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农户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县农村信用社一直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加大信贷投入的主要抓手,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很快,至末余额已达到_____万元,占各项贷款的63.74%。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尤其是信用风险。去年8月份,和县联社为有效规避小额农贷风险,决定降低农户小额贷款的信用额度,由原来的3万元调整到5000元。该政策出台后,对和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民反响较大,截止今年1季度末,县小额农户贷款余额为69715万元,比年初减少5634万元,占各项贷款的55.39%,比去年底降低8.35个百分点。为了解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促进小额农贷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近期我们实地调查了雍镇、善后、城南三家农村信用社,剖析其中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工作不到位,少数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信用”二字缺乏足够认识
和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自90年代末农村信用社规范工作结束后在全县迅速推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之初,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信用社宣传工作没有到位,许多农户根本不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真正含义,部分农户甚至误认为,拿到了贷款证就是拿到了享有在信用社贷款的权利,对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知之甚少。
(二)基础工作不到位,等级评定欠真实
小额信用贷款有别于其他贷款的主要特点是无抵押担保等保护措施,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推广之初,一些业务量大、信贷员少的信用社存在畏难情绪,在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存在工作不细、把关不严现象,少数信贷员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仅与个别村干部商讨决定农户的信用等级,极少数责任心不强的信贷员甚至将“信用登记评定”“全权委托给行政村干部,致使“信用等级评定”不够真实,与客观实际严重不符。“信用等级评定”流于形式,为日后该类贷款的管理和清收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三)贷款用途难以把握,挪用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只需借款人提供身份证、贷款证即可办理,信贷员不需要进行贷前审查,因此信用社无法掌握和控制小额农贷的贷款投向,小额农户贷款被挪用现象较为严重。从调查的三个信用社看,每个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情况,最严重的社有30%以上的农户贷款被挪作他用,甚至出现十几个农户每户贷款3万元给一人使用的现象。而信用社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贷款营销考核任务,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被“挪用”也未引起重视。
(四)小额信用贷款金额小,笔数多,工作量大,管理催收难度大
一是小额农贷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十分大。从调查情况看,一个信贷员最少要管400多户,最多的要管上千户,如此大的工作量,信贷员要做好贷款的催收、结息、调查等工作,实属不易。二是小额农贷设及地域广,清收工作难度大。我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部分为每户3万元,而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耕种每户只需要几千元,小额农户贷款中贷款额度较高的借款人大多是外出经商、打工者。据不完全统计,3万元额度借款人,每个社都有15%-20%的人外出打工,有的打工者连春节都不回家,信用社常年找不到当事人,收贷收息难度加大。去年底,三个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共5114笔,金额9284万元。其中无法催收863笔,金额1367.94万元,分别占16.9%、14.7%;从未结息的1309户,金额1748.19万元,分别占14%,18.83%。
(五)农村信用环境欠佳,依法催收执行难
近年来,由于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对征信的认识逐步提高,信用意识有所增强,但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普及不广,农村的信用环境尚不完善,农户对信用的认识仅处于初级阶段。我县农村少数地方借款人不守信用,想方设法逃废信用社债务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贷款户甚至以蒙取贷款为目的,不顾有无偿还能力,钱到手后便杳无音讯。信用社在催收无果的情况下,只得通过法律程序进行催收。但由于小额信用贷款无有效抵押,加上法院的执行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赖债行为,给农村金融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三个社共向法院诉讼贷款案件51笔,金额197万元,执行21笔,金额39.1万元,执行率分别为41.2%、19.8%。
(六)现行考核制度影响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
一是按季考核贷款收息任务,影响了信贷员放贷的积极性。目前,3万元额度的贷款大部分用于外出经商打工者,这些人平时不在家,一般情况下每年春节回来,有的春节也不会回来,这样一来,农户小额贷款发放多的信用社及信贷员就很难完成按季结息任务,直接影响到职工的收入。信贷员为了完成任务,有时不得不自己掏钱代为垫付利息。因此,小额贷款这个既费 时、又费力、难出效益的贷款没人愿意去做。二是不良贷款考核力度大,信贷员产生了“惧贷”心理。小额信用贷款贷时没法审查,贷后不知去向,又无有效财产抵押,加上现在农村的信用环境不佳、司法执行力度不到位等因素,要将该类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谈何容易!而县联社对新增贷款不良率超过2%的信贷员,一律实行下岗收贷,这样一来没人敢再放此类贷款。
(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显现
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其用途为农业,方式为信用。在目前农业还是弱势产业,人们信用意识比较淡漠的情况下,风险显现已是必然。至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三个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为9284万元,不良贷款率3883万元,不良贷款占用率为41.83%。
二、改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建议
(一)完善信用评定机制,防范信用风险
一要宣传到位。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使广大农户正确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含义,在广大农村营造良好的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避免盲目贷款和恶意贷款行为的发生,确保信用贷款的良性循环。二要定期评级。信用社每隔两年进行一次信用评级,并严格按照级别发放贷款,确保小额贷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权威性。信用评级前信贷员要深入行政村了解情况,对每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评级时要先由农户直接向信用社申请,管片信贷员、信用社主任与村组干部共同商讨决定等级。
(二)规范评级操作机制,防范操作风险
要把对农户的信用评级工作,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在县乡(镇)两级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布置,统一行动。各级政府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并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要建立由村委会、村民代表和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组成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发挥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熟悉农户家庭情况的地缘、人缘优势,对申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资产状况、信誉状况、经营能力、道德水平及还款记录,进行全面调查,认真开展农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并以此为依据,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户信用登记咨询系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建立动态的管理系统。扎实推进信用村镇的建设和评定工作,对信用村镇的贷款实行政策倾斜和利率优惠,努力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防范自然风险
建立由政府和农村信用社共同出资的担保机构,专门用于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担保。也可由农村信用社按一定比例集中一部分风险基金,对由于自然灾害而形成的小额信用贷款损失进行补偿。同时,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落实责任追究机制,防范管理风险
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贷款管理责任制,将责、权、利紧密挂钩,对基础工作扎实、小额信用贷款放得好、投得准、收得回的予以奖励;对信用评级走过场、贷款发放谋私利、贷款回收嫌麻烦以致贷款放得出、收不回的予以经济处罚和责任追究,避免管理风险的产生。同时强化贷款的检查督促,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农户贷款的使用情况,严防贷款挪作它用而产生新的风险。
(五)推行失信惩戒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一是建立真正的大征信体系。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增加,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员越来越多,这些人获得贷款后,如不主动偿还,信用社催收将困难重重,长期下去,直接影响着信用社的发展和生存,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信息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将农户贷款信息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如有不良记录,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卫生部门不予发放许可证,公安部门不给办理暂住证等,让失信者“一步失信,寸步难行”。二是加大执法力度。法院每年要在春节前后务工人员返乡之际,组织人员,集中执行,给那些不守信用户以威慑。同时,对农户小额贷款要进行执结率考核,对钉子户、赖帐户决不手软,坚决打击。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一是对小额贷款的考核要有别于其他贷款,收息指标应按年考核。二是基于农户小额贷款难以掌控的特点,对困难户允许循环结息转据,对新增不良贷款可以适当放宽到5%-10%之间,以增加信贷员的投放农户小额贷款的信心和积极性。
【第2篇】农户种粮收益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国家连续5年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补贴,免除农业税后农户的种粮收益到底如何?笔者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吴、田阜、庄头等10个乡镇,每乡镇选取5个自然村,每村随机选取5户进行调查。以保留农业税的最后一年XX年为对照,经过汇总,结果如下:
全市XX-XX年度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5.9元/亩,种子22.5元/亩,氮肥36.7元/亩,磷肥25.1元/亩,灌溉41.4元/亩,病虫害防治14.5元/亩,机收费48.8元/亩,农业税36.6元/亩,其它费用2.2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53.7元/亩;小麦亩产375.5公斤(单价1.2公斤/元),产出平均450.6元/亩,亩收益196.9元。XX-2011年度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35.0元/亩,种子24.0元/亩,氮肥50.0元/亩,磷肥25.5元/亩,灌溉65.0元/亩,病虫害防治18.5元/亩,机收费50.0元/亩,其它费用305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02.5元/亩;小麦亩产400.0公斤(单价1.6公斤/元),产出平均640.0元/亩,亩收益443.3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46.4元,增幅125.1%,平均递增率25.0%。
全市XX-XX年度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18.6元/亩,种子20.8元/亩,氮肥40.2元/亩,磷肥7.2元/亩,灌溉54.7/亩,病虫害防治5.1元/亩,机收费11.3元/亩,其它费用10.1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68.0元/亩;玉米亩产428.0公斤(单价1.1公斤/元),产出平均470.8元/亩,亩收益302.8元。XX-2011年度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0.0元/亩,种子30.0元/亩,氮肥100.0元/亩,灌溉60.0元/亩,病虫害防治12.0元/亩,机收费13.5元/亩,其它费用12.0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81.5元/亩;玉米亩产500.0公斤(单价1.4公斤/元),产出平均700.0元/亩,亩收益518.5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15.7元,增幅71.2%,平均递增率11.5%(详见附表)。
综上所述,XX-XX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521.7元/亩,总产出921.4元/亩,平均亩收益499.7元/亩;XX-2011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384.0元/亩,总产出1340.0元/亩,平均亩收益956.0元/亩。通过分析表中各项投入、产出费用,可以看出农户种粮收益较以前大有提高,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也在增加,收益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粮食生产加大了种子补贴和综合直补,使2011年度小麦生产成本从271.5元/亩降低到202.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9元;玉米生产成本从247.5元/亩降低到181.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6.0元。但这种估算未计算农民的劳动力成本,仍存在着投入费用偏高问题。
一、部分地方没有实行节水灌溉,造成水肥投入费用偏高。
二、耕作措施不当,机耕费用较大。
三、有机肥施用面积小,秸杆综合利用率低,化肥使用成本高。
四、化除农药用量偏大,增加了投入费用。
五、播量偏大,增加了种子购买量。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的改进措施如下:
1、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调查中发现在许多乡镇仍存在着水源浪费,用水效率低的情况,塬上某村水费竟然高达150元/亩。所以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行方田u型衬渠,低压暗管输水或软管引水,实行节水灌溉,减少不必要的水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施肥上应该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实行种子包衣,采用精量播种技术。近年来播量偏大是农户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不但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是农作物的群体偏大,抗倒伏能力差,产量下降,同样减少了种粮收益。因此要积极推广种子包衣、精量播种技术,以便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形成壮苗和合理的群体结构。
3、改进耕作措施,降低机耕费用。主要是平整土地,划分小畦,小麦可实行精量条播,玉米实行硬茬直播。目前我市仍有部分群众不重视田间整治,畦子过长或过宽,不实行条播,这样不但不利于机耕机播,而且不利于作物群体优势,降低产量从而增加生产成本。例如播种玉米时,不旋耕,直接开沟播种,可减少播量也可节省机耕费10-12元。
4、选用抗病虫的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选用优质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发生次数和面积,从而减少农药用量,其次合理安排茬口、优化耕作措施、实行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草所需费用,也可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5、提高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小麦秸杆可以集中收回,晒干出售,发展造纸业;玉米可以适期青秆收获,青贮秸秆,发展畜牧业,也可部分还田,增加有机肥的投入。例如小麦人工收割麦草可增收120-150元/亩,机收捡拾麦草可增收50-80元。
【第3篇】库区农户存粮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山区、库区农户存粮情况专项调查基本概况
**撤乡并村后为7个乡镇,51个行政村,669个村民小组,22900农户,74176农业人口,其中山区、库区缺粮人口16000人,而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占24%以上。缺粮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及沿205国道一带。目前,全区51个村全部实现了村级通达工程,硬化道路95%以上,交通十分便捷。
调研情况
1、存粮情况。实施村级通达工程,山区交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农户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减少,农户存粮食主要为成品粮,多数为随购使用,没有大型的存粮容器,都为米缸和木制容器,存粮数一般都在50——100斤/户。
2、存粮意识。山区农户在春节和茶叶生产季节有多备存粮食的习惯,一般备足二个月的可用成品粮,平时都为食用完即购,不备过多的粮食,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有争购风潮。
3、加工、经营情况。境内无粮食加工企业。每个自然村都有粮食销售点,全部销售成品粮,成品粮以大米和筒面为主,农户方便使用。每个销售点一次性购入成品粮在一吨以上,进货地为**、歙县的城区加工企业,经营网点日常备粮一吨左右,同时,个体车辆运输户也都加入粮食回带销售行列。
存在问题
1、农户存粮备荒意识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购粮网点的增多,农户多年没遇重大自然灾害,风调雨顺已成为习惯,如遇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必有争购风潮。 2、山区境内没有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多为购买成品粮,而山区气候变化较大,存粮器具简陋,不利于成品粮长期存放。 3、网点虽多,但存粮少,抗风险能力差。边远山区有诸多的粮食销售网点,但多为个体商店,不是以粮食购销为主,仅是附带销售,购销能力受到场地和购销资金的制约,销售点的存粮数量也随之受到限制,没有粮食购销保障。
建议与对策
1、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防范和保障因“粮食价格上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 来临时的粮食供给。 2、加强宣传,增强农户科学储粮备荒意识。农村科学储粮,利国利民。不仅要引导好产粮区的科学储粮,而且更要引导好缺粮山区的科学储粮,使他们恢复过去储存一年以上食用量稻谷的良好习惯,做到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政府可通过项目建设等方式,扶持粮食龙头企业向乡村延伸,建立健全固定的销售网点和粮食代销售网点,并形成供给规模,确保成品粮不脱销。 4、加强通达工程建设和交通环境治理,确保道路畅通。
【第4篇】农户种粮收益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户种粮收益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国家连续5年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补贴,免除农业税后农户的种粮收益到底如何?笔者通过科技入户工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吴、田阜、庄头等10个乡镇,每乡镇选取5个自然村,每村随机选取5户进行调查。以保留农业税的最后一年xx年为对照,经过汇总,结果如下:
全市xx-xx年度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5.9元/亩,种子22.5元/亩,氮肥36.7元/亩,磷肥25.1元/亩,灌溉41.4元/亩,病虫害防治14.5元/亩,机收费48.8元/亩,农业税36.6元/亩,其它费用2.2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53.7元/亩;小麦亩产375.5公斤(单价1.2公斤/元),产出平均450.6元/亩,亩收益196.9元。xx-2011年度种植小麦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35.0元/亩,种子24.0元/亩,氮肥50.0元/亩,磷肥25.5元/亩,灌溉65.0元/亩,病虫害防治18.5元/亩,机收费50.0元/亩,其它费用305元/亩,全市投入平均202.5元/亩;小麦亩产400.0公斤(单价1.6公斤/元),产出平均640.0元/亩,亩收益443.3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46.4元,增幅125.1%,平均递增率25.0%。
全市xx-xx年度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18.6元/亩,种子20.8元/亩,氮肥40.2元/亩,磷肥7.2元/亩,灌溉54.7/亩,病虫害防治5.1元/亩,机收费11.3元/亩,其它费用10.1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68.0元/亩;玉米亩产428.0公斤(单价1.1公斤/元),产出平均470.8元/亩,亩收益302.8元。xx-2011年度种植玉米的平均投入费用分别为:机耕机播费20.0元/亩,种子30.0元/亩,氮肥100.0元/亩,灌溉60.0元/亩,病虫害防治12.0元/亩,机收费13.5元/亩,其它费用12.0元/亩,全市投入平均181.5元/亩;玉米亩产500.0公斤(单价1.4公斤/元),产出平均700.0元/亩,亩收益518.5元。比对照亩增加收入215.7元,增幅71.2%,平均递增率11.5%。
综上所述,xx-xx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521.7元/亩,总产出921.4元/亩,平均亩收益499.7元/亩;20xx-20xx年小麦玉米两料作物平均总投入384.0元/亩,总产出1340.0元/亩,平均亩收益956.0元/亩。通过分析表中各项投入、产出费用,可以看出农户种粮收益较以前大有提高,农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也在增加,收益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粮食生产加大了种子补贴和综合直补,使2011年度小麦生产成本从271.5元/亩降低到202.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9元;玉米生产成本从247.5元/亩降低到181.5元/亩,每亩补贴平均达到66.0元。但这种估算未计算农民的劳动力成本,仍存在着投入费用偏高问题。
一、部分地方没有实行节水灌溉,造成水肥投入费用偏高。
二、耕作措施不当,机耕费用较大。
三、有机肥施用面积小,秸杆综合利用率低,化肥使用成本高。
四、化除农药用量偏大,增加了投入费用。
五、播量偏大,增加了种子购买量。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的改进措施如下:
1、全面实行节水灌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调查中发现在许多乡镇仍存在着水源浪费,用水效率低的情况,塬上某村水费竟然高达150元/亩。所以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行方田u型衬渠,低压暗管输水或软管引水,实行节水灌溉,减少不必要的水源浪费,提高用水效率。施肥上应该提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实行种子包衣,采用精量播种技术。近年来播量偏大是农户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不但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是农作物的群体偏大,抗倒伏能力差,产量下降,同样减少了种粮收益。因此要积极推广种子包衣、精量播种技术,以便降低生产成本,利于形成壮苗和合理的群体结构。
3、改进耕作措施,降低机耕费用。主要是平整土地,划分小畦,小麦可实行精量条播,玉米实行硬茬直播。目前我市仍有部分群众不重视田间整治,畦子过长或过宽,不实行条播,这样不但不利于机耕机播,而且不利于作物群体优势,降低产量从而增加生产成本。例如播种玉米时,不旋耕,直接开沟播种,可减少播量也可节省机耕费10-12元。
4、选用抗病虫的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选用优质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发生次数和面积,从而减少农药用量,其次合理安排茬口、优化耕作措施、实行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地降低并虫、草所需费用,也可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5、提高高秸杆综合利用率。小麦秸杆可以集中收回,晒干出售,发展造纸业;玉米可以适期青秆收获,青贮秸秆,发展畜牧业,也可部分还田,增加有机肥的投入。例如小麦人工收割麦草可增收120-150元/亩,机收捡拾麦草可增收50-80元。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农户调研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