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党课辅导材料(八月份)
党课辅导材料(八月份)
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
一、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动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再次强调各级党的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全党同志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
二、严格执行和遵守党的纪律,是实现我们党新世纪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党的纪律的坚强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组织纪律严明的党,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核心作用,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必须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纪律约束,党的纪律是建立在党员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铁的纪律。一方面,每个党员都要把遵守党的纪律作为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党的纪律对党员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各级党组织即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党性党纪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遵守、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又要通过对违纪党员运用处分手段进行处分,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纯洁党组织,提高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党章和党的规定其它的法规,是党的纪律的具体规范,党的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认真执行,决不允许各取所需,也决不允许以任 1 / 3
何借口公开地或变相地抵制。党的纪律如果失去约束力,党就无法保证行动上的一致,也就失去了战斗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因在党初期就制定了党的纪律,全体党员模范遵守党的纪律,才能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例:2014年西安加大了查办案件力度,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给予193人党政纪处理,其中涉及4名局级干部、32名县处级干部。2014年辽宁省大连市集中查处一批侵占惠农补贴资金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骗取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征地动迁补偿费案件,16名党员干部被立案调查,十余名涉案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两年来,共查处侵占、骗取、挪用惠农补贴资金案件100多件,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四、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首先要维护好党的政治纪律。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事关党的政治方向,党的团结统一乃至党的生死存亡。任何一名党员在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时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强调:?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全党必须站在维护党的政治纪律高度,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反对阳奉阴违,(更多文章请关注WWw.hAOWOrD.Com)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自由主义胜行,个人主义泛滥。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不允许唯我独尊,老虎屁股摸不得现象存在;不允许贪大求洋,铺张浪费事件发生;不允许公开发表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言论。禁止党员参与各
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加强对党员遵守和执行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对党员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犯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 (例: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因商业贿赂查办的处级以上干部有797人,其中厅级干部46人,占立案人数的11.65%。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商业贿赂案件6277件6842人,涉案总金额人民币9.18亿元。决定提起公诉1946件,法院已对其中的1882件作出有罪判决。根据检察机关的标准,涉案金额5万元以上的即为大案,而在今年上半年检察机关立案查办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中,符合此标准的案件有4759件,占立案总数75.82%,其中50万元以上案件556件。从涉嫌罪名来看以受贿罪居多,从上半年查办的案件看,涉嫌受贿犯罪4849件,占到立案总数的77.25%;行贿罪1197件,占19.07%。)
五、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必须从严执纪,坚决查处各种违犯党纪的行为。从严执政,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党纪面前,违犯者无论是什么人,职位多高、资格多老,一视同仁。对严重触犯党纪国法的人,决不手软,该给纪律处分,一定要给予纪律处分。该受法律追究的一定交司法机关法办。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党员教育群众,才能维护党的尊严,才能达到团结全党,使党组织有生机与活力,使党组织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党中央领导下,胸怀远大理想,以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目标,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第二篇:廉政党课辅导材料
廉 政 党 课 辅 导 材 料
上课时间:2014年10月21日
上课地点:公司二楼大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及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辅 导 员:夏安平
题目:把好三个关口,争做廉洁标兵
一、把好家庭廉政关,守好家庭廉洁港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和帮助,对于领导干部预防和抵制腐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庭不仅是拒腐防变的一道重要防线,更是预防和抵制腐败的重要阵地,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淡泊名利,崇尚积极健康的幸福观。每个人都在追求家庭幸福和美满。那么家庭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众说纷纭,各有理解。我认为,幸福最基本的条件应包括这么几个要素,要有安全感,要快乐。没有安全感、不快乐,即使有了一切,也是徒劳。前不久,新浪网搞了个“中国人的价值取向”调查,就反映了这种趋向。在最被人们看重的价值中,从高到低排列前5项依次是:健康、家庭、智慧、快乐、爱情。权力、冒险等排位很低。这个调查反映了当今国人的一种追求,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幸福观,企盼健康、快乐、诗意地生活。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好多人把对财富、金钱的追求当作幸福的内涵相比,变化很大,说明正确的幸福观正逐步被人们所认同。强调正确的幸福观并不是说追求财富、追求金钱就变得庸俗。幸福离不开金钱需要金钱来保障。看病需要钱,读书需要钱,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都需要钱,但对金钱、财富的获取,要“取之有道”,光明正大。如果企图利用手中权力捞取好处肯定会犯错误,靠这样得来的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是假象,到最后幸福也会毁在金钱手里、权力手里。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干部职工年收入都在4、5万元,对于维系一个家庭来说已经比较可观了。
家庭是幸福的重要源泉。我们的领导干部既是单位的“顶梁柱”,也是家庭中的“主心骨”。方方面面,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倍受关注。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经不住考验,抵不住诱惑,稍有闪失就会失之于组织,失之于家庭,造成事业夭折、家庭离散,实在得不偿失。我们无法设想一个破碎的家庭如何拥有幸福。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些人 1
感觉自己不幸福,不在于他拥有太少,而在于他苛求太多。希望大家能形成共识,少攀比,常知足。如果真心关爱家人、想让家人过得幸福,就要对家庭负起责任,就要尽最大努力避免家庭成员发生违法违纪问题。家庭幸福美满,比什么都强。
(二)克俭自律,筑牢家庭廉洁的“内防线”。家庭连社会,家风系党风。廉洁社会风气的形成与领导干部的家风息息相关。廉洁自律,筑牢家庭拒腐的防线,不仅是领导干部的本份,也是每一个家属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是预防和抵制腐败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重要关口。不少腐败的疮口都是从家庭“后院”开始慢慢扩大的。有些行贿者的“红包”、“礼品”被丈夫拒收之后,继而走“夫人路线”,迂回包抄,请夫人“代劳”。 因此,腐败是影响家庭稳定和家庭幸福的杀手,危及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利令智昏、贪污腐败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案例不在少数,令人触目惊心。广东省湛江市原市委书记陈同庆在职期间,大量卖官、受贿,其妻温容兰非但不予劝阻,反而成了其专职的家庭会计,最多的一天竟接待了4批行贿者,连续四次去银行存钱。“贪内助”的贪婪助长了陈同庆私欲的膨胀,几年工夫,其受贿金额竟达112万元!而腐败的最终结果,是陈同庆以受贿罪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原本宁静的家庭也随之四分五裂。如果当初妻子少一点贪心、多一份关心,不是“推”一把,而是“拉”一把,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提个醒或帮助丈夫拒腐蚀、永不沾,也许就不会滑向犯罪的深渊!因此,当好“廉内助”, 不仅是对党组织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亲人和本人家庭负责。
“知夫莫如妻”,丈夫的思想变化、行为变化,妻子能够最先察觉、最先发现,及时吹“枕边廉政风”,当好“家庭纪委书记”,才能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一要增强法纪意识,把准分寸。作为领导干部家属,应该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平时要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党纪法规知识,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人能处,哪些人不能处;哪些活动能参加,哪些活动不能参加,头脑中一定要有自律意识,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这样在交往处事中就能把握好分寸。二要增强监督意识,防微杜渐。一个人犯错误,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从不健康思想的产生到收受小恩小惠,一般来说家属是最早知道的。所以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防线,“杜渐”就要从家属开始,加强监督,尽好责任。尤其是领导干部与别人进行攀比,工作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的时候,高档消费、经济支出不明的时候,家庭突然有了不明巨额收入的时候,参与不健康娱乐活动的时候,都要及时过问,及时提醒。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心里也要有个底,比如,至少与哪些朋友经常相处、相处的朋友品行如何,总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动
空间,不能没有隐私,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三要增强防范意识,守好家门。就是要不让任何贿赂进家门,不让一切不健康的东西进家门。这里提醒大家要注意“感情投资”。人在世上,总有各种关系,总要结交朋友,但不正常的交往、不正常的朋友,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对那些打着人情来往旗号来巴结靠拢的要警惕,千万不要以为人情难免,习以为常,思想麻木。“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来而不往非礼也,当断不断,反受其害。
(三)珠联璧合,经营和谐稳定的“大后方”。家和万事兴。作为一个在社会上工作,尤其是对承担一定领导职务的同志来说,家庭是最可靠的“大后方”。后方稳定,前方就能安心;有了后方的大力支援,前方才能不断发展。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鼓励,是每一个同志做好工作的重要动力。
家是人生温馨的港湾,是每位同志干事业的大本营。当前赤水正值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工作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各位领导同志可能对家庭的照顾比以往更少了,希望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家属都能做到“四多四少”:事业上多一份支持,少一份拖累;感情上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埋怨;生活上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苛求;廉洁上多一份把关,少一份奢求,给予自己的爱人更多的理解、更大的支持,使他们能够解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做一个廉政勤政的领导干部。《诗经?小雅》中有句诗: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意思就是,家人志同道合,亲密合作,如同弹奏出了一曲动听的乐章。
因此,我们必须以清廉为荣,以不贪为宝,趋福避祸。有人说得好:贪婪的双臂无缘与幸福拥抱,却愿和痛苦牵手;贪婪的黑心拒绝与淡泊联络,却愿跟奢侈通邮。虽然贪婪可以让人暂时富有,但结果是悔泪长流;虽然廉洁有时生活比较清苦,但终归我们是平平安安。让我们牢牢记住“廉是福,贪是祸”,时时作为忠告。
二、把好重点岗位关,树立廉洁新形象
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惩治腐败的同时,中央提出要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针对容易产生腐败和问题的关键环节和部门加大力量开展廉政建设。从构建预防和惩处腐败体系的需要这个角度,结合当前实际,诸如财务管理、项目审批、建设工程招投标、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等重要岗位是容易滋生腐败和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只要大家顾全大局、严以律己,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努力争做廉洁标兵,就能够加快推进盐业内部体制改革和盐业市场管理,实现体制改革与经营管理双赢。
(一)加强政治修养。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特别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和发展前途。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意义,不要片面的以为反腐是当官的事情。试问,假如把那些腐败分子的权利放到你身上,你会不会腐败?同时要认清个别社会现象,如将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看作是“傻”,而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则被认为是“人之本性”;还有对部分党员干部腐败现象熟视无睹,认为是“正常”,对滥权者换来的荣华富贵不是鄙视而是羡慕;对挥霍浪费以及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私利,不认为是可耻,而认为是本事;对查处的腐败分子不是痛恨,而是认为是倒霉等等。所以作为干部职工,特别是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看清现实,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不要有攀比心理,这是不出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强化自律意识。自律对预防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自身机体、免疫能力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一个人清正廉洁的也好,贪污腐败的也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没有哪个人天生就如何清廉或如此腐败。要说其中的区别,简单地说,其实也就是一字之差,清廉者以“严”字律己,腐败者以“贪”字利己。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杂文,题目叫《守住你的那口“井”》,讲的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假如心生贪念,守着自己的“井水”还不满足,偏要惦记着“河”里的,甚至“江”里的、“海”里的水,一旦东窗事发,不仅“河”里、“江”里的水不保,就连自己那口井的“井水”也难保。综观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他们的共同致命弱点就在于守不住自己的那口“井”。这些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总是嫌自己的“井水”不满。于是,或利用职权之便,或假借工作之机,只要抓住机会,便会不择手段地出手捞一把“油水”。当他们的不义之财如江河之水滚滚而来之时,往往就是连他们自己也一同毁灭之日。这时候,别说捞来的“油水”享受不到,就连自己那口浅浅的“井水”也丧失了。
那么,怎样才能守住自己的那口“井”呢?首先要做到“慎独”,严于律己。在履行职能的情况下,要管住自己的心,不要有非分之想;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别拿;要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别去;该做的事按照规定去做,不该做的事就不要做。其次要做到“慎微”,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要认为小事做了没关系,小事累积多了就成了大事,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慎微”,违纪犯法的事再小也不能做,否则一旦铸成大错,就追悔莫及了。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三)正确看待权力。我们这些同志手中多少有一些权力,但一定要牢记,这是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是代表单位、政府履行职能,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能把权力作为捞取私利的工具,把自己的服务对象变成谋取私利的对象。觉得为别人办事情就应该接受人家的感谢,收礼不等同于受贿,是小事一桩。可法律是无情的,司法部门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定罪的。大家要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牢记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句,深刻体会人虽有欲、切忌贪的道理,经常进行自省自审,廉政上要如履薄冰,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得到可能就是一纸判决书。廉政这根弦一定要绷得紧紧的。
(四)养成廉洁的好习惯。将廉洁作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这就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努力做到自重,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自省,发挥“良心”的评价作用,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言行;自警,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经常警示自己;自励,自我激励、自我鞭策。有位教育家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道德资本。这种资本是不断增长的,所以它的利息也是人们终身取用不尽的。”领导干部也好、重点岗位人员也好,若能养成勤政廉洁的好习惯,则受益无穷,是一笔用金钱难以买到的无价之宝。同时,要努力营造廉洁环境,净化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在由领导、同事组成的工作圈里,应破除“靠关系吃饭”的庸俗关系学,在?情?上真诚互勉,在“法”上勤鸣警钟;从点滴入手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洁身自好,学法守法,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广交朋友,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慎交朋友,是保持廉洁的必然要求。俗话说“甘泉知于口渴时,良友识于患难际”,这些充分说明了“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三、把好廉政监督关,构筑监督防线
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失去监督的干部,难免会滑入泥潭。所以说,监督是防范腐败的关键。同时,监督本身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保护,是干部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领导干部时刻不能离开监督,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和年轻干部同样离不开监督,要热情欢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开展监督,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一)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监督与被监督是矛盾的统一体,党内没有可以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作为重要岗位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家属,要和党员领导干部一样,
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应该明白履行岗位职能、行使权力的过程也是接受监督的过程,逐步养成在监督之下工作生活的习惯,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其实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抵制监督就是他们走向堕落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刘方仁不想接受监督,监督对其流于形式,致使他倾家荡产,身败名裂,堕落成一个腐败分子。
(二)端正接受监督的态度。我们应该端正态度,积极倡导、热情欢迎和大力支持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目前,个别同志由于缺乏严于律已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甚至看成是整人。这种态度和心理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干部的健康成长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监督,不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问题,捂着疮疤不让揭,讳疾忌医,最终会在纪律和法律面前追悔莫及。原河北省第一秘李真在反思自己走向毁灭的根源时说,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掌权者一旦成为脱缰的野马,迟早会掉进悬崖。在当权的日子里,很少考虑党纪和法律,觉得离我太远,有时候做一下批评和自我批评,算是对自己的监督,时间长了,脑子里哪还有党的纪律和法规。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要营造一种监督有理、监督有功的氛围,要求我们面对赞誉,不能迷失方向,而应该深入到敢于真心实意地监督自己、直言不讳地批评自己的职工群众中去,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提出不同看法,主动诚恳地对待他们的意见建议,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充分调动和保护职工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营造一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提高“免疫力”。
第三篇:党课辅导材料八
党课辅导材料八: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二)
讲课时间:2014年11月24日
主 讲 人:洪金泉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
学习地点:村委会二楼党员活动室
学习内容:书写“中国史诗”新篇章
2014年的北京,让权威受访专家感觉到类似1942年延安的气息。在其看来,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聚集文化议题,其意义堪比当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文化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此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将“文化命题”作为全会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其最大亮点是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文化立于时代潮头
回顾新时期历届中央全会,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其主题多次涉及经济、政治建设的会议,也包括社会建设内容。文化方面涉及核心内容即精神文明、道德作风专题的也曾有两三次,但把文化作为生产力来做专题系统研究讨论的,这次六中全会是第一次,意义非凡。
2014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作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
2014年,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此次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位,“世界一流发展规模的经济,客观上要求创造世界一流的文化。”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说,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研究。一是经济发展,另一是火车头,是“牵引机”,“牵引”世界经济发展,二是发生“牵引”影响的是文化。中国迎接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转移,就遇到了一个文化强国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清泉也表示,经济文化全球化冲击、高新科技日新月异、文化软实力竞争加剧的严酷现实,已经容不得中国在文化发展建设方面固步自封、稍有迟疑。在张希贤看来,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只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够在21世纪的人类文明殿堂中,书写出最壮丽最辉煌的“中国史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未雨绸缪。
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徐清泉表示,本次全会亮点纷呈,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科学命题;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发展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再次突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命题。在齐勇锋看来,“文化强国”至少应包括如下标准:
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充分激活,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和精品节目。
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8%~10%,形成一批世界级、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引领潮流,在世界舆论的竞争中掌握话语权。
文化艺术人才辈出,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的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流派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创新的生动活泼局面。
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从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我国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尴尬局面,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各项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
以前述标准衡量,目前现实尚不容乐观。联合国发布的《2014创意经济报告》中指出,中国创意经济产品出口在近些年来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在创意经济服务业出口方面没能排进全球前十。
“中国已经是文化资源大国和文化产业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齐勇锋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对本刊记者说,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具有多项优势,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适合文化发展的经济环境比较成熟,经济转型过程中对文化的需求比较大;二是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发展的资源条件比较好;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摸索出了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改革发展经验,也可以应用于文化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分析,中国的文化资源丰富,但资源不是生产力,转化成文化产品需要经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和创新,使之能为全世界广泛接受。“一个文化强国应该具有吸引全世界按其文化理念自觉遵循的吸引力,为世界树立楷模,在文化的关键领域作出贡献。”
“中国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还不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在构建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刚刚起步,我们还应构建起一个既有中国特色,又能够被全世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这都是建设文化强国面临的挑战。”张晓明说。
文化探索前期经验
受访专家认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成果,这为本次全会开启的新局奠定了基础。
齐勇锋表示,十六大提出文化既有社会属性,又有商品属性,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开,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经营性文化产业进入市场,公共文化加大投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取得的成就告诉我们,这样的探索非常有价值,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突破。”
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齐勇锋说,据此,在文化领域推动管办分离,在影视制作,发行、院线、演出、新媒体、娱乐业等行业开放准入门槛,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发展的积极
性,形成了文化社会化发展的生动活泼局面。
近年探索经验还包括,在文化管理方面,适应文化融合化发展的要求,逐渐打破了条条管理、资源分割的局面,很多地方把文化局、出版局、广电局甚至体育局、旅游局合署办公,组成一个大文化部门,有效解决了多头管理的问题。
在文化投融资方面,过去文化主要靠政府投资,现在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开始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初步改变了过去文化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欠账过多的问题。
从2014年起,中国的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高于gdp年均增长5~7个百分点。2014年,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的文化产业逆势增长,文化产业全年产业增加值达到8400亿元左右,比2014年增长10%。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增长20%左右,电影业主流院线的票房收入同比增幅达42.96%。2014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中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2014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甚至达到7%。
走向文化自觉与自信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此次全会对于中国文化事业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强大力量,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更加重视文化的推动力量。
张希贤说,从传统中国到现代中国的转型,从传统中华民族到现代中华民族的转型,从中国传统文化到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最少需要200年。前100年,是1840年至1949年,后100年是1949年至21世纪中叶。“面对两百年的文化建设任务,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
化、生态等各个方面。”金元浦说,历史上,西方大国往往通过军事和经济上的征服取得大国地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要通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以中国式的文化发展塑造中国特色文化大国形象。
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金元浦说,100多年来,中国一直向西方学习,文化自信不足,这是国家落后、被动挨打造成的。今天,中国人要找到自信,以更豁达、开明、宽容的心态,更开阔的视野面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要深入发掘和研究中国自己的文化,在深刻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文化自觉,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乃至文化强国、文化自强的科学命题的提出,对于我们从根本上纠正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重树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徐清泉强调,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大力推进文化发展建设、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客观上与激发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和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自觉、自信尽管可以激发培育,但更需要依托于实现了文化强国目标的文化自强。”
10月16日,日本《朝日新闻》题为《中国目标直指“文化强国”》的报道说,中国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旨在通过提升软实力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张希贤认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铸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遵循综合国力和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第一点是综合国力的国际文化影响力,第二点是民生建设的国际文化影响力,第三点是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第四点是制度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和穿透力。全会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在张晓明看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中外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第四篇:2014年4月党课辅导材料
党 课 辅 导 材 料
上课时间:2014年4月20日
上课地点:公司二楼大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及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辅 导 员:夏安平
题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当前,全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4年9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又指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还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就标志着,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式启动。按照中央部署学习实践活动从现在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自上而下,分批展开,中央对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成立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由习近平同志担任组长,李源潮同志和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我们作为最基层的党员和党员干部,对于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对于中央的这个重大部署,一是要坚决的护拥,按照中央部署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二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作好思想上、学习上的准备,以便能在学习实践活动能取得好成绩。为能更好地投入这一学习实践活动,今天的学习主要是围绕学习实践活动,讲两个问题。一是讲一讲关于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二是学一学胡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1
一、讲一讲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胡总书记2014年9月19日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这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1、世情的发展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总体稳定,国际环境对我国发展有利的因素不断增加,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同时,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
2、国情的发展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朝着这个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当前我国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都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样子,出现了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虽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但如果不抓紧采取措施解决,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凸显的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样,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3、党情的发展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加强。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增长和党的队伍的变化,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考验,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够深入;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了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的时候都更为繁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中去。这样,我们才能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对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是及为必要的,也是及为重要的。
二、学习胡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
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
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第五篇:2014年1月党课辅导材料
党 课 辅 导 材 料
上课时间:2014年1月20日
上课地点:公司二楼大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及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辅 导 员:夏安平
题目: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十七届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目前,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领导干部只有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确立起宗旨意识,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才能把为人民谋利益视为最高价值。作为党性修养之外在表现的党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在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的长期实践中积淀而成的,它直接标识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在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时,才能用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行动,并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进而形成优良的作风。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不懈的人生追求,通过学习和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坚定不移地践行宗旨和使命,始终如一地履行职责和义务,在实践中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其次,要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境界。道德修养同样是一个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它比改造客观世界更难,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需要品德和人格的修炼。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要加强“官德”修养。在认知层面上摒弃“官本位”、确立“人本位”的观念,明确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主人,共产党人为“官”的价值就在于为人民做了什么,为社会奉献了什么。二要加 1
强人格修养,着眼于内强意志,外树形象。一方面,自觉培养自律意识,用理智和意志遏制自己内心深处的私欲;顶得住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学会自控、自省、自警,尤其是在无人知晓的环境里,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爱、知耻、不越轨,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另一方面,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树起诚信形象。领导干部要成为做人的“范本”,必须做到言行一致,会上说的和会下做的要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对群众做出的承诺务必要兑现,不能只说不做。群众看领导干部的人格,不仅看他能不能说到,更看他能不能办实事、办好事。许多优秀党员干部的言行所以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注重道德修养,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风范。第三,要加强知识学习,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良好作风,是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有驾驭时局、规划未来的能力。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将来为坐标来规划现在的。如何“规划”?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就抓不住主要矛盾,难以获取正确的认识,难以形成科学的决策。空有一腔想干事业的热情,缺少知识,缺少能力,只能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加强知识修养的重要途径,唯此才能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历史的东西现实化,把外国的东西中国化,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超越。一要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学习科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指导。同时,从本职工作需要出发,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真抓的思路和实干的措施。二要善于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是全面认识事物性质、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必要前提。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计于基层,求教于群众,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三要不断训练和提升分析综合的能力。善于对学习和调研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进而找准解决矛盾的最佳切入点和展开工作的最佳方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