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11-29 08:54:5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肖寨门九年一贯制学校

边丽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s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开国大典》一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记

叙方法。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

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那又有谁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

2、过渡: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介绍历史背景资料: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解放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

又有外国的入侵,圆明园的大火燃烧着中国人民的屈辱和灾难,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是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四年的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这一天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在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下面就随老师一同回顾一下当时大典的盛况。(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断)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

二、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1、下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31页,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开国大典这一盛况的?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想一想哪一部分是重点来写的?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典之时这部分的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大典之时的5—14自然段,想一想主要讲了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品析“宣布成立”场面 。

(1)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全场三十万人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全中国人民的心又是怎样的呢?找一找后大声地读出来。(板书:宣布成立)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说这是“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为什么“一齐欢跃起来”?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一段,并练习背诵。

(4)请同学们听一听这庄严的宣告。(播放宣布成立时的录像)

2、品析“升国旗”场面。

(1)毛主席宣布成立后,紧接着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全场三十万人有怎么样的表现呢?找一找并大声地读出来。(板书:升国旗)

(2)理解词语“肃立”、“瞻仰”。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把“瞻仰”一词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4)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表明——。”

(5)同学们,让我们感受一下当时升国旗时那种庄严的场面吧。(播放升国旗时的录像)

3、品析“宣读公告”场面。

(1)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时,全场三十万人又怎么样?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爱的欢呼”? (板书:宣读公告)

4、品析“阅兵式”场面。

(1)教师播放阅兵式的课件,学生欣赏并感受阅兵式的壮观。

(2)请2个同学为一小组,把阅兵式这部分内容读完,并找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时的兴奋心情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5、品析“群众游行”场面。

(1)教师引读这部分内容。

(2)学生分组练习读,强调语速要快,声音要高。

四、回归全文,追本溯源。

1、请同学们先自已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再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

2、从刚才开国大典的场面,人民群众的心情始终是怎样的?(板书:无比激动)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激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出示图片)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建国61周年以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动人的场面及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宣布成立

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

群众游行 无比激动

第二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

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3)随机学习重点句。

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

板块二: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板块三:群众游行。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4)

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②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③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四)迁移运用,学写场面。

五、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第三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

09021230徐丽红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发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图片:旧中国的状况)

【师】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课件出示图片:新中国的气象)但是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6课《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课题,谁能告诉我“开国”是什么意思?

【预设】建国;建立新国家

【师】恩,在这里是建立我们的新中国,那“典”是什么意思?

【预设】典礼

【师】典礼,也就是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等等,课文的题目是“开国大典”,而不说“开国典礼”,这说明建立新中国的典礼仪式很?

【预设】1. 很大;恩,有没有同学用词语来说?

2. 郑重;恩,很严肃,郑重其事的,还有其他更好的词语吗?能够着重体现“大”

字的?

3. 隆重;隆重这个词语真准确。

【师】这个隆重的典礼,隆重的开国大典是在哪里举行,有哪些人参加,共有多少人呢?翻

开书本第139页,一起来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我们一起来回答问题,“1949年10

月1日??”开始。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好,告诉我开国大典发生的时间,一起说。

【预设】1949年10月1日

【师】地点

【预设】北京

【师】人物

【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

【师】除了这些,还有谁?书上找找,看仔细点。

【预设】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师】对了,观礼台就是观看盛大仪式典礼的看台,那上面还坐满了外宾。那整个会场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三十万人。

【师】三十万人,这是一个多大的场面啊,同学们能想象出三十万人的会场吗?想象一下,一个会场聚集了三十万人,那场面是有多壮观,真的是人挤人,人山人海。大家都来参加这盛大、隆重的开国大典了,我们没有见到现场的壮观景象,但是我们的课文已经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开国大典的程序。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感受这盛大的典礼吧。

(学生齐读课文)

【师】读完了整篇文章,我们先来学习下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典礼委员协商汇集就位诞生庄严雄伟电钮肃立瞻仰飘拂人山人海)

【师】我请同学先来读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叫两位学生起来读)(纠正学生读错的音)

【师】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全班朗读词语)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了,本文讲的是开国大典这件事,同学们刚才已经读过课文了,现在浏览一下,思考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事情发展

【师】对,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我们都知道事情的发展是按照开始、过程、结束

的顺序,那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写了哪几个阶段?

【预设】1.大典开始前

2.大典进行中

3.大典结束

【师】恩,同学们都已经找到了课文的三个阶段,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具体描写了哪几个场面?

【预设】1. 会场会场、主席台、丁字形的广场这些概括起来是会场的布置,

主席台以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都是在描写开国大典的入

丁字形的广场场,属于大典前。

(板书“入场”)

2. 宣布成立【师】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游

升国旗行,这些都是属于大典开始后的一连串仪式。

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式”、“游行”)

【师】好,我们已经把事件所叙述的场面从头到尾都找了出来,同学们大致了解了开国大典的流程,那谁来说说开国大典总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映象?

【预设】1.很盛大

2.很隆重

【师】是啊,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翻身得解放,叫人怎能不激动万分呢?这样的典礼又怎能不盛大,不隆重呢?

三、学习“会场”部分

【师】同学们都感受的很深刻,从整体上领略了开国大典的隆重。这举国欢庆的日子,到处洋溢着人们无法言语的兴奋与激动,开国大典还没开始,入场就已显得非常隆重了。首先,我们来看看入场前会场的布置。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师】好,都读完了吧?首先,告诉我,会场设置在哪儿?

【预设】天安门

【师】请说完整。

【预设】天安门广场

【师】好,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又是怎么布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第2自然段。“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边介绍广场的布置边用课件展示)

【师】除了这些,会场上还有哪些布置?

【预设】“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师】8盏大红宫灯,8面红旗,都是中国人喜欢的吉祥数字8,这些布置都是为了大典能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举行。一切准备妥当,四面八方的人们渐渐涌来了,文中又是怎么描写的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预设】

1.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师】恩,起得真早,大家都来等待着这盛大的典礼的开幕了。

2.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师】擎是什么意思?

(预设)举着

【师】擎红旗,提红灯,大家准备充分,为大典的开始增添了不少的热闹。

3.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课件出示句子)

【师】大老远的跑来,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直奔”是怎样的情形?

(预设)直接奔到天安门广场

【师】一下火车就直接先奔到天安门广场,这说明人们怎样的心情?

(预设)①.焦急、着急

【师】急着见到开国大典的开始

②.兴奋、激动

【师】说明人们在等待开国大典开始前的激动万分,希望早点目睹这一盛况。

【师】人们都是直奔会场,为了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参加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直奔”的感情,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心情。

(学生齐读这句话)

4.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过来的。

(课件出示句子)

【师】五更天是什么时候知道吗?

【预设】不知道

【师】五更天就是大约早晨四五点钟的样子,同学们每天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在干嘛啊?

【预设】睡觉

【师】是啊,四五点钟天还是黑的,同学们还在睡觉,而农民为了参加这隆重的开国大典摸着黑起床,步行了四五十里路赶过来的,步行就是走,走了四五十里的路他们累吗?

【预设】不累/累

【师】为什么不累?/那么累为什么还要大老远的来?

【预设】因为他们都很期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师】是啊,不管多累,农民还是大老远的步行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着开国大典的开始。 那么多的群众,工人、农民等等从祖国的各个地方都赶来参加这开国典礼,真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啊?

【预设】人山人海

人头攒动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师】是啊,会场上人山人海,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当时天安门广场群众数量多?

【预设】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师】很好,人群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放眼望去全是什么?

【预设】红旗

【师】整个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下面是一片人的海洋,(课件出示“典的两笔”)人们无法言语的兴奋和激动,热切盼望着开国大典的开始。整个天安门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也正好反映出了这个盛大而又隆重的典礼。

(课件出示“典”字)

【师】下午三点整,典礼就要开始了,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里去掉“排山倒海”,只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你觉得好不好?

(课件出示句子)

【预设】不好

【师】为什么?

【预设】1.因为排山倒海表现了人们对于开国大典的重视以及热切期望开始。

【师】人们用排山倒海的掌声来表明心迹,表明对于参加开国大典的热情高涨。

2.说明典礼很隆重。

【师】为了迎接这隆重的开国大典,人们用排山倒海的掌声来欢迎它的开始。

【师】“排山倒海”还能不能替换成其他的词语?

【预设】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铺天盖地

气势磅礴

【师】恩,这些词都和“排山倒海”有一样的效果,都说明了人民群众的高度热情和万分激动。大家都期待典礼的开始,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时候,三十万人的目光怎样投向了主席台?

(课件出示句子)

【预设】一齐

【师】一齐说明很整齐,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目光都一齐都投向了主席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领袖毛泽东怎样的情感?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

【预设】1.尊敬

2.爱戴

【师】尊敬、爱戴,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人民群众对毛主席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同样的,也表现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

【预设】1.热爱

2.自豪

【师】古今中外,人们的爱国心是相通的。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存;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祖国是金铸的摇篮,让人依依不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才会如此的热爱祖国。

【总结】会场隆重的布置,群众高度的热情,就等着开国大典的开幕了,具体的仪式我们下节课来学。

【备用环节】

【师】下午三点整,举国欢庆、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来了,开国大典正式开始了,现场到底是怎样的情形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个视频,感受一下当时的氛围。

板书设计:

大典前:入场

宣布成立

升国旗

大典中:宣读公告

阅兵式

游行

大典后

第四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请关注Www.HAOwOrD.COM)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 檐 瞻

qǐnɡ qínɡ 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第二课时

↘回顾导入

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研读交流

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①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a.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b.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c.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可以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场景来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出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体会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体会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

d.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

②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什么感受?b.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对比句)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2)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c.通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

明确: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自豪。

d.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

e.试背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③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b.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c.评价解说词。

读读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的解说词配写得好。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无比幸福的心情。)

d.试背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④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回归全文

过渡: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

↘布置作业

①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②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 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

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第五篇:18《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课型:新授

二、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2.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3.理解重点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在继续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背诵指定段落。

4.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是重点也是难点。 2、在继续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也是教学的重点。

3、采用指名读、默读、小组讨论的方法抓重点词语解决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ppt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目标完成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檐()汇()擎()

泽()钮()瞻()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迎风招展:本课指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 18《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二)揭题、学生自悟

1.解题,学生自悟(略) 2.介绍时代背景 3.再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事。你感觉开国大典怎样?(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三)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的顺序叙述的) 2.讨论分段(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以将课文分为三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参加的人员和会场的大场面。

第二段(第5——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游行队伍走出会场,光明充满北京城。 (第二段可以再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5~10自然段)写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第二层:(第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各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第三层:(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和游行队伍通过主席台的情况。

(四)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第一段。 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的?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出。)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还可以描写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的素质高的句子“战车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就连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也完全一致。)

“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

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3.学习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二)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师生共同总结

本文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文章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最后描写了开国大典的情况。文章从参加的人数多、持续的时间长、仪式隆重、声势浩大这几方面写出场面宏大的开国大典。

(四)作业:背诵指定的段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扩展。

(一)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可从以下几方面回答:

(1)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

(2)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

(3)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2.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直奔”会场比“走向”会场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

喜悦的心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用“红流”和“流”来比喻游行的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3.作者的词句用得非常好,文中多次恰当运用了修辞方法,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例:每一声炮响,会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二)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默认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二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开国大典》课时教学设计2

word该篇DOC格式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共有1760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下载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