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同志们:
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蕴深刻、信号鲜明。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县域产业不断壮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但也存在“县域不经济”现象,一些县域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动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要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XX提供强大支撑。
下面,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要注重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县域不经济”的现象与县域自身发展条件和认知高度相关。
一些“不经济”的县域在发展目标上追求大城市化,在产业结构上追求“大而全”,在增长动力上高度依赖政府投资,创新驱动力不够,这些弊端让县域经济难以找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新质生产力为破解“县域不经济”现象提供了努力方向。
新质生产力指的是能够代表新兴技术、创造新的价值、形成新兴产业的生产要素或生产要素的总和。
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新兴技术、人力资本及数据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只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和进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之一,就是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
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还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
县域经济不只是要研究“县”的问题,还要研究“域”的问题。
发展县域经济,要跳出县域来看县域。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要素从“土地”向“产业链”“要素链”“价值链”转移,县域经济发展也从“竞争”走向了“合作”。
比如,XXXX等,新型生产要素在县域的组合,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让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为走出“县域不经济”困境探索出了一种产业、项目、资源、人才、资金融合发展新模式。
第二,要以科技创新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新质生产力形成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创新。
发展县域经济,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核心技术创新。
回望这几十年来的县域经济发展,纵向分析,县域经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不断迈进;横向分析,不同县域经济之间的发达程度,突出表现为科技创新的应用程度。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是江浙一带推进县域经济科技创新的关键一招。
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以实施“数商兴农”为抓手,把视频作为“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打造“电商+网红+农户”模式,互联网与数字科技正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能,赋能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新质生产力形成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创新。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深入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完善科技创新主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科技创新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第四,要建设高质量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
离开作为载体的产业,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县域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
突出抓好现代化产业建设,紧紧抓住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
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高质量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提升县域各级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制定干部跨界交流、跨区交流机制,培养大批胜任新质生产力工作环境的创新型干部。
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落实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培育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加强知识产权、技术、人才支撑。
二是分业施策,在重点领域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
强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改建设,支持企业提高技术研发、品牌塑造、市场开拓等核心能力,增强整体实力。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招进与县域龙头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延长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衍生出来的产业链条越长,附加值就越高,“沿途下蛋”就越多。
比如,XX通过招大引强,培大育强,县域经济从XXX产业“一枝独秀”,发展成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在“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