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到,我校以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光荣的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为强化劳动育人实效,充分发挥劳动育人主导作用,家校协同配合,在劳动教育的思想上达成共识、内容上实现共振、行动上保持共进,构建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一、定位明确,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中长期改革纲要提出:“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重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
5月,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劳动最光荣”手抄报征集活动,“劳动之星”选拔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用积极劳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还通过家长联系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进行宣传,争取家长的支持,形成学校、班级、家长的三维合力,切实有效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同时,通过家访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劳动教育课程常态化,实现与德智体美融通共进
1.以活动构建课程体系,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
设置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6月,学校开展“爱绿护绿,美化校园”体验式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一至六年级学生在全校教师带领下,对所属包干区的杂草进行清理,师生齐动手,拔草、拾垃圾、捡枯枝、修整花坛、劳动基地。沉浸于劳动实践中,美化校园环境。同时各班还组建“爱绿护绿的小卫士”,不定期对学校校园绿植进行浇灌培植。
2.开辟“校园劳动实践基地”
学校根据校园布局分别在教学楼前东西两侧开辟了两块劳动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种植劳动实践活动。这几年我们学校对这块菜地进行了道路休整,老师和同学们亲自参与种植。在劳动实践课上,老师指导同学们松土、栽种、施肥、除草、采摘等,让同学们认识农作物,掌握基本的农业生产技能,以此树立劳动生产观念和勤俭节约习惯。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采摘等全过程,认知自然,体验劳动收获的乐趣。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劳动观念。
3.学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形成“学科+劳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是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形成了人人都应有劳动教育职责、各门课程都应有劳动教育功能的理念。形成了劳动教育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的格局。
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设劳动教育课,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也是学校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分类梳理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提出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以“语文+劳动”课程为例,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课文隐藏着劳动元素,比如歌颂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的课文《纸的发明》《千年梦圆在今朝》,坚持不懈劳动精神的《刷子李》《纪昌学射》,等等。
4.积极探索校外劳动实践形式,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学校特色与育人意义的“劳动教育公益活动”。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宣传社区垃圾分类,参与敬老院慰问等服务,参与社区或村组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2022年3月,是"净美鞍山"清洁日,学校组织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走上街头,和鞍山市的公益团队一起参加义务劳动,为家乡鞍山更加整洁美丽献上自己微薄之力。
三、家校协同配合,推动劳动教育落地
学校在开展一段时间劳动教育后深刻认识到, 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增强人的责任心、感恩意识和适应能力。为更深刻体现劳动教育的思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学校试着将劳动教育向外寻求突破,拓展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家庭为基础,“生活化”夯实劳动教育根基。
家庭是第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的基础作用。学校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了“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争做清洁小能手,我是劳动燕儿”等活动。要求学生在假期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的教育引导,家长的身体力行,自己的亲身参与,让孩子们懂得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真谛。
总之,我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劳动教育工作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