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企业文化 > 员工思想 >

企业文化之硬实力与软实力

发布时间:2014-11-27 08:26:5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企业文化之硬实力与软实力

如果说先进的技术、过硬的质量、低廉的价格、及时的供货和周到的服务是构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硬件(即硬实力)主体的话,那么该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团队精神、和谐氛围、全员的工作状态、社会形象、知名度、口碑等等则构成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软件(即软实力)主体。企业的硬实力是有形的,一般都能以精确的数字予以表述,而企业的软实力则是模糊的

,难以用精确的数量概念来反映,如果有谁要描述一下某企业的软实力如何的话,那充其量也只能用好与不好、行与不行、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这些定性的词语来评价。

毫无疑问,从哲学的角度看,企业的硬实力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企业的软实力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两者的关系毋须赘言,相信凡具常识的人都不难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根据企业的现状,准确地把握两者关系的管理者,尤其是决策者却就不那么普遍了。我们常能遇到这种情况:当与某企业高层人物谈起产品、市场、经济效益等话题时,其不乏精确的数据、犀利的言词、独到的见解,甚至能以连珠的妙语让你折服;但与其谈起企业的文化建设时,其思维显然就不那么敏捷了,除了洗耳恭听之外,剩下的就只是人云亦云。这种情况其实反映了这类管理者的偏颇,也使其很难真正成为企业的领军人物。想当年,长三角地区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那是风声水起、如火如荼,成了地方财政的一大支柱,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但时至三、四十年后的今天,当初那些蓬勃而起的中小企业尚余几家能一贯保持自己固有的产品方向和经营风格?追溯这些企业或浴火重生,或销声匿迹的原因,产品(或服务)缺乏市场竞争力,这是他们愿意承认的事实,也是众人都能看到的直接因素;而这些乡镇企业缺乏发展所必需的战略思维和企业文化基础以及自身在统领全局的意志、能力上的不足,则是一般失意者不愿承认的事实。

企业的硬实力固然重要,它是获取利润、维持生存、谋求发展的基础;而企业的软实力则更为重要,它虽模糊,有时还令人迷惘,不大好捉摸,但它是硬实力的后盾,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硬实力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企业的吃饭穿衣等现实问题,而软实力的主要作用则意在长远。没有软实力支撑的硬实力,尽管可以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于一时,但难以持久;而软实力的构造则必须以硬实力的强盛为前提,否则很难想象一个勉力维持的企业还能有多少心思去考虑企业的文化建设。

但愿我们的众多企业管理者在搏击市场、获取利润的同时,万万不要忽略了企业软实力的锻造。唯此,企业才可能长久生存,才可能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你、我、他的“家”。

第二篇: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硬实力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硬实力

聂震宁

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构成的硬实力所具有的制约作用,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有了越来越明显的表现。我国已经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来。

怎样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 “要让软实力变硬,硬实力不能太软。软实力需要通过必要的经济运作、必要的产业发展、必要的市场经济、必要的国际竞争,来形成自己的效应,这就是吸引力和影响力。”

所谓文化硬实力,即指一个国家生产经营传播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的产业能力。在全球市场里,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主要是文化产品和信息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经营、传播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有赖于文化硬实力加强。以出版产业为例。多出好书确实是出版业的终极目标。但是,如果把出版社的任务只归结为“多出好书”,则失之于简单。出版社必须把多出好书的追求落实到两个效益的实现上。人们习惯于把出版产业“内容产业”的性质重点放在“内容”上,这也是失之于偏颇的。“产业”与“文化”都是出版产业的主要属性,二者缺一不可。出版产业必须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事实上,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在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健康的市场环境里,经济效益越突出,越有利于实现出版物的社会效益。我们说,出版产业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就是一种文化硬实力。詹姆斯·彼得拉斯在《二十世纪末的文化帝国主义》中开篇就说:“美国的文化产业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经济的,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显然,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外现为意识形态的隐性扩张,其基础则是文化产业的雄厚经济实力与高超管理水平,后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硬实力。文化硬实力通过占领文化市场,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扩大文化影响力,达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国家文化硬实力主要由市场主体、创新主体、资源主体、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等要素构建而成。市场主体应当是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应当是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性技术的统一。资源主体是指用于文化生产的民族、地域、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题材和素材。产业体系是指构成国家文化产业的大中小企业及其在国内外的合理布局。市场体系则指建立了合理的交易标准并得到严格管理的市场环境。政策体系应当是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科学、规范、有效的政策架构。管理体系指的就是在依法治国的要求下现代型政府的依法管理。所谓现代型政府,就是以服务社会、服务市场为主要任务,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该管的一定要管,而且要管到位,不该管的,一定不要管,退也要退到位”。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文化硬实力才可能得到不断增强。

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既需要文化产业的经营与扩张,也需要政府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近一个时期来,业内已经比较深入地讨论了文化产业的经营与扩张

问题,今天我希望讨论一下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这一问题。这是强化文化硬实力的重要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些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做法。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不失时机地全力向外进行文化产品大倾销。十几年的光景,随着国际间文化产业壁垒的逐步瓦解,美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稳稳登上全球霸主地位。在很多国家坚持片面强调电影的意识形态意义和主体文化价值的时候,美国影业已经以其好莱坞经营模式和叙事模式占据了市场的85%份额,给美国每年带去近180亿美元的收益。所谓好莱坞叙事模式,简单说来是观众接受至上的叙事态度,是娱乐为主、寓教于乐的主题追求,也就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艺术风格。至于好莱坞经营模式,却值得很好地研究。好莱坞是著名的美国品牌,但其品种其实并不纯粹,它是许多独立制片公司的集合体,是众多制片人的趣味比较一致的追求,其中最具实力的哥伦比亚三星的老板是日本的索尼公司,大名鼎鼎的福克斯被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控股。好莱坞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仅包容了各种机构各种艺术家的创作,也容下了这些外国资本。然而好莱坞依然是美国的好莱坞,为什么呢?似乎大家都说不清楚,我也觉得奇特。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美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思维和价值观的顽强表现在发挥核心作用,我以为,也许更多的是文化市场经济规律在发挥根本作用。有一种对好莱坞经营模式的通俗解释是:不管你是谁,你到了我这儿,一切都会变成我的;不管你是谁,我到了你那儿,一切依然还是我的。事实确实如此,原因尚需研究。我国近十年来,通过影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影视生产,许多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大片其资本结构十分多元,取得了比较良好的票房效益,而这些走的正是市场运作之道。

美国没有类似文化部这样的国家机构,有人因此以为美国政府对待文化产业是“放任自流”、“无为而治”。其实,从美国政府部门动辄为本国文化产品输出权利打国际官司,就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全力以赴保护和发展自己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美国政府一是给政策(如税收、奖励等);二是给钱。美国成立了“国家艺术拨款委员会”和“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委员会”等,直接由联邦政府划拨补助性经费。同时,联邦政府运用一切可行手段,鞭策地方政府出资扶持文化产业;还鼓励民间各类基金会向文化产业投资。目前,文化产业资金注入的大致构成是:联邦政府15%、地方政府35%,其余50%左右是民间资本。有多大的投入,才可能有多大的产出,美国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5%,与其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有着最重要的关系。

再来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

1995年,日本政府确定了“文化立国”战略,后来又颁布实施《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和《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推出了《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强调文化产业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满足国民文化生活,并肩负着让其他国家了解日本文化之重任,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每个国民均有义务积极参与、给予扶持。日本政府直接组建和参与、支持设立各种文化产业基金组织,疏通并且拓宽资金流入文化产业渠道。在文化发展战略上,日本是做了一番精心规划的。美国迪斯尼上世纪80年代在东京安营,90年代在香港扎寨,日本文化产业趁势而上,强力启动动漫产业。先是用自己创造的“口袋妖怪”、“皮卡丘”、“kitty猫”等围攻“米老鼠”,然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日本大举进攻美国市场,仅2014年销往美国的动画片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就达到44亿美元,是日本出口美国钢铁收入的

4倍。与此同时,日本动漫开始席卷世界。动漫出口利润一举超过其汽车和钢铁工业,其经济效益占据了gdp的18%,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撑产业之一。

1997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下,为了摆脱困境、重振经济,韩国政府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正式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将其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加以扶持。围绕这一基本战略,韩国政府按照“明确重点、集中培育、系统实施”的原则,采取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扶持政策。首先是加强管理组织建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就在文化观光部内首次设立了“文化产业局”,2014年又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委员会由文化观光部长官担任委员长,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基金运营计划,并负责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文化观光、信息通信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建立各自下属各种中心,分别负责政策规划、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以及产业技术开发。在卡通画形象文化方面也分别成立了负责创作和市场开发的专业领导协会。2014年至2014年,又先后组建了“工艺文化振兴院”、“文化产业振兴院”等机构。2014年7月,文化观光部将下属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振兴院、电影振兴委员会、游戏产业开发院等5个部门进行整合,组建“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实行信息共享,加强协作。

同时,韩国政府加强了文化产业的法规建设。1999年2月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界定了文化产业的范畴,对政府扶持文化产业做出具体规定。依据该法,韩国政府1999年至2014年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展望》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适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促进的对策。

资金供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脉”。韩国政府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贯彻“选择与集中”的原则,对选定的重点扶持对象,从创业到研发、创作、制作和营销、流通的每个阶段,都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在国家财政全面吃紧的情况下,文化事业预算反而逐年增加:1998年占国家财政预算0.62%,2014年首次突破1%,2014年大幅提高为9.1%。文化事业预算金额2014年猛增为1.17万亿韩元,比1999年增长140%多。同期,文化产业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重由3.5%增长为17.9%,文化产业预算额由168亿韩元增至1878亿韩元,为文化产业振兴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撑。同时,还根据《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设立文化产业、文艺、电影、出版、广播及信息通信化等系列专项基金,集中扶持相关产业。1999年基金设立当年总额仅为549亿韩元,到2014年增至2329亿韩元。此外,韩国还动员民间资本,建立官民共同投融资体制,解决文化产业资金的需求。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在2014年至2014年的两年里,先后组建17个“投资组合”,融资总额达2014亿韩元,其中政府350亿韩元,民资1723亿韩元。在此基础上,资金运作日臻成熟,成功率大幅提高,年融资达1000亿韩元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落到了实处。

文化产业对人才的依赖性最大。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创意,培养创造性人才是重中之重。自2014年至2014年韩国政府投资2014多亿韩元,集中培养急需的文化产业“复合型”高级人才。在院校培养方面,在强化已有院校相关科系人才培养的同时,新建了首尔游戏学院、全州和清州文化产业大学、大邱文化开发中心及网络信息学院、传统文化学院等一批新的院校。大学开设的文化产

业相关专业达80余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除院校正规培养外,文化产业开发中心还接受委托,采取产、学、研联合办学方式,培养特殊专业的高级人才。在机构、政策、法规、资金、人才等“硬”条件基本具备之后,自上世纪90年代起,韩国文化产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以动漫业为例。韩国动漫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0%。2014年动画片出口额达8387万美元,是当年电影出口的56倍。2014年,动画产业产值增至4050亿韩元,同期动画片销售额由上一年的2149亿韩元增至2699亿韩元。韩国现已成为继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动画片制作和出口国,世界动画片80%的背景画出自韩国。在中国,动漫业、影视界“韩”流汹涌,韩国文化给人们许多真切的感受,这就是通过强化文化硬实力,达到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典型案例。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而要强化文化硬实力,就必须发展文化产业。这就是我国包括出版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必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新型市场主体,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实力的主要理由。同时,需要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国家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有必要的全面规划和调控,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发展文化的意志。只有国家意志、人民需求与文化价值、市场规律协调统一起来,国家的文化硬实力才可能得以强化。在上述几个国家的经验里,我们都能指认出政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设立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颁布政策、制定法规、擘画战略、筹措资金、管理市场等,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掌管、操作。我国开展文化体制改革以来,许多成功的经验也都在表明政府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必要性。例如在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2014年以来,我国出版业参展机构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版权贸易的逆差明显缩小,一系列出彩的表现令国际出版界广大同行感到吃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产业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是两条根本性原因。这两条根本性原因,也就是构成文化硬实力的重要内容。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才明确提出来的,时间并不长。显然,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我国文化产业只是一个后发产业,身处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没有国家相对特殊的政策和手段几乎是不可能的。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文化目的性。倘若把文化产业和经济领域的一般产业同样对待,政策上没有优惠,资金上没有支持,法规上没有保护,人才上没有爱护,评价上没有引导,任其自生自灭,那么,也就真的可能自生自灭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政府宏观调控,完全交给市场利益调控,企业就完全可能什么赚钱就去经营什么,而文化产业的经营很可能会唱“空城计”。这是需要特别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的。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需要,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则是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因而也是国家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文化产业自身的需要。政府和产业在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上各有责任,应当各自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就是我们讨论强化国家文化硬实力的主要原因。

第三篇:浅谈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浅谈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企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生存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著名的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说过:“企业的软实力强、硬实力弱,企业有希望兴;企业的软实力弱、硬实力强,企业就会逐步衰败;企业的软实力弱、硬实力弱,企业将无法生存;只有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强,企业才会基业长青。”由此可见,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十分密切。

企业的软实力是指能够适时为企业提供战略支持、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需求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思想。企业的硬实力是指能够满足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具有持续生存实力并形成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和具有较强市场生存能力的标志性产品;二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从软实力到硬实力,从硬实力到软实力,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螺旋渐进过程。英特尔公司的核心处理器技术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这种持续顶尖的硬实力来自于英特尔在市场和业界长期积累下来的硬技术权威,因而它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做全球化公司;而英特尔公司能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在于他长期坚持创新所积累的软实力已内化为企业的核心生存力,形成了特有的“创新永动机”,使其硬件技术几乎做到极致的水平,成为全球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高度统一的典范。

由此可见,软实力要靠硬实力支撑,没有硬实力,软实力就犹如建在沙滩上的房子,没有生存根基;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硬实力要靠软实力辅佐,没有软实力,硬实力的发展就会受限,犹如没有阳光雨露滋润的花朵。换句话说,就是硬实力促进软实力,软实力提升硬实力;软实力是影响,硬实力是支配。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第一位的,精神是第二位的,物质与精神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正是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物质与精神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规定性。”这其实就是对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的最好诠释。

有人作过形象比喻: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可以用“混凝土模型”来比喻,混凝土的构成包括水泥、砂子、石头和钢筋,这些构成因素只能代表企业的硬实力,在混凝土形成之前这些资源都是分散的,要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揉合在一起,必须注入水,并产生凝固反应,这个水就是企业的软实力。反之,如果离开了水泥、砂子、石头和钢筋这些硬实力因素,水就只能是水,就不会是软实力,也不可能产生凝固反应。水对水泥、砂子、石头和钢筋产生的这种凝固反应就是软实力对硬实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整合能力。

软实力与硬实力需要相互匹配、同步发展,否则就难以做到相互转化,共同提高。有的企业整日奔波在环境生存与基本生存之间,更多的是在做大做强硬实力,但因为缺乏软实力经营的智慧,硬实力的发展往往力不从心,举步维艰,企业的发展不平衡,生存能力脆弱,抗风险能力低下。这些软实力(更多请关注:WWw.hAOWorD.Com)缺失或脆弱的企业,如果能重视软实力建设,将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融入其中,不但能够大大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硬实力的发展,而且软实力也会在硬实力的发展基础得到强化和提升。

通常认为,企业的硬实力是指企业的厂房、设备、资金、人力资源、原材料等物化状态资源,而软实力是指企业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管理科学、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品牌战略、社会公信度、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谐指数等所构成的影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诸要素,是一种文化力。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硬实力的竞争,软实力也是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从长远看,软实力甚至比硬实力更具持久性,更具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李义平教授说过,“企业软实力对于企业的发展相当重要,比尔·盖茨、邱继宝们即使什么都没有了,但只要有软实力存在,企业就会迅速地恢复起来”。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时期德国投降后,设于柏林的英特来公司的厂房被炸得只剩下残垣断壁,一片荒凉。战后余生的公司总经理走到一片瓦砾前,精神绝望,眼噙泪水,工厂毁了,人没有了,一切都完了。可是奇迹出现了,连续几天,公司职员陆续来到工厂废址前,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职员几乎全部来了。他们围着总经理说:“我们人回来了,一切东西也会回来的,我们开始干吧!”不到五年,英特来公司便恢复到战前水平,十年后便成了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这便是企业软实力的力量。资源每个企业都有,软实力却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看一个企业是否真正具备软实力,从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和水平上就可以得到反映。缺乏软实力的资源整合往往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就会使处于逆境中的企业趑趄不前、举步维艰。注入软实力的资源整合最大的特点就是坚韧,具有协同性、可塑性和包容性,具有海纳百川、百折不挠的能力,这种类型的资源整合就是企业的核心生存力,只有具备这种核心生存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软实力来支撑硬实力呢?我们认为,企业的软实力除了一个企业和这个企业领导及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断增长的欲望和满足这种欲望的奋斗精神,执著地、百折不挠地踏踏实实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快乐工作的氛围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承受能力和危机意识,重视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包容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综合谋划,借势发展的战略思维和较强的执行能力。几年来,集团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率先成为贵州本土第一家百亿产值企业,其发展历程无疑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关系完美结合的有力佐证。集团公司提出的“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高度统一,规模、质量和效益的高度统一,职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的高度统一”的发展思路,不断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为我们发展和培育企业软实力指明了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生存除了具有强大的硬实力外,还需要软实力丰富的营养滋润。就拿发电企业来说,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电煤资源的短缺和价格的不断飙升,使发电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甚至亏损时代;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发电行业装备水平的同质化,决定了硬实力水平的相当,单纯依靠硬实力的竞争已显得力不从心,企业的软实力作用发挥显得犹为重要,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理念、创新能力,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企业的公信度与和谐指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认同感、归属感所表现出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承受能力、工作执行力和技术业务水平等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因企业的不同而异,是企业独有的难以复制的竞争力。谁能有效整合这些软资源,发挥其积极作用,谁就具有较强的生存力。

当前,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给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国内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的冲击,给经济的平稳较快运行带来严峻挑战。火力发电企业由于身受上游电煤价格不断飚升,下游上网电价调整空间十分受限的双重挤压,经营压力日益艰巨,面临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状态,我们无需悲天悯人、妄自菲薄,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化市场压力为生存动力,在逆境中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生存能力,作好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竞争对手比谁更有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比谁的管理更高一筹,比谁的员工更能吃苦耐劳,也就是比谁的软实力更强大。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今天我们提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干部员工队伍素质,开展挫折教育、增强危机意识,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其目的就是要依靠企业的软实力,促进企业的硬发展。 要使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政府、争取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这是最大的软实力。从今年年初凝冻灾害造成全国性电煤紧张和近期各发电企业的电煤短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保障电煤供应和限制电煤价格无序上涨、有度进行电价调整等一系列措施看,作为国家基础性产业的电力工业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要坚定信心,要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困难和挑战。要在政府宏观调控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强有力支持下,把握机遇,苦练内功,深挖潜力,蓄势待发。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向德洪董事长曾经说过“我们的煤耗指标还远远没有达到设计值,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要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煤耗指标要有敢于突破低于设计值运行的勇气;如果每个厂的煤耗指标平均都能下降10克/千瓦时,那么整个集团公司一年将会节约几个亿的生产成本;节能降耗工作‘既要抱西瓜,又要捡芝麻’,要做到锱铢必较、颗粒必究。” 海尔集团执行总裁张瑞敏说过:“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如果我们都能够按照向董事长的要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工作做到家、把功夫用到点子上,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每一克煤,每一度电,每一滴水,那么我们的企业是能够赢利的。这就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集团公司反复强调:要千方百计控制燃料价格在保证发电用煤的同时要加强设备管理,保持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尽最大努力多发电,向规模要效益;发电企业要苦练内功、向内使劲,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努力降低供电标煤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向管理和质量要效益。其目的就是要发挥企业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共同作用,最终使企业获得效益。只有企业获得效益,才能增强发展后劲,使企业走出困境。

第四篇:软实力与硬实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就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soft power)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建立在多种资源(或者说载体)的基础上的。

第五篇:浅谈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融合

浅谈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融合

孙亚利(北京农学院思政部 102206)——怀柔渤海镇北沟村为例

概述: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成绩斐然,其中缘由便是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融合,用园林文化、传统文化、板栗文化、长城文化、国际文化等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发展,向世人展现出一个多彩、和谐、热情、充满生机的花园式村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经济硬实力 融合

一、北沟村基本情况

北沟村位于怀柔区渤海镇东北部,距怀柔城区18公里。村域面积3.22平方公里,全村136户,356口人,党员32名。北沟村以前是渤海镇有名的贫困村,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村内各项工作停滞不前。2014年,北沟村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不断创新村级民主建设、村民教育和经济发展模式。2014年人均纯收入已达15430元,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首都文明村”、“北京最美的乡村”等荣誉称号,并吸引12户国际友人在村里长期居住、置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文化新村。

二、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北沟村巨大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文化建设,是各种文化建设推动了经济发展。

1、以班子建设为核心,打造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政治文化建设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以王全为党政一把手的新一届两委班子走马上任后,北沟村把班子建设放在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地位,实行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最大程度地实行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精炼队伍,减少摩擦。为明确干部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北沟村先后为两委干部制立了职位说明书、任职承诺书和年内承诺书,向党员和群众公开承诺事项,在工作效果上实行目标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两委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为进一步提高两委干部的综合素质,北沟村不断健全完善干部学习制度,由支部书记带头学,每月为党员讲一次党课,并将每周日晚定为村干部集中理论学习时间,在学习中结合村里实际工作进行讨论。此外,党支部还坚持每年组织一次村干部和党员的

外出参观考察活动,学习外地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为使村级工作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北沟村始终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和每季度述职述廉制度,由班子成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员群众的评议,并对决策事项、资金使用、履职情况等及时向群众公开。

北沟村就是这样打造了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村干部都率先做到。在支部书记王全的带领下,村干部每人都承包了卫生区,按时清扫,风雨无阻。村干部的带头示范激发了全村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了北沟村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选准一个支书,配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致富一个村子”的政治文化建设在北沟村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2、以孝悌观念为引领,树立忠孝礼仪的和谐风气——传统文化建设

北沟村过去存在一些家庭邻里关系不和的现象,儿媳不和公婆说话,家人经常吵架等陋习。2014年10月,以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为目的,渤海镇党委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安徽汤池小镇考察学习,作为此项活动拟推进村,北沟村党支部王全书记参加了学习考察活动。在汤池人人见面鞠躬行礼,晚辈给长辈洗脚,知名老师免费讲授《弟子规》,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给参观人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参观学习回来后,王全随即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将传统文化进北沟活动列为村近期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并研究制定《北沟村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实施方案》,拟用两年时间,通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高村民素质,为构建和谐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村两委反复讨论,咨询专家,最终选定学习材料包括《弟子规》、《阳光心态》、《论语心得》、《三字经》、《金正昆讲礼仪》、《中华文明》等内容,并安排大学生村官助理前往王府井书店购买这些学习资料、光盘。学习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为村民树立为人处世、建业持家的道德标尺。为避免《传统文化学习实施方案》流于形式,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合理安排时间,避开生活较多的白天,将学习活动安排在每周六晚进行。在学习活动初期,作为对群众参与积极性的鼓励,对参加学习人员发放了香皂、清洁剂等小礼物,鼓励村民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过去北沟村每年3月20日要集中调解各种纠纷,每年都会有10余起,涉及20多户,而2014年

以后调解登记表上无一例纠纷登记,群众你退一步我让一点,都和和气气的自行解决了矛盾。忠孝礼仪等传统美德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这种认可体现在了大家的日常行为中,生活和气了,家庭和睦了,邻里和谐了,生活也就更幸福了。

北沟村利用村里的宣传墙,宣传栏,图文并茂地宣传24孝、诚信、善等传统文化,忠孝礼仪在北沟村已蔚然成风。

3、以绿化美化为依托,营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园林文化建设

北沟村大力改善村容村貌,营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投资建设村内硬化街道及广场3万平方米,砌筑坝阶共计2万立方米;村公路两旁栽种花草,进行绿化美化。几年来,共修建路边护栏2千余米长,修建半山间观景亭3处,修建上山步道3千多米,全村范围内修建二十四孝、弟子规、道德经等传统文化墙2千多平米;在村北山上修建容量为50立方米的储水池一个,投资30万为村民打井,满足了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秸秆气化站,为全村解决用气难问题,为封山育林打好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改造,北沟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街道干净了,河水清澈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提前进入了“亮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的“五化”新农村阶段,花园式村庄已初具规模。

4.以慕田峪长城为景点,挖掘长城文化的旅游资源---长城文化建设

北沟村也被人称之为“长城国际文化村”,原因是中国的万里长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长城不仅是怀柔的,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也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旅游业才得以发展。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中的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域内,距北京城区73公里,北京著名景点之一,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的构筑有着独特的风格,这里敌楼密集、关隘险要,城两侧均有垛口。慕田峪长城旅游区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春季,群芳争艳,山花烂漫;夏季,满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红叶漫山,果实累累;冬季,白雪皑皑,尽显北国风光。

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水长城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北沟村利用长城的地理优势,深度挖掘长城文化,逐步形成吃、住、玩一体的长城旅游文化,大大的推动了经济发展。

5.以国际文化为元素,实现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国际文化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要有特色的产品,要有创新的模式。北沟村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引进了国际文化,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在引进了由美籍华人唐亮女士投资建设的商务会所----“小芦面”后,北沟村翻开了外国居民入住的历史。在唐女士的牵线搭桥下,陆续有10多户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外国朋友选择把家安在北沟村。他们将租来的民宅加以精心的设计和完美的布局,在不破坏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融入了西方元素,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在北沟村展现了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线。在“小芦面”取得成功后,唐女士又租赁了废弃的琉璃瓦厂,改造了瓦厂宾馆,又吸引了更多的外宾来到北沟村。在国际元素的刺激和影响下,一批展示京郊民俗,以健康时尚为主题的农家院也开始出现在了北沟村。如今,每到周末节假日,各种皮肤的人出入北沟村,与村民共同生活,全村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新气象。国际文化建设对村民就业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6.板栗文化、虹鳟鱼文化、慢食节文化等系列文化建设,助推经济大发展 北沟村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大打文化品牌,如每年举办的板栗文化节,通过板栗的采摘、炒制,提高板栗的附加值;虹鳟鱼文化节,利用北沟村独特的水资源,养殖虹鳟鱼,供游人观赏、垂钓,以虹鳟鱼为食材,烧烤、生食等吸引游客;由唐女士倡导的慢食节,提倡清洁、健康的食物,并主张保护具有文化特色的烹饪、乡土食品及地方传统的烹饪、生活、农作方式等一系列主题文化节,也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使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三、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融合

北沟村的发展实践表明,政治文化建设、传统文化建设、园林文化建设、长城文化建设、国际文化建设、板栗文化、虹鳟鱼文化、慢食文化等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和成果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的主要构成或促进因素,而文化资源稀缺性、重复利用性的特征,使得文化资源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经济发展而言,尽管文化的份额不高,但其作用重大,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阳光空气、青山绿水、花香鸟语、茂林清泉、蓝天白云等都成了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文化与经济日趋融合。从文化需求角度而言,其对扩大内需有拉动作用。物质财富越是丰富,文化需求越是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历了温饱----小康----富裕的演化进程,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需求不断提升,从追求

品质到追求品位,实现了由物到心再到灵的转变。

文化是软实力,“软”体现在它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以及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经济是硬实力,“硬”体现在它的看得见、摸得着,反映在吃喝住行等具体活动中,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又是硬实力,这是由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文化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由此可知,文化不仅仅“软实力”,也是“硬实力”,“软”中有“硬”。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灵魂。由于文化的软实力影响更深刻,更具渗透性,使得软的比硬的更有价值。在实践中,文化与经济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两手都要抓。发展是硬道理,既需要经济硬实力的硬指标,也需要文化软实力的软指标,只有软硬结合,虚实相称,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向您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大学里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文化“软实力”铸就企业发展“硬动力”演讲稿

文化“软实力”铸就企业发展“硬动力”

文化软实力与传媒软实力

word该篇DOC格式企业文化之硬实力与软实力范文,共有1521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企业文化之硬实力与软实力下载
企业文化之硬实力与软实力.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