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29 11:27:3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多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 篇一

在教授此文时,我也是把这样的理解传达给学生的,唤起学生的乐趣,呈现出鲁迅另一个温情的形象。本文主要是两个部分,“百草园”有乐,“三味书屋”有味。我的设计是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是的语句进行赏析,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熏陶,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体会童真童趣以他们独有的眼光去体会鲁迅笔下的孩童世界,而不是一一罗列总共写了哪些景物、事情,把优美的文字用枯燥的讲解去分析支解,而忽略了文字里蕴含的最美好的情。通过品读学生感兴趣的语句,就可以两者兼顾,既可以把写得好的妙处落实,又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私塾中老师和学生读书这一段,学生一品一读,摇头晃脑的就特别的有意思,学生也读得很有趣味。

教完此课后,我布置学生写周记就是写有关学了这一课的体会,并且写出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要模仿课文的样式来写。从学生的周记中,发现很多学生都从鲁迅的文章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并用文字流畅的表达出了自己的童真童趣。

但是此课也有很多遗憾之处。比如没有能兼顾到对学习不怎么积极的同学,一味的强调举手抢答,对那此没有举手的学生很少去关注他们。即使有问到,学生没有心来听课,往往也只是以“不知道”或者“不懂”、“没有” 来回答,面对这样的情景,心里往往觉得赶时间自己也没有很好的去引导他们深入的来解读课文。在做笔记上,往往也很兼顾得到了。有时候觉得自己说的还是太多了,没有能够完全放手去让学生说,没有让学生发挥到淋漓尽致,没有让学生发尽量说出他们自己想说的话!

做为一名没有什么经验的老师,在备课中还会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很难抓到重难点,看到教参里面有什么就什么都想讲,生怕考试会考到,所以备课的时候备得很全,导致上课讲得也很多,学生说的就特别少!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重点难点: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7分钟(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6分钟

提问: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3分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

七、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分钟)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板书:学堂

八、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2分钟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3分钟)

活动延伸:

1、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10分钟)

2、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3分钟)

3、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 篇三

〖教学重点〗

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诸多乐趣,恋恋不会百草园的感情。重点讲解第二段写景的精彩之处。

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活也是充满新奇新鲜的读书乐趣的。文章虽先后写了两种不同生活,但它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前后一致的,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读书成长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园”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油蛉、蟋蟀、蜈蚣、斑蝥,还有何首乌,等等,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里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不用说那些在一般人眼中也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虽然这么有意思,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本身虽然让人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百草园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于是作者又想到雪地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这一部分,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这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2、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⑴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⑵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讨论并归纳:莱畦,石井栏。

⑶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讨论并归纳: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板书)。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⑷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讨论并归纳: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2、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板书)。(找出色、形、声、味及春、夏、秋景的词语)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⑸提问: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讨论并归纳:3、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板书)。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⑹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讨论并归纳:4、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板书)。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⑺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讨论并归纳: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⑴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⑵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⑶合作探究,蛇的故事:(突出这节的难点问题)

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②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www.haoword.com(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4、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⑴提问:这两段写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⑵提问: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讨论并归纳: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⑶提问: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讨论并归纳: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小结: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第2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3、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 篇四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 篇五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主题

2.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

3.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

二、教学步骤

(一)检查:

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 鉴赏 确凿 臃肿 轻捷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口答有关鲁迅知识

(二)指名读过渡段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练习二(2)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

1.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明确: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

(四)总结: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一,交流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提示:

(1)与百草园比照: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提示:

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 篇六

身着长衫,瘦得教人担心,头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胡须。这是人们描绘中的鲁迅先生。在众多资料中,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神色凝重、言辞犀利的伟人。于是,鲁迅先生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不苟言笑、正襟危坐、令人敬而远之的,包括他的文章。即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散文,自我从教以来,只敢浅谈而不敢亲近。

最初的转变来自于2019年许鞍华导演拍摄的电影《黄金时代》。电影反映的是作家萧红的一生。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一位憎恶黑暗犹如魔鬼,站在最前列的顽强战士,而萧红在那个旗帜鲜明、战火纷飞的时代实在是个另类的作家。她不愿为了乱世中国家救亡而写作,只专注于自己的个人创作。但那样一个在当时以至很长一段时间不被重视,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作家,却是鲁迅家中的常客,得到鲁迅的青睐。这让我十分疑惑,这不是我印象中的大义凛然的战斗者的形象。再看电影中一个场景:鲁迅先生半躺在躺椅上,萧红穿一件红衣服,询问先生的意见。这个片段安排在鲁迅逝世、萧红即将启程去香港、前途未卜之时。明明是悲伤的回忆,明明是孤苦流离的人生,画面却偏偏斑斓明媚,鲁迅先生话语亲切而温暖,那一刻我突然哽咽,为萧红,为鲁迅先生。也许真的是我不够了解,是我无知浅薄了吧。

而开学后的第一课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面对似乎确实是熟悉的作家、作品,我知道我应该重新再来。

于是重拾课本,重新备课,重新认识。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钱理群教授的《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主要谈一谈我平时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两点内容。

当头一棒便是钱理群教授口中的那句“神来之笔”。钱教授所说的“神来之笔”指的是突然而至的情感的喷发,情之所至,就会出现了不合常规的句法或表现手法。那句“神来之笔”出现在文章中间的过渡段: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在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只是把它做为一个过渡句,从来一笔带过,却不知真金在此!真正是“有眼不识金镶玉”!该打!

我从不知那“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还有那个“Ade”有这么些奥妙在其中。我认为那句只是个过渡,从百草园转到三味书屋而已,那个“Ade”只是鲁迅先生的一个类似耍酷的一笔,犹如现在年轻人的告别:“我走了,Good-bye”一般。

钱理群教授的分析如醍醐灌顶般令我豁然开朗。童年鲁迅对大自然的亲密亲近,失去乐园的沮丧,对未来的恐惧,以及成年后的鲁迅对这一“灾变”的愤激与无奈,尽在其中。这样的“神来之笔”必须抓住!抓住这一句,就抓住了全篇文章的“神”之所在!以这句为突破口,拎住它,就拎起了全篇文章。我们完全可以打破从文章开头开始分析文章的惯性思维,以这一句作为教学的起点,带领学生走进鲁迅先生童年的“乐园”。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那么三味书屋呢?文章中显在与潜在的对照中,三味书屋无疑都处于劣势,那么在本课教学中的第二个难点就出现了:我们该如何理解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感情呢?

语言是和人的心灵、人的精神境界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在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萧红写出了她对鲁迅先生的直观感受:“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这是萧红的直觉把握:对亲人,对朋友,他是一个卸下了盔甲,毫无机心,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真诚的人。这样的鲁迅先生又怎会对他的启蒙老师严苛呢?我想任何人对于童年的回忆,无论快乐与否,往往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是有迹可循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们找到这些“踪迹”。

既然去三味书屋是去读书,我们就从读书谈起。

“读书”在“三味书屋”这一板块中贯穿始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只要读书”,“我就只读书”,“放开喉咙读一阵书”,“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在这“读”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最初的“就只读书”时的怨愤、不满,到“放开喉咙读一阵书”,作者的描述中多了些调侃,少了些抱怨;多了些温馨,少了些不平。乃至到描写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童年鲁迅正在用他充满好奇的眼睛观察着老师,“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是童年鲁迅记忆中终身难忘的瞬间,也许正是这懵懂间他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老师教书方法也许令孩子厌恶,学习的内容的确枯燥无味,但从鲁迅笔下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和幽默。

从他询问“怪哉”开始,从他观察老师读书的一刻,从他渐渐温厚亲切地描绘中,我们领悟到了鲁迅先生对知识的追求,对私塾先生的最终认可,对童年生活的怀想。至此,对于鲁迅先生的童年以及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应有了一个较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一篇我们读“熟”了,教“熟”了的文章,其中仍有许多我们思考和探究的地方。对于自己的浅薄无知我实在汗颜。拜读了钱理群教授研究鲁迅先生的系列文章之后,我恍若觉得自己是花果山中的一只猴子,自觉在此山中生活多年,一山一水早已了然于胸,一草一木都不过是熟悉的风景。谁知这一天,来了位美猴王,带领群猴,“呯”一声,穿过了那道水帘,石破天惊,才发现那“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才是真正的美景啊!

看来,作为语文老师,我任重而道远啊!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学习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自主预习案】

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 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0xx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2.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

菜畦( ) 桑葚( ) 油蛉( ) 斑蝥( ) 锡箔 ( )

臃肿( ) 确凿 ( ) 攒成( ) 收敛( ) 蝉蜕( )

脑髓( ) 觅食( ) 罕至( ) 拗 ( ) 秕谷( )

⑵ 解释词语:

①确凿: ② 轻捷:

③人迹罕至: ④觅食:

⑤渊博: ⑥宿儒:

⑦鼎沸:混乱,向谁在锅里沸腾一样 ⑧高枕而卧:

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_____个部分内容,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写 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思考作者⑴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地表现出来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多篇)范文,共有1253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多篇)下载
初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教案(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