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6篇)

发布时间:2022-09-15 16:18:5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6篇《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相关的范文。

篇一: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想法。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生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师板书:直接相乘)

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怎样?

生4:很简单。

生5: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对的,但求其他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不一定对了。如10与20,10×20=200,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

师:看来你的方法不能完全成立。

生3:很多时候我的方法是对的。

师:所以老师建议你课后继续研究:什么时候?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还有其他见解吗?

生6:我认为可以用短乘法。(学生都很好奇。)

师:短乘法!我们还真实第一次听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该生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如10与20都2得20与40,再乘3得60与120,(板书如下)

2 × 10 20

3 × 20 40

60 120

生(很多):永远求不出来。

生6茫然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但是……

生7:干脆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行吗?

生:行!

师:请你们用这种方法求出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4的倍数:4、8、12、16、20……

6的倍数:6、12、18、24、30……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集体订正后,师问:用集合圈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板书如下:

4的倍数 6的倍数

4 8 6 18

16 20 12 24 30

… …

4与6的最小公倍数

师:对吗?

生(齐答):对!

师皱眉:仔细看一看。

生:中间交叉的地方不能只填最小公倍数,它们公有的地方应填它们的公倍数。还要填24 36…

师:对!做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准确!(板书:24 36…)

生:我发现4与6的公倍数就是最小公倍数的1倍、2倍、3倍、4倍…,有无数个。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正是如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法研究最大公倍数。

生6: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仍能用短乘法。(生6不服气的走上讲台,边板演边讲。)

2× 4 6 ←只用6乘

3× 4 12 ←只用4乘

12 12

师:恭喜你!你终于研究出来了。

生:他是已知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又瞎凑的。(其他同学异口同声。)

生:似乎有这种嫌疑。(生笑)但我们评价别人,要指出不足,更要学会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用4乘3,而用6乘2呢?

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把4与6分解质因数,4=2×2,6=2×3,比较4与6的质因数我们发现4比6少了一个质因数3,,因此用4去乘它缺少的3。6比4少了一个质因数2,而用6去乘它缺少的2。

师:你们小组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能讲得再慢一点吗?

生:我能很形象的讲清楚。(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4与6的最小公倍数肯定要4与6所有的质因数,4=2×2,6=2×3,所以4与6的最小公倍数应含有两个2,一个3,也就是2×2×3=12。因此要求4与6的最小公倍数只要用(2×2)×3或2×(2×3)。(学生露出会意的笑容,听课教师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师:这么难的知识被你讲得形象生动,真了不起!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找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再找出它们独有的'质因数,然后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去乘它们独有的质因数就求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板书如下)

4= 2 ×2

6= 2 × 3

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一题

提问:为什么用2×3×5×7?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短除法。

出示例2:求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板演并讲解:先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再用3去除,3与5互质。所以18与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生讲解师板书)

公有的质因数→ 2 18 30

公有的质因数→ 3 9 15

3 5 ←互质数

师提问:用什么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把哪些数相乘?为什么?

做一做 用短除法求30与42的最小公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解答过程。

(评析:“探讨求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不时有惊人的发现。教师是如何使这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呢?我想主要是实现以下“四化”:1、探索自主化。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当作灌输的容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很多,而且利用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算理很难理解。教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2、教学情感化。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优点,更善于把这种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探究,自己的发现被关注,被赏识,才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3、师生平等化。教师只是先生―先于学生生成知识,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处在同一互动平台,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平等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也才会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调整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4、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利于学生反思元认知,学生互评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因此学生能评价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学生评价有时会片面、肤浅甚至偏激。这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始终围绕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这节课教师正式调动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反思者。)

三、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练习十五第二题前4题 第三题 第四题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感受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二题后4题

篇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及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在数轴上标出4、6的倍数所在的点。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

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2、引入公倍数。

(l)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2)观察: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

(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

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数。

学生汇报后问:

(1)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

(2)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6的倍数

4,8,

16,20,…

12,24,

4和6的公倍数:

5、引出例1。

前面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时,我们研究了用正方形地砖铺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出示例1。

(1)操作探究。

学生任意选择操作方式。

①用长方形学具拼正方形。

②在印有格子的纸上面画出用长方形墙砖拼成的正方形。边操作、边思考: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与长方形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反馈并揭示意义。

①请选用第一种操作方式的学生上来演示拼的过程,并说一说拼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板书正方形边长,如6dm

②请选第二种操作方式的学生汇报,老师让多媒体课件闪现边长为6dm、12dm……的正方形。

③正方形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

④观察所拼成的边长是6dm、12dm、18dm…的正方形与墙砖的长3dm、宽2dm的关系。体会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3和2的公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思考: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乘2乘3…就是这两个数的其他公倍数。)

⑤阅读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进一步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意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画一画,说一说。

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同一点,第2次跳到同一点是在第几格?第3次呢?

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完成教材第8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答案并交流:4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4的倍数;6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总人数在40以内,所以是求40以内4和6的公倍数。

(3)独立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4)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乘2、乘3.得到其他公倍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铺长方形地砖的问题,了解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一)

4的倍数: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6、12、18、24、30、36……

4和6的公倍数:12、24、36……

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主要学习怎样进行约分,在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找到约分的技巧,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总结出约分时的注意事项。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不足:首先在分层练习的时候题目较简单,没有体现由易到难,分层练习这个过程。其次本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更像一节纯粹的做练习课,缺乏必要的讲解和语言文字的修饰,更只是简单的习题罗列。

篇三: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

二、新授

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

生②:用数轴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

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简洁清楚。

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30的倍数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数有:40 80 120 ,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倍数120,所以第120分钟它们会相撞。

板书:30的倍数:30 60 90 120

40的倍数:40 80 120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数,从而发现它们有公有的倍数120,看来是真的不行。

[点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现了找法的多样性,并注意找法的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方法。]

2.师:咱们换一个数试试。一组60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0分钟回来一次。请同学们再来证明一下。

学生验证

学生汇报。

生:60的倍数有:60 120 180;90的倍数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钟时它们会相遇。

师:恩,还是不行,我们发现60和90也有公倍数。

3.师:那是不是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例如17和18的公倍数就是它们两个数的乘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任意两个数都有公有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倍数、最小公数意义的理解,使表象更加清晰。由此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4.[出示]找最小公倍数

4和8 5和10 6和15 6和9 4和5

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4和8你们怎么找得这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①: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生②: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10,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③:4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师它们的乘积。

[点评:教师直接把找特殊情况下两个数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练习、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改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与练习,我们学会了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并且发现了一些特殊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设计思路】

“最大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学起来比较枯燥。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以后进行教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虽然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学习方法相似。本课设计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借鉴,让学生借鉴学习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一开课,我就通过情景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解决蜜蜂回巢的问题中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方法。在找公倍数的过程中,呈现出找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分析出各种方法的优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然后变换情景中的问题作为进一步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多个实例发现其中的规律,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理解;最后,通过寻找最小公倍数的练习探索求特殊关系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

【评析】本节课虽是概念教学,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学得生动有趣 。

1. 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最小公倍数”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看似无多大联系,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补充调整,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信息,从而构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课堂。先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物模型,让学生借助具体实例,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数学,抽象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概念。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学习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与生活的特点。

2.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如,在获取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征这个环节中,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情景,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解决,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体现了找法的多样性,并注意找法的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不断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初步获得所学知识后,教师又巧妙地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从中进一步感悟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数。

篇四: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活动题目

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共同研究方法,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由题意可知,48是所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所求两个自然数一定是48的约数,因此我们可以找出48的所有约数,然后进行两两组合,便可找出符合条件的数组.

48的约数有:1、2、3、4、6、8、12、16、24、48经试验,符合条件的数组有:1和48,2和48,3和16,3和48,4和48,6和16,8和48,12和16,12和48,16和24,16和48,24和48,48和48.一共有14个数组.

活动说明

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篇五: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设计

例1 顺次写出4的几个倍数和6的几个倍数.它们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M、28、32、36……

6的倍数有:6、12、18、30、30、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 12、24、36……

其中最小的一个是12.

例2 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探究活动

篇六:《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

word该篇DOC格式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6篇)范文,共有925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6篇)下载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6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