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调研报告 >

省高校调研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5-01 08:01:2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省高校调研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省高校调研报告多篇

省高校调研报告篇1

一.校内宣传

1.方式渠道

a.一般会采取海报、传单、广播、条幅等常规方式;其次,各校会充分利用校内有限资源进行宣传。拥有电视台的学校用电视作宣传阵地;校园网发达的学校则用网站特别是作为宣传平台;还有电子屏幕等多种资源利用。各级都认为海报这种宣传方式最为有效。

b.各校不断创新,挖掘新的宣传渠道,值得借鉴:

1)北大、北广对海报的艺术化制作。针对性强:针对不同的制作目的,从而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版面的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字体、图片的绘制多变:艺术性强:海报的构图、文字、排版等工序皆由颇具专业水准的同学设计完成,极具视觉冲击力。成本高:海报皆由优质的纸张,电脑打印而成,制作精美考究,对专业的要求高。综上可得,海报的艺术制作能给人以更强的震撼力,宣传效果好。但制作耗资大,专业技术要求高,难以大范围推广。

2)立体式宣传。所谓立体式宣传便是宣传的几个方式同时进行,或紧凑的铺开,产生“聚集效应”。这对普遍资源紧缺的校会而言,投入少,效果却事半功倍。例如,人大的五.四游园晚会的宣传,一开始张贴海报,给同学一个印象。而后马上挂起巨型条幅,同时往各个宿舍发送传单,在校园各处摆放海报,校内的各种刊物、广播、网络三管下,使得一时间“五.四游园”成为人大同学议论的焦点。当是时,课堂内外,茶余饭后,无人不提“五.四”,无人不晓“游园会”。在这种短时间内,多层次,多侧面,高强度,全方位宣传模式能造成一个强大的宣传攻势,受到显著的效果。

c.常规的工作完善其细节,同样也可以“小投入,大收获”。

1)海报的摆放要充分考虑人流量及时间的问题。摆放的位置要有重点、有突出。

2)宿舍楼的宣传板形状要多样,颜色要鲜艳,内容要灵活。如北科大也有类似我校“热卖站”的宣传小板,每幢宿舍楼皆有,为一座小房的形状。他们还尽量减少大段枯燥的文字通知,而采用彩绘、彩喷的方式,语言也尽可能的幽默,此举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

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采用广播进行宣传,早6:30-8:00,中午9:50-10:10。午饭晚饭期间插播,特别是有重大活动时,则随时进行跟踪报道。

4)夸张式宣传。突出某一个宣传环节,使它特别的显眼能吸引人。例如中央财大在“聚焦时代,关注网络”活动中耗资3000多元做了一个巨型展板,虽其后再也没有作其他的大型宣传,但这个活动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强强联合式宣传:通过联系其他多所高校(特别是著名高校)联合举办活动,扩大影响力,扩展其活动规模。几所高校同时进行高强度的宣传,造成巨大影响,更多师生也能知道该活动的信息,效果十分显著。例如北大今年的女生节,今年北大着力与其周围诸如清华、北师大等高校联合,北大的女生节扩大规模,举办成首都女生文化节。宣传在各学校同时展开,极具社会影响力,表现出对该女生节的浓厚兴趣。女生节善未开幕却已是春风一到花满楼了。

6)以情感人式宣传:大学生是一个极富朝气极有同情心的群体,他们对社会上的一切事物皆表示好奇,对丑恶的憎恶,对善良的赞同,对/:请记住我站域名/无助的同情,对落后的痛心抓住他们内心的感性一面,便能抓住他们的心.感人式宣传便是如此.例如农大的“扶贫接力”的宣传。首先,播放大学支教团在西部拍摄的实况录象——“呼唤”,以及西部儿童图片展。而后,紧接者又在人流量较大的第一、第二食堂大力宣传。活动期间还邀请到西部的贫苦学生做代表参加其活动。整个过程真实感人,极富感染力与号召力。这类宣传更针对活动而言,一般类似募捐、义务性献血等公益活动较为适合。

7)名人效应。活动前期或过程中邀请名人加盟,或名人前来签名售书等等。借助名人名气的各种方式为活动造势,吸引同学。这种宣传难度较大,一是要邀请这些名人嘉宾需专人邀请接送,而且额外也需资金投入。二是要根据活动的大小及学校影响力的情况来决定。突发状况还要有提前的准备。

8)制作宣传媒体。制作文化衫、小彩旗、小招牌等形式多样,能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例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宣传部自己设计夏季文化衫,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同学,一来可以宣传校会及本部门。同时也可以募集一些经费。以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在针对大型活动时,我们可以设计文化衫或者其他形式的小物品,出售或者赠送,让一个个穿上它的同学做一个移动的宣传栏。

d.调查总结

除了常规的前期宣传工作,有更多的学校已经开始注意到前期的调查工作与事后的总结报告了,一般的,他们会在活动前作一个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的看法建议反馈给了活动的组织者。组织者参考这些建议,使得计划得更为周全,活动也举办的更尽善尽美。而北大则是将活动的后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面向校内师生及校外媒体。这样做,首先可以再次起到宣传的作用,一前一后的双重宣传为活动圆满画上了一个句号;再次,各方通过这份总结报告,可间接监督校会活动的组织状况,提出建文秘站:议及批评。

二宣传内容

a,校会内各种讲座或节目的宣传。

b,特殊时段或节目。比如说北交在刚开学的一期《迎新专刊》,着力对新生介绍学校机构设置、教学状况、住宿常识,同时附校平面图,附近商场地图等。图文并茂地展现在新生面前,同时也方便了新同学的生活。

c,生活、商业资讯。如北航有一份报《方便坊》,其中介绍商家的促销活动,降价商品,价格合理的小精品,以及音乐会、话剧的门票购买信息。一方面可方便同学购物。同时也可为商家作有偿宣传。

d,要闻动态、多方资讯。北航的宣传工具中有一本名为《校园新干线》的小册,每周一期传播校园动态,重大节假日及重要事件更是出号外刊。家事、国事、天下事,皆由该小册子向全校师生宣而传之。这对于信息较为闭塞的学校更有借鉴意义。、

e,就业勤工俭学资讯。四处收集招工信息,为同学介绍兼职或工作。也可与公司合作,为公司制作展板,即可帮助同学了解公司,争取就业机会,也可为公司作宣传,获得赞助。

省高校调研报告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审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审计在经济监督,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保护国有资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审计人才的培养起步晚,高校在承担审计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存在粗放式、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轨、师资不强等一序列问题。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进行探讨。

(一)审计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化。

目前我国高校盲目扩招,高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以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追求下,教学目标不明确,界限不明晰,内容不丰富,仅限于传授财务会计知识,学生缺乏应该具备的会计、审计、管理、金融、法律、风险控制、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同时缺少拥有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很多高校对于教学人才的陪养定位不准确,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优势。

(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对审计实务、政策把握不准。

当前,我国高校师资人才的培养模式仅限于从学校到学校的一贯式的培养方式,缺乏社会阅历以及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甚至有部分审计专业教师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并非审计专业毕业,未全面系统学习过审计专业,对审计实务和审计政策缺乏实践经验,使审计实践性教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上岗时对审计实践,从新开始。

(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忽视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仅停留于课堂上的教学,仅限学习书本上有限制知识,没有大胆地走出教室,到实践当中去教学,审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专业,职业性要求高,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感受审计实务,才能更好地促进理论教学的发展。关注社会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方法授课方式枯燥单?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只是老师的照本宣科,学生只是一味的倾听,老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使得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失去兴趣,专业不精,甚至不通。

(一) 明确教学目标,丰富审计教学内容

有目标才能有方向,高校人才培养也是如此。我国财经高校对于审计人才培养上应当制定中期人才培养计划,把人才培养划分为应用型、研究性分阶段,有计划的培养具有特色的高素质审计人才。同时学校还应当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审计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审计实务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教师引进方面要打破传统模式,具要有学历又要有丰富的双人才教师队伍。聘请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的人才作为学校教学顾问,鼓励教师开展审计实践交流活动,培养教学的创新思维。鼓励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支持教师参加社会审计实践,适当给予教师资金支持。

(三)重视社会需求,促进审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生命力。审计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强。高校要做好社会调研工作,深入审计机关、事务所、企业认真了解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为学生设立审计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到审计机关、事务所、企业进行实习。同时聘请审计机构、事务所、企业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开展审计讲座,加深学生对审计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审计的兴趣,严谨的工作态度。

(四)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精品审计课程

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互动,摈弃“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在审计课程方面要注重自身特色,打造一批品牌课程,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人才队伍,积极开拓适应社会发展的多领域审计课程,努力走在审计发展前沿。

省高校调研报告篇3

劳动合同法生效以后,国家法律和地方性行政法规都加大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劳动者的法律维权意识也随着普法宣传的深入开展而日益增强。高校后勤职工人数众多,面临的用工风险日益加大,亟需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以妥善规避风险。

一、当前高校后勤用工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缺乏独立承担用工风险的能力。当前,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后勤实体注册成为了独立法人。绝大数高校后勤都未能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规范分离出来。它们仍然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按照高校的行政管理模式运行。法律主体地位上的从属性既使高校后勤缺乏独立承担用工风险的能力,也使高校承担着极大的连带责任。一旦后勤用工出现法律风险,高校将不可避免的要承担全部法律责任。而后勤作为用工单位,因主体地位缺失,也无法有效地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工资支付不合法法律要求。

(1)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我国于20__年3月1日起施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应当在剔除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因此,加班费、津贴、福利待遇等都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然而,调研发现,一些高校后勤并没有按照此要求发放工资。在扣除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加班费、津贴等费用之后,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已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加班费发放标准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__年1月3日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动者日工资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而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根据此规定,若职工月工资为900元,则日工资为900÷21。75=41。4元,小时工资为:41。4÷8=5。2元,工作日加班费为每小时5。2×1。5=7。8元,休息日加班费为每小时5。2×2=10。4元,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为每小时5。2×3=15。6元。如果保洁员每天工作按8小时计算,休息日加班费应为10。4×8=83。2元,法定节假日加班费为15。6×8=124。8元。然而,实际情况是,无论是休息日加班还是法定节假日加班,很多高校后勤都没有按照这一标准支付加班费,而是与法律规定的标准相差较远。一旦出现纠纷,用人单位必然会面临败诉的法律风险。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日常管理无章可循。规章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价值。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适用这些条款的前提必须为该规章制度是经过合法程序制定,已向劳动者公示或者告知,是合法、有效,并对劳动者具有约束力的。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很多高校后勤部门,都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制定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

(四)聘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工伤风险大。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他们在法律上已不具备劳动者的法律资格,出现用工纠纷后,他们不能依据劳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高校后勤来说,大量聘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从法律角度来说,用工风险大大降低。但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年龄较大,劳动能力已十分有限,在工作中很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由于无法为他们缴纳工伤保险,导致工伤风险无法部分转移,高校后勤作为用工部门必须承担所有风险和责任。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或遭受意外伤害,按照法律规定,高校后勤将不得不承担高额民事赔偿费用。即使缴纳了意外伤害保险,一旦出现疾病所致伤害,如脑溢血发作不省人事等,也无法获得意外伤害保险赔付,疾病所致伤害风险仍然无法转移。

二、规避当前用工风险的对策

(一)高校后勤注册成立独立法人单位,与学校实现规范分离。各高校后勤可以最低注册资本,成立独立法人单位,对后勤各部门用工实行统一管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以后,高校将不必再承担连带责任风险,而高校后勤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将会大大增强。一旦出现用工风险,高校后勤就可以主动出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可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实行物业外包、综合工时用工等措施,降低加班费发放风险。根据劳动法第36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劳动法第39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以及劳动法第44条第2款“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的规定,只要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并且每周至少休息1日或者安排补休(法定节假日除外),就不需要支付加班费。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高校后勤可将一些保洁员等常规工种的工作时间调整为早上7:00—11:00,下午13:30—16:00,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或者是每周工作7天,寒、暑假安排补休(即发基本工资,安排休息)。

对于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工种,高校后勤可以独立法人名义申请实行综合工时用工。实行综合工时用工后,由于工作日加班和休息日加班均不算加班费,这将会节省一大笔加班费。

对于一些夜班传达员等岗位,可实行物业外包,由资质较高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这样就可以规避夜班传达员因工作时间较长而出现的用工风险。

(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应在上岗前进行体检,上岗后给予缴纳意外伤害保险。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雇佣该类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身体素质较差,工作中很容易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意外伤害风险可通过缴纳意外伤害保险予以转移。经咨询几家保险公司后得知,若给退休职工每人每年缴纳一定金额保险费,一定数额以下医疗费免赔,一定数额内的医疗费100%赔付,医疗费根据保险费缴费金额设有赔付上限。以某保险公司为例,一年缴纳100元保险费,赔付上限是5000元,若因意外伤害身故或全残的,另外赔付5万元,未全残的,根据伤残等级比例赔付。但是对于突发疾病所致伤害的风险,保险公司均不予以赔付。由于没有相应的保险可予以转移,风险很大。故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尤其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的职工。

(四)加强规章制度建设。高校后勤可以以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单位作为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然后召开全体职工代表大会,对制定的规章予以讨论通过。规章制度讨论通过后,通过员工手册等形式向劳动者进行公示及告知。规章制度内容应规范、全面、合理、合法,确保其能最大程度发挥降低用工风险的作用。

三、结语

风险与机遇并存。高校后勤在面临用工风险加大的同时,也为自身深化用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和法律风险防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劳动法律法规同样也会成为我们高校后勤的`保护伞,保障后勤与学校的正当合法权益。

省高校调研报告篇4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成为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高等学校教育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借助高科技实施多媒体教学不仅是解决教学资源紧张的办法,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选择《调查城镇学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现状》作为调研科目,对我家乡扶沟县城镇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调研内容 城镇学校多媒体教学现状

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 查阅资料 询问师生

调研对象 本县部分中、小学

调研时间 20xx年9月10日--9月30日

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我县中小学中应用的现状

1、中小学干部、教师对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开始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看到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方面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2、学校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

在多媒体配置上,在我所调查的两所县高中中有计算机机房2个,两所初中机房1个,一所实验小学机房1个。没有达到普及多媒体教室,高中教室内配有电视,多媒体教室较中小学多。在教室人员上,高中一共有专业计算机教师以及相关的维修人员十余名,初中小学较少。一名专业老师可对40名学生,其余老师也会定期给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优质课。在教学上,只有初三以及高三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开课的年级一周平均有两节的计算机课。在教学内容上,教授一些基本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及计算机操作。

3、开展了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一些基础较好的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探讨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模式,制作了一些课件和学件,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方便、快捷、高效

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上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中通过计算机的使用能将声、视频、图片结合起来给学生全面的教学感受,能把各种抽象的图形,生活中难以看到的各种资料,科学实验的真实进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多层次地表现将要学习的内容,深化教学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在校园网或是教育网,甚至整个互联网上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流。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教课书在学生看来都是无趣的代名词,在他们看来教科书中的内容都是很没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引入各种学生的喜欢的资料,弥补教科书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短处,譬如在介绍古诗是配以这首诗的动画演示则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各种意境,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应用使得小城镇的学校能通过远程教育模式实现与名校同步上课,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在小城镇学校一般是无法见到名校教师的风采的,为此学校每年都会花钱请到一些名校教师到自己学校进

行客座,举行各种形式的讲座,但这时间必定是有限的,无论如何优秀的教师都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好地对学生的进步起很大的作用。更多情况是学生对今天一个明天另一个的教师感觉像走马观花,只有新鲜感,没有太多的启发。而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学生教师只要愿意可知直接从名校课堂上进行直播,而且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听课,更可以连续地听喜欢的教师的课,能真正获得名校的辐射,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三、学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讲授技巧欠缺

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课件,理论上是教案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部分教师把所有信息全部录入课件中,使得文字信息过多,一是学生分不出重点与非重点;二是信息过多,教师在电脑前坐着忙于展示课件上的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较远,也拉开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教法上,部分教师授课呆板有余,灵活不足。他们完全抛开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模式,坐在电脑前完全依靠屏幕的演示和面无表情的讲述,缺少教师应有的良好体态语言,更没有提问与讨论等课堂互动,教师忙于放映,学生忙于观看,连笔记都来不及做,课堂气氛沉闷。由于完全依赖于电子课件,教师的思维也受到束缚,除了“照屏宣科”的讲述,缺少思维的拓展,更不能根据课堂的实际做出灵活的调整,缺少教学中的发挥的神来之处。

2、教育技术装备资金严重不足

在硬件方面,要增加服务器等设施设备;在教学资源方面,目前只有vcm主题资源,还需要增加一些已开发成熟的教学资源。在基教网的日常维护方面,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充实和维护基教网,预计还需投入很多资金。农村中小学计算机配备严重不足,是阻碍我县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最主要原因。硬件不足,导致信息技术开课率无法得到保障,造成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据部分老师介绍,目前全县50多所农村小学只有50%多所建有计算机室。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初中学校的计算机已购置了4-5年了,已到了更新期了,需要一大笔资金。少数农村学校即使已经配备了计算机,但由于办学经费不足,没钱交电费,而不敢开机使用,造成设施设备闲置。

3、设备管理不规范

调查中发现各学校的多媒体教学教室都是公共教室,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只要拿到钥匙就行,设备没专人负责维护,多媒体教室大多是用完就走,大家都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使用中不爱惜教学设施,教室卫生状况较差,例如在多媒体教室的桌面大部分都被学生涂鸦,每次上过课后学生离开时地面就会留下不少垃圾,而卫生状况很大程度决定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性能的发挥。

4、教育资源有待整合和充实

目前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现状是学校各自为政,校园网内存放大量本校教师自己制作或搜集的教学资源,但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封锁”现象,开放共享性差,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既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由于地区、校际间资源交流较少,导致信息更新慢,可选择资源不多,不利于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四、对学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的相关建议

在多媒体教学中,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没有改变,教师必须始终认识清楚电脑的辅助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不等于电脑教学,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它是基于传统教学手段的发展,但不能取代教师而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导,他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力强、效率高等特点,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一个观众或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多媒体教学要靠学生的主动参与,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开展课堂互动,培养和激发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在教育制度上,虽然计算机基础课是大纲所要求的,但是考试考核力度不够,重视不强,导致计算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育部门不重视,学校就不重点教学。

1、明确电脑的辅助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家长也不会努力引导,从而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2、狠抓质量工程,提高课件水平

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态度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过于重视多媒体,一是过于轻视多媒体,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提高课件水平和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多媒体课件要源于教材,且高于教材。源于教材是指课件内容以教材为依据进行设计,能按照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而不是信马由缰地随意组合。高于教材是指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拷贝或展示,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所提供的技术功能,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要做到“三性”,一是科学性,课件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表达严谨,资料引用正确;二是连贯性,不仅章节连贯,教案内容前后顺序连贯,而且课件内容与课本内容连贯;三是适量性,课件内容适量,注意处理好课件与教材的关系。

3、加强师资培训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使得多媒体教学平台培训具有必要性。不但年老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不熟悉,甚至年轻教师也只是略通一二。多媒体技术培训应包括硬件培训和课件培训。多媒体硬件培训要使教师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避免错误操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多媒体课件技术的培训是重点,教师要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和软件使用,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融入课件中,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4、教育部门合理分配教育资金

针对公立中学的情况,教育部门应予以解决,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不能依靠没有收入来源的学校解决,这些学校资金全部是上级部门播发,在小城镇里学校资金紧张,没有能力享受到多媒体教学的益处。因此当地有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乡镇学校的扶植力度,减小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

五、结语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它的出现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否定而应是扬弃。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师课件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总结并探索多媒体教学经验,必将极大地发挥好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教育部门对多媒体教学发展的重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优秀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这才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最终目的。

省高校调研报告篇5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缓解高校资金压力,优化配置高校资源,促进高校良性发展,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我国高校财务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陷

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中最大的缺陷是所有者缺位。国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者,高校资金的所有者是国家,国家为高校提供大量资金供其发展,但并没有要求其偿还,也没有要求高校以营利为目的,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这些国有资产交给高校进行自行管理和调控。国家为高校投资,但并没有对高校资金的使用和投入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致使资金所有者缺位:高等学校行使法人权力,但其并不承担相关的委托责任。因此,对高校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有所缺失,高校不以盈利为目的,不核算盈利、亏损和相关成本支出,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没有发挥高校的财务管理功能。

(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

我国高校的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师资力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主义体制不断完善,加快了高校融入市场的进程。然而,高校经济活动形式内容多种多样,日益丰富,与此同时,也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对高校财务体制提出了挑战。因此,高校财务对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内容越来越重视。虽然高校财务设置了统一的指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财务分析,但这些指标尚未将高校发展的规模、效益、速度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在内,还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要求;就高校财务现状来看,财务分析在高校财务工作中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高校并未对财务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也未对其进行分析,无法通过财务分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高校的财务管理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尚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不健全的体系制度忽视了财务管理在高校的作用,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

(三)高等学校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遵循“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即高校校长直接领导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部门直接对高层领导负责,而不是对高校的实际情况负责,这种方式必然会造成财权分配的矛盾。目前,高校财务统一领导的状况有两方面不足,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追求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我国学校普遍是校长负责制,在这种制度下,高校财政分配权在校长和中层领导手中,这样尽管加强了财政调配权力,但没有形成相应的经济责任制,或者虽然建立了相关责任制度,但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不发挥应有作用,在使用审批支出权力的同时,没有将支出后果、学校收入等因素考虑在内,这就与高校的实际经济活动相背离,没有很好地保障高校良好发展,不利于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当今企业的财务部门,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财务业务的核算,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财务管理。高校过去采用的传统会计核算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的需求,应以改革促进高校财务体制的发展。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还不够成熟,处于初级阶段,应将管理会计引入高校,从而对高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财务管理。将管理会计引入高校,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一)有利于完善高校的会计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将二者有效结合可以提高高校经营管理水平。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提供相关信息,为其作出有效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对高校来说,管理会计对评价高校内部管理和提供外部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在会计核算完成之后,可以运用管理会计提供的相关指标衡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可以为管理者作出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实现高校的财务管理和控制规划。管理会计可以帮助高校合理引进各种教学设备,更新、兴建固定资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保障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优质生源,形成良性循环。

(二)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决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亟需改革,走转型发展道路。高校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还应对未来发展提供准确的预算和有效的经济规划。管理会计结合之前的计划成本资料和实际成本资料,运用科学的管理会计方法,分析教育成本和学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将成本细化,为编制预算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加速高校的发展。另外,管理会计在引进科研技术、利用外资、更新或购置教学和实验设备等方面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经济评价,推动高校健康快速发展。

(三)管理会计为高校财务保驾护航

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财务会计可以节约企业财务成本,为企业开拓市场等提供很好的资金支持。高校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同样需要资金,需要适当扩大规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形式多样化、筹资渠道多元化,学校与其他学校、与企业之间在研究项目、科研成本、管理费用等方面均有竞争。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推广管理会计,帮助高校节约成本、避免财务风险,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有利于学校领导对下属的考核

管理会计可以对整个学校的经营环节进行监控,同时将高校管理的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统,监控财务核算和分析的全过程。因此,管理会计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收入、支出、成本、利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考核、评价,为学校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加强学校管理层对各部门的监督和控制。

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很多高校正在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因此对投资有较大需求。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资金使用率,规避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成本。投资决策中包含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二是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同样的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计算资金价值时,应将货币时间因素考虑在内,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按照统一时间进行折算,这样比较才更科学。高校可以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运用到管理会计中,以便更好地进行决策分析,同时充分考虑风险和报酬,运用概率分析权衡二者关系。以净现金流量、投资回收期、内含报酬率等为评价指标评价投资项目和经营业绩,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合理配置资金资源,优化投资组合,达到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一般来说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周期长、环节多,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严重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因此,项目投资应该在调查研究后,按照管理会计中的科学投资决策程序进行分析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有效。具体来说:高校投资项目的提出是根据其长远发展战略和投资环境的变化,在把握良好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提出的,可以由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结合本校的长远战略提出,也可以由相关部门领导根据学校的现状提出战术性的投资;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由高校相关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完成;投资项目的决策则由学校高层领导或是相关部门领导制定;项目投资经商讨同意实行后,财务部门应积极筹集资金开始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考核控制工程进度、施工成本、工程质量等,使投资按预算保质保量完成;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既定的方针、程序,另一方面应对原来的投资决策和实施计划进行评价,并且根据变化的情况作出合理、适当的更改,保证投资项目完整有序进行。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没有树立预算管理意识,国家财政拨款是我国高等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学校获得财政支持后无偿使用这些资金。这样导致部分高校使用资金时不能将资金合理有效地统筹安排,缺乏成本管理意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还不健全,高校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第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全面,编制程序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对优化预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三,没有强有力的预算执行约束力,很多高校缺乏预算激励机制,使用过程中节约预算经费的没有得到奖励,预算经费不足的又给予其追加,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约束力。第四,没有健全、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很多高校的预算将关注点放在资金的投入上,没有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未对资金的使用结果进行后续评价,没有建立对资金投入的投资状况和使用绩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高校财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收入预算是指年度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的计划,具体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经营收入;支出预算是指年度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中支出资金的计划,具体包括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事业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高校的预算控制与管理,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指标和方法对高校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发展,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会计要求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更加科学规范。预算管理需要通过科学的编制方法来实现,编制预算时应以年度计划、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为内容,结合相关的预算编制原则,采用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两种预算编制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认真仔细分析上年度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完成情况之上,通过分析预算和实际的数据资料,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下一年度财务预算打下可靠的基础。做预算时应及时将学校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纳入预算中,以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对各院系和部门的资金分配、资源配置、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成本费用支出的标准和相关规定等,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论证,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客观、透明,科学合理分配资金,避免资金浪费。建立清晰明了的预算机制,规范资金收入和支出,使预算更加准确。总之,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执行预算时要严格,而且应将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变化因素考虑到,留有使用资金的空间,避免资金周转困难。预算管理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做好预算管理不是学校财务处一个部门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全校各个部门和院系相互协调、共同参与、通力配合,将资源优化配置。

(三)本量利的分析应用

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是管理会计中很重要的基本分析方法,可以帮助高校确定年度利润、确定招生保本点、预测各种相关费用,进而指导学校的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资料

根据年度招生规模,分析年初制定的招生计划资料,按照学生人数收集预算出的学生学费和住宿费水平、计划投入教学和科研的成本等资料。另外,进行本量利分析,应以一个基本假定为前提,即成本性态为标准,将高校支出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中:变动成本指直接费用中随学生人数变动而变动的部分,例如各学院、系等部门所使用的电话费,杂志报刊、材料费,低值易耗品等;固定成本指直接费用中不随学生人数变动而变动的费用,例如各学院、系等部门支付的教职工的基本工资、保险费、教工福利费、奖金绩效等费用;将间接费用列入固定成本,高校的间接费用主要包括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如计提的坏账准备和无形资产摊销、教育科研费、借款的利息支出、银行手续费。另外,对于财政专项支出,我们对其进行专项反映,不进行成本性态模型分析。

2.确定高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利润=收入总额-成本总额=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业务量×单价-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即:l=px-bx-a,其中:l为利润(事业结余),b为单位变动成本(人均教育事业支出),a为固定成本总额,x为业务量(招生人数),p为单价(人均教育事业收入)。资料1:假设某高校经营办学,20xx年人均教育事业收入为p元,人均教育事业支出(变动成本)为b元,应分摊的固定成本为a元,则:该校事业结余l=(单位教育事业收入-单位教育事业支出)×招生人数-固定成本=(p-b)x-a

3.确定高校招生保本点

学生人数达到某一点时,可以使其业务收入正好等于业务成本,这时高校经营不盈不亏,这一点即保本点。若要盈利,必须扩大业务量,超过保本点。高校办学业务保本点一般利用边际贡献法来确定。假设某高校经营办学,20xx年有关单位人均教育事业收入、单位人均教育事业支出应分摊的固定成本数据同资料1。据此计算如下:(1)单位边际贡献(y单)=单位教育事业收入-单位教育事业支出=p-b(2)单位边际贡献率(z)=单位边际贡献/单位教育事业收入×100%=(p-b)/p×100%(3)保本业务量(x)=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a(/p-b)(4)保本业务收入(w)=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边际贡献率=a[/(p-b)/p×100%]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该高校的保本业务量(在校生规模)为x名,业务收入保本额为w元,超过保本点才可获得收益;在保本点上,只能获得边际贡献总额y总元,等于固定成本总额,盈亏平衡。

4.预测学校计划年度的目标利润(事业结余)

资料2:某高校20xx年预计招生人数x名,业务收入(教育事业总收入)为y元,其中,财政人均拨款、学费收入等人均教育事业收入为(y/x)元,教学成本等变动成本(人均教育事业支出)为z元,安全边际为(x-保本点x)。经过计算得出:(1)边际贡献=业务收入-变动成本=y/x-z(2)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业务收入)×100%=(y/x-z)/y×100%(3)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业务收入)×100%=(x-x)/y×100%(4)事业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5)目标利润=预计招生数额×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5.已知目标利润计算相关的指标(1)目标利润下的招生人数=(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单位边际贡献(2)目标利润下的人均教育支出=人均教育事业收入-(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总额)/招生人数(3)目标利润下的固定成本总额=预计招生数×(人均教育事业收入-预计人均教育事业支出)-目标利润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

战略管理会计是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应运而生的,它扩展了管理会计核算运用的范围,注重市场竞争,用战略性眼光看待市场、产品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分析企业行业状况,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会计。如果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高校将会给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带来很多新鲜血液:第一,能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限制,注重高校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战略管理会计站在企业整体的高度审视企业外部环境,关注外部情况,为高校提供超越自身财务会计内容的信息,这些信息更为广泛,对高校制定财务方针、优化资金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为高校提供更多有助于高校积极正确经营的非财务信息,使管理会计真正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在如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许多非财务信息对高校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等,都会影响学校的生源质量,而生源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校的未来发展是否顺利。第三,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应用。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实物,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计价,对于管理事物的主体“人”却很少涉及。而这一点在高校的教师管理中尤为重要,比如如何培养优秀教师、如何留住内部优秀教师、如何吸引外部优秀的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加入学校的教职工队伍,这些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战略管理会计在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范围内增加了新的内容,在财务会计和战略管理领域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四、在高校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在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设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奠定技术基?

管理会计的产生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满足了企业内部经营者的需求,促进了企业发展。管理会计以相关的数学分析方法为基础,借助数学模型和相关公式,对财务信息进行规划、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这是通过以前的手工计算难以实现的。因此,高校应加强会计信息化业务知识学习,将信息化引入管理会计,建立高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高高校会计业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转变高校领导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使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推广应用受阻,如领导者理念观念落后,管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专业知识不扎实等。改变这种状态,首先,高校领导学习先进理念,转变财务管理模式,使用正确管理方法,加强会计专业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带领财务人员积极投身于财务决策中。其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创新,塑造一支业务扎实、灵活性强、观念新的高校财务管理队伍,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事业的发展。再次,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属于“报账型”会计,今后应站在整体的高度,重视对事前的预测决策进行分析,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将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管理会计人员在工作时,应坚持客观公正、廉洁自律、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四项基本职业道德标准。

(三)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使其适用于我国高校管理会计的实践

我国管理会计现存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中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会计不断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但其先进性和实践性方面明显不足。要使管理会计更好地应用于高校,应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完善现有管理会计理论,并深入研究高校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形成一套具有高校特点的、适合高校发展的管理会计理论。同时,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其投身到管理会计的实践之中,推进管理会计在高校的深入发展。

(四)协调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及时总结应用经验,使之与高校的会计实践相适应

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来自财务会计的有关报告,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的再加工。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将二者兼顾,逐步加强管理会计的运用,而不应只注重财务会计。同时,高校应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在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推动下,发挥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作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最早来源于西方,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应结合我国国情和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理论。因此,要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增加实践经验,使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推广和应用高效、实用的方法,提高办事效率。

五、结论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领域中两个重要分支,它们既相对独立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财务会计在高校的应用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一套较科学完整的适合高校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而与其密切相关的是管理会计,目前高校财务业务中管理会计体系还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例如,财务人员在管理会计方面理论薄弱,即缺少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理论与实践联系脱节等。因此,努力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运用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和标准衡量和考核会计业务,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我们广泛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投资决策、本量利分析方法等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同时还要将战略管理会计等前沿理论的实践积极推进,使管理会计在高校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促进管理会计在高校不断完善。建立满足中国高等教育需要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需要我们根据现状和变化的环境研究管理会计并将其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目前,管理会计受到内部、外部多种因素制约,在高校尚未广泛推广和应用,社会各界人士应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建立适合于高校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全面发展。

省高校调研报告篇6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给传统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机会与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看清时代潮流发展的风向,找到属于新时代的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进行重新优化与变革,推动高校财务会计教学理念革新。本文在对高校财务会计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互联网时代给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带来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助力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三五”发展期间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互联网领域发展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与设计。互联网将在未来融入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从目前来说,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财务会计教学领域所带来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高校对于传统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传授会计理论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拥有一定会计思维,掌握基本的会计道德,能够从事对应的会计工作。在互联网的大环境背景下,未来会计教学领域必然与其互相碰撞与交融,未来的会计教学会朝着信息化和自动化逐渐发展。因此,现代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更需要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新时代环境背景的优质人才,以此推动中国现代化管理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互联网对高校财务会计教学的冲击

(一)加速了高校会计基础理论的拓展和深化。传统会计核算是指针对特定主题进行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单一核算,在内容上是对特定主题的相关经济活动做出确认、计量、报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实体交易形式得到了更加现代化的拓展,在基于自主核算的前提下,企业会对各类价值链环节信息流的虚拟形式产生依赖,传统的会计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拓展。首先,是会计对象的变化。相较于传统财务会计领域的会计对象来说,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会计对象不单单是对特定主体价值的运动,还囊括了价值链环节上各类主题相关的信息,如供应商、客户等,同时又重新强调了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其次,是会计基础的变化。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基础的组织形式产生了变化,传统企业有了更加多的虚拟存在形式,这也衍生出了一批以虚拟公司为会计主体的全新会计主体。所以,需要将传统会计主体进行绝对假设与相对假设的变换。与传统持续经营假设不同的是现代互联网虚拟企业有不少是短期内实现目标即解散的,这类虚拟企业重新改变了传统持续经营的内涵。除此之外,在不确定的企业期限与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虚拟企业可能会产生出相应的实时财务数据流,直接导致了传统会计分期编制报表转变为实时与持续的财务分析。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货币再也不是一个统一且重要的计量单位,因为它无法展现一些如市场占有率、创新水平、产品满意度等重要的非货币信息,其所展现出的价值信息远没有以往重要,企业的发展潜力也是无法在财务报表上用货币来显示的。最后,是会计职能的变化。相较于以往的事后核算与监督,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核算拥有了更加多的职责与内容,其重心也由传统的“事后”更加倾向于“事中”的监督控制。(二)促进了我国大数据会计实务流程的重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领域与现代互联网信息领域产生了全新的碰撞与融合,如大数据与会计领域,就使得传统快捷又有更多海量的数据信息内容,不论是从数据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相较于以往有一个质的提升。不同于传统结构化数据的会计时代,现阶段的大数据会计事务拥有更多来自不同组织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内容。这就对传统结构化数据为核心的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在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会计的流程产生了全新的转变。大数据会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传统会计流程将会变为大数据会计流程中的一个部分,而大数据会计流程也会对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更加重视,以此来达成企业内部的战略管理和组织决策需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会计数据的采集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领域,所有信息链上的货币与非货币信息都会被纳入数据的采集流程。相较于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来说,现代会计数据处理更加复杂困难,需要依靠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巨量的数据库中进行有效数据的甄选,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在会计数据输出的形式方面也有着十分多样的变化,如会计报告、业绩评价报告、预测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不同的数据输出形式也能够满足公司不同的战略管理需求。除此之外,大数据也使得传统会计书面凭证转变为电子凭证,使得会计数据处理更加集中化和动态化。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现阶段有不少高校会计专业都设立了财务会计课程,但许多非会计专业也建立了相应的课程,这就模糊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界限,丢失了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得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再具有独特优势。有不少高校的财务会计课程都是由会计专业老师来进行讲授的,有关财务会计课程当中有不少复杂的会计实务与账户关系内容,会对这些非会计专业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不少教师都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简化甚至是删减。而这些老师也会在教授会计专业学生的时候沿用这种非专业化培养的教学思路,最终也使得本该是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学习这一套课程内容,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化人才培养教学。由于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教学内容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转变。财务会计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财务会计对于实务操作性拥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培养会计专业在工作岗位上的能力,这样会计专业学生才能够胜任相应的会计工作岗位。所以,高校财务会计课程应该注重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来说由于其未来发展方向与会计专业学生发展方向不同,他们往往只需要根据会计知识来对信息内容进行决策,不需要拥有会计实务处理的能力。基于此在财务会计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突出重点,强调对会计专业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二)信息化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互联网拥有更加开放的生态,基于此所产生的教育教学也应该有更加全新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实体教育教学模式或被现在互联网教学所取代。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发展,线上教学已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传统会计人才培养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拥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成为优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参与学习,同时还能根据自身的需求个性化定制学习方向与内容,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能够帮助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尽管现阶段有不少高校教育的组织者已经开始对互联网教育模式加以重视,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欠缺。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育不单是通过几门网络课程的开设来体现,更多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创新思维与理念,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来帮助拉近自己与行业顶尖水平的距离,实现创新和突破性发展,这些才是现代高校所需要重点培养的内容。现在高校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会计教学与信息化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予以突破,绝大多数高手还没有真正地将这点落实到位,没有设置一个全面的信息化课程内容。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电子货币结算、远程会计核算、会计在线财务管理等不少电算化平台都是在学生对于信息化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因此一旦高校在信息化课程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势必会影响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教学,导致无法从根本意义上对传统会计教学进行革新。(三)会计教学内容陈旧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计知识的传播与更新只会越来越快,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与实体账目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急速变化的情况。会计人才培养急切需要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新理念和目标,尽可能地消除社会变化带来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建立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会计人才。传统高校一般将财务会计分为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不仅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同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些基础的理论在三门课程当中都占了不小的篇幅,内容上也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除此之外教材内容方面也没有与时俱进,不少现在常见业务仍旧归纳为中级与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当中。同时绝大部分财务会计课程内容都是根据会计要素进行相应的分类与设置的。但是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来看,一笔经济业务往往不可能是单一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这就使得一样的经济业务会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体系当中,造成教材与课程内容的冗余。这些重复课程内容不断地在课堂上出现不仅浪费了教师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也会导致学生出现抵触和反感。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内容是基于整体对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本该不进行内容上的拆分,但教材的设计上生硬地将这部分内容切割开,没有很好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对策

(一)加强对互联网的重视,设计全新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是现在优秀人才培养的推进器。在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应重新对互联网教育进行考量和设计,建立出一个更加符合当代会计人才培养需求的培养体系,从网络基础、管理系统、课程与教学三个方面全方位地开展互联网信息建设,打造出一个更加符合当代学生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橙色至上要融入全新的互联网教育理念,通过将传统实体课程与网络课程互相结合,进一步改善目前的教学教育环境,重构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教务系统融入专业建设当中。同时依托网络支持与服务平台,进行师生互动、教学、评价、考核。以科学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教学进行重新的规划与完善。

(二)完善互联网高校财务会计教育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需要得到突破和创新,然后在仅有的教育资源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应的拓展教学,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做到资源最大化利用。教育教学活动要侧重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结合时代发展与人才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一步增强网络化管理的意识,提高高校教师助理信息化内容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和筛选。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要坚持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时代教师队伍,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会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团队修养,确保能够做到课程教学上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求实创新。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师,首先要拥有动态创新的能力,能够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相应的拓展与演进,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互联网视角下准确地掌握互联网对当前会计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积极探索创新并深入挖掘会计全员信息资讯同时将这些内容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其次,教师要拥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开阔的视野。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已经转变为更加复杂全面的交叉性学科内容,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群策群力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优质会计人才。现代财务会计不仅涉及了传统领域的会计学,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科学等内容,这就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够针对会计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有效的知识融合与探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国内外先进的会计理念资讯的同时对会计行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方向能够清楚地认知。

(三)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教学的融合。时至今日,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为了满足当前网络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保证互联网与会计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的培养,帮助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分析及处理能力。不同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才能够在网络信息实时性和集成性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来提升决策的效率。未来复合型人才将会成为计行业重点需求对象,掌握传统的专业知识基础已经不是合格人才的全部标准。高校应更加侧重于会计人才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会如何操作财务信息系统,拥有一定的网络信息分析能力,最终实现人才综合性培养。完善和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应对传统教材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进行重新的设计,改变传统考核方式。互联网时代使得会计教育内容不断趋向复杂化和专业化,教育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些都给传统高校财务会计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师要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要地位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课程上,也要设置更多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内容,帮助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结合国内外会计理论的新出动态,结合互联网环境背景,尽量采用一些案例分析与实务模拟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自主探讨会计发展的主要方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校上下乃至社会整体的共同努力。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上,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也要基于这些可能以学生教育和成长为导向帮助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理想和追求,最终实现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内涵式发展。

省高校调研报告篇7

汇报内容概览: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内容与分析

三、调研总结

一、调研背景:

本课题调研以北京地区高校公共设施为中心,调研领域成辐射状分布。以北京为城市目标样本,在全国范围内,自南向北选择广州、上海、苏州、天津、哈尔滨等样本城市的公共设施进行调研分析。

省高校调研报告篇8

76.15%的毕业生选择区内就业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教育厅编撰的《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高校本科、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出炉,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

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有高校毕业生109474人,其中,博士毕业生115人,占毕业生数的0.11%;硕士毕业生5095人,占毕业生数的4.65%;本科毕业生54104人,占毕业生数的49.42%;专科毕业生50160人,占毕业生数的45.82%。

从就业情况看,截至20xx年9月1日,博士毕业生就业率63.48%,硕士毕业生就业率54.05%,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6.54%,专科毕业生就业率89.75%。

在20xx年的毕业生中,女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5.17%,男生占44.83%。

从就业情况看,男生的总体就业率85.41%,女生的总体就业率87.34%,女生总就业率高于男生。

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毕业生就业分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从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上看,多选择北方省市,并主要以区内就业为主,区内就业毕业生数72085人,占就业数的76.15%。区内就业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占区内就业数的58.27%,呼包鄂经济带对毕业生的吸纳作用巨大。区外就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鲁地区,占区外就业数的51.16%,北京市是毕业生出区就业的首选,而选择到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就业的毕业生数较少。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20xx年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方式就业的研究生比例为零,本科生、专科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是0.17%、0.09%。与20xx年毕业生创业比例相比有所增加。说明内蒙古自治区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在增强,但整体创业意识仍偏低,应继续鼓励毕业生创业,完善优惠政策和社会创业环境,同时继续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

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本、专科哪些专业的毕业生最抢手?本科就业率最高的是小学教育,专科就业率最高的是工商企业管理(企业财务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就业率均超过了92%。

哪些专业的毕业生最好就业呢?根据报告,本科的教育技术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音乐表演(空中乘务)、环境科学、动画5个专业,专科的会计与统计核算、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软件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广告设计与制作、数控技术等12个专业最好就业,就业率均超过95%。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省高校调研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省高校调研报告多篇范文,共有2521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省高校调研报告多篇下载
省高校调研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