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一、开题报告作为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申请的重要材料,应及时完成,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开题报告,应由学生提出申请,导师签字同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盖章后交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同意。
二、本表一式二份,A4纸张双面打印,研究生院、学院各一份。
一、 论文开题报告
拟定论文题目:重庆市万盛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问题研究 | |
拟题分类(√) | 1. 基础研究 2. 应用研究 3. 综合研究 4. 其它:√ |
选题来源(√) | 1. 国家基金项目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3. 省部级项目4. 其它√ |
一、选题背景 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中,为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足国家“三农”工作实际和新时期发展需求,以消减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促进土壤质量和水质环境的改善,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党到十九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加强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以及2021年中央1号文件也指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面源污染进入中国环保议程的时间较晚,其实与中国面源污染的严重情形很不相称。整体上讲,目前中国的面源污染控制仍处于研究和规划阶段。有限范围内的一些治理项目主要侧重于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分析面源污染的成因并实验相应的治理方案,取得的实际效果还非常有限。 二、选题意义 面源污染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地表水质量严重下降;水源水质污染增加了城市供水风险和处理成本;农村生活用水困难,相当比例的农村人口饮用不洁水,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水生动植物消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万盛区是重庆市的老工业矿区和重要的能源基地。辖区矿藏资源十分丰富, 有煤炭、硫铁矿、白云石、石灰岩、石英砂、滑石、萤石、粘土类等,其中煤炭为主要矿产资源。2020年已探明的煤炭工业储量为4.87675亿t, 硫铁矿储量130万t。传统的煤炭工业至今仍源源不断地为重庆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 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矿区生态环境问题, 并日益成为制约万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目前工业点源水污染已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形势下,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地表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万盛区由于多年来的采选矿, 市区东、南部山地主矿区的地表遗留下许多采空区, 采选后的尾矿堆积量和堆积点日益增多, 矿区四周及市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量泥沙从采空区涌入市区淤塞排水通道, 带来洪灾隐患。采矿耕地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 城郊农民粮食减产, 收入降低, 危害和制约着万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三、重庆市万盛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情况 1、化肥、农药、生活垃圾等投入物 化肥农药中农作物等增产中会起重要作用,但其中起作用的有效成分少,截止2020年底,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0.2%左右,农药平均利用率为40.6%左右。它们剩余的成分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进入环境中,使水体里面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水体失去活力,丢掉原有的功能,水色变绿、变黑,严重的时候散发恶臭。那些剩余成分,还会改变土壤的特性和结构,使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和重金属物质残留。 2、禽畜养殖粪污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由农民个人的家庭饲养逐步演变成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养殖的废弃物处理却跟不上发展,设备设施相对落后和陈旧,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大量养殖的畜禽类的排泄物无法及时处理,让传统的农家肥变成了污染物,最终随着雨水或者人工的冲洗,污水流入农田、河道、湖泊,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对环境造成危害。 3、农作物秸秆 农村地区每年收获季节由大量的秸秆堆放中田间地头,有的采用就地集中焚烧的办法处理,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空气,危害百姓的身心健康。 4、农用塑料薄膜 传统农膜废弃中耕地中自然降解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会影响和破坏土壤原本的性质,妨碍农田机械化耕作,抑制农作物的生长,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农膜残片容易随农作物秸秆进入饲料,造成牲畜误食,导致它们生病甚至死亡。 5、矿区对农田重金属污染 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来源广,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堆放,比如废矸石,会形成矸石山。特别是一些含硫较高的矸石山,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硫酸盐类物质,尤其当降雨侵入矸石堆后,在矸石堆形成的废水就会大量渗流出来,污染地表水。还有矿区煤烟型空气污染,煤粉尘等几个方面,重金属污染具有不可逆性, 矿区重金属引起矿区及周边土壤污染, 主要是污水灌溉或污水排放所造成的, 特别在岩溶发育地区还会发生污水在农田中冒漏现象, 造成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浓度增高。土壤被污染后, 土壤中微生物会大量死亡, 土壤肥力下降, 加速了土壤的贫瘠化、盐渍化过程, 使矿区农业生态环境迅速下降。 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治理;将城市区域和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等区域划为禁养区,要求关闭或搬迁畜禽养殖场;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等区域也划为限养区,实行禽畜养殖存栏总量控制。 2、化肥减量;按照“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等理念,坚持化肥减量和增效并重,加快推进施肥方式等转变。推进新型环保肥料代替传统化肥,开展水溶性肥料、高效肥、缓释肥料新型肥料试验示范,重点推广生物肥、缓释肥、中微量元素肥料等新型肥料。大力推广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土壤调配、深施技术,推广基肥机施、种肥同播,引导农户改化肥表施,撒施为深施和叶面喷洒,逐步提升农户科学施肥水平。 3、农药投入减量;积极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等田间调查和动态趋势分析,及时发布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防止盲目施药。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在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中的作用,加大统防统治服务力度,减少施药人工和用药成本。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使用新型高效植保器械,切实提高农药在作物上的附着率。强化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片建设,应用理化诱控技术、使用生物抑制剂等生物防控技术,稻田养鸭等生态调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通过举办培训会、宣传会等方式,加强对农药销售业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对技术培训,逐步消除“乱配药、混配药和一包药”现象,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4、秸秆综合利用科学处理以及焚烧监管力度;积极推广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菌类基料化对综合利用科学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强秸秆露天焚烧对监管力度。 5、农膜、农药包装、化肥包装对回收;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尽量选择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农药包装、化肥包装废弃物收集存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推广加厚地膜和环保可降解地膜对使用,推进废弃农膜对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6、农产品耕作土地对环境监测与保护;扎实开展农用土壤污染详查,定期土壤采样检测,针对污染源土壤定期核查治理修复,进行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修复试验和示范。 7、矿区以及矿区周边生态修复;研究矿区面源污染的特征, 然后采用植物改良土壤技术系统地研究其对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和机理, 五、国内外研究综述 1.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类型 早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水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类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土壤、空气也受到很大影响。他们普遍认为,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固体废弃物以及农村生活四种污染类型。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目前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业生产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 包括过度使用农药、农膜, 大量施用化肥以及畜禽养殖场排泄物随意排放形成的污染;另一类则是农村聚居点和小城镇的人居环境污染, 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等。目前生态工程技术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中应用较多, 也比较成型, 但在矿区面源污染的治理方面应用研究较少, 尤其是从污染特征、控制技术、控制机理和控制原则等方面系统地对矿区面源污染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15] 众多学者逐渐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还包括土壤板结、空气等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 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 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环境污染, 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 由于农户对此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认识,在生产中仍然按照自己的经验施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偏施化肥现象严重。目前耕地资源稀少,没有足够的耕地实施休耕制度,普遍存在多耕复种现象,王进等认为多年频繁地施入化肥,对土壤结构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发生程度也逐年加重,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1] 美国环境学家M.O.Ribaudo等人依据养猪业资源管理调查数据, 得出美国家畜和家禽业中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 (1) 施用粪肥的农场为数不多, 施用粪肥的土地不足, 很难达到作物营养需求。 (2) 大型农场应该增加更大面积的土地, 来更好利用动物粪便, 以满足氮素、磷素养分管理需要。 (3) 富余养分的农场, 若果以堆肥、能量生产或肥料生产的方式施入到邻近地区或用作其它目的, 那么富营养化就可以得到化解。[3]学者Nana Haebo和杨宇等人表示粪肥施放的基本原则为仅将粪肥施放到需要肥料的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中。而且, 粪肥施放的量不能多于农作物生长所需的量,[4]对粪肥的排放进行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控制应专注于如何避免养殖场排放的粪肥对生态系统的营养平衡的损害或改变。[4] 段玉杰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 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 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20世纪70年代末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迅速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李金霞等人认为使用地膜的地块,随着覆膜年限的增长,残膜量越多,容易造成土壤水分、养分、空气运行障碍,导致作物减产[2]。严昌荣等人指出土壤中残膜不仅影响土壤、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 还有一系列其他副作用, 如残膜碎片可能与农作物秸秆和饲料混在一起, 牛羊等家畜误食后造成肠胃消化功能不良, 严重时会引起牲畜死亡。由于残膜不回收, 或者回收不彻底, 加上回收残膜的处理方法欠妥, 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 影响环境景观, 造成“视觉污染”。[3] 2.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 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 化肥和农药的应用成为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再加上化肥、农药使用大量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 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的国家之一。 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杜江等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剖析,微观层面上,农业生产者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原因;宏观层面上,农业环境资源配置失衡以及政府失灵,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作者认为, 农业污染问题的解决还需从宏观入手, 政府和相关部门除继续完善农民收入保障体系外, 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并弥补政府环境管理的缺陷, 使得市场价格能够更加完整地反映资源与环境价值。[4]并且他们依据环境经济学理论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 分析化肥、农药的使用及污染现状, 从宏微观层面探讨农业污染的经济成因, 这在已有的研究中并不多见。[4]冯孝杰等人认为,农业是国家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 农村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主要着力点, 农民是巨大的内需消费市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5]应该尽快遏制和改善环境污染势头, 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干净的空气、整洁而宁静的生活空间。[5]作者从农业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指出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背离是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首要原因。韦宁卫则从政府角度分析,城乡二元分割导致财政对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严重不足[6],从源头上缺乏政策的设计和制度的规划。 谢小红认为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的缺位, 农村环境管理机构的缺乏, 对环境保护和污染的性质和权利的划分不相匹配, 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制度。[7]例如许多小企业的污染监测, 因为成本太高, 难以实现。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建立。方向京等认为矿区面源污染主要是由矿区降雨径流引起的重金属面源污染。马智等发现开采过程中, 由于岩石内原有应力平衡的破坏而形成的采空沉陷区, 不但经常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也造成了大面积的植被破坏、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影响着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16} 3.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学界从制度设计、经济激励、税收政策、技术方面等角度给出了建议。 制度设计方面,沈贵银等人认为土地产权制度决定了人们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态度, 并进一步影响农户的涉环境行为。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Elinor Ostrom, 1992;Williamson, 2000) , 市场机制直接地影响农户的决策行为, 不当的市场激励则会加剧面源污染的产生。[8]他们认为应当以“正面激励为主,规制约束为辅”作为制度设计的原则。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仍然是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8]。赵海霞等人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向着环境友好型转变是现阶段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9],政府应该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夯实法律保障、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多维度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 经济激励方面,徐翔宇等人认为政府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奖励性的措施, 即把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纳入政府的“绿色支出”;另一种则是惩罚性的,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通过税收、排污费等经济杠杆控制农业区农业面源污染源的排放[10]。并且尹昌辉等人认为,应该建立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补偿机制引入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 能够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继续蔓延, 达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的“双赢”[11]。高阳等人则归纳分析了农田面源污染及生态补偿的区域性和个体性差异, 提出农田面源污染差别化的补偿需要以面源污染形成、土地利用、生态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等区域性差异和公众意识觉悟及农户种植经营等个体差异为核心, 实施差别化的生态补偿方案, 并针对当前我国农田面源污染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差别化补偿建议[12]。 财政政策方面,龚伟建议设立环境税,通过税收性质有损环境的生产方式,鼓励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肖也佳等提出了征收污染产品税。他们认为在污染治理过程中, 现有政策主要集中在污染源治理上, 较少关注居民参与污染治理。[13]更有学者建议采用“共同负担为主、污染者负担为辅”的财政分担方式,将生态补偿和生态税费相结合,建立政府、市场、农户三位一体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 防治技术方面,严昌荣等学者在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方面,分别采取了机械化回收、节约型地膜应用技术、新型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应该开展全国地膜污染等级调查, 摸清底数, 确定重度污染、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区域, 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发展和治理措施。[3]张小琴等人提出农业农村、住房建设部门会同生态环境部门,推动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落实末端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14]积极构建回收体系,建立健全以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为主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在偏远地块或农膜集中使用区域设置废旧农膜回收站点和必要设施设备。王进等提出应该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重视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危害性宣传[1]。他们建议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方式和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绿肥还田等技术实施[1]。矿区面源污染应该尽量做到水土保持,防止地表沉陷等引起生态环境破坏,因地制宜、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等。 参考文献 [1] 王进,戴爱国,刘必友.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途径与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20,(12):20-22. [2] 李金霞,师海忠,刘君.玉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0):57-59.DOI:10.15979/j.cnki.cn62-1057/s.2021.10.020. [3] 严昌荣,刘恩科,舒帆,刘勤,刘爽,何文清.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31(02):95-102.DOI:10.13254/j.jare.2013.0223. [4] 杜江,罗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成因透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04):22-27+42. [5] 谢有奎,冯孝杰,杨琴,敖漉.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的系统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25(01):86-89. [6] 韦宁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财税政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3,(12):55-58. [7] 谢小红.关于农村土地污染的现状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6,(04):11-12.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16.04.007. [8] 金书秦,沈贵银,魏珣,韩允垒.论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应对[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11):97-102.DOI:10.13246/j.cnki.iae.2013.11.016. [9] 赵海霞,曲福田,朱德明,陈雯,陈江龙.减少环境污染排放的机制与控制政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04):628-633. [10] 饶静,许翔宇,纪晓婷.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发生机制和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32(08):81-87.DOI:10.13246/j.cnki.iae.2011.08.002. [11] 裴永辉,尹昌斌,程磊磊.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42-14844.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09.30.051. [12] 崔艳智,高阳,赵桂慎.农田面源污染差别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36(07):1232-1241. [13] 徐越,司言武,肖也佳,卢景瑾,陈文强.农村居民污染治理意愿研究——以温州市平阳县鳌江流域为例[J].特区经济,2014,(03):158-160. [14] 张小琴,陈龙国,胡美华,汪洁.浙江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实践与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05):854-856.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503. [15] 张正海,方向京,孟广涛,李贵祥,柳小强.矿区废弃地面源污染控制体系研究初探---------------------------------------------以个旧锡矿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22-8623+8649.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0.16.007 [16] 马智,王永珠,胡秋萍.煤矿开采对井田内基本农田的影响[J].神华科技,2019,17(01):25-29. [17] 六、研究内容和方法 1.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5章,主要安排如下: 第1章:导论。这一部分主要是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研究地的选择进行介绍,阐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及理论借鉴。这一部分主要阐述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机理与成因研究,以及相关概念;提出了治理理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公众参与理论、制度变迁等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3章:重庆市万盛区面源污染来源与整治现状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根据目前所获得的数据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掌握万盛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实情况以及整治情况。 第4章: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根据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出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5章: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思路和对策措施。介绍农业面源污染的整治原则和思路以及基本途径和主要对策措施,本章内容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进度,整体掌握当前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研究成果及新进展,借鉴前人研究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影响因素,在融资、农地流转以及人才引进方面加以突破创新。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暂提出了几种相关理论,治理理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公众参与理论、制度变迁等相关理论,将理论结合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提出农业面源污染切实可行的合理建议。 3. 预期目标 在推动农业农村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寻求面源污染治理的解决方案, 任何抛开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这两个议题谈论面源污染治理问题没有现实意义。也就是说, 未来应当走农业环境政策一体化的道路, 相关政策既要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也要考虑环境保护, 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让农村环保投入应当成为“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条件之一。 所以,作为万盛一个老工业矿区,一个在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导区。它的面源污染控制首先要进行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后可以稳定土壤、控制污染、改善景观、减轻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威胁, 并在很多情况下同时进行农业经济生产,生态恢复任重而道远。 |
二、 论文工作实施计划
论文工作的进度与安排 | ||
起止时间 | 进度安排 | 备注 |
2021.03.15-2021.04.30 | 确定论文方向 | |
2021.05.01-2021.06.15 | 搜集资料,翻阅文献,写出开题报告 | |
2021.06.15-2021.08.31 | 查阅文献、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 |
2021.09.01-2021.12.31 | 完成论文一稿 | |
2022.01 |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足及改进建议 | |
2022.01-03 | 根据老师的讲评及意见,进行修改 | |
2022.03-04 | 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漏洞 | |
2022.04-05 | 整理打印、装订论文,参加答辩 |
三、 指导教师综合意见
对报告人论文的选题价值、文献综述、研究或开发设计、可行性等的综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 日 |
四、开题报告论证记录
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建议、提问及回答要点等 记录(签名): 年月 日 |
对报告人确定的论题的选题价值、可行性、是否同意撰写论文等做出结论 主持人(签名): 年月 日 |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 主席(签名): 年月 日 |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意见 盖章: 年月 日 |
五、报告会结论
六、计划变动情况(无变动此页不填)
计划变动原因: 计划变动申请人(签字): 年 月日 |
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年 月日 |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 主席(签字): 年 月日 |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意见 盖章: 年 月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