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党政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15 08:24:3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编辑】党政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党政调研报告多篇

【第1篇】建设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的调研报告范文

开放,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人才,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是市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国内外产业合作的迫切要求,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保证。党政人才在各级党政机关中担负着决策、指挥、组织、协调、服务的重责。党政人才的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党政人才的能力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因此,建设一支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既是长远的考虑,又是现实的需要。近期,笔者采取问卷、座谈等形式,先后对市、县、乡30多家党政部门不同层次的对象进行了专题调查,基本摸清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共性问题

1、思想观念的落后性与培养有开放意识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不相适应。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表现为:习惯于“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工作方式,缺乏“敢于探脚试水”、“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胆量;习惯于照搬上面的指示,或重复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口号;遇事中庸,不愿冒尖,不愿当“第一”,喜欢往中间靠;做什么要看上面讲了没有,文件写了没有,外面搞了没有;思维的优先原则是防错,而不是出新,凡事求平稳。这种精神状态形式上表现为对旧体制、旧秩序的依恋和对新制度、新秩序的惶恐。问卷中,认为该市党政人才思想比较解放的占16.2%,一般的占51.7%,不解放的占32.1%。二是开放意识不强。面对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机遇,缺乏“借梯上楼、引水行舟”的开放眼光和战略思维,缺乏在更大范围、更宽广领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魄力。有的地方保护思想严重,只希望别人门户洞开,自己却重门深锁,在行政区界内设卡、设限,禁止外地商品流入,本地资源流出;有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开放不诚心,合作不情愿,错失发展良机;有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有了好的项目,自己做不来又不让别人做,错过建设机遇。问卷中,认为本市党政人才开放意识强的占42.1%,一般的占46.2%,淡薄的占11.7%。三是合作观念错位。合作应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是谋求共赢的合作。然而,在少数党政人才队伍中,缺乏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长远意识,爱从狭隘的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出发,台上握手台下分手,要求别人“友好合作”,自己却打小算盘。

2、党政人才队伍素质不优与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不相适应。一是战略谋划能力不足、开放型人才奇缺。习惯于就区域论区域、就资源论资源、就项目论项目,对区域发展中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谋划不够。问卷中,认为本地区发展思路清晰的占59%,不科学的占19%,模糊的占22%。二是现代管理能力不足。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公共管理是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政府效能的重要途径。目前本市部分党政人才现代科技知识比较欠缺,行政成本意识不强,机关运行效能较低。问卷中,认为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占36.6%,偶尔能的占41.8%,不能的占21.5%。三是市县两级职能部门发展能力和参谋能力欠缺。有些部门超前思考问题不够,决策参谋意识不强,习惯于按部就班、等上级安排、等政策出台、被动的接收任务、应付工作。对本部门、本系统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深入调研不够,提出的对策不够,主动争取领导重视不够。少数人怀有“等位子、等级别、等退休”的思想,对工作消极应付、缺乏热情。问卷中,认为本单位决策中注重调查研究的占18.8%,基本注重的占42.2%,走形式的占26.5%,不注重的占12.5%。四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欠缺。在全市党政人才队伍中,尤其是县、乡党政人才队伍中,熟悉市场经济、法律、金融、外经外贸的较少,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不遵循市场规律、行政干预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发展项目上,缺乏科学的项目论证和市场调研,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短期行为仍不在少数。

3、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开放型党政人才的知识需求不相适应。党校是培养党政人才的主要阵地,但培训效果不容乐观。一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的党政人才,在培训方式上搞“大呼隆”、“一锅煮”的现象比较普遍;党校培训工作基本沿袭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做到分类培训、因材施教,知识供需“两张皮”,学员参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培训的内容上看,讲授的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缺乏提高党政人才开放意识的相关内容,除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安排有外出学习考察的内容外,其他主体班次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不少党政人才专业精神缺失。从市、县党校的师资队伍现状来看,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致力于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深入实际不多,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加之教师本身培训提高的机制不健全,所教的知识满足不了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党政人才队伍的需要。二是党政人才培养选拔的方式和途径需要改进。挂职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从目前情况看,存在挂职人数少、时间短,目的性不强(对象的确定上有性别、级别、民族、年龄、党派的限定)等问题。

4、现行的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与激发开放型党政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不相适应。一是选人标准不科学、用人视野不开阔。在党政领导班子配备上,不研究职位,不做职位分析,不研究人和工作的关系,只是简单地以年龄、性别、学历、职务等为条件,能力特长与职位任用脱节。在选用党政领导人才时,只是单一的以投票多少决定个人的升迁,由于受推荐范围的局限性,往往为少数人投机钻营,实干而不事张扬的人吃亏。这种用计划经济的模式、标准和方法选拔出来的领导,也大多是习惯计划经济的工作方式。选人的范围习惯就汤下面,总是在区域内、单位内选人,重要岗位没有向发达地区公开选拔。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工作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目标模糊;分配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工作缺乏压力,分配缺乏激励,队伍缺乏活力。三是对开放型人才的认定标准较为模糊,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奖惩等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办法。

二、对策建议

党政人才是引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需要一大批各领域、各行业的开放型党政人才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界定开放型党政人才的特质。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开放型党政人才是指具有特殊知识、特殊能力、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人才。开放型党政人才是先成为优秀党政人才,然后通过知识的扩展和开放意识的提升,逐步发展而成的。其成长过程既有优秀党政人才的成长规律,又有自身的成长特点。开放型党政人才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他首先应该是一名成熟的党政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素养,视野宽广,知识丰富,有放眼全球的国际眼光,思想敏锐,洞察力强,具有出众与捕捉发展机遇的能力和永不满足干事的冲动。

人格独立,精神无禁锢,思维无定式,心灵无负担。始终自信、自强、自立,具有不服输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对许多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敢于破旧立新。

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不拘流俗,不拘小节,不按条条框框办事;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敢于冒尖,敢开风气之先河,勇于承担风险,大胆求异,不安于现状,具有昂扬的锐气和创新的锋芒。

有很强的战略意识和发展眼光。长于谋略,才华出众;观念新颖,思想活跃,才情四溢,不单单行事魄力大,说话的口气也大;对上不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对下不左右逢源,当“好好”先生。

有强烈的责任感,胜不骄、败不馁。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放在第一位,锲而不舍,既不轻易放弃自己刻意追求的目标,也不谦逊于事业成功中自己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以上应是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基本特质,倘若说人才难得,那么开放型党政人才就更难得了。

2、树立开放的人才理念。开放的理念是建设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的前提,首先,在观念上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更加重视思想解放的作用,树立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观念,多一些开明包容,少一些鸡肠小肚,把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市外资本、技术、人才和智力为我所用;更加重视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引领作用,以开放型党政人才带动关键优势产业,以人才的集聚引领支柱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开发培养,落实用人单位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开放型党政人才选拔培养的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广揽英才;更加重视公正透明的人事制度建设,破除开放型党政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其次,树立“柜台式服务”的工作理念。全市各级党政人才要把自己的办公桌当座商场的一节柜台,自已就是柜台后面的服务人员,不论是纳税人,还是投资者,他们需要什么,就努力提供什么,整个过程就是政府为他们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过程。

3、构建开放型党政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开放型党政人才的能力,要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优化人才能力结构标准,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实行有重点、分层次的培养。一是树立全新的培养理念。人才的成长,总是自身的努力和客观环境复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党委、政府,一方面要在组织机构、培养制度、激励机制及经费保障投入等方面切实抓好;另一方面,要注意创建有利于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工作环境,营造全社会关注、尊重、推崇开放型党政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培养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二是要选准培养对象。通过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挖掘和发现既有工作实力,又有相当战略思维禀赋的党政人才纳入培养视野。三是应注重抓好“专业精神”的培养。据人才专家研究,党政人才成长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成长发展期、优势发挥期等四个时期。要在每个时期,根据不同情况,改进培训方式,调整培训内容,大面积充实国际贸易、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城镇建设、税收金融等内容;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如“思维训练”、“商谈能力”、“管理技巧”等的训练;重视如何当好县长、乡长、局长等管理技巧的培养。四是在培养方式上多样化。如举办针对性强的专题培训班、进修班,强化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五是加强职业道德培养。重点培养塑造“职业品格、职业思想、职业行为”党政人才形象;职业品格,体现谦虚谨慎、敢说真话、百折不挠、毅力非凡等品格;职业思想,体现正视残酷现实、强调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等思想;职业行为,体现工作中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是为了“个人、部门、局部”利益负责,而是为“群众、整体、全局”的利益负责。六是培养模式应选择开放型。加强和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协作,积极依托武汉地区的高校、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各类创业中心、科技园区的培训资源,多渠道培养开放型人才;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开放性人才培训基地,全方位培养开放型人才。组织党政领导干部赴美国等国家学习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知识,组织园区干部到新加坡学习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知识,组织小康建设示范村党组织负责人赴韩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学习考察现代化乡村建设,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到香港学习现代物流和旅游管理知识。4、确立开放型党政人才的选拔使用机制。提拔谁、重用谁,直接决定着开放型人才的选拔使用导向。提拔一个学历一般,但视野宽阔、能力出众、实际不一般的人,就会激励大家不在捞取文凭上下功夫,而在开拓创新、建功立业上下功夫;提拔一个敢冒敢闯、业绩突出,但资历不深、“关系”不硬的人,就会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地去追求上进,而不是消极地熬年头;重用一个曾今犯过错误,但早已改正,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始终保持一种锋芒的人,就能矫正追求所谓“十全十美”、“求全责备”的形而上学,树立辨证、发展看待人才的科学态度。所以,用什么样的人,不仅对被用者是一个考验,对有权重用谁者也是一个考验。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选拔培养开放型的考核评价方法,将是否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否带领领导班子和人才团队尽快适应开放先导战略并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依据放到开放型人才的考察评价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目标要求与选拔培养开放型人才的责任措施作为一项过硬的考核指标,作为考察评价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重要实绩依据,并在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中加大这一成果的运用力度。

其次,建立开放型党政人才能力标准框架。探索建立全市党政人才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真正使党政人才开发选拔有标准,使用有依据,考核有尺度,培训有目标,个人努力有方向。根据县级(市直单位)、乡镇(县市单位)主职和副职等不同级别党政人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特点,分别设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基本能力、专长、发展潜力、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结构性的综合分析,适时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认定,动态掌握能力的变化,为全市各级党委选贤任能提供依据。

第三,以干事为标准选拔任用人才。按照《》和《干部任用条例》,落实靠得住、有本事的选人要求,在党政人才选拔任用中,旗帜鲜明的以能力和干事为标准。坚决纠正选拔任用中忽视能力、漠视实绩的作法,把着眼点放在这个人能做什么、做成个什么、做什么做的更好、还可能做什么,把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作为考核开放型党政人才德、能、勤、绩的重要标准,真正把具备各种能力、勇于干事创业的人才集聚到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中来。

第四,以公平竞争选用人才。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外在培养和内在修养相结合的过程,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要通过媒体宣传和党委、政府的引导,使用人单位确立人才的选拔、任用必须竞争的理念,尤其是党委、政府的重要部门在人才选拔、任用竞争上应率先突破,建立强大的社会示范效应;要不断引导和鼓励人才个体大胆地参与竞争,敢于接受新机遇、新岗位的挑战。要敢于突破长期以来人才竞争“内循环”的惯例,拿出一些关键岗位,包括县长、部门局长等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应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课题等,通过公平竞争,把“想干事”的年轻有为的人才放在最艰苦、最前沿、矛盾最集中的实践第一线去经受锻炼。

5、构建开通、开明、开放的人才政策。通过制定开通、开放、开明的政策,全面激发开放型党政人才的活力。

构建开放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政府机关面向社会吸引财税、外经外贸、金融、外语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突破主要以学历、职称为人才引进条件的政策,既考虑引进人才的学历背景和专业基础,又考虑本地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引进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搭建开放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领军拔尖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等,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办理进人手续。

构建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坚持从政治上保护、经济上奖励、精神上激励。从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心理需求出发,赋予精神激励新的内涵,确定符合党政人才自身特点的精神激励新观念,综合运用社会环境激励、工作目标激励、职业荣誉感激励,给予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完善奖励制度,制定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奖励办法,设立奖励基金,定期开展市开放型党政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结合量质化目标考核,对贡献突出的开放型人才进行大额度奖励。

构建全面优化的人才关爱政策。对人才的最好关爱就是宽容。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善败者不亡”。善待失败需冷静自持,也需要冷静支持。宽容失败,一声问候,一句鼓励,一把扶持,都能让人倍感慰藉,并给人以自信。管理学的“激励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宽松机制”。只有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才能倡导一种锐意创新、勇担风险的价值观,才能提供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才能营造一种摈弃浮躁、踏实创新的社会氛围。“失败也是一种创造”。在一个充满宽容和理解的社会中,如果我们都能够以这种创新思维去对待那些敢于越雷池、敢于失败、敢于创新的人,人才的能量必将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社会环境:对开放型党政人才取得的成功大力鼓励,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对他们暂时的失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宽容他们的个性、宽容他们的不足,大胆地为失败者构筑重新振作崛起的平台,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从失败中走出来,干成事业,走向成功。

【第2篇】建设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的调研报告

开放,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人才,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是_____市积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国内外产业合作的迫切要求,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保证。党政人才在各级党政机关中担负着决策、指挥、组织、协调、服务的重责。党政人才的水平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党政人才的能力决定着政府的管理能力。因此,建设一支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既是长远的考虑,又是现实的需要。近期,笔者采取问卷、座谈等形式,先后对市、县、乡30多家党政部门不同层次的对象进行了专题调查,基本摸清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共性问题

3、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开放型党政人才的知识需求不相适应。党校是培养党政人才的主要阵地,但培训效果不容乐观。一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职位、不同岗位的党政人才,在培训方式上搞“大呼隆”、“一锅煮”的现象比较普遍;党校培训工作基本沿袭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做到分类培训、因材施教,知识供需“两张皮”,学员参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培训的内容上看,讲授的学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缺乏提高党政人才开放意识的相关内容,除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安排有外出学习考察的内容外,其他主体班次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专业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不少党政人才专业精神缺失。从市、县党校的师资队伍现状来看,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致力于完成平时的教学任务,深入实际不多,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加之教师本身培训提高的机制不健全,所教的知识满足不了培养具有开放意识的党政人才队伍的需要。二是党政人才培养选拔的方式和途径需要改进。挂职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从目前情况看,存在挂职人数少、时间短,目的性不强(对象的确定上有性别、级别、民族、年龄、党派的限定)等问题。

4、现行的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与激发开放型党政人才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不相适应。一是选人标准不科学、用人视野不开阔。在党政领导班子配备上,不研究职位,不做职位分析,不研究人和工作的关系,只是简单地以年龄、性别、学历、职务等为条件,能力特长与职位任用脱节。在选用党政领导人才时,只是单一的以投票多少决定个人的升迁,由于受推荐范围的局限性,往往为少数人投机钻营,实干而不事张扬的人吃亏。这种用计划经济的模式、标准和方法选拔出来的领导,也大多是习惯计划经济的工作方式。选人的范围习惯就汤下面,总是在区域内、单位内选人,重要岗位没有向发达地区公开选拔。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工作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目标模糊;分配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工作缺乏压力,分配缺乏激励,队伍缺乏活力。三是对开放型人才的认定标准较为模糊,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奖惩等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标准和办法。

二、对策建议

党政人才是引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实施开放先导战略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需要一大批各领域、各行业的开放型党政人才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培养建设一支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界定开放型党政人才的特质。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开放型党政人才是指具有特殊知识、特殊能力、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人才。开放型党政人才是先成为优秀党政人才,然后通过知识的扩展和开放意识的提升,逐步发展而成的。其成长过程既有优秀党政人才的成长规律,又有自身的成长特点。开放型党政人才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他首先应该是一名成熟的党政人才。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素养,视野宽广,知识丰富,有放眼全球的国际眼光,思想敏锐,洞察力强,具有出众与捕捉发展机遇的能力和永不满足干事的冲动。

人格独立,精神无禁锢,思维无定式,心灵无负担。始终自信、自强、自立,具有不服输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对许多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敢于破旧立新。

特立独行,个性鲜明。不拘流俗,不拘小节,不按条条框框办事;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敢于冒尖,敢开风气之先河,勇于承担风险,大胆求异,不安于现状,具有昂扬的锐气和创新的锋芒。

有很强的战略意识和发展眼光。长于谋略,才华出众;观念新颖,思想活跃,才情四溢,不单单行事魄力大,说话的口气也大;对上不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对下不左右逢源,当“好好”先生。

有强烈的责任感,胜不骄、败不馁。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放在第一位,锲而不舍,既不轻易放弃自己刻意追求的目标,也不谦逊于事业成功中自己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以上应是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基本特质,倘若说人才难得,那么开放型党政人才就更难得了。

2、树立开放的人才理念。开放的理念是建设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的前提,首先,在观念上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更加重视思想解放的作用,树立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观念,多一些开明包容,少一些鸡肠小肚,把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结合起来,使更多的市外资本、技术、人才和智力为我所用;更加重视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引领作用,以开放型党政人才带动关键优势产业,以人才的集聚引领支柱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开发培养,落实用人单位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开放型党政人才选拔培养的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广揽英才;更加重视公正透明的人事制度建设,破除开放型党政人才选拔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其次,树立“柜台式服务”的工作理念。全市各级党政人才要把自己的办公桌当座商场的一节柜台,自已就是柜台后面的服务人员,不论是纳税人,还是投资者,他们需要什么,就努力提供什么,整个过程就是政府为他们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过程。

3、构建开放型党政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开放型党政人才的能力,要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优化人才能力结构标准,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实行有重点、分层次的培养。一是树立全新的培养理念。人才的成长,总是自身的努力和客观环境复合作用的结果。作为党委、政府,一方面要在组织机构、培养制度、激励机制及经费保障投入等方面切实抓好;另一方面,要注意创建有利于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工作环境,营造全社会关注、尊重、推崇开放型党政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他们的培养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二是要选准培养对象。通过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挖掘和发现既有工作实力,又有相当战略思维禀赋的党政人才纳入培养视野。三是应注重抓好“专业精神”的培养。据人才专家研究,党政人才成长过程一般包括知识准备期、素质磨砺期、成长发展期、优势发挥期等四个时期。要在每个时期,根据不同情况,改进培训方式,调整培训内容,大面积充实国际贸易、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城镇建设、税收金融等内容;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如“思维训练”、“商谈能力”、“管理技巧”等的训练;重视如何当好县长、乡长、局长等管理技巧的培养。四是在培养方式上多样化。

如举办针对性强的专题培训班、进修班,强化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五是加强职业道德培养。重点培养塑造“职业品格、职业思想、职业行为”党政人才形象;职业品格,体现谦虚谨慎、敢说真话、百折不挠、毅力非凡等品格;职业思想,体现正视残酷现实、强调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等思想;职业行为,体现工作中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是为了“个人、部门、局部”利益负责,而是为“群众、整体、全局”的利益负责。六是培养模式应选择开放型。加强和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协作,积极依托武汉地区的高校、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各类创业中心、科技园区的培训资源,多渠道培养开放型人才;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开放性人才培训基地,全方位培养开放型人才。组织党政领导干部赴美国等国家学习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知识,组织园区干部到新加坡学习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知识,组织小康建设示范村党组织负责人赴韩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学习考察现代化乡村建设,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到香港学习现代物流和旅游管理知识。

4、确立开放型党政人才的选拔使用机制。提拔谁、重用谁,直接决定着开放型人才的选拔使用导向。提拔一个学历一般,但视野宽阔、能力出众、实际不一般的人,就会激励大家不在捞取文凭上下功夫,而在开拓创新、建功立业上下功夫;提拔一个敢冒敢闯、业绩突出,但资历不深、“关系”不硬的人,就会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积极地去追求上进,而不是消极地熬年头;重用一个曾今犯过错误,但早已改正,不唯上、不唯书、不墨守成规,始终保持一种锋芒的人,就能矫正追求所谓“十全十美”、“求全责备”的形而上学,树立辨证、发展看待人才的科学态度。所以,用什么样的人,不仅对被用者是一个考验,对有权重用谁者也是一个考验。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选拔培养开放型的考核评价方法,将是否具有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否带领领导班子和人才团队尽快适应开放先导战略并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依据放到开放型人才的考察评价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的目标要求与选拔培养开放型人才的责任措施作为一项过硬的考核指标,作为考察评价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重要实绩依据,并在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中加大这一成果的运用力度。

其次,建立开放型党政人才能力标准框架。探索建立全市党政人才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真正使党政人才开发选拔有标准,使用有依据,考核有尺度,培训有目标,个人努力有方向。根据县级(市直单位)、乡镇(县市单位)主职和副职等不同级别党政人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特点,分别设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基本能力、专长、发展潜力、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的结构性的综合分析,适时对开放型党政人才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认定,动态掌握能力的变化,为全市各级党委选贤任能提供依据。

第三,以干事为标准选拔任用人才。按照《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落实靠得住、有本事的选人要求,在党政人才选拔任用中,旗帜鲜明的以能力和干事为标准。坚决纠正选拔任用中忽视能力、漠视实绩的作法,把着眼点放在这个人能做什么、做成个什么、做什么做的更好、还可能做什么,把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作为考核开放型党政人才德、能、勤、绩的重要标准,真正把具备各种能力、勇于干事创业的人才集聚到开放型党政人才队伍中来。

第四,以公平竞争选用人才。人才的成长是一个外在培养和内在修养相结合的过程,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要通过媒体宣传和党委、政府的引导,使用人单位确立人才的选拔、任用必须竞争的理念,尤其是党委、政府的重要部门在人才选拔、任用竞争上应率先突破,建立强大的社会示范效应;要不断引导和鼓励人才个体大胆地参与竞争,敢于接受新机遇、新岗位的挑战。要敢于突破长期以来人才竞争“内循环”的惯例,拿出一些关键岗位,包括县长、部门局长等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应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课题等,通过公平竞争,把“想干事”的年轻有为的人才放在最艰苦、最前沿、矛盾最集中的实践第一线去经受锻炼。

5、构建开通、开明、开放的人才政策。通过制定开通、开放、开明的政策,全面激发开放型党政人才的活力。

构建开放宽松的人才引进政策。探索政府机关面向社会吸引财税、外经外贸、金融、外语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新途径。突破主要以学历、职称为人才引进条件的政策,既考虑引进人才的学历背景和专业基础,又考虑本地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使人才引进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搭建开放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对领军拔尖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等,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式办理进人手续。

构建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坚持从政治上保护、经济上奖励、精神上激励。从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心理需求出发,赋予精神激励新的内涵,确定符合党政人才自身特点的精神激励新观念,综合运用社会环境激励、工作目标激励、职业荣誉感激励,给予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完善奖励制度,制定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奖励办法,设立奖励基金,定期开展_____市开放型党政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结合量质化目标考核,对贡献突出的开放型人才进行大额度奖励。

构建全面优化的人才关爱政策。对人才的最好关爱就是宽容。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善败者不亡”。善待失败需冷静自持,也需要冷静支持。宽容失败,一声问候,一句鼓励,一把扶持,都能让人倍感慰藉,并给人以自信。管理学的“激励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宽松机制”。只有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才能倡导一种锐意创新、勇担风险的价值观,才能提供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才能营造一种摈弃浮躁、踏实创新的社会氛围。“失败也是一种创造”。在一个充满宽容和理解的社会中,如果我们都能够以这种创新思维去对待那些敢于越雷池、敢于失败、敢于创新的人,人才的能量必将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社会环境:对开放型党政人才取得的成功大力鼓励,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对他们暂时的失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宽容他们的个性、宽容他们的不足,大胆地为失败者构筑重新振作崛起的平台,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从失败中走出来,干成事业,走向成功。

【第3篇】党政干部队伍年龄现状调研报告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作为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干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为应对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现象,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调研、查阅资料等形式,对解决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现象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党政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年轻干部外流等现象也给我县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挑战。主要呈现四个方面问题:

㈠从党政干部队伍总体情况上看,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全县现有党政机关干部1115人,其中县级干部30人,科级干部630人,科员455人,平均年龄44.73岁(见下图)。30岁以下的71人,其中公务员37人,仅占3.3%。3个乡镇没有30岁以下干部,56个县直部门只有11个单位有30岁以下干部。50岁以上干部占22.5%。

㈡从党政领导干部梯次结构上看,后备干部断档。630名科级干部中,平均年龄45.58岁(见下图)。正科级干部中,30岁以下的仅1人,占0.4%;50岁以上的102人,占43.2%;副科级干部中,30岁以下的21人,占5.3%;50岁以上的94人,占23.9%。56个县直一级部门党政班子平均年龄43.22岁,其中党政正职平均年龄44.19岁,50岁以上的党政正职8名,只有6个部门有30岁以下的班子成员,14个部门有31至35岁的班子成员,35岁以下党政正职仅3名。

㈢从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上看,外流现象比较严重。自XX年以来,全县党政机关新增工作人员19人,其中选调生14人,公务员5人,但同时调出或外流10人,8人为XX年后新进年轻干部,流失数占新进人员数的52.6%。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引进各类人才65名,同时流失各类人才11名,全部为XX年后新进人员,流失数占新进人员数的16.9%。

㈣行政编制总量有限,为新进党政干部带来困难。全县核定行政编制948个,实有工作人员974人,超编26人。受行政编制总量限制,每年申报的选调生、公务员计划,因行政编制超编而被削减下来,每年分配选调生、公务员都很少,XX至XX年连续4年没有公务员招录指标。除公检法外,县直其它部门从98年之后没有招录过公务员,4个乡镇6年没有新进人员。

二、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㈠政策法规原因。由于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的确立,公开招考成为进入党政机关的唯一渠道,县级又没有公务员招考权限,自身很难解决党政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公务员出口不畅,公务员保障机制与社会保障机制还没完全对接,给干部自谋职业增加了难度,导致公务员进了就不愿出,等也要等到退休,占用编制和岗位,无法补充新人。《公务员法》规定乡镇不能设置非领导职务,县级不能选配县级非领导职务,给非领导职务配备带来难度,对充分调动年龄偏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带来一定影响。

㈡管理体制原因。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后,因受诸如编制、身份、待遇等刚性约束和限制,不同部门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干部交流比较困难,特别是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间的干部难以交流,导致优秀年轻人才无法进入机关,进入机关后在培养上也有许多限制条件。我县创新将编制挂靠在事业单位,人在机关工作的作法,与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不符合,在编制管理、工资待遇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对干部的成长培养存在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不能在机关任中层干部,不利于干部的梯级培养。

㈢机构编制原因。按照上级机构编制从紧的要求,对乡镇、县直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实行分层、分块使用,但随着乡镇职能的调整和全县重点工作、主导产业的强化,出现了县直超编,乡镇空编的现象,为县直机关直接补充年轻干部带来困难。县总工会定编4人,现有人员8人,平均年龄50岁,最年轻的44岁,年龄最大的57岁。县统计局定编9人,实有人员10人,平均年龄46.8岁,年龄最小的39岁,为现任局长,中层业务骨干都在52岁以上。由于总量超编,不能补充新人,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有时感到捉襟见肘。同时,中央已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核销行政机关老干编制和事业编制,一律不得继续使用。全县还有20个老干编制人员和29个单列事业编制人员需要消化,给县直机关补充年轻干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㈣城乡差别原因。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山区受经济、交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年轻干部留不住,年轻干部少,乡镇一级尤为突出。傅家堰乡定编35个,实有干部23人,30岁以下3人。仁和坪镇定编45个,实有干部41名,30岁干部1人,30岁以下干部没有。

三、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有益探索

为应对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现象,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有益探索,对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积累了经验。

㈠强力推进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按照“培养锻炼干部,提高素质能力,增强机关效能”的工作要求,采取“培养式、竞争式、调整式、惩戒式、回避式”等方式交流机关中层干部。对有一定发展潜力、列入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中层干部,通过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参与中心工作等形式,交流到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工作,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或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让他们在一线接受实践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对专业性较强、本机关无合适人选的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对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积极性不高的干部,实行调配交流。对群众举报服务窗口岗位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经调查核实的,一律就地免职,调整工作岗位。对应当实行任职回避或公务回避的对象进行回避式交流。自 年以来,全县机关中层干部轮岗124人,跨单位交流25人,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10人,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18人,有效解决了机关中层“板结”问题。

㈡加强非领导干部管理,发挥非领导干部作用。出台了《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职责、考核、管理、诫勉、免职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特点,按照“因才适用,因人定岗”的原则,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比较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安排协助领导班子成员分管某一方面或负责某一方面工作,授权对专项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和指导。全县现有科级非领导职务160人,平均年龄50.18岁,50岁以上113人,55岁以上的42人。参与领导班子分工的43人,协管一方面工作的35人,参与中心工作的26人。通过给科级非领导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科级非领导干部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提升,提高了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

㈢配备乡镇长助理,突破乡镇年轻干部的补充渠道。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有效缓解乡镇年轻干部缺乏的现状。从XX年开始,分两批从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中选派了17名乡镇长助理,任期1至2年,进行挂职锻炼,跟踪培养,拓宽事业单位与机关间干部的流通渠道,在事业单位中发现、储备优秀党政后备人才,目前已有3名同志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

㈣竞争性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创造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采取公开选拔,改革干部初始提名、全程差额任用干部等方式,拓宽年轻干部来源渠道。XX年以来,先后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1名科级领导干部,任用人员中有3人来自县外,4人来自事业单位,3人来自企业。对入围考察对象的纳入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和使用,目前有8人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其中7人来自事业单位。通过竞争性选拔干部,优化了领导干部队伍结构,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㈤引进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年轻后备干部。为缓解县直机关年轻干部严重缺乏的现状,从 年开始,由组织部门牵头,组成人才引进专班到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共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5名,编制挂靠在机关二级事业单位,人在机关工作。目前绝大部分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被组织部门纳入科级后备干部管理,为机关储备了一批年轻党政后备干部。

四、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的对策建议

解决全县党政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问题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着眼长远,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稳步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㈠建立学习培训机制,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思想决定行动,良好的工作心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目前,部分45岁以上干部在心态上存在误区,科级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是最后一届在班子里面,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工作动力不足;一般干部认为提拔无望,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不思进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45至65岁是人的精力、心智、经验、能力等综合因素发展的最好时期,尤其是对于管理者而言正是事业的高峰期。要按照“推动科学发展,提升能力素质”的需要,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与年龄老化干部的思想沟通和交流,进行激励性教育和引导,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发挥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比较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对年轻干部进行传帮带,提高整个机关工作效能。

㈡建立干部交流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干部的经常性流动,能够激发干部工作活力,提高综合素质,也能在局部范围内解决年龄老化问题。特别对年龄老化干部,由于思想和身体原因对工作产生了惰性,更需要交流来激发工作动力。对年龄老化特别严重的单位,由组织部门采取培养式、调整式的方式,根据工作需要,在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胜任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原则、条件和方式开展干部经常性跨部门轮岗交流,改变一个部门由于干部年龄过于老化导致的机关活力不强和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工作,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动力不足、工作创新不强等问题,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实现有限的岗位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㈢建立政策激励机制,提高干部工作热情。科学有效的干部激励机制能充分发挥干部的内在动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出台激励政策。按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目标激励与过程激励相结合、整体激励与层次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出台科学、系统、有效的干部激励政策。从事业长远发展着眼,保护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做到讲年龄而不唯年龄,对符合德才条件的,该提拔仍然要提拔,调动年龄老化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合理配备非领导职务。拓宽县乡两级非领导职务配备办法,对县直科级非领导职务职数比例不完全与班子成员职数挂钩,而与干部编制、工作绩效等挂钩;在乡镇设置一定比例的科级助理、科级干事等非领导职务,以选拔长期在乡镇工作,表现较突出、能力较强的一般干部担任非领导职务,解决政治待遇。三是实行奖惩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关程序,建立优秀干部专项奖励资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年龄老化干部进行一些特别的表彰,以肯定工作成绩,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的干部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要处理,不能一团和气,要分出档次。

㈣建立动态储备机制,科学规划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干部队伍年龄问题,最直接、最现实是加大年轻干部的储备力度,但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进人的数量上体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人口、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综合方面的情况,科学预测干部的年更新率,以干部的年更新率来设置干部年进入系数,适度扩大招录比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干部数及专业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干部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全县从 至2018年XX年将退休党政干部349人,年平均35人(见下图),还有部分工作年限满30年的符合退休政策人员可能提前退休,从2012年进入退休高峰期。依据这一数据,科学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5至XX年的努力,使干部队伍呈现一个老中青结合的良性梯次,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的可持续的人才保障。

㈤综合调配编制资源,优化干部队伍组合。在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探索打破编制按乡镇、县直条块分割、受限于统筹调配的现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对编制进行动态调整,避免出现“进人无编与结构性空编”共存的现象,造成编制闲置。通过编制的动态调整,一方面促进干部的适当交流,另一方面用于年轻干部的调整补充,实现干部队伍老中青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组合,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围绕全县发展实际,有选择性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承担社会事务任务重的单位,在编制调配上给予重点倾斜。

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畅通干部出口渠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公务员正常退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建立公务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体系与社会保险机制的对接,能够有效解决公务员正常退出的后顾之忧。可根据实际探索出台提前退休、自愿辞去公职从事经营活动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扩大和畅通干部出口渠道。对工龄满30年或男年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党政干部,鼓励提前退养或退休,退出编制,退出岗位,保留待遇,引进新人。鼓励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经营头脑、有到市场拼打意愿的干部自动退职、自谋职业,创办经济组织和各种社会服务组织,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待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党政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党政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1746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党政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党政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