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工作总结 >

教材教学总结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24 10:11:0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教材教学总结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材教学总结多篇

【第1篇】2022年整合单元教材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题记

时光的脚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将整合单元教材进行了两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没有想不到的。当我想到要将单元的教材进行整合后,亦步亦趋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获到了一些快乐,先将快乐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帮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单元的教材,根据单元的主题去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如果开始之初,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资料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看到的是他们的热情与积极进取,但是,今天的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们学会了取与舍。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当你在“百度”中输入“美丽的家园”的时候,点击回车键,在你的面前会出现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万条的相关的资料。

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六年的孩子们学会了浏览与搜集,对于与“美丽的家园”相关的资源,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他们会针对本单元的课文——《美丽的晋祠》、《我的故乡在北京》、《可爱的地球》,选取合适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有的孩子是在自己的书上书写自己手的资料,三言两语,五六十个字,;有的孩子根据家里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资料打印一份文稿,用小四的字号,估计也会有两三百个字。

我很是享受在第一课时的时间里,他们会在交流的环节,各自拿出属于自己的资料或者见解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说的同学落落大方,谈吐自如,或许内心里还有一点点小小的自豪,听的同学,也是受益匪浅,或许他们在分享同学们的资料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内心里悄悄的对自己说,下一次我也要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二、整合单元的教材,课堂上节省时间,引导学生不再担心作业的完成。

给孩子们减负,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如此这般的口号已经被无数的人呐喊了n次,但是如今的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厌倦了无休止的考试测试排名,他们烦透了每一天各科名目繁多的作业。看到孩子们脸上时常表露出的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合的表情的时候,我也感觉到教育的桎梏性的存在。我做不到让很多的孩子快乐的学习,我只是尽力的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

在我们学校,每一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份《课堂作业》,这一份课堂作业是与教材同步的作业练习与拓展,分为夯实基础、阅读训练两个部分。

《课堂作业》上的基础夯实部分,一般都是汉字的注音,文中的重点词语,以及一些相关的句子的训练,因此很多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基本上是可以完成本单元的课文的基础夯实部分的。为了不让孩子们在写作业的时候有压力,我一般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夯实基础”部分,如果孩子们完成不了,我绝对不会批评或者指责他们,只会表扬那一些能够自己主动去完成练习的同学,因为,班上学习能力能力的不同,有几个孩子只做一道题目,甚至有两三个孩子因为懒惰或者能力等的问题,他们一道题目都不会去做。

这样,整合单元教材后,先是预习要整个单元读画圈,然后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检查他们的预习,整体把握每课文后,就开始引导学生完成“夯实基础”,在每一次进行第一课时的授课以后,我基本上都会安排十分钟的时间来给他们讲解、落实本单元的课文中的“基础夯实部分”,特别是其中有一些句子的训练,有的练习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甚至会留到第二课时的训练中去。

课堂上留时间给孩子们讲解作业、练习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做作业的困难,而且还可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的是老师可以的监督能够提高写作业的质量。作业的质量高,孩子们也乐意接受老师的这样一种训练作业的方式与方法。

【第2篇】整合单元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能力、经验都有所成长,是时候仔细的写一份工作总结了。那么如何把工作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整合单元教材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题记

时光的脚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将整合单元教材进行了两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没有想不到的。当我想到要将单元的教材进行整合后,亦步亦趋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获到了一些快乐,先将快乐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帮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单元的教材,根据单元的主题去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如果开始之初,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资料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看到的是他们的热情与积极进取,但是,今天的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们学会了取与舍。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当你在“百度”中输入“美丽的家园”的时候,点击回车键,在你的面前会出现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万条的相关的资料。

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六年的孩子们学会了浏览与搜集,对于与“美丽的家园”相关的资源,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他们会针对本单元的课文——《美丽的晋祠》、《我的故乡在北京》、《可爱的地球》,选取合适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有的孩子是在自己的书上书写自己手的资料,三言两语,五六十个字,;有的孩子根据家里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资料打印一份文稿,用小四的字号,估计也会有两三百个字。

我很是享受在第一课时的时间里,他们会在交流的环节,各自拿出属于自己的资料或者见解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内容。说的'同学落落大方,谈吐自如,或许内心里还有一点点小小的自豪,听的同学,也是受益匪浅,或许他们在分享同学们的资料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内心里悄悄的对自己说,下一次我也要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二、整合单元的教材,课堂上节省时间,引导学生不再担心作业的完成。

给孩子们减负,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如此这般的口号已经被无数的人呐喊了n次,但是如今的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厌倦了无休止的考试测试排名,他们烦透了每一天各科名目繁多的作业。看到孩子们脸上时常表露出的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合的表情的时候,我也感觉到教育的桎梏性的存在。我做不到让很多的孩子快乐的学习,我只是尽力的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的厌倦。

在我们学校,每一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份《课堂作业》,这一份课堂作业是与教材同步的作业练习与拓展,分为夯实基础、阅读训练两个部分。

《课堂作业》上的基础夯实部分,一般都是汉字的注音,文中的重点词语,以及一些相关的句子的训练,因此很多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基本上是可以完成本单元的课文的基础夯实部分的。为了不让孩子们在写作业的时候有压力,我一般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夯实基础”部分,如果孩子们完成不了,我绝对不会批评或者指责他们,只会表扬那一些能够自己主动去完成练习的同学,因为,班上学习能力能力的不同,有几个孩子只做一道题目,甚至有两三个孩子因为懒惰或者能力等的问题,他们一道题目都不会去做。

这样,整合单元教材后,先是预习要整个单元读画圈,然后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检查他们的预习,整体把握每课文后,就开始引导学生完成“夯实基础”,在每一次进行第一课时的授课以后,我基本上都会安排十分钟的时间来给他们讲解、落实本单元的课文中的“基础夯实部分”,特别是其中有一些句子的训练,有的练习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甚至会留到第二课时的训练中去。

课堂上留时间给孩子们讲解作业、练习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做作业的困难,而且还可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更多的是老师可以的监督能够提高写作业的质量。作业的质量高,孩子们也乐意接受老师的这样一种训练作业的方式与方法。

特别是在每课文的第二课时的学习的时候,我都会在备课的时候将《课堂作业》中的重点句子,或者是重点的段落预设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他们在第二课时进行作业练习的时候,就有一种很是熟悉的感觉,对于那一些能力弱一点的学生,我依然还是会根据作业的要求,引导他们再一次温习巩固刚刚所学习的内容,来完善《课堂作业》上的内容。

这样,无论是那一个层次的学生在练习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绝大多数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那一两个能力很示弱的学生。虽然很多人不赞成有作业给孩子,但是必要的作业还是必须要有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在我这样的训练下,作业已经不再是他们困难。

三、整合单元教材,节省了许多时间,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深以为然。面对新生,教师感叹:“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将多么不同。”“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阅读能力拉开了距离。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不仅鼓励学生看课外书,也给他们时间看课外书,引导他们如何看课外书。

六年级的他们较之以前长大了,懂事了,看书的内容也比之以前难懂一些,但是也存在能力弱一些的同学,这样的同学我一般鼓励他们将以前看过的书再看,或者是看一些有文字,但是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的课外书籍,但是拒绝动漫之类娱乐书刊走进我的教室。

记得六年级开学初,是别的班级假期看过的《瓦尔登湖》和《猎人日记》两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很是舍不得就这样将成捆成捆的课外书处理掉。我和那个班级的老师商量:能不将这一些书籍借给我们班级的学生看,看完后再还给他们。

没有想到,这个老师就这样将这两本书送了我们班的学生,或许是得到的太容易了,也或许是这两本书也确实有一些深度难度,对于阅读量还不是很高的小学生来说,缺乏一点点的趣味性。

根据班级的现状,我鼓励他们根据每一本书的目录,列出看出的计划,每一天一两面,或者两三面,也或者是一个章节,计划不可以太大或者是太多。

单元整合教材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根据传统的安排,一个单元的课文要六节课,整合后呢,需要四节课,无形当中就节省了两节课的时间。再加上每一周,学校都会安排每一天班级一节语文活动课。我也是从来不浪费他们的宝贵光阴,利用节省的时间和学校安排的时间,给他们看课外书。因为有我的督促,那一些认真的孩子确确实实是受益,对于那一些浮躁的孩子,虽然没有静下心来沉静去看课外书,但是迫于老师的压力,他们也在那里装张扬子看看课外书。看到兴头上,他们也会静下心来看一会儿。

还是先前那样说的,我做不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但是我可以尽力让我班上的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不一定就是苦差事。

时光飞逝如烟,我的整合单元教材的研究已经默默地研究了两年,其中,我收获了快乐,但是也确确实实存在着一定的困扰:懒惰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基本上无法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查阅与本单元相关的主题资料,他们是基本上没有;课中,他们也不能够当堂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或许更是如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一堂课一堂课的反反复复滚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哪怕是简单的字词的书写,句子的理解也要老是不听的反复的讲解,再让他们背诵,或许他们才会记住一星半点。如此这般光景,导致了学生的层次越往高年级走,越是分明。前面所提到的“不同”就展现了出来。

【第3篇】七年级新教材生物教学总结

七年级新教材生物教学总结

时间飞逝,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生物的新课程的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对问题的探讨、质疑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下面我就对本学期的新教材教学情况作一个总结。

一、教材的基本情况

新教材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首先,与老教材不同的是,它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突出人和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对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往往还要从低等到高等分门别类的讲述,以求突出进化的脉络。然而在当今社会,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新教材的内容是围绕人与生物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新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研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再次,新教材非常注意科学方法教育。教材结合有关活动介绍了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第四,新教材重视能力培养的梯度设计。改变了以往将实验依附于知识内容的做法,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先安排思维和操作技能要求较低的探索活动。后安排技能要求较高的'活动。第五,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减少知识内容的分量,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例如:关于被子植物,删掉了原教材中根、茎、叶的形态,花的类型,叶序,花序等内容。在《植株的生长》一节,介绍了根是如何生长的。第六,新教材注意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学知识越来越重要,正在成为普通公民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还对近年来的生物科学成果做了相当介绍,如克隆哺乳动物,转基因生物、人类基因组计划等。有些列入教材正文,有些则供学生课外阅读。

二、新教材的教学收获

新课改下,硬性说教少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情景随处可见。例如在讲授保护环境的内容时,从学生们的身边事实和现象出发,让学生“耳闻目睹”身边因乱开采煤矿而污染的环、河流、小溪,每年因认为因素造成的火烧山等。由于新教材多了很多问题探讨,合作讨论,技能训练,思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小知识。如果每一项都在课堂里实施,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我在课前会把学生分组合理搭配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前通过讨论,查阅资料把问题准备好。课堂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分组总结,这样上课时的课堂气氛就会比较活跃。同学们也可以很好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由于新教材中安排了教好的“探究”和“进一步探究”活动,但是有些探究活动无法在课堂中完成。那么我就把课堂探究和家庭实验相结合,根据生物特有的生长发育时间,提前1-2周,将一些周期性长的实验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堂探究实验相结合。例如: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测量种子的发芽率”,“根伸长最快的部位”等设计成与家实验相结合的实验。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又使实验结果和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新课标下,我在教学工作中不仅仅重视实验结果,更重视实验过程。在课前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用具的准备工作,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已经开始思考有关的问题。例如:在上“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节课时,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极大地丰富了课堂资源。再例如:让学生参与收集种子,蚯蚓等,不仅解决了实验材料问题,还让学生在采集材料的时候,亲身体验生物的生活环境,为学生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和反思

在学生的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为讨论而讨论,有些讨论时间,学生关注的仍然只是自己,而不是整个小组合作和交流。此外新课改提倡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和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夸奖。这样太多的鼓励,学生都听腻了。长期下去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根本起不到激励作用。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现象,我认为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之处,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表扬。不可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未来怎么能面对挫折和失败呢?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培养不出健全的人格。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性原则,才是富有魅力和价值的评价。

四、今后的打算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更要不断的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必须不断更新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并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的研究者。

走进新课标,我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强,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锐意进取、改革,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第4篇】新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已经历了两年的风雨洗礼,我在认真学习相关资料、钻研新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韶关地区统一使用的外研社高中英语新教材有如下体会:

一、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不仅提出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的级别目标,还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目标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对人的教育,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突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

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了外语课程得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育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由此可见,高中英语课程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点。《高中英语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外研社高中英语每册书的《致同学》中明确说明:本教材为同学们提供探究式、发现式、任务型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大家提供语言应用的平台。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的原则,力图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鼓励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发展适合自己教学条件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扩招后高中学生的现状及教师对新课标的影响

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一新生的整体素质呈下滑趋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很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连单词的发音都发不准,更别谈如何学英语,怎样学好英语,甚至对英语有一种抵触的畏难情绪。对于成绩良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一定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或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识,他们可能就束手无策了。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记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却不知道怎么用;只知道语法很难,背了一大堆的语法规则到头来却一塌糊涂;只注重如何排除错误选项,在题干中找暗示解题等等诸如此类的应试技巧,却不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自然这与考试的评价方式及教师的思想灌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举步为艰的结症所在。

目前,随着高考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这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逐步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相接轨。在英语高考的新题型中,正逐步删减占大比分的“碰运气”的选择题,增加体现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观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随之转变。

三、我的教学对策及效果

针对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于20xx年年底开始,就自己任教的三个教学班开展了小范围的教学研究活动。经过一个学年的摸索,我体会到:对学生而言,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如果学生沿用初中学习的方式,是适应不了高中学习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跨入高中就了解并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要激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及信心,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否则,学生就会越学越吃力,越学就越不想学。为了进一步验证我的想法,我确定以《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的培养》为课题立项研究,并于05年成功申报为乐昌市的英语教研项目。从此,我正式开始进行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以旧带新、结合生活实际、单项或综合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多种方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掌握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通过每天任务、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时放映流行的健康向上的英语国家大片,鼓励并引导同学们对影片进行讨论,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式学习。通过这种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又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下面我将陈诉一些具体的做法,望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新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第5篇】教材研读六步曲教学总结

教材研读六步曲 教学总结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现在受到普遍重视。本文从一名普通语文教师的视角出发,着眼于日常备课时,拿到文章怎样研读才能深入、到位、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文中结合自身经验,主要谈具体实用的操作步骤。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研读教材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功,更是决定教师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可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教参里、各种教师用书中非常方便的找到篇教案、一个个课件。久而久之,很多语文教师渐渐淡忘了如何独立研读教材,成了依靠“拿来主义”的教书匠。

要找回这缺失的一环,必须不断苦练教材研读能力。对此,余映潮老师有如下阐述:“语文教师要学会把玩教材,要别出心裁读课文。”“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境界是: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除此之外,余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钻研教材的方法——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可以看的更高更远,但是当自己脚踏实地时又觉得困难重重。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力求把余老师的宝贵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有高人指点的确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拿到陌生课文,不再惴惴不安了,对教材渐渐有了独到的认识,有时甚至敢于挑战难文教学。回顾自己的教材研读之路渐有起色,不禁欣喜,于是结合自身研读教材的经历总结了一些粗浅的经验步骤:

第一步——从模仿做起,修炼内功

当我们惊叹于名家大师们字字珠玑的教材分析,一针见血的文章点评时,可曾想到,这正是他们长期内功修炼的.结果。当内力深厚时,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对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来说,内功的锤炼是一条漫漫修远之路。除了大量的阅读思考和勤奋的写作外,模仿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其实,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是人类生物特征的一部分。模仿是社会学习重要形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教材研读也是一门艺术。在听其他老师,尤其是老教师评课时,笔者最喜欢也最留心他们的教材分析部分,看他们是从什么角度着手分析文章的,每一次都会有新启发。遇到类似课文,再试试是否可以遵循这个角度分析文章。一开始自然只能仿其“形”,渐渐也就能抓住点“神”了。

第二步——反复读教材,寻找火花

叶圣陶先生谈到文本研读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潜心、反复读教材是研读文本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与教材的一次次“碰撞”中,作者的心思、语言的魅力、甚至独到的发现都会浮现出来。我认为,相比于默读,放声朗读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总是容易与作者贴的更近,也更加容易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台阶》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当读到父亲脚踏黄泥的细节:“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挑”“晃破”“滚”这几个词就让我十分叹服。在随后的教学设计中,就让学生就这一段进行研读,着重分析这几个传神的动词。在这番研读后,学生对于父亲沉重命运的认识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第三步——由“趣”字入手,巧妙引导

中学生年龄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关注到有趣的东西,教师在备课时如果充分利用这一点,很容易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余映潮老师就相当善于发现教材中有趣的语言现象,因此,那些看似枯燥乏味、难读难教的课文,他也能上得诗意盎然,妙趣横生。他读《羚羊木雕》,饶有趣味地将目光投入到文中表示人物如何“说”的摇曳生姿的写法上。又如读《爱莲说》,他欣然发现文中许多有趣有味的“三”:文章有“精粹的语言、精妙的形象、隽永的意境”三美;文章写了三种花,象征三种人,渗透了三种情;文章有三次衬托;文章第二段写的是三种花、三种评价和比较、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文章句式有三美,即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偶句、骈句与散句;文章“噫”后的排比句为一陈述二设问三感叹……这些趣味点,让学生耳目一新,更加乐于深入课文,也让老师在课堂中更加挥洒自如。

现在比较多见的,也是比较常用的一个趣味点就是文章中的对比。仔细看看,中学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藏着奇妙的对比,我在读《俗世奇人——好嘴杨巴》时,就抓住了杨七和杨巴的对比,教学设计中也突出了这一点。冯骥才的《好嘴杨巴》开头先介绍了杨七杨巴的外貌、姓名、关系。前四段都以介绍杨七为主,后面才开始写杨巴。既然题目是《好嘴杨巴》,为何最重要的开头部分却写杨七呢?细细阅读下来,发现一些细节很值得推敲。

第一段写杨八本名杨巴,因为看上去比杨七小,再加上“巴”与“八”音同,所以被当成杨七的兄弟,名字被错念为杨八。这与文章最后一段中“‘杨家茶汤’被改作‘杨巴茶汤’,杨七渐渐被埋没”可谓形成鲜明而有趣的对比。杨巴先因没有手艺而被忽略,连名字都被错念,后来却因为一张巧嘴而名声大噪,反而手艺好的杨七渐渐无人知晓。杨七的绝活在手上,而杨巴的绝活在嘴上,以最后结果来看,似乎能说会道的人更加容易成功,作者设置的巧妙对比很值得玩味。

第四步——寻“美点”探秘,集美找茬

余映潮老师说过:“中学语文教材,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沉淀着丰富的知识板块,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要着重对文章的语言之美进行积累、赏析,之后再引领学生感知、积累、提炼、赏析这些美点。语文课的语言魅力得到真正体现。学生通过这样的熏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也会留意、模仿、创造美丽的语言。

除了语言美,教材中的感情之美、意境之美、写作技法之美……都可以是我们在研读教材时的着眼点。用“集美”的方法读文章,常常会被作者感动,理解自然就更深刻了。

与之相对,有的文章也可以从弱点入手,流行的“找茬”也可以成为教学设计中的亮色。

第五步——增文章内涵,读厚教材

“把教材读厚,把课本教薄。”这是余映潮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如何读厚教材?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有意识的丰富文章内涵。文章背后的故事,往往值得我们细细追寻。对文章的认识深厚了,教学设计自然就有质量了。

笔者在备《信客》一课时,就再次细读了《文化苦旅》,还查阅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余秋雨家乡浙江余姚的风土人情。其实《信客》中的剪红绸故事是确有其人,但是余秋雨先生进行了加工改编,把好几个内容整合一起。但是当校长那节几乎可以肯定是他自编的了。为什么要加这么一节,尤其为什么把顺便修一修老信客墓作为结尾,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我的教学设计中就有了引导学生对文章结尾的思考——“同样一个人,作为校长被永远记住了,作为信客却被淡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原本学生只是理解到文章赞美提倡诚信,这样一来,他们开始明白作者其实在借故事谈对诚信缺失的思考。

第六步——开发延伸点,升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我们要通过教材这一小点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自己在研读教材时,就必须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课文可以向一个单元课文中的人物与事物、语言与手法、结构与主题拓展。也可以向生活中延伸,向阅读中延伸,向写作中延伸。

比如:在《纸船》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余映潮老师总结了这首诗写法上的特点:写物抒情、展开想象和变换人称。他增加了洪源的《驶去了,港口的船》和沙鸥的《新月》这两首诗进行比读,它们在写法上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比读,不仅使课文学习容量增加,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写法的理解和体会。

以上六部曲,仅是笔者个人在平时教学中总结的初步经验,并非一个固定模式。“教无定法”,对教材的研读也不可能有不变的套路。具体操作时,还要根据个人教学风格、文本、学生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调整。只要静心研习,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研读方式。总而言之,教材研读是一条艰深却又绮丽的路,“辛”字多加一横就是“幸”,笔者相信在这条路上多一点付出就会有多一点幸福。

【第6篇】新教材物理教学总结

新教材物理教学总结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发现变化很大:全书以问题为中心,内容灵活多样,课程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到底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解决。新的物理课程把我们领进了一片广阔天地,如何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崭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在学校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初中物理备课组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不觉已经一年了,期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训。每个人都学习了,也成长了。下面具体谈谈我们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们的困惑。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一方面开拓校外交流。

抓好集体备课,实现学科备课组脑力资源的共享,既是提高备课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又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组内,我们一是做到课前讨论交流,二是做到课后反思小结。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们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碰头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们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有时设想的教学方法和现实的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会做一下教学实验,就是大家讨论一种认为比较可行的教学方式在某个班试讲一次,上学期“变速自行车的学问”这一节课,大家在课前讨论时都觉得这课很难上,什么飞轮、链轮啊一些专有名词我们先推了一辆自行车研究了一下,还是觉得怕学生不好理解,这时我们就集体备课由我先在快班试讲,其他成员在后面听,然后综合学生们的反应、授课老师的自我评课、听课老师们的意见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师再上时,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实验我们做的很多,效果还不错,大家都觉得收益非浅。

在校外我们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教研活动的机会,特别是听、评公开课这样的机会。我们还与其他学校保持着教研交流。特别是在期终复习时,我们与新下陆四校进行联考,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特别是今年,我们交流得更加频繁。此外还利用同学、朋友的关系经常与其他学校的同学科老师进行讨论交流,交换备课资料。经过交流很容易发现我们的差距,从而尽快地弥补我们疏忽的东西;经过交流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们备课组的几名成员虽然性格相投,但也各有特点。针对各人强项、办事风格,合理地分配工作方可产生最大的合力。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的、上网查询资料的、画图的、誊写的、打印的各司其责,很快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试卷便出炉了。像这次出期中考试试卷就是我们先集体讨论,再由我自独立出一套试题,由其他物理老师从中挑选、整理出最后的定稿。这样我们物理几个老师一些好的想法都在这份试卷中体现了。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大家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说到这里想起一件让我很感动的小事。前段时间我们要学习讨论,哪怕是一个物理实验,一个小实验,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我们也有为了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分歧而争论不让的时候,但每当意见统一时大家一定都会会心一笑,拍拍肩说“好,就这么统一啦。”我们还打破班级界限,面向全年级学生,不分彼此。比如,有时侯谌非要留人补差,我们会让其他几个班上也需

【第7篇】语文新教材教学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当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8篇】教材研读六步曲语文教学计划总结

教材研读六步曲语文教学计划总结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现在受到普遍重视。本文从一名普通语文教师的视角出发,着眼于日常备课时,拿到文章怎样研读才能深入、到位、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文中结合自身经验,主要谈具体实用的操作步骤。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研读教材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功,更是决定教师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可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教参里、各种教师用书中非常方便的找到篇教案、一个个课件。久而久之,很多语文教师渐渐淡忘了如何独立研读教材,成了依靠“拿来主义”的教书匠。

要找回这缺失的一环,必须不断苦练教材研读能力。对此,余映潮老师有如下阐述:“语文教师要学会把玩教材,要别出心裁读课文。”“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境界是: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除此之外,余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钻研教材的方法——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可以看的更高更远,但是当自己脚踏实地时又觉得困难重重。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力求把余老师的宝贵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有高人指点的确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一段时间后,发觉自己拿到陌生课文,不再惴惴不安了,对教材渐渐有了独到的认识,有时甚至敢于挑战难文教学。回顾自己的教材研读之路渐有起色,不禁欣喜,于是结合自身研读教材的经历总结了一些粗浅的经验步骤:

第一步——从模仿做起,修炼内功

当我们惊叹于名家大师们字字珠玑的教材分析,一针见血的文章点评时,可曾想到,这正是他们长期内功修炼的结果。当内力深厚时,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对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来说,内功的锤炼是一条漫漫修远之路。除了大量的阅读思考和勤奋的写作外,模仿也是一个有效方法。其实,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是人类生物特征的一部分。模仿是社会学习重要形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教材研读也是一门艺术。在听其他老师,尤其是老教师评课时,笔者最喜欢也最留心他们的教材分析部分,看他们是从什么角度着手分析文章的,每一次都会有新启发。遇到类似课文,再试试是否可以遵循这个角度分析文章。一开始自然只能仿其“形”,渐渐也就能抓住点“神”了。

第二步——反复读教材,寻找火花

叶圣陶先生谈到文本研读时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潜心、反复读教材是研读文本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与教材的`一次次“碰撞”中,作者的心思、语言的魅力、甚至独到的发现都会浮现出来。我认为,相比于默读,放声朗读更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总是容易与作者贴的更近,也更加容易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台阶》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当读到父亲脚踏黄泥的细节:“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挑”“晃破”“滚”这几个词就让我十分叹服。在随后的教学设计中,就让学生就这一段进行研读,着重分析这几个传神的动词。在这番研读后,学生对于父亲沉重命运的认识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第三步——由“趣”字入手,巧妙引导

中学生年龄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关注到有趣的东西,教师在备课时如果充分利用这一点,很容易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余映潮老师就相当善于发现教材中有趣的语言现象,因此,那些看似枯燥乏味、难读难教的课文,他也能上得诗意盎然,妙趣横生。他读《羚羊木雕》,饶有趣味地将目光投入到文中表示人物如何“说”的摇曳生姿的写法上。又如读《爱莲说》,他欣然发现文中许多有趣有味的“三”:文章有“精粹的语言、精妙的形象、隽永的意境”三美;文章写了三种花,象征三种人,渗透了三种情;文章有三次衬托;文章第二段写的是三种花、三种评价和比较、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文章句式有三美,即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偶句、骈句与散句;文章“噫”后的排比句为一陈述二设问三感叹……这些趣味点,让学生耳目一新,更加乐于深入课文,也让老师在课堂中更加挥洒自如。

现在比较多见的,也是比较常用的一个趣味点就是文章中的对比。仔细看看,中学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藏着奇妙的对比,我在读《俗世奇人——好嘴杨巴》时,就抓住了杨七和杨巴的对比,教学设计中也突出了这一点。冯骥才的《好嘴杨巴》开头先介绍了杨七杨巴的外貌、姓名、关系。前四段都以介绍杨七为主,后面才开始写杨巴。既然题目是《好嘴杨巴》,为何最重要的开头部分却写杨七呢?细细阅读下来,发现一些细节很值得推敲。

第一段写杨八本名杨巴,因为看上去比杨七小,再加上“巴”与“八”音同,所以被当成杨七的兄弟,名字被错念为杨八。这与文章最后一段中“‘杨家茶汤’被改作‘杨巴茶汤’,杨七渐渐被埋没”可谓形成鲜明而有趣的对比。杨巴先因没有手艺而被忽略,连名字都被错念,后来却因为一张巧嘴而名声大噪,反而手艺好的杨七渐渐无人知晓。杨七的绝活在手上,而杨巴的绝活在嘴上,以最后结果来看,似乎能说会道的人更加容易成功,作者设置的巧妙对比很值得玩味。

第四步——寻“美点”探秘,集美找茬

余映潮老师说过:“中学语文教材,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沉淀着丰富的知识板块,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要着重对文章的语言之美进行积累、赏析,之后再引领学生感知、积累、提炼、赏析这些美点。语文课的语言魅力得到真正体现。学生通过这样的熏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也会留意、模仿、创造美丽的语言。

除了语言美,教材中的感情之美、意境之美、写作技法之美……都可以是我们在研读教材时的着眼点。用“集美”的方法读文章,常常会被作者感动,理解自然就更深刻了。

与之相对,有的文章也可以从弱点入手,流行的“找茬”也可以成为教学设计中的亮色。

第五步——增文章内涵,读厚教材

“把教材读厚,把课本教薄。”这是余映潮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如何读厚教材?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研读文本时,要有意识的丰富文章内涵。文章背后的故事,往往值得我们细细追寻。对文章的认识深厚了,教学设计自然就有质量了。

笔者在备《信客》一课时,就再次细读了《文化苦旅》,还查阅了很多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余秋雨家乡浙江余姚的风土人情。其实《信客》中的剪红绸故事是确有其人,但是余秋雨先生进行了加工改编,把好几个内容整合一起。但是当校长那节几乎可以肯定是他自编的了。为什么要加这么一节,尤其为什么把顺便修一修老信客墓作为结尾,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我的教学设计中就有了引导学生对文章结尾的思考——“同样一个人,作为校长被永远记住了,作为信客却被淡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原本学生只是理解到文章赞美提倡诚信,这样一来,他们开始明白作者其实在借故事谈对诚信缺失的思考。

第六步——开发延伸点,升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我们要通过教材这一小点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自己在研读教材时,就必须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课文可以向一个单元课文中的人物与事物、语言与手法、结构与主题拓展。也可以向生活中延伸,向阅读中延伸,向写作中延伸。

比如:在《纸船》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余映潮老师总结了这首诗写法上的特点:写物抒情、展开想象和变换人称。他增加了洪源的《驶去了,港口的船》和沙鸥的《新月》这两首诗进行比读,它们在写法上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比读,不仅使课文学习容量增加,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写法的理解和体会。

以上六部曲,仅是笔者个人在平时教学中总结的初步经验,并非一个固定模式。“教无定法”,对教材的研读也不可能有不变的套路。具体操作时,还要根据个人教学风格、文本、学生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调整。只要静心研习,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研读方式。总而言之,教材研读是一条艰深却又绮丽的路,“辛”字多加一横就是“幸”,笔者相信在这条路上多一点付出就会有多一点幸福。

【第9篇】新教材教学总结

新教材教学总结

(一)新教材的实施有其好的方面:

新教材的编排总体上感觉是好的。关注人生、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选文注重了和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选文的体裁多样性,篇幅短小,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使用新教材后,对语文课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具体表现为: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广阔的空间。他们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2、由于新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而在学习中学生能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想象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3、教师在教学时能够不断地鼓励创新,另辟溪径,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他们的灵感。

(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由于数学英语课在初中的课时多,家长、学生等对其的重视程度又超出语文,因而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无法保证,只有让位给数学英语。

2、中学语文与初中脱节,给初中语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在新教材教学中仍应强调基础拼音、写字、解词、品味词语,以及写作训练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

3、综合性学习课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如第三单元“走进大自然”就无法按书中的要求带领学生或学生自主结合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语言,欣赏自然美进)也就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活动。学生有时就会有应付的做法。

4、选文方面,依然感觉有个别篇目不太适合教与学。例如:《化石吟》虽是一首诗歌,但它只注重了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文学性较弱,学生对它难以产生兴趣。

5、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很困难的,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要么闲谈,要么跑题。因而教师一方面应在课堂中逐步地培养、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允许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第10篇】新教材实施的教学总结

新教材实施的教学总结

(一)新教材的实施有其好的方面:

新教材的编排总体上感觉是好的。关注人生、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选文注重了和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选文的体裁多样性,篇幅短小,文质兼美,富有时代气息,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使用新教材后,对语文课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具体表现为: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广阔的'空间。他们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

2、由于新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而在学习中学生能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想象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3、教师在教学时能够不断地鼓励创新,另辟溪径,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他们的灵感。

(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由于数学英语课在初中的课时多,家长、学生等对其的重视程度又超出语文,因而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无法保证,只有让位给数学英语。

2、中学语文与初中脱节,给初中语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在新教材教学中仍应强调基础拼音、写字、解词、品味词语,以及写作训练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

3、综合性学习课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如第三单元“走进大自然”就无法按书中的要求带领学生或学生自主结合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语言,欣赏自然美进)也就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开展活动。学生有时就会有应付的做法。

4、选文方面,依然感觉有个别篇目不太适合教与学。例如:《化石吟》虽是一首诗歌,但它只注重了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文学性较弱,学生对它难以产生兴趣。

5、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很困难的,有些基础差的学生要么闲谈,要么跑题。因而教师一方面应在课堂中逐步地培养、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允许教师和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第11篇】新教材使用的教学工作总结

新教材使用的教学工作总结

我们备课组的几位老师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新课改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了新课改的主旨和精神,理解了并能够按照新大纲和新教材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尤其是新教材进课堂后,如何用好它,我们下了一番苦功夫去讨论、适应。经过摸索,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我们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以“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精神来指导教材的使用。

新教材的使用,是为了配合新课标的实施而改的。所以在使用新教材时,首先要明白和牢牢记住这样的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做到了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能主动投入到课改中去,主动想办法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包括有关教材使用上的问题。在思想观念上,我们放弃以前陈旧落后的思想和方法,尽快适应了新的形势。无可否认,新教材在注重知识性与人文性方面,有其显著的优点,但是教材虽好,教好学生却不容易!所以我们认为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学习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以前的教学,我们多是采用以教师的分析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主要依据的教学方法。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非常珍惜每个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从阅读中体会文章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从阅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阅读中感受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情趣。通过这样使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所运用的语言逐渐内化,从而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世界,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二、用新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新教材的变化较大,课后练习少了,题型也简单了。但是我们觉得教学并没有因此而轻松。我们认为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一直强调做到这一点,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新教材的变化减轻了学生负担,但我们的教学要求没有降低甚至是提高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加强研讨和交流,力争做到新教材有新教法。

三、使用新教材的几个注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几点注意是:一、使用新教材要注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主张在这一基础上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二、使用新教材要注意别被教材束缚住。教材的价值在于能作用于学生充分发展,在于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不能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在用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活动、提供机会,促其情感愉悦、态度主动,促其获得方法、提高技能。三、利用新教材创造学习资源。再好的教材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不适应性。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通过我们去再创造、去内化、去升华,能够创造出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12篇】七年级第二学期地理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第二学期地理教材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人承担七年级整个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了解了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但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较差,这样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首先,我把在上一学年教育教学得失进行一个回顾、归纳,找出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缺憾,避免老问题再次出现;把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发扬,形成具有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另一方面,对学生入学的成绩进行分析,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为本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了脉,明确了本期的教育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所以,我经常为了备好一堂课,不厌其烦的问同事,尤其向那些在地理教学中积累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到图书室查找资料,到网络上查找各种媒体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最大的鼓励与快乐。

(二)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本学期的内容讲解中,我重点交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从四个方面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最后又回到各个国家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本章内容条理究非常清楚,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四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深感责任之重,是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很少划“×”,对于错题我只是在题的旁边划上“?”,或者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以及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期中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变得厌学了。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我给了他们更多鼓励的话,也谈到了我得期许,希望他们在期末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安慰。

(四)地图训练抓能力。学生地理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高低。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三、深入教研教改,加强校本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1、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都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去我将会更加积极、主动,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的教学中。

2、学以致用,课程整合,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运用平生所学,才物有所值。我大胆偿试,积极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转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中。最后做到黑板教学与课件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优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13篇】2022年新教材培训信息技术教研组改革课堂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

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

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

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14篇】新课标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总结

新课标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总结

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已经历了两年的风雨洗礼,我在认真学习相关资料、钻研新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韶关地区统一使用的外研社高中英语新教材有如下体会:

一、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不仅提出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方面的级别目标,还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中,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教育目标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对人的教育,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突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

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第一次明确了外语课程得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育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由此可见,高中英语课程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点。《高中英语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外研社高中英语每册书的《致同学》中明确说明:本教材为同学们提供探究式、发现式、任务型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大家提供语言应用的平台。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的原则,力图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实践、讨论、探究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鼓励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和发展适合自己教学条件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扩招后高中学生的现状及教师对新课标的影响

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一新生的整体素质呈下滑趋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更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很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连单词的发音都发不准,更别谈如何学英语,怎样学好英语,甚至对英语有一种抵触的畏难情绪。对于成绩良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一定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或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识,他们可能就束手无策了。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记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却不知道怎么用;只知道语法很难,背了一大堆的语法规则到头来却一塌糊涂;只注重如何排除错误选项,在题干中找暗示解题等等诸如此类的应试技巧,却不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自然这与考试的评价方式及教师的思想灌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举步为艰的结症所在。

目前,随着高考的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这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逐步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相接轨。在英语高考的新题型中,正逐步删减占大比分的“碰运气”的选择题,增加体现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主观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随之转变。

三、我的教学对策及效果

针对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于2004年年底开始,就自己任教的三个教学班开展了小范围的教学研究活动。经过一个学年的摸索,我体会到:对学生而言,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如果学生沿用初中学习的方式,是适应不了高中学习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跨入高中就了解并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要激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及信心,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否则,学生就会越学越吃力,越学就越不想学。为了进一步验证我的想法,我确定以《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的培养》为课题立项研究,并于05年成功申报为乐昌市的英语教研项目。从此,我正式开始进行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以旧带新、结合生活实际、单项或综合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多种方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掌握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通过每天任务、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课后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时放映流行的健康向上的英语国家大片,鼓励并引导同学们对影片进行讨论,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式学习。通过这种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既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又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下面我将陈诉一些具体的做法,望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第15篇】新教材培训信息技术教研组改革课堂教学个人总结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撰写了不少教学论文,并在我校举行的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

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

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

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材教学总结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教材教学总结多篇范文,共有3117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教材教学总结多篇下载
教材教学总结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