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篇《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学生厌学调查报告》相关的范文。
篇1:学生厌学调查报告
b.基础太差跟不上,(约36。9%)
成绩差的学生,压力大,畏惧学习,导致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个别学生喜欢学习的学科就想学习,而且会学得很好,感觉有意思;不喜欢的学科就不想学习,就不学。学习完全凭兴趣和爱好,没有自觉性。
c、教师枯燥的教学方法(约26。1%)
老师讲得太单调,没有幽默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家长期望过高(约22。2%)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家里除了学校的作业,另外给孩子安排大量作业,学生因此没有时间玩耍,从而感到心烦,不想学习。在家长看来,学生只能读书,不能玩耍,学生学习不好,考试不及格,父母要打、要骂,很少与孩子沟通。
另外:
1。学生感觉学习太单调太无聊(约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学(约16。3%)
3。不喜欢某老师(约11。3%)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当然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成为许多孩子学习的压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曾经有过厌学的想法,71.4%的学生认为厌学是正常现象,出现厌学情况时,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找信得过的师长和朋友解决。关于如何杜绝厌学现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到解决学习的好的学习方法,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找老师解决。总的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好多是应该能够改变的。厌学产生的后果和解决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学生本身大多数还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017学生厌学调查报告范文篇3
通过对高年段的学生的听课以及访谈,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本来就差,高中三年本来就打算来混时间的,以后能否考得上大学无所谓,有一些“老牛拉破车”、“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其次这项综合选择的第二项选择得比较多的是家庭因素,这也反映出都江堰市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据笔者对学生们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都江堰市的家长们的婚姻情况、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面、自我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以下,笔者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几个方面去分析都江堰市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家庭和学校是学生们生活学习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如果学生们能够在这两个场所中获得快乐,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
一、家庭因素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据笔者发现,很多都江堰的家长根本不重视或者根本不懂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很多行为会对父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江堰市部分学生的父母离异之后,有一方对孩子的发展不闻不问,就算过问的一方也只是给钱,根本不问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过得好不好,跟哪些朋友相处等等,所以选择“家长只顾于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略对自己的关心”这一项占所有问卷的32%。
但是家长们不是不关心,家长们也只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的成绩,所以在家庭因素的选择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第二多的选项。这就说明了,都江堰市的家长们根本不懂得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只关心孩子们的成绩,缺少与他们的沟通,缺少对他们成才的一个理性认识,只是一味地看成绩,而不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在平时生活中的情况。
为此,家长应该多抽出时间,多加强与自己的孩子的沟通和交通。问一问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是怎么打算的,并商量做出一个短期或长期的计划。要一起理性分析孩子以后的成长之路,要让自己的孩子意识到责任,而不能抱着一种混毕业的想法在学校里呆着。
二、学校因素
每个星期,学生们都有至少五天呆在学校里,大多数高中学校从高一到高三周六都要补课。用时间来堆分数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还是非常严重,可能这也与大的环境有关。所以,选择“在学校时间长学习压力大,睡眠严重不足”的学生达到34位,快占全部问卷的60%。如果不抓教学效率,只一味地用时间去堆积,只能是疲劳战术,学生累,老师也累。在访谈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反映说曾打电话到成都市教育局反映情况,但是仍然不能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对学校名义上不补课,却一直补课十分反感。
笔者曾经到一所学校呆了一下午进行听课访谈。第一时间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就发现,老师们的四台电脑,其中就有三台在炒股。这间板房办公室空间非常狭小,但是办公的老师比较多。我想,如果是所有的老师都到齐的话,根本没办法专心备课什么的。在上课期间,笔者到各
教师转的过程中发现,好一部分教师坐着讲课。而对于体育课、音乐课这些课程,老师们基本上没有通过某种方式把学生组织起来,学生整堂课无秩序,如一盘散沙,笔者认为,地震后,没有活动的场所不构成这些副科上成如此效果的理由。
在与几所老师的交谈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的教师都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小学的教师会说这些小学生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初中的教师会说是小学的时候没打好基础,而高中的教师自然又会说是初中的时候基础就差。他们当中,没有一位教师,从学校、从自身去寻找问题。
从笔者对这些厌学的学生们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学生与教师建立了十分不友好的关系。学生们对教师不信任,尤其是觉得教师不公平。在某些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存在着优生坐前面,差生靠后的座位格局。有一位男生对笔者说:“一般,成绩好的愿意跟成绩好的打堆,成绩不好的就跟成绩不好的打堆。”
对差生的无形歧视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这些学生的感情,他们从内心里感到一种自卑。 而对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也认为好大一部分学生都是到学校来混的,教师们也对这些孩子不抱希望。一所学校的教师们还埋怨说地震后,大家的基础都更差了,选择文科的学生占了55%,而该校的文科教师只有三分之一,所以每个班级的后十名想转文科或转理科都不能转,我想,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客观环境却不得不如此。
甚至有一位教师无奈之下,竟说出这样说到:“真希望5.12地震的时候能够多一些时间,让这些学生们在这场地震中醒悟,而不是总想着地震后还得到了社会各界这么多的援助。他们不懂得感恩。”
三、社会因素
对于社会因素的选择,有67%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受校外玩乐场所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可见,部分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都不是很快乐的情况下,选择了在网络中去迷失自己。而校外网吧的不禁止,也给学生们找到了一个去发泄的出口。
有学生甚至在调查问卷上写到:校外的很多网吧根本没有写“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的要求。可见,如果不能为学生们创造好一点的社会环境,孩子们在放学后家长也不过问,三五邀伴成群到网吧去玩。如果严重的一个通宵下来,影响的,将不是第二天的学习,而是以后好几天的学习。他们很多也根本不想这样,但是有时候,网络可能像一个无形的抓手,把他们的心给抓去了。
3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结合对学生们的访谈,仍然可以发现,“读书无用论”仍然在学生们当中有影响。我想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让学生们尽早树立人生目标,明确在学校学习的意义,而不要一味以成绩来衡量一切。
四、自身因素
从对孩子们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很真诚地与笔者进行交流,他们愿意把一些苦恼向笔者诉说。以下是笔者与一位男生的对话:
“我看你上课的时候总不听,是什么原因啊?”
“心情不好。”
“为什么?是跟同学有矛盾吗?”
“前两天打架了。”
“为什么打架?”
“心情不好,就想打人。”
“还有其他原因吗?”
“我是体训生,每天下午都要去训练,我想读文科,这样以后好考大学,物理、化学一点都学不懂,但是学校不准我们读文科。这样让我们很恼火。”
“我知道你们学校某班有对双胞胎现在在省队训练。”
“其实我的成绩不比他们差。”
“那你为什么没去?”
“要靠关系才能去。”
“你们班上有几个这样的情况,想转文科?”
“有三四个吧,都坐后面的。”
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获得支持和鼓励,他们都希望在某方面得到承认。在我所采访的过程当中,有一位女生透露给我其实真的不想读了,只是为了爸妈。但是我告诉她,你的性格很开朗,现在在高中里多认识些人,这也是一份人脉关系,而且多学习些知识,以后与别人交谈,签合同什么的,心里都更有底。
在关于这个因素的选择中,“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躺人感到疲倦,厌烦的事情”这个选项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可见他们特别需要老师或者成绩相对好的同学教给他们怎么“学习相对不累”的方法,这也是急需老师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尤其注意的一点是勤快的老师会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不同的作用,甚至出不同的试卷,让每位学生在其中都能感受到成就感,但是大多数老师都是为了图方便,一刀切。俗语有言: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时代的教师们需要多花时间研究让孩子们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还在进行重复地机械的劳动:重复老师念答案,学生记答案的简单的课堂行为;或者老师满堂灌,学生听,根本没有思维的活动和对老师的课堂质疑。
43%的调查对象都选择了“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迷恋上网络游戏”。可见,对于学生学习目的的明确和理想目标的树立,学校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位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学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鼓励。据笔者的了解,与各学校教师的交谈中,有的教师对学生明显存在着一种厌恶的感觉,而与学生的访谈中也发现,部分学生由于行为不符合学生的标准,被班主任劝退学。笔者认为,对于问题学生,部分学校老师缺少宽容和耐心。
四.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着重抓好如下几个具体方面的教育:(1)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般地说,文化程度,水平高,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反之,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在当代,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2)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新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在更宽泛的领域里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3)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的需要.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只要努学习,掌握科学技
术,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4)榜样教育,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榜样的力量无穷,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事半功倍作用.学生如果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艰苦创业精神,就会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学校诸多的德育内容中,这些教育应处于突出的重要位置.
2.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其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3.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培养和发挥其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其次,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个体受到感化,久而久之,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
4.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5.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
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如何付诸实施 (1)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2)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3)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4)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5)联系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6)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7)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6.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
7.加大整治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及网络,书刊,音像制品等力度.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对营业性舞厅,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色情,凶杀,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自由感和乏味感。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对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 “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 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3. 校园周边环境差乱。不容忽视的是,不少网吧就开在校园附近。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习,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 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 学校因素
1.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外界的功利评价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5点钟起床,一天要上八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监督”学习,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双休日有着大量的作业,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成人也难以承受。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学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 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二.内部原因
(一) 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 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 学习行为盲目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我曾经在一堂物理课上提问,“你为什么学习物理?”,结果近80%的学生表情很无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他们学习物理,个别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有物理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 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篇2: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 “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 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由于耳濡目染了“暴发户”家长或周围人群的所谓潇洒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
2. 低俗文化的传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社会上的不健康思潮、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加上西方社会的精神垃圾以及乘虚而入的丑恶现象,无时不在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必然会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3. 校园周边环境差乱。不容忽视的是,不少网吧就开在校园附近。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习,这也是现在学生出现
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4. 社会更加激烈的竞争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即高压力产生的负面效应。压力过大,孩子没有时间休息,娱乐,因此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出现厌学心理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 学校因素
1.目前中学教育还存在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分数至上”仍有一定的市场。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了抓“分数”,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2.外界的功利评价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思想
学校办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很多中学教师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学校领导、家长等因素,结果导致许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在评价中获得好成绩,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班主任只重视成绩的不断攀升,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造成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产生很大的厌学情绪。
3.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现在的中学生,有相当数量是早晨5点钟起床,一天要上八九节课,中午被困在教室接受教师的“监督”学习,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双休日有着大量的作业,很少有节假日,这样的负担就是成人也难以承受。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痛苦、产生厌学情绪以及对学习丧失兴趣的主要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培养。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领略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从一踏进学校的那刻起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长期被动学习带来的只能是逆反心理状态。
4.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而是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结果大量的机械式的作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像机器一样,整天忙忙碌碌而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三) 家庭因素
1.父母的高期望值所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父母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家长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我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这种期望值的时候,他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2.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成就评价方式极端化,他们只重视眼前的成绩,无法冷静、客观地以长远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整日以压力、唠叨去驱使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目标时,就不惜“重金”满足孩子的欲望;而当孩子“不争气”时就冷眼对待,或放任不管,这都会对孩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二.内部原因
(一) 学习能力薄弱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这类学生往往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或者只会死读书,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二) 个性特点不良
如意志力薄弱,,一些学生上了中学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从此一蹶不振。
(三) 学习行为盲目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我曾经在一堂物理课上提问,“你为什么学习物理?”,结果近80%的学生表情很无奈,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他们学习物理,个别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有物理
考试”。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想法其实在学生中是很普遍的,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现在所学的学科对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是很自然的了。
措施对策
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如何防治学生的厌学行为呢?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一. 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政府领导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社会发展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净化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网吧、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对中学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期,一旦迷上此类场所,必将无心于读书,最终浪费了大好时光,遗憾终生。所以作为政府要协调社会各方管理力量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整顿娱乐场所,努力消除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 充分发挥学校在防治学生厌学现象中的主体作用
1.学校内部要转变评价观念和课程结构。
学校以分论质、唯分是求的做法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偏费。只用文化考分就把学生分成“优生”与“差生”,是片面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他们都能学好,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现代教育应该适应并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增加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而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性,让每个人在这个大千世界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让每个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学习的成功,避免厌学的产生。
2.发挥学校各种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日常各种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展示和能力发展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并使其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
3.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强化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习风气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少,学习风气肯定会好。因此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质量。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前面在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中,其中一条是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尽管教师学识渊博,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愿听他的课而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学生则埋怨教师授课听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逐步提高。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
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其次,家长应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前面说过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结果南辕北辙。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家长要讲究引导方法。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扼止。
篇3: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XX中学初一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课下与学生的交流
调查结果:有85%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46%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可以说,厌学情绪是普遍存在。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有长期积化的因素,也有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萌生的新影响,我们不能单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是要触及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全面而有效地去分析,去实践。
(一)客观原因
1.社会因素
社会,是我们心理生长的一个巨大的摇篮。它承载着太多的内容,这些内容有时能促我们成长,但有时也会使我们看不清事实,分不清方向。
(1) 社会不良文化的冲击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现代社会,“有色文化”、“暴力文化”普遍存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在学生中流传着一种仿真的证件的小卡片,名曰:“流氓证”,“打手证”,经询问,是由附近的小卖部所出售。此类恶俗文化,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正需要引导阶段的中学生们去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2) 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增设以及不规范管理,造成学生精力分散,无心念学。
这是社会环境因素中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最为直接,也是最为广泛的因素。游戏机室,网吧,台球室等娱乐场所的开设日益增多,特别是位于学校附近的此类活动场所,使学生无法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 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在我所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曾出现过“社会青年”对其收取“保护费”、“地皮费”一类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便会效仿该做法向低一级的同学收取费用。无形之中,使学生在学校的角色发生偏移,完全把学习的任务置于一旁,倾心于这种不法行为。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要提供给学生一个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也应打造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园地。但现实中的伊甸园校园毕竟不存在,它在一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多对学生的厌学心理造成影响。
(1) 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课业的繁多,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上难以负重,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等活动相对较少,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
(2) 教师素质的低下,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个别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乏味等。有甚者更是,让学生在考前死背下考试答案,不遵行者还要受体罚。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以致这种厌恶学习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中学都仍然存在。
3.家庭因素
(1)家长百般溺爱,对子女过于迁就,使学生任意妄为,滋养了依赖性和懒惰性;家长过于放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心尤盛,有的家长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加以限制,使子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导致子女懒学勤玩。
(2)父母不正确的引导。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反而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我所调查的学校中,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以务农为业,家里有一定的地产,因此他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出现了偏差,使学生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识:读不好书不要紧,家里有十几亩地等着,当农民也照样有出路。不当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倦学的情绪。
(3)个别父母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完全不配合学校的老师开展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我碰到这样的'事例,老师打电话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漠不关心,以忙为借口,没等老师开始反映,就把电话挂了;老师去家访时,当听到自己子女的学生不足时,对去家访的老师投以冷眼,并交待老师其儿子(女儿)在学校只能宠不能骂等等。很多父母不能正视自己子女的不足,总把他当成宝,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更是自认最佳。使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日益偏离正轨。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为自身因素。学生自身是各种行为的主导者,由于十三四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阻碍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学生并不能及时解除。
(1)在该校,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较为明显。这就使得很多学习成绩偏后的学生失去后进的信心,产生难以超越的想法,不能从学习中获取乐趣,逐渐放弃自己。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较差,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坏习惯延续到了中学;学习方法不当,以致消耗大量精力而到考试时收效甚微。
(3)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我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初一年级,很多学生习惯于小学的学习生活,对中学课程的增多,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新学科的设置等一下难以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减退。
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奋斗的方向,摆正学习的心态,力求寻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断努力地学习,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2.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学校并非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的重任。学生与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接触的时间最长,无形之中受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应整顿学校的教育特制,清理学校的文化环境。把一些不良势力,消极因子,通通消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文明的校园环境。
3.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做到不仅经常与学生沟通,也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即使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要尽量做到家庭和睦,不给学生的思想上添加额外的负担,干扰学习。学校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严格筛选
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那么,一个合格的指路人,除了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觉得,在选拔教师时,应对其教学的能力进行考查,要做到不仅自身有鱼,更能对学生“授之以渔”。其次,应用爱去教育。而非单纯地以成绩去看待学生,把爱施布于每一个学生,不存在偏袒,不存在歧视。三是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5.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单调乏味中脱离出来,变得精彩纷呈,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也能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心情得到放松,压力得到消减。
6.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闲暇之余,教师应多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聊天、发邮件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7.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
各种营业性娱乐场所应尽量避免开设在学校附近。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制,严格查处非法营业者,以及没有按照规定限定消费者年龄的商家。应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通过调查,对中学生的厌学心理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面对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应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努力,更新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思想上根除学生厌学的情绪,在实践中逐步改善,使学生爱学习,学好习。
篇4: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的未来。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学习上经历了挫折后,便灰心丧气,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课上无精打采,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差,却不以为然,甚至还有的学生出现了“逃学”这你现象,这些严重都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校教育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当大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那么是那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至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心理呢?为此,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想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改进,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人选取了我校三、四、五、六年级1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40张,收回140张。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和22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答题时没有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姓名,目的是让学生没有顾虑,能够如实回答。22道选择题,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目的、学生的作业表现、对教师教学方法、家庭对教育和科学指导情况的调查,一般可供选择的答案有四至六个,一个问答题是: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吗?答案没有明确的导向性,目的就是要学生实话实说,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真实原因,掌握形成“厌学”心理的主要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对问卷的分析,及自己平时工作中的观察,我认为现在小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心理,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通过调查显示,有10%的人认为不读书也能挣大钱,还有12%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当然缺乏奋斗的动力,久而久之,也就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出现了厌学心理。
2、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形式单一。
调查中我发现,在140张调查问卷中有25人不喜欢做作业,占总人数的18%。还有74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做作业,占总数的58%。在22名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中,有13名同学认为业太多完不成,说明作业量多。有9名同学是因为不会做才没完成,说明难度大。学生不能轻松完成。长期以来,这些学生畏惧学习,出现自暴自弃现象,导致23%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69%人对考试紧张害怕。经调查统计有28人喜欢口头作业,39人喜欢书面作业,73人喜欢动手操作的作业,看来学生还是喜欢作业形式多样化,我们平时的作业还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3、部分教师对学生关爱太少,特别是对“学困生”关心则更少。
被调查的140名学生中,有12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而经常被批评,有4人认为,因自己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自己。有45人认为课堂上出错或成绩不好遭到同学的耻笑。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习太差。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又不能及时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任课教师的关爱、指导,所以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畏难、怵头心理,久而久之,出现了“厌学”心理。
4、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被调查的对象中,有50%学生喜欢游戏,讨论式教学方法,认为自己不喜欢某些老师的课,对部分老师的课没有兴趣,希望老师讲得生动。有12人认为,在考试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甚至会被罚作业。特别有52%的人反映某些学科课业负担过重,每天自己能自主支配的时间,这说明,我们在现实工作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吸引孩子们,使学生们认为学习就是被动听老师讲课,机械地重复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应付数量繁多的考试。
5、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不重视,缺少科学的指导。
调查统计,有54名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漠不关心,他们只顾在外打工挣钱,很少过问自己的学习,占总数的39%。只有15名学生认为,家长关心自己的学习,占11%,但缺乏必要的科学的指导,认为上学认几个“眼前字”就行,不必要学到什么程度,反正自己就一个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也能谋生。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成绩不是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只重视物质奖励,一旦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下降,他们更是采用简单的处理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缺乏科学的指导。
6、个别家庭经济收入较低,难以负担孩子的上学费用。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人,占总数的4.3%。这类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确实存在,一般是单亲家庭、父母有病或失去父母的家庭,由于经济原因,交不起上学的各类的费用,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篇5: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报告
如今中学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厌学心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如何使中学生走出这一心理困境,寻求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3月——9月我谈话,问卷调查等有效渠道,对众多在校中学生做了厌学心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是非观念、爱憎观念是好的,造成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客观方面的原因为主导因素。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
一、社会因素。主要有:
1、受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上学无用论”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流行,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
2、受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使中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会现象影响,如知识分子就业难的现状等。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对学生学习态度甚至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有:
1、家长溺爱。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
2、家长要求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要严加惩罚,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主要有:
1、教师素质低下。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颇为不满。更有的教师,公然歧视所谓的“差生”,仅仅因为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严加惩罚,大打出手,仿佛遇见仇敌一般。“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就的。”低素质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为的就是“整老师”,“你想办法整我,我就想办法整你!”
2、沉重的学习负担。现在,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提高升学率更是各个学校的第一要务,这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的作业,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越发感觉学习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出厌学情绪。
3、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讲课枯燥无味。作业繁多乏味,多为反复型、单纯抄写型作业。
四、自身因素。主要有:
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
2、学习方法不当,感觉付出没有回报。其实,说到底,自身因素也归属于客观因素,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职,完全可以避免。
那么,当一个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时,他会有什么表现呢?
一般认为,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表现为对学习极度厌恶反感,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经常旷课或逃学,自觉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恋网络、打架斗殴、早恋等,这是中学生喜爱向别人展现自己的必然结果,学习成绩不好,就要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厌学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急速下降,间接后果则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及人生价值。
其实,“差生”不差,只是被主观地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调查表明,有些成绩差的中学生并不是一直学习成绩都差,甚至有的还曾经排在班里前几名,只是后来的一些因素使他们开始“变差”。越是厌学,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是厌学。那么,如何摆脱这一恶性循环,使“差生”重获自信,重新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呢?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应采取如下相应对策:
一、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学习不是为别人而学,而是为自己学,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施展出自身的才华与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祖国效力。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需要的是智力型人才,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不能掌握足够的科技文化知识,就不能在社会立足,甚至不能生存。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配合,使双方的信息得到及时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应想方设法积极进行心理诱导,决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实行强制管理,这样更会加重学生的厌学心理,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作为家长,应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家长不是永远都对,自己有错不要羞于承认,家长主动承认错误有利于父母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行为上过于放荡的学生按规定给予适当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考虑学生的想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诱导,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抗御挫折、精神压力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三、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
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教书,还有育人。如何育人?应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当这些优点被别人认可并赞扬时,他便会拥有很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样,他才能严于律己,勤奋学习。试想,如果学生在教师眼中都一无是处,他还有什么动力推动他学习呢?教师应该更为关注处于弱势的学生,真心地帮助他们,孜孜不倦地诱导他们走出阴影。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会仅仅满足于课堂接受,而期望通过课堂活动或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展示才华,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
五、教育方式与课堂教育方法改革。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坚决避免教师歧视“差生”现象,严厉制裁体罚学生现象,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和谐的环境。教不好学生说明教师水平低,不说明学生差。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合理学习方法,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与自学能力,诱发学习兴趣。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灌输型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的激发型教学,采取多种趣味性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之中。布置作业应适度,更要新颖,杜绝“题海战书”。
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主动性。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老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老师也必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积极配合各项教学工作。
七、加大力度整治营业性娱乐场所及非法音像图书制品等。
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营业性娱乐场所永远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积极开展各项针对非法音像图书制品的整查活动,依法严惩制造者、传播者。
综上所述,当代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但解决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这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问卷调查表
1、上课前你有做课前预习吗?( )
A、没有B、每周1-2次C、每周3-4次D、每周5次以上
2、上课时你有作课堂笔记吗( )
A、从来不做课堂笔记B、平均每周1-3次C、平均每周3-5次D、平均每周5-7次E、平均每周7次以上
3、上课时你的课堂笔记质量如何?( )
A、很好 B、好 C、一般D、差
4、上课时老师讲课你喜欢听吗( )
A、所有课程的课都不喜欢B、5门以上课程不喜欢C、3-4门课程不喜欢D、1-2门课程不喜欢
5、上课你会无精神,打瞌睡( )
A、从来不会B、偶尔无精神,打瞌睡C、有时无精神,打瞌睡D、经常无精神,打瞌睡
6、上课时你会做与课程无关的学习(比如英语)( )
A、从来不 B、偶尔 C、有时有 D、经常
7、上课时你会玩游戏吗( )
A、从来不会玩游戏B、偶尔会玩游戏C、有时会玩游戏D、经常会玩游戏
8、你觉得上课老师水平如何( )
A、知识水平高 中 低 无B、能力水平高 中 低 无C、师德水平高中 低 无
9、对于课后作业你能( )
A、不能按时完成B、抄袭但能按时完成C、有时交有时不交D、几乎不交
10、上课你会迟到或早退( )
A、从不迟到或早退B、每周迟到或早退3次以内C、每周迟到或早退4-6D、每周迟到或早退7-10