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学论文 >

将历史教育植入学生心底——谈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4-03-26 19:22:5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将历史教育植入学生心底——谈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刻在我心里,成为我蹒跚学步的教育路上一盏不灭的灯。是的,教育,不是过场,也不是作秀,该是智慧火花的激情碰撞,心与心的真诚交流!

新课程的实施,更是为这样的教育理念解除了诸多羁绊,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目标有三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利用新课程实施的契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尽最大限度做到把历史教育的效果植入学生心底,成了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与践行的课题。在探索中,我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与心得,在此做个小小总结:

一、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大胆整合教材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高中历史教材有四个不同版本,也就是说,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多种教学资源中的一种。这样一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存在着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潜能,在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驰骋创造力。只要不违背课标和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原版教材”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和“整合”。 

例如,在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将四课整合为一体来讲。首先,解决本单元的大背景及“代议制”的概念;然后,画一个大表格,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四个国家代议制确立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最后,再讨论、总结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又如,在必修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我将《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两课整合起来,用小标题“艰难起步”、“初步发展”、“黄金时期”、“三重重压”将其串为一大课。

这样一来,课标的内容标准就清晰贯彻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新教学中,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历史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教学语言力求准确简练、幽默生动,具激励性、启发性

朱熹说得好:“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心理条件,同时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效率。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是,历史由于其过去性,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而高中课本限于篇幅,对历史事件的叙述都相对简略、概括,不可能像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更不可能像戏说历史的电视剧般妙趣横生。教师若照本宣科必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对教师语言的应用便有很高要求。

我认为,这些要求应包括准确简练、幽默生动,具激励性、启发性。

准确简练是基本要求。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幽默、生动、和富于激励性、启发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当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在分析冷战背景时,我引用了丘吉尔在回忆录中的话(出席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并以俄国熊、北美野牛、英国小毛驴等动物形象代表各国,开始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力量的消长以及冷战兴起的原因。由于动物形象生动、特点分明,学生听课投入、热情高涨。例如,我问学生为什么俄国熊、北美野牛之间没有直接开杀?他们七嘴八舌之后,我说:“因为正要互相扑过去的时候,牛看到了熊掌,熊看到了牛角,所以他们犹豫了!”(即:美苏双方均拥有足以摧毁对方的实力。)学生们立刻心领神会,哈哈大笑,而冷战的背景也在笑声中深刻地印入脑海。

在讲到红军长征时,我用课件显示地图中的主要地点,然后用抑扬顿挫、富含激情的语调讲述起来,中间也不乏幽默调侃或深情感慨,把学生带入到那个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学生听得过瘾、投入,对红军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升!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教师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喜怒哀乐的感情色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甚至达到教与学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三、尝试设计不同课型,师生课堂互换角色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尝试设计不同课型,既升华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又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辨别真伪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小组讨论式”、 “学生辩论式”、“课后报告式”等形式,都是操作性较强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不同的学生会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会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例如,对必修二第十三、十四课,我通常采取师生互换角色的课堂教学形式。我提前布置学生分小组,从 “衣”、“食”、“住”、“行”四个版块分别研究近代中国生活变迁,他们分工合作,找资料、做课件、推主讲人,甚至编练小品、顺口溜,为了当“小老师”忙得不亦乐乎。学生的创造力层出不穷,总能带来无限惊喜!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组学生从身边入手,利用周末时间跑到汕头老区小公园一带,照了很多骑楼的照片,然后制作成怀旧小电影到课堂上放映。实施效果自然很好,学生不仅在活动准备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看到了他人的长处,从而激发自身不断学习上进。

四、虚拟历史情境,体验历史人物情感,培养人文主义精神

新课程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科学态度、民主精神、国际主义等精神。在探索实践中,我认为虚拟历史情境、体验人物情感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讲授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时,我让学生假设自己乘坐“时空飞船”来到宋代的汴京,结合书上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内容,说说你的所见所闻。学生很兴奋,踊跃描述自己的“经历”,有的甚至把自己当成图中指挥汴河船运的一员。在同学们的想象中,大家仿佛都感同身受,也游历了一遍,对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情况印象深刻。由于虚拟了历史情景,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较理想。

而在讲到文革的相关内容时,我也借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文革时代的学生,你的人生轨迹可能如何发展?学生讨论之后,总结了两条道路,一条是盲目跟风,从红小兵到上山下乡——婚姻波折——工厂下岗;另一条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从偷偷看书学习到参加1977年高考——成为教授或科技人员——作为学者出国访问——祖国新时期建设栋梁之材。两条道路一对比,学生即意识到:人的成材,社会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如何把握时间、把握机遇、不断努力、坚持科学发展方向!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三维目标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如果靠单纯的说理论道,学生容易“左耳进、右耳出”, 显然难起实效。而通过历史情境的虚拟及对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则往往事半功倍,学生不仅很自然地接受了情感教育,而且往往在课后继续反思,将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延伸到日常实践中去!

五、从生活中学习历史,在历史中学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他说:生活即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经验的重要性,提倡教育就是生活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学生对现实的热点问题十分感兴趣,对他们自身所经历的事更能产生感情共鸣,当然也能轻松愉快接受。因此,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是最有效的学习。在讲到《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及家庭的变化来理解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讲有关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内容时,可以联系现实中中日、中美关系来介绍……

例如,在开始讲必修二第27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前,我问学生:“你们感觉到全球化的步伐了吗?”学生一致回答:“没有!”在他们心目中,“全球化”只是一个躺在教科书中或闪现于新闻报道中的时髦词语,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为了使学生摆脱专有词语的生硬感,我为他们介绍了一名上海普通白领一天清晨的生活:“早上起床,用美国‘佳洁士’牙膏刷牙,日本‘东洋之花’洗面奶洗脸,用朋友送的非洲牛角梳梳头,然后吃早餐,喝的是哥伦比亚速溶咖啡,上班的路上路过沃尔玛,用韩国三星手机发短信……这些都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这也正让我们享受着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学生笑了,原来世界真的在不经意间越走越近!有的学生还是不同意:“老师,你说的没错,可我们不是上海白领,我们只是普通的中学生!”看来,倔的学生还真不少!我不慌不忙,往讲台下走了一圈,很快就有了收获:学生A的书柜里放着“雀巢”咖啡(瑞士),学生B的书柜里放着一小包鲜奶饼干(马来西亚)……学生们很开心,原来全球化趋势不仅是书上的概念,也是身边正在悄然改变的生活!这样一来,接下来对于全球化趋势利弊的讨论环节变得非常顺利,学生们都能踊跃参加,因为一切就在身边!

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历史知识,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及责任感。学生通过主动、积极、思考性地学习历史,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关注世界,发挥个人的潜能,培养足够的能力和信心,使自身气质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思想现代化。有了联系生活的习惯,学生就会对教材以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大范围的、多角度的生活内容广泛涉猎、获取,必将为课堂历史教学作良好的铺垫,从而实现学生从单一的历史课堂步入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在学历史的同时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我一直前进的方向,无论是对教材资料的取舍整合、语言能力的睿智幽默、教学方式的开拓创新,还是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我都需要继续探索、不懈努力!

“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活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陶行知先生如是说。 我想,实现历史课堂最大实效性,便是做心与心的交融,欲达之,无他法,非“爱”不可!

 

word该篇DOC格式将历史教育植入学生心底——谈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的策略范文,共有599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将历史教育植入学生心底——谈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的策略下载
将历史教育植入学生心底——谈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的策略.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