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过程 篇一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对个别差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画法有:⑴ 分别过A、C作DC、D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B; ⑵过C作DA的平行线,再在这平行线上截取CB=DA,连结BA;⑶ 分别以A、C为圆心,以DC、D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连结AB、CB。
还有一种一法,学生不易想到,即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 连结AC,取AC的中点O,再连结DO,并延长DO至B,使BO=DO,连结AB、CD。
教学设计示例 篇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差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画法有:⑴ 分别过A、C作DC、D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B; ⑵过C作DA的平行线,再在这平行线上截取CB=DA,连结BA;⑶ 分别以A、C为圆心,以DC、D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连结AB、CB。
还有一种一法,学生不易想到,即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 连结AC,取AC的中点O,再连结DO,并延长DO至B,使BO=DO,连结AB、CD。
二、引入新课
上面作出的四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所要不得 研究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三、尝试议练
1、要判定我们刚才画出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应当加以证明。第一种画法,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它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作性质也可作判定)。
2、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画法,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翻开课本看它的文字叙述)。请想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这里已知是什么?求证是什么?请写出。
自学课本上的证明过程,看后提问:这个证明题不作辅助线行不行?为什么?(因为要证平行线,一般要证两角相等,或互补,要证两角相等,一般要证全等三角形,而这里没有三角形,要连一对角线才有三角形)
3、再看第三种画法,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写出已知、求证,请两位学生上台证明,其余在课堂练习本上做。(注意考虑要不要添辅助线)
完成证明后提问哪些学生是用判定定理一落千丈证明的?哪些是用定义证明的?(解题后思考)
四、变式练习
1、再看看第四种画法,可知,已各条件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一平分,这种情况下它是不平行四边形?
阅读课本上的判定定理之后,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求证最简便?(应该用判定定理一) 2.变式题
⑴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练习第1题)(口述证明,不要示书面证明)(问要不要添辅助线?)
⑵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补充)
⑶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家相等及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思考,然后回答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边角不能证全等三角形)
⑷自学课本例1思考:此例证明中,什么地方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什么地方用“判定”定理?
观察下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A、<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边于E和F,求证:AE=FC(怎样证最简便?)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平行四这形的判定有哪些方法?试列举之。
2、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中最基本的是哪一条?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有什么关系?同一个证明题中应注意什么地方用判定,什么地方性质?
引入新课 篇三
上面作出的四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所要不得 研究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方程的思想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和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难点:正确地列出方程。
课堂 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针对以往学过的一些知识,教师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等式?等式的两个性质是什么?
(2)下列等式中x取什么数值时,等式能够成立?
2.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在 小学 学习方程时,学生们已知有关方程的三个重要概念,即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现在 学习了等式之后,我们就可以更深刻、更全面 地理 解这些概念,并同时板书课题:简易方程.
二、讲授新课
1.方程
在等式4+x=7中,我们将字母x称为未知数,或者说是待定的数.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并板书方程定义.
例1? (投影)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方程,如果是,指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如果不是,说明为什么.
(1)5-2x=1;(2)y=4x-1;(3)x-2y=6;(4)2x2+5x+8.
分析:本题在解答时需注意两点:
一是已知数应包括它的符号在内;
二是未知数的系数若是1,这个省写的1也可看作已知数.
(本题的解答应由学生口述,教师利用投影片打出来完成)
2.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这一小节的前面主要是复习、归纳 小学 学过的 有关方程的基本知识,提出了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说法,以便以后逐步讲述代数解法的优越性。
例2 解下列方程:
分析 方程(1)的左边需减去 ,根据等式的性质(2),必须两边同时减去 ,得 ,方程的左边需要乘以3,使 的系数化为1,根据等式的性质(3),必须两边同时乘以3,得 ,方程(2)的解题思路与(1)类似。
解(1)方程两边都减去 ,得
两边都乘以3,得 。
(2)方程两边都加上6,得 。
方程两边都乘以 ,得 ,即 。
注意:(1)根据方程的解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所得结果代入原方程检验,如果左边=右边,说明结果是正确的,否则,左边≠右边,说明你求得的x的值,不是原方程的解,肯定计算有错误,这时,一定要细心检查,或者再重解一遍.
(2)解简易方程时,不要求写出检验这一步.
例3 甲队有54人,乙队有66人,问从甲队调给乙队几人能使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 ?
分析此题必须弄清:
一、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二、变动后甲、乙两队各有多少人(注意:甲队减少的人数正是乙队增加的人数);
三、题中的等量关系是:
变动后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 ,即变动后甲队人数的3倍等于乙队人数.
解? 设从甲队调给乙队x人,
则变动后甲队有 人,乙队有 人,根据题意,得:
答:从甲队调给乙队24人。
三、课堂练习(投影)
1.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如果是,指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如果不是,说明为什么.
(1)3y-1=2y;? (2)3+4x+5x 2 ;? (3)7×8=8×7? (4)6=0.
2.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l)某数的一半比某数的3倍大4;
(2)某数比它的平方小42.
3.检验下列各小题括号里的数是不是它前面的方程的解:
四、师生共同小结
1.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方程与代数式,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是什么?
(3)如何列方程?
2.教师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应指出:
(1)方程、等式、代数式,这三者的定义是正确区分它们的唯一标准;
(2)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它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根据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确定的.而解方程是指确定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变形过程.
五、作业
1.根据所给条件列出方程:
(1)某数与6的和的3倍等于21;
(2)某数的7倍比某数大5;
(3)某数与3的和的平方等于这数的15倍减去5;
(4)矩形的周长是40,长比宽多10,求矩形的长与宽;
(5)三个连续整数之和为75,求这三个数.
2.检验下列各小题括号里的数是否是它前面的方程的解:
(3)x(x+1)=12,(x=3,x=4).
尝试议练 篇五
1。要判定我们刚才画出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应当加以证明。第一种画法,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它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作性质也可作判定)。
2。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画法,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翻开课本看它的文字叙述)。请想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这里已知是什么?求证是什么?请写出。
自学课本上的证明过程,看后提问:这个证明题不作辅助线行不行?为什么?(因为要证平行线,一般要证两角相等,或互补,要证两角相等,一般要证全等三角形,而这里没有三角形,要≤www.haoword.com≥连一对角线才有三角形)
3。再看第三种画法,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写出已知、求证,请两位学生上台证明,其余在课堂练习本上做。(注意考虑要不要添辅助线)
完成证明后提问哪些学生是用判定定理一落千丈证明的?哪些是用定义证明的?(解题后思考)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篇六
第一课时
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在对平行四边形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能力目标:
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德育目标:
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规范推理的书写格式。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的融合,书写规范的推理过程。
教学方法:探究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三角板、圆规、木条(两个长的相等,两个短的相等)、多媒体课件
方法设计:
导入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块,假如不小心打碎了,聪明的师傅拿着细绳很快将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画出来了,你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探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交待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回忆旧知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性质?
(3)互逆命题的定义?
3、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怎样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判定。还有其他的判定方法吗?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本节内容,整体感知,圈点出难点疑点。
(2)大胆猜想:
你能写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逆命题吗?猜想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活动结果:根据上一章所学习的逆命题定义,学生独立写出,进行大胆猜想。
二、合作交流,实验操作(多媒体课件演示)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四段木条,四个同学一组活动,观察思考。
问题:
(一)、这四段木条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二)、转动这个四边形,改变它的形状,它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三)、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精心交流,发表见解,得到结论,教师可以参与讨论,指导点拨。
三、展示反馈
抽小组代表将上述讨论结果展示给大家,实际操作,不足之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多媒体演示,及时点拨,组织好学生。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逻辑推理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上述的猜想成立吗?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B=CD。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抽学生代表展示:
证明:连结AC
∵AD=BC,AB=CD,AC=AC
∴△ABC≌△CDA(SSS)
∠1=∠2,∠3=∠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AB∥CD,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此我们得出平行四边形除定义之外,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一: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符号表示:
在四边形ABCD中,
∵AD∥BC,AB∥D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设计:
1、已知: 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E、F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总结: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的一般思路:逆命题猜想——操作验证——逻辑推理,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论证能力。
课后作业:课后练习1、2。
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引入的环节上,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首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接着通过探究逆命题的真假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作了铺垫。
知识的真正获得不是靠知者的“告诉”,而是在于学习者的亲身体验所得,本节课判定方法的得出都非常重视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让学生亲历了类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的学习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通过由浅入深的练习和灵活的变式,引导学生善于抓住图形的基本特征和题目的内在联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3.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根据不同条件能正确地选择判定方法.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第三种判定方法和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学生程度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适当地自己再补充一些题目,使同学们会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几何的推理证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最佳解题途径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探究】 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结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E=DF.
分析:证明BE=DF,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证明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比较方法,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简单.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D∥CB,AD=CD.
∵ 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 DE∥BF,且DE= AD,BF= BC.
∴ DE=BF.
∴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 BE=DF.
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知识较多,因此应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证明思路.
例2(补充)已知:如图, 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A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BE⊥AC于E,DF⊥AC于F,所以BE∥DF.需再证明BE=DF,这需要证明△ABE与△CDF全等,由角角边即可.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B=CD,且AB∥CD.
∴ ∠BAE=∠DCF.
∵ BE⊥AC于E,DF⊥AC于F,
∴ BE∥DF,且∠BEA=∠DFC=90°.
∴ △ABE≌△CDF (AAS).
∴ BE=DF.
∴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六、课堂练习
1.(选择)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2.已知:如图,AC∥ED,点B在AC上,且AB=ED=BC, 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在 ABCD中,AE、CF分别是∠DAB、∠BCD的平分线.
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七、课后练习
1.判断题:
(1)相邻的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5)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6)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2.延长△ABC的中线AD至E,使DE=AD.求证: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3.在四边形ABCD中,(1)AB∥CD;(2)AD∥BC;(3)AD=BC;(4)AO=OC;(5)DO=BO;(6)AB=CD.选择两个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共有________对.(共有9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篇八
教学建议
1.重点 定理
重点分析 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定理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 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
难点分析 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
3.关于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法建议
本节研究方法,重点是四个判定定理,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1.教科书首先指出,用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然后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来探索定理。因此在开始的教学引入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尽可能利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参与进来。
2.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本章重点中前三个判定定理的顺序与它的性质定理相对应,因此在讲授新课时,建议采用实验式教学模式或探索式教学模式:在证明每个判定定理时,由学生自己去判断命题成立与否,并根据过去所学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结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己去实验,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在动手动脑中得到的结论会更深刻――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建议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差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画法有:⑴ 分别过a、c作dc、d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b; ⑵过c作da的平行线,再在这平行线上截取cb=da,连结ba;⑶ 分别以a、c为圆心,以dc、d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连结ab、cb。
还有一种一法,学生不易想到,即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 连结ac,取ac的中点o,再连结do,并延长do至b,使bo=do,连结ab、cd。
二、引入新课
上面作出的四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所要不得 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三、尝试议练
1.要判定我们刚才画出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应当加以证明。第一种画法,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它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作性质也可作判定)。
2.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画法,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翻开课本看它的文字叙述)。请想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这里已知是什么?求证是什么?请写出。
自学课本上的证明过程,看后提问:这个证明题不作辅助线行不行?为什么?(因为要证平行线,一般要证两角相等,或互补,要证两角相等,一般要证全等三角形,而这里没有三角形,要连一对角线才有三角形)
3.再看第三种画法,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写出已知、求证,请两位学生上台证明,其余在课堂练习本上做。(注意考虑要不要添辅助线)
完成证明后提问哪些学生是用判定定理一落千丈证明的?哪些是用定义证明的?(解题后思考)
四、变式练习
1.再看看第四种画法,可知,已各条件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一平分,这种情况下它是不平行四边形?
阅读课本上的判定定理之后,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求证最简便?(应该用判定定理一) 2.变式题
⑴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练习第1题)(口述证明,不要示书面证明)(问要不要添辅助线?)
⑵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补充)
⑶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家相等及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思考,然后回答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边角不能证全等三角形)
⑷自学课本例1思考:此例证明中,什么地方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什么地方用“判定”定理?
观察下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a、<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边于e和f,求证:ae=fc(怎样证最简便?)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平行四这形的判定有哪些方法?试列举之。
2.这些方法中最基本的是哪一条?
3.定理和性质有什么关系?同一个证明题中应注意什么地方用判定,什么地方性质?
教学设计示例 篇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