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在课程教学中理念需要转向“以人为本”,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注意力分散,思维松懈。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都要充分利用起来,动手,动眼、动脑结合起来,让科学变得直观而有趣。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探究,需要理解,需要激励。对于儿童来说,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例如在植物单元,植物繁殖各有“高招”,我让学生带来了姜,芋头,红薯,土豆,小麦,萝卜,油麦等蔬菜,让他们自己分析这些植物怎样繁殖,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弄清上述植物是有性繁殖(开花结果),还是根、茎、叶繁殖,完成教学目标.。在生活化的课堂上,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丰富小学科学的课程教材
如果小学科学的课程教材仅仅局限于当前已有的法定意义上的教材,那自然是没有多少内容可以讲解,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得不到多大的改变和创新,但如果将教材的定义扩大,那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小学科学主要的取材方向有以下两种:第一,教材来源于生活。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学生,是培养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自然和世界的能力,所以,在教材选择上,生活是不二之选。例如,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去体现科学和自然的魅力,尤其是讲解小草、昆虫等这些自然界比较常见的生物的时候,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去体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再适时的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第二,教材来源于其他学科。其实现在的很多课程都是有交叉性的,可以互相借鉴一些实例来进行课程讲解,小学科学课程更是如此。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生物课的内容,老师在讲解与生物课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先查阅一些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老师掌握的知识量多了,对学生的讲解就可以更容易做到深入浅出了,对于其他的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丰富教材的同时,也丰富了老师教学的方式。
二、与信息技术融合,构建“现代化”课堂
教育是一种艺术的事业。离不开现代化的手段。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这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科学教材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离现实、离生活比较远的教学内容,同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科学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与信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因此,科学学习材料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基础最必需的内容。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不但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可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构建“实验化”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知识来源于实验,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看到科学的“庐山真面目”。教师应该克服困难,将实验开足开齐。例如《轮子的妙用》一课,动滑轮、定滑轮是否省力,我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人人参与,学生们兴致勃勃,实验,写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课下抽查,同学们都能掌握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的知识。
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小学科学教学朝着自主、特色、个性化的教学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