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越关系史及相关看法
中国与越南的山水相连,既有经济贸易往来,也有战争军事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中越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早在相传大禹治水的战国时期,越裳之原产地便被明确登载记录并存在了许多中国的历史古籍中,更是因此传闻尧、舜、禹便已到过交趾,史料《尚书大传》记载:至周成王统治阶段时,一越裳氏族作为交趾使者"三象重九译而献白雉"。在距今约2000多年,现在的越南一些地方其实是属于中国的版图,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中国所统治,开启了当今越南一个历史长达千年的"北属时期",北越南属中国时期的结束越南在古代中国前朝历代封建王朝的强力统治之下,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也都得到了一个长足的稳步增强和快速发展,也奠定了如今中越文化基本相同的基础。北宋时期仁宗开宝元年(大约公元968年),越南当地的封建王朝君主丁部落首领率兵扫平"十二使君之乱",古代的中国云南曾经建立过一个封建王朝,史书记载这个王朝叫丁朝,史书记载丁朝是中越两个封建王朝整治交往的一个起点,在鼎盛时期,除明朝鼎盛时期短暂地又被并入了其他中国王朝版图之外,越南很多代的国君与越南北边的政权一直有密切的交往,这种交往一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法国的主要殖民者再次登陆来到英属越南,英法等西方列强开始侵占越南,知道越南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时期中国和越南的长期的政治交往就此隔断。
东南亚复杂多变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其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民俗种族多样性,同时,中南半岛的多山地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在中南半岛的传播,因此,越南被认为是东南亚甚至整个亚洲最早受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越南第一王朝——丁朝发行的铜钱,太平兴宝,便是直接仿照了中国的钱币进行模拟而成。然而,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由人随意梳妆打扮。中国与越南之间复杂,悠长的历史也使得不同解读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1、越南官方,学界和民间观点
越南官方、学界和民间对中越关系的看法除了表述方法上略有不同,观点基本一致,且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越南的官方-民族-民间-民俗-在各种场合下都会有着不同的语言解读。越南官方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解读,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那一时期越南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越关系当时被称为是兄弟加统治的关系,当时中国的国务院总理亲自到越南访越,越南总理直接说出:中国和越南是密不可分的邻国,从秦汉时期到现在一直都有交往,越南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越的历史也是一部共同被压迫的历史。"而到了1993年,中越关系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有报道记载越南最高领导人在去新加坡与新加坡领导人会晤时,谈起中越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常年的战争,同时也有常年的交往。
越南历史学者与多数中国北方民众的不同视野和其中的中越关系-抵抗屈辱与挫折反抗,压迫与被抵抗压迫,如越南官方色彩较重的《越南历史》中提到中越关系"始终保持盲目隶属的臣服态度"然而民间和多数越南学者对中越关系的主观看法和抵抗态度也大致如此,美国一名著名导演在当时拍摄了一部电影,就是关于越南妇女的回忆录,当时被国际上很多人给予好评,在电影中,越南的普通老人不畏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下一代讲述越南普通人和北方强暴人员的抗争史,世代相传抵御北方美国入侵的历史故事和抵抗历史,在一本关于描绘当代越洲和越裔美国人抵抗历史所需要撰写的另外一部关于家族关系历史书籍和文学著作中,对于中越关系的整体理解和国际认知,也基本都比较集中地放在了如何抗击当年中国北方入侵上。而少数学者如陈重金,认为古代越南"濡染中国文化",当我们再次谈到古代宗藩两国政治上的关系时,他们还是坚持一种传统的思想,认为向古代中国朝贡是小国必要给高高在上的大国一种起码的尊敬,这样的一个国家依然可以能够长久保持其独立完整,并且没有给其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
从上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越南从一开始的官方政治阶层到现在的学界再发展至民间对古代中越关系历史的认识和解读基本上是围绕着中国封建王朝对越南王朝的一系列侵略与欺压上,而很少有人提及北方政权对越南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因此,越南对中越历史的看法整体偏负面。
2、中国官方及学界的观点
"中越关系源远流长""中越文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是中国官员和学界在研究这中越双边关系历史上认定与看法比较一致。
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变化,中国对这一历史的描述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在20世纪的时候,中越两国都面临复杂的社会情况,中越逐步走向合作,在当时中国对中越关系清晰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越南发动的侵略是不可取的,中国政府表示深深的愧疚,中国在三大改造时期,中国政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到越南访问,当时就发表了自己对中越关系的看法:"从秦、汉一直到明、清,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都侵略和奴役过越南,而这些侵略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河内市中心的‘环剑湖’,正是这种历史的见证人。"从毛泽东主席指示将中越边境的‘镇南关’改为‘睦南关’周恩来总理亲自为越南的民族英雄献花,足以说明了中国现代政府的伟大,敢于为几千年前的封建王朝所犯的错误而承担责任,泱泱大国,大国担当。在1977年后,中越双发在发表讲话时,他们才说到"我们毫不避讳"我们毫不可以讳言,中国以前的封建王朝从来是从未真正侵略过我们整个越南的,我们一直都痛恨这种侵略。周总理曾经亲自为越南英雄献花,向曾在越南民族叛乱时期抵御汉武明王朝多次入侵的二十三征王殿表示热烈崇拜。"此时中国对于"二征王庙事件"的立场保持不变,但其视角和立意已经彻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3月《人民日报》又重新报道了周恩来1956年去过二征王庙一事,"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周总理在中国北京市内参观这座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王庙时候,亲自带人来到二十一征王公主庙,向两千年前曾猛烈抵御过的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外族入侵和人民抗击过的为中华民族英雄祖国征侧和人民征贰的这尊英雄雕像向陈德忠塑像主人进行了深情献花和敬礼致敬,他们表现出了对新中国的坚决拥护,更强烈的反对了沙文主义,众多的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对这段历史都印象深刻,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下,越南帝国主义想把越南人民对帝国主义的痛恨,转移到对中国封建王朝的痛恨中,在西方列强运用舆论宣导和金钱诱惑,迫使越南人民转移仇恨,但经过中越政府的努力,这种破坏行动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人民日报》又一次发表文章,提及河内二征王事件,"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赴越南,表达了对越南的友爱,特别去到二十一征王的祖庙献花表示敬意,这些英雄都是在抗击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中牺牲的英雄。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敢于承担责任,并勇于对历史的错误进行反思。周总理的这一举动得到了越南政府的肯定,更得到了越南人民的赞美。这次访问对中越两国双边民族人民之间的友好传统深厚友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越关系得到缓和,中越两国的合作也越来越多。
中国现代历史学界对于中越古代史的解读则以宗主国的角度去深入研究这一历史,如邵循正在《中法越南关系始末》中在详细论述"中国之宗藩关系问题"时就是明确引用了"国际家庭"这一基本概念,""古代中国本是雄居大洋亚洲,藩属各国环附,惟自己组成一体的国际法治家庭,自有其自的法律生活习惯与基本法治精神"。"在此制度下,中国之地位若君若父若兄,藩属之地位若臣若子若弟。盖宗藩之关系兼其法律与伦理,名以国际之家庭,极其切当。"中国历史学者戴可来(2014)分析认为,10世纪以前,中越两国双边关系被普遍认为已经是中国和越南历史上的"北属时期"和"宗藩关系时期。在9世纪后期,越南经过多年的苦战终于摆脱了古代中国强大的封建王朝的统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封建民族国家,但此时是中国王朝的宋朝时期,始终没有摆脱中国封建王朝统治,始终是建立在以朝贡为基础上的宗藩政治关系之中。并以此关系为政治基础重新建立了这样一种越南两国之间帮助邦交的民族政治关系基本模式。在19世纪中期,法国发动了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这种长期战略伙伴同盟关系和合作模式才正式在此宣告完全基本结束。中国历史学者孙宏年认为"宗藩关系就是两国相互认可的封建王朝或者君主统治政权之间的正式官方性社会政治关系,与经济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边境交涉等各个方面一样,都被视为当时中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清代的中国与并不存在宗藩关系的国家也就只有通过经贸、文化往来乃至华人侨民、边境交涉;宗藩关系再次与其它各个方面产生了相互作用,其的演变和发展也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了中越关系进步的背景及基础。"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对中越历史基本持正面态度,且多从以中越古代宗藩关系为核心,进行深度的探讨,很少提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别国的讨伐与侵略,重点则放在朝贡体系。
3、第三方即除越、中之外的相关看法
外界对此事的观点与越南民间基本相同,法国也发动了对印度的侵略,一些政治家想尽办法,想要抹除中越此前的历史,法国在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时,通过一些学者,力图否认阮朝与清朝间的宗藩关系。根据一些书记记载,这个时期法国的学者在这一领域贡献是相当多的。先是特维利亚(Deveria):"中国指越南为藩,意云藩篱,一面又故示宽大,使保持相当之实力,足以御外患。中国以为将欲维持其优越之地位于久远,不宜以严厉示人。故其中国王公的政治宗主权和地位也也只是个小小的弄假虚名。中国也只是一心想用种种技术手段向未来事实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desfosses更进一步,研究了从十五世纪以后一直到1840年中法战争前之中国跨越的外交关系,以消除排斥其对中国之宗教和主权"。邵循正说他"广征博引,用力甚勤"。日本学者山本达郎主编的《越南中国关系史:从曲氏抬头到清法战争》认为,"阮朝与清朝的关系,名为朝贡关系,实为对等关系"英国人霍尔著《东南亚史》认为,越南文化和中华文化相近,"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京和安南的越南人发展了日益增长的自觉性,这表现为对外国统治的敌视。公元3世纪,出现了一些汉族人士发起反抗入侵中国的重大起义"。"民族意识就是在中国经历了几个二十世纪以后中国反对党的中国民主政治和民族统治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斗争之后逐渐形成的"
在上述三方观点中,中、越各执一词,中国观点更为中肯和理性,但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受众不多,越南方面的观点传播范围更大,更为外界所接受,在国际上也拥有更大的影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两千年的中越关系友好交往发展历史为我们今后如何有效处理好中越关系交往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实践经验,目前,中越已经在整个国际上基本确立了"基本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重要外交战略方针。显然,稳定大局、不出大乱子,是双方的战略性共识和底线定位。我们也注意到,过去一些年,每当中越关系出现大的波折时,双方总能尽力把它拉回正轨。
从未来发展看,中越关系依然要面临不少的挑战,这需要中越双方的共同努力,"坚持通过对话,积极探讨双方都能接受的基本方针,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在坚持双方各自立场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过渡性解决办法"保持官方、民间的交流,避免卷入对抗,防止战争发生,中国与越南外交也将迈入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