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育教学方案 >

《观潮》教案

发布时间:2022-10-21 11:13:1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观潮》教案

课题

1.观潮

单元

学情把握

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看过钱塘江大潮的孩子并不是很多,所以要让他们感受它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再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学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教学目标

1.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描写大潮声音及形态的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能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学习课文在描写潮来时的场景时运用了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紧扣景物特点,有序表达。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1

备课时间

20220830

教学时间

第1周

课时目标

课堂架构

学程设计

前学

1.预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导入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4.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自理识字“潮” 氵表示海水,朝表示早晨,早潮涨落的海水。

教师范写“潮”:它是左右结构,部件之间要写紧凑,注意相互穿插才美观。

5.同学们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壮美的、是震撼的、是奇观……通过预习,你知道在作者的眼中,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的?(出示第一自然段)

(1)这句话也是本文的中心句,统领全文。(板书:天下奇观)“天下奇观”中的“观”和课题中“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一个表示景观,一个表示观看)

(2)比一比两句话,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体会逗号在此表示强调)

教师出示: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3)齐读第一自然段。

新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认读新词,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涨(zhǎng)起 风号(háo)浪吼(hǒu)

学习多音字“薄”: 单独使用时,与“厚”相对,且多用于口语,读báo;表示微、少、弱,常用于书面语,读bó;表示植物,读bò。

(2)出示词语

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人群沸腾(写观众)

闷雷滚动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写潮声)

横贯江面白浪翻滚 浩浩荡荡(写形态)

它们分别围绕观潮的哪方面来写的?“人声鼎沸”是什么意思?“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皿,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沸”:锅里的水煮开了。“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3)补充词语

这些描写潮水的好词,一起来积累吧!

风平浪静横贯江面浩浩荡荡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白浪翻滚

滔滔不绝惊涛拍岸汹涌澎湃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观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

2.你能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划分一下段落层次吗?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变化过程。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1. 你能按照提示概括全文吗?

课文按照()顺序,先写(),再写(),最后写(),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

四、对比阅读,体会潮来前后之奇

1.大潮来临前后,钱塘江水是怎样的景象呢?

默读课文第2和5自然段,画出描写江水的有关句子。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2.依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关语句。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 的薄雾。

①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从“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句,看到了江面雾气蒙蒙,犹如仙境。

(2)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地涌来( )的江面 ( )的江水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从“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一句,看到了潮头奔腾速度飞快,江面上波浪滔滔,耳畔还有浪涛怒吼。

3.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处写江水的句子中,都用了一个词“平静”。读读,两处“平静”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处“平静”是在潮来之前,让人感受到江水宽阔而平静,给人心旷神怡之感。第二处“平静”是在退潮之后,即便恢复平静也是在“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好久”之后,且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小结:是呀,潮来前的平静似乎是在蓄势待发,潮退后平静之下余势仍存。作者以静衬动,潮来前后的平静,更能显示出大潮来势之凶猛,声势之浩大。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五、关注大潮成因及观潮人群,侧面感受大潮奇观

1. 那么第2自然段中,除了写江水还写了什么呢?学生默读交流。

(1)观潮的时间、地点。

① 出示课后资料袋,了解大潮地形。

②苏轼有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农历的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所以这一天也是一 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与地球与由于月球相互作用力有关,观看视频了解潮汐形成原因。

(2)还写到了观潮的人群。”

①依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关语句。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预设:

“人山人海”表现观潮人之多。补充图片,感受人多。

“早已、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踏着脚”,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大潮期盼的心情。朗读体会观潮人的心情。

②读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既然是写大潮,为何还要写观潮的人呢?

小结: 写观潮人群,是从侧面反映了大潮的“奇观”,它吸引了无数游客亲临观赏。这是侧面描写。

② 除了第2自然段,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了观潮人?读出热闹与沸腾。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六、观察特点,学写生字

震、霎:注意雨字头。

小结

今天,我们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词句,你们学得真好。请大家回去查找资料,探索一下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板书

1. 观潮

潮来前

天下奇观潮来时 声音 形态

潮过后

(时间顺序)

课时

2

备课时间

20220830

教学时间

第1周

课时目标

课堂架构

学程设计

前学

熟读3—4自然段,尝试背诵。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

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2.出示“薄”的多音字练习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新授

二、紧扣“声形”,感受奇观人

1.同学们,说到到观潮,那最激动人心的就是潮来时的场面了。让我们跟着文字去亲临这天下奇观的现场吧。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3—4自然段,用“——”画出表现声音奇特的句子,用“~~~~”画出表现形态奇特的句子。并想象: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1)预设一:感受大潮声音变化之奇。

①依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即作者听到的。

②梳理大潮声音变化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变化特点: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声音越来越大)

③指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感受大潮声音变化之奇。

(2)预设二:感受大潮形态变化之奇。

①依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大潮形态的句子,即作者看到的。引导学生思考,大潮的形态在作者的眼中就好像什么? (一条白线、堵水墙、白色战马)

③ 从这三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潮气势越来越大,场景越来越壮阔)

④ 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感受大潮形态变化之奇。

(3)仿写练习:

出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哪里看出的?(犹如)你能用另一个词来替换它吗?(好像;如同)。

②除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话还有什么特点?(形态+声音的描写,引导学生关注分号。)

③仿写: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同学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场面吧。(观后带着肯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4.(教师出示声音变化及形态变化的词语)同学们,再读读这两组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关联吗?

声音变化:闷雷滚动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形态变化:一条白线一堵水墙 白色战马

教师小结:声音越来越大,场面越来越壮阔,这有着共同的原因,就是大潮越来越近了。

5.再读课文第3~4自然段,还有哪些词语也在提示我们大潮越来越近了呢?

(1)表示距离:远处、再近些、越来越近。

表示时间: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

(2)结合这些词语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呢?

(时间顺序 由远及近)

6.读了第3、4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谈一谈你想象到的画面吧!

读了 ,我仿佛看到了。

7.尝试结合关键词语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背诵提示:

第三自然段:隆隆的响声 潮来了 踮起脚尖 风平浪静 一条白线。

第四自然段:很快地 水墙 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三、诗文对读,积累感悟

1.钱塘江观潮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古往今来不少文人为它写下歌咏诗文,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刘禹锡的《浪淘沙》。

2.出示全诗。

2. 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读一读这首诗,诗中写出了钱塘江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前两句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潮退时的景象)

(2) 试着到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读-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前两句,仿佛看到了高达数丈的钱塘江大潮,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浪头中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而回,声音震耳欲聋。

后两句,不一会儿,潮水又退回到江海汇合之处,退回大海,它卷起的沙堆,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堆堆白雪堆积在岸边。

四、让我们再次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大潮之奇。

五、布置作业:背诵3—4自然段。。

小结

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顺序:远近

观潮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word该篇DOC格式《观潮》教案范文,共有485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观潮》教案下载
《观潮》教案.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