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教案 《10的认识》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常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按角分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并会正确地作三角形的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意义和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
1、 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请你说说看,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形状是三角形的?
2、 画一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几个三角形。
3、 议一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4、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封闭这些词的意义。
看一看: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和( )个角。
出示:
(1)用力拉一拉,你发现什么?(三角形不会变形)
(2)说明: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3)请你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和高
出示一些三角形:
(1) 你能不能给上面的三角形分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如果学生分不出,可做适当的引导。)
(2)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
1、 6一类:三个角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2、 4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叫钝角三角形;
3、 5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叫直角三角形。
(3) 可用下面的图来表示这三种三角形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师画三角形的高。
说明: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延长线)画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注意:(1)高要用虚线表示,并且标上垂直符号;
(2)底边的延长线也要用虚线表示。
讨论:(1)一个三角形可以作几条高?
(2)请找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
(3)作哪类三角形的高时,需要延长底边?
三、练习
1、P 75 第1、2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10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数字1-10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2.玩游戏“数字蹲蹲”
(1)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1-5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1,为游戏开头,如“数字1蹲,数字1蹲,数字1蹲完数字3蹲”“数字3蹲,数字3蹲,数字3蹲完数字2蹲”以此类推,直至5位小朋友全蹲完。
(2)请全体幼儿分别拿上1-10的数字卡,围成圆圈,集体玩数字蹲游戏。
3.音乐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4.幼儿操作活动:找错
(1)幼儿人手一份数字操作卡,请他们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5.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幼儿继续认识、熟悉、分辨数字1-10。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10的认识》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数字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小朋友们,你们能帮0想想办法吗?”
2.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让1和0做朋友比9大,让2和0做朋友比9大……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和认数。
(1)课件显示本课主题图:和平广场 教师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2)学生分组交流,汇报数的结果。 学生说出有10个人,其中9个小朋友,1位老师。还有10只鸽子。
(3)课件显示学生说的结果:10个人,天上飞的10只白鸽。加强学生对数字10的直观感受。
(4)让学生观察第64页的点子图,并数出圆点的个数。教师这时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数10。
(5)学生动手摆学具:摆出10朵小花。
2.教学“拨珠图”。
教师拿出计数器,请学生上来先拨9颗珠子,拨完之后,老师提问:再拨几颗是10颗?学生说出再拨一颗。让学生明白:9添上1是10。
3.教学“尺图”。
在屏幕上出示直尺图,直尺图上只填上0、1、2、3、4、5、6、7、8,请学生将9和10准确的填在直尺图上。引导学生小结:9在前面,9比10小;10在9的后面,10比9大。
4.教学“比大小”。
(1)引导学生数出第65页上两幅点子图上的圆点。
(2)数完之后,让学生自行在底下完成框内的数及在○里填上“<”、“>”。
(3)小组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过程和理由。教师巡视、指导。 5.教学“10的组成”。
(1)出示教具:一棵大树上,挂了10个果子。
(2)请同学们数树上的果子,然后让学生们将这棵树上的果子摘下来,放进老师事先准备的两个篮子里。问:将这10个果子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种分法?
(3)小组讨论交流之后,请小组派代表上来说出几种分法来。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
(4)教师进行总结并且板书:
(5)学生分组进行摆放学具:10的组成。 学生可以边摆边说,或者是一个人摆,一个人说。
(6)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记忆10的组成,并且在书上独立的完成框内的数。 根据学生在书上填好的。这几个组成,提出问题:不用摆,看到这几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吗?学生马上联想到由可以想到另一组,以此类推。
6.教学“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说出:1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不一样,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太远。
(3)学生在田字格离练习写10,教师巡视指导。
三、游戏
1.准备数字卡片1~9两份。 请部分学生上来手拿卡片,让他们找伙伴。手拿数字卡片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站在一起。
2.小组游戏(同桌的为一组)。 其中1个学生随意的拿出一个数字学具,另一个学生马上拿出另一个学具使两个数字学具合起来为10。
3.完成第65页“做一做”练习。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1题。 课件显示:数轴图,请学生上来独立填数。其余的同学在下面完成。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顺序。
2.练习九第2题。 课件显示:卫星发射情景的录像。 显示根据录像上指挥员的发射命令填框内的数。让显示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练习九第3题。 显示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5的认识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小圆片、小正方体、数字卡、铅笔、多媒体课件、白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师: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小金鱼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条,好吗?播放课件。课件内容:鱼缸里有四
只小鱼游来游去的玩耍,换一幅场景后,一个小男孩又放了一只小鱼。出示问题:现在有几条鱼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里面有4条鱼)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
2、教学认识“5”
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问: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让幼
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
3、认识5的组成
数出下列每组图形中物体的数量。
4、找一找
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
三、我是小画家
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
四、游戏活动:(站圆圈)
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天安门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过程
一、启动导入
1. 复习旧知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师:看看,老师的讲桌上的这些图形还是平面图形吗?(立体图形)
师:哪些是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谁上来指一下。(生指后拿走)
师:剩余的是什么?
2. 引入新课
师:照上面这样,说一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柱体?
课件出示:鱼罐头、茶叶桶、树墩。问:这些是不是圆柱体?
师:(电脑抽象)这是圆柱体的模型。这些圆柱体的高低,粗细都一样吗?
师: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叫做圆柱体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第一是先复习旧知,由学过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拿走已认识的长、正方体,剩下是要学习的圆柱体,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是在引课中就让学生结合生活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一是让学生具有直观性,二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并不难。第三是构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圆柱体的高低、粗细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它们都叫做圆柱体呢?学生很想弄个明白,这样在学生愤悱中引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探索的问题。]
二、探索体验
师: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看圆柱体有几个面?它的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1.底面
师:你怎么就知道它们的大小相等呢?(学生回答)
师:我们看上面的圆形与下面的圆形叫做底面。它们的底面是不是相等呢?大家看(教师拿出有盖的圆柱形物体,拿上面的盖与下面的底进行比较。)
2.侧面
师:我们今天研究的这些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的直圆柱。
3.高
师:观察讲桌上的这些圆柱体,它们的高低都相同吗?(不相同)
师:哪个高?哪个低?(生指)
师:想一想,圆柱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师:说一说什么是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
师:怎么量圆柱的高呢?(教师拿中间透明的圆柱体容器)谁上来测量一下这个圆柱的高?
一生测量。
师:(教师拿拿直尺围透明的圆柱体容器外围转着比划)这是不是圆柱的高?这呢?
师:(去掉透明的圆柱体容器的盖,把尺子垂直放到里面)如果不考虑圆柱底面的厚度,这样量行吗?
师:说一说,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师:看一下电脑上的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无数条高)
我们看,这些都是圆柱的高,连接两底面圆心的线段也是圆柱的高。(拿圆柱体体积演示教具,拿直尺在四周比划。)
师:圆柱沿直径切开后,切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上也有无数条高。
师:这支铅笔是不是圆柱体?
师:铅笔的高指哪一部分?(生指)
师:平时这一部分我们是不是说铅笔的高?(不是)
师:说什么?(铅笔的长)
师:有时候圆柱体高也叫长或厚。
师:(小结)看一下,我们学过圆柱的几个面?
师:哪三个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上底面、下底面、侧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圆柱体的实物去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感性过程,而且要促使学生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练习:
(1)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做题,实物投影展示。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体?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课本第53、54页,第59页1、2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了解8 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会正确读写8和9。
2、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地数数的方法。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8、9的物体个数;会写8、9;会比较8、9的大小。
教学难点: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主题图,这是一幅“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图,谁能说出图上的小朋友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都做了些什么?谁能数出图中与数字8、9的物体? (小组讨论,汇报时比比哪组数到的物体多,表达最完整。)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和9的物体有:
①校园两旁有8棵大树; ②花坛里有8朵花;
③黑板上有8个字; ④黑板下面摆放着9盆花;
⑤有8名同学和1位老师共9个人在花坛旁劳动;
⑥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物体时,可能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应通过比较有意的引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揭示课题。)
二、学习交流,探索新知。
1、数点子图,摆学具。8个○,9个△。(师:现在就请你从学具盒里选出你喜欢的学具,边选边数,把它放在文具盒下面,(学生活动:摆学具、互数学具)一边摆一边想,摆完几摆8,把8摆完摆几。)
2、说说生活中的8和9。
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的8和9吗?(比如说《动漫世界》8点开始,螃蟹有8条腿,我有9本故事书……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
小结: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平时要注意留心观察,让这些有趣的数字小伙伴走进你的生活。
3、教学数序。
(1)、用计数器拨珠子。先拨7个珠子,让学生仔细观察,再拨一个珠子,是几个珠子?再拨一个呢?(让学生体会8比7多1,9比8多1。)然后回拨,9个珠子拨走一个还剩几个?再拨走一个呢?
(2)、引导学生观察尺子。
师:这些数在格尺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各种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我们一起读一读,8的后面又是几呢?
9前面的一个数是几,8后面的一个数是几?谁和8手拉手,9比谁大,8比谁小。
(小练习:(出示直尺图)
5、比大小。(出示点子图)
引导学生通过数点子,比较7、8、9的大小。在书上填空。
反馈。小练习: (比较0-9的大小)
师:你能从我们学过的数中选择两个,用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吗?
(小组活动:两人分别拿一个数,第三个拿符号,第四个判断是否正确。)
6、教学8、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蝴蝶,它们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出示蝴蝶图,学生做在书上)
请看清楚要求:圈出给左边的 8只蝴蝶。 给从左数第 9只蝴蝶涂上红色,是什么意思,再想一想:要给几只蝴蝶涂红色呢?是哪一只? 请按要求涂色。
7、教学8和9的写法。
①教师领写(讲解书写要领和占格情况);②学生书空;③描写、实写。
(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三、再次巩固、应用新知。
1、59页练习八第1题。
2、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四、全课小结。
大家看一看,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呢? 你有哪些收获呢? 对8和9,你知道了些什么?
《10的认识》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学过了1~9的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而10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进位加法中的“凑十”特别重要。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0的组成,熟练“凑十”
难点: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0的认识
从1数到9
出示课件,上面一共有几个数从左数第4个数是几,从右数它排第几其中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数是几
活动2【讲授】学一学
(一)认识10.
1、看一看。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图上有几个学生用数字几表示加上1个老师用几表示图上数量是10的事物还有什么
3、摆一摆用小棒表示10。出示小棒图,9根小棒添上1是几
4、认一认和同桌一起认一认直尺上的数字顺序,看着尺子你都知道些什么
5、比一比你会比较9和10的大小吗9○□10○□
(二)学习10的组成
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分法是怎样的
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写在60页。
4、想一想看到自己写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学习10的写法看看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先看老师范写10,再自己写一写。
活动3【练习】练一练
教材60页“做一做”
活动4【测试】查一查
1、完成课件上连一连和填一填;
2、完成62页练习十三1—3题。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几和几凑成十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此内容要掌握的知识是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体验与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3、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难点是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
四、教学设计思路: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课始我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巧设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然后让学生通过数、摆、拨、写、比等实际操作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及评价比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认识10,首先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最后抽象出10。这样通过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内化三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0—9的各种动物的头饰,小棒,图片,计数器等。
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时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新知
1、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学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再让生从大到小说一说。
2、今天,这10个数字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欢迎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悄悄说了几句话,0露出了笑脸。1对9说:“你别得意,我们有办法对付你!”
3、小朋友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生猜)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复习9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再创设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了新的教学思考,引出新课。这里可以使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二)自主探究,求异创新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让学生利用数数的经验来上台现场数数,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争先恐后。这时师适当点拔:“谁能有不同的数数方法?”请生数出图上的小朋友、老师、鸽子的个数。教师让学生上台作现场数数演示,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教师鼓励不同的数数方法。并告诉学生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在计算器上拨珠数数。师操作,先拨9颗珠子,让生观察,再添1颗,问一共有多少颗?通过拨珠子你们知道什么?(所以我们说10个1是十。)
(3)学生数小棒: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4)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站成一排(9人),问共有几个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讨论)
(老师站进去)数一数现在又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有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5)联系生活,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先通过拨珠子,让学生感知数字,再给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充分的空间中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句子。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这一层次,教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师生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构成的,充分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的组织、参与、合作,学习环境良好,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2、教学数序
(1)“10”数字宝宝也想参加到数字队里去,它来到数字队看,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出示尺子图)10来了,它应该排在哪儿呢?
(2)请计数器来帮忙。师先拔8颗,再添一颗是几颗?(使生能直观感觉到9比8多1)9颗再添上一颗是几颗?10颗再去掉一颗是几颗?(使生感觉到10比9多1)10应该排在哪儿?回到尺子图,让生猜猜9的后面是几?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案 《10的认识》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