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相关的范文。
篇1: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20xx年xx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任期届满,五年来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在常委会和分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专兼职委员和联系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立县、和谐安县”的发展思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为重点,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切实抓好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
一、抓好工作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把事关发展全局、影响社会和谐、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重点,拓展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法,提高监督实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大对产业发展的监督力度,20xx年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围绕群众利益,为主任会议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设施情况的汇报》;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力度,夯实发展基础,20xx年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五小水利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县移民工作情况报告》;围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20xx年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抗旱工作情况的报告》、围绕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以泡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及中低产林改造情况的报告》,为主任会议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烤烟生产情况的汇报》;关注“两保护、两上山”战略设施,20xx年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两保护、两上山”工作情况的报告》;围绕关注民生,为主任会议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抗旱工作情况的汇报》组织专兼职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群众,广泛调研,了解实情,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总结成绩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为常委会、主任会审议好政府专项工作做好服务。围绕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工主任会议通报,采取定期督办、跟踪问效、听取汇报等方式,加大对常委会决议、决定执行和审议意见办理,增强办理实效,提高办理质量。
二、抓好法律监督,促进司法公正。
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20xx年针对古城保护情况,对《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20xx年针对治理整顿西河洗沙船问题,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执法检查;针对违法利用土地问题,对土地管理和《土地法》执行情况进行调查;针对贯彻落实《云南省xx彝族回族自治县红河源保护管理条例》情况,20xx年主任会议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xx彝族回族自治县红河源保护管理条例》情况汇报;
三、配合做好代表视察工作。
20xx年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配合组织视察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工作情况;20xx年针对拉动内需项目和实施情况,对东山干渠建设等项目进行视察;围绕古城保护,20xx年对古城保护、新区开发建设及县城管理情况进行视察;围绕保护环境,20xx年对xx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关注新区开发,20xx年组织对文献新区开发为主的县城建设情况进行视察。
四、认真开展好环保世纪行活动
紧紧围绕环保世纪行活动的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好年度环保世纪行活动,积极发挥好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有力作用,同时积极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村委会换届工作总结和社会群众监督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配合省州人大组织的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认真组织好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我县饮用水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经验成果、典型事例,丰富环保世纪行的,使环保世纪行活动更加富有特色,更加扎实有效。
五、积极为代表会、常委会、主任会议服务
服从安排,积极主动为人代会服务,认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撰写好调查报告,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主任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汇报作好准备。
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方向;努力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进一步加强和各乡镇人大和联系部门的联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常委会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参与开展 “四群”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篇2: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农委XX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农委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创新机制,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整体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就我县上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粮食生产形势看好。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5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2.8万亩,薯类4.5万亩。实施玉米丰产方项目,推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6.2万亩。目前,全县农作物长势良好,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6995万公斤。
2、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我县农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主要收入渠道为特色种植、养殖、劳务和服务性收入。上半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4%。
3、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县政府出台了12项惠民政策,对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马铃薯、食用菌、合作示范社、“三品”认证、农村吊炕等农业产业项目予以扶持。截止6月底,县财政直接扶持资金累计达到3100余万元。16个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亿元,20个设施农业项目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
4、设施农业建设成效凸显。全县设施蔬菜面积5000亩,其中蔬菜面积4500亩、食用菌白灵菇面积500亩;健康畜牧养殖“双千”工程项目推进较快,10个标准化养殖项目正在实施,建设标准化圈舍5.8万平方米。
5、“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效果突出。今年县政府确定马铃薯为我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全县种植脱毒马铃薯4.5万亩,其中一级种薯5000亩,商品薯4万亩,县财政直接投入300万元资金,用于种薯补贴。全县42个村达到“一村一品”专业村标准。
6、“513”工程效益显著。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生产规模扩大,带动性强,与农户签订定单合同3500余份,签订贸易合同10份,签约金额1.63亿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47亿元。
7、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开展。一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9起,罚没款7460元;二是积极开展“三品”认证申报工作;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已完成申报评审工作,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化验工作扎实开展。
二、主要工作特色及亮点
1、八大特色产业板块规模发展。依托我县农业资源优势,今年规划建设了八大特色农业板块,即:建设了12.8万亩优质玉米高产创建田、4万亩小杂粮种植基地、15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5000亩蔬菜生产基地、2000亩苗木共卉种植基地、1万亩干水果经济林生产基地、1.2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和500个规模养殖基地。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总结2、生态庄园经济建设开局良好。庄园经济是我县今年农业产业发展的亮点工程之一,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各乡镇书记、企业老板、涉农部门赴XX县参观学习。制定出台了《XX县发展庄园经济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规划建设100个生态庄园,今年重点打造20个精品庄园,由煤焦企业主体开发建设。目前,各庄园经济建设已开工上马。
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建续建了七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沁河缘农林牧园区,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生产的瓜果蔬菜现已上市;昶苑生态农业园区,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 3000平米连栋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及别墅、休闲会所基础建设;南石农林牧生态园区,投资270万元完成7000米主管道铺设,栽植苗木300万株;新宜生态农特产品仓储加工物流生态园区,投资640万元,新建了农产品展厅和加工中心;箭杆益佳养殖园区,完成投资650万元,目前场区主体建设已完工;法中食用菌白灵菇种植园区,投资1000万元建设食用菌加工生产线、展厅、40座大棚;官滩草莓种植园区,投资500万元,新建了86座草莓移动大棚。
4、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创新。县政府与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联合组建了沁源工作站,聘请国内外7名专家为沁源现代农业发展科技顾问,筹备建设食用菌、马铃薯种薯繁育、草莓种植3个博士工作站。
5、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生机勃发。县政府投资50余万元,开设了农村青年现代农业专修班,学制一年,毕业后返村带头创业,并作为农村干部后备力量。
三、存在问题
纵观前半年我县农业生产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项目发展不平衡,融资渠道不畅,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管理。为确保农业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村一品”、园区建设、庄园经济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农业项目实施办法和考核意见,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2、实行干部下乡住村包扶机制,推进目标任务的落实。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各单位、企业实行包村、包项目制度,创优农业发展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3、组建农业产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特点,组建了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蔬菜、野猪养殖五大协会,架设了政府、企业、农户沟通的桥梁,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保障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我们共举办各类农业培训班11期3000余人次,其中农村科技带头人、“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大型培训,每期达到300余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务农务工本领。
四、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是要加大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帮助解决项目融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二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着力搞好农产品检验检测、“三品”认证、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三是要抓好法制教育和技术技能提高,积极参加市农委组织的法制比赛、技术比武活动;四是要扎实推进农业龙头企业“513”工程进度,提高生产运行效率,保证完成市定指标;五是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灾害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保障农作物生长安全。
篇3: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招商引资:任务5000万元。截止目前,招商引资完成5055.79万元。其中抗旱救灾资金1384.6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300万元,裴社优质高效蔬菜示范园项目338万元,日光温室配套设施建设125万元,小麦地膜覆盖318万元,退耕还林工程145万元,病虫害防治28万元,高产创建工程89万元,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站建设370万元,良种补贴924万元,良种工程12万元,测土配方施20万元,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90万元,蔬菜贴息补贴20.19万元,粮食大县奖励资金300万元,农民培训9万元,2014年县委工作总结设施蔬菜建设45万元,大型沼气工程238万元,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300万元。
2、粮食总产量:任务1.77亿公斤。小麦总产达1.09亿公斤,秋粮总产1.08亿公斤,粮食总产量达到2.17亿公斤,比市里下达的指标超额4000万公斤,增幅22%。
3、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完成3.32亿元。
4、科技培训:举办科技培训95场,培训农民11000人,liuxue86.com科技入户950户,劳动力技能培训900人;完成培训850人次,转移劳动力6500人。
5、一产增加值任务为8.1亿元。目前完成7.3亿元。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内部装修。
2、农村沼气建设(任务500户、吊炕100个)我们严格要求、科学规划、安全施工,截止目前共完成户用沼气500户,吊炕100个全面完成,两处大型沼气工程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3、蔬菜生产(任务1万亩。其中大田菜6000亩、设施蔬菜4000亩)我们通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等措施,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大田蔬菜6120亩,在裴社、桐城、郭家庄等乡镇发展设施蔬菜4050亩,
4、果业生产(任务1万亩)主要是宣传动员,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全县新增水果种植10800亩。
5、小麦地膜覆盖(任务5.3万亩)
5.3万亩小麦地膜覆盖全部完成。共涉及13个乡镇,160个村。
6、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蔬菜大棚和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的主体施工已完成。蔬菜净菜加工车间和保鲜库的主体建设正加紧建设。
7、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已完成65万亩次。
8、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我们对全县的蔬菜基地、超市、批发市场进行农药残留的抽样检测20次,合格率为100%。16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已于8月份全部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由于今年秋粮播种期干旱,推迟播种,九月份至今雨水较多,秋粮成熟期推迟,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同时影响小麦播种。
2、设施蔬菜投资大、风险大,费工费力,农民建棚积极性不高。
3、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强。
下一步我们将抓住冬季农闲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大力度,细化措施,全面完成政府目标责任制各项考核指标。
篇4: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农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综合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三农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预计一产增加值同比增加4.0%,完成目标任务;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增幅为9.5%,高于GDP增速。
二、粮食产量获得丰收,蔬菜种植稳定发展。
通过以实施国家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为抓手,重点建好500亩技术攻关区、4万亩核心示范区、70万亩以上辐射推广区,促进防灾减灾关键技术落实较好,实现在灾年小麦仍然取得较好收成。夏粮平均亩产443公斤,略有减产,减幅0.26%;总产34.74万吨,增幅0.18%。玉米生育期内受台风影响遭遇两次强降雨,造成部分田块因涝灾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苗,沿河低洼田块甚至绝收。秋粮产量20.29万吨,全年粮食总产55.03万吨,较上年的54.26万吨增加1.42%,完成全年粮食总产54.8万吨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总产65万吨。
三、创新发展新业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省市龙头企业48家(省级8家,市级40家),1-9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106.5亿元,增幅28%。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25%。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
(二)“三品一标”稳步发展。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5家,超额完成23家目标任务。
(三)创新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生态链,积极引导本地经营农产品的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指导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24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 注册 登陆
产品快检系统,更换12台蔬菜农残快检仪。加强蔬菜农残检测,2018年检测数据3600项次,检测合格率99.9%。
七、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三资”常态化管理机制。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村集体“三资”长效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村级事务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理顺管理渠道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财政对村集体的补助资金全部纳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管理,理顺了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管理渠道混乱、责任不清的问题。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二是继续做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平台硬件建设,提高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长效化建设。三是强化管理监督机制。严把原始凭证审核审批关,大额支出直达收款单位或收款人。今年3月份,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乡镇和各村及时整改,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党政纪处分。
八、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目前全县清产核资工作基本结束。下一步抓紧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完善集体所有制,赋予农民财产权利。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完成市里下达的46个“三变”试点村改革任务。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依托,选择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良好的承接主体,做到经营项目明确、操作模式可行,实现集体经济显著增强,农民(特别是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显著增加,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达到农民、经营主体、村集体三方共赢局面。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
(二)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落实和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序实施,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和完善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和应用管理平台,2018年底前,实现省、市、县级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以图管地”、“以人找地”和承包合同网签管理系统,实现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权属登记、数据查询、经营权流转和纠纷调处信息化、规范化。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经营权。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5万亩,累计流转面积67.78万亩,占承包经营土地面积的50.8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为29.8万亩。
九、组织开展村(社区)干部换届经济责任审计。
为配合做好我县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完成了村级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让离任的村干部走得清白,新任的村干部接得明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
十、加强检查督查,建立“三资”常态化管理机制。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村集体“三资”长效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村级事务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理顺管理渠道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财政对村集体的补助资金全部纳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管理,理顺了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管理渠道混乱、责任不清的问题。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二是继续做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平台硬件建设,提高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长效化建设。三是强化管理监督机制。严把原始凭证审核审批关,大额支出直达收款单位或收款人。今年3月份,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乡镇和各村及时整改,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党政纪处分。
十一、精准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抓手,重点组织实施好产业扶贫三大行动,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助力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数11724户,发展产业项目个数27283个,发展1个以上产业扶贫项目的贫困户数11000户, 产业扶项目到户覆盖率达99.2%,户均产业项目个数2.33个。
(一)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提升行动。对贫困户产业项目奖补清单进行调整完善,并进一步规范奖补程序,实现以奖补激励贫困户规范种养,确保贫困户自种自养实现较好的生产经营效益。截止到9月底,共立项8598个项目、惠及7160户贫困户、发放奖补资金2500万元,贫困户产业奖补项目覆盖率达63.7%,户均获取产业奖补资金2800元。
(二)实施“四带一自”深化行动。加大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的“四带”模式推行力度。加强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好贫困村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现已建成参与带动的园区24个,其中: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18个;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组织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实现精准对接,参与带动的龙头企业47个、合作社130个、大户(家庭农场)92个,带动贫困户10970户,带动率达93.6%;支持贫困户自种自养,全面完成省级下达的发展自种自养4000户的培育达标任务。
(三)实施“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围绕“优质、安全、生态、特色”选好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带领,实行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开展商标注册,发展优质、安全、生态、特色的农产品。目前贫困村中的**已基本达到省级“一村一品”标准。
十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一是完成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省、市验收。二是完成了2017年度8个乡镇政府驻地、12个省级村、18个市、县级村的建设和市级验收,预计省级验收能取得好成绩。三是全面启动了2018年度4个省级村和14个市、县级村的建设。四是美丽办分别在3月、5月、8月对我县2013-2016年度美丽乡村开展长效管护督查,实行了打分排名,对落后的乡镇进行了通报。
十三、持续推进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召开12次党委会研究部署党建工作,着力解决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篇5: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南宁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聚焦一产显特色,调结构,强产业,抓改革,谋融合,促脱贫,保增收,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健发展,成绩显著,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2019年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4.72亿元,同比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404.18亿元,同比增长4.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5元,同比增9.8%。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亮点
2019年,南宁市坚持“一产显特色”的发展思路,农业工作成绩喜人、亮点频出,全市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表现为“六大提升”:
(一)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据统计,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216.8万吨,同比下降2.9%;蔬菜产量545.4万吨,同比增长5.4%;水果总产量248.3万吨,同比增6.2%;西甜瓜产量126万吨,同比增2.02%;桑蚕产量9.3万吨,同比增长1.42%;肉类产量65.81万吨,同比增长1.2%;水产品产量27.45万吨,同比增长5.1%。
(二)特色产业影响力提升。火龙果、晚熟杂交柑橘种植规模和产量全区第一,火龙果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五分之一,南宁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基地。“上林八角”“上林大米”获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个农产品品牌获批年度广西名牌产品,横县茉莉花茶被授予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南宁香蕉获得“2019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上林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水平提升。横县被确定为全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试点县,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西乡塘区“美丽南方”获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8个示范区获评为第四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区级示范区总数在全区领先。
(四)一二三产业融合成效提升。马山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西乡塘区忠良村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隆安县定江村获“广西特色生态农业名村”称号,新增7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上林县成功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全市定性监测蔬菜水果样品合格率99.96%,定量监测合格率预计97%。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横县获批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六)农村综合改革质量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可颁证率达96.05%。新增农民合作社817家、家庭农场226家,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新增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以稳为先,严格抓好粮食安全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总体生产能力不下降。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5.57万亩,粮食产量216.8万吨。大力培育大型粮食生产主体,全年安排粮食安全保障资金1800万元,实施项目24个,扶持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22家。稳步推进粮食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宾阳县古辣香米、横县朝阳大垌和隆安县雁江优质稻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
(二)聚焦特色,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一是全面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糖料蔗恢复性增长,火龙果、晚熟柑橘等优势特色水果发展迅速,蔬菜、食用菌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比重持续提高。二是强化标准化规模种养。2019年市本级财政投入1.3亿元,建设各类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112个。2019年落实完成“双高”糖料蔗基地17.24万亩,累计建成“双高”糖料蔗基地47.23万亩。三是积极打造品牌。持续推进“三品一标”建设,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143个。大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提升优质大米、香蕉、茉莉花、火龙果等区域公用品牌。相继召开香蕉、火龙果产业品牌大会和推介会,南宁香蕉、南宁火龙果等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争先创优,着力建设高水平农业园区。一是积极开展“三区三园一体”创建。2019年我市横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试点县,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西乡塘美丽南方休闲农业示范区入选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二是全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扩面提质,乡级向县级、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梯次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2019年新建市级示范区11个,申报自治区级考评的示范区11个,组织60个示范区参加第二批自治区县乡级考评。全市启动创建自治区、市、县、乡四级示范区总数累计169个。其中,35个示范区通过市级考评,18个示范区被认定为区级示范区,有36个示范区被自治区认定为广西第一批县乡级示范区。全市102个乡镇创建乡级示范区103个,每个县区已实现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1个、每个乡镇创建乡级示范区1个的目标。
(四)提升效益,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建设环首府休闲农业产业带和首府南宁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完成制定《南宁市休闲农业示范区专项规划》,加快建设15个休闲农业示范区。积极争创休闲农业示范典型,马山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019年新创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个,全市休闲农业由遍地开花逐步向区域集中发展迈进。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广西顺来茶业有限公司周顺来牌茉莉花茶等8个产品获得2019年新认定广西名牌产品奖励。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全市农村电商覆盖率达65%,上林县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宾阳县成功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
(五)强化监管,全力提高农业安全水平。一是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抗体合格率达到85%,各项指标任务均达到国家标准,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定量监测水产畜禽产品样品合格率100%,生猪“瘦肉精”快速检测合格率100%,生鲜牛乳检测合格率100%。开展生猪屠宰监管执法行动804次,查处私宰窝点67个。三是强化种子质量监管,保障农业用种安全。增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的种子质量抽检,全年共抽检种子样品139个,抽检转基因样品35个,鉴定水稻品种120个,确保我市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农产品可追溯管理试点。率先在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养殖企业推广安装使用养殖环节动态监管平台,7家无公害养殖企业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带标上市”项目通过验收。五是深化“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全市辖区内无立案农机事故发生,农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六)面向市场,推动农产品快速流通。一是借助农业展会平台拓宽农产品产销渠道。通过举办2019东南亚(南宁)香蕉全产业链峰会暨香蕉产业品牌大会、中国(南宁)柑橘全产业链品牌博览会,全面展示南宁特色水果产业最新发展成果。先后在北京、西安、上海等地举办品牌推介会,推介南宁沃柑、南宁火龙果等品牌,不断开拓中国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的市场。二是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成功举办南宁市特色农业开放合作与投资推介会,200多名东南亚国家及国内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现场签约总额超过10亿元。组织南宁市35家重点龙头企业、100多个特色农产品参加2019年广西农业项目投资合作对接洽谈会,并就南宁火龙果品牌、富硒农产品产业进行重点项目专场推介。三是创建南宁火龙果品牌,加大南宁火龙果品牌的宣传力度。主办第二届中国(南宁)火龙果品牌大会,会上举行南宁火龙果品牌发布仪式,宣告2019南宁火龙果品牌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南宁火龙果产业正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大步迈进。
(七)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年共引进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102个,实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91.32万亩次,推广各项节水技术248.52万亩次,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212万亩次,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493万亩次。大力推广农业机械作业,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92.9万千瓦,新增主要农机装备3000多台,完成机耕面积1296万亩,机播(插)面积378.8万亩,机械深耕深松面积254.8万亩。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全年实地培训1180场次,培训人员达59200人次,举办电视培训25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稳步推进,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773人,其中,认定新型职业农民高级7人、中级127人、初级639人。
(八)激发动力,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速推进。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完成确权耕地面积565.72万亩,可颁证农户103.64万户,可颁证率达96.05%,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可颁证率达到95%以上的工作任务。在全区率先建成了市、县、乡镇三级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全年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1.26万亩,全市流转面积达161.86万亩,流转耕地占农户承包地的32.56%。武鸣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顺利推进,建立了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已累计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6笔、金额5278万元,抵押登记面积达20970亩。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535家、新增家庭农场155家,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4002家、家庭农场769家。6家企业获得2019年度广西水产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定。
(九)生态发展,持续推进绿色农业。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现代生态养殖认证工作,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生态养殖认证30%的工作任务。二是强化清洁生产,建设美丽乡村。全年累计清捡田园面积643.96万亩,推广清洁技术面积864.27万亩,建立清洁田园示范点271个,回收农药瓶513.10万个,清捡废弃物(秧盘、薄膜等)943.37吨。三是深入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定《南宁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案》,全市回收秸秆总量648.63万吨,完成秸秆还田605.87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7.16%。四是着力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监测与综合防治。在武鸣区、横县、宾阳县、上林县开展农产品及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共采集化验水稻样品2050个,土壤样品700个。
(十)确保增收,大力推进产业富民和产业扶贫。一是“产业富民”专项活动。截至12月底,制定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完成率为100%,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完成率为110.81%,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完成率为98.12%,培育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率为110.76%,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完成率为97.38%。二是推进种养业与产业扶贫结合,整合市本级财政农业专项项目资金1.06亿元,用于支持上林、马山、隆安、邕宁四个贫困县区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全市421个贫困村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其中346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村“3+1”特色产业基本确定,脱贫摘帽特色产业贫困户覆盖率已达到60%以上。三是拓宽产业扶贫渠道。动员61家企业参与56个深度贫困村和1个深度贫困乡镇对口帮扶,三次举办企业与贫困村产业扶贫洽谈对接会,动员280多家(次)企业与全市421个贫困村对接洽谈扶贫产业发展项目,达成帮扶合作意向共1758项,促成我市与全国知名企业中信国安长期合作,为南宁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打入北京市场打开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四是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培育和引导1239个农民合作社、149个龙头企业参与了产业扶贫,带动25.03万贫困人口增加家庭收入。
(十一)明确职责,农业依法行政有新作为。一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全委系统执法人员27人参加了全区统一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续职)考试,及时更新持有执法资格证人员名单公示,保证所有执法人员均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二是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在开展对农业各行业市场主体监管行动中,能做到依法履职,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集中开展了种植业执法、养殖业执法、动物检疫及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植物检疫执法等专项整治活动,2019年共办理行政许可1027件,行政处罚案件 25件。三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成部门权责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编制工作。扎实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落实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十二)加强教育,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一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学党史、强党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政治理论素养。二是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和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全力配合第二轮巡察第二巡察组开展巡察工作。三是召开南宁市宣讲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报告会暨专题座谈会。市委宣讲团成员、农委党组书记、主任杨敏同志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了专题辅导。四是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邀请南宁市宣讲团到我委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
篇6: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农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吕梁市和XX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有力保障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工作成效
(一)上级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1、“发展“三品”产地面积7万亩、发展“三品”养殖规模1万头、新认证“三品”产品5个”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全市发展无公害杂粮5万亩、绿色杂粮2万亩,7万亩杂粮已全部收获,无公害产地申报9688亩、绿色产地申报3000亩;共发展无公害肉鸡60万只、生猪1500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7个,完成率540%。
2、“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5。4%”指标完成情况:
我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共有20户,包括8户省级、12户地级,其中有5户停产。正常生产的15户企业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达1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
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9月底,我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0102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566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6%。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粮食生产情况
今年,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3。4万亩,其中:小麦2。13万亩、玉米16。52万亩、杂粮9。04万亩、薯类2。48万亩。因遭受旱灾,粮食总产量0。68亿公斤,占正常年景产量的62。9%。
2、蔬菜生产情况
截止9月底,全市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总产量为12706万公斤,实现产值40803。4万元。其中,设施蔬菜共1。6万余亩(西红柿13430余亩,总产量为10744万公斤;黄瓜1260余亩,总产量为882万公斤;其余豆角、西葫芦、茄子、辣椒和菠菜、卷心菜等中小品种,总产量为720万公斤);露地蔬菜共1800亩,总产量为360万公斤。
3、食用菌生产情况
截止目前,全市生产食用菌349万公斤,实现产值2786。6万元。我市食用菌种类主要包括平菇、香菇、双孢菇,其中:平菇、香菇累计入料生产220万棒(袋),共生产鲜菇286万公斤;双孢菇投入生产4。2万平米,共生产鲜菇63万公斤。
4、龙头企业培育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新申报递补省级龙头企业5家、吕梁市级龙头企业5家,全市现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8家、吕梁市级12家。
5、农民培训情况
今年,我们重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组织各乡镇扎实开展冬春农民素质培训,共培训农民4。25万人次;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30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53人;组织447名非贫困人口参加“吕梁山护工”培训,帮助232名护工就业;与联通公司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114人,指导农民完成手机APP下载1770余人;组织143名退耕还林户开展退耕还林能力提升培训。
6、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
今年,我市在通过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验收工作的基础上,铺开了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重点推进“三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个、产品35个,其中新认证产地12个、产品18个,换证产地5个、产品8个,有效期内产地3个、产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15800余亩,绿色农产品面积达5000亩。同时,加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共检测样品3002个,检测合格率达99。8%。进一步推进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共组织开展执法检查86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38家次,豆芽菜加工坊12个次,农业生产基地36个次,出动执法人员258人次,下发整改书21份,查处违法案件3起,共收缴罚款4500元。
二、主要措施
(一)优化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稳产增收。
1、项目带动生产,推动结构调整。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在稳定玉米、小麦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在非优势产区适当调减籽粒玉米种植,玉米种植面积比去年减少4万亩左右,加强了优质杂粮、薯类、经济作物的推广力度,实施了2万亩绿色杂粮和5万亩无公害杂粮种植项目,通过物化补贴的方法,为项目区示范户补助生产作业地膜、肥料或种子,建成了10个以上千亩谷子、高粱或大豆集中连片种植基地。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合作社,铺开了20xx亩富硒谷子试验示范,促进了我市功能农业的发展。同时,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我市粮食增产增收的关键,实施了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推广项目和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项目,促进了我市农业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
2、落实惠农政策,拓展保险品种。为确保玉米、马铃薯保险政策落到实处,我们组织各乡镇(街道)、XX人寿、人保、中煤、太平洋4家保险公司以及部分种植大户进行了农业保险工作安排。各保险公司共承保玉米9。925万亩、薯类0。166万亩、小杂粮0。38万亩。同时,针对小杂粮、设施蔬菜未列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的情况,经过去年以来的多次协商、争取,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吕梁市梧桐工业园支公司与我委共同确定了小杂粮、设施蔬菜商业保险方案。
3、强化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大孝堡芦南村实施1100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以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工程措施和增施精制有机肥、加厚耕作层等农艺措施为主的建设工程,目前项目所需的精制有机肥、硫酸亚铁已购置完成;已投资100余万元开展项目水源、渠道建设工程,预计年底可全部完工。
(二)强化设施农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鼓励经营主体扩大设施农业发展规模,新建成塑料大棚160余栋、日光温室28栋,总面积300余亩;建成食用菌棚30余个。支持我市2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新”试验示范,引进亨得利192、迪达、美红2号等蔬菜新品种30余个,选取200栋日光温室开展PO膜、PEA膜新型覆盖材料示范,以及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新技术示范。在抓好生产的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扶持重点大户新建、扩建食用菌基地,其中艺升合作社新建6000平米种植双孢菇,东杰岩公司新建20亩大棚种植平菇和花菇,涌玉合作社上马了烘干、加工等设备加工食用菌。
(三)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品牌农业。
1、实行县级龙头企业动态监测管理办法。为切实发挥好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我们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力度,对不符合龙头企业标准的金绿禾、城兴等5家公司实行退出机制。
2、支持龙头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组织羊羔酒业、九州香、华一宝等8家龙头企业参加了山西紫晨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召开的全国经销商大会,大会收获订单达23亿元以上。在第五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我市招商引资和贸易签约总额达20。128亿元,位居吕梁第一。同时,鼓励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互联网+销售”模式,组织13家企业进行了为期20天的电商培训,进一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帮助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为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荐符合条件的一果公司和九州香公司参与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创建品牌正在申报当中;着力打造“吕梁山特色大礼包”品牌产品,对接智宝康、九州香、天颐健康三家企业,组织由九州香豆腐干、黄豆浆粉、智宝康枣圈组成的.大礼包85份,借助“吕梁山护工”就业渠道推向全国市,进一步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
(四)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产业新业态。
按照“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提升水平、规范发展”的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聘请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XX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xx—20xx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意见》,形成了支持和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两年的发展,我市于20xx年底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森明采摘园、金世嘉生态园、丽锦山庄等7个庄园被确定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研究制定了农家乐、休闲农庄、民俗村等管理制度和行业标准,评定了龙湾生态园、华一宝传统豆腐制作体验等7个县级示范点,带动引领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先后举办了芦南甜瓜节、森明草莓采摘节、金世嘉文化艺术节、鲜花节等系列农事“节庆”活动。目前,我市春德朝阳沟农场的梧桐草堂及丽锦山庄的温泉、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也已投入运营,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五)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按照“因需施教”的原则,运用“菜单式”、“分段式”、“帮带式”培训方式,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核桃管护等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共培训农民4。25万人次,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余人;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遴选100名技术指导员,针对性开展玉米、大豆等技术培训与指导,带动农民提高亩产、增加总产;和联通公司联合出台《XX市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暨建设美丽乡村活动实施方案》,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114人。同时,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步伐,针对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积极性不高、对认定工作认识不够等问题,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宣传,共出动12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9000余份。
(六)推进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在通过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验收工作的基础上,铺开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建设标准化基地。完善制定食用菌、杂粮等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采取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方法,在粮、菜、菌、果、核桃、畜牧等不同生产领域,建设9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周边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情况,系统性开展农业标准化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共组织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参加标准化生产知识培训10期,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20xx余人次,免费发放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宣传材料2万余份。三是健全监管体系。坚持每周二、五抽检,共抽检农产品样品1206个,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99。5%。建立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质量追溯“三合一”监管平台,将首批5个农资经营户和8个生产基地纳入实时监管,以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追溯为抓手,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不断提升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强化农资市场整治。组织各农资经营单位按种子、化肥、农药分类进行备案登记;全面推进农资诚信经营建设,开展农资经营户和农药安全使用培训3期,培训人员90余人次;与农资经营户签订《农资诚信经营责任书》和《诚信经营承诺书》,进一步提高了农资经营单位遵纪守法自觉性;重点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
篇7: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一、坚持科学发展,狠抓造林绿化
全县春季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进展有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各项造林任务圆满完成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造林绿化24761亩,任务完成率100%,其中两山造林工程13161亩,两林富民工程3600亩,两区增绿工程8000亩;完成园林村建设26个。工程特点主要为:一是以通道、河流为主线,构建“两网”绿色走廊。完成汾屯线南段、南XX县道路绿化提档30公里,沁河主干流河道滩涂绿化 20公里,重点在交口乡正中村、沁河镇丁家湾村、中峪乡龙头村建设沁河滩速生丰产林2000亩;二是以县城辐射乡村,推进城乡“两山”绿化。实施县城东西两山绿化2000亩,人工乔木林4700亩,封山育林7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薪炭林1461亩,矿区绿化4000亩,中央补贴造林2000亩;三是以核桃、红枣干果经济林和连翘、沙棘等乡土特色经济林为重点,依托生态庄园,认真落实“一企绿一山、一企帮一村、一企办一园”的煤炭反哺林业政策措施,加快“两林”富民工程。分区域完成干果经济林和乡土特色经济林建设3600亩。仅沁新公司投资350万元,扶持贤友村经济林1000亩。四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亮点,对交通沿线重点村庄实施全面增绿。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李元镇马森村、贤友村,沁河镇四元村等生态示范村26个;五是以全民义务植树为动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全县建设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基地1900亩;六是以保障苗木供应为起点,积极发展规模化、乡土化苗木产业。以沁河苑生态园、沁新绿泽苑和XX县南石农林牧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为重点建设规模化苗木生产基地3个,全县完成优质苗木基地5000亩。
(二)重点工程(作)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一是于5月中旬,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核查验收组重点对我县2004年度退耕地生态林进行了阶段核查验收,对我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于6月上旬,省林业厅林权制度改革验收小组一行四人,对我县林改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在对我县三个乡镇,九个行政村进行紧张的外业复勘,资料查阅,系统验收后,验收组对我县的林改工作进行了打分、评级,我县以总分98分,等级为“优”的成绩通过了此次验收;三是于6月中旬,省林业厅设计院对我县林地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初步验收,验收组对我县提前保质保量完成村地边界落实、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及方案编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二、立足依法治林,发挥职能作用
林业局作为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仅担负着植树造林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检疫防治和监测工作以及森林资源管理等多种业务职能。今春以来,我们在狠抓造林绿化的同时,抓紧抓好森林防火、防虫、防盗工作,重拳出击,强化管理。
(一)强化防火举措,确保森林安全
去冬今春,防火形势异常严峻,林业局超前谋划,提前准备,强化宣传教育,深入排查隐患,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日常值班,确保了全县前半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一是高位推动,落实责任。从3月27日至4月 10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2周的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活动,严格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隐患排查周期间,要求县直各包乡包村单位坚持吃住在一线,乡村督查组全天进行督查; “两办”和组织纪检监察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对县直各包保单位、森林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各行政村、各自然村进行明察暗访,对包村驻点应付差事、隐患整改敷衍塞责、防火制度执行不力等行为,进行了及时通报,不留情面。
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进入防火特险期,全县共印发带有防火虎威威标识的森林防火宣传材料4000份、防火彩旗3000面、防火围裙20000个、防火扑克20000副;在每个重点林区村刷新护林防火宣传标语1000余条;宣传车经常深入山庄窝铺宣传防火要求,签定防火公约;沁源电视台频繁播放森林防火标语,使森林防火知识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大督查,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带队督查,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分乡包片督查,县防火办成员划分森林防火督查责任区,通过三种督查形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在全县形成了人人关心森林防火、人人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严查重罚,杜绝火源。清明、五一期间,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式,全县各森林防火检查站、了望台工作人员全员上岗,24小时值班,严查野外违法用火行为的发生;县防火办坚持发送防火短信,及时发布火险等级预报,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高度戒备,狠抓防范,并逐乡逐村落实了干部包村联系督察制度,严防死守;落实了对重点高危人群的防范监控。对全县1500名牛羊工统一发放了统一服装;同时对野外火源管理不力的乡镇启动了事前责任追究机制,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对特险期间因上坟烧纸引发火情的、野外用火造成险患的及时处理,先后共行政拘留14人,做到惩处一个,警示一片,稳定一方。
四是抓好队伍,加大投入。县林业局积极申请县财政投入充实森林消防专业队装备建设,并为各乡镇及时更换对讲机,为乡镇、村级半专业队伍发放铁锹等工具,为专职护林员发放巡查服,切实把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群防群治的森防目的。
(二)强化检疫监测,推行生物预防
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火灾,我们历来重视,局森防站测报中心和三个测报点坚持常年监测记录,发现虫情及时防治。为了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我们还将森防工作同天保工作结合起来,要求托管户把观察病虫害也列入了托管户的巡山内容,做到“三防”即“防火、防盗、防虫”一旦发现虫情,及时报告,基本上形成了县、乡、村一线;站、点、人一体的群防群治格局,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奠定了牢固的组织力量基础。同时,在重点预防区出入口、重点工程领域和大型工程建设工地,加强对木制品及各类苗木的调运检疫、复检,确保半年没有发生大的森防疫情。
(三)强化资源管理,加大保护力度
一是重视林地资源保护工作,半年来,全县林地落实村地边界、林地保护等级划分及方案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目前林改档案整理全部结束,完成12个乡镇的林权证打印登记工作。同时在省林改办的技术支持下,已完成全县图斑新数据即二类数据修复,宗地数据正在进行修复;三是完成了创建“山西省林业生态县”的筹备及上报工作,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四是结合全县私挖滥采和排非治危工作,林业局作为主要职能单位,积极配合经信局、国土局、安监局、环保局等部门对全县9 个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复产前的验收,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五是积极对农民自用材采伐进行了监管、审批,涉及9各乡镇,14个行政村,共904立方米,确保了自用材真正用于农民自用,维护了林区秩序。
篇8: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市农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主攻方向,围绕设施蔬菜、高效养殖、干鲜果、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五大主导产业,突出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特色,强化政策、机制、科技和人才支撑,实施“十强百村千户万亩”工程,即做强做大10个农业龙头、建成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培养1000户科技示范户、建设一批万亩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和有力支撑。
一、粮食生产
全市小麦播种面积6.5万亩,受春季干旱及四月份低温冻害的影响,预计总产减少近30%。为减少损失,我委正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一喷三防”工作。春播工作面对旱情严重的情况,我们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品种、种植技术的培训,督促农户及时开展田间整地、抢墒下种,今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达23万亩。
二、设施蔬菜的生产
今年我市任务为一万亩,按照“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新建”的思路,上半年规划和开工建设凌云现代农业园区、孔家堡农业园区两个千亩园区;张兰孙村五百亩园区;乡、三佳乡等百亩园区。特别是4月26日——28日在我市成功召开了全省设施蔬菜流动现场会,全省各市、县领导近七十多人参观了丰益、兴海、铁巩三个农业园区,我市做了典型经验介绍,极大地推动了全市设施蔬菜的发展。
三、“一村一品”工作
此项工作做为今年的主抓手,按照我市出台的《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在去年建成60个专业村,一个专业乡镇(镇)的基础上,要新发展40个专业村,镇蔬菜专业乡镇。上半年市农委组织发改、纪检、财政等部门对全市34个村开展了“一村一品”专业村的验收。并已上报省级18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晋中市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以来,我市农产品安全工作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深化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监管能力。全市54个农资经营主体建立了农资进销台帐,索证索票制度,农资保管和陈列制度、备案制度,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2个)和实名购药制度等多项农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中心、2个示范园区自建产品检测中心相结合的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特别是结合春播生产,在全市开展了以农资经营门店,农业示范园区,“三品一标”基地等为重点单位,以农药、种子、肥料为重点产品,以六个方面为重点内容(查农资经营单位主体资格;查农资质量和备案情况;查农资经营台帐建立情况;查销售、使用不合格农资和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查部门检查履职情况)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共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80人次,车辆36车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54个,设施蔬菜园区22个。因违反农资经营经营许可规定暂扣农资经营资格证6户。发现违法案件线索7个。
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按照全力构建市、乡、村、户四级农技推广网络体系的任务目标,在去年完成乡镇农技站长的任命、遴选80名技术员、800名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按照体系建设项目的要求,80名技术人员分别赴长治、临汾、山西农大、果树所、省畜牧学校进行了培训,并围绕四大产业开展田间地头的指导服务。建成兴海育苗、忠平核桃加工、上岭后红薯、西狐村小麦、西段屯玉米等五个试验示范基地。目前乡镇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项目的仪器设备经全省统一采购于本月底将发到各乡镇农技站,正积极组织乡镇站的改扩建项目的实施。
篇9: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重点工作完成环境
20××年,我县农业农村子工作环抱乡村子振兴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子增绿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构建今世农业财产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革新立异,加快布局调剂,农村子经济涌现出稳中向优的优越态势。农委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造诣,编制的国家农业可持续成长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成长先行先试区工作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通过,承办了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农民增收工作现场会、全省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荣获全市今世农业考评先进单位(并列一等奖)。标致乡村子扶植稽核20××年度全省第五、全市第一;20××年度标致乡村子第一次全市稽核综合造诣全市第一。全年食粮生产预计达120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农村子常住居民人均可布置收入预计增长15%。
(一)纵深推进布局调剂,今世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加强
一是推进绿色增产示范行动,食粮产量稳中有进。全县食粮总产预计120万吨,午季小麦播种153万亩,单产429公斤,总产稳定在65.6吨,与客岁持平。秋粮中水稻67.5万亩,预计单产520公斤,总产35.1万吨。玉米50万亩,预计单产342公斤,总产17.1万吨。
二是成长适应性农业,深度开拓“三水”。容身实际,变水患为水利,成长适应性农业,重点有八里河等水中名特优水产养殖;王岗、赛涧的水上特色水禽养殖;半岗、刘集、夏桥等水生生态蔬菜。
三是成长高效优质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依托良好的地舆地位、精良的生态情况和富厚的果蔬种植经验,先后建成三十铺芦笋、建颍巴巴芦笋、江口木子李芦笋种植的瓜果蔬菜综合园区;夏桥食用菌深加工和御莲源莲藕加工的高效农业,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4。3万亩。
四是成长稻田综合种养。已成长稻田综合种养(稻虾、稻鳅、稻鳖)9.6万亩,此中小龙养殖4万亩。
五是做好“两区”划定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扶植,鼎力实施主干沟河疏浚整治工程。完成主干沟河管理28条,总长218公里,鼎力实施高标准农田管理和节水浇灌工程,全县旱涝保收田已达110万亩。
(二)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业财产化成长进程加快
一是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加强。全县拥有省级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85家,此中年贩卖收入亿元的龙头企业26家。15亿元以上的2家,创建各种农业财产化联合体27个。
二是财产凑集度显著进步。鼎力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扶植,培育了食粮加工、粉丝加工、林木加工等8个财产化集群,农业财产化集聚区实现贩卖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5%。
三是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全县实施农业品牌成长战略,环抱农产品加工财产升级成长需求,创建了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安徽省著名商标14个,XX市著名商标1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6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1家,绿色食品认证12家。强化农业品牌的营销谋划和鼓吹推介。
四是一村子一品特色财产示范村子迅速增长。全县现拥有一村子一品特色财产示范村子77个,此中省级一村子一品特色财产示范村子6个,市级一村子一品特色财产示范村子43个,同比增长19.4%。
五是农民专业互助社增速明显。目前总数达到3092家,比客岁新增加773家,此中国家级示范互助社1家,省级示范互助社8家,比客岁增加2家,市级示范社46家;家庭农场成长迅速,全县已经成长2125个家庭农场,比客岁增加971家,省级7家、市级20家。
(三)鼎力推进绿色成长,农产品质量平安明显增强
一是鼎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26个、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交融示范基地30个;扎实推进“两减两应用”,化肥使用量继续多年实现负增长,农药使用量率先在全省实现“零增长”。
二是抓好秸秆综合应用。做好江店、古城、五十铺秸秆还田示范区扶植,秸秆直接破碎摧毁还田达133万亩;秸秆打捆养殖收储,进行过腹还田面积可达15万亩。秸秆收储工作,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应用率已达到95%以上,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抓好农产品绿色品牌扶植。加快农产品质量平安追溯体系扶植,实施“绿色”品牌培育计划,依托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和农业财产化联合体,环抱优势特色财产,培“绿色”农产品品牌。做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认定。树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
四是加大农业执法,严格节制农业生产投入品。应用农委信息网、横幅标语、新型农民培训、印发材料以及文艺演出等方法在全县组织不合形式的鼓吹运动2次,印发“农产品质量平安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平安条例”“农药使用明白纸”、“禁限用农业目录”等各类鼓吹资料300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对辖区内30余家农资经营店(种子、化肥、农药)、6个蔬菜基地、100余家互助社及家庭农场进行蔬菜检测2680多个,合格率99.8%。同时我县今年省、市抽检的农产品合格率均达100%。
(四)着力农业科技立异,农技示范推广力度全面加大
一是民生工程提前完成任务,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50人,此中,生产经营型350人、专业技能型50人、专业办事型250人。
二是赓续完善农技推广网络,支配291名下层农技推广人员与全县291个村子(居)树立对接联系,每名农技人员包1个村子、联系5个科技示范户、2个贫困户或农民专业互助组织,开展技巧培训3次以上,指导农民专业互助组织、农业企业5次以上,指导办事每个科技示范户10次以上,辐射带动100个辐射户。
三是树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遴选惠颍农牧专业互助社为XX县生态养殖暨种养一体试验示范基地、八里河刘则录家庭农场XX县水产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庆丰农牧成长有限公司为XX县生猪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十八里铺栖溪花卉苗木公司为XX县花卉苗木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等四大示范基地,重点就花卉栽培、水产高效养殖和滋生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
(五)壮大农业新业态,“一二三财产”交融加倍慎密
一是积极成长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晋升治理程度和办事质量。实施“互联网+今世农业”行动,推进今世信息技巧利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治理和办事,成长智慧农业,融入省市大数据、云盘算平台,改进监测统计、阐发预警、信息宣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匆匆进农业“一二三”财产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