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共14篇)

发布时间:2022-08-01 16:05:1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4篇《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相关的范文。

篇一:《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学校组织秋游,游乐场里热火朝天。(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

二、 探究新知

(1) 根据这个画图,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 小组讨论。

(3) 交流汇报

(4) 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3+2=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5) 板书课题:“乘加 乘减”

三、 积累应用,巩固提高

(1) 课件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 动手操作。

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3) 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四、 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谁的表现最好?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3+3+3+2=11

3×3+2=11

4×3-1=1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篇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确定先算什么。

教学资源:教学例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学:

谈话:星期天,小猴淙淙家要来客人,猴妈妈带着小猴淙淙一起到果园里采桃子招待客人。瞧,一番忙碌后,他俩收获可真不少。(出示教学例图)

二、进入情境,探求新知:

1、 例题探究: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2) 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能即时口答的解决,再有选择地板书下面的两个问题:A、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B、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

(3) 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A、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B、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123=36(个)

36+6=42(个)

(4) 你先算的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归纳两种想法:

A、 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是猴妈妈采的个数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因此必须先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先算出来;

B、 知道了猴妈妈采了3筐,每筐12个,就可以先算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合起来。

(5) 集体口答。

2、 学习试一试:

(1) 要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独自计算,算好后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 指名说出自己的算式,教师板书:123=36(个)

36-6=30(个)

(3)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3、 反思:

(1)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 讲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从条件出发确定先算什么。

(3) 这两道题各是用什么算法接问题的?(揭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 想想做做1:口算给同桌听,每人口算两组题,一个回答,另一个判断正误。

2、 想想做做2、3:先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解答。

3、 想想做做4:

(1) 理解题意;这是第2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你能换句话说一说吗?

(2)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4、 想想做做5:

(1) 学生独立解答。

(2) 指明回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 想想做做6:

(1)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 体温: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自己的问题?

(3) 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提问并可以指名某个同学解答自己的提问,由大家判断对错。

四、总结评价,点拨方法: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今天接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两步计算,关键是确定先算什么。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如果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就要把它先算出来。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条件想一想能先求出什么,再接着往下算。

教学板书:

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1)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2)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123=36(个) 123=36(个)

36+6=42(个) 36-6=30(个)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 加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认识,教熟练地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初步具有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数学卡片(口算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好,数学乐园又向那么开放啦,你们想去游玩吗?去数学乐园得闯过三关,你有这个信心吗?

二、知识梳理:

(巧过第一关)

1、 练习六第1题:

(1)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 集体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我比电脑算得快:

补充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口算,让学生快速抢答。

(争过第二关)

3、练习六第2题:

(1)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4位学生板演。

(2) 集体交流,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3) 思考:笔算乘法和口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三、实际应用:

(勇过第三关)

1、 练习六第3题:

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玩得可开心啦!你们瞧:

(1) 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 指名汇报,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怎样想的?

2、 练习六第4题:

谈话:南极的企鹅也到我们这儿来做客了,它正在和老母鸡在比一比呢!

(1) 说说题意。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3) 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4) 教师说明:孵小企鹅的天数是在和孵小鸡的天数的3倍在比,所以要先求出孵小鸡的天数的3倍是多少。

3、 练习六第5题;

(1) 谈话:星期天,小朋友们到花园里去做义务劳动。瞧,花园里有些什么花??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理解月季花的盆数是杜鹃花和茶花总数的`2倍的?动脑筋求出月季花有多少盆?指名板演,并说说怎样想的?

(3) 如果把第3个条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少5盆你会列式计算吗?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4) 如果把第3个条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的2倍多3盆你还会算吗?计算交流。

(5) 课外拓展;要求学生改变题目中的第三个条件变成不同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且列式解答,在小组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游玩了数学乐园,你有什么收获?

篇三:《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 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篇四:《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58例5,P59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1、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顺序。

2、让学生通过计算形如4×3+4、4×4-4的题目,使学生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2、听老师口述,学生说得数。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

(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

(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

二、新课。

1、看P56图形。

提问:从这幅图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干什么去了?

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青蛙是怎样帮助小鸟解决问题的?

怎么求还剩几个玉米?用什么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看。

讨论:3+3+3+2=11,结合图形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提问:3×3+2这道题怎样读?请你试一试、读一读,教师订正。

提问:3×3+2=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4×3-1=11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提问: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的结果怎样?

教师说明:所以解答一道题时,有时从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会有几种不同的解法。

2、看图列式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图略)

竖看:4×4+3=4×5-1=

横看:5×3+4=5×4-1=

提问:这样的题,我们管它叫做“乘加、乘减”运算。

教师讲解并提问:有两个运算符号,就要分两步计算。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提问:这些题你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P56“做一做”N1,看图填等式。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多少?

4、尝试练习P56“做一做”N2

(1)说每道题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2)你们在试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怎样计算?

三、练习。

1、看图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

○○○○○○○○○○

□×□○□=□

□×□○□=□

2、P57练习十一

(1)通过青蛙、小兔、袋鼠跳远的形式的练习,巩固3、4、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看这样叙述,从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

(2)小动物过河,请学生为每只小动物选择过河路线,从而在趣味游戏中巩固乘法计算。

(3)P57N4-N6,让学生观察图上提供了什么信息和问题,想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组织交流。

篇五:《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2.口算,直接说出答案,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3×3=4×2=2×3=5×4=1×4=3×4=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熊都夸奖你们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能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老师接着问:怎样列式呢?

可能出现的答案:3×4=?4×3=?3+3+3+3=?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l利用课件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能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怎样列式?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每种列式都要说出意思?12-1=11(个)3+3+3+2=11(个)

4×3-1=11个

引导说出:表示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

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

式,小朋友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引出课题:乘加乘减(板书)

l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1、练习一摘玉米棒(画面回到主题图上,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小熊心里在想了:“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

问: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

同时也要说出每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练习二:课本上的P56

引入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小熊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

问: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练习三:参观森林果园

引入:最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问题?而且能否解答?运

用今天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试一试。

要求:同桌互相出问题,然后互相解答,然后四人小组批改。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拓展练习:尝试根据算式,口头编题。5×4+3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一共有多少个?还剩几个?

3+3+3+23×3+2=11(个)2+3×3=11(个)

3+3+3+3-19

4×3-1=11(个)

4×3=1212

3×4=12

篇六: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

篇七: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学校组织秋游,游乐场里热火朝天。(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

二、 探究新知

(1) 根据这个画图,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 小组讨论。

(3) 交流汇报。

(4) 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3+2=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5) 板书课题:“乘加 乘减”

三、 积累应用,巩固提高

(1) 课件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 动手操作。

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3) 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四、 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谁的表现最好?

板书设计

篇八: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3+3+3+2=11

3×3+2=11

4×3-1=1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篇九:《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动物们重建家园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具等。

信息:1.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已经建好3间。

学生:准备:本子,笔,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森林里发生了水灾,小动物的家被洪水冲垮了。他们在忙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信息图)谁能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么多数学信息,主要说了哪几件事?

关于小熊搬砖盖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准确,谁能把小熊搬砖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呢?关于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谁能把小兔子盖房子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师边指边说:信息经过这样分类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当遇到信息较多时,我们就应该像刚才这样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我们一起读一读小熊搬砖的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砖?”这个问题有点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二解决问题1

同学们看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老师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讨论好了,哪个同学愿意代表小组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5=20,20+24=44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生指算式:4×5=20我先求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

师: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他先用4×5=20,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现在请小朋友们看黑板,谁来说说他是根据哪条信息求出小熊已经搬了多少块砖?他是根据每次班4块,已经搬了5次,这两条信息求出了已经搬了多少块。他又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谁知道他又是根据哪两条信息求出来的呢?老师指着再重复根据已经搬的和还剩24块没搬。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砖?

哪个小组做法与他一样的举手?谁能完整的再说一说,你先根据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又根据什么信息求出了什么?

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做法想下来交流?

(4×5+24=44(块),他列出了综合算式。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得吗?这种做法我们以后还会学习,今天先不研究,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步算式。

刚才我们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种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根据“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求出“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根据已经搬的砖和剩下的砖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砖。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师板书:

4×5=20(块)

20+24=44(块)

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先用乘法求出已经搬的砖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块砖,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两步计算。

活动三: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帮小熊解决了搬砖的问题,小兔子着急了,说:快来帮我们吧!

我们一起读一遍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这三个信息都用上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还有几只小兔没有房子住?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下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板书:3×4=12(只)

16-12=4

(生交流,师板书,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你根据什么信息求出来的,能说出来吗?再完整的说一说,根据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又根据哪些信息求出了什么?

你现在明白了吗?自己改正一下

小结: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帮小兔解决问题,先算乘,再算减,这就是乘减两步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小猴摘桃

活动四:

课堂总结:老师发现咱班同学真了不起,不但会动脑思考,还很善于交流,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棒。

篇十:《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学校图书室准备铺地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出示例题

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怎样知道100块瓷砖够不够呢?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

3、那110块够吗?(学生独立尝试,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81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6、尝试后练习:“做一做”。

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 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 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⑴ 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 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四、体验:今天都学了什么?

篇十一:《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

3.探究计算顺序

(1)在计算乘加和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设计意图】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摆学具的方法尝试列式,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感受各数据的特点,为后面的探究积累感性经验。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计算练习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重点交流“5×5+5=30”,让学生说说它的意义,还可以写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每一组上下两道算式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巩固计算练习中,沟通乘加乘减与乘法间的关系,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收获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学生带着思考下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篇十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2.口算, 直接说出答案,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3×3= 4×2= 2×3= 5×4= 1×4= 3×4=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熊都夸奖你们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能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老师接着问:怎样列式呢?

可能出现的答案:3×4=? 4×3=? 3+3+3+3=?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l利用课件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能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怎样列式?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每种列式都要说出意思? 12-1=11(个) 3+3+3+2=11(个)

4×3-1=11个

引导说出:表示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

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小朋友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引出课题:乘加乘减(板书)

l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1、练习一摘玉米棒 (画面回到主题图上,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小熊心里在想了:“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

问: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

同时也要说出每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练习二:课本上的P56

引入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小熊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

问: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练习三:参观森林果园

引入:最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问题?而且能否解答?运

用今天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试一试。

要求:同桌互相出问题,然后互相解答,然后四人小组批改。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拓展练习:尝试根据算式,口头编题。 5×4+3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一共有多少个? 还剩几个?

3+3+3+2 3×3+2=11 (个) 2+3×3=11(个)

3+3+3+3-1 9

4×3-1=11(个)

4×3=12 12

3×4=12

篇十三:《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学情分析: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具准备:

课件、书签、○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答辩,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 或 4×3=12 或 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出示主题图)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教师板书)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5、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6、师:刚才,同学们真棒,自己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并算出了结果。谁来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二)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祝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 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三) 书本58页第4题。

课件展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学生开始做)。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好吗?下课。

篇十四:乘加和乘减 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5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坐了多少人?

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2

3×3+2

4×3-1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

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word该篇DOC格式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共14篇)范文,共有1776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共14篇)下载
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共14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