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都经受了锻炼,感触颇深,现就班集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人初入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为专心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学校通常在开学初期都要用大量时间狠抓学生常规,可见,只有有了"规矩",才有了"方圆",才可言其他,诸如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等;才能够保证孩子们会有所进步。抓好常规训练是实施班级管理的首要前提。
初出茅庐的我,不知道"规矩"的重要性。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该班孩子智力能力水平发展较均衡的特点,我大胆地制定了我的班级管理计划:尽量对他们的行为不约定俗成,充分自主,独立完成许多事情,更不会对他们的创造性活动加以限制,相反还人为地为他们提供发展个性的条件。
几个月下来,孩子在能力、成绩等方面发展较好,很活跃,但不可避免地在学习生活习惯方面却不尽人意,导致班级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后来,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通过自己分析、总结,我意识到自己这种(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想法的错误和不切实际,尽管大胆,但缺乏科学性。它否定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违背了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势必会使孩子们自由散漫而导致无心学习。另一方面,组织纪律性不强也使班级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意识到问题后,我很快改变了管理方法,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孩子们及时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变得有纪有律,这样班级工作也自然而然地抓了上去。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地意识到常规训练对入学儿童的重要性,它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切莫想当然地把"规矩"当作是阻碍个性发展的束缚而不予理会,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第二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云南陈华
规矩,在数学中指的是画圆形和方形的圆规和矩尺,它们都是学习几何不可缺少的画图工具。本文中的“规矩”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就是我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实质上就是强调我们要按规矩行事。简言之,就是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规矩,人人都各行其是的话,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混乱状态中。
规矩为什么重要?我们只要看看天空中飞舞的风筝就能感悟到:美丽的风筝之所以能飞得又高又远,是因为有线的牵引。如果风筝脱离线的拉力,那么它只能落到地面上。在生活中,“秩序”与“规矩”的关系,如同“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二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换言之,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健全的社会规范作为保证。
与“风筝现象”相类似,“火车”与“铁轨”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青藏高原上,“一条条巨龙(火车)”之所以能“翻山越岭”,是因为铁轨为它们提供了快捷的奔跑条件。如果没有铁轨,火车就寸步难行了。日常生活中,和“风筝”“火车”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一堂课要顺利开展下去,离不开课堂纪律的保障。否则,老师上不了课,学生也学不到知识。篮球赛场上,参赛双方能紧张有序地进行比赛, 1
是因为有比赛规则的约束,避免了暴力事件的发生。交通道路上,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车辆靠右行的道理,因此交通道路上也是秩序井然,各种车辆均能自由地行驶。市场交往活动中,厂家能做到合法生产,商家能做到合法经营,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能得到维护。这一切均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公交车上,乘客主动给老幼病孕残让座,这既是社会美德的彰显,同时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体现??
《西游记》是大家都熟悉的文学名著。唐僧的三个徒弟“能飞善变”,法术高明,可谓“上得天,下得海。”但是肉眼凡胎的唐僧却能把三个徒弟束缚得规规矩矩、勤勤恳恳,靠的是什么?紧箍咒。如果唐僧没有这一杀手锏,恐怕孙悟空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所以,紧箍咒成了唐僧领导徒弟们的规章制度。一旦没有它,谁愿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呢?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所以,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遵守规则和法律。只有你给他人自由,他人也同样才会给你自由。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人人都遵纪守法,那么天下何愁不会太平呢?
第三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习《教学常规》有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确实,在我们的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甚至是游戏中,都需要一定的规矩来约束、指导,尤其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需要一个科学的规范来指导其工作。最近学习了《常规》,我更明白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更应该循规蹈矩,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需要做到: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教情学情;研究教法学法。精心积累备课资料;精心制订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精心研究学法指导。还要重视集体备课:一人主讲,人人发言,共同研究,深入思考,集体定稿,资源共享。
上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做到:教学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发展整体素质;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教学关系,民主互助合作;教学方法,启发内化转化;教学语言,生动精练;教学环境,和谐愉悦共鸣。要开放课堂教学,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在实、巧、精、活、新五个字上下功夫。
作业布置上,量要适中,做到课堂作业课堂中完成,家庭作业限时完成。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规范,做到作业不过夜。减轻师生负担,把师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及批改中解放出来。机械作业少布置,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提倡分层作业,分层要求,分层达标。
辅导以自主、个别、小型、分层为主,集体辅导为辅,既要注意提优,又要注意补差。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还要从本班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追求自由,也不要忘记规则的存在。
第四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华严里小学王蕾
一、真正落实课堂常规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二十几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所以首先要防患于未燃,抓好初期工作。第一节课是关键,要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细致的可操作的行为要求。如眼睛看着老师、双手放在膝盖上、倾听同学的发言时要看着同学、要能重复教师的话等,使他们明确在课上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与此同时,还要适时地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例如学生一进音乐教室就会打开口风琴,随着教师的弹奏练习吹奏乐曲。我经常看到陈佳老师的学生早晨进了教室后马上做题,付雪莲老师的学生进教室把书包放到后面的柜子里,然后把当天的课本打开读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认为这些做法是理所当然的,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其次,采取适当的策略,让学生按照规矩行动。如当学生练习演唱或演奏时,教师大声喊“停”,学生可能因为没有听到不理睬你,我就马上弹奏这节课的歌曲,唱着唱着,学生自然会被“引”回来。最重要的是将这些课堂常规结合日常的教学,进行反复的训练、调整、巩固、强化,使之形成一种自然的学习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自律性。上次宫霞老师介绍的解决王程远同学听讲时玩纸的做法就充满了智慧,令我望尘莫及,特别希望其他老师也能够把你们的经验露一手出来,让我学习,共同分享工作的快乐。
二、多运用奖励机制
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在教学中要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纪律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课堂上练习弹奏口风琴时,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这时,我会对全班说:“你看,xxx练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练习起来。这样把我需要的课堂常规时刻灌输给学生。经常听到高老师笑盈盈地对一年级学生说:“嗯!咱们班真安静!”,
你中午去看,感觉就像进了图书馆。所以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大声表扬等。一次下课,我随口告诉刘郁慧老师今天他们班有许多人得到表扬,她马上说:“今天音乐课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只大苹果”,立刻听到学生的欢呼声,中午刘丰就告诉我:“下节课我还想得苹果”。不管我和哪一位班主任夸奖他们班的学生,班主任都会马上夸奖他,学生的脸上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比在我面前笑的时间明显加长,可见班主任的鼓励要比我管用,所以特别感谢班主任对我工作的支持!我特别想提到的是杨阳老师发给我的表扬卡,它的作用真是比我十句表扬还来得直接,让我拿着它就像有了紧箍咒,把淘气的学生紧紧约束在一张小小的“圣纸”上,让我课上更轻松、乐无穷。同时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重复前一个同学的回答,就是一种惩罚,我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请另一名同学重复他回答的内容,重复不上来的时候,我会让他走到那个同学面前道歉“对不起,我没有认真听你的发言,请你再重复一遍,谢谢!”。经过一段时间强化,学生都因为怕丢面子而认真听他人说话。
三、调控课堂教学的几种做法
1、在引入新课阶段,拒绝训斥学生。刚上课的前十分钟是黄金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里精神最好,所以如果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严重,或对其他同学不会造成干扰,那么就可以选择忽略它,或暂时推迟干预的时间。但是决不可以占用这段时间批评学生,因为这样做会影响他人听讲的情绪,我一般会走过去站在她跟前,或抚摸一下他的头,或帮她把书打开。在巩固练习阶段一定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设计分层要求,使每个层面的学生有充分的余地消化每个教学信息点,如在练习弹奏时有三层要求:单手弹奏旋律,双手背奏旋律,弹奏旋律加伴奏。让学生在课堂的每一时刻都应该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不让学生的思维停顿下来,让他们课上“人人有任务,人人有事做。”无暇再去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2、让学生分享老师纪律管理时的情感。比如老师说:“某某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别人情感,尊重别人情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次学生安静听完音乐,我都要说“谢谢你们这样安静的听音乐,和你们一起听音乐非常幸福!”。
3、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而言,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纪律问题,究其原因,教师与他们空间距离大了,心理距离也大了,而教师的影响力却小了。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近距离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4、公正。老师的公正与否,直接影响老师的威信。,我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全体学生面前或是课堂上,我决不表现出对所喜欢学生的偏袒,对不喜欢或者表现不好学生无论是谁,该批评的觉不心软,要坚信一点,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让你的学生感觉到你的不偏不倚,你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5、惩罚应具有一定计划性,也应纳入课堂纪律的制定当中,甚至可以和学生并制定出具体的惩罚方式。这样,可有效避免教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过激或失当的行为。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施加外部控制力,促进自律性的养成,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纪律氛围,给老师一个舒心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谢谢大家,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享受和谐
华严里小学王蕾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课堂的建构主要依赖于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在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十分巨大的今天,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学生一起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让自己和学生都拥有一份好心情,才能愉快地展开每天的教学工作。基于我们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所以创建和谐的主人主要是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者的理想。平时我也很注意向周围的老师学习好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和一点点做法,与大家商榷。
一、尊重施建立和谐课堂的前提。
“尊重”不同于“爱”,“爱”,其含义包括喜欢,欣赏,提供保护和帮助, “爱”意味着无条件地给予、施舍甚至为爱的对象做出自我牺牲。
“尊重”,首先要把学生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的人,看作一个自由、独立、完整、有其独特的天性、人格和尊严的人。“尊重”意味着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对方的一切所作所为。
尊重每一个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我们需要尊重“全体学生”: 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有过错的学生; 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 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不尊敬老师的学生。要尊重所有学生,真的需要博大的爱心、非凡的耐心和坚韧的勇气,我深感教师人格之伟大,具有容纳百川之胸怀,滴水穿石之毅力。所以尝试接受我们不喜欢的学生是教师必须做的一件艰难的事情,即使做不到喜欢,也要能够真正做到不讨厌,不嫌弃,宁可不看、少看他,也千万别用憎恶的眼神看待自己眼中的差学生,因为无论如何他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尤其需要特别的爱。
期末,我一边登分,一边欣赏每位教师充满爱心的闪光的评语,我处处看到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你们在尊重学生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二、建立个性化的和谐的教学环境。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创建和谐课堂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
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看看身边教学的骨干,哪一位不是有着突出的个性?但是个性不等于个别。亲其师所以信其道,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的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三、我的几点体会
1、真诚:无论是对学生或同事,如果不知道一件事情,我会说:“我不知道”。当我犯了错误,我一定会说:“对不起”;当别人要求我做一件事情,我会说:“我尽力”。我会正视你的眼睛从不说谎。
2、融洽:首先要和自己家人相处融洽,这很重要,幸福的生活才能够幸福地工作。尽量和学生和睦相处。
3、快乐:随时面带微笑,很少生气。带给周围的人快乐,让别人感到你在他身边会感到很愉快。
4、倾听:学生和我讲话的时候,我会认真听,不懂就问,但是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情不过问。
5、 真实。经常让学生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
6、有丰富的情感。
7、接受痛苦
懂得“教育过程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以乐观的心态接纳这一过程,同时相信:“你付出的越多,你从教育结果中得到的欢乐和满足就越多。
8、及时享受快乐
对教育和教学工作充满兴趣,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成长、成熟而高兴、兴奋、满足、洋洋得意。
9、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捷径。
10、课堂教学中都有师生一致遵守的原则。这个原则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
破坏。
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信人人都有优点,并能友好相处。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同时也为我们自己创建一个和谐、舒适的教学氛围,让自己快乐生活。
第五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最近,我听了几节数学新课程实验教师上的探讨课,每堂课都让我感慨不已,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课堂气氛动感十足、充满童真童趣,孩子跃跃欲试、“小主人”的快乐、激动、收获洋溢在脸上,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风景,这就是新课程,就是新课程理念下带来的变化。但在欣喜之余,我也注意到了一些极不协调的细节,这些细节就像优美的乐曲中冒出几个杂音一样,影响了整体效果,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也足于显现深层次的问题。
有一节数学课,上的是“毫米、厘米、分米、米的认识”,老师安排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有让学生用手势“比一比”,用笔和直尺“画一画”,这些环节孩子们非常喜欢,大部分学生乐于其中,但在“比”和“画”当中,有几个学生显然是在“钻空子”,他们在“比”当中前后左右地“拉扯”学生,在“画”当中不是画线段,画起了动物。动手操作的时间成了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玩耍”的时空。
另有一节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颇有意思的数学题,然后请学生回答,孩子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老师请了一位名叫鸿鹭的孩子发言,许多孩子听了一半,小手又举得老高,嘴巴“我来,我来”叫着,结果鸿鹭的回答被冲淡了,孩子们或许认为鸿鹭回答错了,有
的孩子或许很想发表自己跟鸿鹭不一样的看法。但他们似乎忽略了“要尊重别人,要倾听和分享别人的发言,在倾听当中进行思考、判断”这种既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别人的规则意识。
还有几节数学课,都有组织小组讨论,但讨论过程中,有几种情形却使“讨论”这一活泼的学习形式显得不相协调。一是有个别孩子利用讨论“大侃”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二是有个别不爱说话的孩子常常是以“静听”参与讨论,三是个别学生利用讨论做起了小动作,分散了注意力。总之有一些孩子没有积极参与讨论,而是游离于讨论之外,“合作学习”显然不够到位。
以上的三个例子,虽小,但却使我想到了一些非常深刻的问题:每一位孩子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了吗?都得到了发展了吗?课堂上孩子们看似在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是真的“自主、合作、探究”吗?这些应值得我们反思。
新的课程理念更加强调: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发展,让孩子的每一方面都有发展提高,因而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就像做游戏也要有规则一样,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而要真正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实验教师在鼓励指导孩子“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也必须及时建立一些配套的学习规则、学习要求,才能保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变味,不偏颇,不含糊,不错位。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自制力差,特别是一些注意力易分散、调皮的学生,没有一定的规章约束是不行的;同时,新的课程理念也强调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规则、学习制度的建立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因而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当中,也必须探讨在新的课程理念框架下如何构建新的学习规章,这显得相当重要。根据需要,可以相应地建立学习规则,如讨论活动常规,回答问题规则,动手操作要求,作业常规等,这些规则更多要从平时入手,督促每个学生自觉遵守,形成习惯。有些还必须反复要求、反复提醒、反复激励,并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才能真正落实,因为我们面对是一群天真烂漫、好动、自制力差的孩子。
在学习常规的构建方面,有些老师的做法值得推崇。有一位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三完”,即“听完(别人的发言必须静静地听完)、讲完(自己回答问题时要讲完整)、想完(在听别人回答问题时和自己探索问题时都要认真思考,要尽可能思考完整)。有些教师建立“四人小组讨论规则”,明确提出“四要”:每个人都要发言,每个人都要听,每个人都要做简要记录,每个人都要当主持人。
为保证这项规则的落实,老师们还开展了评选最佳四人小组的活动,还建立每一位小组成员轮流当主持人、当纪律委员的制度,使每一位成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管理者。实践证明,这些学习规则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是可以借鉴的。
总之,生动、美妙、高效的课,离不开必备的学习规则,要获得教学质量的丰收,离不开必要的学习规则。当我们在评价老师们的课时,欣赏和感慨的不仅仅是活泼、有趣、孩子个性充分展现的新景观,也有孩子们举手投足之间所散发的学习规则的魅力。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