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2022年,**卫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抓手,瞄准全年目标任务,聚焦疫情防控、民生需求、重点难点、主要指标,调优状态,调快节奏,调高标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康湖滨”建设,大力提升全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疫情防控,坚决筑牢疫情防线
2022年以来,区卫健委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先后学习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全区32家医疗机构,600余名干部职工,全面参与三门峡火车站、连霍高速三门峡东出口、县界卡点返峡人员核查管控;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风险防范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开展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信息核查、隔离转运等重点工作,全力保障主城区32万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一是立足于“防”,筑牢屏障防输入。一是严格来(返)区人员管理。累计排查重点人员信息11.5万条,出动隔离转运车辆2323辆次,集中隔离2777人,全部实现闭环管理。火车站、东高速两个卡点累计查验来(返)区人员71.3万余人,现场核酸、抗原检测4.7万余人次,处置红(黄)码人员5115人。二是严格开展环境消杀工作。对各类场所及公共区域消毒消杀117次,对各乡(街道)、各行业部门进行消毒技术指导47次,为阻断疫情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立足于“早”,关口内置早预警。一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哨点监测作用。加强预检分诊,规范就诊患者流程管理。全区2个发热门诊,8个哨点,累计接诊发热病人142人,核酸检测均阴性。二是加强重点人员及环境物品监测。对全区隔离点、重点人群、阳性病例、环境样本采集15万份。三是加强27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按规定频次定期对27类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建立重点人群数据库,并同步至省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全区涉及13个行业,共录入管理3万余人。四是加强来(返)区人员报备核查管控。累计排查市域外来(返)区人员13万人,实际到区7.1万人,累计管控7.1万人(其中:集中隔离12119人,居家隔离24239人,居家健康监测34915人),信息核查率100%。
三是立足于“快”,练战结合快处置。一是快速处置,激活全员“战斗力”。8.20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24小时全员不休息,短时间内实现平急转换,迅速组织“三公一大”协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控,确保应隔尽隔、应隔快隔。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区,科学组织、果断处置,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用最短时间圈住封死捞干风险人群,以最快速度扑灭燃点,有效防止疫情蔓延外溢。10.09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处置更加快速、果断、科学有效,迅速控制住疫情,杜绝了疫情蔓延。二是以练促战,提升全员“防控力”。先后组织各乡(街道)、各类医疗机构及各类企业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12次。联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开展“黄金24小时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制定应急处置、流调排查等各类演练工作方案4篇,发布疫情演练各类公告8篇,撰写31期,上报工作信息36期,快速高效有序地完成了平急转换、流调溯源等6个环节演练,进一步提升了我区有效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立足于“准”,五种能力促提升。一是多措并举,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投入1100余万元建设PCR移动方舱实验室和PCR移动检测车,有效补齐了核酸检测服务能力短板;在全区设立188个便民核酸检测采样点,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服务,截至10月31日,在全区累计开展100余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组织医护人员2万余人次,共检测约2498万人次。二是健全体系,提高流调溯源能力。制定《**流调溯源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多部门协作联动的“三公一大”流调溯源工作专班。组建60支流调队伍;组织开展流调溯源技术培训班2次190余人次,确保完成高质量的流调报告;撰写行程轨迹通告16余份、紧急提醒通告28余。三是备以待用,增强隔离管控能力。持续加强集中隔离点储备,将正在建设的高庙研学基地和磁钟乡卫生院康养中心作为我区集中隔离储备点,储备房间数共计700余间。四是不断完善,强化医疗救治能力。整合市二院旧址,通过改扩建增加区医院医用占地面积。重新规划装修门诊楼、住院综合楼体检中心、行政综合楼,新增ICU、康复科等特色专科7个,特别是全新上线的急诊科,达到C级急救站标准。纳入全市120急救网络管理后,月均出诊量50余次,极大提升了我区急诊快速救治能力。五是深入推进,加强社会免疫能力。全区15家接种门诊累计接种77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27.8万人。加快全区6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进度,组织“进小区”便民接种活动。建立54个临时接种点,多渠道、多形式向社会广泛公布宣传,切实巩固我区疫情防控免疫防线。
(二)聚焦项目指标,全力打造特色亮点
抢抓国家支持公共卫生补短板的重大政策机遇,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医疗卫生健康中心新建项目:总投资79082万元,已完成投资10543万元。****医院整体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2765万元,已完成并正常投入使用。****公办托育中心示范性托育服务中心项目:总投资10300万元,已完成投资30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与批复及可研报告编制、评审与批复、选址意见及60%方案设计。****医学留观中心(隔离点)新建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已完成了1.9亿元。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目前已完成。争取政策性资金较好完成:完成争取政策性资金8300万元。
(三)聚焦重点工作,扎实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健康扶贫成果持续巩固。依托动态防返贫监测系统定期识别新纳入系统“三类人群”,继续实施重症慢性病随时鉴定、“免收住院押金、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全区共管理“三类监测户”1003人,30种大病救助163人,免收住院押金30.8万元。累计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档案26.7万份,建档率95.3%;家庭医生签约21.5万人,签约服务覆盖率75.3%,重点人群签约8.5万人,签约率86%。农村脱贫户、监测户签约履约率100%。
二是卫生重点惠民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全区审核认证各类计生奖励扶助对象共21419人,新增各类奖扶对象3025人,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100%。**户籍出生人口689人,发放出生医学证明2748张,产前筛查覆盖率达到88.8%,新生儿“两病”和听力筛查率达到98.6%,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477人,发放增补叶酸569人次。为1.46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体检率达65.6%;分批次组织62家单位的860余人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献血量达到13.8万毫升;完成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0%,新生儿访视率90%;对注册登记的托育机构开展日常跟踪监管、规范工作督导,有力保障托育机构高质安全运行,促进规范化发展。
三是医疗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加强卫生监管力度,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医疗乱象、公共场所监督检查等专项检查,共监督检查单位816家,医疗机构129家,公共场所共223家,通报批评43家,责令关停36家,约谈23家,整改37家,立案19起,结案15起,处罚8家,罚款10.61万元,下达监督意见书425份,签订公共场所疫情常态化防控承诺书238份,并发放预防性消毒宣传册200余份。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巡查次数201次,无食物中毒、突发食源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四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2021年全区上下齐心协力为**顺利取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资格,2022年,在巩固创卫成果的基础上步入创卫攻坚期,重点突出关键部位和环节提质增效。成立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抽调2名科级干部、4名业务骨干充实创卫队伍,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创卫三级网络机制,先后召开4次推进会安排部署,围绕八项专项整治行动(四小行业、农贸市场、建筑工地、餐饮夜市、市容环境卫生、医疗机构、老旧庭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开展专项督查。截至目前,共下发督查通报35期;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健康科普知识讲座114期;共投入105万元,在全区“三无小区”悬挂卫生城市创建、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疫情防控等科普知识宣传版面1058块;拆除并改建提升旱厕37处;连续两年投资263.6万元购买社会第三方服务,深入持久地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全区共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54家,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41家,无烟党政机关66家,无烟校园和无烟医疗机构的覆盖率达到100%。
五是区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全面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深入推广三明市医改工作经验,全区各医疗机构实行两票制的药品种类达90%以上,共采购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约242.5954万余元,让利群众36.39万余元。
六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优化疾病预防控制资源配置,加大技术、设备和能力的提升。加强传染病、冷链、门诊接种等规范管理,辖区9家省级示范门诊,完成国家常规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23826人次,全年无疫苗接种安全问题。传染病防治方面:全区上报各类传染病18种688例,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17例,发病率为97/十万,同比下降了46.5%。上报审核手足口病10例,布病21例,艾滋病4例,肺结核患者20例。荣获河南省2021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慢性病地方病防控方面:加强慢病管理,筑牢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过程慢性病防控之“盾”,积极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和死因监测工作,累计登记35岁首诊1.6万人,新增高血压患者930人,糖尿病患者439人,均已纳入慢性病管理,全区共管理高血压3.73万人,糖尿病1.62万人,审核统计上报死亡653例。开展健康素养调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顺利完成2.4万人的调查任务。
七是全面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全区9家单位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标准,2家单位达到社区医院建设标准,前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活动基础上积极申报二级医院评审。继续实施“369”人才工程,录取14名高校毕业生补充到基层工作。事业单位招聘到岗7人。全区90%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一级以上医院建成中医馆或中医科,新增两台全自动煎药包装一体机和“多工位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调配系统”,使中药代煎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可溯化。交口乡卫生院孙腾飞被评为“河南省第三届十佳全科中医师”称号、崖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磁钟乡卫生院获得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示范中医馆”命名。
(四)聚焦党建引领,坚持守牢廉政底线
一是明确目标责任,强化担当落实。年初制订了党建工作要点、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分管领域党建责任。二是加强学习教育,强化思想建设。推进中心组学习制度化常态化,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组织生活会及民主生活会。共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13次,组织生活会3次,专题研究会议4次,培训2次,专题党课1次,组织现场红色教育2次,老干部活动2次。三是认真发展党员,夯实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双推双评三全程”制度发展党员。组织6名积极分子参加培训班,按照“双推双评三全程”制度发展6名同志入党。截止目前,全系统在册党员共156名,在职党员112名,离退休党员44名,入党积极分子15名,转正党员12名,党费全额上缴3.7万元。四是齐心抗疫,发挥组织战斗堡垒。组织基层党支部和全系统100余名党员志愿者全力抗击疫情;全力做好宣传报道和表先进、树典型工作,累计向各级媒体推送稿件415篇,视频40个,推荐“两优一先”优秀集体5个,优秀党员评选先进单位51个,先进个人198个,充分体现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全力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创五星、强双基”活动要求,督促区医院、区监督所从政治教育、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活动载体、制度建设、基础保障等6个方面创建公立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六是坚定不移开展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为主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监督检查过一遍等工作。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3次,以案促改警示教育6次,剖析典型案件7件,接受警示教育248人次。纪律督查7次,下发纪律通报2期。扎实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等6个专项治理和行政执法行政审批队伍教育整顿、巡视巡察专项整顿2个专项整顿。全面开展单位及干部职工债务债权摸排清理专项行动。在全系统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治理,明确定量定性标准,对标摸排、重拳整治,真正让干部躺不下、坐不住。
(五)聚焦主责主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严格落实消防及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全面开展消防及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大检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群众办证,办事效率显著提升。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基层减负措施有力,发文、会议同比去年同期降低20%。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高效受理答复12345热线来电2.5万余件,受理电话咨询每天平均200条,时刻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完成答复人大代表建议1件、政协委员提案13件。重大活动医疗保障有力有效,受到区委、区政府充分肯定,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卫生健康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存在问题
一是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升。疫情发生以来,暴露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的短板和弱项。疾控体系建设与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不匹配,应急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存在人员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
二是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内容不丰富。学习教育活动方式、内容单一,党员活动载体不丰富;个别党支部阵地宣传氛围不浓厚、不新颖,档案资料不够规范,分类不明晰、不全面;还有个别党支部相关会议记录不详细,与“创五星、强双基”工作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存在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医防融合不够、信息化建设滞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基础条件较差,技术水平和能力难以适应当前服务人民的需要。区域内公立医院大病救治能力较低,造成大量大病患者外流,增加群众医疗负担。
三、下步打算
2023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中坚之年,也是健康湖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再出发之年。全区卫生健康系统要敢为人先、敢挑重担、敢打硬战、敢于突破,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优化举措,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树品牌,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3年市卫生健康系统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卫生健康方面的重要论述这“一条主线”,强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两个统筹”,突出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持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卫生健康各项目标、战略、要求,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创五星、强双基”五年行动计划。坚持总体统筹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硬件达标与软件提升相结合、坚持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扛牢主体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争取提前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全区卫健系统党建基层基础,切实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以人民为中心,防控工作稳中求进,防控政策持续优化,不断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措施,提升社会免疫能力,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三是要深入实施健康湖滨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湖滨行动,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常态化巩固创卫成果,持续推进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健康乡镇、健康村、健康单位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做实健康促进,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
四是要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力度。以项目带动发展为契机,加强公立医院软硬件设备建设,以满足医院发展和群众需求,扎实推进卫生健康中心项目建设,争取早建成、早使用、早见效。
五是要持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巩固拓展深化医改成效,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和卫生健康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细,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以医疗改革为契机,统筹全区医学科技创新资源,支持公立医院建设。加速培养医疗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升信息化水平,布局5G+医疗专网,实现各种医疗应用场景网络协同。为基层医师、家庭医生提供诊断决策支持,带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加快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建设实施传染病中西医协同救治,完成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培养中医临床骨干人才,扎实开展西学中培训。深入开展传统中医药知识整理,挖掘民间有效单方、验方、诊疗技术,深化中医药学术传承。
六是要保障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持续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医养康养服务能力。落实支持三孩生育的配套政策,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体系、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继续落实好免费筛查民生实事工作,构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长效机制。
七是要严控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深入排查矛盾隐患,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十是要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宣传引导等工作。要以实干立身,用结果说话,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前、当先锋、出精品、成特色。
八是要不断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区域内常见病和医疗救治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现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全部达标,鼓励达到推荐医院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二级医院。推动落实基层医务人员激励保障政策和“乡聘村用”制度,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坚持基本医疗有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目标,健全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精准健康帮扶机制,对脱贫户和“三类户”等群体,继续实行30种大病专项救治、“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落实城乡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政策。
方向既定,任务艰巨。**卫健委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委、政府部署要求,紧盯目标任务,认真梳理,补齐短板,重整旗鼓再出发,切实把卫生健康各项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嵌入工作,持续巩固能力作风建设成效成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干有为、争先出彩,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双胜利,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