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兽医师职称论文(通用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兽医师职称论文 篇一
关键词 兽药GUP;概念;现状;问题;对策;宁夏石嘴山;惠农区
中图分类号 S8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09-02
为确保兽药安全使用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于2012年年底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2013年正式在全区实施,为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石嘴山市惠农区按照自治区确定的“规范为主,示范带动,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新建先行”的指导原则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兽药使用单位提高了兽药使用管理的责任意识,增强了规范使用兽药的自觉性,兽药滥用现象得到遏制,但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现对其进行总结与讨论。
1 兽药GUP的概念及意义
1.1 概念
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动物疾病的特殊商品,兽药的规范使用关乎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UP(Good Using Practice,译为良好的使用规范),具体指兽药使用单位(养殖园区、规模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等)在兽药使用过程中,针对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及主要职责、设施设备及条件,覆盖兽药进、存、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等环节而制定的一整套管理规程[1-3]。
1.2 实施兽药GUP的意义
1.2.1 促进兽药使用单位管理规范化。兽药GUP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等特点,对兽药使用的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兽药GUP,要求兽药使用单位应当设立管理机构或专人负责兽药的采购、验收、贮存、清查、养护等质量管理工作,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制定并执行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使兽药使用与管理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1.2.2 确保兽药安全有效。通过实施兽药GUP,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人员素质,设置与兽药储存需求相适应、与诊疗区和养殖区分开的兽药药房;要求兽药管理人员应当做好兽药储存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定时对兽药储存温湿度进行记录;定期对库存兽药进行检查、清理、整理,定期对兽药储存环境进行通风换气,控制可能影响兽药质量的各种因素,减少或杜绝质量隐患;同时兽药GUP与生产环节的GMP、经营环节的GSP相配套,从而保证兽药使用安全、有效、稳定。
1.2.3 促进兽药保存与储藏设施条件改善。兽药GUP对兽药储存设施等有明确规范,包括保持兽药与地面、墙壁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施;遮光、通风设备;监测和调控温、湿度的设备;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防尘、防潮、防污染、防虫、防鼠及防火设施;与兽用生物制品及微生态制剂贮存要求相适应的冷藏设备等。实施兽药GUP有助于促进兽药使用单位兽药房硬件设施的改进,从而达到兽药品保存、储藏的技术要求[4]。
2 惠农区兽药GUP实施现状
2.1 宣传培训
下发《关于推行养殖场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告知规模养殖场兽药使用规范的时间、要求和相关政策等。发放《规范畜禽养殖告知书》《兽药使用规范管理手册》、农业部公布的禁用兽药等宣传彩页,对使用假劣兽药造成危害的行为进行宣传;开展兽药GUP知识培训,指导兽药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用药记录,推行兽药使用记录制度,引导建立用药档案,提升科学合理使用兽药水平,为开展养殖场兽药使用管理规范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2 调查摸底与试点
进行调查摸底,重点以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持有、动物防疫、兽医人员、兽药使用等情况对规模养殖场(户)调查摸底。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截至2013年底,惠农区共有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户)14户,奶牛存栏23 581头,肉牛养殖户3户,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场)16户,饲养量达25 812头,3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户(场)68户,饲养量达282 380只,3 000只以上的小畜禽养殖场(户)31户,饲养量达912 000只,动物诊疗机构2家。最后确定3家规模养殖场开展兽药GUP试点工作。
3 惠农区兽药GUP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实施兽药GUP,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强化硬件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改进兽药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了兽药质量和用药安全有效,维护合法权益。通过试点,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认识程度不够
认为兽药GUP不是行政许可条件,不是强制性要求,缺乏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的长效机制。购进兽药时进货后直接入库上架,未先进行验收,没有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购进验收记录大多按照进货单据事后填写,不具备验收的意义。此外,兽药分类管理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检查过后出现药品随意摆放、各类药物混放甚至药品与非药品混放等现象,需要进一步规范。
3.2 兽医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惠农区符合条件的兽医(通过职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有4人,按照法规,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备具有职业资格的专业兽医人员,因此专业兽医严重不足。许多养殖场由防疫员或养殖户兼任兽医,非职业兽医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对假药和禁用药不够了解,对假药和禁用药的辨别能力较差,导致出现药物滥用的现象。同时,非职业兽医师担任兽医时认识不到用药记录的重要性,导致用药记录不规范。
3.3 兽药房硬件投入不足
新建养殖场由于前期进行了合理规划,兽药房硬件条件较好,但是一些老旧养殖场在建设初期没有涉及兽药房的规划,因此在后续改造中只能因陋就简,兽药保存条件差,无调节温湿度的设备,无避光通风防鼠防火等设施。兽药储藏条件不符合要求,部分兽药未按说明书规定的储藏条件进行储藏,无阴凉库、冷藏库、地架,存在药库面积与药品库存不相适应,卫生条件较差等问题。
3.4 兽药房管理不规范
个别养殖场的兽药房建在养殖区,从而导致监管人员无法进行正常检查。有些奶牛规模养殖场药品管理混乱,药品采购和使用记录不全,单头奶牛的高成本使得养殖户非常关注奶牛的健康,因此在奶牛疾病治疗上愿意花大价钱购买特效药,甚至使用一些禁用药和人用药。
4 加强兽药使用管理规范的对策
4.1 持续开展宣传培训
增强兽药使用质量安全意识,采取媒体宣传、现场讲解、集中培训、街头宣讲的形式宣传畜禽养殖安全用药,大力营造畜禽养殖场(户)科学、安全用药的浓厚氛围。加强从事兽药质量管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兽药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明确培训计划,健全培训档案,为加强兽药使用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员保障。
4.2 提高查处力度
对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兽药、未建立用药纪录或记录不完整真实或使用禁用药品和其化合物的,以及将人用药用于动物,未建立养殖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查处,打击超范围、超剂量用药和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等行为,使养殖用药更加规范,使用监管更加到位[5]。
4.3 加强兽医机构队伍建设,提高养殖场兽医素质
加强基层兽医机构、队伍建设,推进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项工作,推进兽医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养殖场兽医的素质,由于非职业兽医师担任养殖场兽医的情况很普遍,要规范兽药使用就必须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帮助其掌握兽药政策法规、药物使用标准和药物知识,因此应组织开展兽药安全使用培训活动,解决养殖户生产用药中的问题,加强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宣传培训,现有兽医素质较高的可以作为职业兽医师进行培养,展开培训,鼓励其参加职业兽医师考试,增强对假劣兽药的识别能力,普及兽药规范化使用的基本知识。
4.4 积极推进兽用处方药管理
农业部的《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对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将兽药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对杜绝兽药滥用、保障依法合理用药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有重大的意义。处方药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并由兽医人员使用或在兽医的监督下使用,没有配备注册执业兽医师、执业助理兽医师或登记的乡村兽医的养殖场,不得自行采购、使用兽用处方药[6]。
4.5 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
2013年农业部建设了“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系统”和“国家兽药产品追溯信息系统”。查询系统为兽药监督执法工作以及兽药经营使用者辨别真假兽药提供了重要支持,追溯系统可实现对兽药产品的全过程追溯管理,通过兽药追溯体系的构建,更好地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进行监管,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兽药监管人员少与监管任务多、责任大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增加监管频次、扩大监管范围,确保兽药投入品质量安全。
4.6 规范兽药使用行为
一是采购环节,兽药使用单位要建立兽药供应商审核制度,兽药供应商应为兽药GSP企业或合法生产企业;兽药进货人员须具备基本的兽药基础知识和真伪兽药鉴别能力,不得采购禁用药品、人用药品、原料药、假劣兽药等;采购兽药应索取票据存档备查。二是使用环节,兽药使用单位在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严禁滥用抗菌类药物及激素类药品。三是记录环节,兽药使用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养殖档案,重点包括兽药的购进、库存、使用记录及休药记录等。
5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实施兽药使用管理规范[J].中国动物检疫,2013(2):34.
[2] 吴庆春。药品使用环节应制定GUP[J].中国药事,2003(9):32-33.
[3] 张光辉,李伟,解金辉,等。加强兽药使用环节监管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4):364-367.
[4] 黄杰河。生猪饲养过程中兽药使用现状的调查[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7):117-119.
兽医师职称论文 篇二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85-02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是发展畜牧产业的主力军,历经数次改革后,队伍机构不断发生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发展"安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推进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笔者结合本区域畜牧兽医机构队伍实际情况,对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1 夷陵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现状
1.1 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1.2 防疫队伍现状
2005年湖北省综合配套体制改革后,兽医管理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打破原来“五包三赔一到户”的体制,全面实行“防检统一、诊疗放开”体制,畜禽防疫不再收费,诊疗服务由畜户自主择医,灵活性、自主性、选择性更强。防疫员录用采取“个人申请,村级推荐,乡镇审核聘用,区局备案”的方法,按照“一村一名”的原则进行选聘。防疫工资按照“逐年递增”的原则统一纳入财政预算,2012年按人均9 000元的标准下拨到乡镇,畜牧中心根据考核办法考评后予以兑现。防疫注射实行季防月补制度,在春、秋两季普防、夏季重点防疫的基础上,开展月补针工作,以此从源头上弥补免疫漏洞。防疫人员办公场所独立,防疫硬件设施(如冰箱、冷藏箱及防疫器具等)设备齐全,成立了村级兽医卫生室,提升了免疫水平和队伍形象。
2 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中心工作量大,人员配备欠缺。自2005年改革后,服务中心单位类型属民办非企业,工作人员既不是企业职工,也不算事业单位职工,更谈不上国家公务员,身份一时陷入尴尬境地。每个中心仅保留2~3人,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集多岗于一身,任务多而杂,工作繁忙时只求分身无术,工作难度和强度大,有些力不从心。
(2)防疫队伍老年化严重,素质参差不齐。防疫员中部分人员还是20世纪70、80年代“跟师学艺”延续而来,部分人员在职业技术高中、中专进修或函授过,以太平溪镇为例,11名村级防疫员中50岁以上的4名,占36%,40~49岁7名,占64%,中老年化程度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中专、职高毕业生4名,占36%,其余均为初中文化,整体文化水平低;11名防疫员均为技术员职称,技术水平欠缺。还有部分乡村兽医无学历、无职称、无组织,更是处于管理边缘。
(3)福利无保障,凝聚力不足。中心工作人员身份不好界定,待遇无充分保障(无基础绩效工资),福利享受更是如此(公务员生活性津贴、工作性津贴、特岗津贴及事业单位住房补贴、文明单位奖等转制服务中心概不享受)。中心人员年平均工资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及福利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转制服务中心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尚缺。防疫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均由个人承担,以2012年为例,防疫工资按人均9 000元拨付,防疫工资扣除社会保障费用后所剩不多,导致防疫员不得不将防疫工作列为副职,而将主要精力用于谋求他职,防疫队伍不稳定。
3 对策与建议
(1)畜牧中心转型,统一规范管理。畜牧中心单位类型应恢复为原来的事业单位,配备3~5名工作人员,人员定为事业编制,实行定编定岗,待遇、福利、保障及管理同其他事业单位一致,以利于增强单位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为畜牧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2)防疫人员严格考聘,优化防疫队伍。50岁以上防疫员实行提前退休制度,人员不足的一律从大中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中招录(不得再从社会录用),经过考试、考核合格后到所在村实习一年,实习期间内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具备扎实的工作作风,并认真学习专业技能,以作好自身工作为己任方可正式聘用。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补充、管理防疫队伍,提高队伍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乡镇成立兽医协会(由乡镇畜牧中心统一管理),兽医人员实行持证(如兽医资格证)上岗原则,对于乡村非法行医人员严厉打击并进行处罚,以此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
兽医师职称论文 篇三
关键词:《动物外科与产科》实践教学;现状;对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5-0066-03
《动物外科与产科》是一门研究动物外科与产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教学目的是紧紧围绕当前畜牧兽医市场发展规律和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专业人才需求这一基本目标,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目标、以技能为主线的综合素质教育。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并积累经验,才能具备现代兽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诊断动物疾病所需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个人体会,就目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思考,旨在为农类高职院校《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改革提供参考。
1 《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1 校内实习条件不足
1.1.1 实训场地不足 学校的实训室普遍不够,养殖场地普遍小而简陋。随着招生规摸的扩大,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畜牧兽医等专业每学期需要在养殖场开展《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实践教学的学生超过1500人,现有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1.2 实验动物不足 学校提供的实验动物种类和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实验需要。养殖场内平时没有存栏,多数动物只有到实验当天才购买回来,有的甚至只能用PPT课件演示替代实践教学。
1.1.3 实验课安排不合理 有些时段集中安排很多的实训,有时5~6班同时安排实践教学课。实训室不够用,只能是先到先用,有些课程只能安排在室外,教师、学生间相互干扰,时有无心上课的同学趁机逃课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资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影响教学效果。
1.2 师资力量欠缺
1.2.1 教师人数不足 由于招生规模扩大,任课教师少,许多课程为了弥补教师数量不足,只好聘请在读研究生或聘用近年来本科院校毕业直接来学校工作的年轻教师任教,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这些教师对畜牧兽医各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认识不清楚,对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1.2.2 教师认识不足 由于教师工作量大,很少有时间对教学工作进行思考、继续学习和参与学生课后的训练,因而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多数教师认为职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个人利益,而现有的职称评定只看科研及论文的发表情况,教学工作显得不重要,教学效果好坏影响不大,因而大部分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上课应付了之,进一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1.3 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动物外科与产科》的实训教学包括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产科疾病与治疗等三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但大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选择健康的动物进行检查和模拟治疗,没有患病动物实验,同样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大的影响了教学质量。
1.4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学生自学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随着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就业压力大,导致部分学生因看不到希望而放弃学习;媒体网络的兴起,物质水平的提高,同学之间相互攀比,诱惑因素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心学习。
1.5 实验教师积极性不高
实验教师主要任务是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辅助,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药品管理、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管理及实验准备等工作内容。由于实验教师数量不足,每位实验教师要负责几门课程、多个班级的实验准备,导致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教学辅В煌时,实验教师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不受学校重视,难有晋升、培训、进修的机会,且在待遇上与理论教师相差很大,从而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此外,任课教师带班的学生的人数多,有时个别辅导不过来,也制约了实验教学的质量[1]。
2 加强《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
2.1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资源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应根据生源规模增加实验室、完善实验动物的种类和存栏数,让学生随时有足够的动物进行技能训练。同时按照兽医行政法规的要求及学生教学实践的实际需要,建立动物医院,配置先进的仪器及合格的实验室,合理布局临床检查室、化验室、治疗室及住院处。让动物医院成为当地养殖业技术支持和疫病诊疗、疫病防控的服务窗口,同时为学校解决临床病例难收集、动物疾病种类单一、实验材料采样来自健康动物等教学资源不足问题。另外,动物医院能为学生的外科手术、实验室诊断技能训练提供真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2]。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设计者与执行者,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确保教学质量。
2.2.1 严把教师准入关 在师资的选拔上除了要求考核个人学历、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是具备热爱教学工作、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双师型”教师。
2.2.2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鼓励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主动到动物医院、养殖企业等一线去锻炼,通过实践,积累临床经验,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定期进行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培训,参加各类各级师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全方位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及综合素质。
2.2.3 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根据学院发展实际,转变思想观念,改革实验教师队伍职称评聘机制,制定实验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稳定实验队伍,提升实验教师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成为具有参与实验教学能力的教师。聘用责任心较强,对实验室工作拥有较高热情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实验室,使实验队伍结构更优化,带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要让实验教师在保证实验室正常管理的前提下,做好日常实验素材准备和实验后器材的清点工作,在实验过程中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实验,并能独立辅导学生做实验,掌握本领域常规实验的核心技术,以适应当前实验教学的需要[3]。
2.3 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实验课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实验老师预先准备好实验材料,老师在课堂按教材内容的顺序讲解、示范,学生紧接着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现状和课程教学的需要,必须创新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向有机会参与、发现、探究的主动地位转变,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参与、自动探索的良好的学习氛围[4]。
2.3.1 研究性教学法 在实验教学运用研究性教学法,教师要始终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学中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首先,重视实验前的预习。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该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而且在引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穿插设计一些与实验相关或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有关的问题的理论知识点和思考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组内合作,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现象结果的观察到实验结束的后续工作,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团结协作精神。每次实验课结束前应预留一定时间,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易出现差错的环节、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2.3.2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图片、视频、声音、文本等素材融为一体,将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更直观呈现。结合《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的实际,平时工作、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相关典型的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实验教学课堂展示给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6]。
2.3.3 现场教学法 根据动物的接近与保定、临床检查、治疗方法等实训项目内容需要,把课堂搬到养殖场,教师先讲解、演示,后由学生模仿练习,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时间,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碰到问题能直接跟老师沟通、探讨,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2.3.4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动物外科与产科》典型工作任务是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实施治疗。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每种动物疾病的不同检查、治疗方法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实施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自由查阅资料、自发讨论,自由操作,工作任务结束后,教师分别点评。通过自主参与完成任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更有自动性,既可使学生熟练掌握实训技能,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效保证教学效果。
2.3.5 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案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应收集有关典型案例并加工、整理,用于开展以问题为中心“案例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播放全程的案例过程让学生观察,以典型案例为主线,接着对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补充完善。这种方式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4 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在开放时间或预约开放时间内实验室的设备、场所向学生有目的地开放,学生可在实验室内进行课程或课程外的实验内容、实验设计。传统实验班级人数多、班数多,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辅导,并且多凳笛榭问笛樗夭挠邢蓿不可能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动手,仅在上课时间训练,操作技能不可能得到有效提高。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可以对课堂上不熟练的操作进行反复训练,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学习的兴趣。
3 结语
为适应当前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必须把《动物外科与产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摆在重要位置,加大投入,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于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晓。浅谈高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现状与建设思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3.
[2]刘明生,甘辉群,吴敏秋,等。关于提高《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与探索[J].养殖技术顾问,2010,4:217.
[3]李田,徐金荣,杨玲,等。实验技术人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6):144-145.
[4]孙东波,武瑞。《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5):149-150.
兽医师职称论文 篇四
关键词:高职院校 畜牧兽医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实践
1、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1.1是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高专与其它类型学校本质的区别主要在于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设计上,对培养的人才规格要找准的定位,与其它教育相比,要突出自已的优势。要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就必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因此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农林畜牧院校教学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1.2是行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人才规格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在我区,原来许多小型的鸡场、猪场、牛场,现也发展成了具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种鸡场、千头种猪场与千头奶牛场。在这些大规模的养殖企业中,有着大量的就业缺口。但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象以前小规模的家庭式养殖,简单局限于“会做”就行,现大型养殖场更多需要的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参与及有效组织、管理一线生产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快畜牧兽医专业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区域经济的服务成了我们农业职业教师的历史使命。构建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体系,按行业岗位能力去强化实践技能操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顺应行业、企业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规格的需要。
2、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
2.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原则。根据我区畜牧业主要以猪、禽、牛三大块为主的特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应包括课堂实验、养牛生产实习、养猪生产实习、养禽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猪、鸡、牛)方向技术强化班、试验研究等环节。实践教学各内容的实施顺序、时间应与教学计划相衔接,合理有序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
2.2确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头戏”,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要超过40%,甚至在达到50%左右。并且实践教学考核的成绩要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考核成绩的总评中,或单列作一门课程,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需条件,以确保实践教学不只是流于形式。
3、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与方案
3.1根据行业岗位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教学计划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据,而实训大纲则是开展技能训练的依据。
3.1.1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制定的原则
在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过程中,我们广泛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学科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根据畜牧兽医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以岗位能力应用为主线,以技能为单元。基础课强调应用性,专业课突出实用性,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内容进行融合,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力求做到教学与生产实现零距离对接。
3.1.2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的制定,就是要解决畜牧兽医专业应开设哪些专业基础课,开设哪些专业课,每门课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应开设哪些实验项目,应达到什么效果,学时数是多少,对必需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什么效果,怎样进行考核等等。在教学计划的的制订中,要构建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3.2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里所指的“双师型”教师,不单是有“双师”的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实践、专业技能操作等方面更要有过硬的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教师的业务要求更高,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单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通过“专、兼、聘”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解决。所谓“走出去”,就是学校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学识,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等。“请进来”就是通过吸收行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聘用兼职教师、引进客座教授等方式,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学教师队伍。
3.3 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需要依托于实验室、实训基地这个演练平台。为此,学院积极打造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首先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配套有各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仪器与设备设施等,如我们有动物营养、病理药理、解剖、兽医等方面先进的化验、检测仪器设备,同时还有牛生产、猪生产、禽生产的饲养实战演练基地,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校内课堂的实训操作演练。我校畜牧兽医实训室还获得了区优质实训基地的称号。其次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与区内外多家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奶签订了生产实习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校内外优质的实训基地为畜牧兽医实践技能体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培养畜牧兽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注意问题
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后,只有把实践教学体系真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为此,必需注意以下二个问题:一是考核必需要严格执行,不准走过场、流于形式。二是教学过程中必需认真贯彻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技撑,实践教学就会显行很空洞的,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后劲就会不足,今后的发展就没有空间。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贯切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办学的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份量,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在1:1以上,通过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为我区乃至区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畜牧兽医高技能型人才,这些学生就业的岗位遍及区内外许多大型养殖场。如奶牛养殖方面,区内有名的几个大型奶牛养殖场中,场里的技术骨干80%以上都是我校毕业生,他们在企业中担任技术骨干、技术主管、甚至副厂长、厂长、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他们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深受企业好评。目前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参考文献:
兽医师职称论文 篇五
关键词:医师;管理制度;启示;执业兽医;法律法规
1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介绍
1.1医师管理法律体系构成
目前医师行业管理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包含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准入、执业规则、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医师队伍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医师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资格考试、注册方面,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等;在从业管理方面,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医师、士管理办法》等;在考核培训方面,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在医疗事故处里方面,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在病历、处方管理方面,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1.2医师管理基本制度
1.2.1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医师资格须依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取得医师资格的主要途径:一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二是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前取得一定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
1.2.1.1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国务院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的办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则具体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级,每级又包括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其中中医类包括中医、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中西医结合医师8类,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目前,我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类别共有36种。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如再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可免于实践技能考试。医师资格报名条件。执业助理兽医师和执业医师报名条件在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上要求不同。执业助理医师报名的学历条件为具有医学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的人员,实习时间是需要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试用期满一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的学历条件为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时间同执业助理医师一致。对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具有专科学历的,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分别满二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学历需满五年)。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人员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后,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首先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然后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也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另行规定,不同于普通医师考试。这样的规定,降低对该部分人员的学历要求,更侧重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医术专长。
1.2.1.2取得医师资格的特殊情况。一是境外人员,需要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实习满一年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是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人员,要有在华医疗机构作为邀请或聘用单位,与聘用单位签订协议,并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方可获得资格;三是乡村医生,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1.2.2医师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否则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3考核、培训制度
1.2.3.1考核制度。考核组织:医师考核是由专门的考核机构按照医师执业标准组织实施。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师的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为保证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临床工作,现对住院医师开展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筹管理。考核内容:医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首先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的评定,考核机构对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由考核机构对参加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述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试或考核,书写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一种或多种形式。最后综合各项评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其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允许继续执业,不合格的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1.2.3.2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医师的培训计划及农村、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组织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需要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管理:医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通过培训来提高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接受培训的医师要经过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通过培训
。1.2.4医师的权利、义务。《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8项权利和5项义务,权利包括: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诊查、调查、处置,选择合理方案,出具医学证明,获得相应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团体,参加培训与继续教育,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的权利及批评建议权等。医师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钻研业务,宣传保健知识。
2我国医师管理制度特点
2.1法律体系完善采取平行立法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执业医师法》中的各项制度,在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培训、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办法作为配套补充。通过细化各项制度,建立相应的配套规章,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医师行业各项工作都能进入依法依规的良性运作轨道。
2.2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强医师管理法律体系规定的各项制度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各项制度有序衔接,操作性强。如在医师资格考试方面,实行了分级、分类的考试模式,确保考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考虑到学历与专长兼顾,既考虑和重视学历,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给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进入医师队伍另辟蹊径;在资格获取方面,对外国人、乡村医师等不同人群取得医师资格的途径都有明确的办法规定。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形分别制定相应办法,明确不同主体职责权限、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更便于医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2.3充分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当是立法最重要目的之一。《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提出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本工作条件、待遇、人格尊严、自我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同时,规定义务,将其具体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法律化。
3我国执业兽医管理现状
在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已基本建立。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正式提出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明确了执业兽医制度的法律地位。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稳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证书发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针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农业部还制定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执业兽医注册、备案制度。按照《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备案,并规范了执业兽医注册、备案的程序和条件。三是执业兽医从业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在执业兽医的配备范围、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的从业范围、处方笺和病历的使用、执业兽医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有效加强兽医从业人员管理。四是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中规定“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实际工作中,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执业兽医继续教育,但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且目前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更多是市场行为,参与积极性不高。
4对我国执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
4.1构建执业兽医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兽医人员的法律法规,在兽医人员管理方面仅有《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主要集中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方面,包括《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在操作层面的规定和规程尚未配套,有些制度的推行缺乏立法支持。应借鉴医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针对兽医管理的具体制度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健全、完善的兽医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4.2借鉴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有些长期从事兽医工作人员,其学历、职称不符合考试办法规定,从而不能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二是考生中有些专长宠物诊疗,有些专长畜禽诊疗,在参加现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考试或水生动物类考试时,仅对其擅长部分内容答得好,从而影响整体成绩。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借鉴医师资格制度中专业与专长兼顾的方式,给确有专长的兽医一定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借鉴医师资格考试分级分类的方式,按照动物种类将考试进行分类,通过细化考试类别,提高考试的针对性与考试效果,体现择优的目的。另外,我国执业兽医在继续教育、行业自律、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也未建立起来,可以借鉴医师相关制度,来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体系。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六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创新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疾病诊治、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关爱动物及保障养殖业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上进行了创新,专业课程进行了适当的优化组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探索利用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规范与加强毕业实习,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保证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达到培养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营造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学得活、记得牢。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的互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进行了改革。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多媒体全面运用于畜牧兽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禽病防治、猪病防治中各种猪、禽疾病的病理变化等用大量的图片代替了原先老师的板书或者口授。在进行动物解剖学课程讲授时,我们完善现有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力求每一章节教学课件都做到图文并茂,按照教材制作《动物解剖学》教学课程和多媒体教学光盘,并全部上网,同时将本课程的图片动画以及与组织胚胎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在本校的网页上公布,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校园网进行自学和学习,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点和扩展知识面的目的。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养殖实习场、兽医门诊部,以实习教学模式为主,以示范操作在先,然后由学生实作。如讲家畜运动系统中骨和骨骼一节时,我利用骨标本、挂图将各骨的构造特点、位置关系及骨构成骨骼的有关知识讲明之后,又出示畜体骨架模型,让学生整体观察,并启发学生思考局部器官与整体形态的关系,然后要求学生绘制本地常见家畜牛或猪的全身骨骼图,以加深对畜体整体形态的印象。课后要求学生采集、制做标本,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特别是解剖实习时,尽量采用新鲜正常的动物标本,边讲边做,或师生同做,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实习创新安排。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夯实实践教学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有机统一。校企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行内引外联,把生产现场建在学校,让企业走进学校。学生在校内就能学习企业生产知识,初步实现学校与工厂、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等合二为一。围绕行业企业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靠行业企业办学,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加强与畜牧行业的联系,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在省内外,与畜牧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企业顾问、半工半读、合作企业等多种办学模式,解决了在校生实习实训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五、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把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专业技术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为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培养既懂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又会动手操作的实用型人才。按照市场需求,畜牧兽医专业岗位主要有畜牧技术员、饲料生产技术员、繁殖技术员、兽医技术员、检疫技术员、畜牧物资生产营销员等。要按照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着重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适应职业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专业实习时,我们将学生分组分配到各区乡兽医站或中小规模养殖场跟师实习,根据学生选择的职业岗位,将学生分配到相应的实习单位,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适应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中国经济建设的腾飞,为职教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畜牧兽医专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的出路在哪里?在于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随着改革开放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进行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改革时,要切实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深入到企业一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办出真正有特色的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七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
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派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主要是临时决定的,甚至有的实习单位没有兼职指导教师。一般情况下是学生到企业后才由实习单位临时决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没有工资待遇,也没有工作积极性,没有认真开展指导工作,很难保证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质量。
(二)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学历偏低。
从学历层次来看,目前大多数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莫文湛李军成杨昌鹏梁珠民覃建基师队伍中大专和中专学历者居多,拥有本科学历的比例约为20%,研究生或以上学历担任实训教师的就更少;从知识结构来看,有些兼职指导教师专业不对口,尽管学历满足条件但不是相关专业毕业,因而很难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实训指导工作。尤其对于畜牧兽医专业而言,是一个要求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影响到实践技能操作指导。
(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指导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高职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没有做过教师,没有经历过师资培训,缺乏教学经验,不知道传道授业的方法和技能,难以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指导教师没有规范管理。
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带有随意性,部分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比较差,实践能力不能够完全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最重要的是“技高”,既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但要能承担实践教学,还应当能承担理论教学,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由于没有统一要求,学生在校外实部分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处于“放羊”的状态。
(五)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兼职教师受到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
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受校企双方共同影响,目前大部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实现“三赢”,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增加工作负担,企业要生产经营,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高职院校则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一定的周期性。目前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多数是凭关系和个人感情,难以发挥积极性。
二、畜牧兽医专业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一)政府或行业协会参与校外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加大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引导、协调作用,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目前企业只知用人,只会用优秀人才,哪个学校有毕业生,就去哪招聘,缺乏参加培养人才的积极性。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管理和监督,增强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大大提高其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
对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应由学校和企业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平台,推行“双岗双薪”来充分调动企业中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符合条件的个人,经学校、企业和个人三方协商,在自愿的基础上签定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并由学校发给聘书,正式成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各方都要严格履行义务,尽职尽责完成各自的任务,真正做到学生在实习单位有人管、实践技能训练有人教。学校、实习单位要对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严加管理和考核,学校应定期支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劳动报酬,同时还应当实行奖罚制度,对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反之要给予处罚。
(三)学校应将校外实训兼职指导教师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
作为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应将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分,定期支付劳动报酬,定期、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在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缺乏教师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改变目前的状况,才能提高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四)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的学历。
虽然高学历并不等同于实践能力强,但高学历者在更新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拥有自主更新知识的能力,也能影响和促进指导学生的不断提高。因此,应该使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共同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提升学历水平。
(五)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技能比赛制度。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技能比赛制度,定期开展技能比赛,不但可以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理论和技能,而且还可以扩大其影响,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其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
(六)共同制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具体实施方案,应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参与制定,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重视,有责任感。同时聘请企业人员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才受用人单位欢迎。
(七)共同制定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标准和实习指导书。
课程标准和实习指导书要符合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离不开企业人员的参与,应聘请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参与制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制订的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标准和实习指导书更具有实用价值。
(八)制定有利于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成长的人事制度。
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共同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安排和鼓励教师参加科学研究,进行项目服务和技术开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实现自我价值、扩大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人事部门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德、能、勤、绩的全面考核,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指导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三、结语
兽医职称论文范文 篇八
提高对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组织领导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是畜牧兽医的重要力量。要把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目前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列入关键议事日程,切实提高领导,制定落实当地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改善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推进。还要将基层畜牧兽医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逐级考核。改善人才成长环境要逐步加强畜牧兽医人才管理,选拔对口人才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降低非专业人员进入专业技术部门的情况。要完善畜牧兽医人才用人机制。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牧思想作为第一重要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开放人员入口,有计划地接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优化队伍年龄、专业、知识结构,改善服务现代畜牧业的能力。还要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结合有关政策的要求,提高职称评定力度,适当增多基层畜牧兽医业技术人员的数额,进一步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提高基层人才爱岗敬业的精神。创新培养机制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健全培养机制,创新培训方法,开展多层次地教育培训工作,让畜牧兽医人才知识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改善整体素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工作,改善养殖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加强技术交流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定期组织技术干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本地基层推广。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相互协作,互通信息,使畜牧技术干部的信息更灵通,眼界更开阔,服务更全面,观念更创新。以满足畜牧兽医及食品安全等新形势的生产发展需要,满足科技进步的工作需求。
提高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基层畜牧兽医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提高财政投入,将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工资、福利待遇等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所属工作区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因素,适当提高工作费用,人年平均工作经费要结合实际物价进行调整。此外,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手段。各基层要采取有效方法,尽快处理改善办公用房、基本的专业仪器设备、服务用车和人员津补贴等重点问题。还有各基层要为职工提供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所基本的食宿、办公等办公生活条件。更好地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解决后顾问题,从而更好地稳定基层队伍,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强技能培训畜牧兽医工作政策性强、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为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必须重视做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上,要注重做好思想理论的学习灌输,做好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做好理想信念的巩固坚定,做好政治品行的操守执着,使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日益达到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在经常性的专业培训上,要改变畜牧兽医队伍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的状况,适时开展一系列培训,通过专题研究、集中学习、函授等方法,使畜牧兽医队伍在多个方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要以适当的奖励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执法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专题研究和专业深造,逐步提升专业素养。
本文作者:张凤茹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篇九
自建校以来,我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每年招生1—2个班,累计为我县培养了一千多名畜牧兽医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且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成绩不理想。与此同时,我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高,造成恶性循环,招生难度加大。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农业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牛业、养猪业发展得也非常迅速,实用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我们的招生量却出现了退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从事畜牧专业教学的教师深思。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从畜牧兽医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畜牧兽医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专业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校的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但毕业时间早,专业理论水平已不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实践的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
(二)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比例,应侧重专业课教学。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在对口升学的情况下,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种田”的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较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
畜牧兽医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直观教具、标本模型、实际操作都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短缺,没有实习场地,学生难以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这也是学生不能很好掌握专业技能的原因所在。
(四)注重技能“专才化”。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书,但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却相对不合格,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五)生源不足,学生文化基础差。
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软硬件不足、就业形势的严峻等问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降低,学生不愿报考职业学校。而畜牧兽医专业做为“农”字头专业,相对来说脏而累,使得许多希望孩子“跳农门”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本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实行免试入学,这样一些未能进入好一点中学的学生甚至一些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差,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造成一定的负面社会影响,从而形成招生难度进一步加大,招来的学生基础更差的恶性循环状态。
二、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打铁还得自身硬”。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为此,学校可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也可定期安排教师到现代化养殖场或兽医站去学习实践,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二)改变教学模式,侧重技能发展。
组织教学要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课程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课的课时,但总体仍应侧重专业课的教学。对于不参加升学,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可实行模块教学,使学生主攻养殖或兽医等方向,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专业技能的掌握。在专业课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试验室建设,组建专业实习基地。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兽医师职称论文(通用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