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新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9-24 03:20:5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寄语】《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新版多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一

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地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1、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是:

2、“顷刻间”的意思是                         。从“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地快步走”等词语中,你体会到竺爷爷的什么心情?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精确——

大概——

4、从竺爷爷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桢 一 丝 不 苟

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 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朵杏花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第二次看花”中,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并学会练写人物对话片段。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竺可桢

1、师谈话: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了解过一些科学家,谁来说说你最佩服的科学家是谁?佩服他什么?

2、出示照片,简介竺可桢。

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身上所焕发出的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去赞叹。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第一朵杏花》,写的也是一位科学家的故事,这位科学家(出示照片)叫竺可桢,他是我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物候学的开创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花?分别是什么时间?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一株 泛出 仰起 吹皱 精确

估计 掌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

程度 大概 规律 郑重 顷刻间

指名练读。这里要特别注意“吹皱、郑重、兴冲冲、顷刻间”等词语的读音。重点指导理解“郑重、顷刻间”的意思。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再带到课文中,四人一小组合作读一读,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逐段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几次看杏花?(两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机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指名读。

教师指出:这里的“转眼又是一年”(相机点红),就告诉我们竺可桢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是在一年后。

(2)下面,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一次看杏花?哪些自然段叙述的是竺爷爷第二次看杏花?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前后次向孩子查询并郑重记下,告诉了我们他正是通过,才。

三、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

(2)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导入新课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品词赏句,感悟人物形象

1.出示探究话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认真读读竺爷爷两次看杏花的部分,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简要的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交流“第一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观察的精确、细致。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看杏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5自然段。(出示课文)

(2)组织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表现竺可桢爷爷看花时特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相机点拨:“数了数”、“四朵不同程度地”、“又”、“习惯地问”可以体会出竺可桢爷爷坚持长期观察,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出他观察的精确、细致。

(4)分角色练读:一个扮演竺可桢爷爷,另一个扮演孩子,叙述部分老师读,要注意读出竺爷爷看杏花的与众不同。

(5)同学们,你们在读他们对话的时候注意提示语了吗?一起来看看:

①“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这里的提示语是“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②“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这里的提示语是“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③“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这里的提示语是“有些奇怪”,提示我们孩子是用奇怪的语气说的。

④“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这里的提示语是“补充了一句”。

⑤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这里的提示语是“告诉他”。

自由练习朗读以上的几个句子,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情。

4、交流“第二次看花”部分,体会竺可桢对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1)竺可桢爷爷和孩子相约,明年留心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孩子有了答案。他和竺爷爷展开了一段对话。

(2)组织学生交流:这一段对话有什么特点?哪些话是孩子说的?哪些是竺可桢爷爷说的?

(3)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同桌讨论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教师相机出示六个提示语,学生选一选。

②指名汇报答案,师生评议。(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③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读出语气。

(4)同学们,当知道第一朵杏花开了,竺爷爷表现得怎么样?读一读课文第15自然段,画出竺爷爷的动作、神态,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教师相机点拨:“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可以感受竺爷爷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②说一说:这里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又体会到了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③同学们,竺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板书:一丝不苟)来,一起再把这一段话读一读,读出竺爷爷的兴奋和一丝不苟。

三、整体把握,升华情感

1、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就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的话。

出示: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3、相机点拨: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4、请同学们再把课文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明明写的是竺爷爷的故事,可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以“竺爷爷的故事”为题好吗?为什么?

(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点出了时间的精确,更鲜明地突出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一读,去感受他们的严谨、一丝不苟。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五

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认为《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的题目起的非常好,没有直接用“竺可桢爷爷”等其他题目,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它告诉我们“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一定要“精确”。这一课是给孩子的,其实我认为也是给我们老师的。我们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精确了吗?问这个问题其实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题外话,但个人认为,也是我们老师应该问自己的话。因为我们老师自身的精确,更能够影响孩子。

我把这篇课文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因为课文较长,而且本文的重点是第二次看杏花,所以我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把后两个板块作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讨论,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竺可桢和小孩对话部分的指导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还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点:欣赏文中精彩的好词佳句:

虽然是写的一个小故事,但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语言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例如“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稍……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写得非常有韵味,有的用词巧妙,有的用比喻、用拟人写得活泼生动,我让孩子们反复品读,细细欣赏,在阅读中积累。

比如我在教学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的时候,当我通过三个问题复习完上节课的1------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时,我接着过渡:“瞧,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的来了……请你自由朗读第六自然段!”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大声朗读起来,读得特别有情感,也许是导语的触动,也许是文本的美丽,也许是对春天美好的感觉,当我指名度的时候,举手的孩子一下子多了许多,都想争着一展自己的才能。我又说道:“这个句子多美呀,我也想读,给我个机会吧!”我范读以后,请学生给我比赛,这时候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我在心中偷偷的乐了!果然,孩子们的朗读特别投入,能感受到光阴荏苒,更能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对这段话中喜欢词语的欣赏更是各抒己见,甚至有的孩子还谈到喜欢这句话中的排比句式,这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可谓深入文本啊。

还比如我教学对话后面的“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一句时,故意把“捧”读成“开”,待学生发现后,我问学生哪个词好?好在哪里?学生们各抒己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明白了:用“捧”字更能说明这朵杏花对孩子和竺可桢爷爷是多么的珍贵!

第二点:添加合适的提示语,深入感悟文本:

这篇课文最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就是:竺爷爷和小男孩之间的那段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这段对话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估计他们只能简单地把这段对话读成一般的一问一答的语气。在指名读了一遍以后我说“读得真不错!如果加上合适的提示性的语言,我想会读得更好!你们看,‘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这里的‘竺爷爷!竺爷爷!”该怎么读?”“读得急切,读得着急。”学生回答。“对,因为后面有一个提示性的句子:是谁喊得这么急?所以老师希望你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给下面这段对话补上提示语,看谁补得最合情合理。”

学生填完以后,我不急着让他们把答案说出来,而是指名通过加提示语朗读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语气,当然,读书是个性化的活动,这里我并不强求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是联系上下文的合理想象,我都给予认可。比如第一句可以是“竺爷爷亲切地问、温和地问”(因为前面从“弯下腰来”已经知道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也可以是“竺爷爷好奇地问、奇怪地问”;第二句可以是“小孩子激动地说”,也可以是“小孩子兴奋地说、高兴地说”;第三句可以是“竺爷爷激动地问”,也可以是“竺爷爷急切地问”等等。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的时候,竭力通过表情、声音等的变化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扮演孩子的那个学生读得天真、惊喜、着急,尤其最后一个“是”字读得特别有味道;扮演竺爷爷的学生读得稳重又激动,快速又郑重,在反复的朗读训练中,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对人物对事情的感受就更加真实深刻了。他们能抓住“顷刻间、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快步”等词语体会到竺爷爷知道准确时间之后的激动和容光焕发,能抓住“郑重”体会到竺爷爷对研究工作的严谨和郑重。

总之,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像,学生读得投入,体会得真切,并体现了多元理解与个性朗读。

第三点:倾听故事,进一步认识科学家的可贵品质:

在进行完第二个板块后,我通过讲述竺可桢爷爷坚持在北海公园观察大自然23年,记下了详实的大自然日记的故事,不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知道了纪录这些自然现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受到了感染,更进一步的了解了竺可桢对科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时再顺势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竺可桢的话,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认为以上三点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整堂课出现了前紧后松的情况,第六自然段的朗读不应该处理的过细,而是要把重点放到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和感悟上。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精心设计,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孩子(  ):“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揭示课题

1、生分享交流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

2、板题:第一朵杏花

3、审题、释题

二、重温故事,整体把握

1、分组齐读故事(第一次看杏花 第二次看杏花),其余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水平。

师相机指导朗读,板书小结。

2、叙事文,六要素小结。故事到此结束了,所以末了一段是多余的,你们认为对吗?

师相机板书,齐读此段。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A探究第一部分(第1---5 自然段)

1、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怎么做的?想想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竺爷爷和孩子的对话:

过渡句,观察对话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以及标点符号的运用。

从人物的语言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还从哪些动作、神态中感受到竺爷爷是怎样的人?

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为什么嘱咐小孩子明年留心?从中体会人物的心情以及心理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此段,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B探究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

1、过渡段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指名读,突出“绿、青、皱、鼓”等关键词。

比喻、排比的好处?

齐读

2、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出示课件: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汇报。

(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

④小组展示,对比评价,朗读指导。思考:加不加提示语,哪种写法好?理由。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4、竺爷爷走到前院干什么?文中是怎样描写这第一朵杏花的?(“捧” 双关)

5、竺爷爷是怎么做的?“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是的`,“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C探究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

1、出示: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读思考:“精确”什么意思?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3、“不能……也不能……”竺爷爷是在强调“精确观察”的重要性。谁能读出来,指名读,评价,朗读指导。

4、竺爷爷能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关键在哪里?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看板书小结,完善板书。

5、再读,加深体会。

6、再读课题,深入思考: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四、结合自己,谈谈收获

1、我们从竺可桢的话中和取得的成就里,获得怎样的启示?

2、送名言。

【板书设计】

第 一 朵 杏 花

嘱咐留心 严谨踏实

哪天开花 郑重记下 一丝不苟

精确观察 坚持不懈

教后反思: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先写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接着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最后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两次对话是全文的主线索,虽极其简单,却是人物心灵的镜子,是阅读故事的眼睛。常言道:言为心声。细细揣摩文中对话,有助于领会人物内心世界,透视人物所思所想,传达人物所感所悟。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比较“一朵杏花”和“第一朵杏花”的不同,从而引出课题。进而了解文中主人公竺可桢是怎样的人。

教学时,我把体会人物的性格及形象,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第一节和十五节的内容,抓住竺可桢看杏花时的句子,通过关键词句,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形象。如“……便走进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其中的“走进”、“数了数”,还有“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这句中的“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快步”等词语都能体会出竺可桢爷爷观察仔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中,我还注重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品读,体会其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因为赶时间,没能进行反复的朗读、品味,比较,进而突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态度,略感遗憾,将来希望能更加合理的调控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合教学效果,我对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小组协作意识强,参与面较广。师生互动充分,孩子们跃跃欲试。有思维的碰撞,有一定的课堂生成。但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重点不够突出,究其原因是,问题的设计有些琐碎“面面俱到”。教师课堂语言还是显得多,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今后需在这方面多琢磨,抓重点,让课堂思路更加清晰。

《第一朵杏花》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八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第一朵杏花和杏花有什么不同吗?

(1)学生说:杏花开得最早的那一朵

(2)这篇课文就是竺可桢爷爷观察第一朵杏花的事情,知道他为什么第一朵杏花这么感兴趣呢?

(3)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相关的文字就知道了。

(4)学生读课文

二、新授

1、鼓励学生坚持读完课文。

2、我觉得看完16自然段读完就可以知道原因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

(1)学生读课文

(2)读完这一段,你觉得哪个词语有研究价值?

学生说:我对精确观察这个词语有研究的意思。教师板书:精确观察

3、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观察的?

(1)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2)这些文字中,哪些能表现竺爷爷是在精心观察啊?(学生说:第一自然段)

(3)再读第一自然段。哪些是竺爷爷精确观察的?

学生说:

(4)出示: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从哪里看出是精确观察?

学生说:一朵一朵地数

学生说:竺爷爷是走近了杏花才数的,这样可以数得更加清楚一下。

学生说:四朵杏花开放的程度还是不同的。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程度的四朵花”,这样的观察才是“精确地观察”。

(5)齐读这一个片断

4、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1)出示:“爷爷,您又来看花啦?”……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读完这个自然段,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深刻啊?

学生说:“又”,这里可以看出竺爷爷又来看花了……

学生说:“习惯地问”

竺爷爷看见桃花开了,会怎样问呢?

(3)竺爷爷关注的是……(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的优秀的习惯。

(4)齐读这个段落

5、学生接着读后面的段落。“哪天?今天开的。”……“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1)学生读完,教师语言过渡

(2)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你们想读读吗?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段落,分角色读(12—17小节)

(3)学生分角色读

(4)读出竺爷爷此时的心情了吗?(学生说:兴奋、高兴、欢天喜地、激动)

(5)为什么高兴呢?孩子的高兴是什么?(学生说:上次他不知道杏花开放的时间,这次知道了。)所以孩子会喊;电脑出示……

(6)竺爷爷的高兴是为了什么呢?(学生说: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

竺爷爷到底有没有看见杏花开呢?(课件展示)

竺爷爷每年都知道杏花什么时候开?为什么要这么高兴呢?

所以竺爷爷高兴地问:(学生读)

(7)指导朗读

孩子是想把第一朵杏花开的消息告诉竺爷爷,而竺爷爷则是想早点看见第一朵杏花。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觉得味道怎么样?)我们再来到读读,这次,女生来读竺爷爷的话,男生读小男孩。

6、老师读下面的语言:……这里又有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啊?

(1)他仅仅记下来的是一个日子吗?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3)兴冲冲也能看出竺爷爷的心情非常好……

(4)指导朗读,特别是把你感受比较深的词语读好,好吗?

(5)学生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7、想想,在这些文字和那些精确的数据背后有什么呢?

(1)出示: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

(2)师生交流。

学生:在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

学生:是他认真的态度。

学生:这源自于科学的热爱(教师板书)。

(3)每个观察,每个现象的出现能不让竺爷爷高兴和欣喜万分吗?所以当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了,他顷刻间……(电脑出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8、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的课题

(1)让我们带着……情感来读。

(2)让我们带着……的感受来读。

(3)带着竺爷爷的认真的态度来读。

三、学生拓展练习

1、孩子们连杏花都被竺爷爷感动了,不是绽放是捧出啊,捧出的是对竺爷爷的敬爱,对他的热爱。

(1)齐读。

(2)真想采集一朵杏花送给竺爷爷,我们读到的是杏花,我们想到的是杏花背后这位热爱科学事业的竺爷爷。

(3)还记得竺爷爷的这段话吗?齐读“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样的词语”你们有什么想对竺爷爷说吗?请大家写下来,好吗?

2、学生动笔练习。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新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新版多篇】范文,共有1403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新版多篇】下载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新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