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关于生态文明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村的调研报告
王汉建
(机电工程学院,08级,机械0809班,2014072153)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自从2014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山东省滕州市紧跟社会潮流,应广大农民朋友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步伐,取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和谐 生态 文明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东孟村是一个拥有180余户,近1200人口的小村庄由于近几年广泛种植温室大棚马铃薯,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该村村民委员会与党支部经过商议于2014年下半年申请创建文明生态村,当我去该村调查的时候生态文明建设的二级工程已经接近竣工,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建成整齐化一的街道,每一个胡同都建成了统一的标准,这就应验了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自从街道竣工后,街道上的人多了,嬉笑打闹的孩子们多了,一块谈天说地的老年人多了,人们走在路上精神多了,再也见不到以往杂乱的街道,垃圾乱放的胡同……2014年年底,界河镇东孟村被枣庄市市委评为“枣庄市级生态文明村”,这位整个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该村已经建立了生态文明户80余家,种植绿化植物一千余株,购置垃圾桶二百余个,基本上每一个胡同能够平均四个,该村计划在2014年上半年普及沼气池,现阶段该村建有自己的沼气池配件厂,包括沼气池主池体和沼气池盖,也建成了自己的彩砖厂,生产各种彩砖,用来内销和外销,还有自己的农产品购销服务部,方便了农产品的销售。该村街道建不设别具风格,除了道路两旁间隔栽种了不同种类的绿化树,还在两棵树之间栽种了各种花草,各户门前也建成了自家的“花池”用来栽种一些蔬菜之类的东西,各个胡同安排了具体的生态文明负责人,具体负责该胡同的卫生以及治安问题。
通过调查访问,该村的生态文明村的资金除了广大村名的集资外还有好多关注村庄发展的热心民众的捐款,和政府的一部分支持。通过这一村庄建设可以发现,一个人,当他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就会用各种办法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也可看出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家乡……
虽然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就在一开始,村干部就面临了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的紧迫,二是好多村民的反对,他们的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没有远见卓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无法正确的衡量生态文明村的利与弊,得与失。村干部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排除了一部分障碍。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不管什么地方,哪一个社会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村都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生态文明村就是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所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收益的主体,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让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支持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作。
2、建设生态文明村还要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避免一些地方的“光说不干”的现状,三番几次的将农民朋友对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情凉到了最低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例如: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3、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建而不管,修而不治,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周而复始的就会影响生态文明村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地位。首先,作为村干部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长久的事情来做,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将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时刻想着为老百姓谋利益,谋发展,只要能为百姓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
4、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增强创建后劲。就像上面提到的,要把生态文明村当作一件长远的事情来抓,要根据自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更加促进整个村庄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譬如上面提到的根据村庄需要建立自己的厂房,既能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村民提供一些相应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5、形成边建设、边治理的建设模式。农村不比城市,虽然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挺快,可是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些落差和不足,譬如农村的环境问题,包括村道的卫生,生活垃圾的存放,村庄河流的治理,农作物秸秆的存放问题等等,应该尝试建立一套生态链,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要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创建规划。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制定相应的种植方案,尽最大的努力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向城镇化过度奠定一定的基础。
在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中除了要注意以上的问题以外,还要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其一,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的。其二,滕州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是立足滕州实际的战略选择,符合滕州市情,符合滕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三,既然是模式,就应该有多种,而不是一种,要允许各个地方领会中央精神而因地制宜,有所创新。三层含义归结起来,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盖新房子、修水泥路、建沼气池,种花种草,等等,这些确实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措施,因为他们可以使“村容整洁”;同样,在农村搞多种经营也可以适当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但这些并不必然建成文明生态村
。
文明生态村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理念。更为根本的是,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因为这是文明生态村的经济基础。生态经济搞不好,即使生活再宽裕,村容再整洁,乡风再文明,管理再民主,也不能叫文明生态村。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走出单纯的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理解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误区。如果那样,文明生态村就会失去了核心内容而流于一种口号和形式,文明生态村也会因此变成一个外壳,空泛无物。当然,这样讲不是说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地方不能搞文明生态村建设,而是强调要把发展生态经济放到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首位。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关于生态农村的建设有了自己的些许想法,对于界河镇东孟村的农村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也学会了怎样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
第二篇:xx县生态文明示范调研报告
xx县生态文明示范调研报告
(农业部门)
认真贯彻省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多年来得不懈努力,我县生态农业有了一定基础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但一些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措施,加快发展。
一、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规划上抓创新,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发展上求突破,全县上下呈现出认识上逐步统一,治理上逐步科学,投入上逐步加大,速度上逐步加快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绿色化。近年来,生态绿色资源在xx县得到了最大的开发利用,绿色产业发展迅猛,无公害茶叶、有机茶、绿色生态食品等一批批绿色农产品不断涌现,碧丽源等清洁化生产企业相继落户我县,我县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目前我县完成了6个无公害生产产地(核桃、茶叶、水产、畜禽、粮经、蔬菜)的申报工作,并得到省农业厅颁发的产地证书6份,完成6个无公害农产品(白茶、红茶、绿茶、小饭豆、包谷砂、旱谷米)的申报工作,并得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 -1-
全中心颁发的证书6份;现在农残蔬菜速测和下一步我县将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为今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提供技术力量支持。
2、环境清洁化。以改厨、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一池三改”技术和沼气建设得到广泛推广,农村沼气工程向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发展,农村畜牧家禽养殖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截止“十一五”末,全县累计建成农村沼气9119口,完成沼气服务网点建设43个。
3、生产无害化。“畜禽—沼气—作物”等生态农业模式逐步倍农民接纳,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田间农膜覆盖率残留量逐年减少,高毒农药被全面禁止,农作物植保植检工作不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得到广泛推广。目前建立施肥调查定位监测点30个,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30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5.4万亩。
二、我县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配套法规措施还不健全,资金投入还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面源污染不能有效控制.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特别是高毒农药在蔬菜、果树、农作物上,不能全面禁用,加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云南地矿
资源股份有限公司xx金腊铅锌矿厂、xx县鑫瑞矿业有限公司、勐省糖厂、水泥厂、纸厂等大型企业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新的污染源不断增加,控制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二)动物饲料、兽药使用不合理。兽药超量使用,以及违规使用禁用药品、添加剂,导致动物产品污染加剧。
(三)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我区畜禽养殖大多集中在村庄内部,由于排污设施建设滞后,畜禽粪尿横流的现象在我区农村随处可见,畜禽养殖污染也进一步恶化了我区农村生态环境。
(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规模及“三品”档次不高,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五)拉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及规模不能适应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六)农业科技开发与推广体系、农业信息网体系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对策建议
虽然,我县在治理农业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协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调整农业生态结构。一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实行一业为主,多业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协调发展,不断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二是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成层现象,搞立体种植、养殖或种植养殖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充分利用时间,合理配置农业生物,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二)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和废物的循环转化率,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部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有机废弃物(本站向您推荐wWW.HAowoRd.COM)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外部投入的依赖;使生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首先是保护森林、草原、湖泊、水库、农作物等自然资源;第二是控制水土流失,可采取生物、水利工程或改革耕作制度等多种措施;第三是保护土地资源,建立农田保护区,保护耕地,用地养地相结合,秸秆还田或秸秆过腹还田,增施有机肥料,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作物,合理进行间混套作等。
(四)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对于在农村兴办的企业包括乡镇企业、民办企业、私营企业,要强化环境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对于农业自身污染要积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推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合理使用化肥;对农用地膜加以回收利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合理进行污水灌溉与养鱼等。
(五)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执行“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方针,大力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兴建沼气池,同时积极发展小水电、小煤窑,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以解决农村能源尤其是农村生活用能的严重短缺问题。
(六)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农业生产力,即通过合理布局和配置农作物,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例如选育良种、耕作栽培、田间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转化率、获得更高的农业产量。
(七)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森林绿地覆盖率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发展果木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它林木,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系统的高产稳产和良性循环。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即保护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各种天敌、各种农业生物物种等。
(九)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对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狠抓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和农产品的监测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制定完善种植业、渔业养殖无公害技术措施,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严把化学投入品的污染关口,加强“三品”申报认
证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提高我县农产品进入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投入,逐步提高我县农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全面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实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
(十)加快建立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要把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支农投入的重点领域,发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有利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病虫害物理和生物防治、使用可降解农膜等补贴政策,以及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等扶持政策。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肥料、种子、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假冒无公害农产品等违法行为,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制造和销售。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实行资源使用和污物排放双重总量控制,探索建立对农业生态的补偿机制,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推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4.12.31----2014.1.27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14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14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14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
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14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14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14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第四篇: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先行者调研报告
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先行者
------关于涪洋镇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
的调研报告
赵应东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也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涪洋镇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与成果实际谈一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绿色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生态建设
涪洋镇位于务川自治县西部,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3.3%,是我县林绿化面积较多的乡镇。涪洋河贯穿全镇,是涪洋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因素。涪洋河至今清澈见底与涪洋镇党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涪洋镇的发展情况来看,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涪洋镇从镇情实际出发、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涪洋争做务川县在西部崛起示范镇、争创发展新优势的现实需要。
一、涪洋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就
我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园区突破、城区倍增、产业致富”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发展“六个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全面推进我镇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和跨越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六个一”特色产业致富作为路线方针,致力于打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竞争力。立足镇情,确定了“城乡统筹、理性布局,环保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镇村建设总体目标。
自2014年开展“帮一带一”示范点打造建设以来,我镇前进村严家坝组在市人大和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示范点的打造已经基本完成,示范效应已初见成效。2014年全面完成创建工作。
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深切感受到我镇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逐步深入人心,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着力在经后的工作中解决。
(一)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务正高速”的快速兴建,产业致富的快速推进,使得我镇生态环境受到挑战,镇党委坚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绝不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发展代价来换取城镇化、工业化作为发展方向。虽然我镇经济发展因为坚持发展绿色经济这一理念导致速度相对滞后,但镇党委始终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并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想指导下,涪洋一定能在2014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近年来,虽然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园区突破、城区倍增、产业致富”三大战略,在产业致富这一发展方向上,由于我镇基础相对薄弱、单体规模偏小、生产技术落后,人们的环保意思相对落后,这些客观因素对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的产业结构与行业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差距较大。
(二) 环境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虽然我镇的环境质量优势明显,但是我镇的农村环境质量还没有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 .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
1、加强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
近几年,涪洋镇深入推进“六个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强化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和谐的
可持续发展意识,改善自然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金银花、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双轨并行,绿色生态和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得到良性循环。
2、加强城乡绿化工作。
把城乡绿化工作纳入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2014年,涪洋不仅提前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全面形成城乡绿化一体化,建成高水平的城乡绿色通道、城区绿地系统等;实行政府、集体、个人多轮驱动、多力推动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要把“六个一”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既确保全镇宜林荒山全部完成绿化,又能够促进农民增收。
3、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污染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农村
环境污染和城镇污染,合理控制林产和石板材加工,利用财税、法规等手段,加快关闭一批规模小、木材利用率低的木材加工企业,切实治理好石板材无序开采、简易加工、浪费资源的现象,扶持一批资源利用率高、附加值高的规模企业做大做强。
(二)发展特色的生态经济,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
1、 突出发展生态产业。
立足和发挥涪洋镇生态优势,按照“六个一”发展产业致富的定位,以发展绿色经济
为载体,着眼原生态、着手次生态、着力泛生态,大力推进绿色产品转型、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园区绿色产业的发展规模、提高发展速度,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整治园区乱搭、乱建、乱采,充分展示园区的生态性。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涪洋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迟缓,所以应当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举措抓紧、
抓实。着力把涪洋镇建设成为生态园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把畜牧、茶叶、核桃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作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剂。积极发展“零资源”产业,努力形成园区工业产业链和自我循环的工业链,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加快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节水、节能、降耗新技术,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加快推进产学研密切结合,着力突破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科技型、创新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 建设美丽的生态家园,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
1、建设生态文化旅游镇
涪洋的城镇规划将按照“生态文化旅游镇”定位,突出“显山见水透绿”风格,以自然山
体、自然水体作为永久的绿色空间,辅之以人工改造的环城绿化带、沿河景观风景带,使园林绿化与自然景观相互渗透,突显“亲水、亲山、亲绿”的山水生态城镇特色,构筑三溪蜿蜒、城景共生的山水生态景观格局。
2、发挥本地特色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抓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营造一个建设有
序、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的要求实施了以“三清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一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
(四)传播先进的生态文化,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
1、 大力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教育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增强环境意识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积极推进绿色消费,节约能源资源,倡导绿色文明,提高生态道德水平,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全镇范围内普及生态学原理和基本知识,使人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2、 发展和传播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
结合务川旅游发展,涪洋充分发挥自身有事深入开发乡村游、科普游等休闲旅游产品,
深化发展鱼文化、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生态文化,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体验生态文化、发现生态文化、融入生态文化,自觉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为了实现“山川秀美涪洋镇,青山绿水红土地”的良好生态景观,为了实现“群山添绿民增富、山清水秀人和谐”的美好图景,涪洋镇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
的斗志再次投身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第五篇: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以安庆石化发展循环经济为例汪佳佳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安庆石化科技进步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及案例分析
安庆石化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西北郊,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依托航空、长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干线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为安庆石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安庆石化始建于1974年7月,前身为安徽炼油厂,1983年7月1日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改称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后更名为中国石化安庆石油化工总厂,1998年11月更名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2014年2月28日,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原安庆石化总厂正式重组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存续部分)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上市部分),并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分立运行。
目前,安庆石化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50万吨/年,综合配套能力为500万吨/年;拥有日处理煤2014吨的壳牌粉煤气化、年产33万吨合成氨、58万吨尿素,年产8万吨丙烯腈、7万吨腈纶等生产装置38套;同时拥有吞吐能力50万吨/年的化肥装船码头,20万吨/年的液态烃码头,全长13公里的厂内铁路专用线和一个工业编组站。安庆资产分公司(存续)主要从事为主业服务的公用工程、油品输转、电仪维护、工程管理、后勤服务等业务。主要生产能力为:1台220吨/小时、2台410吨/小时、1台630吨/小时燃煤锅炉,4台5万千瓦发电机组;以及吞吐能力760万吨/年的油品码头、80万吨/年的卸煤码头和日产24万吨的供水系统。
主要产品有以“双环”牌为主的油品、化肥系列,以“黄山”牌为主的化纤系列和以“双铃”牌为主的化工系列等各类优质产品40余种,其中“双环”牌汽油等15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双环”牌尿素、车用汽油、0号轻柴油、液化石油气,
黄山牌腈纶短纤维、腈纶毛条、工业用丙烯腈,双铃牌聚丙烯树脂、工业硫磺等9种产品获得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荣获了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与统计先进单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优秀实践奖,全国安康杯先进单位、全国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等荣誉称号。
2014年1月18日,作为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工程,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复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拉开了安庆石化第三次创业序幕。
二、 发展循环经济助推生态安庆
以追求企业有效发展为目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安庆石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力点。该公司作为中央驻皖的最大化工企业,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为安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安庆石化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对于像安庆石化这样特大型化工企业来说,环保工作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寄托着安庆市人民的重托。面对环保的历史欠账,安庆石化总经理余夕志表示,在“十一五”期间,安庆石化将以一批新建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坚持“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的原则,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逐步解决环保欠账。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60亿吨经深度处理后可利用的污水被排放,石化全行业年排放工业废水30多亿吨。石化污水和其他工业污水相比排放量大、杂质多、危害大,是最难降解的,所以节水减排已经成为石化企业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避免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威胁到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从2014年开始,该公司先后投资1.48亿元,用于包括污水深度处理、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等环保项目在内的“三废治理”,建立了水体环境风险控制系统。与此同时,安庆石化充分利用新建项目的契机,“以新带老”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场恶臭等环保问题。2014年,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投资1470万元用于丙烯腈装置、原油罐区等8个水体污染防范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事故排水的储存、收集,使事故排水控制在围堰、装置范围内,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不让一滴事故污水流入长江。全部工程已于2014年11月完工。腈纶废水的治理是困扰国内外业界的一大难题,生产过程中的细微波动都会给处理工作带来困难,经过多方论证,该公司投资9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涡凹气浮处理工艺,大大降低了污水的cod总量。
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废水治理上已经完成的工程主要包括:一是投资990
万元对水质净化厂腈纶污水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出水cod含量;二是热电部新建干灰回收装置,实现了灰水零排放;三是投资1470万元,完善了水体污染防控系统,增加了事故状态下物料和污染的消防水的收集、贮存、输转能力,保证事故状态下长江水体不受污染。与此同时,为加快“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步伐,该公司积极推进废水治理的在建工程,他们正投资400万对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一级浮选进行技术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炼油初级污水处理场的处理效果。
新世纪以来,该公司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和谐的生态文明”新的环保理念的引导下,紧紧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正在规划实行新一轮废水治理工程,其中包括对炼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深度技术改造,实现部分污水回用;对全厂下水管网系统进行改造,严格实行“清污分流,污污分治”;加强环境监测力量建设和应急监测仪器配备,通过在线仪器实现对污水排放的严格监控,真正的为生态安庆的建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三:结论
企业要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争取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努力引进先进科技,加强环保观念,把环境保护当做政治任务来抓,从而造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造福美丽中国建设,造福子孙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