇网格化管理。筑起维护稳定的天罗地网和铜墙铁壁,确保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五、加强重点区域防控。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要素,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努力做到无缝隙、无盲区、无空白点。
六、加强边境地区管控。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行军民警民兵民边民联防联勤,提高边境口岸的硬件设施和装备水平,深化同周边国家边境管控合作,构建起坚固的钢铁长城。
七、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加强党对互联网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忠诚可靠、反应迅捷、有效管用的强大网军,确保网络安全。
八、完善社会面防控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落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措施;加强基层一线维稳力量建设;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筑起反恐维稳的坚强防线。
九、健全反恐维稳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军警兵民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维稳分包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反恐维稳责任机制,确保各项反恐维稳措施落到实处。
【第10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是宏观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化解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把稳增长摆在重中之重,精准发力,及时出台“48条”举措,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进出口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1%和9%,城镇新增就业44.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5%。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着力推进“两路、两水、两电、两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糖、铝“二次创业”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生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不少好趋势、新亮点。质量效益趋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同口径下降3.2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增长13.7%,工业利润增长15%。产业结构趋优。第三产业增长9.7%,自以来首次快于第二产业增速。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16.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65.4%。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30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通高铁设区市增至11个,新增高铁里程220公里;新增7个县通高速公路,新增里程567公里;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落久水利枢纽、桂中治旱二期工程开工;北部湾港一批码头项目建成;红沙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旅游、电子商务、快递、动漫、信息等新兴消费增长较快,旅游总收入增长2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2倍,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排全国前列。加工贸易增长27.8%。南宁、梧州、贺州等生态产业园区开园建设,中关村、珠三角一批企业入园落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年内出台19项重大改革方案。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735项。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有效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登记企业增长26.6%,非公有制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0%。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更好。居民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同步,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差距缩小。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85万人。保障性住房开工23.9万套,基本建成11.5万套。教育、社保、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环境质量保持良好,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
随着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区“十二五”胜利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达2333亿元,是的1.9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万元,经济发展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的17.5∶47.1∶35.4调整为15.3∶45.8∶38.9。千亿元产业增至10个,其中两千亿元产业增至7个,百亿元企业增至26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倍。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交易额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8.2%和27.8%。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糖料蔗、特色水果、桑蚕茧等农林产品产量保持全国前列。产业脊梁更为坚挺,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铁路总里程达5086公里,其中高铁突破1700公里,昂首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新增1700公里,总里程达到4289公里,县(市、区)通达率80%。沿海和内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分别突破2.3亿吨和1亿吨,西江水运主通道9座船闸等级达到1000吨级以上。机场旅客年吞吐量1885万人次。西部首座核电站并网发电,全区电源装机容量达3400万千瓦。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我区已由全国交通末梢变为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
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中央明确赋予我区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有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作出贡献。建成西部最完备的保税物流体系,开创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建立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一批开放合作平台。与港澳台合作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合作持续拓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成为两广合作新亮点,与周边省份合作日益紧密。广西已由昔日的西南边陲变成了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提高到35%左右。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城镇化率达到47.06%。“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新格局初步形成。
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共出台32项重大改革方案。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1283项。自治区本级政府部门权力事项精简60%,109个自治区本级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保持全国边境8省(区)第一位。北部湾经济区通信、金融、社保、户籍、交通、口岸等同城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口岸“三互”合作、便利化取得积极进展。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强大的动力活力。
生态文明建设赢得新成效。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部县城建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2%、污水处理率突破85%。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8.5%,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3.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2%,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2.2%。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美丽广西焕发新光彩。
民生事业发展有了新提升。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9.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7%和12.7%。累计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新增250.7万人次和402万人次。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74.7%、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8%,分别比提高20.7、8、17.3、11.8个百分点。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功举办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均在97%以上。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任务,农村危房改造81.4万户。累计脱贫559万人。社会救助制度日趋完善。社会治理创新、信访、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治安管控、平安创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得到强化,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人防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效,档案、史志、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军民融合工作迈出新步伐,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总体小康并加快向全面小康迈进。
五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自治区本级共完成立法项目76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五年,是富民强桂、腾跃发展的五年,是内聚实力、外塑形象的五年。“十二五”的发展证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带动,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抓机遇、增动力、添活力;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转方式、调结构、扶实体;必须坚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实效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抓关键、破瓶颈、补短板;必须坚持稳增长强生态惠民生,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缩差距、优布局、推共享,奋力前行迈上新高度,行稳致远实现新目标。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打下良好基础和区内外朋友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广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在工业化中期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不足,各类人才仍较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大,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贫困人口多,补齐民生短板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要素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不少,等等。我们要不断改进和提升政府工作水平,用新理念、新办法不断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十三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关键期,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把握国家赋予的“三大定位”和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推进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加快脱贫攻坚等重大机遇,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走出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地各部门、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整个起草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要求,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纲要草案》共分3大板块160章。第构成第一板块,分析“十三五”发展环境,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至第十构成第二板块,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点任务。第十为第三板块,提出保障措施。在这里向各位代表着重报告三个方面内容:
(一)关于“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全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赶超跨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自治区工作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