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以及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分析,拓宽国际视野,加深中华文化精神,增强中华文化同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抱有合理期待,让他们获得积极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教师的信任,健康、自信、阳光地成长。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性特征,这是需要贯穿英语教学活动全过程的重要理念。英语教学的整体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把握。
关键词:2022版新课标: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性
一、整体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首先,英语是交流学习的工具。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应用的语言,是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英语对于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知识,推广中国优秀文化,增进中外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生要通过英语学习,在感知、体验、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运用英语工具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其次,英语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帮手。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形成跨文化沟通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为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英语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手段。英语教育要的根本目标,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等内容融入课程,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够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从以上三个维度整体把握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特点,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教学活动方向正确、内容正确、方法正确。
二、整体把握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关注教学目标差异、学生状态差异、教学方法差异、评价方式差异、考试形式差异,进一步强化英语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针对性,统筹安排、整体把握不同学段的英语教学,使其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体现学习活动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使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够顺利走过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要注重幼小衔接,针对低龄学童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知识层次,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内容设置,合理设计低年级小学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案。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在小学高年级就注重增强学生听说综合练习和复杂用法的积累,最大限度保证其上初中后能够尽快适应新要求,继续保持学习兴趣,使小学、初中英语教学无缝衔接。
三、整体把握教-学-评一体化要求。 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教学评的主导者,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通过评价丰富语言体验和实践经验。学生既是学习活动参与者和自评者,也是他人活动的观察者和评价者,在课堂上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在交流、合作和探究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形成性评价的重点是指互动层面上,涉及学生和阅读材料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种互动方式为教学评一体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获得反馈信息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便利。二是坚持一致性原则。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教学评三个维度目标达成一致。教学目标统领教师“教”与学生“学”,教与学过程性评价以教学目标为基准、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教学评一体化只有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指向有效教学。三是坚持过程性原则。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有效的评价必须同教与学整合在一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使教学评三者融为一体。教师需要整体地考虑教的内容、学的方法和评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学习者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过程性原则关注的是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因为教和评都必须服务于学。四是坚持反馈性原则。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师生共同获得教学反馈,反馈的目的在于提高教与学效能。这里“反馈”有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评价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学生获得教师或同伴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心理情绪,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并体验成功。从教的角度看,评价反馈应注意四个方面:实时监控,确保教学各环节按预设目标发展;即时诊断,矫正学生的知识缺漏和认知错误;及时反馈,让学生认识到不足,促使其反思并调整认知策略;适时激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系统关联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要注重整体性,避免内容碎片化、过程表面化和评价形式化等问题。教师要从学科整体和学生素养的高度审视每一节课的位置和作用,有效串联整合情境、内容、活动等,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地体现核心知识、思想和价值,帮助学生在不同知识点间建立合理对接,形成持久留存的、体系化的核心概念。一个学习单元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教师应从更上位的角度,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学习体系,为学生提供情境丰富的单元育人蓝图,进而实施结构化、整合化、生命化的课程教学。学生完成学习后,会生成的新的认知结构,并可以将这种方法和体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用于解决问题,会持续影响其品格、品性和行为表现。在具体的单元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发现核心内容和价值。在设计单元教学时,要统整各板块内容所传递的意义并发现其关联,从授课和育人的角度思考单元内容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并据此确定单元核心内容。二是设置框架和目标。在整体把握单元全部内容后,围绕核心内容梳理单元各板块的核心育人价值,提炼出各板块重点内容,统筹单元学习的大目标和每课时学习的小目标,搭建单元知识内容框架,并进一步细化学习目标。三是深入展开探究和建构。围绕核心内容,在知识框架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展开丰富的探究和建构活动,引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时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实现高效学习,逐步达成对核心价值的意义建构。四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学生能否达成基于核心知识和意义的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取决于每个课时目标的完成,以及每个课时中每个学习活动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对本单元每课时的教学评价可以借助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创新迁移等三类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崔允漷.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助力各国进入“素养时代”[J].上海教育,2021(32): 22 25.
2.崔允漷.单元学历案: 让国家课程校本化、素养落地可视化[N].浙江教育报,2022 3 25(5).
3.雷浩.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 理论基础、内涵与研究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78 85.
4.崔允漷,邵朝友.试论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24 33.
5. 崔允漷,尤小平.教学变革: 从方案的专业化做起[J].当代教育科学,2017(9): 3 6.
6. 崔允漷,张紫红,郭洪瑞.溯源与解读: 学科实践即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J].教育研究,2021(12):55 63.
7. 崔允漷,雷浩.教 学 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 15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