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9篇《村情调研报告》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村情调研报告》相关的范文。
篇1:村情调研报告
按照《张家口市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推进方案》的要求,市公用局驻涿鹿县矾山镇龙王塘村工作组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入户走访、填写《民意调查表》等形式,对村情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村情报告。
一、村庄概况
龙王塘村位于涿鹿县矾山镇南2公里处,地处丘陵山区,此地明初建有龙泉寺,取名龙王塘。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817户、2199人,其中贫困户463户,贫困人口1398人,低保户有88户124人,五保户有14户14人,每年外出务工近210人,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扶贫对象1398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为5535亩,其中包括水浇地3500亩,旱地2035亩,另有退耕还林地3426亩,为矾山镇第一大村。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村两委干部基本情况
龙王塘村两委于2012年1月换届完毕,现有两委干部3人,均属三届连任并高票当选。村支书兼村主任李佃全,男,48岁,本科学历;村两委委员范兴华,女,50岁,高中学历;村两委委员黄永明,男,48岁,高中学历.现有村民代表36人.
2、党员基本情况
龙王塘村现有党员110名,35岁以下的22人,60岁以上的48名;2002年以来共发展党员32名,2011年新发展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
3、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
2006年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多种原因,至使村内矛盾突出,帮派对立,人心涣散,基础设施薄弱,甚至有部分村民围攻矾山磷矿,群体上访,村里秩序一片混乱。2006年3月,在省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李佃全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龙王塘村结束了六年没有村委会的历史。同年五月,他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龙王塘村在以李佃全为“带头人”的村两委班子,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逐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村党支部从抓党员队伍入手,较好地坚持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双带”、党支部议事、民主评议支部和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学党章、学科技和义务修路等活动,使党员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实行了“一清四议两公开”制度,认真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村内重大事情都由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商定办理。村两委还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村规民约》,组建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群众哪家有大事小情、丧事喜事,村两委都准时到场提供服务,真正成为了村民的“主心骨”.村两委还组织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提高了村民素质,保持了全村稳定。
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村干部素质仍有提升空间。思想有时保守,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方面有待提高;二是两委在充分调动和利用党员和村民代表等骨干的积极性方面有待加强,运行制度的坚持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当前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偏低,村干部的吸引力降低,同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民参与村政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杏扁、葡萄等,群众缺少致富渠道,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级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农业规模较小,特色农业较少,农业发展没有形成产业化的路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补助,债务负担重。村庄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及文化设施等不够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亟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和改造。
全村人口较多,事务繁杂,村务管理方式、手段需要改进。该村现存有蚩尤寨、蚩尤松、蚩尤泉等历史遗迹,其中蚩尤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受资金的制约,一直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科学开发,没有制定过村庄综合规划。
矾山磷矿、紫利元选矿厂、龙泉矿泉水厂建在本村,可为村里部分村民打工提供便利条件.本村有机井4眼,但输水管道距离短且存在老化现象;有完全小学一所,村级医疗点3个,各类个体工商户82家,村委办公室和会议室8间;有危旧戏台一个,800平方米文化广场兼球场一个,需要维修改造.
该村历史久远,民风淳朴,每逢传统民俗节日,都要举行带有浓厚地方文化韵味的舞龙、秧歌表演等活动。村里组建有舞龙队、秧歌队,每年冀台经贸洽谈会在三祖圣地祭祖活动中和每年春节前夕都少不了舞龙队、秧歌队的助兴表演.
四、幸福乡村计划情况
该村现没有列入幸福乡村计划。该村在2006年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以“三化”标准做为创建目标,初步形成了村民集居区村街道路3纵3横的格局。2012年,围绕推进幸福乡村建设,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结合龙王塘村申请省级新民居提升工程实际,初步规划了一些建设项目.
一是饮水安全:龙王塘村1990年建设自来水入户工程,铺设地下自来水管道共有1万多米.其中有1000米已严重老化,多次破裂,经常造成饮用水污染并影响周围居民房屋安全,需彻底更换。
二是村街道路硬化:龙王塘村位于矾山镇区南2公里处,矾蛭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在2006省级文明生态村创建中,该村已硬化村街道路4条。现需硬化东西主要街道2条。另外该村30%的劳动力在本村地界内矾山磷矿打工,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通往矾山磷矿的街道,是一条胶泥路,出行极为不便,亟需硬化。以上待建的3条街道共需硬化3000米.
三是村卫生室建设:本村现有村级医疗点3个,现计划投资2万元装修整改村级卫生室3间,建成80平米的标准医疗室一个,改善村民的就医条件。
四是垃圾处理:根据涿鹿县和矾山镇《关于公路两侧及沿线村庄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该村列入矾山镇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治理范围,可望彻底解决村街道路脏、乱、差的现象,为配合县、镇的治理方案,该村需建设垃圾填埋场一处。
五是安全稳定用电:该村现有3台变压器,合计容量340千瓦,基本能满足目前用电需求。
六是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该工程还没有实施到村。村里有的文化广场,广场内的戏台是60年代建设的,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亟需翻修改造;另需购置舞龙队、秧歌队配套演出设备,以满足涿鹿县寻根祭祖品牌形象和各种龙文化节庆活动的需要;另计划安装村民健身器材及配套座椅等,以满足村民闲时健身活动需求。
七是农家书屋建设:由于该村一直未建农家书屋村,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省及市公用局的具体帮扶,今年计划建成30平米的农家书屋一个。
八是制定村庄综合规划:该村一直没有制定村庄综合规划。以涿鹿县矾山镇建设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开辟三祖文化旅游区为契机,拟打造天下第一寨――蚩尤寨的规划项目.为配合有关部门工作,规范村庄建设,计划今年完成龙王塘村综合规划的制定,为彻底整治村容村貌打下长远基础。
九是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积极协助打造以大杏扁生产加工为主的特色致富产业.该村现有2000多亩大杏扁,由于近年来村集体经济薄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科技指导技术提供不足,致使村主导经济产业之一的大杏扁,出现品种老化,尽管每年陆续嫁接改良,但仍有1000多亩,需继续嫁接改良成优质丰产品种。计划新栽植大杏扁树100亩,加强对已嫁接改良大杏扁树的管理,并新改良嫁接耐冻高产优质品种600亩,使杏扁产业收入占主导地位,仅次一项使人均收入增加200元。该项目需扩大大杏扁地的浇灌面积,而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上游水资源又越来越少。因此需埋设输水管道2000米,打混凝土防渗渠槽3000米,可改善、扩大水浇地面积400亩。引进东科公司技术和人才,实施“培育温室巨型西瓜”生态农业观光示范项目。
五、农村信访稳定情况
近年来,龙王塘村在以李佃全为“带头人”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村民代表桥梁纽带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战斗堡垒作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维护了农村稳定,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队,大事不出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退役军人.全村共有参战、8023部队、涉核部队军人11人,目前均已落实待遇,但仍有部分人存在不满情绪.二是华峰矿业跑水冲地引发的矛盾。2011年底,位于孟家窑村的华峰矿业废水坝垮塌导致龙王塘村共19亩地被水冲灌,葡萄、杏扁、果树等遭受冻害,造成损失,村民要求赔偿。目前,经过摸底调查并和矿主沟通协商,制定了初步的赔付标准,正在与农户协商解决.
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座落在本村境内的矾山磷矿,由于地下开采造成地面近200米宽、1500米长的塌陷区,附近的耕地地表裂缝和下陷,不能耕种,对耕地破坏很大。磷矿给了村民一定补偿,但部分村民还继续在该区域种植,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有关部门会同矿方组织一次探查,划定保护范围,制定治理措施.
二是座落在本村南侧的紫利元选矿厂,其尾矿库位于山体下端,紧贴一条泄洪河,位置高于村庄,坝体较低、不坚固,且长时间运行,一旦发生山洪或坝体损坏,极易造成泥石流灾害。09年曾发生过一次,幸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同厂方联合采取行动,实施综合治理,彻底消除隐患。
三是该村现有11群羊近1500只,还是处于放养状态,给本村的果树、杏树和庄稼等造成很大危害,需镇村及有关部门出面配合,按照国家政策教育和帮助养羊户实行圈养,彻底保护广大种植户的利益,保护植被。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市公用局驻涿鹿县矾山镇龙王塘村工作组
篇2:村情调研报告
2010年7月,我荣幸的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彭水县郁山镇南京社区居民委主任助理。两年时间来,通过走访群众、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社区社情,对我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本社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思考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南京社区基本情况
南京社区位于郁山镇东南部,东邻玉山村,西与新中、白马社区接壤,2003年由原中井村、南京社区合并而成。南京社区有耕地面积304亩,其中田240亩,土64亩,辖4个居民小组,共有805户,3186人,其中空挂户有219户,1024人,全家外出一年以上有157户,有农业人口1110人,()城镇居民1052人,劳动力1289人。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农转非。老“319”线国道贯穿而过,另有一条四级泥石路。两委班子成员有5人,组级干部4人,现有党员61人,预备党员4人。该社区以蔬菜种植、生产加工红苕粉为主。其中龙须晶丝苕粉声名远播,享誉中外。
二、南京社区发展现状
1、社区工作量大,工作推进较为困难。全社区共有党员61名,其中女党员人数较少,而且老龄化严重,缺乏新观念,更缺乏活力。由于南京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少,刚刚换届,有两名干部是刚刚上任,对于很多工作还不是很熟悉,缺少工作经验,加之社区工作量大,导致社区工作推进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古镇开发在即,征地拆迁工作较重以及城镇低保清理需耗费较多精力,工作起来较为吃力。
2、古镇开发,征地拆迁任务重。随着古镇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区内征地拆迁工作相应开展,难免会带来一些民事纠纷问题。由于古镇开发项目之一的`盐浴中心建设地正处于南京社区一组,小地名中井坝,该项目占地亩,目前一期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工程实施需要征收我们社区老百姓的土地,征地拆迁是在所难免的,老百姓主要是靠土地维持生活,这样就给南京社区两委班子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即要宣传好国家征收老百姓土要相关的优惠政策,又要给他们说明古镇开发的必要性以及给群众带来的经济效益,当然绝大多数老百姓是很好沟通的,但是有时也会碰到不懂道理的群众,甚至提出一些极为不合理的要求,更甚者还想靠土地来从中谋利,所以乱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这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工作上的麻烦而且还给城建所带来了不便。按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针对这种现象,出现一处,拆除一处。也正因为如此,加剧了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的矛盾。拆迁征地的同时还难免带来了一些民事纠纷,例如宅基地的多少,户与户之间的边界,伐树迁坟等诸多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来。
3、经济发展不均衡。南京社区总体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贫富差距比较大,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村行政区域合并。2003年,原中井村与南京社区合并,合并前中井村与南京社区一河之隔,原中井村因为交通基础设施较差,农民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几乎卖不出去,而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喂养生猪和种植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经济结构单一,大大制约了全村整体经济发展。老南京社区紧邻老“319”线国道,交通较为便利,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社区居民中很多人从事商贸、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个人经济发展迅速,社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合并后,就形成了原南京社区居民比原中井村村民收入高的现状,也拉大了彼此之间的贫富差距。
4、儿童受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当地经济收入有限,且来源较为单一,导致大部份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里主要留下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儿童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据走访了解,南京社区大多数孩子都在郁山镇中心校上学,原有的中井小学因特殊情况被迫撤除。孩子们从家到学校最近的0.5公里,而最远的有三四公里,上学几本上是步行。在我走访的几个家庭中,都是老年人带着小孩,完全不能辅导孩子们的学习,放学回家就是帮着家里做农活,或者带弟弟妹妹,或者在一起玩耍。学习成绩总体较差,大多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辍学在家或者在附近的餐馆务工补贴家用。
三、南京社区发展建议
经过两年的走访调研,结合社区实际,对社区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尽力招商引资,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挥好社区的致富能手带动作用。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导现有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增强带动作用。加强农业技术力度,社区两委班子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多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实地讲解,让老百姓多开眼界,增加他们的知识水平。加强古镇建设宣传力度,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建设自己家乡。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村民可以申请上级补助,农户产业发展碰到难题,大家多交流,共谋发展,增加整体效益。
2、继续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原中井村的交通状,南京社区村两委班子加强与镇党委政府的沟通,努力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因为我们村老百姓的收入有限,如果没有上级政府的支持,很难改变现有的情况。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团结起来将那些难走的路修好。对现已修好的路要加强管护,社区要落实专人监管,严禁超载车辆上路通行。继续抓好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办公必备的设施设备。
3、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多发展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党员。我们社区现在的党员老年龄化严重,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双委班子中去,使社区更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不要将远程教育设备当成摆设。远程教育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开放,也要对广大群众开放。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5、关于两务公开。建议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广泛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不断提高村民对村务的参与度。
6、关于矛盾纠纷处理。处理群众矛盾与民事纠纷的时候,我们要保持高度责任感,有足够的耐心,本着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难题,以维护老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妥善解决问题,不留后遗症。
篇3:村情调研报告
岔河村位于丁嘴镇西南2.5公里处,全村陆地面积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380亩,主要以稻麦轮种为主。有11个村民小组、535户、2400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户70户、239人,低保户26户、72人,五保户6户、6人,外出务工人数为650人,本地就业人数为230人。
一、综合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研究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结合岔河村经济、人文、地理资源现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力争通过二年努力,实现村级经济“跳跃式”发展,使全村基本达到“经济健康发展、生活比较富裕、村风明显改善、村容整洁有序、民主法治进步”的目标,成为丁嘴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和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先行者。
二、个性目标
1、经营好村级创业实业公司。丁嘴镇岔河村为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区领导的关心下,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5年11月成立了岔河村村级创业实业公司-宿迁市陆岔人家家畜有限公司。实业公司从事农村绿色食品的销售,包括散养家禽、菜籽油、金针菜、蛋类等绿色食品,2015年春节期间公司与宿迁市人保财险有限公司进行了第一次农副产品采购交易,对村及周边农副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包装并运送至人保公司,纯绿色农副产品受到了人保公司员工的一致好评,公司第一次运作即获利10000多元,发展前景良好。
2、发展好宿豫区岔河木材加工厂。宿豫区丁嘴镇岔河村木材加工厂于2015年12月建成,投入资金为15万元,其中宿豫区区委办公室帮扶10万资金,自筹资金5万元。木材加工厂占地4亩,其中生产车间与库房占地320平米,每日可生产板皮6000张,每张板皮价值1.05元,利润约为0.03元,每年可产生约6万元效益。
3、做好流转土地工作为民增收。人保财险公司现代农场基地,是宿迁市人保财险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兴建的现代化综合农场。一期流转土地约300亩,已基本流转到位,二期计划流转土地1000亩,该基地内设有绿色粮食基地、蔬菜基地、高效养殖场等农业项目。项目建设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个以上,重点吸纳12户流转土地的低收入群众就业,平均月工资收入800元以上。
三、党建和社会稳定目标
1、加强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运用远教平台的丰富资源,抓好党员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每位党员成为群众的一面旗帜。同时,把规章制度作为基层建设的“纲”,切实用规章制度把支部建设统一起来、规范起来,坚决纠正将规章制度束之高阁,凭个人好恶、凭“老经验”办事,靠“土政策”、“土办法”管事的做法,克服工作上喊得凶、抓得松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村级发展人才队伍培养。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对那些积极上进,工作肯干,思想作风正派的先进青年,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重点帮教,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计划任期内发展党员3-4名。同时,注重培养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型”致富能手,新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5名,确保村干部人人有致富项目,全部培养成“双强型”村干部,并做好大学生村官传帮带及创业工作。
3、勤政廉洁,树立良好党员干部形象。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决做到谋事不谋利,奉献不索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工作上严要求,生活上不攀比,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做清廉的表率,树立廉洁奉公的村干部形象,使组织放心,使人民满意。
4、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努力做到本村一般民事纠纷自行调处,把不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杜绝上访事件的发生。
篇4:村情调研报告
按照《张家口市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推进方案》的要求,市公用局驻涿鹿县矾山镇龙王塘村工作组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入户走访、填写《民意调查表》等形式,对村情进行了调研,形成如下村情报告。
一、村庄概况
龙王塘村位于涿鹿县矾山镇南2公里处,地处丘陵山区,此地明初建有龙泉寺,取名龙王塘。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817户、2199人,其中贫困户463户,贫困人口1398人,低保户有88户124人,五保户有14户14人,每年外出务工近210人,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扶贫对象1398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为5535亩,其中包括水浇地3500亩,旱地2035亩,另有退耕还林地3426亩,为矾山镇第一大村。
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村两委干部基本情况
龙王塘村两委于2015年1月换届完毕,现有两委干部3人,均属三届连任并高票当选。村支书兼村主任李佃全,男,48岁,本科学历;村两委委员范兴华,女,50岁,高中学历;村两委委员黄永明,男,48岁,高中学历.现有村民代表36人.
2、党员基本情况
龙王塘村现有党员110名,35岁以下的22人,60岁以上的48名;2015年以来共发展党员32名,2015年新发展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
3、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
2015年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多种原因,至使村内矛盾突出,帮派对立,人心涣散,基础设施薄弱,甚至有部分村民围攻矾山磷矿,群体上访,村里秩序一片混乱。2015年3月,在省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李佃全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龙王塘村结束了六年没有村委会的历史。同年五月,他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龙王塘村在以李佃全为“带头人”的村两委班子,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逐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村党支部从抓党员队伍入手,较好地坚持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双带”、党支部议事、民主评议支部和党员等制度,经常组织党员开展学党章、学科技和义务修路等活动,使党员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实行了“一清四议两公开”制度,认真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村内重大事情都由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商定办理。村两委还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村规民约》,组建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群众哪家有大事小情、丧事喜事,村两委都准时到场提供服务,真正成为了村民的“主心骨”.村两委还组织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提高了村民素质,保持了全村稳定。
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村干部素质仍有提升空间。思想有时保守,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农村工作实际方面有待提高;二是两委在充分调动和利用党员和村民代表等骨干的积极性方面有待加强,运行制度的坚持上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当前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偏低,村干部的吸引力降低,同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民参与村政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玉米、杏扁、葡萄等,群众缺少致富渠道,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级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农业规模较小,特色农业较少,农业发展没有形成产业化的路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财政补助,债务负担重。村庄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及文化设施等不够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亟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和改造。
全村人口较多,事务繁杂,村务管理方式、手段需要改进。该村现存有蚩尤寨、蚩尤松、蚩尤泉等历史遗迹,其中蚩尤寨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受资金的制约,一直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科学开发,没有制定过村庄综合规划。
矾山磷矿、紫利元选矿厂、龙泉矿泉水厂建在本村,可为村里部分村民打工提供便利条件.本村有机井4眼,但输水管道距离短且存在老化现象;有完全小学一所,村级医疗点3个,各类个体工商户82家,村委办公室和会议室8间;有危旧戏台一个,800平方米文化广场兼球场一个,需要维修改造.
该村历史久远,民风淳朴,每逢传统民俗节日,都要举行带有浓厚地方文化韵味的舞龙、秧歌表演等活动。村里组建有舞龙队、秧歌队,每年冀台经贸洽谈会在三祖圣地祭祖活动中和每年春节前夕都少不了舞龙队、秧歌队的助兴表演.
四、幸福乡村计划情况
该村现没有列入幸福乡村计划。该村在2015年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以“三化”标准做为创建目标,初步形成了村民集居区村街道路3纵3横的格局。2015年,围绕推进幸福乡村建设,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结合龙王塘村申请省级新民居提升工程实际,初步规划了一些建设项目.
一是饮水安全:龙王塘村1990年建设自来水入户工程,铺设地下自来水管道共有1万多米.其中有1000米已严重老化,多次破裂,经常造成饮用水污染并影响周围居民房屋安全,需彻底更换。
二是村街道路硬化:龙王塘村位于矾山镇区南2公里处,矾蛭旅游公路穿村而过,在2015省级文明生态村创建中,该村已硬化村街道路4条。现需硬化东西主要街道2条。另外该村30%的劳动力在本村地界内矾山磷矿打工,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通往矾山磷矿的街道,是一条胶泥路,出行极为不便,亟需硬化。以上待建的3条街道共需硬化3000米.
三是村卫生室建设:本村现有村级医疗点3个,现计划投资2万元装修整改村级卫生室3间,建成80平米的标准医疗室一个,改善村民的就医条件。
四是垃圾处理:根据涿鹿县和矾山镇《关于公路两侧及沿线村庄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该村列入矾山镇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治理范围,可望彻底解决村街道路脏、乱、差的现象,为配合县、镇的治理方案,该村需建设垃圾填埋场一处。
五是安全稳定用电:该村现有3台变压器,合计容量340千瓦,基本能满足目前用电需求。
六是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该工程还没有实施到村。村里有的文化广场,广场内的戏台是60年代建设的,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亟需翻修改造;另需购置舞龙队、秧歌队配套演出设备,以满足涿鹿县寻根祭祖品牌形象和各种龙文化节庆活动的需要;另计划安装村民健身器材及配套座椅等,以满足村民闲时健身活动需求。
各类报告七是农家书屋建设:由于该村一直未建农家书屋村,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省及市公用局的具体帮扶,今年计划建成30平米的农家书屋一个。
篇5:村情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我有幸成为一名的“大学生村官”,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感到巨大的压力。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和做好农村工作,是我们面临和克服的难题。我认为要做好农村工作也就是要摸清村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生产情况,掌握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一些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情况来帮助村民解决一些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张涧村基本情况
张涧村位于铁边城镇西川,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总土地面积13.8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67户347人,党员19名,退耕还林国家确认面积3911亩,荒山面积4750亩,共有耕地面积604亩,其中川台地面积236亩。
二、经济状况
张涧村是一个以种植小杂粮为主的村子,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保持了种植传统农业作物,村民勤劳朴实,但收入微薄。张涧村五个村民小组,三个村民小组位于公路沿线,沿路两旁有人发展餐饮、服务、副食等经济,为张涧村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同时使得农民收入有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三、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村级经济薄弱。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经济基础较差,经济滞后。常住人员老弱严重。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或读书,有的因为子女到县城上学就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本村347人,1/2人口都在外打工或供孩子上学。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村上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以及农村医疗都有改善,但是村组之间的道路还是土路、山路,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影响群众通行,农产品外运受到严重影响。本村张台子组赫裴崾岘组就是典型的土路、山路。
贫困户发展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村里存在一些贫困户,主要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家庭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其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较多。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程度低,调查了58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人,占1.7%;高中文化程度的2人,占3.4%;初中文化程度29人,占50%;小学文化程度18人,占31.1%;文盲及半文盲8人,占13.8%。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没有一技之长,并且有的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仅仅把经济来源限制在种植物上。
四、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该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重点: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多渠道增收。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重点加强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支持,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本村应发展高标准配套灌溉设施,解决干旱问题,发挥当地气候、水利优势,利用条件较好的川台地示范性地种植地膜洋芋和全膜双垄玉米,其余坡地种植荞麦、糜子、黄芥等小杂粮,促进农民增收。照镇上“户自愿、先建后补”的原则,利用高台子养鸡场学习培训阵地,农发挥本村交通便利优势,发展养鸡、养猪等养殖产业,本村争取建一个柴鸡散养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2、分类施扶,因户制宜,实现救急与治穷的良性循环。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突出矛盾入手,实施有序长效的救助帮扶制度,各级帮扶资金和工作重点应当加快向子女就学资助、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和发展生产自救三个方面转移;要针对弱势群体的不同状况,实施各有侧重的救助帮扶方法。比如对于重度残疾人则要重点解决生活、医疗问题,对于“老弱小”贫困家庭,则重点扶持中小学入学问题和入大学贷款难问题等等;还需针对弱势群体中特困家庭的特殊状况,要加快救助和帮扶。这主要指那些农民人均收入较低的老弱病残的家庭。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乡镇通油路或水泥
五、调研总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群众发展基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搭建群众致富平台;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培树群众文明新风;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优化群众人居环境,这将是我以后工作的重点。
三年多的工作经历,我亲身体会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因此要求我们要做好农村调研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
篇6:村情调研报告
根据4月2日全县春耕春播暨万元增收工程和4月6日全县千人“三进三同”暨促农增收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本镇“三进三同”活动的总体安排和要求,我于4月8-13日和6月13-19日期间,深入**村7组与农户 “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产生活现状,让我感受颇深,启发很大,收获也不小。通过一周多的走访调查,立足**村实际,本人就该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村基本现状
**村位于**镇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离**场镇15公里,彭普公路经过2个组,村委在彭普公路旁边,区位优势较明显。该村有11个组838户3310人,有劳动力249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893人。全村区域面积15.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其中田829亩,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等为经济作物,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纯收入4184元。全村30%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拥有村组公路12公里,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农网改造全面结束,有1所村小、1个红砖厂、3个机制砖厂、1个小酿酒坊、3个村级医疗点,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二、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村离县城和**场镇较近,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与我镇凉风、白果等村相比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发展应相对较快,但事实上全村的发展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吃水问题未解决,村组公路路况差,未硬化,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且通到农户家中的公路更少,沼气池、人行便道、改厕等基础设施很少;二是无特色产业支撑,全村仅有养猪大户2户,且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小,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为主,经济效益不明显;三是全村企业少,除红砖厂以外,其它企业均只有2-3人;四是资源贫乏,除7、8、11组林业资源多以外,其它资源很少;五是无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青壮年无专业技能,全靠劳力在外务工挣钱,在家均为年老体弱和妇女儿童,只能种植传统农业;六是小农意识严重,多数村民只满足于现状,村组干部对全村发展谋划少,缺乏开拓创新思维。
三、加快**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结合**村的地理区位优势,编制适合该村实际的一些可行性项目,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吸纳客商在**村投资兴办企业,达到财政增税,企业赢利的目的,同时还可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积极争取水利、扶贫、畜牧、卫生等项目资金的支持,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投入,为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新修公路15公里,改建公路10公里,同时新修部分村民、院落公路20,解决村民远输难问题;二是修建人饮工程9处,全面解决很大一部分村民的饮水难问题;三是新修人行便道20公里,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四是完善村级医疗站建设,配备技术较好的村级医生,解决村民的就医问题;五是新修沼气池500口,解决村民的燃料问题;六是实施改厕工程500个,解决村民的卫生问题。
(三)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乡村特色农家乐。利用与县城较近的优势,根据全村的土地规模和现状,发展300亩油菜、300亩小麦、300亩红薯、500亩板粟、同时发展100亩大棚蔬菜、100亩温室育苗、500头生猪繁育基地等观光农业,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在不同的季节来张家村休闲参观。在此基础上,规划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农家乐,保证到**村休闲参观的人体验农村生产的气息,做到吃、住、行、娱乐等一条龙服务,为城镇居民度周末提供方便,从而增加地方收入。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村民就业创造条件。 衔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及有关专家,定期不定期在**村举办各类培训班,保证16-60岁的村民都有一门技术或一门学问,扩大村民就业面,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特别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真正掌握养殖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结合**村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羊、肉牛、土鸡等林下经济作物,特别是5、6、7、9、10、11组,确保在2012年全村95%有劳动力的农户实现增收1万元的目标任务。
篇7:村情调研报告
为了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其中开展好县委提出的“八个专项行动”,来进一步摸清我县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完善发展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清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步伐,我部门领导班子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按照县委安排深入到**乡**村对该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中心部位,属乡政府驻地,辖上王、下王、东坡、西坡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72户1802人,全村有劳动力资源268人,201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有耕地面积5999亩,其中有撂荒地451亩,历年建核桃1401亩,2014年新建核桃3120亩,全村有砖木结构房屋农户257户,土木结构房屋农户143户。该村共有新农村点3处,共43户,占全村的12%,自然村小巷道基本实现水泥路。享受低保待遇102户303 人,五保 10 户。该村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召开动员会议,组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同时对全村划分了片区,落实了区域负责人,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全村上下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人们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良好,全村近年来通过“一事一议”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使全村小巷道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我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该村在当地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主要做了一下工作。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班子,把全村划分为六个责任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制定规划目标,根据全村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村庄整治工作。该村共聘请了6名保洁员,并聘请专人负责垃圾清运,共建立了13个垃圾池,并且正在紧锣密鼓的继续在有需要的地方新建,宣传发动共书写标语3条,悬挂横幅2条。三是利用自身特色,该村向全村的卫生保洁员严格要求,要求定时定点开展垃圾的清扫工作,并由各个自然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做群众督察员,督促他们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四是宣传号召并举,加大整治力度全民总动员,大力宣传,广泛号召。商铺实行“门前三包”,由村内专职人员集体清运,集中处理。在集中整治阶段,村委下大力气,安排专人负责,开展环境整治大清洁,清理卫生死角。五是建立各项制度,落实长效机制我村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保洁员的管理制度、保洁制度等。村两委包片责任到人,组建了检查小组,保证每月两次检查,对检查中成绩明显的保洁员当即给予适当奖励,对检查中未尽到保洁职责的保洁员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惩罚,并对不合格地点进行整改,特别差的要在村内广播点名批评。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该村村民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文明意识不强,导致乱扔垃圾的现场时常发生。
2、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导致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不大,参与的群众较少,范围不广。
3、农村环境整治不够广泛,虽由于**村为乡政府所在地,街道,主街道环境卫生形成了环境卫生整治的习惯,但自然村和比较偏僻的地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还不够大。5、村级公共活动场所缺乏体育健身器材,村级老年活动室条件简陋,严重阻碍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4、村民意识不强,对各自家庭院内院外及周边存在乱搭乱建,随意占道摆放麦堆的现象经常发生,导致村容不够整洁,虽然该村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5、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乡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6、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调查结论和建议
针对调研时所出现的问题,在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1、多种方式共举,提高村民素质。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不仅仅是改造农村环境的问题,更是对村民旧传统、旧思维破除的过程,能否争取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事关此次整治成败。建议通过广泛的、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整治和文明卫生的重要性,宣传传统劣习和不良卫生习惯的的危害性,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环境卫生意识,形成一个“文明卫生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风尚。比如发放《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村民环境卫生保洁须知》,利用标语、横幅、黑板报等形式,让村民天天听“整治”、日日见“整治”,耳濡目染地产生改变;比如通过学校引导教育,让孩子成为监督家长的有效“武器”,让村民产生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辱观;比如开展评选“星级文明卫生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调动群众参与热情,积
极投身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比如完善修订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居住小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公开曝光,促使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给予扶持。
3、多种方式相结合,切实改变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 一是加强村级农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的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将领导小组人员划分到每个自然村、每个片区、每条街道,负责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分解、工作的落实等工作,同时,各自然村成立清洁队伍,划分了路段,责任落实到户到人。二是加大力度宣传,积极组织动员群众经常参与到全村的环境卫生大整治的行列当中,主要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册、召开广播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治理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等,同时加强对村民的意识教育,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三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结合千名科级干部下基层活动,联村单位干部职工集中的时间深入各联系村,指导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并参与到其中,与群众一道开展以清运垃圾、柴草、粪堆、污泥污水、拆除影响巷道畅通的临时和非法建筑物为主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来彻底解决村内垃圾乱倒、柴草乱放、粪土乱堆、乱搭乱建、巷道狭窄不畅、污泥污水横流等脏乱差的现象,来改变村庄环境面貌。
4、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保洁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国家和省里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但对农村其他工作的投入却不少。建议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以县、市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尤其是利用好“一事一议”等,将农村环境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连村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农村书屋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从而产生集聚效应,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同时,借鉴我县对低保户的管理办法,让低保户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的行列当中,建立制度,开展义务清扫活动,进一步扩大保洁人员队伍建设。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当是农村及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农村及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应该注重农户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关系。其次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基础上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就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加剧,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大矛盾。因此,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不仅要代内相和谐,而且要代际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和谐。
篇8:村情调研报告
八是制定村庄综合规划:该村一直没有制定村庄综合规划。以涿鹿县矾山镇建设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开辟三祖文化旅游区为契机,拟打造天下第一寨——蚩尤寨的规划项目.为配合有关部门工作,规范村庄建设,计划今年完成龙王塘村综合规划的制定,为彻底整治村容村貌打下长远基础。
九是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积极协助打造以大杏扁生产加工为主的特色致富产业.该村现有2015多亩大杏扁,由于近年来村集体经济薄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科技指导技术提供不足,致使村主导经济产业之一的大杏扁,出现品种老化,尽管每年陆续嫁接改良,但仍有1000多亩,需继续嫁接改良成优质丰产品种。计划新栽植大杏扁树100亩,加强对已嫁接改良大杏扁树的管理,并新改良嫁接耐冻高产优质品种600亩,使杏扁产业收入占主导地位,仅次一项使人均收入增加200元。该项目需扩大大杏扁地的浇灌面积,而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上游水资源又越来越少。因此需埋设输水管道2015米,打混凝土防渗渠槽3000米,可改善、扩大水浇地面积400亩。引进东科公司技术和人才,实施“培育温室巨型西瓜”生态农业观光示范项目。
五、农村信访稳定情况
近年来,龙王塘村在以李佃全为“带头人”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村民代表桥梁纽带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战斗堡垒作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解决群众纠纷和矛盾,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根本上消灭引起上访的诱因,维护了农村稳定,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队,大事不出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退役军人.全村共有参战、8023部队、涉核部队军人11人,目前均已落实待遇,但仍有部分人存在不满情绪.二是华峰矿业跑水冲地引发的矛盾。2015年底,位于孟家窑村的华峰矿业废水坝垮塌导致龙王塘村共19亩地被水冲灌,葡萄、杏扁、果树等遭受冻害,造成损失,村民要求赔偿。目前,经过摸底调查并和矿主沟通协商,制定了初步的赔付标准,正在与农户协商解决.
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座落在本村境内的矾山磷矿,由于地下开采造成地面近200米宽、1500米长的塌陷区,附近的耕地地表裂缝和下陷,不能耕种,对耕地破坏很大。磷矿给了村民一定补偿,但部分村民还继续在该区域种植,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有关部门会同矿方组织一次探查,划定保护范围,制定治理措施.
二是座落在本村南侧的紫利元选矿厂,其尾矿库位于山体下端,紧贴一条泄洪河,位置高于村庄,坝体较低、不坚固,且长时间运行,一旦发生山洪或坝体损坏,极易造成泥石流灾害。09年曾发生过一次,幸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会同厂方联合采取行动,实施综合治理,彻底消除隐患。
三是该村现有11群羊近1500只,还是处于放养状态,给本村的果树、杏树和庄稼等造成很大危害,需镇村及有关部门出面配合,按照国家政策教育和帮助养羊户实行圈养,彻底保护广大种植户的利益,保护植被。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篇3
2015年7月,我荣幸的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彭水县郁山镇南京社区居民委主任助理。两年时间来,通过走访群众、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社区社情,对我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本社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思考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南京社区基本情况
南京社区位于郁山镇东南部,东邻玉山村,西与新中、白马社区接壤,2015年由原中井村、南京社区合并而成。南京社区有耕地面积304亩,其中田240亩,土64亩,辖4个居民小组,共有805户,3186人,其中空挂户有219户,1024人,全家外出一年以上有157户,有农业人口1110人,城镇居民1052人,劳动力1289人。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农转非。老“319”线国道贯穿而过,另有一条四级泥石路。两委班子成员有5人,组级干部4人,现有党员61人,预备党员4人。该社区以蔬菜种植、生产加工红苕粉为主。其中龙须晶丝苕粉声名远播,享誉中外。
二、南京社区发展现状
1、社区工作量大,工作推进较为困难。全社区共有党员61名,其中女党员人数较少,而且老龄化严重,缺乏新观念,更缺乏活力。由于南京社区领导班子成员少,刚刚换届,有两名干部是刚刚上任,对于很多工作还不是很熟悉,缺少工作经验,加之社区工作量大,导致社区工作推进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古镇开发在即,征地拆迁工作较重以及城镇低保清理需耗费较多精力,工作起来较为吃力。
2、古镇开发,征地拆迁任务重。随着古镇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区内征地拆迁工作相应开展,难免会带来一些民事纠纷问题。由于古镇开发项目之一的盐浴中心建设地正处于南京社区一组,小地名中井坝,该项目占地亩,目前一期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工程实施需要征收我们社区老百姓的土地,征地拆迁是在所难免的,老百姓主要是靠土地维持生活,这样就给南京社区两委班子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即要宣传好国家征收老百姓土要相关的优惠政策,又要给他们说明古镇开发的必要性以及给群众带来的经济效益,当然绝大多数老百姓是很好沟通的,但是有时也会碰到不懂道理的群众,甚至提出一些极为不合理的要求,更甚者还想靠土地来从中谋利,所以乱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这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工作上的麻烦而且还给城建所带来了不便。按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针对这种现象,出现一处,拆除一处。也正因为如此,加剧了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的矛盾。拆迁征地的同时还难免带来了一些民事纠纷,例如宅基地的多少,户与户之间的边界,伐树迁坟等诸多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来。
3、经济发展不均衡。南京社区总体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贫富差距比较大,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村行政区域合并。2015年,原中井村与南京社区合并,合并前中井村与南京社区一河之隔,原中井村因为交通基础设施较差,农民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几乎卖不出去,而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喂养生猪和种植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经济结构单一,大大制约了全村整体经济发展。老南京社区紧邻老“319”线国道,交通较为便利,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社区居民中很多人从事商贸、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个人经济发展迅速,社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合并后,就形成了原南京社区居民比原中井村村民收入高的现状,也拉大了彼此之间的贫富差距。
4、儿童受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当地经济收入有限,且来源较为单一,导致大部份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里主要留下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儿童教育现状令人担忧。据走访了解,南京社区大多数孩子都在郁山镇中心校上学,原有的中井小学因特殊情况被迫撤除。孩子们从家到学校最近的0.5公里,而最远的有三四公里,上学几本上是步行。在我走访的几个家庭中,都是老年人带着小孩,完全不能辅导孩子们的学习,放学回家就是帮着家里做农活,或者带弟弟妹妹,或者在一起玩耍。学习成绩总体较差,大多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辍学在家或者在附近的餐馆务工补贴家用。
三、南京社区发展建议
经过两年的走访调研,结合社区实际,对社区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尽力招商引资,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挥好社区的致富能手带动作用。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导现有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增强带动作用。加强农业技术力度,社区两委班子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多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实地讲解,让老百姓多开眼界,增加他们的知识水平。加强古镇建设宣传力度,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建设自己家乡。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村民可以申请上级补助,农户产业发展碰到难题,大家多交流,共谋发展,增加整体效益。
2、继续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原中井村的交通状,南京社区村两委班子加强与镇党委政府的沟通,努力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因为我们村老百姓的收入有限,如果没有上级政府的支持,很难改变现有的情况。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团结起来将那些难走的路修好。对现已修好的路要加强管护,社区要落实专人监管,严禁超载车辆上路通行。继续抓好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办公必备的设施设备。
3、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多发展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党员。我们社区现在的党员老年龄化严重,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双委班子中去,使社区更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不要将远程教育设备当成摆设。远程教育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开放,也要对广大群众开放。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培训,加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学习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5、关于两务公开。建议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广泛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尊重广大村民的意愿,不断提高村民对村务的参与度。
6、关于矛盾纠纷处理。处理群众矛盾与民事纠纷的时候,我们要保持高度责任感,有足够的耐心,本着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难题,以维护老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妥善解决问题,不留后遗症。
篇9:村情调研报告
柴湾村基本村情
1. 柴湾村概况
新安县磁涧镇柴湾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位于磁涧镇北部,东至洛新开发区,西接礼河村,陇海铁路和磁五路分别以东西向和南北向贯穿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
5 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485户,总人口1935人,土地面积总计约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700亩。201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6万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村中第一大姓为孙家,第二大姓为党家。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近300人,教师18人。
柴湾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村共有11个水泥预制板厂,是新安县最大的水泥板生产集散地,并成立了水泥板行业协会。村双委计划今年进一步突出柴湾村水泥预制板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效应。
2. 历史与自然状况
柴下河湾处有
良田数百亩,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柴湾的山里没有住着神仙,河里也没有住着龙王,却也照样有她不俗的名气和灵气。 村北直面人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涧河这颗璀璨的明珠从村南绕村而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柴湾人。
村中铁路以北,有一古寺遗址,古名南泉寺。传说有一高僧,云游到此,坐地休息,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建立寺庙。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汉武帝东巡东都经过此地,遂进寺上香,后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遗址不易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百转千回,曲径通幽,于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处方见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南泉。朝听晨钟,夕闻暮鼓。古时鼎盛时期,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香火不绝。南来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车劳顿,纷纷前来上香许愿。
3. 基层组织建设
柴湾村双委在村支书孙仓、村主任邓和平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
5人,“双强”党员
17人,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和“五好”党支部称号,柴湾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被磁涧镇党委副书记王三虎誉为“磁涧镇最团结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
柴湾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柴湾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 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柴湾村双委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
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柴湾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柴湾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进,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民的文化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19年以来,村双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30万元,新修水泥路面2公里;为了解决群众浇地难的问题,筹资10万元兴建一眼排灌站及渠道硬化配套1公里,可浇地面积500亩;投资 4万余元整治公路,硬化边沟XX米;多方筹资投入教育基础工程,投资万余元,对校园实施绿化、硬化,完善配备了桌椅、电脑、图书、仪器等,使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使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台阶。柴湾小学原来排全镇第25名,现在进入前10名。
实现了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9%,特别是有线电视光纤入村,入户率达到50%以上。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柴湾在县组织部援助下投资20万元建造一座两层村委办公大楼,现已投入使用,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除了植有护村林环卫全村外,柴湾还不断加大绿化家园的力度,在主干道两侧又种植了2排树木。路旁共新植树木XX余株,使柴湾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磁涧镇退休老干部孙云照,古道热肠,关心家乡柴湾的建设,积极响应村双委的号召,带头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数万元捐献出来,购买水泥约100吨,带动广大村民踊跃捐款,修水泥路近1公里。
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已经部分实现,并将全部实现。村双委已将修路纳入本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