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规划纲心得
通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使我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现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提高了思想认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得出了十分重要的结论。
一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二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确了工作职责。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加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完善绩效考核,发扬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
四是进一步增强了信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提出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好、落实好。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引导他们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教育规划纲心得(2):
上周教育局对校长进行了《落实规划纲要,提升学校品质》的校长培训,结束后,魏校长组织我们进行了学习。通过这次的学习,引起了我对这一《纲要》的关注,知道这是目前在教育界讨论的极其激烈的一大热点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诚如xx总理所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中国自xx年8月启动面向2014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去年年初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今年3月《规划纲要》也经历了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教育将开始全方位的改革,并决定到2014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向。
通过这次学习,我作为一名成教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下面针对教育规划中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内容谈谈个人的感想。我觉得应该正确认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定位。《规划纲要》的第六章,专门提出了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14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
今后我们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注重服务“三农”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首先,我们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学习,从思想上更进一步的认识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的意识。
其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
第二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的学习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的学习,我结合实际,立足本职工作有了自己的一点感想与体会,我认为《规划纲要》是一份指导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从今年一直到2014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和基本政策取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此次《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照顾到了基础教育的各个层次与方面,内容非常全面。《规划纲要》对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特色办学均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这一段漫长的求学路,我一直跟教育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看了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后, 1
我的感触颇多,因为它对我一直都解不开的疑问,都有了一个规划或是计划,让我看到了国家教育制度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健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又具有反映形势的创新性,如“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的提法等等。总起来看,此稿纲要的科学化程度有所提高,并体现了创新性、民主性。下一步的关键问题就是落实。规划应切切实实起到引领发展的航标作用、规范发展的监控器作用,绝不能出现“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情形。要充分的,灵活的运用到我的本职工作当中,要充分的做到“深,细,实”,另外,必须加强针对规划执行的实时监控、中期检查和终期总结、评价等等,并将这些加强规划执行的要求及措施具体化后也列入规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着重研究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公平问题”。此次《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且照顾到了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与方面,内容非常全面。《规划纲要》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对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出的要求,对我校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发展战略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强调了教育的“社会需求”导向、也即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导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能自我封闭、自以为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而应面向社会、关注市场。放眼世界,哪国的高等教育尽早地、较好地注重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哪国的高等教育就强大,国家就强盛。当然,我们绝对不赞成高等教育被市场所左右,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我们强调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市场,但我们绝对不赞成高等教育被动地去迎合市场。
温总理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明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以教育为基础的。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了解,我看到国家在教育方面的付出与努力,相信国家的教育体制将来会变得更好,我们接受的教育水平更高,大量人才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发达。
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使我明确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发展任务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战略目标是:到2014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其责任的重大、意义非凡,更加明确的为我的工作指明了道路,坚定了我的信心,使我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素质,提高自我教育工作的能力,做好一名教师应做的工作,那就是以德优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好《纲要》精神,为规划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做出贡献。
专业课教学部
边婷
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三篇:两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诗句,描述了春雨的柔和细腻,在不为人觉察,悄无声息中便将万物滋润。它象征了学校与老师对孩子们的培育和熏陶,如同春雨般细致入微、潜移默化。(中国公
务员在线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将“两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渗透到美术活动之中,能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感恩的意识、健康的心理;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潜移默化的升华。
育德教育对学龄阶段的孩子至关重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美德,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两纲教育”精神;(“两纲”,是指《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两纲精神于一体;如何挖掘美术教学中,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与生命教育内容的素材。通过美术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接受教育,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学记》中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唯有成人,才能成才。“两纲教育”是与二期课改提出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称“三维目标”)相呼应的。体现了在学科教学中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是“教化”,教化的目的是“育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进行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命教育。是把人格教育、文化素养的提升,放到了教育的首位;力求更好地把中华美德和做人的准则,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在思想道德、身心发展的成长道路上“认清方向,踩准步点。”
近年来,结合教研组“两纲教育”的课题研究,以及自己针对“两纲教育”进行的探索与深入细致地研究后发现:“两纲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主题,有两个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但它们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顾及两面、合二为一;缺一不可,无可分割。以下是自己对“两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
(一)“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是伟大、智慧的民族。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创造、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崇高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自主、自发、自觉地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人类文明与伟大成果。培养学生既有审美发展的独特品质,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人”的良好素质。
1、我们的龙
有一首歌曲这样唱到:“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中华民族的、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团结统一的过程。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画画、做做龙。让孩子们感受龙的精神,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在(更多请你搜索:WWw.HAOWoRd.COM)教学过程中,老师以夹叙夹议地方式讲述龙的故事:龙是一种复合体的动物。它长着骆头,蛇身,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龙的身体为什么是长长的、弯弯的呢?因为这样的体形腾跃、盘转更灵活;姿态变化更漂亮。怎样将龙的气势画的更威武呢:让龙“睁大眼、张开嘴、抬起头、翘起尾,弯曲身体、伸出爪。”孩子们一经点拨兴趣可高了,他们画龙的:有的龙腾云驾雾,有的龙在与小朋友嬉戏玩耍,还有的龙变成了大龙船,……活泼生动、情趣可掬。孩子们还共同创作了一幅题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大型剪贴画:画面以北京天安门为背景,巨龙驾着祥云与五十六个民族的娃娃在一起,载歌载舞、欢腾雀跃、热闹非凡。整个画面体现了一派温馨、祥和的民族大团结景象。此画参加了区里大型活动的展示,获得了好评。
我们还结合传统节日展开了一系列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画画民间“舞龙舞狮庆春节”、“元宵节挂龙灯”;“端午节赛龙舟”等等情景。
通过画龙、做龙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龙与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历史;学会了画龙,体验了想象的乐趣;还感受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与向心力。
2、团花与中国传统
节日
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中最悠久、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用一张大红纸,就可以折剪出一幅漂亮的团花纹样。团花寓意大团圆,尤其在过年的时候:红窗花、红灯笼、红鞭炮,体现了一派红红火火的热闹喜庆景象。
在美术课上,让学生通过剪纸,体验民间艺术的乐趣,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是非常有意义的。制作时:让孩子们用一张红纸
,在对称剪纸的基础上,运用“多条对称轴”折剪的方法,剪出一幅幅花形各异的团花纹样。通过折剪,他们了解了团花图案:“团花给人以规整中起变化,散射中又有聚合;远看花团似锦,近看花中有意,团团相聚,花中有花。”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剪好的团花可以直接贴在门窗上;也可以粘贴在铅画纸上,用线描的方法勾勒、点缀一下,就是一幅团花想象画了。孩子们觉得实在太有趣了!在今年学校艺术节孩子们的画展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以“团花与团画”为题的作品展示:有团花剪纸、团画故事;团花剪纸,花中有花;团画故事,寓意深刻:“杯弓蛇影”、“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创意稚拙,古意盎然,尽显童趣活力。
通过团花创作活动,激发了孩子们浓郁的中华情结。借此契机引导学生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传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延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通过美术活动,我们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
(1)春节:通过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中国人过春节的民俗习惯和喜庆气氛。
在美术活动中,指导学生画想象画,描绘春节的喜庆气氛。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绘画场面,我们看到了:“除夕团圆,合家老少一起吃年夜饭”、“大年三十,孩子们燃放鞭炮烟花”、“正月初一,舞龙舞狮”的情景。……
(2)元宵:元宵来临之际,正是孩子们开学不久:课堂上,让孩子“学做一只兔子灯”;画一画学校“闹元宵猜谜语”的情景;令学生欢欣鼓舞。
(3)清明:除了祭祀,扫墓,缅怀对祖先与逝去亲人的感恩与怀念外,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习俗;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祝福。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做个风筝去郊游”的命题画。让学生通过风筝展开联想:有的画了蜻蜓风筝、有的画了蝴蝶风筝、还有的画了大鸟风筝。在画中,孩子们牵着风筝在旷野的草地上踏青、荡秋千;在画中,孩子们驾着风筝在广袤的天空自由飞翔;在画中,孩子们在绿草地上嬉戏玩耍,映衬着桃红柳绿,映衬着鸟语花香。……孩子在画中展现的内容有趣之极。
(4)端午节:我们对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爱国立德的教育。告诉学生,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课堂上,通过学折一个(串)“粽子”、画画赛龙舟。让孩子们在体验民俗文化底蕴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先人创造灿烂文明,后人予以传承弘扬。在美术教学中: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描绘了一个个稚拙的故事;一次次传统节日,体现了一种种文化认同。在美术活动中,学生们参与了健康向上的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体验了民俗风情文化、接受了传统美德的熏陶。
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其高尚的精神和神奇的魅力,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灵魂:独特的语言文字;精美的艺术文化:京戏脸谱、祥云图案、瓷瓶、磁盘等。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无穷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的风范。
(1)“画个脸谱迎奥运”: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即将在中华民族的国土上举行。这一值得全世界欢庆的盛会,在走过百年历史后的今天,终于来到了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华夏大地上,炎黄子孙是何等的高兴,是何等的自豪。
在迎奥运的日子里,小朋友使出浑身解数。画出了形态各异的想象画:“画个脸谱迎奥运”、“祥云火炬接力传承”、“与五福娃一起做运动”、“贝贝京京欢迎你”、“未来汽车迎奥运”等,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学校大厅里,制造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其中“画个脸谱迎奥运”,是二年级的缘缘画的。画面以众多的中国儿童,手持画有各式京戏脸谱的气球,翘首期盼着奥运会的即将到来。……本幅画,在今年五月区樱花杯绘画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未来汽车迎奥运”等其他作品在区樱花杯绘画大赛中,还分别获得二、三等奖与樱花奖。
(2)“青花瓷器”作礼品:
中国瓷器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形象,展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古代青花瓷瓶、瓷盘,画着各式各样精彩的花边和动人的故事。(如:《百子闹春图》、《三顾茅庐》、《昭君出塞》等)让人为之抨然心动。
美术课上,让孩子们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造型独特的瓷瓶和瓷盘;取蓝色水笔,用线描的方法在瓷瓶、瓷盘上,画上自己喜欢的故事。孩子们笔下的青花瓷器,以青蓝色线描加以渲染:有的精美、细腻;有的古朴、粗犷。瓷器上的故事引人入胜:《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情趣盎然。活脱脱一件古代青花瓷器出现在眼前!通过制作,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瓷器,同时也增加了对传统瓷文化的认同感。每当国内外客人来学校访问,孩子们还将自己制作的青花瓷器做成精美礼品送客人。这些可爱的青花瓷器小礼品,具有中国元素,充满浓烈的民族文化特色,深受客人喜欢!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民族精神意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思想、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培育学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源头。
中国有句古话:“天地之大德曰生”。生,首先是生命,有生命才有生活,有生命才有教育。生命的存在,才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于是才有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自己的知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育是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上,要求老师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更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温暖积极的成长环境。在学习中,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状况,给孩子更多一些宽容和鼓励,为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提供帮助。通过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价值,学习在高兴与遇挫时能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1、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丰富人生经历。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比如:有一次,在低年级的美术课上,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学导入时,让孩子们欣赏了中国经典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幽静的荷塘里,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但是,‘谁是我们的妈妈呢?’于是,一场有趣而感人的寻亲之旅开始了。在小蝌蚪把大眼睛的金鱼、白肚皮的螃蟹、四条腿的乌龟甚至大鲇鱼都误认为妈妈后,它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妈妈——青蛙。”故事是那么动人,尤其开头的那句“青蛙妈妈爱他们,就像妈妈爱我们!”单纯、温暖的话语,让孩子们刻骨铭心。看完动画片,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可高了,他们画的“小蝌蚪找妈妈”个个栩栩如生,可爱之极,尤其是令人难忘的故事情节让他们铭记心头。……记得,不久后的一天,有个叫成成的孩子遇见了一件事:妈妈买了几只青蛙回家,说是要给他补营养。成成说什么也不愿意,他对妈妈说:“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呀,小蝌蚪找妈妈好辛苦啊!”“小青蛙还能吃害虫,保护庄稼呢!”让它们回家吧。……这是一个动人的“爱”的故事;如此珍爱小动物的孩子,一定会更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明白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互相依存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2、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在低年级的美术课上,我们会经常让孩子们画一些有益的昆虫、可爱的小动物。以此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了解生命。
在这个学期的“生命教育”月里,还出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4)班的东东小朋友,被评为“生命教育”之星。他在自我介绍中这样说到:“下过雨后,我闻到路边的小草散发着清香,小蜗牛出来散步,蚯蚓好奇地在小路上爬来爬去,可是它们爬在路上是很危险的,容易被人们踩到,我用小竹棍轻轻挑起它们,把它们送回家。……我热爱大自然,喜欢小动物,更珍惜生命,老师告诉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使地球更美丽。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这是又一曲“生命教育”的“美的旋律”。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这一个个“爱”的动人故事,是一曲曲优美的“生命教育”旋律,它铸就了生命教育“美”的赞歌。
3、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生机勃勃的地球王国有着: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江河、缤纷的花草,可爱的动物;为人类提供了空气、水、土壤、矿物等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统一天下后,就教导人们要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百谷草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提醒人们要节制使用自然水火资源。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关心人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环境。地球无私地为人类做着贡献,可是现代人类却不知道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地毁坏,使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1)配合“限塑”,适时对学生进行一些环保知识的教育。
今年的“六一”,除了儿童节,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限塑令”。通过让学生学做一个“环保袋”:宣传减少使用塑料袋,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孩子们还将自己制作的“环保袋”放置在学校大厅予以展示,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
(2)保护和拯救地球,要从我做起。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创作的想象画与四格漫画告诫人们:地球是人类生存的美丽家园,我们要珍惜它。
益民同学创作的动漫画“小鸟哭了”:描述了由于人们乱砍乱伐的不文明行为,树林没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桩,小鸟失去了“家”。......此画在区“龙临杯”动漫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老师获得了优秀指导二等奖。
雨荟同学的绘画作品《沙被治住了,城市更美了》,描绘了人类防沙治沙的动人情景。获得了联合国国际荒漠化、沙漠化年的国际级三等奖;飞飞同学的《众志成城》获得了国际荒漠化、沙漠化年绘画大赛的优秀创作奖。
在联合国保护水环境,以“国际海豚年”为主题的绘画设计创作大赛上,二年级缘缘同学的绘画作品《清澈的海水,海豚的家》获得了联合国国际海豚年国际级三等奖。一心、凯欣、嘉闻、佳颖等同学创作的环保作品,获得了联合国国际海豚年的优秀奖。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和拯救地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一切为了生命
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出现了这样一句口号:“一切为了生命,一切为了受灾同胞的生命未来。”中华民族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这一伟大壮举,诠释了一个关键词,就是“生命”。“一切为了生命,一切为了受灾同胞的生命未来。”这是抗震救灾的核心价值。为了这至高无上的“一切为了生命和生命的未来”的价值观,整个中华大地井喷出中华民族群体性的大爱大德:拯救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源与当今时代交融的一大特征,是传统“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在美术课上,我们要求孩子们“以画说话”,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以此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感恩的意识、健康的心理与倡导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孩子们纷纷举起画笔,以画为媒,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灾区人民的关切之情。此时,二年级的飞飞同学,借助学校论坛,发了一篇题为《为抗震救灾捐款,义卖我的画》的帖子。意欲通过这个窗口,义卖自己的获奖绘画作品,将所得钱款捐往灾区,为灾区小伙伴尽一份绵薄之力。义卖得到全校师生的响应,很快这些画都被义卖出去,飞飞将义卖所得以学校名义汇到了上海红十字会。“别看人小,我也能行!”孩子以自己的画作,用自己的爱心,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也感动着周围每个人的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之所以能在危难之时献真情,是由于平时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了孩子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表现了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生生不息、连绵不绝的强大生命力。
古人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能利物、利人,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通过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保护好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还要珍惜他人的生命,珍惜自然界一切生灵的生命。这样,人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道法自然”,才能生活得有智慧、有尊严。
美术学科教学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两纲教育”集结“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于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容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统美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龄阶段的孩子:年幼纯真、心灵纯净、也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通过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的特殊手段,让他们直接接触最具智慧和最有价值的中华民族的经典宝藏。让育德教育的丝丝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中华民族的高尚思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奠定他们一生高雅的人格品质和深厚的文化根基,从而担负起传承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历史重任。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第四篇:关于学习201420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关于学习《2014—20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心得体会
根据学院及管弦器乐教育系的指示,我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学习中我体会到发展规划中所说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性与相同性。发展纲要的总方针与我院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在发展中要注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在学习中我体会到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与困难性,针对现阶段社会的需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
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现在技能人才缺乏,大部分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毕业就等于失业,造成家庭在孩子身上投入大量精力、物力。 根据纲要中所提到的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14年翻一番。所以学校要将职业教育培养直接化,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与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段落所提到的正是我们的实践课,通过实践课锻炼并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授课能力,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不知道他教学的对象那里错了,错在哪,怎样改正。还有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这些直接影响到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像在合奏课时有些同学只注意自己的谱子,不注意与整体乐队的配合,在演奏中忽视与同
伴相互间的交流,使演奏出的音乐很乱,不能充分表达和再现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我们的学生只是在走实践课的过场,而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实践课有多重要,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有多大的用处。其次,应该更加重视实践课以学生为主,在课后学生应该写出本次实践课授课心得体会和下次课的想法等。在课上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计划和上课的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逐一的纠正,在下课前的总结上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本次课的评论和讲解,学生不断总结每次实践课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得到正确的专业理论、专业语言和科学授课的正确方法。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课,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实践课的教学目的,达到理想的要求。并使学生在这四年中学会《教》的含义,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并普及音乐教育,让音乐真正走向社会走向大众。
管弦器乐教育系
徐克
第五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后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后感
2014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问计于民唤起人们对教育的今天与未来的无限思考。1月7日,教育部发布公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为契机,面向全社会启动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为中国教育勾画未来,为改革发展确定方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线搞教育的工作人员,是这场改革的主力军,而作为主抓小学教育的学校,我们更关注的是对于小学教育的变革。意见稿将小学教育中现实性的困难和缺陷一一提出,针对这些又提出了相应的整改策略。大到学校培养目标,小到学生每日一餐。加快了教育的整改步伐,顺民心、顺民意。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再一次看到: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我们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快乐健康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想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还是要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出发,过好每一个今天。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教学改革从孩子发展出发,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觉得对于一线教师,其实不光是教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课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教学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现在的中小学,在认知方法上灌输的还是比较多,家长的攀比,考试结果的比较,奥数的辅导,各类兴趣班的开设,属于孩子的时间寥寥无几。认知更应该是启发,教孩子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孩子们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三、教育的发展要从优质均衡出发,改变城市与农村教育的不均衡。
《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总之,《发展纲要》的学习,带来思考许多,虽然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不能直接改变什么,但是给了我们许多的期盼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