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里五中心校六三学校:**
一提写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一提批改作文一些语文老师就感觉苦不堪言。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在中考试题中,作文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然而就目前来看,我们没有一整套作文教材,经过一年多的调查与研究,现就我校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现状
1.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历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无标无序。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学生没有一个写作提高的渐递梯度。具体表现为:(1)走马观花。即写作训练跟着阅读教学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例如:学习了写景状物散文之后便让学生以景物为描写对象,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 (2)没有过渡。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方位下放,在学生根本未曾达到应有水平时却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强化作文教学,以期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例如:在初一时根据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应从基本功练起,即书写规范,标点、格式正确,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然而据调查我们的老师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第一次考场作文便将“生动形象”、“议论抒情”、“点题扣题”作为评分标准,在此情况下,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与日俱增,难怪有的学生哀叹:我上小学时好歹写一篇作文就能获奖,到中学我费半天劲也得不了高分。这种没有过渡的作文教学,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造成初一讲审题、立意选材,到了初二初三还是讲这一套,学生听烦了,老师讲腻了,而成效甚微。
2.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本身因为对作文教学缺乏应有的热情而怕批改作文,自然也使得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而怕写作文。这种情况表现在作文教学的四个环节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由于无计划,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该上作文课了,临去教室的前几分钟想出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这样的命题根本谈不上符合学生实际、有真情实感。其结果,或老调重弹,或曲高和寡,学生望题生厌,望题生畏,哪里还有写作的兴趣?接下来的作文指导则是简单化、庸俗化、套式化,引而不发,疏而不通,越指导,学生的写作越僵化,长此以往,将学生的一点点灵气全磨灭了。再说批改:一是习惯于精批细改,劳而无功。二是批改拖沓,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批改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导致批改方式僵化,教师独揽批改大权。讲评随便,无针对性,药到病不除,尽管学生作文写了不少,但写作水平提高却不快。
3.作文与阅读、生活脱节。首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写作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其次,读与写分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读不能很好地为写服务,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
二、采取对策
对于上述现状,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1.制定作文计划。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所定计划要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的障碍。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要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目标、措施既要具体,更要明了,教师要胸中有盘棋,学生要心中有颗子,教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奔头。计划还要检查、调整,适时地查漏补缺,以期完善,防止计划的随意性、教条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由浅入深,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写作的殿堂,这样,畏难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2.激发写作热情。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⒊采取多样评改。评改作文历来为众多教师所头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敢于放手,要采用多种批改方法,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会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其次,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与学生同写、同批、同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上学期我与学生同时在课堂上完成一篇下水文,第二节作文课我首先读了我的作文,让学生集体批改,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作文课上得生动而又有实效。
4.拓宽写作途径。阅读是作文的向导。首先课内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例如:《喂—出来》结尾的续写,《组歌》写法的仿写,《老王》第一人称的改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创新的目的。其次课外阅读与写作要紧密结合。好作文不是轻易为之的。必是一种广泛阅读基础上的创作,即“厚积薄发”的。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始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了督促学生读书,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每接触一篇好的文章,我都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每讲一课都进行朗读评比。学生读的兴趣上去了。我又开始注重学生说的能力。每天课前都进行课前赛讲,并适时地给予点评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所读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有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生活是作文源泉。学生只有贴近社会走进生活,有了丰厚的生活积淀,弄懂了人情世故,自然就能写出锦绣文章了。创新作文不在象牙塔里,而在广阔的精彩的社会生活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学生一是不会关注社会,二是生活面太窄。为有源头活水来,就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我们年级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义务服务、各种文体竞赛等。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有切身体会,文章写得有声有色。在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写周记的良好习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热情,关注生活,读写兼用,循序渐进的去做才能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