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备课老师认真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研究课标,梳理知识结构,有计划地落实教学计划,顺利地完成了计划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前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和专业学习
1.理论学习
开学两周,我们主要集中学习校《固原八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要点》和《固原八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指导意见》。并在集体备课的时候积极研讨如何将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到实际教学和教学检测中。并且积极学习学校为老师们准备的其他理论书籍,如《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唯物辩证法理论》。
2.课标学习
将课标内容分配给每位教师,8位老师每人读15页左右的内容,每周进行集体备课的时候,先带领其他老师进行学习这15页的主要内容,课标第二轮学习正在推进中。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标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去细致的研读,结合具体学情和教学研讨课、网络等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标。
3.专业学习
学习课标之余,我们在智慧中小学等软件上继续一些新教材相关的专业的学习,比如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达到育人的目的,阅读课和写作课的教学设计等,在三新改革的背景下,这些课程非常实用。我们组在进行教研组层面的听评课之后,夏校长在评课的时候指出教学评应该一体化。之后我们及时学习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相关理论知识、课标要求及具体操作课例。
4.外出培训学习
2023.9.6学校外派高一高二年级4位教师去银川进行为期三天的《2023全区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活动》培训学习。之后由石晓京老师对此次培训内容向全校英语教师做二级培训。此次培训让我们组意识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将写作化整为零,多次写作,有看图说话,用第一人称转写课文,写人物传记,写课文概述,就课文的某一环节进行故事续写等基于课文的多维度写作训练。
二、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和组内及教研组听评课
1.集体备课
学期初通过集备,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做到心中有数,期中过后进行微调。每周三上午第一、二节进行集备活动,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发言、有记录。每个话题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探讨如何突破话题中的重难点,商榷主要采取何种教学形式以及练习。备课的基本流程为:个人钻研——集体商讨(教材研读)——形成教案(初案形成)——个性修改——个人反思。第一步,教师个人钻研。备课组长提前确定备课内容和备课的时间,然后每个教师进行认真钻研,就自己的精讲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步,由事先分工安排的主备教师发言,拿出其教学设计初稿,备课组成员进行集体探讨,要求学科组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观点上相互激烈碰撞与争论,及时加以比较、切磋和完善,最后确定最佳方案,并由主备教师将教案做最后修改;第三步,形成教案:每个教师根据集体达成的共识,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班情学情,具体设计教学方案,在初案的基础上进行个性修改,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第四步,个人反思:教师个人根据实际执教情况,认真思考,教学后,写出教后反思。最后对作业练习也进行了筛选。备课组对教学活动作业设计学习内容等做到了齐步走,同时我们也分享各自班里做的比较好的一些其他的教学活动,其他班级进行借鉴和运用。比如高二9班,崔晶晶老师坚持课前小组讲一篇阅读理解,内容与本单元所学内容话题相关。学生对此感兴趣,自己查阅单词,再讲给全班同学,既能提高阅读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其他教师认为这个活动非常好,有的班级就会借鉴和应用。又比如说高二6班,杜成龙老师要求学生课前作演讲,内容与所学课文主题相关。锻炼口语、提升兴趣、助力写作,也有助于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再比如高二8班马玉婷老师,有自己的一套优秀的过程性评价制度,将平日的课堂表现、作业、背诵完成情况、听写的过关情况体现在评价制度里,定期进行小结,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从而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积极组织和参与组内及教研组听评课活动
2023.10.25,周三,高二英语教师杜成龙老师在录播室授课,其余英语教研组所有教师以及校领导在主楼二楼普高办公室听课并评课。
听课结束后,首先是由杜成龙老师自评,杜老师在自评的过程中谈到应降低活动设计难度。接下来英语组6位教师及校领导进行评课。杜晓辉老师从学业水平质量一到学业水平质量二过渡方面进行评课。陈世宝老师指出杜老师在这节课大单元教学、核心价值观以及学生自己凝练方法方面体现的好。王娓老师指出,这节课主体性思维展现的好,并建议学生在最后环节自己描述一下思维导图。教研组长罗引玲老师指出杜老师的课符合“三新”改革的要求,以读促写设计的好。石晓京老师从英语教学活动观,如何真正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及师生应该要有语篇意识和课程意识三方面进行了评课。研训部马文玥主任指出师生状态很好,但是不能只把课堂评价只停在技能技巧上,更要体现在育人上。夏校长敦促高二备课组要加强课标的学习,教学评一体化,本节课缺少评的环节,课堂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校长从新教材的变化指出,语言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从语篇开始,老师应具备语篇意识,即首先要理解文本的内涵,同时也应该有课程意识既育人,育人有两点,第1点是一定要有情感渗透,把人内心的柔软激发出来,情感和冰冷的知识不一样,第2点是关注个性。学生不同,听课认识不同,从不同角度的评价不一样,所获也不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人类的,不只是中国的,外国人同样适用课堂上要有渗透要体现。人物成就判断依据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这便是立德树人。英语学科的学科思想是文化传承,马校长要求高二高三英语老师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何与英语学科素养结合起来。最后马校长要求英组教师从以下几个问题做好调研,形成结果,认识到问题以期实现观念的转变。一学生演讲对学生英语提升有帮助吗?二母语对英语学习有不利的地方吗?三听力的有效性问题,是先读后听还是直接听?四英语的减负增效问题?
除了教研组内的公开课,备课组内也积极开展相互推门听课的活动,相互听取了至少2节课。利用空课时间多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及时评课,探讨课堂一些活动的处理,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帮助自己的教学成长。
三、作业方面
备课组对作业的布置要求统一为前提,并要求作业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布置作业,作业精心设计,有层次性。另外,根据学生的实际严格控制练习的量,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及时批改,并及时向学生作评讲,指导学生订正、并批改。同时也注重督促学生养成作业规范的良好习惯,批改作业有时效性,针对性,及时反馈作业情况,作文面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四、教案作业检查情况
在年级组和教务处的领导下,每月一次的教案检查,我们组老师都能做到认真书写教案,重难点突出、教学活动完整、其中写的更好的是崔晶晶老师和张莉莉老师的教案,这两位老师的教案书写相对更加整齐,有不同颜色的笔书写重难点,并且有比较详细的教后反思。因为我们备课组作业都是统一的,每天都有对词汇的听写,每周一次作文,备课组每位在批改作业方面都能做到亲自批改,作文做到详细面批。
五、学科质量检测方面
认真组织月考和期中考试出题、审题和阅卷及卷面分析工作。
1、第一次月考
高二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优势:
符合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难易适中。阅读理解,阅读语篇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境,难易适中,有根据语篇设置的问题,也有仅结合生活实际和价值观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学生总体得分较高。写作结合当下实际,十一小长假是否要出门旅行,学生有话可说。单词拼写,各班均答的非常好,近期基础巩固扎实。
二、存在的问题:
1.听力增加了难度,干扰项增多,学生明显理解有困难。
2.完形填空关键点单词不认识句子读不懂,会造成大部分语篇的理解偏差。
3.语法填空整体难度居中,题型标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大多数能取得中等级以上的成绩。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做题的方法,并且可以独立的去分析一个句子。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在很简单的题上出错,反映出学生基础不牢固,没有彻底理解老师讲的知识点
比如定语从句需要填which的那道题,明显的逗号和明确的先行词,依然有很多同学填that。
4.写作:1卷面书写仍需加强2.中式英语表达方式较多,遣词造句能力弱3.字数不够4.作文缺乏逻辑性5.部分学生背了模板,但不知如何运用,写作中生搬硬套
5.各班英语均分差距很小,有5个班级相差0.1-0.4分。题型治疗的差距也较小,其中,听力完形填空最高分和最低分平均分相差1.6分,阅读理解相差3.7,写作均分相差2.7分,由此可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拉开差距的仍然是阅读与写作两大块。
三、解决措施
一继续紧抓基础不放松。
二增加阅读量及方法策略的指导。课标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必修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次,整个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4.5万词选择性必修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次,整个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
三听力有效练习,听力策略指导。课标对视听训练强度作出具体要求,在必修阶段试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选择性必修阶段,每周不少于40分钟。
四针对写作存在的严重汉语思维,从句子翻译练习开始,加强写作训练和面批指导。
五重视书写和限时训练。
2、期中考试
高二英语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优势:
符合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难易适中。阅读理解,阅读语篇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境,难易适中,有根据语篇设置的问题,也有仅结合生活实际和价值观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学生总体得分较高。写作结合学生实际,写自己心中的一位英雄,学生有话可说。单词拼写,各班均答的非常好,近期基础巩固扎实。
二、存在的问题:
1.单词sum出现问题的较多,学生背诵第一个汉语意思,其他汉语意思没有背诵的习惯。学生对于大小写粗心大意。
2.完形填空关键点单词不认识句子读不懂,会造成大部分语篇的理解偏差。
3.语法填空这次是课文原文填空,问题较大的是动词的时态和语态,award的词义和用法没有掌握,介词for理解不清,patient熟悉耐心的这个意思,忘了病人这个意思,treat的名词形式不清楚。反映出的问题:(1)对课文不够熟悉;(2)词性转换训练较少;(3)常用词的多个基本意思需要关注。
4.写作:1卷面书写仍需加强;2作文审题有所欠缺,对于作文文体的理解还有待改进;3 迁移运用能力弱,生搬硬套。
三、解决措施
一继续紧抓基础不放松。
1对于常用基础词,多个汉语意思都应该记忆。
2 重视课文语篇,每个学生最低要求读熟读流利。利用好课文,出题训练语法填空。
3 关注词性转换,重点词背诵练习运用,熟悉用法,测验到过关。
二继续重视阅读量及方法策略的指导。课标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具体要求,选择性必修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次,整个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
三听力有效练习,听力策略指导。课标对视听训练强度作出具体要求,选择性必修阶段,每周不少于40分钟。课本上的听力板块,和viedo time都充分利用起来,给学生更多的听和看的机会。同时,教师想办法降低听力问题的难度和加强听力策略的指导,以使课本听力材料充分被利用。
四针对写作存在的生搬硬套问题,可以多次写作训练和面批指导,使学生熟练基础词和句型结构的用法;多维度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基于课文的看图说话、第一人称转写课文、根据课文某部分的故事续写等。再比如我们最近学习的智能家居这一课文,学习完前两段,可以让学生以“智能家居,更便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演讲稿;学习完整篇课文后,以“Should We Welcome Smart Homes?”为题,写一篇短文,培养学生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主要也熟悉了课文和运用了话题词汇。字数可以减少,以促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五重视书写和限时训练。
以上是这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回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思考的教训。在剩下的半学期,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积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