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苏教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课题: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教案设计
二、教学内容:教材2-5页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五、教具:ppt(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展示ppt)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头大象?(1头,同时将学生说的用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
师:我看见秋千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2”,用相同方法揭示到4)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些小朋友哈,123,总共3个小朋友!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5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6,7,8,9,10。
2、点子图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将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请同学上黑板画一画,让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等。教师巡视检查
3、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4、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
七、板书设计
课题:数一数
图片1:数字1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2:数字2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3:数字3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4:数字4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来源:网络 2014-08-18 09:44:26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47页的例题,做一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关键:初步理解0的含义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出示三个纸盒)教师说:“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个东西,想不想知道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谁能打开并说说用哪个数来表示它?”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物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图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2、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直尺)教师引导思考:0还可以表示什么?
3、寻找“0
我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集体交流不同想法。
学生感到疑惑,教师及时提出课程:我们这节课就进一步学习“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㈢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情趣、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根据这些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例如:巩固练习第2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游戏中尝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㈣全结评价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总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减法
目的;一了解减号和减法算式:
二索求减法的算法
三养成看图的风俗,能提出数学题目,并会解答
重难点;从连动性的三副图中提出减法题目的算理
教具准备;例一多媒体课件;送信卡片;找同伙卡片
教学进程
1 条件测评;五分
小朋友,前面咱们学习了五之内的数,想想,还会数吗?
一,从零数到五
2.倒数呢
3.听师拍了几下
四师说数,生拍
五对口令,找五的对子数
2 引入(二分);请看;这有几支铅笔?( 五支)送给小朋友三支,还剩几支?会算吗?这节课咱们就一齐来索求五之内的减法.比1比,看谁这节棵听讲最用心,举手最踊跃,回答音最亮
3 新课达标20分
(1)学例一
一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甚么?
二哪副是第一副?你是怎样晓得的?甚么记号?
三你能看着这两幅图提个数学题目吗?
四用算式示意:三-一=二
五了解减号-示意从三里面减去一个还剩二个
六读算式;领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
(2)学例二
一齐读算式五-二=
二算式示意甚么?
三4人一组拿出小棒脱手摆一摆
四交换;五-二=三
五想想除了摆小棒还可以怎样算?
六汇报用数数的法子,还可以用分成
七看算式摆小棒五-一= 五-四=
八口算四-三= 三-二= 四-一=
(3)学例三
一 师指点生在田字格里誊写算式,先描在算,比1比看谁写得最规范,最标准
二评选
三听算五-三= 四-二= 三-二=
4课间放松十一分一二拍拍手
三四点点头
五六甩甩背
七八跺跺脚
九十我坐直
5达标练习八分
一填在书上书第22页
二找同伙游戏(师那得数找算式)
三送信游戏(邮筒上写得数站在前,听口令,拿着信封上写着算式的门生上前投信.其它门生说;小小邮递员
真是不简单
送信快又准
大家都称颂
四夺红旗竞赛男女生各五名
6部署功课三分
口算;五-四 = 四-三= 三-二= 二-一= 五-三= 四-二= 五-一=
七全课总结 一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甚么,有甚么劳绩?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用数学
下甸庙小学周士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练习用
题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课后小记:大部分同学能看着图提问,写算式,但是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会看图提问,只会写算式。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
一年级数学《左右》教学设计
东安庄学区西安庄小学张惠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过程。
三: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作业本及练习题挂图。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师写出“左、右”两个字让学生辨认,激发学生兴趣 。左右是一对好朋友,有许多关于左右的游戏。让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
(二)体验感悟:让学生观察教室的一些物品指导学生认识物品左右的位置关系。然后让学生用左右来描述自己身体上的各个器官,并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自由表达。
活动1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把数学课本摆在课桌的中间,铅笔盒摆在课本的左边,作业本摆在课本的右边,同桌相互检查。
活动2:让全班同学举起左手,体验位置,然后在转动方向举起左手,学生体验到左右是相对的。 并让学生指出他的左面,右面分别是谁,其他学生判断。 活动3:让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在镜子中的位置,然后让学生相对坐着来分辨对方的左右手。(我们面对面的站者,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手就会相反。)
活动4:让一排同学站在讲台的前面,让学生指出最左面是谁,最右面是谁,然后再确定这排同学中的一个让其他同学指出他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三)应用生活:提问我们什么时候必须要分清左右。过马路,上下楼梯,用筷子吃饭一般也是右手。
(四)练习题巩固:
出示图片,根据此图片提出问题。
(五)家庭作业:
吃饭时观察你在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的什么位置。
(六)课外延伸:
1一排同学中从左数我排第5,从右数我排第9,那么我们这一排同学中共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