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健康。因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教育 重要性 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多数人比较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心理的健康,但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真正健康的人。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着心理上。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据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下面几方面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个人看法。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作为教师,比学生的人生经验丰富,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反省,寻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调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
二、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人士普遍把学校的好坏标准、质量优劣定位在成绩的高低上,迫使不少学校把成绩视为生存的法宝,不少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只要认真上好课、多辅导,就自然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要成绩好,就会得到认可。至于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则是小事。
其次,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孩子引向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的歧途,还有少数家长全然不顾忌孩子的感受,以极不认真的态度草率处理婚姻、工作、人际等关系。如此社会及家庭的环境的影响,将无法培养出人格健全、心理承受能力强且会调整自己情绪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健康成人。
另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缺乏,组织机构不健全,致使基层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化,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呈现出无序和放任自流状态。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个体一旦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个体心理就会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不平衡状态。这时应通过自我的调节或者他人的疏导,消除心中的不平衡,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偏态与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使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学校的课业过重,学业竞争激烈,社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学生背负的精神压力过大,努力付出得不到好的回报,自卑和恐惧的情绪产生,会使学生进入不平衡的状态,易于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此时,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学校、家庭、社会应相互沟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时,绝不能忽略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学生出现问题尽量让其父母协助,借助社会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延伸,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合作沟通。
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等等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都给当今的青少年的心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六、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如今的学生生理上早熟、心理上很稚嫩,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懂得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对待挫折,如何正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调整自我情绪,如何革除自身不良的性格习惯等等。因此,生理发育提前和心理发育滞后的矛盾,也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存在诸多方面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所以,我们在文化课的教学中,不仅应注重知识灌疏,更应注重针对性和指导性;注重个性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作预防性辅导,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一般来说,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如果困惑不及时给予消除,任其长期积累,超过其年龄心理具有的承受力,则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形成孤僻、懦弱或急噪、粗暴等人格阻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与消除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心理健康教育都会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本人、学生家长、教育部门以及社会一起来进行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总之,切切实实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