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教书育人论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书育人范文 篇一
一、传统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片面性
传统的教学以“教书”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科后备人才为手段。即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是古今教师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为师之道。但是,在新时期广大教师应认识到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因为它表现出明显的“重知识倾向”。在这种长久以来代代相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自觉地成为教学的主角,而学生则成为被动的学习者、服从者和倾听者。“学生应该服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管不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等观点不知道束缚了多少师生的发展,使师生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抑制。这些观点显然与新的教育理念不相符合,这种单纯强调教书而不育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全人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全人教育得到了世界各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支持。倡导全人教育,即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素养的人才。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而且也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学业上的“高才生”。
当然,教师还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为全人教育做好保障。对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中,甚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把学生发展作为目标,给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同时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评价学生时要看到学生自身的水平和努力,不断激励学生进步,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三、育人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喜欢学生。我们应该把爱学生作为教师的职业之本。历来的教育家们对此都是深信不疑的。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国外的教育家们也提出类似的理念。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苏霍姆林斯基则主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这些都足以看出爱心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你。优秀教师要有让学生喜欢你的本领,做学生喜欢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便是这个道理。教师要能够吸引学生,使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当然,要做一个让众多学生都喜欢的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不同,喜好也不同。如何做到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甚至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更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潜心钻研。方法当然有,但是有些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比如,要具有宽厚的爱、渊博的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等。幽默风趣、多才多艺等,都能博得学生的喜爱。
再次,我们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铸造学生的灵魂。古往今来,人们常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是绝不可轻视的。美国评选优秀教师的标准中指出:优秀教师要有触及学生灵魂的智慧。如何感染塑造一个个健康的灵魂,是考验优秀教师的最高目标。具有触及学生灵魂的智慧的教师,是依靠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学生彷徨与徘徊时能增加勇气和力量。例如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便是一个这样的优秀教师。俄罗斯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中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营造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可见,教师还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然后分析研究,适当引导他们,使之思想进步、不断进取。
教书育人论文 篇二
还有,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一直为设立“读书节”而奔走呼号并结合自身的成功体验撰写了大量推崇阅读的文章。陈村为让读书走进人们的生活、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曾发表文章《读书啊读书》。这篇文章,从题目看,便可感受到作者让更多的人养成阅读习惯的迫不急待的心情。
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和古人说的“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的警句格言,更是激励了更多的人终身发愤读书。
我也曾于2002年和2006年分别在《天津教育报》和《天津教育》杂志上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写成文章,与读者交流。题目分别是《我喜欢读书》和《读书,是一种享受》。但文章的内容,大多在讲读书的意义和美好的享受,很少涉及读书的内容及方法。如《我喜欢读书》一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喜欢读书,因为好书是空气,阳光,水源,食粮,布匹;是健康,思想,方法,力量,效益;是欣赏不尽的春、夏、秋、冬;是领略不尽的南、北、西、东;是品尝不尽的苦、辣、酸、甜;是关爱有加的姊、妹、弟、兄……
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读书所得,重点和读者交流一下。我认为,教师不仅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还要让读书在自己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生于1958年,1978年考取了宝坻师范学校,而且有幸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七年,也就是1987年的11月份,从家乡附近的一所初中,被借调到了教育局。在教育科当过科员、副科长、科长,之后被任命为分管业务的副局长。特别是在当副局长的十四年中,不仅按照市、区领导的要求、历届局党委的思路,和全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道,不同程度地见证着宝坻教育的历史。
教书育人论文 篇三
关键词:西方;秘书教育;职业;改革
职业化是现代秘书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化秘书的普及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就完全实现了秘书职业化进程。所谓秘书职业化是指秘书作为社会分工中一种独立、特定的职业类型而存在,具有法定的职业身份和职业地位,拥有特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有权威而完善的职业任职标准资格体系。秘书职业化首先应是身份的职业化。据美国劳工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全国秘书从业者就约有三百万,秘书是美国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在西方,秘书不仅从业人数多而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秘书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每年四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被定为“国际秘书节”,人们会向秘书表达自己的节日祝贺。西方一些国家甚至为秘书职业进行了立法,例如董事会秘书制度就是英法美国家一种较完善的法律制度。秘书职业化也表现在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在西方,秘书广泛存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涉及到运输、司法、公共服务业、贸易、金融、房地产等各个行业。可以说在西方国家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中,秘书已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秘书职业化也表现在知识技能的专业化。在西方,秘书们除了要具备最一般的文字、外语、计算机技能之外,往往还需要专业性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其工作内容从日程安排、内勤接待、后勤服务到会议策划、公关服务、出谋献策等,工作范围很广,工作的专业性和知识性都十分突出。
由于秘书在西方已成为一个专门独立的职业,因此专业培养秘书的学校和专门管理秘书的协会都非常齐备。西方秘书教育机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与社会秘书职业所需相适应,西方发达国家的秘书教育也都深深烙上了职业化的印记,职业化特征十分明显。
一、培养目标职业化
为满足社会对不同职业秘书的需求,西方国家的秘书教育培养目标定的十分精细,秘书职业层次明显。例如德国主要培养“通用型的欧洲女秘书”,分三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要求掌握速记、打字等一般职业秘书工作技能,可在国内低层次秘书岗位就业。第二阶段要求强化训练英、法、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学习德语文书和信函处理技术等,可在国内或国外自谋职业。第三阶段要求学习欧共体各国的经贸用语和日常会话,以及各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法律等,通过德国女秘书协会和国际商业通信组织的考试可就职于欧盟乃至世界各地的秘书岗位。美国的秘书教育由低到高可分为三个层次:成人学校的秘书培训教育,主要面向有需要的社会各类人员进行秘书知识、技能的培训;高中秘书职业技能教育,主要面向校高中学生,使之具有从事一般秘书工作的职业技能;高等院校秘书教育,主要培养企业主管身边的特殊助手型秘书。法国也成立了国立行政学院,全力培养“从秘书做起的管理国家的人”。英国主要培养“国际型的职业秘书”。正是因为这种细致的目标定位,西方秘书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在职业技能上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
二、课程设置职业化
西方秘书教育的课程设置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特别重视一些实践操作类课程。德国的“欧洲秘书培训中心”课程体系中,分为语言、技能和理论三类课程。秘书理论课程虽作为“必修课”,但仅仅视为入门课程,所占比重很小且并非考核重点。相反一些实践性选修课程,如速记、打字、语言能力等却格外重视,这些选修课程都制定了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美国秘书教育的课程设置则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公共课重在训练秘书通用的职业技能如打字、速记、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课则根据不同行业的秘书职业特点来安排,如法律秘书是企业法、法院及法律事务程序、州法院法律条例等课程;医学秘书是生物学、生理学和医药法等课程。行政秘书是商业数学、企业法和行政秘书准则等课程。英国剑桥秘书证书考试系统课程设置则根据市场商务活动和国际秘书业务特点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有文字处理、办公室管理、沟通和项目管理等。选修课程有客户服务、人际商务技巧、信息和沟通技术等。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国际商务环境中秘书的必备职业技能。
三、考核认证职业化
西方秘书考核认证的关键是职业技能,如打字、速记、笔译等,除此外还要考核商贸语言、交际语言、英文信函写作等,秘书理论不作为考核重点。这些职业技能都有着明确而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德国女秘书协会要求打字最低达到200键每分钟,速记120词每分钟,英语口述打字不低于150键每分钟。英国国际商业通信组织考试要求德文打字达到280键每分钟,英文速记120音节每分钟。瑞士欧洲女秘书高等专科学院要求德文打字达到280键每分钟,英文打字240键每分钟,德文速记150键每分钟。西方秘书职业认证考核在强调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兼顾了职业素质的要求,如职业个性、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等。这些素质要求是从称职的秘书人员工作实践中归纳和抽象出来的,不光在理论教学中落实渗透而且在专业实践中也参照融合。在考核组织形式上,西方秘书职业资格认证由最具权威的社会秘书专业组织来负责实施。英国有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特许秘书与行政人员公会、皮特曼考试学院等。在美国有国际职业秘书协会、法律秘书协会和医药秘书协会。德国有女秘书协会、国际商业通信组织等。
相较于西方,受历史条件和官本位思想的制约,我国正规的秘书教育是在八十年代才真正起步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秘书工作的职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从业人员日益增多,秘书工作的专业性不断强化,各种行业秘书如教育秘书、医生秘书、法律秘书等不断涌现。面对职业化的秘书市场,我国高职文秘教育却明显有点跟不上节拍,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完全体现出职业性。基于此,我们有理由借鉴西方职业秘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高职文秘教育的职业化进程。
一、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市场化
高职文秘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市场化、精细化。要根据市场秘书职业要求,加强校企合作的质量和力度,不光是实习、实训等环节日常专业教学也要让企业参与进来。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和企业签定行业定向秘书如行政秘书、企业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的培养协议,用条款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邀请企业将自己的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补充教学内容,或者直接把专业教学课堂挪移到企业现实生产环境中。通过这些改革举措使学生从入学一开始就能在企业实践中学习秘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一定要打破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完全由学校垄断的局面,要给企业充分的话语权。只有企业高效参与,才能避免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目标的盲目性,人才培养定位才能准确,秘书的职业性才能充分体现。
二、课程设置进一步科学化
高职文秘教育应以“应用性”为主旨,以专业能力为本位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我们不能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应以秘书职业实用性和技能性为特点对相关课程进行有力整合。积极删除掉一些陈旧的课程,合并教学内容有重复的课程,适当精简秘书学等理论必修课程。特别突出一些实践职业技能课程如社交礼仪、商务谈判实务,办公自动化、外语交际口语、计算机文秘应用软件、汽车驾驶技术等课程,在课时分配上适当倾斜。在确保专业课程职业性的同时,我们还应根据秘书职场所需大量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如企业文化学、企业管理学、会计学、经济法等。我们特别要避免人为的对选修课的轻视,要注意加强对选修课程的考核监管。除此外在课程设置中也要适时补充当前新兴科技的发展、世贸组织对秘书工作的影响和要求等内容,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
三、建立科学务实的学生评价体系
要建立科学务实的学生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秘书实践技能的评价。特别重视文秘专业课程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等评价内容,保证学生获得秘书职业实际所需的职业技能。评价标准要实现专业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国家秘书职业资格标准等要素的有机融合,从而强化学生现代商务办公、人际交往、企业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评价质量要注意和证书相结合,提倡多证多能。要求学生在取得专业文凭的基础上,能持有多种秘书能力证书,特别是高级别的证书,如文秘职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以及电子商务、报关员等资格证书。其次要实现职业技能评价和职业素质评价并重,避免光重技能评价的片面性。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学校可利用一些真实职场案例来课堂渗透,也可进一步严格秘书实践操作规范,学校还可依托秘书职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秘书风采礼仪展示、青年志愿者、优秀秘书专题讲座讨论等,寓教于乐,以活动为载体来动态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完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秘书行业协会
在高职文秘教育中引入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秘书职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渐趋成熟,考试形式上基本实现了秘书理论和秘书实践相结合,环境模拟、岗位模拟和任务驱动三合一的科学运行模式。但从深层次讲,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与秘书职场实际还是存在一定脱节现象。打字、速录等秘书最基本的工作实践技能没能在考试中加以深刻体现,精确的技能量化考核标准就更无从谈起。同时不同行业秘书的素质要求不一样,现有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还缺少这种区分度。其次,目前秘书界还真正缺乏由专业人士主管、社会公信力强的秘书行业协会。随着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加快,庞大的从业人员必然会发生秘书资格审核、职业道德、与上司或客户发生纠纷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只有成立专业的秘书行业协会来进行专业管理,才能使该职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也才能使高职文秘教育更具有方向性。
[参考文献]
[1]姜平平代亚松《秘书职业发展趋势对高职文秘教学改革的骑士》[J].职业教育2013年第3期 42-43页。
[2]马培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84-88页。
[3]扬群欢《从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看我国高职秘书教育机制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10期 81-84页。
[4]戚国华《浅论西方文化对我国秘书职业的影响》[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145-146页。
[5]张立欣《秘书职业化背景下的秘书教学改进与应对》[J].办公室业务2013年第8期 1-4页。
[6]李欣 李国栋《中外秘书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27期 13-15页。
[7]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M]. 2009年4月。
[8]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天津大学出版社 [M]. 2010年7月。
教书育人范文 篇四
【关键词】学困生 做人教育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76-02
教书育人,本是两位一体的。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和义务。但是,由于教育评价体制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辍学,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下面是笔者对这种情况存在现象及造成的影响、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 重智轻德的教育依然表现突出
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学校教育依然是校长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师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门门优秀,就是好学生。在这“唯分数论英雄”的环境中,有些因种种原因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感到自卑、绝望、被排挤,只好选择逃避。特别是初三年级的学生,面临升学、中考压力,这种心理会更为明显。
二 重教书、轻育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片面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重传授知识、轻视育人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使学生逃学、辍学,还有许多不良后果。首先,来自学校、家庭乃至社会追求分数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心理脆弱、人格扭曲。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因受不了家庭的逼迫、老师的批评而轻生自残,伤害同学、老师甚至父母的恶性事件,血的教训令人痛心。其次,由于片面看重成绩,而忽视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道德缺失,错误地认为考好成绩就是做学生的唯一理想,一旦考试成绩无法提高,就自我否定,没有远大理想,自甘堕落,甚至故意与学校、老师、家长对抗,校园暴力屡禁不止,在社会上成为打架斗殴的“混混”,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这一切,就是教育偏离育人目标的结果。
三 教育错误导向的根源追溯
从上述情况看,问题根源在于教育评价体制。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知识的获得、智能的训练仍是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主流价值。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成绩(初中和高中),导致学校教育评价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所带学科成绩为依据,只要考试成绩好,便会“一俊遮百丑”。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成绩好便“一好百好”。这种评价体制的结果是学校功利化:学校追求升学率和高成绩是为了生存,教师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学生追求考试成绩是为了自己的出路,家长追求成绩亦是为了孩子的前程。考试成绩把各方面的压力汇集在一起,像一座沉重的山,这对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① 即所谓的“学困生”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有些被“挤”出校外,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沦为“社会渣滓”。无须讳言,这是教育的失败。
四 使学困生亦能健康成长的教育措施和途径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智力是多方面的,智力的表现形式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聪明与否的标准当然是多种多样的。”② 所以,学校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优势、特长,既要使他们成才,更要让其成人。要做到这点,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现象,使育人相当程度上变成了“育分”。仅仅靠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来实施素质教育,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坚持到底、不能收到实效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学校的评价机制和管理上加大改革力度,抑制学校在考试分数、中高考人数上的不合理竞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校为本,切实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一个公平、宽松的学习空间,不至于使他们在残酷的考试竞争中成为牺牲品,实现育人为本的目标。
2.学校教育要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③ 每个人都会有他的闪光之处,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可能有那方面的优点,多一把衡量的尺度,就对学生多一份尊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如果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必然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淘汰大部分的“差生”,这种教育不仅不能使学困生抬起头来走路,还会使他们在人生的求知阶段成为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我们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制,不以升学与否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是否成才,尊重不同个性学生未来的发展,切实拓宽他们发展和成才的渠道,让人人都成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大写的人。
3.关注学困生做人,也要家长更新观念
现在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考试成绩不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能力,就认为孩子没有出息。如果说孩子因成绩不好而被学校、老师否定是一种自卑,那么家庭再给予否定和批评就是绝望了。所以,家长对孩子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不应总是与学习优秀的学生比成绩,而应努力发现孩子自身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引导,相信孩子将来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样,就能相对地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多给学困生一条成人之路。
关注学困生成人,应是全社会的责任。请不要把目光集中在中高考的那些高分“才子”上,也要看一看是否还有既未成才,又未成人的“不合格”公民。
注 释
①钱学森、吴增强。学困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9
教书育人论文 篇五
关键词: 科技哲学 书香校园建设 必要性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在高职院校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其实就是通过教育者的积极引导,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广大师生通过多种形式,感悟人类的智慧和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涵盖了自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品读国学经典,汲取精华,建设书香校园,对于承载教书育人任务高职院校来说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
一、书香校园建设服务师生成长
在科技哲学领域关于科技伦理的研究中,我们能找到包括人的理性理论、人的心灵理论、人的追求理论等,这些将为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人,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解决了科技伦理中人的理论问题,也就能更好地建设书香校园,服务师生成长。
1.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理性的过程。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是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存在物,书香校园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分享普遍理性的理性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认识普遍理性的理性过程。一所真正有内涵的学校,应该是让人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书香的味道,感受到人的理性内涵。教育不应该成为一个训练“机器”的机构,而应该成为培育有理性的人的场所。通过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广大师生认识理性,学会分享理性。
2.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提升人的心灵境界的过程。书香校园建设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主要任务。书香校园建设是一个努力向上,努力向无限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略的是人的限度,尤其是社会的限度。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同范式的文化传播更加普遍,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更加凸显,对科技文化教育提出挑战。高校是人文精神的殿堂,建设书香校园,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构建我们的价值观,对于高校的德育教育来说非常必要。
3.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实现人的追求的过程。师生在校园环境中,通过主体的认知来表达对人文精神的接受。当人的期望值特别高,不能达到时,不能忽视我们对善良追求的动力,我们更需要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来实现书香校园文化层次的提升。书香校园文化具有德育教育的特质,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关联,高品位的文化理念灌输,能保证学生人格修养的形成,达到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4.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文化扬弃的过程。书香校园文化受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当今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个性超脱于社会文化,形成扭曲的道德观,对文化教育的现状提出挑战。时代要求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同步,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反映社会的总体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强化主体意识,对文化进行扬弃,接受对师生发展有益的传统文化,摈弃那些功利主义文化。
二、书香校园建设服务学院发展
在科技哲学领域关于科技方法的研究中,我们能找到包括假设理论、归纳理论、演绎理论等,这些科技研究方法的理论将为书香校园建设搭建更加合理的框架。把科技方法理论运用到书香校园建设,能让书香校园建设更加科学、理性、规范,服务学院发展。
1.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回归过程。书香校园建设能更好地对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质和内涵进行追求和把握,是一种回归过程。文化的积淀是书香校园建设的前提,是高等教育实现战略目标的保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要注重对文化本质和内涵的把握,引领文化建设的潮流,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找出文化深层次的价值所在,建立能服务学院发展的文化模式。
2.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动态过程。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归纳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都是时代的需要。归纳和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把学习传统文化作为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完善的文化价值体系,把校园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文化的动态性。
3.书香校园建设是一种辩证过程。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从书香校园到校园溢满书香,是对文化的演绎,是一种辩证过程。文化的发展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即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是客观存在的,书香校园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也就必然遵循辩证否定的规律,因此,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过程是一个辩证过程。
三、书香校园建设服务社会进步
在科技哲学领域关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研究中,我们能找到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些关系更加有利于书香校园体系的构建。要有效利用这些关系,使其服务于社会。
1.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提升。思想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对文化建设有指导作用;文化建设是思想建设的表现,对思想建设有展示作用。用STS中的理论关系来指导书香校园建设,其实就是研究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关系的过程,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STS理论能指导书香校园建设,书香校园建设能展示STS理论的成果,二者的相互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对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能更有效地推动文化的进步,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综合素质。文化是内化为人类思想的人化过程,文化能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让教育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其实是人的综合素质提高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育的接受和文化的传播,二者相互影响有助于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书育人范文 篇六
关键词:教书育人;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13-01
1 教学与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传授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教学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即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学过程,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学校中,老师不仅教学,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道德的引路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又有人说: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一切教学活动都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教师通过教学总要给学生一定的教育影响,不给学生的任何影响的教学是不存在的。这可以说是一条客观规律,即“教书”不可能不“育人”。“育人”的主要途径是“教书”。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统一体。
2 教书育人的出发点
了解了教学与教育关系,教书育人就应含义明确了,我们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注意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1)教书育人必须是教师的自觉、有目的行动。要求教师从培养“建设者”“社会有用人”的高度来认识。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出发,明确其任务和使命,并积极加以实践。
(2)教书育人,应贯穿教学各个环节。教学是教师在学校的主要实践活动。教学是学生接触教师的主要机会,没有教学就谈不上”“育人”。
(3)教书育人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每个教师对自己要有要求,要落实,要总结提高,不断提出新的方法,推广好的方法,以期获好的效果。
(4)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书育人也是学校工作的导向。在各教学环节的计划、组织、协调管理工作中一定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工作日程。
3 教书育人落实点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基本有三项任务:培养人才、科研、社会服务。其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教书育人是最重要的任务。如何把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呢?
(1)提高教学质量是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才有可能增加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育人”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如果教师在教学上备课不认真、思路不清晰,方法不得当。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清,会给学生以“治学不严谨”的印象,教师的“育人”就会流于形式,甚至起不到作用。
(2)提高教学的教育性是教书育人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辩证法、唯物主义、方法论等教学因素,在教学中育人,不能简单地搞“两张皮”,提高教学的教育性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那么教书育人就在教学中得到落实。
(3)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教书育人应把他们作重点对象。
(4)抓准结合点进行教书育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发展历史较长,比较成熟。较严谨。教书育人在这些课程中结合点较多。如结合课堂教学讲学科发展史,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学科发展史,讲名人的治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结合课堂组织教育学生遵守公共道德,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5)结合公益劳动,进行劳动观念教育。
(6)结合实习,了解社会,了解行业的敬业的精神,了解行业的团队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严谨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教育。
(7)教书育人体现在教学文件中,如:在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时,要求每课必须明确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方法论教育提要求。
(8)教书育人体现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环境会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书育人论文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读书计划为行动指南,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并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在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的同时,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把真正优秀的读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经典;放眼世界,增进国际了解,尊重各国、各族文化,以继承传统文化和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为主流。
二、个人读书目标:
1、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不断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2、转变教育理念,登高望远,高屋建瓴,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
3、通过读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读书内容:
1、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我们怎样思维?民主主义与教育》
3其他类的书籍:《教师必知的心理常识》
四、读书措施:
1、利用一切时间积极自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根据所学认真备课,体现出新颖、大胆、有效的教学风格,课后再以所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写出反思和随笔。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政治理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略读、速读。
3、每天确保半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整理读书笔记,保证读书的效果。
关于老师教书育人的句子 篇八
1、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3、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
4、态度决定命运。
5、量变引起质变,知识重在积累。
6、生活中若没有明天,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7、平时和考试一样,考试方和平时一样。
8、闲事闲话闲思是学习的大敌。
9、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10、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11、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失败中都看到机会。
12、良好的习惯永远是一个人成功的法宝。
13、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14、经验是由痛苦中萃取出来的。
15、总结,就是为了在高考中不留下任何遗憾。
16、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地快乐。
17、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会创造出惊人的成绩。
18、一个成功者只知抱定理想,向前行进。
19、一笔一画关乎成绩,一字一句决定人生。
20、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
21、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22、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23、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24、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
25、含累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26、乐观地对待失败,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27、不要被失败吓到,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28、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29、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30、考试十分钟,平时十年功。
1、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2、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3、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4、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6、名言警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7、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
8、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9、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
10、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1、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12、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13、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4、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1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6、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7、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18、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9、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20、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21、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失败中的教训。
22、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3、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
24、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25、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26、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27、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8、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29、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30、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教书育人范文 篇九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90-01
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和企业迫切需要大量合格的创新型人才。要适应新形势,培养合格人才,就要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上下功夫。
一、教书育人。(一)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书――教育者将一定范围内的科学知识、信息知识、专业知识,有计划、有目的的传授给受教育者的过程。育人――即培养受教育者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和提高思想觉悟、思维能力水平的过程。教书育人,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和“学”的活动中共同组成的统一体。一方面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地参与形成“教”与“学”的统一活动,逐步完成育人的全过程。教书育人,是要求教师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渗透政治思想教育的活动。有位名人说过,单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学活动中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在各学科专业知识里,无不渗透着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因素,教师在授课活动中的思想观点,无不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责任。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经常地多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及教育改革的有关文件和政策;其次,要培养思想过硬的学科带头人树立典型,带动全面,这就需要有一支既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教书育人是学校重点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教学是重点,教书育人是重点工作的中心。成人高校除完成一部分学历教育职能外,还要逐步向岗位培训转化,这是新形势下的需要,在这种教育当中虽然对象情况不同,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彻教书育人的宗旨是一样的,学校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教书育人这个中心运转,在传授学员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校规定的培养目标。
教书育人论文 篇十
论文摘要:张元济(1867—1959)是中国近代活跃在我国出版界、教育界的著名教育活动家,是近代教育救国论的宣传者、近代新教育的推动者、新人才的呵护者、培育者。在社会不断进步,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张元济先生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地位,将有助于出版界正确认识出版对教育的扶助性作用。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壬辰(1892年)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任刑部主事。张元济于1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被革职“永不叙用”。不久,南下上海至南洋公学译书院。1902年,商务印书馆,历任商务编译所所长、总经理、监理、董事、董事长等职。“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是张元济选定出书出刊办报办学这样的道路的内心写照,在这条理想之路上,张元济无怨无悔,无取无求,直到终老达六十毕生尽瘁文化教育出版事业。
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说: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张元济笔者注)确实是开辟草莱的人。他不但是个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他没有留下专门著作,但百袖本二十四史每史有他写的跋,以及所辑《涉园丛刊》各辑的跋,可以概见他于史学、文学都有很高深的修养。笔者认为张元济先生不仅是新式出版事业中开辟草莱的人,而且在新式教育事业中也是一位披荆斩棘者。他在近代新教育战胜旧式教育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事业中,张元济当仁不让是位伟大的教育活动家。他没有骄人的学术巨著传世,但有许多润物细无声的教材滋养着一代代新人;他没有显赫权柄,但他执掌着“一个支配几千万儿童的知识思想的机关”—商务印书馆;他没有一本本教育专著传世,但却留下三四百万字的文稿,让我们从中窥探他的教育主张。更可贵的是他身体力行,把自己的思想深植于心田。事业就是标志,在他出版事业的进程中我们可探索他的教育思想,在他的成功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的人格魅力。全面客观地评价张元济先生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对于当前我国出版事业为教育服务及教育自身的发展,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元济是近代教育救国论的宣传者
清末,中华大地面临被瓜分豆剖的命运,张元济和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积极提倡教育救国。 18%年,张元济在与其友汪康年的讨论中论述了维新图存的途径有两个,“此时急务以鼓动人心为第一义,贵报已膺此任。其次即为培植人材”,他认为政治维新并不是挽救中国的根本,救亡图存必须从开通风气和培植人才这两方面着手。也就是说张元济将挽救中国的希望寄于教育来培植人才,寄于出版、教育来开通风气。只有在风气大开、人才蔚起的前提下,变法事业才能顺利无阻地推进,国家才有希望。张元济强调教育应充分发挥其改造社会、拯救国家的社会功能;换言之,在当时的中国,教育必须为解决“救亡图存”这个时代所提出的最迫切的课题服务。从中国近代思想史、教育史上来看,虽不能说张元济是“教育救国论”的首创者,却完全有理由认为是张元济终身是一位坚定不渝的“教育救国论”的提倡者、宣传者、实践者。在南洋公学译书院时他之所以积极出版严复译西方著作,是因为严复第一次赋予这种在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以哲学的内涵及方法论上的依据。严复译作中无不闪现着其本人经过哲学和方法论思辨后的“教育救国论”思想,故张元济一直倾力出版严复译作,积极宣传“教育救国论”。如果把翻译、出版一部学术经典之作比喻为建造一座大厦,那么张元济无疑也是一位颇具匠心的“建筑师”。
张元济是近代新教育的推动者
1.出版《最新教科书》为新教育的发展提供蓝本
1901年,清王朝实行所谓的新政,颁布兴学诏书,设立了不少新式学堂,普通教育逐渐兴起,中小学校出现并迅速增多。张元济认为清末新式学堂的出现,只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初见端倪,并不意味着一种真正意义的近代新教育已经出现。因为在那些所谓的新式学堂,绝大多数所使用的教材无非两种,一是教会所编,目的在于推行宗教,讲授不合我国国情的事。一是当时书坊所卖,不合教育原理,大都胎脱于旧时学塾读物,以儒家经典一统天下,难以适应新式教育的发展,这类教材内容空疏无用,而且形式与结构也极不科学,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张元济认识到新式教育呼唤新式教材,否则新教育将无法落到实处,不过是一句动人的口号而已。因此,编写一套适应当时中国社会情势需要的、具有真正“近代意义”的新教材,成了当时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可贵的是当纯教育中人还在坐而论道时,张元济就已立即付之实施,邀友蔡元培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采取个人承包的办法编辑新式教科书。编译所编辑教科书采用合议制,依据发展普通教育,编辑初小和高小的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等教科书,每学期一册,并根据课本另外编写教授法。全套教科书定名为《最新教科书》。这套教材已经涉及到许多新学科,这些新学科在中国还是第一次成为新教育的课程,如历史、地理、国文、算术等,初步涉及到了中国近代教科书的基本框架,从革新课程内容的角度推进了新式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新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蓝本。
1903年发行的《最新教科书》,以合理可行的编写原则为指导,注意到儿童的心理特征,注重直观形象,按学制年限编排,循序渐进,用以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这套教科书照顾到知识的逻辑顺序,并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传统教材中的封建陈腐及不合时代的东西,注重儿童生活实际、民生日用,讲求新文化,宣扬新的伦理观念。《最新教科书》所体现出的这些编辑方针说明张元济已力图摆脱旧式教育忽视、抹煞对人的理性发展功能的影响,而是把教育视为一种发展人的理性的事业来对待。“只要用历史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就应该肯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在推动新式教育战胜旧式教育的斗争中,张元济为中国近代独立的、科学的、符合教育学原理的教科书的编写指明了方面。从而确立了新教育理念在教科书领域的地位。
2.不断推动教材革新推动新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叶的中国风云突变,政权更迭频繁,时代变化迅速,常常是教科书本身尚未成型固定,而时代却变幻了。这就逼使张元济必须不断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抓住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以适应新式教育发展的需要,推动新教育战胜旧教育,使出版顺应时代、顺应教育的潮流,并适时引领潮流。正如庄俞所说:“学制修改一次,教材跟着变更一次,往往一部还未出全,又要赶编第二部,我馆对于此点向来是很注意很敏捷的。”商务在推出了第一批近代教材后,根据时代之需陆续推进,即有清末的“最新教科书”、辛亥时期的“共和教科书”、学制改革时期的“新学制教科书”,国民革命时期的“新时代教科书”,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教科书”。
当然,张元济在教科书出版中也有应变不及时的时候。如在辛亥革命前后,由于对政治形势的预料不及,没有能够及时预备适合共和民国宗旨的教科书,结果在民初的教科书出版竞争中极为被动,同时也造就了商务印书馆的强劲对手—中华书局的崛起。但张元济领导商务印书馆很快调整出版方针,力求紧跟时代潮流,并在以后的教科书出版中长期处于执手牛耳地位。
面对风云变幻的政局,当纯教育中人还在不断探讨、争论之时,商务已根据学制的变革和国家教育新的方针,适时地调整教材的编写方向。出版了顺应、体现教育潮流的教科书。从而推动新式教育不断发展。在旧教育与新教育对垒的关键时刻,能否编辑出版适时适用的教材,不仅成了社会急需,也成了“方兴未艾的近代教育事业能否取胜于旧教育的关键之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元济主持编纂的一套套教科书对于近代教育战胜旧教育,对于新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扶助作用。不断推陈出新的教科书使近代教科书日臻完备,而教科书完备之时,也就是近代教育形成之日。
另外,张元济先生对学术活动的关注,尤其是对学术活动的资助、对学术成果的及时汇编出版等,加快了前沿知识的传播,对中国近代教育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张元济是新人才的呵护者、培育者
张元济重视人才,广招人才、重用人才,商务印书馆成为一个著名的“育才馆”。张元济是一位慧眼识人才的伯乐。由于张元济海纳百川的胸襟,识才、爱才之心使分属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专家,将多元化的思潮涌人商务,并由商务波及全国,促进中国各领域的学术发展,促进中国教育的大发展,促进中国科学文化的大发展。此时的商务与蔡元培主持下的北京大学相近,“兼容并包”。商务编译所因此而“成了各方面知识分子汇集的中心”在这个“育才馆”中张元济积极呵护、培育人才,如茅盾由一名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生成长为新文学的领头羊;杨贤江由一名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文科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先驱者;胡愈之由一名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练习生成长为新中国《光明日报》总编辑、出版总署署长。他们的成长、成才历程离不开张元济先生的倾力提携、大胆提拔。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书育人论文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