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落实河长制工作的总结
自全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以来,南大桥乡迅速围绕清理“四乱”、保护水源、生态修复、河砂治理等方面,高点定位,全面发动,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
一、全乡河道情况
南大桥乡共有等级河道14条,其中:县级河道4条,分别是9.6公里的史河、8.7公里的石槽河、17.4公里的急流涧河和2.3公里的羊行河。乡级河道10条,全长约31公里,另有19.6万米田间沟渠,涉及全乡14个村(居)。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乡级河长制要求,开展河道专项调查,摸清了乡域范围内河道的污染源、岸线占用,淤积状况等情况,形成了“一河一档”信息库,制定“一河一策”,实行“一河一长”,由我任全乡总河长,乡长任副总河长,各河道流域村(居)支部书记任河长,全乡范围内主要14条河道全部落实具体责任人,目前,全乡共有乡级河长 8人,村级河长13人。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巡河手机APP,一周一通报,半月一总结。从而建立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统一协调、分级管理的工作模式,确保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责任制。
二、治管结合,源头提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对史河陈营、大庄段投资53万多元,修复面积达4万多平方。我们以壮士断腕的气概,坚决推进“河砂禁采”专项治理,成立了6个专业巡河队伍,严厉打击了河砂乱采、盗采、乱运等问题,我们疏管结合,在全市率先进行 “2元钱”补贴群众模式,协调各方关系,快速化解矛盾,确保了陈营砂厂顺利运营。同时,投资60多万元,新建便民建砂点、河砂超市,方便群众用砂,让群众“有砂用、不偷采”。
三是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手册、村居广播、横幅、标语和微信,对“河长制”工作进行立体宣传。依托脱贫攻坚,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参与和监督河道管理保护,有效提高群众对“河长制”工作的认知度。
四是源头治理,长效保洁。严格落实“清四乱”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养殖场粪污治理,禁养区46个养殖场已经全部关闭,限养区62户养殖场已按期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实施河道清淤疏浚,进行截污导流。对10条乡级河道明确专人进行保洁,每天进行巡视,打捞拾捡河道垃圾、漂浮物,定期对沿岸杂草进行清除。2019年以来,共拆除建河堤厕所建筑物36处、清理杂物160吨,按拆建结合的原则,推进了“厕所革命”,全乡共改厕1989户。
五是扩展覆盖、提升效应。为深入治理水质环境,我乡建立“湖长制”、放大河长制,将所有239口湖泊、纳入“河长制”工作内容,设立“湖长”,19.6万米田间沟渠纳入村居管理范畴,实现全乡水域管理全覆盖,明确各村居支部书记为责任人,参照河长制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对湖泊周围有无污水直排,水面有无漂浮物,四周有无违章养殖圈舍和各类垃圾等进行日常巡查和保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不足。由于我乡是养殖大乡,养殖基数较大、散户较多,虽然前期对禁养区内养殖场进行了关停、改造提升,因配套资金受限,仍有零星畜禽粪便污水污染现象。
二是人手不够,对河长制巡查检查密度不够,往往一周能完成一次河道全覆盖的巡查检查。前期因脱贫攻坚,存在工作注视力不集中现象。
三是观念不新。群众环保意识不强,田间防病治虫、化学除草的药袋随意丢弃,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打好生态养殖保卫战。加大畜禽整治力度,严格改造提升标准。对村庄内部养殖场能关尽关,对沿河厕所、猪栏有建必拆。
二是持续打好农水保卫战。发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水建设,加大对河道疏浚、大塘整治、黑臭水体的整治力度。
三是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健全“户分类、组保洁、乡收集”垃圾处理体系,强化垃圾分类处置,提升收集、处置能力。新建集镇污水处理厂、氧化塘示范区,将标准化污水处理机制向全乡有序推开。
四是持续打好净水保卫战。深入开展污染源排查,建立河道范围内农业面源污染、养殖点污染、生活用水污染台帐,绘制水系和污染源分布图,做到有的放矢,实行挂图作战、定点清除,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五是持续打好河砂治理保卫战。充分发挥全乡6个巡河小组工作,利用电子监控,压实村级责任,发挥群众参与,落实群防群治、严厉打击河砂盗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