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国际形势论文 (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国际形势论文 篇一
谈最近的国际形势
最近美国侵略集团在东方在西欧,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阴谋活动。帝国主义国家的好战分子,相继发出了战争叫嚣,国际局势显得有些紧张起来。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我们怎样来认识目前的国际局势呢?此刻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吧。
作者:福英
朝鲜停战的实现,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的军事停战和政治问题达成协议,使得国际紧张局势有了缓和。这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伟大的胜利,美国侵略集团的重大失败。
可是,如果以为妄想称霸世界的美国侵略者,在遭到失败和打击后,就会从此放下屠刀。那就是奇怪的衷情了。我们应当看到:在世界和平民主力量为国际紧张局势进一步地绥和而斗争的时候、美国侵略集团却绝不甘心于失败,它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制造着国际紧张局势,准备另一次世界战争的。和平力量与战争力量之间的斗争,这就是目前国际形势的基本情景。
和平与战争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绝不是一两个回合就能解决的。因为和平的敌人是相当顽强的。它在一次失败之后,必然想法对世界和平力量进行反攻。所以,我们在一场斗争胜利之后,就要之后进行另一场的斗争。这样,国际局势就显得时而紧张,时而缓和。这就是目前国际局势的特点。
所以,我们决不能因为在一个回合中获得胜利,就冲昏了头脑,以为美国侵略集团蒙受了一次打击,就消声匿迹,我们就能够高枕无忧。“天下太平”了。那样,我们就要犯错误。相反的,我们要时时警惕,准备给企图反攻的敌人以更大的打击。但如果我们在局势紧张的时候,就张惶起来,那也是不对的。
敌人是不断地在进行反攻的。譬如,在朝鲜停战,日内瓦会义后,美国侵略集团遭到了失败,和平力量取得胜利,美国侵略集团就立即拉拢英、
法、澳、新、菲、泰、巴基斯坦组织东南亚军事侵略集团。之后,欧洲军条约遭法国议会否决,美国的战争政策遭到了挫折,但它连忙诱使英、法等国的统治集团。用伦敦协定、巴黎协定来重新武装西德,把西德拉进北大西洋侵略军事集团。最近,宣布签定美蒋军事协定,并决定行将召开曼谷八国会议。美国侵略集团这一系列的行动,就是要建立对苏、中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军事包围圈,准备发动另一次世界战争。但美国侵略集团和它的追随者,这一连串的侵略活动,并没有出乎我们预料之外;不如说,这是在我们预料之中。所以,国际局势一时的恶化,并没有使我们悲观失望,而只是使我们加倍努力来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斗争,并且是具有充分的信心来进行这一斗争。
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跟战争力量进行的斗争中,我们如何来认识目前世界所存在的各种力量呢?
苏联、中国、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中坚。苏、中和人民民主国家的日益强大和紧密团结,是世界和平的最主要的保证。
同时,世界各国人民是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在最近四十年来,世界经过了两次大战,人民对于战争所给予的创痛,记忆犹新,谈虎色变,谁不反对战争?
至于美国侵略集团,虽然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有它的追随者,但为数不那么多。为什么?因为美国侵略集团加紧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使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其他国家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世界的其他国家追随美国侵略集团的战争政策不仅仅对他们自我没有什么好处,并且还会失掉他们已有的一些东西。所以,目前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在战争和和平问题上,便存在着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国家,是刚获得独立的或正在争取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它们反对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垄断,因为它们是刚从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下摆脱出来,或正在摆脱外国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它们反对战争,因为它们需要的是建设,而战争是妨碍它们进行建设的。它们的对外政策是和平、中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除极少数国家的统治集团甘于追随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以外,许多国家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南亚五国总理会议,决定邀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二十五个亚洲非洲国家参加定于一九五五年四月举行的亚非会议。讨论反对殖民主义和促进世界和平的问题。南亚五国总理的这一行动,证明了第一种类型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第二种类型的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削弱的帝国主义国家。因为它们已被削弱,想要继续保有它们已有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就不容易。为什么?首先美国垂涎着它们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美国侵略集团在想法挤进去,要取它们的地位而代之。其次,这些地方的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涨,根本动摇了殖民制度。这一类的国家的统治集团中虽然也有少数人时常跟着美帝国主义叫嚣战争,但从根本方面来说,它们是主张维持现状的,因为维持原状意味着它们有可能继续坚持巳有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英、法和许多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是属于这一类。
第三种)www.haoword.com(类型的国家,是好战的国家。它们的对外政策是侵略政策,战争政策。这类国家主要是在侵略集团统治下的美国。在美国控制下的西德和日本,是美国侵略集团看中了的战争工具;美国力图重新武装西德和日本,作为美国发动另一次世界战争的炮灰。美国侵略集团虽然是以苏联、中国和人民民主国家作为“潜在的敌人”,作为将来发动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进攻对象,可是,今日在准备另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们的目前的侵略对象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其他国家。美国侵略集团要在这些国家中设立军事基地,就必然侵害着这些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美国侵略集团要企图缓和美国的经济恐慌,就必然对这些国家进行经济侵略。一句话,美国侵略集团想要建立它的世界霸权,第一步就要把资本主义体系的其他国家沦为它的附庸。在那里,就存在着美国与其同盟国家之间的不能克服的最基本的矛盾。此外,阿登纳和吉田虽然甘愿充当美国的走卒,但西德和日本的统治阶级并不是全都愿意扮演这样的主角;更用不着说西德和日本的人民是根本反对的了。西德的社会民主党反对巴黎军事协定,日本的吉田也巳不得不下台。即使把西德和日本重新武装起来,安知西方各国不是扳石头碰自我的脚?!这一切,就显示美国侵略集团和它的追随者所面临的困难。
2017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篇二
《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关思考》
摘要:
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胡锦涛同志多次明确指出,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的来说,我国的发展正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但是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关于国际形势
首先谈谈对国际形势的总的看法。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亦即帝国主义阶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人类社会也由此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早在1991年,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就明确指出,列宁所讲的大时代,不要去动它。陈云同志也早在1989年明确指出:“列宁论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和侵略别国、互相争霸的本质,是不是过时了?我看,没有过时。”“那种认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非常有害的。这个问题到了大呼特呼的时候了。”
所以我们说,帝国主义时代还没有结束。对于美国霸权,中国和它之间有合作,但主要是较量。如果因为中美之间有合作就认为当前不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不会没落,就会认不清现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也无法预见危机将带来的巨大破坏性。超级大国处境极端困难时,将做“困兽犹斗”的“垂死挣扎”。在今后一些年内,各种国际力量特别是世界上一些大国和强国,将会围绕金融、能源、粮食、主权直至战争等根本性问题,既有多样的合作与竞争,更有着激烈的博弈和较量。超级大国甚至有可能重复20世纪90年代搞垮苏联、东欧的办法来调动其所有能量搞垮当今世界上的大国或强国,以摆脱自己目前深重的危机。?
总之,不管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在短期或中期发展的具体结果如何,但目前有一点完全可以肯定,这就是世界已经步入历史的快车道。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开始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甚至跳跃的状态。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是处于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我们就不可能认清导致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也就无法找到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正确措施。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的机遇方面和挑战方面。
(一)机遇
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有三大战略机遇。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且在深化。
当前正在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推迟多年、推迟多次不得不爆发的金融危机。尽管中间可能会出现一次又一次小的复苏,但整个危机极可能要延续十余年甚至更长。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更广阔的时空来看,从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更广阔的视野来看,这场灾难还没有完,还在演进中,甚至极可能是刚刚开始,世界范围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经济社会危机极可能还在后头。
美国经济从1967年起已经进入长波收缩期中的衰退阶段。从1993年3月至2001年3月,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繁荣,仅仅是美国经济进入长波收缩期衰退中出现的特例。美国经济之所以能有长达10年的繁荣,其根本前提,主要并不是其信息经济的作用,而是其搞垮了苏联。除非美国重复上世纪90年代用搞垮苏联东欧的办法来调动其所有能量搞垮当今世界上的大国或强国,否则,美国经济必然会遇到大的麻烦。
2、美国称霸全球的“雄心”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其战略重心进一步东移有可能将再次被推迟。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接连打了五场战争,前三场打得非常顺利,但是它没有料到在一个小小的伊拉克陷入战争泥潭,直接间接花了3万多亿美元,最后不得不撤军。也可以说叫胜而不利。被迫撤军表明它已经力不从心了。这3万多亿美元的开支也是造成它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奥巴马政府可用的资源已经很有限,但麻烦点却越来越多。
3、相对于苏东剧变后的低潮而言,世界左翼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反资本主义运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有所复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主导、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推力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度发达,就导致世界出现了这样一个基本现象:穷国穷人愈来愈穷、愈来愈多,富国富人愈来愈富、愈来愈少,几乎所有国家都愈来愈穷。据2005年联合国的统计,世界上最富有的500人收入总和大于4.16亿最贫穷人口的收入总和。英国《卫报》报道,最富有的225人与最贫穷的27亿人的收入相等。2007年美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占有了全美家庭43%的金融财富。盖茨和巴菲特,再加上一个保罗·艾伦,三人总资产比世界上最不发达的43个国家的GDP总量还要多。几乎所有国家都愈来愈穷的标志,就是各国主权债务都在急遽增多。
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这场正在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美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特别是其中金融霸权和新自由主义政策、理论肆意泛滥的结果。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进一步引发着全球社会动荡加剧。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欧洲到中东、北非再到亚洲、拉美,社会不安情绪弥散,广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广大民众对资本主义普遍不满,大规模街头抗议增多,极端政治事件频发,不少国家政局不稳,全球社会动荡风险明显上升,这些导致出现一个值得关注的亮色,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在全球重新得到重视。各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和应对。国外共产党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着有限的联合活动。
对这种已经开始复兴的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统筹考虑,各国左翼学者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和形式进行积极合作与配合,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能够坚持和发展的极其有利的国际上的机遇。
总之,我国应充分认识、紧紧抓住、精心运筹这些战略机遇,以尽可能延长我战略机遇期。如果认识不清,抓得不紧,运筹不力,这些战略机遇就会向其反面转化,战略机遇就会变成战略挑战。
(二)挑战
下面谈谈我们在国际上面临的四个挑战。
2009年5月9日,奥巴马通过电视向全世界宣布: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美国想要限制中国发展。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的下述四个方面的挑战,实质上都与奥巴马所说的资源有关。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决不会改变。我们与西方强国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但是其背后更有长远、根本的战略较量。这里所谈的西方,是政治概念,不是地理概念。西方世界不是铁板一块,但它们在西化、分化中国上有着紧密的战略合作。
美国原来是硬实力崇拜者,所以二战以后就在我国周边打了两场最大的局部战争,一场是朝鲜战争,一场是越南战争。为什么?因为搞社会主义对它危害最大。大家都要搞社会主义,都要自主独立,那样它怎么从海外拿利润、拿钱呢?结果是它使用硬实力不行,都打败了。它就更多地想用软实力的办法,并且在前苏联获得成功。软的办法,具有代表性的就是2006年小布什曾经讲过的办法:通过金融、知识产权、信仰自由向中国施压。
先看通过信仰自由向中国施压,这主要通过如下七种途径实施。
(1)用传统媒体对我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包围。这个传统媒体在苏联解体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我国新疆的“7·5事件”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在阿富汗设立了“自由亚洲之声”,然后煽动南疆的普通群众。
(2)利用互联网新型媒体。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趁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世界上共有13台根服务器,有10台在美国。美国通过隐秘的筛选和过滤机制控制了互联网上的内容,然后通过读者自己得出它所需要的结论来。
(3)利用文化市场。我们出口到欧美的图书只相当于它们向中国输出的图书的1%。这么多年,我们的观念已经改变很大了,而美国的历史观始终没有改变,它仍然处于冷战思维中。
(4)利用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对我进行渗透。奥巴马2010年5月28日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说,要把美国的价值观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渠道,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代表,输送出去。
(5)重点攻击领袖。苏联解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斯大林、乃至列宁都给抹黑了。法国哲学家福柯说:“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的脉动”,“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攸关的”。这也就是所谓的话语权问题。1965年,印尼发生了“9·30”事件,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印尼军事当局杀害了50万到100万印尼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没有报纸报道。美国杀死了3000多万印第安人,也很少有人知道。所谓大跃进饿死了2000万至3000万人,斯大林肃反杀死了2000万至3000万人,这些数字都是虚假的,但是全球很多人却信以为真,这就是媒体的作用,这就是意识形态操纵的结果。
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势力一直在操纵对中国革命历史和领袖历史的造谣和污蔑,对此切不可等闲视之。拿破仑说:一支笔杆子胜过两千条毛瑟枪;艾森豪威尔说:一美元的外宣费用等于五美元的国防费用;尼克松说:三份不友好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理由就是它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其实没有,但是它已经打了,你能怎么办?为什么打南联盟,理由是它搞种族屠杀,有万人坑,事后证明也没有。所以说新闻事实是可以造假的,造假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6)在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亲西方的未来接班人。2010年4月,我们在俄罗斯与苏联原苏维埃最高会议主席卢基扬诺夫会谈时,他逐字逐句地引用了一个讲稿,说撒切尔在苏联解体前的一个多月内就在美国休斯顿讲话中说,苏联再过一个月就要解体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找到了内部代理人,并对这些人进行支持,苏联很快就会解体。
(7)在软实力即战略上策略上进行博弈。
2008年5月,我们在英国跟它的战略研究所会谈。它的负责人说,中国要想以硬实力崛起,美国举双手欢迎;中国要想以软实力崛起,中美之间必将发生直接的、全面的冲突。他为什么以说硬实力崛起他们欢迎呢?就是它们企图让中国负责生产,美国负责消费;中国负责储蓄,美国负责花钱。如果中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搞创新型国家,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美国人就不干了,那必然发生冲突。这就是战略上策略上的博弈。?
2、加入WTO后对我国的挑战。加入WTO,中央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利大于弊。但也要看到弊,就是会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我们的大豆产业非常危险。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在大豆生产方面已有5000年的文明史,结果现在基本上都被外资控制了。我们的汽车,国际资本是40%的资本,但是70%的利润他们拿走了。
3、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1999年8月31日,我写了一个报告,判断苏联和华约的解体标志着世界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1世纪前二三十年甚至上半个世纪,整个世界将极不平静,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可能出现较为严峻的局面。自小布什上台以后,美国加强了在我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奥巴马仍然继续这个战略。所以兰德公司有一个报告,说用7000亿美元救市不如用7000亿美元发动一场战争效果更好。战争不见得是美国自己打,美国可能通过代理人向中国挑衅,比如在朝鲜半岛、中日之间、南海、中印之间挑起冲突。
4、输入型恐怖势力的威胁。这种威胁在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中已经非常明确地显现出来了。
下面谈谈国内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二、国内形势
(一)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无可置疑的巨大成就,对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地肯定。这些伟大成就包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军队和国防建设取得新进展等诸多方面。关于这些已经有很多论述,下面主要讲讲我们在国内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挑战
在国内面临的挑战可以主要概括为四大安全问题和七大资源相对匮乏问题。
“四大安全问题”,即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社会安全特别是就业与分配问题,周边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这些安全问题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而从一定意义上讲,意识形态安全决定前三个安全。
——金融安全。金融是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命脉和血液,金融资本是资本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现形式,
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的最高统治。国际金融垄断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最高阶段。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已把我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鉴于用武力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越来越小,它们一是可能用文化、价值观侵蚀的办法,二是可能用金融手段。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它可以随时开动机器“恶性孽生”。美国目前国债总额又向上提高2.1万亿,将达到16.4万亿美元,占GDP比例将从2007年的62.2%上升到近112%,接近安全线近两倍。财政赤字约为1.6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已从2007年危机前的2.7%上升为10.8%,同样接近安全线近两倍。美国当局放出“高额国债”和“高额赤字”这两只老虎,带来的必然是美元大幅的贬值和全球急遽的通货膨胀。中国的美元储备一直在贬值。这在本质上是采用变相违约的办法赖债不还。金融是国际垄断资本玩弄的扑朔迷离、眼花缭乱的万花筒。在经济全球化甚至可以叫作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如同是全球金融之心脏,几乎世界各国、各个城市都布满美国吞吸其血液的大小血管。美国操纵股市、期货、汇率、国际大宗商品等的价格,使之大幅涨落,因为水位落差愈大,发电所得能量便愈多。而其中背后的关键,是国际垄断大资本的操纵投机以获利。所有这些将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
——社会安全,包括分配问题、就业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这些高度影响社会稳定。
——产业安全。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经济普查数据第二号公报中披露,我国工业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平均仅占销售收入的0.61%,即使是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只有1.7%。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我国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仅有1.3%,而以色列为4.9%,瑞典是4%,芬兰达到3.9%。以我国企业生产的耐克鞋为例,价格为200美元,外国设计者可得到100美元,品牌商可得90美元,我们的企业所得仅为10美元,工人工资则更是低微。我国生产一台DVD交给外国的专利费是18美元,企业只赚1美元。我国生产的一些产品往往只有2%—3%的利润。
——意识形态安全。这是最重要的。这一方面出了问题,前三个方面都很难保障。
我们面临这几大安全问题,但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七大资源却将比过去30年要相对匮乏。
第一是土地资源。改革开放30多年,全国耕地净减少了两亿亩左右。如果今后农业科技上没有较为重大的进步的话,就不可能再有较多的耕地资源进入商品领域,否则就会与确保粮食这一战略性资源的安全发生根本性矛盾。
第二是政府性投入资源。截止2009年10月底,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共有25万多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长期国债、银行直接贷款,绝大部分已经投出贷出,并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有的项目回收投资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时间。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投资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一资源在今后也将明显减少或受到限制。
第三是物质资源。过去是肥水快流,个人、集体、国营一起上,对开发资源、推动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是掠夺性开采。今后,粮食、石油、水、矿产等各种战略性资源都将变得很匮乏。
第四是环境资源。中国环境已经严重污染,往后不仅不能继续污染,还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治污。
第五是国际国内市场资源。我国的GDP无非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国际市场,亦即外贸,今后中国进出口再继续高速增长的潜力有限。二是国内市场中基础设施投资。2007年投资率仍高达42%以上,消费率降至48%。2009年上半年,我国的投资又为33.5%,如果扣除资源价格下降因素,则为41.2%。这样高的投资率很难维持。三是国内市场中城乡居民消费。这些年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各项大的改革都已基本到位,老百姓口袋里有点钱也大都不敢花。尤其有着8亿人口的农村收入明显增长乏力。2009年上半年国内个人消费仅占GDP的15.5%。现在全国有4万亿左右的库存积压。2009年粗钢产量可能要超过7亿吨,但市场需求仅为5亿吨左右。供过于求的商品占全部调查商品的比例可能要达到70%—8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是消费最终决定生产,决定GDP。东西卖不出去,谁还敢投资﹖投资得少,较高的GDP的增长率就很难较长久地维持。
第六是劳动力资源。改革开放30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绝大多数农民工工资基本上维持在800—1000元左右。丰裕廉价的劳动力支撑了我国商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但我国目前未富却已进入准老龄社会。到2015年生产年龄(15—64岁)人员将明显减少。等到“80后”、“90后”进入生产年龄,有的可能要两个人抚养两个孩子、四个老人。此时,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将不复存在。按照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届时我国商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将明显下降。
第七是外资资源。以前由于以上六个资源充裕,加上我国各项政策到位,外资进入我国后,其利益能够得到保证,中国吸引的外资水平继续提升,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我国外资企业的出口与进口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外资带来了经济繁荣,使得中国GDP迅速增加。目前,外资进入我国仍会保持一定的额度(仅2009年4—6月,国外“异常资金”进入共有880亿美元),主要一是看准人民币在最近几年内呈升值的趋势,这些“异常资金”进入是为了赚取人民币升值的汇差;二是投入和推高我们的房市、股市,“吹大”房市、股市“泡沫”企图赚取暴利;三是收购我们的关键行业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再包装上市赚钱或直接“做黄”,以实现其对我国内消费市场的垄断;四是想占领我们的服务行业,特别是金融、保险、文化产业等领域。但是,我们应注意外资进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赚钱,如果3—5年、十年八年之后,上述六个资源都有明显萎缩或受到限制,赚钱难度加大,外资这第七个资源也就可能逐渐乃至大量减少。因此,在近些年内,我们要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在特定的条件下外资大规模撤离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金融及社会等风险。
以上七个资源带动了房地产、高速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工业和外贸出口四个产业的高速增长,由此带动了钢铁、水泥、化工、电力、建材等30多个行业的超常规发展。由于以上七个资源的限制,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四个产业正在变为“夕阳产业”。我们亟需贯彻科学发展观,寻求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产业。
三、应对战略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决不能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对前途丧失信心,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倒退都是没有出路的。二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决不能看不到存在的问题,盲目乐观,拒绝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宁可把风险、困难估计得足一些,也千万不要因为估计不足而在风险发生时手足无措,陷于被动。如何应对,这也可分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讲。
(一)在国际上要做到四点
一是要合作。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首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它对第三世界既是一种灾难,但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对此,我们除了正视之外,没有别的选择。我们既应看到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包括金融全球化对我们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更应看到其中给我们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我们应积极主动参与,制定相应对策,善于趋利避害。
二是要维权。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中通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主要是由西方强国制定的,其中有相当多的歧视、欺负、损害第三世界国家的极不合理、极不公正的条款。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上的经济联合国,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若能在世贸组织内和国际上适当的时候及场合,敢于和善于对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特别是金融、货币体系,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积极呼吁并参与相关规则的修改和制定,逐步建立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利益的真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特别是金融货币新秩序,就可以更好地维护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就能保持自己国家和民族在经济、政治和主权上的独立性,并日益强大。
三是要联合。既然资本的流动和统治日益具有全球性,那么,反对资本的剥削和统治也同样日益具有全球性。面对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第三世界国家也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机遇与挑战。第三世界无论就其拥有的国家、人口、地域面积,还是拥有的战略交通线、陆地海洋资源等,都具有绝对的优势。第三世界有着团结合作、互相支援的优良传统。只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能进一步认清根本的共同利益所在,坚持相互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互相合作,求同存异,就一定能够妥善解决各项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进一步加强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就一定能够有力地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其中包括金融)新秩序的建立。第三世界四分五裂,是西方强国十分愿意看到并希望永远保持的情景。
四是要探讨。毋庸讳言,同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一样,第三世界的发展运动现在已步入低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要有力遏制以西方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要使第三世界发展运动步入自为的运动,就必须加强对全球化动态的认识、预测和应对,就必须对全球化及其发展中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符合第三世界发展实际的正确理论,绝不会产生在诺贝尔奖金的证书上和西方议会的讲坛上,而是需要第三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艰辛实践和成功创造,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有良知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论家的总结与提高。
(二)在国内也要做到四点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中国的崛起不能仅靠“汗水工业”、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因此,要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中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切实加大对教育、科研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开发等支持力度。对核心技术我们决不排除并要大力引进,但一定要立足自力更生、自主自创;在核心技术这一关键性问题上,越是立足自力更生,便越容易引进先进技术。我们与前些年有了根本变化,我们现在并不缺乏外汇储备。现在利用外资时,一定要“抬高门坎”,高度重视对新技术等的引进。
2、调节“收入分配方式”,从统筹全国的分配入手,让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从中长期来说,我们要确保小康社会的实现,就必须培育消费市场。培育消费市场,最根本的是收入的差距不能太大。而目前收入差距还在增大,而不是缩小。从中长期看,这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其中包括影响社会稳定。分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我们也应记住第二句话,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分配搞不好,最终要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研究经济学、指导经济工作,不仅要从生产力的角度,同时更要注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和指导。要注重用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我们的经济工作。
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解决分配问题,其中包含着十分深刻的意义。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在具体工作部署中扎扎实实、有效地解决分配问题。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还会影响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当然,我们也不能一下子把人们的胃口吊得太高,或重走平均主义的老路。但现在的主要倾向并不是胃口吊得太高或重走老路的问题。我们应该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能有任何教条主义,而应真正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当今时代的特点和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出发,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这个根本利益应该是个人和集体、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利益的有机统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从统筹中国整个的、根本长远的发展的高度,来调整我们目前的分配政策。
从一定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节“收入分配方式”刻不容缓。这“一个转变”和“一个调节”是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孔”。抓住了这两个“牛鼻孔”,就牵住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可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3、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2003年12月,我在全国人大会审议两个银行法的时候提议,在美国主导的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宏观的、战略的高度统筹看待金融安全这个大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在我们所面临的所有新情况新课题中,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最值得关注和需要及早解决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至于收入差距拉大、城市职工下岗失业、三农、腐败、环境等问题,还有时日容我们逐步去解决,但是对可能突然瞬间爆发并涉及全局的金融问题一定要马上切实高度重视。因此,研究金融危机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就金融研究金融,也不能仅限于金融领域工作的同志研究此问题,各方持不同意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士,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从事宏观战略研究的同志,都应参与到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来。
4、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
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时,严格区分和区别对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至关重要。如果把工作做好了,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可以化解,甚至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反之,如果工作做得不好,或是不去做工作,那么即使是人民内部矛盾,也会走向反面,产生严重的消极作用。与此同时,对于敌我性质的问题,如果听之任之,甚至推波助澜,就一定要出大问题。这是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教训之一。
总之,如果世界上各主要大国应对正确,美国霸权从此有可能从其顶峰逐步跌落下来,不过,这个衰落过程极可能要用几十年时间。当然,在特定条件下,也决不排除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遇到新的更大的困难。这正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多次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的深意所在。世界社会主义若步入新的更大的低潮,世界就有可能重新出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世界格局中期前景的不确定,从一定意义上说,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指导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的认识还不成熟和不完善,或是说还仅在寻找或形成之中。但不管世界格局中期发展的前景如何,笔者坚信,世界各国人民将在无比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多姿多彩的经验教训中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2050年前后,将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无比灿烂的艳阳天。
2017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篇三
包容性增长: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新命题
摘要:从国际经济的视角看,强调“包容性增长”,体现了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的内涵。从国内形势而言,包容性增长是广大社会公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与发展成果的选择。为此,需要实现利益的均衡和机会的平等,协调政府、地方、部门、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共享发展成果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也叫共享性增长,最初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其含义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就业更加充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分配更加合理,社会成员在可持续发展中拥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核心是强调机会平等。近年来,我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涵义。包容性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继续延伸。
2009年11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了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其中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胡锦涛同志又发表了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强调我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一、包容性增长与国际经济形势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与时下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波诡云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隐性和显性的贸易壁垒层花样翻新。强调包容性增长,是对当前复杂而严峻形势的一种积极回应。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主要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均受到重创,而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我国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一些西方国家为转移自身矛盾,把我国当成对立面,指责我国的汇率政策、贸易模式造成了国际经济失衡,并采取多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产品出口设置障碍,完全无视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威胁时,我国免除了46个最不发达国家400多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援助的事实。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危机深重时,我国仍然向世界各国敞开市场,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贸易自由化,彰显了包容性增长的国际要义:各国应加强交流合作、政策协调,促进贸易公平和自由化。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不能以宽容的心态看待我国的发展,反而采取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试图延缓我国发展的步伐,遏制我国的发展和崛起,背离了包容性增长的要求。
从世界经济发展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别之间的路径选择除了具有显著的竞争性和多样性,更凸显了合作性和趋同性,要求国家之间互惠互利、互帮互助,深化沟通交流,在相互学习、模仿和借鉴中,寻求相互间的彼此尊重、肯定和协同,以和平、合作和和谐的发展方式,获取差异化基础上的增长包容、市场兼容和文化共容。在经济均衡、市场优化和制度改进的国际平台上,创构国际社会的经济共荣、和谐共生和成果共享。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包容性增长表达的正是国际社会普遍共有的和平发展诉求,在更加和谐的国际环境下共赢发展,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和各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之,从国际经济的视角看,强调“包容性增长”,无疑体现了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的内涵。我国在处理国际经济事务中,强调“包容性增长”,就应该坚持以下主张:
第一,国际社会应当给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平等参与机会,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推动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互利共赢。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应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与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权利和话语权,努力成为推动全球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中坚力量。
第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共同进步,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我国不能回避承担更多国际社会责任的问题,尽管这会增加我国的经济负担。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是我国赢得国际社会尊重、换取和谐的国际环境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三,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努力增加进口,改善与美国、欧美等的贸易不平衡状况,使进口成为弥补国内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的动力,缓解我国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竞争激烈、贸易摩擦增加,经济结构升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又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矛盾上升。
第四,在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更多承担投资目标国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努力营造在非洲、拉丁美洲的良好投资环境,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二、包容性增长与国内经济社会形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但同时面临许多影响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在当下突出表现为广大社会公众未能更好地分享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成果,民众对贫富差距扩大和利益集团板块化阻碍社会公平的不满上升。而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原因之一是收入分配不公正,分配制度不完善。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从低中收入向高中收入迈进的发展阶段,如何顺利跨越拉美国家曾面临的经济停滞、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收入分配格局的长期恶化,正是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十二五”时期,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保障就是抑制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造就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包容性增长内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公平正义,本质上是关乎分配正义的问题,也就是让更多的人分享发展的成果。
要实现包容性增长,首先,就要实现机会的平等和利益的均衡。没有机会的平等和利益的均衡,就谈不上包容。因此,要朝着民富民强的方向走,摒弃过去国富、国强就必然民富、民强的思维。在现代文明条件下,没有民富民强,国富国强就是一句空话。只有改革成果进行更加合理公正的分配,老百姓更加富裕,社会的凝聚力才会提高。
其次,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关键在于协调政府、地方、部门、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一是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人士都摒弃狭隘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路,把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精兵简政与降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结合起来,让利于民;二是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地区之间转移支付力度,发达地区摒弃狭隘的地区主义,更多帮助落后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三是加快垄断部门的改革,打破部门利益,把垄断部门高于平均利润率的高利润收归财政,最终由社会共享;四是完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体系,在尊重国有企业法人地位基础上,国有股分红收益应该全额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让社会公众能够分享国有资本收益;五是加大个人之间转移支付力度,让富裕人口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缩小个人收入差距,让广大社会公众共享发展成果。
国际形势论文 篇四
【摘要】进入新世纪,当今国际形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某些规律性的特点及趋势开始进一步显现。就目前形势来看,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进取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异常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
【关键字】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国际安全中国外交战略关系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随着科技的提高,社会高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全球复苏进程缓慢,各国经济的复苏也出现不一样步、不均衡等现象。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一样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二、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
发展中国家飞速发展,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比较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坚持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一样利益需要结成不一样“议题性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经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
除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发展中国家也能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最坏阶段的过去,各方在危机期间同舟共济的意愿有所下降。不少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加强国际合作的动力减弱,国际协调难度增大。发达国家期望维护在国际机制中的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期望提高代表性和发言权,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斗争。经济金融、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的问题都
牵涉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其他多个领域,彼此相互牵连。随着合作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
随着领土意识及军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国继续加强国防建设,纷纷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继续增加军费开支,加大海外军事基地建设,英、法等国受经济不振影响,削减军费开支,力图经过加强相互间合作维持军事大国地位。亚洲地区总体稳定,但面临的安全挑战增多,伊朗核、朝核等问题未取得明显进展。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亚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政局波动,出现了中东乱局,影响安全的因素更加复杂。但总的看,随着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国间发生军事对抗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世界总体和平的大趋势更加巩固。
五、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主角正在实现三大转变:逐步由革命者转变为建设者;由受压迫的民族转变为世界经济建设的领跑者;由联合国成员国中不被人重视的主权国家转变为世界事务的进取推进者。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进取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进取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
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
五是进取开展多边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西安世园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礼貌、民主、开放、提高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
参考书目及文献:
【1】阎光亮,新编形势与政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国际形势论文 篇五
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布局
年终盘点,要问2014年全球经济的亮点是什么?我想有两点:第一,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异常是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的格局有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并且我认为新的产业布局以及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全球新的贸易关系和格局的构成。2014年9月9日,中国阿里巴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市值达2285亿美元,一举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许多中小企业,迫切期望他们所有的产品,能够经过马云的平台销往世界市场、中国的市场。
第二,全球化的结果,更突出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将极大地影响未来十年、二十年全球政治的走向,以及各国战略的制定。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的边缘向中心移动,很难一帆风顺,然而2014年在中国举办的APEC会议,成功化解了美国的TPP,中国提出了SEP和FTIIP(亚太自贸区)。
要研究下一步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要有一个十分好的国际大环境。
2013年,奥巴马总统对习近平主席说,中美要建立新兴大国关系,实际上就三点,不对抗、不冲突,不损害各自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中国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中国的核心利益有三条:第一是主权,我的领土是完整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第二是安全,除了主权之外,包括经济发展安全、网络安全、一切的安全;第三是发展,我刚才讲全球化,中国从边缘向中心移动的时候,我们采取的不是碰撞,也不是把你挤出去,而是融合、互相发展。
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出中美战略的方向:
中国提出了亚太自贸区,提出了一带一路,这是我们的大战略。习主席出访斯里兰卡,出访欧洲第一站是荷兰,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一路我们有53个国家,94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涉及到我们的港口、高铁。我们要走出去。我们搞基础设施,设立亚洲的基础设施银行,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建设,以及下一步FTIIP的建设,就是用软实力化解整个的TPP。
中国必须要抓住当前的时机。我们的互联网金融,中国的软实力发展,一路一带的建设,都说明中国在世界上起到包容、合作、共赢、开放的作用。中国的发展就是大家的发展,中国的未来就是大家的未来,中国的机遇,就是大家的机遇。
2017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篇六
《试论国际形势多变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人类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矛盾的加剧;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在多变的国际形势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一)国际政治的变化和特点
1、冷战后两种社会制度斗争呈现出新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国家的斗争,经历了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的“热战”、二战结束至80年代末的“冷战”,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又出现了新的形式。一是斗争的主要形式由对抗转化为竞争、遏制与反遏制,战略重点转向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军事战略在整个国家战略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二是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存在,且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三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接触”和“交往”,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战略力量对比呈现“一超多强”的态势。由于世界上多种战略力量的存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欧盟正在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独立于美国的倾向日益突出;日本尽管近年来出现了经济不景气的现象,但仍是一个世界级的经济强国,它还在不断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俄罗斯虽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困难,但它仍是一个具有资源、科技和经济巨大潜力的核大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其他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如巴西和印度,经济实力也在持续增强,一些地区性的集团如东盟、非统组织等在地区乃至世界事务中也日益显示出它们的地位、作用和力量。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变化
政治多极化的过程中单极和多极的激烈较量,西方某些大国违背国际关系准则,热衷于扮演“世界领导者”,充当“世界警察”。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呈现新的形式:一是“新帝国主义”理论凸现;二是“新干涉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三是美国单边主义气势逼人;四是文化霸权日益突出。从霸权主义的变化中可以知道,冷战结束后美国相对实力和绝对实力的增强为其称霸世界、建立单极国际政治格局提供机会,但是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也越来越引起了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不满。美国称霸和多强反称霸成了国际政治斗争的突出矛盾。
(二)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斗争加剧
经济全球化时代,要融入世界经济竞争体制,“自由处置天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绝对主权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1]这就要求各参与国要在一定程度上让渡其经济主权。实际上,由于经济实力对比的不平衡,这种让渡是不对称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这就使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强加的不合理的条件,不得不放弃其某些权力,以便参与国际分工,获得自身发展。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就面临国内规则与国际不协调的冲突。
(三)科技发展是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
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中,一个国家的强弱和国际地位是由综合国力决定的,而科技的影响已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领域,影响着综合国力的发展。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其较强的渗透性,虚拟性,突破了民族、国家和地区地理、心理和制度的障碍,拉近了世界的距离,扩大了人们活动范围。使整个世界经济连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极大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不仅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实力。这就是说,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虽然科技发展能提高国家实力,改变国际关系,但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威胁是人类不可估量的,尤其是核武器带来的危害,给世界和平增加了许多的不安全。
二、国际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国际政治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合作交流成为主流,促使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出现了非制度性交融的新形式。所谓非制度性交融指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具体体制层面上日益密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相互影响和吸收,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依存、彼此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社会主义成分可以被资本主义利用,一些资本主义的东西也可为社会主义利用,这必然会使人们在思想上“淡化”不同制度的国家间的差异与斗争,从而潜在地影响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2、政治多极化加剧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流转和冲撞,西方发达国家借机对外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对于文化霸权主义,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目的“是征服和控制人心,并以此为手段改变两国之间的强权关系。”[2]因为不同文明的生存根底和传播力量不同,科技力量相对落后、文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丧失文化市场竞争力和丧失意识形态阵地的危险。
(二)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改变经济生活,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不同思想和文化相互学习、借鉴,经济全球化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大量涌入,混淆人们的视野,加大了人们辨别是非的难度。同时,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伦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途就变得更加艰难,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遭到了挑战。第二,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信息全球化,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成为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三)科技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各地区、各国家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失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防御和控制上也产生倾斜。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波曾说过“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控制信息的优先权,占据网络的制高点。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科技发展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对如何运用高科技传播信息还处于劣势。在国际交流和沟通中,西方运用强大而完善网络和科技设备,进行文化渗透,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淡化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扩大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国际形势多变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扩大,西方各种思潮涌入,对人们灌输西方价值观,降低人们鉴别能力,国外的敌对势力试图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这时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宣传和研究。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国情教育,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扩大优秀成果的影响力,推动优秀成果更多地应用于实际,提高全民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素质。改进宣传的方式方法,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极具艰巨性的理论建设任务。
(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
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一方面,使得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使渗透和反渗透、颠覆和反颠覆长期存在,西方敌对势力也不断加紧对我国的“细化”和“分化”。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向社会化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管理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其社会作用。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独角戏”的状况,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引导广大群众和各个部门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参加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展成为现代化和社会化的教育。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国际交流
随着世界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势头的强劲,导致了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教育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要面向国际发展,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成为这时期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增强国际化意识,加强对外宣讲,要解放思想,冲破思想的禁锢,打破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治体制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接触,不能交流沟通的观念,加强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交流,对外要讲清楚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争取更多外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支持。与此同时,在面对国际上各种文化、思潮、理论、学派,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自身发展。要进一步培养人们的分析辨别能力、选择吸收能力和批判抵制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总之,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清楚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和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交流,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展示自己,使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处于不败之地。
国际形势论文 篇七
关键词:
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摘要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总体来看,国际上以美、日、俄、中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我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一、和平中谋求发展
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生产布局,投资走向,金融往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乃至环境保护,都跨越了国界。世界贸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
这样一种全球经济的发展肯定不能长久地建立在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落后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需要新的动力,世界市场需要新的补充。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盛,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期望所在。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此刻,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我特色的发展道路。
事实证明,仅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
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供给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础,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供给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提高的重大贡献。
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此刻,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经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经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
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异常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进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本事。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职责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景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三、世界多极化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构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构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不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提高的要求,贴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一样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职责,扶持弱国,富国应当帮忙穷国。
四、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
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确定,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供给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仅没有弱化并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进取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再次,台湾问题对中国坚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
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进取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应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我,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进取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终,世界经济坚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进取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国际形势论文 篇八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对国内粮食安全体系造成了必须的冲击。在建国初期,国内粮食安全目标主要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而对于农业大国来讲,这是一项被动型、保护型及防御型的政策。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粮食体系处在不利的局面,被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粮食市场所控制。本文主要对国际形势下的中国粮食问题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世界经济;中国粮食问题;粮食风险
粮食作为人们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获取充足的粮食是任何人必须享有的基本权利。从我国现阶段人口情景来讲,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各个学界和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保证我国粮食体系的安全,不但关乎国内的稳定和发展,还对世界粮食安全保障有着深远影响。由于粮食安全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安全,而在外资进入国内粮食行业的背景下,只放眼于粮食稳产、增产是不足的,必须要拓展视野,适应世界粮食行业发展的产业化和巨头化等现代化发展趋势,从而创立一个更加系统、全方位的粮食行业安全体系。
1国内粮食存在的问题
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认识到非再生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1994年之后世界上出现很多针对我国农业与粮食问题的言论,担忧我国粮食在未来不能满足供应需求。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在某些方面冲击到欧美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很多的农田上建立工厂和道路,部分政府有关部门无所顾忌的将农田划分成开发区等,造成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2从全局角度解决粮食问题
李克强指出,解决好农业和粮食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必须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我们说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质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红线、打牢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国际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而国内发展总体平稳,农业始终发挥着基础作用,粮食连年增产支撑着发展。“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靠天吃饭”还没有根本改变,今后粮食消费还将刚性增长,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谁也“背”不起,仅有靠我们自我。尤其是当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位震荡,未来仍可能反复出现,我国农业异常是粮食这个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我手上。
3国际形势下解决国内粮食问题的措施
近几年来,世界粮食的生产状况已经出现部分停滞发展的情形,为了能够探索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途径,国内相关学者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与政府推行的政策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研究学者认为,从国内农业当前的发展情景来讲,欧美农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是能够学习的,可是也有许多地方必须要格外注意。
(1)我国在能源运用方面,必须要摒弃欧美发达国家将石油作为原料的发展方式,能够主张大力发展太阳能与风能,防止步入欧美发达国家严重污染环境的错误道路。
(2)我国在节俭用水资源方面,能够实行水资源逐渐市场化,从而高效、科学地使用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可持续发展。
(3)我国不要效仿欧美发达国家的餐饮习惯等,必须要合理的降低肉食消费,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2013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到达60194万吨,相比2012年增长了1236万吨,增长率为2.1%,在2013年国内三大谷物与大豆的总体进口量是7439.14万吨,和前年相比较增长了6.85%。
布朗博士以往发表过声明,中国的发展必须要走适应本身基本国情的发展道路,要向全世界证明怎样探索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旦我国取得成功,就给全世界建立一个令人羡慕、能够效仿的良好榜样。从上述中能够看出布朗博士对我国粮食问题发表的言论是出自于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关心,可是布朗先生对我国的很多现实情景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国政府及人民必须要加强粮食生产,运用有效的措施处理粮食问题。现阶段,我国政府与农业的相关学者及有关人员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为加强粮食生产量、处理粮食危机问题做出努力工作。
1)我国正在努力加大在农业科学调研方面的投资,从而有效促进科学调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
2)目前,国内大致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每年的粮食生产量都不高,所以选择新品种、改善土壤,能够在必须程度上提升国内的粮食生产总量。
3)我国政府部门正在努力控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过多占据土地资源的现象,同时想方设法把一些土地恢复为耕地,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我国要汲取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教训,制定出一边建设、一边治理的现代化建设方针,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从而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5)当前我国政府正在逐渐引导人们完善饮食结构,防止粮食的浪费。可是,这一系列措施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必须要长期实施,才能够产生良好效果。
4结束语
我国进口粮食必须要充分研究到国际市场的情形,加大粮食进口量会对国际市场产生怎样影响。另外,我国要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综合研究国内的粮食问题,从各个角度上审视国内的粮食问题,要树立长远目光,进取探索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却又与众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国际形势论文 篇九
当前国际形势下出口型制造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摘要: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贸易的形式更加的严峻。各国的贸易保护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利用绿色、生态要求建立了无形的贸易壁垒。在这种情景下,我国的出口型制造产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进行转型和升级。
关键词:产业现状,知识和技术,绿色和环保,OEM与OBM
一、我国出口型制造产业的现状
1、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低端
从客观的角度看,外资和出口型制造企业之间的关系时十分紧密的,出口型制造产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起到了必须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出口型制造产业的大部分高技术产品都是为其他国家的代加工产品,独立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近些年大规模的出口产业增长,也多是因为国际产业链不断的深化分工、非核心的产品为了降低成本而离岸外包的结果。所以从产品结构上看我国的出口制造产业在全球的产业结构中处于产业价值的最低端。所以在金融危机中很多的国际贸易萎缩,出口形势严峻,就是因为出口制造产业生产的产品属于外缘产品的结果。
2、产业创新匮乏,缺少核心技术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的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战略转移理念,利用自身的持有的强大的科技优势,抢占新兴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以挽回危机损失,开创新的发展道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化产业将成为将来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的支柱产业、热门产业。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跨国企业将“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往往都推向海外。而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以及品牌等环节上,多数被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所控制,所以我国的出口制造企业一致处在“有制造没创造,有知识没产权”,缺乏拥有核心技术的原创性发明专利,竞争力不强,抗风险本事弱。在这样的国际产业发展趋势下,我国的出口型制造产业在长期的来料加工形势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中,企业掌握的生产技术仅限于产品的某个单一技术环节,而前端的技术研发和后端的市场高附加值和这些企业则毫无关系。这样出口型制造企业就很难在产品和市场上占有技术和附加值优势。这就给产业的创新和技术发展带来了隐形的屏障,一致了产业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
3、产业对外依存过高
我国的大多数出口型制造业长期以来都专注于生产和加工环节,采购和营销都掌握在跨国集团的母公司手中。这样企业自身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自身的国际化营销网络,虽然是国际化合作产业,但实际上还只是一个有对外加工和出口条件的高级工厂。并且一些本来拥有自有品牌的企业也在借船国际化的过程中受到营销渠道的影响,虽然品牌得到了国际化的外衣,可是实际上市场附加值却被合作公司压榨,盈利艰难。
4、绿色贸易壁垒难以逾越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发达国家将自身酿成的严重后果强加给发展国家,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了全球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同时“高碳”也成为了贸易保护的又一个新的限制外来产品的理由,可见出口型制造产业的绿色化、生态化需求已经愈发的迫切。
二、出口型制造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1、创新技术掌握核心
在出口型制造产业的尤其是来料加工型企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就是技术上的创新和科技研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中,证明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很难在市场上出现低谷时获取稳定的订单和生存空间,更谈不上市场竞争的优势。所以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中仅有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获取较高的市场附加值。为此能够从以下几点开始技术创新:(1)提高原始技术的创新本事。(2)经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强消化和再创新。(3)不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2、发展生态和节能产业
国际性的低碳行动已经开始,应对环保问题各国都提出了自身的生态发展的方向和标准。一些贸易保护行为也披上了绿色、低碳的外衣,为此我国的出口型制造产业也要把走绿色道路作为发展的方向。所以出口型制造产业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就要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发展,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节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从企业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入手到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要进取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致力于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将节能减排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所确定的目标和采取的政策,企业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加强绿色建设。
3、促进企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国际产业发展的方向就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全面发展和市场占有,所以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就要让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在知识学习本事、技术创新本事、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知识网络构建上。在这样的发展情景下,出口型制造产业要升级和转型就要将知识密集型企业作为发展的方向,具体能够利用培育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不断增加科技人才在企业中的比例,营造创新环境,鼓励创新。
4.OEM的升级和转型
(1)从OEM过渡到ODM最终实现OBM实现其转型和升级。实现OEM向ODM的过渡。在生产规模、制造本事等方面都已经为向OBM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再逐步转向开拓市场和进行品牌运作,实现从ODM向OBM的转变。
(2)OEM与OBM并举的产业升级方式。对于技术实力较强且具备必须品牌运营本事的OEM企业,应当选择OEM与OBM并举的产业升级路径。企业进行OEM与OBM并举的升级方式能够经过以下几种具体的操作模式来实现:第一,利用原有OEM的产品重新注册品牌,企业经过注册公司或者经销代理等渠道自我做市场,我国的格兰仕就是经过这样的方式起步的。第二,与品牌拥有者成立合资公司,重新注册品牌,双方一齐做市场。这种模式虽然成长周期长,可是发展稳健,企业在与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的合作中能够学习先进的市场运作经验,以及体系化的品牌建设,并且能够有效利用他人的渠道进行自有品牌推广,降低入市风险。
作者简介:吴彬(1963-3-11),男,汉族,湖北武穴人,江苏工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学士,从事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工作与研究15年以上。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国际形势论文 (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