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学论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1 11:15:2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摘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的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设置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将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技能。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活动生活化

教育部统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图文并茂,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新理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其中最主要的是贴近生活,要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努力建造生活化的学生有兴趣的课堂,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掌握基础知识、提升生活技能,即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而存在。

一、生活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兴趣,产生共鸣。

生活化的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充满灵性、动态生成的场所,其中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素材来分析教材知识,运用与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创生性课程资源创设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与探究。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过程中,课堂教学才能亮点纷呈,学生才能迸发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进行教学导入:清晨早读时间,八年级(7)班的教室里,坐在一组的小强大声向坐在四组的好朋友转播昨晚球赛的精彩状况。他越说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大,周围同学频频向他投去不满的眼神,但是小强完全不为所动。 王刚实在忍不了了:“小强你能不能小点儿声,这样我们怎么背单词啊!”“关你什么事儿,你背你的单词,我说我的球赛,这是我的自由,你无权干涉!”小强高声回答。随后两人居然扭打了起来……教师提问:你如何评价他们两人的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快就针对问题展开了分享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把现实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境再现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感知和体验渴望,启发学生在预设的教育环境中去感悟、体验、探究,从而达到学生情绪上的感染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感知、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二、生活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成知识,提升能力。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固定在座位上不许乱说乱动,缺乏足够宽松的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空间,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呈现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生活化、多样化的,教师通过音乐、视频、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会、故事案例分析、问题设置等创设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真实体验、积极辨析、勇于践行,从而激发学生理解和生成知识,提升生活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部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栏目设计的目的是建构“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路径,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生活化也提出了要求。从“运用你的经验”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利用“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活动内容来引发学生思考,利用“拓展空间”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相关链接”“方法与技能”作为课程资源,可让学生阅读后教师补充问题,变成活动探究。

在教学“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时,教师课件出示车辆对交通灯、风筝对风筝线所说的话,请学生上台分角色扮演车辆和交通灯、风筝与风筝线,对“因为你,我的自由处处受限”的言论作出一定的回应,体验和感悟必要的限制对于自由的意义。学生们身临其境,在课堂这个活动空间里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更好地理解了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在这样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交流更真实,大家共同观察生活、分析问题、解决困惑,师生关系也更融洽,课堂上弥漫着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思想性、人文性、生活性,教学特色鲜明,从而能有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会教材知识,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

三、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加深体验,规范行为。

课外活动探究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课堂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有力帮手,也是让学生用现实生活验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拓展和延伸。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成为你的忠实听众,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体验,组织学生多观察、勤动手、乐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在教学“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意义上平等的含义”这一教材知识点,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多渠道多角度调查了解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的课外实践活动成果。学生们的分享可谓是一场视听盛宴。大家用“男女同工同酬;人大代表的占比情况,其中包括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代表,另外还有一定的女性代表;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贪腐案;九年义务教育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事例来解读公平的第一层含义,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用“高考给有特殊情况的考生加分;高层小区给残疾人设置轮椅通道,公交车“老孕残”专座,马路划分盲道”等事例来解读公平的第二层含义,即不同情况差别对待。在交流和分享贯彻中,学生们体验了平等的真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实地参观、访问、采访、调查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关注现实生活过程中获得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增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将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总之,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实现高效课堂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把教学活动种在生活里”的理念,为生活而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借助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将教材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拓展知识、体验和感悟生活,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真情实感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2]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思想品德(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word该篇DOC格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范文,共有288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