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饮酒其五》教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09 08:36:0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饮酒其五》教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饮酒其五》教案(多篇)

《饮酒》(其五)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有时候是爱喝点儿小酒,而且他们喝了酒之后诗兴大发,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比如我们前面所学到的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又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再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学生还可以想到其他的如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我们在七年级学到的《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他也爱喝酒,喝了酒之后啊他还留下了以《饮酒》为题的一组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第五首。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品读诗文

(一)一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五言古诗一般以二三划分)、读出情感(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心情愉悦,因而我们在读这首归隐之后所写的《饮酒》之时,应用一种舒缓的语速,轻快的语调,愉快的情感来读)。

1.学生自读。

2.全班朗读。

3.录音范读。

4.学生再度。

(二)二读:读通诗句

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以及手上的翻译书,能理解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并能读懂诗文。

2.重要字词:结庐、人境、车马喧、尔、心远、悠然、山气、相与、辨。

3.诗歌翻译:

生活在闹市中,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境高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夕阳西落景更美,还有那飞鸟结伴儿归还。

这其中蕴含人生之真谛,只因物我两忘而不知如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4.解题

读通诗文之后我们发现,这首诗除了题目是《饮酒》之外,诗歌的内容和酒木有什么大的关系吧?那作者为什么要以“饮酒”命题呢?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三)三读:领悟诗意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②“车马喧”: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③“心远”。即心志高远。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超脱尘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

②“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③“悠然”:可知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的情景,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

⑤“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⑥“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辞官归隐、自然之趣)

(四)四读:合作探究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明确: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

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

2.你最喜欢这首诗的那一句呢?为什么?可以来和我们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赏读,提问两三个同学。

四、归纳诗歌主题。

明确: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五、课文小结

板书设计:

结庐——人境——无车马喧

心远——地偏——道理深刻

采菊——南山——景物恬淡、心情悠然

飞鸟——相与还——返朴归真

此中——有真意——忘言(主旨)

根据黑板的提示,你能背下整首诗吗?(全班背诵)

会背了之你会写能默吗?(叫几个学生上黑板默写他们所喜欢的诗句)

六、作业布置

陶渊明在夕阳西下时,感受到了南山的美,领略到了人生的真谛,并留下了著名的诗篇。那么下面老师给你们看看我们校园的日落图景(黑板显示三幅校园日落图片),你们是否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点美呢?课后我们也试着写一篇文章好吗?

《饮酒》教学反思

桂平市石龙民族中学黄丽芳

本节语文课遵循新课改理念,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借助电子白板的辅助功能。

诗词的赏析是我们乡下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强。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时效性,是我这个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好在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之前,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的几篇诗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学生对陶渊明的个人经历、思想情感变化、诗歌主要内容和情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饮酒》其五这篇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诗歌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和师生的共同感悟达到预设的情感体验目标。课堂主要设计了“重朗读、品诗句、明情感”这三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得失情况总结如下:

一、激趣环节: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文人豪士饮酒的图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活”课堂。

二、朗读环节:读一直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因而在和学生回顾朗读诗歌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听专家范读、学生个人朗读、集体朗读等方式,来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作者情感。但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还是不够多。今后要加以改善。

三、品诗句环节:根据学情,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去品赏诗句,以“我最喜欢这句诗,理由是”的形式来与同学们共同品赏,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这个环节在设计上我给学生探究和合作的时间不足,今后应给与更充足的时间并给予一定的提示,使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四、明情感环节:在学生理解陶渊明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多媒体展示校园傍晚夕阳西下的图景,让学生在懂得欣赏陶渊明笔下的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不忘校园的美、现实中大自然的美。但这一环节中对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教学中还稍显生硬,期望今后能更自然流畅的引导学生。

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恳请大家多多指正批评。

《饮酒》(其五)教案 篇二

一.导入: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饮酒》,来领略陶渊明舍与得之间的人生境界。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熟读并背诵诗歌,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文学常识

1、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2、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3、陶渊明: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四.学习新课

(一)同桌互相听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按节奏诵读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赏析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释: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三)研习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4、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四)研习第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陶渊明爱菊,寄寓了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的品格;他也爱采菊悠然自得的生活,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趣。

(五)艺术特色: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

(六)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五.小结:

结合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诗文,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思想精神?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加此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选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六.拓展练习:

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8、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9、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七.课后作业: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饮酒》(其五)教案 篇三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译文,学生描述诗歌画面

二、问题探讨(分小组讨论)

(1)分析本诗“采菊东篱下”中“菊”的含义。

明确:借以抒发隐者的超然洒脱和坚贞高洁

(2)“悠然见南山”的“见”换成“望”好不好?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3)“此中有真意”,“真意”如何理解?

明确: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三、小结

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含蓄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表明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一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饮酒》(其五)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诵读并默写《饮酒》、(教学重点)

2.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3.能从情感、写法、炼字、修辞等角度赏析名句,并学会运用。(教学重点)

4.感受陶渊明淡泊悠闲的隐者心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背景资料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3.反复诵读,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大意和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饮酒》: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合作探究

品读《饮酒》(其五)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作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四、板书设计

饮酒

(陶渊明)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山夕飞鸟伴人生真谛情景交融

物我合一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完《诗五首》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诗作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对其进行简介。

(2)请仔细品读下面的两组诗句,根据诗句的内容完成后面的对联。

第一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第二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上联: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明确:(1)示例:杜甫,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人誉称“诗圣”,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2)示例:读李杜吟唱壮志情怀(3)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的“诗海泛舟”活动圆满地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我用一句古诗与大家共勉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独领风骚。

六、教学反思

1.反复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意和情感的基础,本教案注重从诵读入手,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2.赏析诗句是教学重点,本教案侧重引导学生从炼字、写法、情感、修辞等角度赏析名句。

3.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本教案注重“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饮酒》(其五)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重)

2、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难)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旧时代的许多诗人,因对现实不满,便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热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陶渊明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重)

2、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难)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重点)

三、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简介。

2、背景链接。

四、一读品诗音韵美

(一)读准字音、节奏。

自学指导1: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2)请学生朗读诗歌,并请学生纠正字音、节奏及重音。

(3)听朗读,画出本诗的节奏。

(4)跟着朗读小声的再读诗歌。

(5)齐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二)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诗歌中的画面进行描述。

自学指导2: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内容

五、二读品诗情感美

(一)品“心远”

陶渊明心远离了什么?“心远”之后获得了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二)品“悠然”

1、诗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田园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人的活动吗?

2、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采菊”这一动作包含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六、三读品诗语言美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2、“悠然见南山”的“见”能改成“望”吗?为什么?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七、探究主旨。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当堂检测。

1、当堂训练。

2、背诵全诗。

九、小结。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在这首诗里,有“结庐人境”后心灵的宁静,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有“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他这种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的生活模式,为后代文人指明了一条艺术人生、诗意人生的道路。这也许就是本诗具有永久魅力的奥秘吧!

《饮酒其五》教案 篇六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

【注释】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五、课文主题

《饮酒》(其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饮酒其五》教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饮酒其五》教案(多篇)范文,共有1032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饮酒其五》教案(多篇)下载
《饮酒其五》教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