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课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先设计出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作为教师,教学前要认真备课,但不必过于围绕预设的教案拘泥僵死,可以适当扩大,也可适时调整。在《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时,让我对这点有了深刻的体会。
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考考咱们班的同学,听好: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请猜一物。
(话音刚落,学生将手高高举起)
生:是雨。
【按教学设计,这时我该直接引出今天的课题,但转念一想,学生能这么快猜出来,足以看出,他们对雨是很熟悉的,一定也有独特的感受,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师:这么快就猜对了,真棒!不同季节都会下雨,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春雨。
师:如果你能说出喜欢的原因就更好了。
生1:我喜欢春雨,是因为我听奶奶讲过“春雨贵如油”这句话,我知道春雨很珍贵。
生2:我也喜欢春天的雨,春雨会让小草变绿,会让花儿开放。
生3:我喜欢夏天的雨,夏天很热,一阵雨过后,就不热了,还能看到彩虹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对春天和夏天的雨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你们想知道秋天的雨具有哪些特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的雨》。
点评: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而在开始的设计时,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我及时调整了预设的教案,让学生猜谜后,接着说说喜欢什么季节的雨,及喜欢的原因。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兴趣,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本联系起来。这样的导入更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片段二
【按设计,学习本课生字这一环节,是先让学生自学,再集中反馈。每次课上都是这样,学生学习劲头不大。想到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积累了很多学习生字的好方法,何不借着这节课,变换方式,让学生交流经验,相互促进。】
师:在一、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学习生字的好方法,今天,让同学们来当老师,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大家。
(气氛顿时活跃,学生跃跃欲试)
师:林老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这一课有许多生字,我早就认识。
师:那你可得讲给大家听听,怎么认识它们的。
生1:我和妈妈上街买东西,看见街上的邮电局的“邮”,就是这课生字中的“邮”。
师:你能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认识这些汉字,真棒!
师:哪位老师还有经验传授?
生2:“柿”“梨”是长在树上的果实,字里都有“木”,“菠萝”也是果实,但它是草本植物,所以含有草字头。
师:真了不得了,还会将生字归类来记忆,你这位老师真有办法。
生3:我想提醒大家:“枚”字右边是反文,可别写错了。
生4:“紧”和“紫”有点像,可别一紧张写成“紫”。
师:陈老师真幽默,但同学们可要记住了,这些可都是名言啊!(生笑)
点评:学生在生字教学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我们就该主动的去配合,组织,引导,努力营造广阔的空间给学生尽情发挥。为了完成本课的生字教学,同时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学习生字的有效方法,我调整了教案,为学生搭建平台。以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看着他们在这民主、轻松的氛围中交流着学习生字的经验,我真为他们感动。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我把握这一理念进行教学,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真是感触颇深。
一.贴进生活,创设情境
以有趣的谜语引出雨,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雨,这些都是同学们的观察积累,生活体验,由于他们有过亲身体会,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去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为后面感受秋雨的美好埋下了伏笔。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是从生活中来,又要到生活中去。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新颖的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平等民主的课堂会带来一个个超出预设、闪烁智慧光芒的精彩,这节课中,学生正是在这种快乐的氛围里,当起了小主人,在交流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倾听中学到了有效的方法。这些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点点滴滴,却呈现出诗一般的美丽。
通过《秋天的雨》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找语文,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