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千里马的遭遇,从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重)
3.揭示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难)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的卢救主》
三国时期,刘备得到了一匹好马,有人劝他:“千万别骑它了,这种马眼下有泪槽,额上有白点,名字叫的卢,骑它会妨主,”刘备说:“谢谢你的好意,人的生死是上天注定的,岂是一条马能决定的!”
后来,有人想陷害刘备,刘备发现后骑马逃出。可是却被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溪挡住了去路。这时追兵赶到,刘备只好跃马下溪。马和人都陷在泥水里,刘备加鞭叹道:“的卢,的卢,今天妨碍我了!”不料,那马忽地从水中跃起三丈,跳到了对岸,刘备逃脱了!这就是《的卢救主》的故事。
1.的卢能跃起三丈,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吗?(不一样)说明它有它自己的才华!刘备赏识它,在万分危急之时,的卢救了刘备一命,正所谓:“良将辅明主,宝马配英雄!”那么所有的马都能遇到赏识的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韩愈的《马说》。
2、“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
谈马、论马
二.走进文本,读出意味
1.学生齐读shí
纠正字音
sì 石:dàn
2.教师范读
3.出示课文,学生再次齐读
4.自由讨论,借助工具及书本注释,尝试翻译文本
5.文章当中重要文言字词解说(虽、策、其、辱、或、道)
三.探究文本读出情味
1.思考文中的马有什么才能和特点?
(能日行千里(千里马》、食量大)
2.千里马的遭遇有哪些?(批注:选一句话,分析内容读出情味)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去“也”读)(愤恨)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句,语气要更加强烈了)(谴责)
④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嘲讽)
那么谁能拯救千里马呢?(伯乐)。展示《伯乐相马》的故争。千里马对伯乐产生的是感激之情。因为伯乐发现了千里马。文章当中哪句话可以体现出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是千里马的贵人,那么再来看看我们的作者韩愈,他是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大之衰”的美誉。这样的人能不能称之为千里马?(能)那作者有遇到他的伯乐吗?
韩愈仕途坎坷,在初登仕途之时,很不得志,甚至遭到别人的冷遇,但是他依然不会想要去过“隐居山林”的生活,依然有着一颗“忧天下的心”,再加之政治的黑暗,宦官专权、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所以作者写下了《马说》
四.知人论事,读出“寓意”
1.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
伯乐-重视人才的人
千里马-人才
食马者-昏庸统治者
2.本文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寓意?
在唐代做官,不仅要看成绩,还要有得力的引荐人,作者韩愈正是缺少了引荐人,所以他在文章当中发出怎样的感慨?(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课后拓展.
1.通过对韩愈的了解,我们知道韩愈是个优秀的人才,那么韩愈为什么要呼吁人才,识别人才呢?
于已:
儒家积极入世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于国: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才观念的延续
管子: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吕氏春秋》贤去,则国微。
《资治通鉴》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
习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欣赏视频
六.课堂小结
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知遇之难,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于新时代,能够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们一定会自豪地站在我面前说:“天下谁人不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遇到赏识你的伯乐。无志难成千里马,有翼敢为九天鹰。”请同学们再一次齐读课文
七. 课后作业:
1.归纳整理本课文言现象,并背诵课文。
2.阅读推荐:阅读《马说》的姊妹篇《龙说》感受其托物寓意的手法。
八. 八.板书设计
马说
韩愈
(人才)
怀才不遇
埋没 托物寓意发现
食马者 伯乐
(昏庸统治者)(重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