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推进药品供应保障与使用领域改革,提升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我局根据《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现将2023年工作情况汇总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我局高度重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按照深化医改总体要求,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作为医改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总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制定《xxx总医院药品管理制度》、《xxx总医院促进国家(省)集采药品临床使用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总医院药学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专业作用,加强医疗机构药师的培养培训。
(二)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管理,坚持药房公益性。一是高度重视药品供应工作,总医院组织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采购要求,切实做好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相关工作,临床上使用的中选药品共计261种,除个别药品品种还未达标外,其他品种均按时间节点完成签约合同任务量;二是规范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加强药品安全管理,各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比例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对药品采购、储存、发放、调配、使用等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分析,2023年全县各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三是加强重点药品管理,2023年总院药学部联合医务部、科教科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相关医务人员开展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麻醉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管理培训、考核各1场,使医务部对于不同级别的医师授予相应的处方权限有了依据。督促相关科室严格落实麻精药品“五专”管理,做到账物相符,不出差错。开展麻精药品专项处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反馈-干预-追踪,以促进合理用药。四是坚持公立医疗机构药房公益性,坚决做到不承包药房、不出租药房(库),不向营利性企业托管药房。医疗机构不允许出租药学服务;不允许与企业发生利益输送,不允许指定或变相指定配送企业,不允许因行政干预而造成配送企业垄断药品配送,不允许以学术合作、人才培训、药品开发、信息系统建设、劳务输出、企业赞助等形式规避法律和政策风险,防止衍生新的以药补医,确保药品供应改革合法合规,确保药房建设发展可持续性和公益性。
(三)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拓展药学服务范围。一是县总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二是加强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对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监测、分析、评估。一年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两次医疗质控检查,将临床用药情况、处方点评结果等纳入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并与医师处方权授予、职称评定、医师定期考核和药师审核处方质量评价挂钩;三是总院本院每季度药学部会同护理部对病区备用药品、抢救车药品以及麻醉精神药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持续改进。杜绝变质、过期的药品使用到临床,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建立病区药品安全微信群,护士长做好麻醉药品残余量处置登记,并双签。共收集23条余液销毁视频,避免人为的非法囤积。
(四)提高基层药学服务能力。总院临床药师要积极参与临床治疗,为住院患者提供用药医嘱审核、参与治疗方案制订、用药监测与评估以及用药教育等服务。并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用药咨询、药物治疗管理、重点人群用药监护、家庭药箱管理、合理用药科普等服务进行专业指导,保障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特殊慢性病药品用药合理性。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国家(省)集采药品品种未按时间节点完成签约合同任务量;二是处方点评普及范围不够全面,对出现不合理处方的科室(医生)的干预力度不够及追踪相关人员改进情况还做的不够细致;三是人才配备不足,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以及临床药师配备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能力,加强药学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医院用人自主权,实现按需设岗、岗位管理。制定药学人员专业发展规划,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科学设置药学岗位,合理配备药学人员,使其数量能够满足药学服务需要。
(二)完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符合药事服务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与药师的薪酬发放、岗位聘用、职称晋升等挂钩,提高药师待遇水平,稳定和壮大药师队伍。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要向工作任务重、工作质量高的人员倾斜。改变唯论文倾向,更加激发药师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的积极性。鼓励各地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有效体现药事服务价值,采取多种方式补偿药学服务必需成本。
(三)促进药学服务向基层下沉,加强药品供应目录衔接。加强医联体内药学服务体系建设,确定不同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定位,探索建立医联体内的药学服务标准或规范,构建统一供应药品的知识库、处方审核的规则库,实现医联体内药学服务、药品信息的标准化,总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通过进修培训、对口支援、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其合理用药水平,促进药学服务下沉。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强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用药衔接,逐步实现区域内药品资源共享,保障基层诊疗、双向转诊用药需求,方便群众就近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