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某市科技创新现状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0-10-29 16:06:47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某市科技创新现状及建议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临沧市围绕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组织实施好六大工程,即: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等六大工程,大力推进工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关键词:科技 创新可持续发展

一、临沧市概况

临沧市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1区7县,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3个少数民族,总人口260万。临沧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水系的地理分水线上,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18.5℃,森林覆盖率达65%,是目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避暑避寒、宜居宜游城市。临沧坚果面积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一,甘蔗、茶叶面积居全省第一,咖啡、核桃面积居全省第二,橡胶面积居全省第三,是享誉世界的“滇红之乡”和“红茶之都”。境内建有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以佤文化为代表的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著名的“世界佤乡”,是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和“金海棠”奖颁奖活动的永久举办地,被誉为“亚洲微电影城”。临沧与缅甸山水相连,有镇康、耿马、沧源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300公里,境内有3个国家级开放口岸、19条边贸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近、最平坦的陆上通道。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级各有关部门和各州市的关心支持下,临沧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为主抓手,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4.1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1170亿元,增长2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亿元,增长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2.9亿元,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3亿元,增长12.5%;外贸进出口总额52.7亿元,增长15.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56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4元,增长10.1%。今年一季度,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增长12.2%;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元,增长24%;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336亿元,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4亿元,增长18.4%。

二、科技创新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通过积极争取、主动汇报,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临沧建设的意见》、《临沧市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培养实施办法》和《临沧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创新型临沧建设,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每两年一次的省科技厅与临沧市人民政府的科技工作会商会也取得重大成果。厅市双方在巩固和培育临沧优势特色产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科技工作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方面进一步加强协商、达成共识,为加快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创新型临沧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上新台阶。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科技需求,坚持把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实施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以项目为载体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一是科技项目申报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以来,共组织向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99项(其中:国家科技部74项、省科技厅225项),获得立项支持145项(其中:国家科技部17项、省科技厅128项),支持资金18868.3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6152万元、省科技厅12716.3万元),位居全省前列。所申报项目中,《云南核桃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临沧城乡生态建设与民族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研究与示范》和《沧源佤族宜居民俗生态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等项目分别获得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重大专项支持;科技兴边富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多个专项也分别获得国家或省级立项实施。

二是科技项目监管有效推进。切实强化项目的实施监管,修订出台了《临沧市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暂行)》和《临沧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监督检查制度》,着力抓好续建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到期项目的评估验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总结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实施绩效。

通过发挥科技计划的引导整合和驱动支撑作用,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全市重点产业和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疗卫生、禁毒防艾、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以蔗糖、茶叶、核桃、坚果、林浆纸和畜牧等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有效升级改造;以锗材料、单晶硅材料和高岭土材料等为主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有效培育。

(三)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围绕落实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全力推进“七大创新工程”的实施,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在粮食产业上,着力实施良种示范工程和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共完成粮食作物高产创建45片46.51万亩,带动全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7.6%,实现粮食总产量逐年增长。

二是在新材料产业上,着力推动锗、硅和高岭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创新链,组织实施了“兆瓦级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年产1800吨单晶硅系列产品研发”和“高岭土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等项目,突破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了红外光学锗元器件、光伏太阳能电子单晶硅和玻纤用高岭土等多项高新技术产品。

三是在蔗糖产业上,着力推进蔗糖产业循环发展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了“高优蔗园建设及蔗畜沼循环经济示范”和“高品质无硫白砂糖精加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共引进18个甘蔗品种推广示范,带动全市共建成高优蔗园面积88.4万亩,良种覆盖率达100%;开发出了低聚果糖、无硫白砂糖等新产品,蔗糖循环经济综合开发初见成效。

四是在茶叶产业上,着力推进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和系列产品研发,组织实施了“勐库大叶种有机茶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和“高香型滇红茶清洁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项目,共建成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46.4万亩,无公害茶园17.2万亩,有机茶园11.9万亩,雨林认证茶园1.5万亩,开发出了“滇红”、“勐库”等多个茶叶系列产品。

五是在核桃产业上,组织实施了“云南核桃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完成了加工专用型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圃、品种比较园和采穗园建设,采集优质核桃种质资源127个,开发出了核桃油、核桃粉等绿色保健食品。

六是在畜牧业上,组织实施了“优质生猪循环养殖科技综合示范”等项目,带动全市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1%。

七是在以酒为主的饮料产业上,组织实施了“茶酒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开发出了系列茶酒产品,促进了企业增效。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上,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升级,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组织实施了7个源头节水与末端废水深度治理减排工程和制糖废物综合利用减排工程,成效明显。

(四)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深化,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为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加强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临沧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昆明分院和云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云南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鸿高岭矿业有限公司、云南茅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分别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就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开展全面科技合作。

二是科技入滇工作取得新成果。积极筹备组织参加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云南桥头堡建设科技入滇对接会”,有效促成了省内外一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项目资金、人才和团队落户临沧,至2014年止,共征集各类科技合作需求项目信息82项,落实签约科技合作项目23项,签约资金达19.56亿元。

三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目前止,全市共获认定6户高新技术企业、12户创新型试点企业、6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户科技小巨人企业、4个专家工作站、2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30户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16个优质种业基地、7个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至2014年,全市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为26.85%,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行第七位,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6%,

(五)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人才引培和科技宣传普及工作全面推进。以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突破口,以增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水平和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为重点,以大幅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强化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扶持产学研结合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实施科技人才引培工程,加大科技宣传普及推广力度。

2011年以来,全市共组织申请专利432件,获授权278件,开展专利申请资助218项,实施专利转化项目13项,开展专利行政执法纠纷调处2件。组织开展了每两年一次的市级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表彰工作,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86项,其中10项成果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励,有2项优秀成果获得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共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04件,推荐申报获得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继续组织实施好“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和“科技人员服务三区工程”,共选派了95名优秀科技人员、50名科技特派员和43名农村科技辅导员到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和科技下乡等重大科技活动,累计开展科技培训492次,举办科技形势报告会22场,发放科普资料546798余份(册),开展科技咨询75855人次。

(六)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通过积极争取,2012年4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临沧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临沧成为云南省首个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地级州市。

临沧被批准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实验区建设纳入全市重大工作部署,下发了《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2011—2015年)》和《关于加快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相关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

批准成立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明确实验区管理机构、编制、职责,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抓住“绿色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谐繁荣”发展主题,着力实施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水土保持及生态治理修复、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山区综合开发与保护示范、低碳与循环经济示范、创新型临沧建设和边疆民族地区兴边富民七大工程,实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切实加强对实验区建设的统筹管理。与临沧传媒集团合作,开展了《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专题片》的制作及实验区建设成效系列报道工作;围绕创新驱动主导产业发展,对我市实验区建设基本情况和创新能力监测数据进行了全面调查统计,完成了综合评估报告、问卷调查、创新能力监测55项数据调查等工作,为下步开展实验区创新能力评价奠定了基础。

结合实验区“七大工程”建设重点,建立了162项涉及各领域项目的实验区建设项目库,充实完善了30项考核指标数据库。牵头完成了《临沧市“十三五”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能力提升》课题研究工作。

二、临沧市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全市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尚未形成,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普遍不强,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凝聚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要素缺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研发能力不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鑫圆锗业公司、滇红集团公司等很少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部分企业的研发中心缺乏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科技项目支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还有很多没有申请过专利,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拥有量差距较大。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撑能力不足,本地学校和科研机构力量薄弱,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全市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需要。

(二)技术创新平台不健全。从总体上看,全市科技平台建设在整体数量、统筹布局、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与我市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科研公共平台建设滞后,科研平台服务对产业的覆盖不够,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明显不足,特别是一些支柱产业的科研公共平台仍是空白,除锗产业建有高端研发平台外,蔗糖、茶等重点支柱产业没有研发平台。

(三)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仅占人口总数的1.9%,低于全省5%的水平,且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

一是一般性人才相对较多,但高层次人才较少;

二是继承型人才相对较多,但创新型人才较少;

三是传统支柱产业人才相对较多,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较少;

四是医疗卫生和教育等领域人才相对较多,但产业发展应用型人才较少;

五是单一领域人才相对较多,但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特别是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团队更加短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技术创新人才仅有6名。

由于全市中小企业多、产业特色少,加上区位环境的影响,产业对外聚合能力较弱,导致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科技领军人才及后备人才不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企业在享受职称待遇、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不少外来企业生产部分在临沧,但研发机构却不愿设在临沧,本土企业也把研发机构设到昆明等市外人才密集的城市。

(四)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一是全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2014年,临沧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为1799万元,较上年下降14.46%,达不到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年度考核“较上年增长10%以上”的要求,增幅在全省排名末位,实际支出数排名第11位。同时八县(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也远远不足,增长不稳定。2013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0.33%,在全省排名第15位。二是科技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今年市级财政只预算安排科技管理经费300万元,不仅达不到省政府对州(市)政府落实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中“市本级财政安排给市科技局科技管理经费较上年增长15%以上”的指标要求。三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不足。2013年全市社会研发经费支出2608.4万元,占GDP的比例为0.06%,与上年的0.21%相比,下降了0.15个百分点。投入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2.1%)的1/35,全省平均水平(0.68%)的1/10不到,在全省排名末位,致使全市科技进步水平仅排名全省第14位。四是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全市企业包括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不到1%,市、县两级财政对企业研发的引导性投入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加之风险投资缺乏,全市还没有一家正规、有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机构,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还没有形成。

三、意见建议

(一)着眼融入国家战略和省级重要部署,精准谋划“十三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总结“十二五”期间科技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深入调查调研,凝聚各方智慧,科学编制“十三五”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我市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重点领域和任务,明确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争取、行业研发中心创建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目标任务。注重与省科创基地规划相衔接,重视发挥科技对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及社会事业的支撑作用。

(二)切实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要把项目的申报实施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建立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组织策划申报争取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平台、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等,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参与产业合作研究, 形成“科研—开发—产业化”创新链,突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的障碍, 实现科技条件平台资源的共享。

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全市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应用和推广力度,以本地支柱产业为依托,结合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契机,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解决本地企业技术人才不足、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关键问题,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要按照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人才,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积极探索和完善发挥人才专长的新举措,为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空间。建立健全高素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储备、评价、监督和保障的长效机制,锻炼、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技术研发和学科带头人,抓紧培养后备人才,逐步推行重大科技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

完善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使高层次创新创业和管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积极做好科技人才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档案,落实和完善有关激励政策,大力营造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按计划、分层次开展科技人才培训,提高一线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储备和支撑。

(五)切实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要从培育持续增长的税源经济与后发优势着眼,把科技创新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切实加大科技三项费用和科普经费的投入总量,并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同时,为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将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纳入政府考核指标范围。要鼓励加强研究开发和人员培训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投入主体。重点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要积极创建技术开发中心,提高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的项目基础上,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性作用,最终形成“政府投入为先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支撑、社会筹资为补充”的新型的科技投融资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啸霆,孙慕天.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

[2]白春礼,王克迪,潘教峰.当代世界科技[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10.

[3]张舒.临沧市工业科技创新实现新发展[J].临沧科技(季刊),2014,(1).

[4] 左江,田春梅.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J].临沧科技(季刊),2014,(2).

[5]吴晋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J].临沧科技(季刊),2014,(4).

word该篇DOC格式某市科技创新现状及建议范文,共有821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某市科技创新现状及建议下载
某市科技创新现状及建议.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