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画》教案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画》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走之、斜到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出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指名猜。
2、真聪明,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谜语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认真听: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出示课件:山水画
4、这幅画美吗?请小朋友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说说画中有什么景物?(板书山水花鸟)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师:想读一读这首古诗吗?请小朋友打开课本67页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字音读准了,再把古诗连来起来读一读。
2、画一画:教师利用展台带领学生用圆圈圈画课文中的生字,然后齐读两遍。
3、同桌互读古诗。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现在读给同桌小朋友听,一人指读,一人听,听同桌字音读得准不准,不准确请帮他纠正过来。开始吧!
4、检查自学情况师:瞧,生字娃娃集合了,排起了整齐的队伍,戴上了拼音帽子,等着你们读出他们的名字呢!
(1)教师出示有拼音的生字: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指名小老师领读。师生正音。齐读,齐读前问:读这些字时,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提醒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的读音。
(2)生字分类,认清字形师:生字娃娃要分小组做游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同桌悄悄地分一分。
a、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翘舌音:声、春
前鼻音:人、春、近
后鼻音:声、听、惊
整体认读音节:无、远
b、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生字娃娃高兴地笑了,老师的心里感到很惊讶,课件出示:远认识“辶”谁能给远组个词?
c、奖励小朋友们两个字谜:“三人日下去春游”,“米上加横竖出头” 。出示:春?来?小朋友们也可以尝试用编字谜的方法记生字,聪明的小朋友能给“春”和“来”组词吗?
d、生字娃娃呀,可喜欢和偏旁交朋友了:还近远,认识:“辶”谁有好办法能分清这三个字?认生字的本领真高。
e、出示课件,点兵点将指名去掉拼音帽子读生字。
5、指名读古诗、同桌合作读古诗,齐读古诗。读通读顺,指导标画停顿。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三、诵读古诗,想象体验
1、谈话:刚才我们从课件里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一句一句地学懂课文中的古诗吧!
2、出示课件,请离黑板最远的同学说说,远远地看画上的山是怎么样的?出示:远看山有色。理解实意:远看画上的山,清楚地看到有各种颜色。因为是画上的山。
3、出示课件,请离黑板最近的同学走到课件的幕布前,侧耳倾听画上瀑布的流水声。问他听到了流水声了吗?为什么?出示:近听水无声。理解意思:走到近处,听不到流水的声音,因为是画上的水。
4、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5、出示课件,请一位学生当老师,叫一位离黑板较远的同学上来摘画上的花,又叫一位离黑板较近的同学用手赶画上的鸟。然后提问:“为什么你们摘不下花,也赶不走鸟呢?”让学生回答后依次出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能找出这句诗中的反义词吗?来---去
6、读懂诗句,理解意思,尽量启发学生说出来。
7、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8、连起来朗读一遍古诗。
9、这首诗讲的就是一幅山水画,画美诗也美,让我们一起面对着这幅画再来背背吧!
四、布置课外实践
回家找谜语诗,开展猜谜语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诗句
师:画上的山、水、花、鸟画得栩栩如生。还记得诗人是怎么写画中的山水花鸟的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请仔细听,我说的是那行诗的意思,你就大声读出那行诗。
2、复习生字词
(1)闯第一关。出示生字完成“摘果子游戏”,然后齐读。
(2)闯第二关。认读词语。
3、背诵古诗:指名背,齐背。
二、游戏巩固
(一)比一比
师:有些生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字长相差不多,很不容易分辨。看谁有孙悟空的火眼睛睛,一下子就能认出谁是谁。
出示形近字:
近()声()?听()色()
(二)学反义词
1、找出反义词。
过渡语:这首诗很有趣,诗中还有几组反义词呢!你能把它们用“---”画出来并说一说吗?
2、拓展反义词
(1)师:在这课书的课后练习中有一道题,说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这可难坏了老师。(课件出示)谁能帮帮老师,说出反义词呢?
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读
(2)拓展积累反义词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一组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事物的形状、人物的表情、感受以及时间、色彩等,你能试着再说出一组吗?学生说后出示课件:“积少成多”
预设:
冷——暖大——小多——少重——轻
软——硬松——紧快——慢难——易
三、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一)指导写“水、去”
1、出示生字:水?去读准字音,组词。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3、学生观察“水、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
4、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指导,指出学生书写时的共性。
5、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6、投影反馈,师生评议
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给写得最好的字画一朵花,也可以上讲台来欣赏或者拿给同桌的小朋友看看,听听他的评价。
(二)指导写“不、来”
1、教师板书:不、来。读准字音,组词。
2、记忆字形,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什么?
提示:“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点收尾。”
“来”独体字字型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4、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指导,指出学生书写时的共性。
5、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练习,教师及时纠正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6、投影反馈,师生评议。
四、布置作业: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W”,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W”。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画》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1、指导熟读诗句:
⑴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 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2、理解诗句:
⑴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板书课题:画)
⑶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朗读古诗:
⑴ 师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⑶ 背诵诗文:
①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②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③ 指名背诵,齐背。
4、识字:
⑴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①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②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③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④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⑤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5、写字:
⑴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 展评。
6、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 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 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 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
师生互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3、做游戏: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山 有──无
静听水无声。 水
春去花还在, 花 去──来
人来鸟不惊。 鸟
《画》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2)课件出示:“惊”,认识“忄”。
(3)请学生任意挑选会认字,试着组词语。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笔顺,请学生按照笔顺记忆字形。
(2)全班学生跟教师书空“人、火、文、六”四个字。
(3)学生分别用“人、火、文、六”组词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学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三)看图读文
1、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山、水、花、鸟。
3、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
4、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把“山、水、花、鸟”这四个字读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文,指导学生抓住每行诗句中的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1)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3)导语:远远望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一股清泉从山间流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行诗句。
(4)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
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2)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1)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4、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1)学生在古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课件出示“我会说”,学生练习说反义词。
(3)男女生分成两组,开展“反义词擂台赛”,比比哪组说得多。
【设计意图】1、通过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把枯燥地讲解古诗意思形象化、生动化。2、借助划线法和重点词提示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四个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竖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个字中都有“点”:“火”、“文”和“六”的第一笔“点”都是“短点”;“六”的第四笔“点”是“长点”。
(3)三个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师范写“人、火、文、六”。
4、学生描红、练习写“人、火、文、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汉字,比较相同笔画的不同之处,找准重点笔画,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好汉字。
(六)课外延伸
朗读、背诵谜语诗。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设计意图】增加课外阅读篇目,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积累渠道。
《画》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画》是北大版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 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浓厚的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收集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呤诵古诗词的爱好。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美
2、会认五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3、知道诗中的三对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诗”,引出新课
1、一日五人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引出新课。
3、揭示课题《画》。
(1)板书“huà”,检查学生拼读拼音情况。
(2)书写“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二、口述学习目标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每一个拼音,读准每一个字。
2、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3、读给大家听,进行评议。
4、范读,读出节奏。
5、再读。
四、卡片认读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说出识记方法。
2、拼字游戏。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这首诗,看哪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
(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看图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号标出“山、水、花、鸟”。
2、说说诗中的这些景物与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学生质疑。
5、小组合作说诗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及口头表达能力)
6、配上动作再读。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物,说说自己的感受。
(展开大胆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是一幅山水画。
六、背诵古诗。背给自己听,背给同桌听,背给大家听,做动作背。
七、课间休息
1、找朋友。(给老师手里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个意思相反的字。)
2、猜谜语游戏。(请同学们自己说自己收集到的谜语)
(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课中得到了休息,同时也有所获)
八、生字教学。
1、板书拼音。检查学生拼读拼音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识记的生字,老师板书。
(此环节的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学习的拼音,还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识记)
3、学生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展示、讲评。
九、学生书画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画给大家看,选出画的好的给大家看,并说出画的内容来。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看到美,并且自己创造美)
十、课后拓展
把今天学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对了,就把画的画送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收集谜语,玩猜谜语游戏。
《画》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正确的认读本课的认读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在讲课时,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书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句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反复朗读后达到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幻灯出示谜语。
猜谜语:
远远看去山是绿色的,走近一听水没有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花儿却盛开着,人来了,鸟却没被吓的飞走。
猜猜看这是什么?
二、学习古诗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古诗。看谁能正确的将诗读下来。
2、同桌互相读读,看谁读的好。
3、老师范读:
幻灯出示古诗。
4、指名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幻灯片出示本课中的生字:
⑴自己借助拼音读读本课的生字。
⑵指名读读生字,看能不能正确的朗读出来。
⑶同桌互相检查读音。
⑷齐读生字。
⑸去掉拼音后,看能不能将生字读正确。
2、给生字和拼音找朋友。
课件演示将生字的读音和生字之间连线。
四、带着生字的正确读音再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后记〗
学生齐读齐背都相当好,但单个检查时,有很多同学背不过。在今后应加强个别检查,以防某些同学滥竽充数,使每个同学都认真自觉的学习。
《画》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 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 学生动脑筋猜
⑶ 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1、讲读第一、二行:
⑴ 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⑵ 想一想:
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⑶ 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⑷ 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 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② 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 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④ 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⑤ 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 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 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 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 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⑵ 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⑶ 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 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⑸ 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画》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收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桌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画》教案设计 篇九
《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来、不”两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正确书写汉字“来、不”。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远方、没有、色彩、近郊、听见、无论、声音、还是、流水、离去、未来、不是。
2、反义词我知道。
远→近有→无去→来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
2、全班齐读古诗,学生之间指名读古诗。
同学们再读这首古诗时,要注意重音和停顿,这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下面大家来试一试吧!注意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3、配合动作表演,感悟诗意。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边朗读边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上动作进行表演。
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倾听的样子,当读到“人来鸟不惊”时,要做出摆手的样子。
三、理解课文
1、你从哪些地方知道这是一幅画呢?说一说原因。
2、在画中,山、水、花、鸟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画中“山、水、花、鸟”景象的特点。)
教师总结:在远处看画上的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却听不见流水的声音。虽然春天过去了,可画上的花依然开着。尽管人走近了,画上的鸟一点儿也不害怕,也不飞走。
3、在现实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现实生活中“山、水、花、鸟”景象的特点。)
教师总结:在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
同学们,结合生活中见到的情景,我们能改一改这首诗吗?(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4、根据交流情况,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教师适时板书)
四、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
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教师逐笔范写“来、不”,让学生观察字的笔顺、笔画特点,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①“来”的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距离适中,撇、捺要舒
展。
②注意“不”的竖从撇的上部起笔,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长点。
3、学生在本上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每写完一个字教师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
4、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描红与独立书写不同之处。
(写字指导不仅要看教师的范写,还要看看是如何对学生写的字进行反馈的。
要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找到改进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5、学生在本上再书写,班级展示。
五、布置作业
1、说一说
“水”的第一笔是(),“不”的第二笔是()。
2、请你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来--()大--()多--()
远--()有--()上--()
3、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6、画
山有色
水无声
花还在
鸟不惊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画》教案设计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