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共有六册,涉及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范围广,内容多。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知识,再现全部内容,这是很难的。这需要老师在复习的时候正确的指导。这里就我这几年来的方法做个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其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轻松、很愉快。反之,学生就会对其产生憎恶,越学越难而慢慢放弃。因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说这里应该记住、那里应该记住,而不指出其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教师在教学时应针对其历史事件适当地补充一些历史趣闻,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也不只停留在对其历史事件的记忆,而应首先弄清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在记忆时不防用用归纳法、图表法、对比法、趣味记忆法等多种方法。如:在记忆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1775年——1783年),可用“一起起舞到一起爬山”的谐音记忆。能大降低年代记忆的枯燥乏味的感觉。
二、熟读课文,全面了解
任何一件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因而我们对任何历史事件都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就需要全面地了解整个历史事件,需要我们熟读课文。读课文,一是读目录;二是读提示;三是读正文(包括课文中的大、小字、插图、注释、史料);四读大事记年表。通过读课文,全面了解整个知识的结构体系。要高度重视课文前的提示,要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划重点、找答案。弄清这一课讲了哪些内容,有几个大子目录,每个大目录下又有几个知识点。
三、理清线索,揭示规律
如果上一步是重在“面”,那么这一步就重在“线”。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可循的,因而教师在复习时应打破课的界限,将分散在各课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其成为线,揭示其中的规律。如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线索主要有两条;一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二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过程,主要体现在五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复习时只要抓住了主要线索,使各课的知识联系起来,由难到易,使知识条理化、线索化,历史主干便树起来。
四、分类复习,抓住重点
历史事件这么多,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我们掌握。在复习中应抓住其主要的事件,找出重点,这是我们老师应该作的。那么如何在众多历史事件中抓住重点呢?在历史复习中我们可以象数学中“合并同类项”那样,将课文中同类型、同性质的中外历史知识按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复习。如中国古代史可分八个方面来复习:(一)历史分期;(二)历代政治;(三)历代经济;(四)民族和疆域;(五)农民战争;(六)对外关系;(七)文化和科技;(八)重要历史人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部分可分两大方面复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统治。等等。这种将知识分类归纳,能有效地巩固各阶段的基础知识,便于学生掌握其重点,另外也可使学生形成一个历史知识的纵横网络,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五、联系比较,认清面貌
许多历史知识有相似之处,我们不妨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可对同性质的事件进行比较如对十九世纪后半期世界上的三次社会改革(俄国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辛亥革命)进行比较;也可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如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可对发生在同一年代的事件进行比较,如1689年发生的就有《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等。在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宣言,如《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共产党宣言》、《成立宣言》、《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等,如果我们也来把它们比较一下,不难发现《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文献,《共产党宣言》和《成立宣言》则是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的纲领性文献,《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则是二战中的文献。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张冠李戴。
六、及时检测,巩固提高
检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复习手段,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后,就应及时检测,发现他们掌握的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总结、补救。
实践证明,只要上述的方法有效地结合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